突然运动一次头晕目眩视力模糊耳鸣视力不好 总分神 记忆力减退这几天

→ 头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工作分神!
头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工作分神!
健康咨询描述:
从去年开始,我就经常感觉头晕,记忆力不如从前,反应也变得迟钝,特别是工作总分神,不能集中思想,严重影响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请问医生,是什么原因,去医院看哪科?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失眠抑郁,精神分裂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您好,根据您叙述的症状倾向于神经衰弱的表现,建议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详细的诊断一下,采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中药汤剂结合针灸和心理疏导三步来结合治疗,中药有(祛痰开窍、醒脑安神、疏肝解郁),针灸有(疏经通络、醒脑安神、平衡阴阳)的效果再结合现代的心理疗法来同步治疗,只有心理上积极的面对,情况才能真正的乐观。
参考价格:11
参考价格:21.8
参考价格:32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散风清热,泻火止痛。本品用于风热上攻﹑肺...
参考价格:¥2.6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本品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
参考价格:¥10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肾 病 科 中医诊疗方案目 录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195 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 ???????????????199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203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209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214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诊疗方案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周 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年)和《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二版(王永炎、严世 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 (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 要依据。 (2)劳淋: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时轻时重,遇劳加重或诱发。尿液赤涩不甚, 溺痛不著,淋沥不已,余沥难尽,乏力,不耐劳累。 (3)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和《肾脏病临床与进展》 (郑法雷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年) 。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 ①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 4~6 小时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 105/ml。 ②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 个/HP,有尿路感染症状。 具备上述两项可以确诊。如无第二项,则应再作尿菌计数复查,如仍≥105/ml,且 两次的细菌相同者,可以确诊。 ③作膀胱穿刺尿培养,细菌阳性(不论菌数多少) ,亦可确诊。 ④作尿菌培养计数有困难者,可用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尿停留于膀胱 4~6 小 时以上) 离心尿沉渣革兰染色查找细菌, 如细菌>1/油镜视野, 结合临床症状亦可确诊。 ⑤尿细菌数在 104-105/ml 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 104-105/ml,需结合临床表现 诊断,或作膀胱穿刺尿培养确诊。 ⑥当女性有明显尿频、尿急、尿痛、尿白细胞增多、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 102/ml,并为常见致病菌时,可拟诊为尿路感染。 ⑦老年男性, 如有尿路感染症状, 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3/ml 时, 可以诊断; 对于存在尿路复杂情况,如前列腺肥大、尿路结石或留置导尿管等,清洁中段尿培养菌 落计数≥104/ml 时,可以诊断。 再发性尿路感染是指半年内尿感发作 2 次或 2 次以上,或 1 年内尿感发作 3 次或 3 次以上。 再发性尿路感染包括重新感染和尿路感染复发。 ①重新感染: 治疗后症状消失,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尿细菌定量培养阴性,但在停药 6 周后再次出现真性细菌尿,菌株与上次不同,称为重 新感染。②复发:治疗后症状消失,尿细菌定量培养阴转后在 6 周内再出现菌尿,菌种 与上次相同(菌种相同且为同一血清型) ,称为复发。 (二)证候诊断 1.气阴两虚,膀胱湿热证 主症:①尿频;②倦怠乏力;③小腹不适。 次症:①尿色黄赤;②遇劳加重或复发;③手足心热;④舌质红、少津和/或脉沉 细或弦数或滑数。 具备主症三项,或主症二项兼次症二项者,即可诊断。 2.肾阴不足,膀胱湿热证 主症:①尿频而短;②腰酸痛/手足心热;③小腹不适。 次症:①尿热;②口干舌燥;③小便涩痛;④舌红、少苔和/或脉细数或滑数。 具备主症三项,或主症①③兼次症②①或②③,或兼次症④①或④③者,或主症② ③兼次症①或③者,即可诊断。 3.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 主症:①尿频;②欲出不尽;③遇冷加重。 次症:①小腹凉;②腰酸痛;③夜尿频;④舌质淡苔薄白和/或脉细弱或沉细。 具备主症三项,或主症二项兼次症二项者,即可诊断。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气阴两虚,膀胱湿热证 治法:益气养阴,清利湿热。 推荐方药:清心莲子饮加减。黄芪、党参、石莲子、茯苓、麦冬、车前子、柴胡、 黄柏、地骨皮、甘草等。 2.肾阴不足,膀胱湿热证 治法:滋补肾阴,清利湿热。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生地、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 皮、泽泻、车前子、瞿麦、q蓄等。 3.阴阳两虚,湿热下注证 治法:滋阴助阳,清利湿热。 推荐方药: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山药、巴戟天、淫羊藿、制附子、 车前子、瞿麦、q蓄、薏苡仁、败酱草等。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二)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根据病情,辨证选择三金片、银花泌炎灵、热淋清、知柏地黄丸、补中益气丸、济 生肾气丸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证候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的“中药新 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而制定。 (1)临床治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 30%。 2.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钱桐荪主编《肾脏病学》 (第三版,华夏出版社,2001 年)和林善琰主编《当 代肾脏病学》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年) 。 (1)治愈: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尿细菌培养阴性,并于第 2 周、第 6 周各复查 尿细菌培养 1 次。如均为阴性,可诊为近期治愈;追踪 6 个月无再发者为完全治愈。 (2)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尿细菌培养阴性。 (3)无效:①疗程结束后,尿细菌培养定性检查仍阳性;或者于 6 周复查时尿细菌 培养为阳性者。②疗程结束后症状不久又再现(多在 6 周内) ,而且尿菌数≥105/ml。 (二)评价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的“中药新 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而制定。 主要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小腹胀痛每周记录 1 次,轻度计 2 分,中度计 4 分, 重度计 6 分,症状消失计 0 分。 (1)尿频 轻度:小便次数略有增加,每天增加 2~3 次。 中度:小便次数有所增加,每天增加 4~6 次。 重度:小便次数增加,时时都有尿感。 (2)尿急 轻度:小便急迫,可忍耐。 中度:小便急迫,仅可忍耐片刻。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重度:小便急迫,迫不及待。 小腹不适 轻度:小腹胀痛不适/小腹凉感轻微。 中度:小腹胀痛/小腹凉感明显。 重度:小腹胀痛/小腹凉感甚。 尿痛 轻度:小便时尿道隐隐作痛,不影响排尿。 中度:小便时尿道痛较重,排尿不爽。 重度:小便时尿道疼痛难忍。 腰酸痛 轻度:腰酸软,时而作痛。 中度:隐隐i痛,须常变换体位。 重度:腰痛如折,持续不已。 (6)口干 轻度:轻微口干。 中度:口干饮水可缓解。 重度:口干欲饮水,饮而不解。 (7)乏力 轻度:劳则即乏。 中度:动则即乏。 重度:不动亦乏。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肾风(IgA 肾病)诊疗方案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尿中泡沫增多,或尿血(包括镜下红细胞尿) ,或眼睑、足跗浮肿,或腰酸、腰痛, 或眩晕耳鸣;舌淡红,或舌红,或舌体胖、边有齿痕,或舌暗,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 络瘀滞;苔薄白或薄白腻;脉细,或弦细,或兼微数。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 脏病学分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及其分类标准》 、 。 起病缓慢,病程迁延,患病时间超过 3 个月;部分患者急性起病,病程较短;血尿 以畸形红细胞为主,常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可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肾活检病理 诊断为 IgA 肾病;排除继发性因素。 (二)证候诊断 1.基本证候 (1)气阴两虚证 主症:泡沫尿(尿检蛋白)或尿血(尿检镜下红细胞增多) 。 次症:腰酸、乏力、口干、目涩、手足心热,眼睑或足跗浮肿,夜尿多。 舌脉:脉细或兼微数,苔薄、舌红,舌体胖,舌边有齿痕。 (2)脉络瘀阻证 主症:①血尿(包括镜下红细胞尿) ,腰部刺痛,或久病(反复迁延不愈病程 1 年 以上) ;②肾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襻闭塞、塌陷、僵硬、毛细血管有微血栓样物质形成, 毛细血管扩张与瘀血、肾小血管血栓形成,肾小球缺血样改变,肾小球球囊粘连、疤痕, 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次症:①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皮肤赤丝红缕,蟹爪纹络;②甲皱微循环郁滞,血 黏度增高、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增高。 舌脉:脉涩,或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瘀滞。 (3)风湿内扰证 主症:泡沫尿(尿蛋白)或尿血(肉眼或镜下红细胞尿)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 1.0g。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次症:①新近出现或加重的困乏、眩晕、水肿;②辅助检查、实验室及肾病理:血 压、血肌酐、尿蛋白等从原先稳定水平出现变动、升高;肾病理出现肾小球系膜细胞或 内皮细胞增生、间质炎细胞浸润或节段性毛细血管襻纤维素样坏死、细胞性新月体形成 及/或足突广泛融合。 舌脉:脉弦或弦细或沉,苔薄腻。 2.合并证候 (1)风热扰络证:发热,咽痛,咳嗽,尿血,腰酸,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湿浊犯脾证:腹痛,腹泻,或伴恶心,纳呆,苔白腻,脉滑。 (3)下焦湿热证:血尿,尿频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 1.主要证候 (1)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生黄芪、党参、太子参、女贞子、旱莲草、当归、杭 白芍、干地黄、川芎、淮山药、金樱子、芡实。 中成药:肾炎康复片、六味地黄丸、金水宝、百令胶囊、至灵胶囊等。 (2)脉络瘀阻证 治法: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下瘀血汤加减。制军、丹参、积雪草、桃仁、莪术、淡海藻。 中成药:保肾康片、三七总苷片、肤康片等。 (3)风湿内扰证 治法:祛风除湿。 推荐方药:防己黄芪汤加减,或在原辨证处方中加入汉防己、徐长卿、鬼箭羽。 中成药:雷公藤多苷片、火把花根片等。 2.合并证候 (1)风热扰络证 治法:疏风散热,凉血止血。 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 (2)湿浊犯脾证 治法:芳香化浊,醒脾利湿。 推荐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3)下焦湿热证 治法:化湿清热,止血宁络。 推荐方药:小蓟饮子加减。 (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辨证选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等。 (三)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选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熏蒸药浴、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等疗法。可 选择应用结肠透析机、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熏蒸床、医用智能汽疗仪等设备。 (四)内科基础治疗 可参考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 , 采用控制血压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并针对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等并发症或感染等,采用 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护理 1.饮食护理:优质低蛋白、低盐、低脂、低磷饮食。 2.生活护理:慎起居,适劳逸,勿劳累,防感冒。 3.心理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年) 临床缓解: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5%。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 30%。 2.疾病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缓解:肉眼血尿、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转阴,尿红细胞消失,24 小 时尿蛋白定量&0.20g,肾功能恢复/保持正常,持续 3 月以上。 显效:肉眼血尿、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减少≥50 %,尿红细胞减少 ≥50 %,肾功能恢复/保持正常,持续 3 月以上。 有效: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减少≥25%,尿红细胞减少≥25%,肾功能改善 /维持原水平,持续 3 月以上。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二)评价方法 1.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症状 泡沫尿 乏 力 口干咽燥 面浮肢肿 手足心热 夜 尿 血 尿 腰酸痛 眩 晕 目 涩 耳 鸣 大便溏烂 易感冒 咽喉肿痛 久 病 无 分) (0 无 轻 (2 分) 尿有浮泡,尿蛋白定 量&1.0g/d 偶感疲乏,可坚持轻 体力劳动 咽干,难耐受 但晨起眼睑浮肿 手足心热 有夜尿,色清长 尿红细胞&+ 腰酸痛,偶有发生 偶有头晕 偶感目涩 偶有耳鸣 每日 1 次 感冒每季 1 次 咽痛,扁桃体 I 肿大 1年o中 (4 分) 尿蛋白定量 1.0~3.0g/d 活动后即感乏力, 勉强支持日常活动 咽干,饮水后缓解 眼睑及双下肢浮 肿,按之凹陷 手足心热 夜尿长,每夜 2-3 次 尿红细胞+~++ 腰酸痛经常发生 头晕,偶感视物模 糊 经常目涩 耳鸣较重,常出现 每日 2 次 感冒每季 2 次 咽 痛 、 扁 桃 体 II 肿大 1~5 年o重 (6 分) 尿蛋白定量 ≥3.0g/d 休息后仍感疲乏,不能 坚持日常活动 咽干燥难忍,饮不解渴 水肿明显,甚则波及全 身,按之深陷不起 手足心热明显,伴心烦 不宁 夜尿清长,每夜≥3 次 尿红细胞≥+++ 持续腰痛、程度重 头晕明显,视物模糊, 影响日常生活 目涩难忍 耳如蝉鸣,影响生活 ≥每日 3 次,伴或不伴 粘滞不畅、里急后重 感冒每季≥3 次 咽痛、扁桃体 III 肿大 5 年以上o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1 年以内2.西医疗效评价方法:检测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常规、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 率(Ccr)或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GB/T7) 。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肾脏病学》 (王海燕主编, 2 版, 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及美国肾脏基金会 2002 年制订的 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 (王海燕,王梅, 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 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 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可有该系统的体征。如:浮肿、贫血貌、心动过 速、心包摩擦音等。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经 过 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持续&60 ml/min/1.73 m2≥3 个月。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蛋 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 1. 代偿期: 肾单位受损超过 50% (GFR50-80ml/min) 血肌酐维持在 133-177umol/L, , 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 50%(GFR50-20ml/min) ,血肌 酐达 186-442umol/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 451-707umol/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 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 尿毒症期: 血肌酐达 707umol/L,肌酐清除率在 10ml/min 以下, 酸中毒症状明显, 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 本病可分为正虚证及邪实证,临床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 1. 正虚诸证: ①脾肾气虚证: 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②脾肾阳虚证: 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烂,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③气阴两虚证: 主症: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次症: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④肝肾阴虚证: 主症: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次症: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⑤阴阳两虚证: 主症: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 次症: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 邪实诸证: ①湿浊证: 主症: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食少纳呆。 次症: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厚腻。 ②湿热证: 主证:恶心呕吐,身重困倦,食少纳呆,口干,口苦。 次症: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黄腻。 ③水气证: 主证:全身浮肿,尿量少。 次证:心悸、气促,甚则不能平卧。 ④血瘀证: 主证:面色晦暗,腰痛。 次症: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涩。 ⑤浊毒证: 主证:恶心呕吐、口有氨味、纳呆、皮肤搔痒、尿量少。 次症:身重困倦,嗜睡,气促不能平卧。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中医辨证治疗主要针对慢性肾衰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患者,依据中医辨证原 则,一般在本虚辨证基础上,结合标实证进行药物加减,药物加减不超过 3 味。医生需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根据中成药的组成,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重复用药,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 酌量使用。 1.正虚诸证 (1)脾肾气虚证 治法:补脾益肾 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北芪、白术、淮山、茯苓、山萸肉、首乌、 春砂(后下) 、陈皮等。 中成药:金水宝、百令胶囊、海昆肾喜胶囊等。 (2)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实脾饮合肾气丸加减。白术、茯苓、党参、草果、仙灵脾、山萸肉、熟 地、菟丝子等。 中成药:金水宝、百令胶囊、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等。 (3)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北芪、山萸肉、太子参、熟地、淮山、茯苓、丹皮、 首乌、菟丝子等。 中成药:肾炎康复片、金水宝、百令胶囊等。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山萸肉、熟地、淮山、茯苓、丹皮、女贞子、 旱连草、白芍、泽泻、枸杞等。 中成药:金水宝、百令胶囊等。 (5) 阴阳两虚证 治法:阴阳双补 推荐方药量:金匮肾气丸合二至丸加减。肉桂(另h) 、仙灵脾、山萸肉、熟地、 茯苓、泽泻、淮山、女贞子、旱连草、熟附子(先煎)等。 中成药:金水宝、百令胶囊、尿毒清颗粒等。 2.邪实诸证 (1)湿浊证 治法:祛湿化浊 推荐药物:法半夏、白术、陈皮、白蔻仁、春砂仁(后下)等。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中成药: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等。 (2)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 推荐药物:黄连、黄芩、大黄、枳实、竹茹等。 中成药:黄葵胶囊等。 (3)水气证 治法: 行气利水 推荐药物:猪苓、泽泻、茯苓皮、薏苡仁等。 中成药: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等。 (4)血瘀证 治法: 活血化瘀 推荐药物:丹参、桃仁、当归、红花、赤芍、泽兰、田七(冲服)等。 中成药:阿魏酸哌嗪片等。 (5)浊毒证 治法:泄浊蠲毒 推荐方药:大黄、崩大碗(积雪草)等。 中成药:尿毒清颗粒等。 (二)肠道给药疗法 根据病情,选用大黄、牡蛎、蒲公英等药物,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亦 可采用大肠水疗仪、中药结肠透析机等设备进行治疗。 (三)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可选择中药离子导入等疗法。 (四)内科基础治疗 包括治疗原发病,消除可逆因素,如控制血压、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血 容量不足、心衰、解除尿路梗阻等。可参考《肾脏病学》第 3 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8 年) 。 (五)护理 1.饮食护理:优质低蛋白饮食、低盐、低脂、低磷饮食。 2.生活护理:慎起居、适劳逸、避风寒。 3.情志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社,2002 年) 。 1.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 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稳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 (1)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 (2)内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增加≥20%。 (3)血肌酐降低≥20%; 以上(1)为必备, (2)(3)具备 1 项,即可判定。 、 有效: (1)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2)内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增加≥10%。 (3)血肌酐降低≥10%。 以上(1)为必备, (2)(3)具备 1 项,即可判定。 、 稳定: (1)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 (2)内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无降低,或增加<10%。 (3)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 以上(1)为必备, (2)(3)具备 1 项,即可判定。 、 无效: (1)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内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3)血肌酐增加。 以上(1)为必备, (2)(3)具备 1 项,即可判定。 、 (二)评价方法 1.中医主要症状积分表。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症状 头晕 轻度(1 分) 头晕轻微,偶尔发生,不影 响活动及工作 偶感疲乏,程度轻微,不耐 劳力、可坚持轻体力劳动 晨起腰酸膝软,捶打可止 中度(2 分) 头晕较重,活动时出现,休 息可安 一般活动即感乏力,间歇出 现,勉强支持日常活动 腰酸持续,膝软,下肢沉重 重度(3 分) 头晕重,行走欲仆,终日 不缓解,影响活动及工作 休息亦感疲乏无力,持续 出现,不能坚持日常活动 腰酸难忍,膝软不欲行走 全身明显怕冷,着衣较常 人差一季节 食欲甚差,无饥饿感,食 量减少 l/2 以上 口干欲饮 口苦而涩 频频泛恶,每日 4 次以上 频频呕吐,每日 4 次以上 脘腹胀满,终日不解,难 以忍受 夜尿量多色白,每夜 5 次 以上 大便不成形,1 日 3 次 大便秘结,数日 1 行 全身水肿倦怠乏力 腰酸膝软 畏寒肢冷手足有时怕冷, 不影响衣着, 经常四肢怕冷,比一般人明 遇风出现 显,夜晚出现 食欲欠佳。口味不香,食量 减少不超过 l/4 夜间口干 晨起口苦 每日泛恶 1-2 次 每日呕吐 1-2 次 脘腹稍胀,可以忍受,不影 响饮食 夜尿量多色白,每夜 2 次 大便不成形,1 日 1 次 大便干结,每日 1 行 晨起眼睑水肿 食欲不振,口味不香,食量 减少 l/4- l/2 口干少津 口苦食不知味 每日泛恶 3-4 次 每日呕吐 3-4 次 脘腹胀满, 空腹缓解, 饮食 减少 夜尿量多色白,每夜 3-4 次 大便不成形,1 日 2 次 大便秘结,两日 1 行 眼睑及双下肢水肿纳呆 口干 口苦 恶心 呕吐 脘腹胀满夜尿清长 大便不实 大便干结 水肿中医主要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主要症状疗效率 =(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2.主要实验室评价指标 主要针对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等主要指标进行疗效评 价。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诊疗方案一、诊断 1.疾病诊断:参照《肾脏病学》第二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 (1)有确切的糖尿病史。 (2) 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3 个月内连续尿检查三次 UAER 介于 20~200μ g/min : (28.8~288mg/24h) ,且可排除其他引起 UAER 增加原因者,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3)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0.5g/24h 连续 2 次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尿蛋白 增加的原因者,可诊断为临床期糖尿病肾病。 临床上凡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高血 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糖尿病肾病。同时应注意排除 泌尿系感染和多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引起的尿白蛋白 排泄率和尿蛋白增高的原因。 (二)疾病分期 参考丹麦学者 Mogensen 提出的糖尿病肾病分期方案进行。 Ⅰ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体积增大,尿无白蛋白,无病理组织学损害。肾血流 量、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及内压均增高,其初期改变为可逆性。 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GBM 增厚,系膜基质增加, GFR 多高于正常。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持续在 20~200μ g/min 或 30~ 300mg/24h。GBM 增厚,系膜基质增加明显,出现肾小球结节型和弥漫型病变及小动脉玻 璃样变,肾小球荒废开始出现。 Ⅳ期: 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 持续 200μ g/min 或尿蛋白&0.5g/24h, UAE 血压增高,水肿出现。肾小球荒废明显,GFR 开始下降。 Ⅴ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GFR&10ml/min。肾小球广泛荒废,血肌酐、尿素氮增高, 伴严重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水肿等。 消渴病肾病临床上可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即西医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当于 Mogensen 糖尿病肾病Ⅲ期;中期,即西医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期肾功能正常 者,相当于 Mogensen 糖尿病肾病Ⅳ期肾功能正常者;晚期,即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存在 肾功能损害者,相当于 Mogensen 糖尿病肾病Ⅳ期肾功能不全和Ⅴ期患者。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四)证候诊断 参照 “1992 年山东明水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三次大会通过的 《消渴病中医 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消渴病辨证诊断参考标准》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 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 。 1.气虚证:①神疲乏力;②少气懒言;③自汗易感;④舌胖有印;⑤脉弱。具备两 项可以诊断。 2.血虚证:①面色无华;②唇甲色淡;③经少色淡;④舌胖质淡;⑤脉细。具备两 项可以诊断。 3.阴虚证:①怕热汗出,或有盗汗;②咽干口渴;③大便干;④手足心热或五心烦 热;⑤舌瘦红而裂;⑥脉细数。具备两项可以诊断。 4.阳虚证:①畏寒肢冷;②腰膝怕冷;③面足浮肿;④夜尿频多;⑤舌胖苔白; ⑥脉沉细缓。具备两项可以诊断。 5.血瘀证:①定位刺痛,夜间加重;②肢体麻痛,或偏瘫;③肌肤甲错;④口唇舌 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具备 1 项可以诊断。 6.痰湿证:①胸闷脘痞;②纳呆呕恶;③形体肥胖;④全身困倦;⑤头胀肢沉;⑥ 舌苔白腻。具备 3 项可以诊断。 7.湿浊证:①食少纳呆,恶心呕吐;②口中黏腻,口有尿味;③神识呆钝,或烦闷 不宁;④皮肤瘙痒;⑤舌苔白腻。具备 3 项可以诊断。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中成药 1.基本证候 (1)气阴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同见 治法:益气养阴,补肾化瘀。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清心莲子饮、生脉散加减。生黄芪,沙参,麦冬,生地, 山茱萸,地骨皮,桑白皮,鬼箭羽,丹参,葛根,土茯苓。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水蜜丸、颗粒剂) 、生脉胶囊、阿魏酸哌嗪片等。 (2)阳气虚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 治法:益气温阳、补肾化瘀。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胃苓汤、水陆二仙丹加减。炙黄芪,太子参,苍术,白术, 山药,莲子,芡实,金樱子,砂仁,肉桂,姜黄,川芎,炒薏苡仁,茯苓。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水丸) 、阿魏酸哌嗪片等。 (3)阴阳俱虚血瘀证:气虚、阴虚、阳虚证、血瘀证同见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治法:滋阴助阳,补肾化瘀。 推荐方药:玉屏风散、肾气丸、五子衍宗丸加减。生黄芪,太子参,山茱萸,山药, 枸杞子,菟丝子,肉桂,姜黄,当归,川芎,生薏苡仁,土茯苓。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阿魏酸哌嗪片等。 2.兼夹证 (1)兼气滞证:情志抑郁,胸胁脘腹胀满,嗳气,善太息,腹满痛得矢气则舒, 舌暗苔起沫,脉弦。 治法:理气解郁。 推荐方药:可酌用香附,枳壳,陈皮,荔枝核等。 中成药:逍遥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2)兼痰阻证:形体肥胖,胸脘满闷,或呕吐痰涎,或咳嗽有痰,肢体困重,舌 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除湿。 推荐方药:可酌用陈皮,制半夏,荷叶等。 中成药:二陈丸、荷丹片等。 (3)兼热结证:口渴多饮、多食、大便干结、小便频多、喜凉、舌红苔黄干,脉 滑数而实。 治法:清泄结热。 推荐方药:可酌用大黄,黄连,黄芩,知母,桑白皮,夏枯草。 中成药:新清宁、功劳去火片等。 (4)兼郁热证: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心烦眠差、恶心欲呕,食欲不振,胸胁 苦满、嗳气,舌略红,舌苔略黄,脉弦或数。 治法:清解郁热。 推荐方药:可酌用柴胡,黄芩,赤芍,白芍,丹皮,山栀,夏枯草等。 中成药:加味逍遥丸、小柴胡颗粒等。 (5)兼湿热证:头晕沉重,脘腹痞闷,四肢沉重,口中黏腻,大便不爽,小便黄 赤,舌偏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滑、弦滑。 治法:清化湿热。 推荐方药:可酌用苍术,薏苡仁,制半夏,地肤子,石苇,萆Z。 中成药:二妙丸、四妙丸等。 (6)兼水湿证:面目及肢体浮肿,或小便量少,四肢沉重,舌体胖大有齿痕,苔 水滑,脉弦滑,或沉。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治法:利水渗湿。 推荐方药:可酌用猪苓,茯苓,陈皮,大腹皮,桑白皮,冬瓜皮,石苇,土茯苓。 中成药:五苓片(胶囊)等。 (7)兼饮停证:背部恶寒,咳逆倚息不得卧,或胸膺部饱满,咳嗽引痛,或心下 痞坚,腹胀叩之有水声,舌苔水滑,脉沉弦或滑。 治法:通阳化饮。 推荐方药:可酌用猪苓,茯苓,桂枝,白术,车前子(包煎) ,炒葶苈子,桑白皮。 中成药:五苓片(胶囊)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可选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三)其他疗法 根据具体病情,可选择针灸、推拿、红光照射、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穴位注射、药 浴疗法等,可根据临床表现应用经络导平治疗仪、腿浴治疗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等。 (四)内科基础治疗 主要参考《肾脏病学》第二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9 年)拟订。 主要包括控制血糖、血压,调节血脂等。 (五)护理 1.饮食护理:优质低蛋白饮食、低盐、低脂、低磷饮食。 2.生活护理:适当休息,劳逸结合。 3.情志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疾病判定标准:参照《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 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减轻≥50%,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或尿蛋白定量减少≥ 50%,或正常。 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减轻≥30%,但不足≥50%,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或尿蛋 白定量减少≥30%,但不足≥50%。 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者。 2.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减轻≥50%。 有效: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减轻≥30%,但不足≥50%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无效: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减轻30%,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 采用中医证候学评价与实验室理化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必要时引入终点事件评价和 生存质量评估。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诊疗方案一、诊断 1.疾病诊断 :参照《肾脏病学》第二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 (1)有确切的糖尿病史。 (2) 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3 个月内连续尿检查三次 UAER 介于 20~200μ g/min : (28.8~288mg/24h) ,且可排除其他引起 UAER 增加原因者,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3)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0.5g/24h 连续 2 次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尿蛋白 增加的原因者,可诊断为临床期糖尿病肾病。 临床上凡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高血 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糖尿病肾病。同时应注意排除 泌尿系感染和多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引起的尿白蛋白 排泄率和尿蛋白增高的原因。 (二)疾病分期 参考丹麦学者 Mogensen 提出的糖尿病肾病分期方案进行。 Ⅰ期: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体积增大,尿无白蛋白,无病理组织学损害。肾血流 量、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及内压均增高,其初期改变为可逆性。 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GBM 增厚,系膜基质增加, GFR 多高于正常。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持续在 20~200μ g/min 或 30~ 300mg/24h。GBM 增厚,系膜基质增加明显,出现肾小球结节型和弥漫型病变及小动脉玻 璃样变,肾小球荒废开始出现。 Ⅳ期: 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 持续 200μ g/min 或尿蛋白&0.5g/24h, UAE 血压增高,水肿出现。肾小球荒废明显,GFR 开始下降。 Ⅴ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GFR&10ml/min。肾小球广泛荒废,血肌酐、尿素氮增高, 伴严重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水肿等。 消渴病肾病临床上可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即西医早期糖尿病肾病,相当于 Mogensen 糖尿病肾病Ⅲ期;中期,即西医临床期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正常者者,相当于 Mogensen 糖尿病肾病Ⅳ期肾功能正常者; 晚期, 即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存在肾功能损害者, 相当于 Mogensen 糖尿病肾病Ⅳ期肾功能不全和Ⅴ期患者。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四)证候诊断:参照“1992 年山东明水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三次大会通 过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消渴病辨证诊断参考标准》和《糖尿病 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 (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 年)进行。 1.气虚证:①神疲乏力;②少气懒言;③自汗易感;④舌胖有印;⑤脉弱。 2.血虚证:①面色无华;②唇甲色淡;③经少色淡;④舌胖质淡;⑤脉细。 3.阴虚证:①怕热汗出,或有盗汗;②咽干口渴;③大便干;④手足心热或五心烦 热;⑤舌瘦红而裂;⑥脉细数。 4.阳虚证:①畏寒肢冷;②腰膝怕冷;③面足浮肿;④夜尿频多;⑤舌胖苔白;⑥ 脉沉细缓。 5.血瘀证:①定位刺痛,夜间加重;②肢体麻痛,或偏瘫;③肌肤甲错;④口唇舌 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 6.痰湿证:①胸闷脘痞;②纳呆呕恶;③形体肥胖;④全身困倦;⑤头胀肢沉;⑥ 舌苔白腻。 7.湿浊证:①食少纳呆,恶心呕吐;②口中黏腻,口有尿味;③神识呆钝,或烦闷 不宁;④皮肤瘙痒;⑤舌苔白腻。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汤剂、中成药 1.基本证候 (1)气阴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血虚、阴虚、血瘀、湿浊证同见 治法:滋肾护元,益气养血,祛瘀化湿,泄浊解毒。 推荐方药:当归补血汤、生脉散、左归丸、黄连温胆汤、升降散加减。生黄芪,当 归,沙参,麦冬,生地,鬼箭羽,丹参,葛根,土茯苓,黄连,陈皮,竹茹,姜半夏, 枳壳,生大黄。 中成药: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新清宁片、尿毒清颗粒等。 (2)阳气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血虚、阳虚、血瘀、湿浊证同见 治法:温肾护元,益气养血,祛瘀化湿,泄浊解毒。 推荐方药:当归补血汤、香砂六君子汤、大黄附子汤加减。炙黄芪,当归,太子参, 苍术,白术,山药,莲子,芡实,金樱子,木香,砂仁,陈皮,姜半夏,姜黄,川芎, 炒薏苡仁,茯苓,土茯苓,熟大黄。 中成药: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新清宁片、尿毒清颗粒等。 (3)气血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血瘀、湿浊证同见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治法:补肾培元,益气养血,祛瘀化湿,泄浊解毒。 推荐方药:当归补血汤、右归丸、温胆汤、温脾汤加味。炙黄芪,太子参,山茱萸, 陈皮,姜半夏,枳壳,茯苓,当归,川芎,姜黄,生薏苡仁,土茯苓,熟大黄。 中成药: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新清宁片、尿毒清颗粒等。 2.兼夹证 (1)兼动风证:肢体抽搐,甚则角弓反张,或手足震颤,小腿抽筋,全身骨骼酸 痛、乏力,舌淡,脉细弱,或弦细。 治法:柔肝缓急,平肝息风。 推荐方药:可酌用赤芍,白芍,薏苡仁,木瓜,生牡蛎,生龙骨。 (2)兼动血证:牙龈出血,皮下紫癜,呕血,咳血,吐血,便血。 治法:凉血和血止血。 推荐方药:可酌用三七粉,茜草,仙鹤草。或用服用云南白药。 (3)兼伤神证:表情淡漠,或躁扰不宁,嗜睡,甚则意识朦胧,昏不知人,神昏 谵语。 治法:化浊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可酌用石菖蒲,郁金,荷叶,或服用玉枢丹。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可选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肾康注射液等。 (三)肠道给药疗法 根据病情,选用大黄、牡蛎、蒲公英等药物,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亦 可采用大肠水疗仪、中药结肠透析机等设备进行治疗。 (四)其他疗法 根据具体病情,可选择针灸、推拿、红光照射、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穴位注射、 药浴疗法等,可根据临床表现应用经络导平治疗仪、腿浴治疗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 等。 (五)内科基础治疗 主要参考《肾脏病学》第二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主要包 括: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纠正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合并感 染、发热、心衰的处理等。 (六)护理 1.饮食护理:优质低蛋白饮食、低盐、低脂、低磷饮食。 2.生活护理:适当休息,慎起居,避风寒。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3.情志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疾病判定标准 参照《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吕仁和、赵进喜主编,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9 年) 。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减轻≥50%,内生肌酐清除率提高≥10%,血肌酐降低≥ 10%。 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减轻≥15%,但不足≥50%,内生肌酐清除率提高10% 或稳定,血肌酐降低不足 10%或稳定。 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者。 2.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减轻≥50%。 有效: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减轻≥15%,但不足≥50%。 无效: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减轻15%,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 采用中医证候学评价与实验室理化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必要时引入终点事件评价和 生存质量评估。 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外 科 中医诊疗方案目 录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221 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诊疗方案?????225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 未溃期诊疗方案???????????????????229 蝮蛇咬伤诊疗方案??????????????????235 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238 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241 烧伤诊疗方案????????????????????247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2-94) 。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肌疼痛肿胀,有挤压痛,足背屈时疼痛加重,胫 足踝水肿。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发热,自臀部以下整个下肢水肿疼痛,大腿内 侧股三角处有明显触痛,皮肤发白,重侧紫绀,皮温增高。慢性期,肿胀减轻,浅静脉 扩张充盈,皮肤增厚,小腿可出现色素沉着。 (3)个别病例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时,则有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面 色紫绀,血压下降,甚至厥脱。 (4)有长期卧床,久坐不动,外伤,产褥,盆腹腔手术,肿瘤或其他血管病史。 (5)急性期血白细胞总数增高,静脉血流图、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有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95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 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 (1)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 (2)患肢广泛性肿胀。 (3)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 (4)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 (5)Homan’s 征阳性。 (二)证候诊断 湿热下注证:患肢明显肿胀,胀痛、压痛明显,皮色暗红而热,浅静脉扩张,皮肤 按之凹陷;伴有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脉弦 滑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味。金银花,玄参,当归,生甘草,赤芍药,川牛膝,黄 柏,黄芩,山栀子,连翘,苍术,紫草,红花。 (二)辨证选择中成药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可选用具有破血逐瘀,凉血活血的中成药,如静滴丹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血 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 口服中成药:大黄V虫丸、溶栓胶囊、四妙丸等。 (三)外治法 冰硝散外敷疗法: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股肿急性期下肢肿痛较重的患者。将冰片,芒硝研为粗末,拌匀,装入布袋 内外敷于患肢。 (四)其他疗法 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应用溶栓、抗凝药物治疗,或选用取栓术、射频消融术、下腔 静脉滤器置入术等治疗。 (五)护理 1.常规护理 2.心理护理 情绪。 3.饮食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 4.患肢护理 的周径变化。 5.外治疗法护理 患肢外敷中药时,应注意观察患肢有无皮肤过敏、浸渍等,保持 皮肤清洁、干燥。 6.抗凝、溶栓期间的护理 血征象。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疗效评定 标准修订。 (1)临床治愈: ①站立 20~30 分,行走 1500 米后,无明显肿胀疼痛、沉重感、压痛。 ②下肢浮肿明显消退或完全消退(以平面周长对比,大腿以髌骨上缘 15cm 点以上, 小腿以胫骨粗隆以下 10cm 点上缘测周长)同健侧相比,周径差&2cm。 ③彩色超声多普勒血管显像血管完全再通。 应密切观察皮肤、黏膜及粪便、尿的颜色,注意有无出 急性期应嘱患者卧床休息制动,抬高患肢于高出心脏水平 20~30cm 的位置。禁止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并发肺栓塞。注意患肢血运情况,并应观察患肢 饮食宜清淡、低脂食品,多食新鲜蔬菜。忌食辛辣油腻食物。戒烟。 负责入院介绍、入院评估、健康宣教。 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解释,以消除患者忧虑和恐惧,保持乐观的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2)显效: ①站立 15~20 分钟,行走 1000 米后,疼痛、肿胀比治疗前明显好转。 ②下肢浮肿明显减轻,平面周长同健侧相比不大于 3cm。 ③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血管大部分再通。 (3)有效: ①站立 10 分以内,行走 500 米后,疼痛、肿胀比治疗前有所改善。 ②下肢浮肿减轻,平面周长同健侧相比较治疗前稍有好转。 ③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血管小部分再通。 (4)无效:治疗后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或患肢水肿加剧,并发肺栓塞者。 2.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患肢疼痛、肿胀消失。 显 有 无 效:患肢疼痛、肿胀明显好转,由+++→+。 效:患肢疼痛、肿胀好转,由+++→++或++→+。 效:患肢疼痛、肿胀无改善。3.症状计分标准 (1)疼痛计分标准 正常 无 轻 中 重 偶尔出现 经常出现,可以忍受 持续出现昼轻夜重,难以忍受 + ++ +++ + ++ +++(2)患肢肿胀 正常 无 轻 中 重 休息后可消失 休息后减轻 持续肿胀,休息后不减轻4.其他(影像学指标判定标准) 观察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深静脉再通变化。 (二)评价方法 治疗 4 周为 1 个疗程,根据以下观察指标评价疗效和安全性。 1.疗效指标 (1)患肢肿胀、疼痛症状改善程度(第 0 天及试验开始后每周各检测 1 次) 。 (2)患肢 Homan’s 征、股内侧压痛体征改善程度(第 0 天及试验开始后每周各检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测 1 次) 。 (3)下肢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治疗前后各检测 1 次) 。 2.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各检测 1 次) (1)血液 PT、TT、APTT、FIB 测定。 (2)肝功能(ALT、AST) 、肾功能(BUN、sCr) 。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诊疗方案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2-94) 。 (1)多发于下肢一侧或两侧。患者可有手冷冻、潮湿、长期多量吸烟、外伤等病 史。 (2)初起趾、指冷痛,小腿酸麻胀痛,行走多时加重,休息时减轻,呈间歇性跛 行,趺阳脉减弱。继之疼痛呈持续性,肢端皮肤发凉,下垂时则皮肤暗红、青紫,皮肤 干燥,毫毛脱落,趾甲变形增厚,肌肉萎缩,趺阳脉消失。 (3)多发于老年人。 (4)超声多普勒、血流图、动脉造影、血脂等检查,除帮助诊断外,尚可了解血 管闭塞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 1995 年制 订的诊断标准》 。 (1)多发于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2)多有高血脂、高血压病史。 (3)下肢动脉慢性缺血性改变(发凉、疼痛、溃疡、坏疽等) 。 (4)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5)踝/肱动脉压力比值≤0.9。 (二)证候诊断 1.寒凝血瘀证:肢体明显发凉、冰冷、呈苍白色,遇寒冷则症状加重,步履不利, 间歇性跛行、多走疼痛加重,小腿酸胀,休息痛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2.血脉瘀阻证:肢体发凉怕冷,疼痛,步履沉重乏力,活动艰难,严重者持续疼痛, 夜间尤甚、彻夜不寐。肢端、小腿有瘀斑,或足紫红色、青紫色。舌有瘀斑或舌质绛, 脉弦涩。 3.气血亏虚证:患肢皮肤干燥、脱屑、光薄、皲裂,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 缓慢,汗毛脱落,肌肉萎缩。出现身体消瘦而虚弱,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气短乏力。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寒凝血瘀证 治法:温经通脉 推荐方药:阳和汤加减,麻黄、熟地、鹿角胶(烊化) 、白芥子、炮姜炭、甘草、 肉桂、鸡血藤、当归、元胡、川牛膝、红花。 中成药:脉管复康片、金匮肾气丸、银杏叶片、银杏叶胶囊等。 中药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 2.血脉瘀阻证 治法:活血祛瘀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熟地、当归、川芎、赤芍、水蛭、地龙、 蜈蚣、川牛膝、鸡血藤、元胡、生甘草。 中成药:活血通脉胶囊、脉络疏通颗粒等。 中药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等。 3.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熟地、当归尾、茯苓、党参、白术、甘草、 川芎、地龙、黄芪、桃仁、红花、赤芍、牛膝。 中成药:八珍丸、十全大补丸、复方丹参片等。 中药注射液:丹参粉针剂、黄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等。 (二)中医外治法 1.中药熏洗疗法(辨证选用) 未溃期 (1)寒凝证:温经通脉方 推荐方药:肉桂,白芥子,路路通,桂枝,透骨草。 (2)血瘀证:活血通脉方 推荐方药:红花,乳香,没药,苏木,元胡,路路通。 2.敷贴疗法 将药物研为细末,调制成糊状制剂,敷贴于所需的穴位或患部。 (1)温阳止痛方 推荐方药:附子(制) 、制川乌、肉桂、吴茱萸、元胡、白芷、干姜。 (2)活血止痛方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推荐方药:桃仁、红花、牛膝、丹参、水蛭、川芎、乳香、没药。 3.膏药外敷 冲和膏、红灵丹油膏外敷。 (三)针灸治疗 1.腹浮针:取疼痛患肢同侧少腹肚脐至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为进针点,常规消毒,然 后使用静脉留置针以针尖直向患肢,水平进针,整个针体浅置于皮下。以进针点为支点, 手握针柄使针体在水平方向上作来回摆动的扇形运动,直至疼痛消失或不再减轻为止。 进针完毕,抽出不锈钢针芯,将软套管仍留置皮下,胶布固定露出皮外的与软套管紧密连 接的管柄。留置 1 天或数天,将软套管拔出。 2.腧穴热敏灸 适用于脱疽病未溃期,坏死期不宜使用,局部缺血禁用。定位热敏点:用点燃的艾 条,手持调控,在患肢局部或相应穴位(血海、肾俞、委中、承筋、足三里、阳陵泉、 三阴交等) ,距离皮肤表面 3cm 左右高度施行艾条悬灸。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发生透热、 传热和扩热感觉,此穴即为热敏点。重复上述步骤,探查所有热敏点。操作方式:选择 患者舒适的体位, 分别在每个热敏点上实施艾条悬灸, 按下述步骤依次进行回旋、 雀啄、 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操作;先行回旋灸 2 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 1 分钟加强敏 化,循经往返灸 2 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以完成灸感四相 过程为标准,直至透热、扩热甚至感传现象完全消失为止。 (四)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实际,可配合应用肢体循环驱动治疗仪和红光照射仪、腿浴治 疗器、足疗仪、磁振热治疗仪、阿是超声波治疗仪等,以改善局部血运,促进侧枝循环 形成。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亦可采用手术治疗,如动静脉转流术、动脉旁路术、动脉介入 成形术、干细胞移植术等。 (五)功能康复锻练 适用于早期和恢复阶段的患者,但已有溃疡形成者禁用。患者仰卧位,先将患肢从 水平位抬高 45 度以上,维持 1~2 分钟,然后下垂 1~2 分钟,再放置水平位 2 分钟, 继而作患肢的旋内旋外,以及屈曲伸展活动,如此反复约 20 分钟。可根据患者不同的 情况,每日练习。 (六)内科基础治疗 1.降压 2.降脂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3.心脑血管疾病常规处理 (七)护理调摄 1.严格戒烟。 2.饮食:要保持病人良好的食欲和足够的营养, 多食含纤维素丰富、含胆固醇量低 以及低热量、低脂肪的饮食,多喝水或淡茶水,忌食膏粱厚味、辛辣刺激之品。 3.患肢护理:尽量避免交叉腿、盘腿、 “翘二郎腿” 、膝下垫枕、抬高患肢、长时间 采用坐位等,患肢避免过冷过热刺激,避免足部碰撞,压伤。 4.功能锻炼:适量运动,当患肢出现疼痛时应原地休息至疼痛缓解。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 ①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②步行速度 80~100 步/分,并能持续步行≥ 1000 米无不适者;③肢体血流踝/肱比值(ABI)或经皮氧分压(TcPO2)明显改善。 显著有效 ①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②步行速度 80~100 步/分,持续步行≥500 米; ③肢体血流踝/肱比值(ABI)或经皮氧分压(TcPO2)有改善。 进步 ①临床症状减轻;②步行速度 80~100 步/分,行走距离≥200 米。 无效(包括恶化) 治疗 1 个疗程后,症状及体征无进步或病情继续发作。 (二)评价方法 1.症状评价指标: (应用量化评分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肢症状改善情况) ①疼痛;②麻木;③皮肤温度;④间歇性跛行 2.客观性评价指标 ①治疗前后踝/肱比值(ABI) ;②经皮氧分压测定(TcPO2) 3.转归预后指标:①患肢存活率;②截肢率。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脱疽(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 未溃期诊疗方案一、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4 年)。 (1)多发于下肢一侧或两侧。患者可有受冷冻、潮湿、长期多量吸烟、外伤等病 史。 (2)初起趾、指冷痛,小腿酸麻胀痛,行走多时加重,休息时减轻,呈间歇性跛 行,趺阳脉减弱。继之疼痛呈持续性,肢端皮肤发凉,下垂时则皮肤暗红、青紫,皮肤 干燥,毫毛脱落,趾甲变形增厚,肌肉萎缩,趺阳脉消失。 (3)多发于老年人。 (4)超声多普勒、血流图、动脉造影、血脂等检查,除帮助诊断外,尚可了解血 管闭塞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 参照 (草案) (200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 。 (1)发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 (2)有糖尿病病史,或空腹血糖值升高,尿糖测定阳性者。 (3)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表现:肢体麻木、怕冷(或怕热)、间歇性跛行、瘀血、 营养发生改变,肢体感觉减退或皮肤发红灼热,甚者发生溃疡或坏疽;常四肢发病,以 下肢为重。 (4)各种检查证明有肢体动脉狭窄闭塞性改变,下肢以N动脉以远动脉病变为最 多见。 (5)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肾动脉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眼底动脉 血管病变等。 (6)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雷诺氏病、冷损伤血管病等其它缺血性 疾病。 (7)①肢体动脉无损伤检查:彩色多普勒、CT、DSA(数字减影)、血管超声、血 管光电容积血流图检查证实有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者。②动脉造影以下肢动脉病变为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主,N动脉以远动脉病变占80%以上,血管病损形态颇似动脉硬化闭塞症,由于广泛 的肢体动脉硬化、糖尿病,故动脉侧支血管较少,血管可发生迂曲、狭窄、闭塞。③多 普勒踝部血压测定与肱部血压测定之比明显变小。④X线平片检查:主动脉弓、腹主动 脉或下肢动脉有钙化阴影。 (二) 证候诊断 1.寒凝阻络证:肢体明显发凉、冰冷、呈苍白色,遇寒冷则症状加重,步履不利, 间歇性跛行、多走疼痛加重,小腿酸胀,休息痛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2.痰瘀阻络证:肢体发凉怕冷,疼痛,步履沉重乏力,活动艰难,严重者持续疼痛, 夜间尤甚、彻夜不寐。肢端、小腿有瘀斑,或足紫红色、青紫色。舌有瘀斑或舌质绛, 脉弦涩。 3.湿热阻络证:足局部红、肿、热、痛,烦躁易怒,口渴喜冷饮,舌质暗红或红绛, 苔薄黄或灰黑,脉弦数或洪数。 4.气阴两虚证:患肢皮肤干燥、脱屑、光薄、皲裂,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 缓慢,汗毛脱落,肌肉萎缩。出现身体消瘦而虚弱,气短乏力,双目干涩,耳鸣耳聋, 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舌质红或舌体大,苔少或光剥,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寒凝阻络证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 推荐方药:阳和汤加减,麻黄、熟地、鹿角胶(烊化)、白芥子、炮姜炭、甘草、 肉桂、桂枝等。 中药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 2.痰瘀阻络证 治法:化痰祛瘀通络。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熟地、当归、川芎、赤芍、地龙、 川 牛膝等。 软坚清脉颗粒饮加减,海藻、泽泻、菖蒲、垂盆草等。 中成药:活血通脉胶囊、脉管复康片等。 中药注射液:红花注射液或疏血通注射液等。 3.湿热阻络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 推荐方药:顾步汤加减,黄芪、石斛、当归、牛膝、紫花地丁、太子参、金银花、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蒲公英、菊花等。 中成药:清开灵胶囊等。 中药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 4.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活络。 推荐方药:四神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减,黄芪、党参、熟地、山药、茯苓、白术、元 参、麦冬、桃仁、红花、赤芍、牛膝。 中成药:生脉饮、六味地黄丸、脉络疏通颗粒等。 中药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或脉络宁注射液等。 (二)中医外治法(根据病情及各地习惯选用) 1.中药熏洗疗法(辨证选用) 未溃期 (1) 寒凝阻络证: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 推荐方药:桂枝、细辛、红花、苍术、土茯苓、百部、苦参、毛冬青、忍冬藤。 (2) 痰瘀阻络证: 治法:化痰祛瘀通络。 推荐方药:乳香、没药、苏木、元胡、路路通、g莶草。 (3) 湿热阻络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 推荐方药:土茯苓、马齿苋、苦参、明矾、黄连、蚤休。 2.箍围(敷贴)疗法 将药物研为细末,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制剂,敷贴于患部或穴位。 (1)温经散寒通络方 推荐方药:附子(制)、制川乌、肉桂、吴茱萸、元胡、白芷、干姜、细辛。 (2)化痰祛瘀通络方 推荐方药:桃仁、红花、牛膝、丹参、水蛭、川芎、乳香、没药。 (3)清热利湿通络方 推荐方药:蚤休、苦参、明矾、元明粉、芙蓉叶、商陆。 3.膏药外敷 冲和膏、红灵丹油膏、金黄膏外敷。 (三)针灸治疗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腹浮针 取疼痛患肢同侧少腹肚脐至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为进针点,常规消毒,然后使用静脉 留置针以针尖直向患肢,水平进针,整个针体浅置于皮下。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柄使 针体在水平方向上作来回摆动的扇形运动,直至疼痛消失或不再减轻为止。进针完毕,抽 出不锈钢针芯,将软套管仍留置皮下,胶布固定露出皮外的与软套管紧密连接的管柄。留 置 1 天或数天,将软套管拔出。 (四)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实际,可配合应用肢体循环驱动治疗仪和红光照射仪、腿浴治 疗器、足疗仪、磁振热治疗仪、阿是超声波治疗仪等,以改善局部血运,促进侧枝循环 形成。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亦可采用手术治疗,如动静脉转流术、动脉旁路术、动脉介入 成形术、干细胞移植术等。 (五)功能康复锻练 适用于早期和恢复阶段的患者,但已有溃疡形成者禁用。患者仰卧位,先将患肢从 水平位抬高 45 度以上,维持 1~2 分钟,然后下垂 1~2 分钟,再放置水平位 2 分钟, 继而作患肢的旋内旋外,以及屈曲伸展活动,如此反复约 20 分钟。可根据患者不同的 情况,每日练习。 (六)内科基础治疗 控制血糖;血压高时控制血压;高血脂时调脂;心脑血管疾病常规处理。 (七)护理调摄 1.严格戒烟。 2.饮食:要严格糖尿病饮食但要保持良好的食欲和足够的营养, 多食含纤维素丰 富、含胆固醇量低以及低热量、低脂肪的饮食,多喝水或淡茶水,切忌膏粱厚味、辛辣 刺激之品。 3.患肢护理:尽量避免交叉腿、盘腿、“翘二郎腿”、膝下垫枕、抬高患肢、长时 间采用坐位等,患肢避免过冷过热刺激,避免足部碰撞,压伤。糖尿病性足病患者多伴 有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异常,中药熏洗时建议药液温度不超过 40℃。 4.功能锻炼:适量运动,当患肢出现疼痛时应原地休息至疼痛缓解。 三、疗效评价 (一)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 (草案) (2002 年中国中西医结 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1.皮肤温度 1.1 正常为 4 分; 1.2 有时发凉为 3 分; 1.3 持续性发凉或比正常穿得多才能缓解为 2 分; 1.4 冰凉,局部保暖后仍有寒凉感为 1 分; 1.5 在 20℃以上的环境中,穿着比正常人多仍然感到肢体冰凉为 0 分。 2.疼痛 2.1 正常为 4 分; 2.2 运动后或劳累后出现疼痛,或灼热感者为 3 分; 2.3 静息状态下,间断出现疼痛或灼热感者为 2 分; 2.4 持续性静息痛或灼热感,尚能忍受为 1 分; 2.5 持续性静息痛或灼热感,不能忍受,影响睡眠者为 0 分。 注:伴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无痛足者例外。 3.皮肤色泽 3.1 皮肤色泽正常为 4 分; 3.2 皮肤间断性苍白或苍黄为 3 分; 3.3 皮肤持续性苍白或苍黄为 2 分; 3.4 皮肤呈紫绀色 1 分; 3.5 皮肤呈紫黑色或紫褐色者 0 分。 4.间歇性跛行(跛行指数) 4.1 ≥4 分; 4.2.≥3 分; 4.3.≥2 分; 4.4.≥1 分; 4.5.0 分。 注:设治疗前行走距离为 A,A 应大于≥1 米;治疗后行走距离为 B,每行走 10 米 计 0.1。B/A 为跛行指数,3 分以上为显效,2 分到 3 分为良好,1 到 2 分为改善,0 分 为无效。 5.踝/肱比测定(A/B。每增加 0.1 为 1 分,依此类推) 5.1 ≥0.4 分; 5.2 ≥0.3 分; 5.3 ≥0.2 分;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5.4 ≥0.1 分; 5.5.0 分; 6.PPG 测定。 注:设治疗前波峰值为 A,治疗后波峰值为 B。B/A 为波峰指数,指数 3 分以上为 显效,2 分到 3 分为良好,1 到 2 分为改善,0 分为无效。 7.溃疡 7.1.完全治愈为 4 分; 7.2.疡面积缩小 50%以上为 3 分; 7.3 溃疡面积缩小 20-50%以上为 2 分; 7.4.溃疡面积缩小 20%以内为 1 分; 7.5.溃疡面积不变为 0 分。 注:对溃疡项目的评价采用给药后溃疡面积与给药前的溃疡面积缩小率记分。 整个肢体循环改善度由皮肤温度、疼痛程度、皮肤色泽、间歇性跛行(跛行指数)、 踝/肱比测定、PPG 测定、溃疡的记分进行评价。上述各项临床症状中任何一项的改善 度为 4 时则为显效。上述各项临床症状中任一项目的改善度末达到 4 时,应将其分数累 加后的总分数除以检测指标数所得的结果来评价。包括:皮肤温度、疼痛程度、皮肤色 泽、间歇性跛行(跛行指数)、踝/肱比测定、PPG、溃疡测定。如受试者用药前有 的检测指标数缺如,只能用其六项、五项、四项、三项,甚至二项来评估。七项 得分 显效 良好 改善 无效 总分/7 ≥3 ≥2 ≥1 <1 六项 总分/6 ≥3 ≥2 ≥1 <1 五项 总分/5 ≥3 ≥2 ≥1 <1 四项 总/4 ≥3 ≥2 ≥1 <1 三项 总分/3 ≥3 ≥2 ≥1 <1 二项 总分/2 ≥3 ≥2 ≥1 <1(二)评价方法 1.症状评价指标:(应用量化评分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肢症状改善情况) ①间歇性跛行(跛行指数);②疼痛;③皮肤色泽;④皮肤温度。 2.客观性评价指标 ①治疗前后踝/肱比测定;②PPG 测定。 3.转归预后指标:①截肢率;②患肢存活率。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蝮蛇咬伤诊疗方案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2-94) 。 (1)有蝮蛇咬伤史。 (2)被咬部位疼痛,或局部麻木,伤肢肿胀,2~3 天后最为严重。 (3)咬伤处有两点大而深的牙痕,其周围可出现血疱、水疱、瘀斑。 (4)可有发热,头昏,嗜睡,复视。严重者出现视觉、听觉障碍,神情淡漠或神 志昏蒙,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流涎,瞳孔散大,或皮下、内脏出血。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毒蛇学》第二版(覃公平主编,广西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8 年) 。 (1)有明确的蝮蛇蛇咬伤病史(时间、地点、咬伤部位) 。 (2)局部症状:一般有牙痕两个,间距较小,深而清晰,伤口出血不多,有刺痛 及麻木感。伤肢肿胀严重,伤口附近可有大小不等的血、水疱,破溃后组织溃烂,产生 炎性溃疡,常伴有附近淋巴结肿痛。 (3)全身症状:一般咬伤后 1~6 小时出现头晕头痛、或有发热,胸闷、心悸、烦 躁、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眼睑下垂、视物模糊、复视、瞳孔缩小,恶心呕吐,四肢乏 力、全身肌肉酸痛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或衰竭, 心功能损害或衰竭或呼吸肌麻痹而呼吸停止。 (二)证候诊断 风火毒证 主症:患肢红肿、疼痛、青紫, 皮下瘀点、瘀斑;全身症状有眼睑下垂,张口不利, 颈项强硬,头晕,眼花,胸闷,心悸,小便短赤或不利,大便秘结。 兼症:局部症状或有水疱,血疱,或伤处溃烂;全身症状可有头痛,寒战发热、伸 舌不利,颈项强直,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四肢关节酸痛,严重者烦躁抽搐,甚至神 志昏愦。 舌脉:舌苔黄白相兼,后期苔黄、舌质红、脉弦数。 (三)病情程度 1.轻型:蝮蛇咬伤后无明显脏腑功能损害。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2.重型:蝮蛇咬伤后出现明显脏腑功能损害。 3.危重型:蝮蛇咬伤后出现脏腑功能衰竭。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风火毒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熄风、通利二便 推荐方药:七叶一枝花、半边莲、半枝莲、生大黄(后下) 、白茅根、车前草、防 风、蝉衣、生地、白芷、野菊花、生甘草。 加减: 风邪偏重,加僵蚕、全蝎、蜈蚣、钩藤; 火邪偏重,加黄芩、黄连、丹皮、赤芍。 引经药:上肢,加桑枝;下肢,加川牛膝。 中成药:季德胜蛇药片、广东蛇药片、上海蛇药片、青龙蛇药片等。 (二)外治法 1.早期结扎:被蝮蛇咬伤后,即刻用柔软的绳子或布带,或就近拾取适用的植物藤 或茎叶等,在伤口上方超过 1 个关节结扎,结扎松紧度以能阻断淋巴液和静脉血的回流 但不妨碍动脉血流为宜。结扎后且可用清水、冷开水、肥皂水等冲洗伤口,以洗去周围 黏附的毒液。每隔 l5~20 分钟放松 l~2 分钟,以免肢体因缺血而坏死。在应用有效的 蛇药 30 分钟后,可去掉结扎。 2.扩创排毒:咬伤局部常规消毒,对准咬伤部位沿血管肌腱走向作“十”字切开深 达皮下,从近端向远端将毒血挤出,再用双氧水反复冲洗,最后用黄沙条覆盖伤口并包 扎。 3. 烧灼、针刺、火罐排毒:在野外被蝮蛇咬伤以后可立即用火柴头 5~7 个放在伤 口上点燃烧灼 l~2 次,以破坏蛇毒。出现肿胀时,可于手指蹼间(八邪穴)或足蹼间 (八风穴) 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针头与皮肤平行刺入约 lcm, , 迅速拔出后将患肢下 垂, 并由近心端向远端挤压以排除毒液; 亦可用拔火罐的方法吸除伤口内的血性分泌物, 达到减轻局部肿胀和蛇毒的吸收作用。 4. 隔蒜灸(隔蒜灸配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技术) 对咬伤局部消毒,然后作“十”字皮下切开,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反复冲洗 消毒。 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约 0.1~0.3cm 的蒜片,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放于 局部,上置艾炷施灸。每次灸 3-5 壮,每日灸 3 次,每 8 小时一次。3 天为一疗程。 5.使用具有解毒排毒、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酊剂或粉剂水调涂敷患处。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推荐方药:将七叶一枝花研成粗末,与 75%酒精按 3:7 的比例浸泡一周后备用,使 用时将药液外涂患处,每日 3-4 次。 6.若患肢肿胀明显者,局部可予刺络拔罐等外治方法。 7.中药熏洗疗法:对于蛇伤肢体肿胀、关节功能障碍者可选择具有活血利湿消肿作 用的中药熏洗患处。 推荐方药:刘寄奴、苏木、威灵仙、红花、冰片、明矾、伸筋草、透骨草。 (三)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抗蝮蛇毒血清、激素及预防性抗感染等治疗。 (四)护理:要求病人卧床休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给予适当的精神护 理和饮食护理。同时加强患肢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2-94) ,1994 年。 治愈: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伤口愈合,伤肢功能恢复。 好转:全身和局部症状减轻,伤口未完全愈合。 未愈:全身和局部症状无改善,并出现恶化者。 (二)评价方法 1.疗效指标 (1)局部症状与体征:咬伤后局部肿胀程度、范围、疼痛的程度、瘀斑的面积、 局部溃烂、伤肢功能情况等。 (2)全身症状与体征:复视情况、眼睑下垂、张口困难、颈项、全身肌肉酸痛情 况、呼吸情况等。 (3)治愈时间:从发病起至治愈所需时间。 (4)肢体伤残率。 (5)死亡率。 2. 安全性指标 (1)一般项目:体温、脉搏、血压。 (2)血、尿、便三大常规。 (3)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2-94)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 (李曰庆主编,中 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年) 。 下肢局部见一溃疡,大小不等,多表浅,疮面肉色灰白、淡红或紫暗,表面或附有 黄色脓苔,疮口凹陷,边缘形如缸口,脓水清稀,呈灰黑或带绿色,带腥味。溃疡周围 可伴有湿疮、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疮口难愈,愈后易溃,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创伤修复学》 (付小兵、王德文主编,人民军医出版 社,1999 年) 。 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肢溃疡,经常规治疗 1 个月以上未愈合者。 (二)证候诊断 1.湿热毒蕴证:局部痒痛兼作,疮面腐肉较多,脓水浸淫,或秽臭难闻,疮周皮肤 漫肿灼热。可伴恶寒发热,口干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2.湿热瘀阻证:局部破溃,疮面腐肉未脱,脓水淋漓。可伴口干,口苦,小便黄赤, 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数。 3.气虚血瘀证:疮面腐肉已尽,肉芽色暗淡不鲜,脓水清稀,新肌难生或不生。可 伴神疲乏力,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薄,脉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 1.湿热毒蕴证: 治法: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推荐方药:三妙丸、五味消毒饮加减,苍术、黄柏、薏苡仁、萆Z、蛇舌草、蒲公 英、紫花地丁、当归、赤芍、丹参、皂角刺、牛膝、虎杖、生甘草。 中药注射剂:苦碟子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等。 中成药:四妙丸等。 2.湿热瘀阻证: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推荐方药:三妙丸、萆Z渗湿汤加减,苍术、黄柏、薏苡仁、当归、赤芍、丹参、 桃仁、葛根、忍冬藤、牛膝、虎杖、生黄芪、皂角刺、生甘草。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中药注射剂:苦碟子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等。 中成药:四妙丸、丹参片、脉血康胶囊等。 3.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化瘀,托毒生肌。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补中益气汤等加减,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 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红花、地龙、葛根、牛膝、红枣。 中药注射剂:黄芪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补阳还五口服液、脉血康胶囊等。 (二)外治法 1.祛腐阶段:疮面牢固覆盖较多黑色、干性坏死组织或焦痂,宜选用油膏厚敷以煨 脓祛腐,促使疮面基底部暴露,或行蚕食疗法清除。在脓腐多而难去之际,先短期选用 八二丹掺布疮面,外盖油膏提脓祛腐,促使腐肉迅速脱落,出现新生肉芽组织;若局部 疮周红肿灼热明显者,用清热解毒消肿油膏盖贴;若局部疮周红肿灼热不甚或疮口周围 发湿疹者,则用清热利湿解毒油膏盖贴;若疮面渗出多者,可用青黛散、三石散外敷, 或用清热解毒利湿收敛的中药煎液,待温用 6~8 层纱布浸湿中药药液湿敷患处,外用 油膏盖贴;若疮面脓色绿黑,脓水较多,稀薄如水,或有气泡,或腥秽恶臭,亦可用清 热利湿解毒中药煎液湿敷。在腐肉将脱尽,脓水已少时,或局部溃疡色泽较暗滞,可外 掺九一丹。或配合脉血康胶囊外用。此外,可配合缠缚疗法,或穿合适的弹力袜。 2.生肌阶段:在脓腐已净,新肌未生之际,可外掺生肌散,外用生肌敛疮油膏盖贴, 促进新鲜红润肉芽组织增生;创缘上皮爬行或形成“皮岛” ,以修复组织缺损,加速疮 面愈合。若疮面较干性,可用补虚活血生肌中药油膏盖贴;若溃疡色泽苍白、暗红而不 鲜润红活,新生肉芽及上皮生长缓慢时,可用补虚活血通络生肌中药煎剂湿敷。或配合 外敷黄芪注射液、红花注射液,或外用脉血康胶囊、云南白药等。此外,可配合缠缚疗 法,或穿合适的弹力袜。 (三)其他疗法 1.湿敷疗法:适用于脓水多而臭秽重、引流通畅,或创面腐肉已尽,新肌难生者。 用 6~8 层纱布浸湿中药药液,以不滴水为度贴敷患处,每隔数分钟取下重复浸湿药液, 继续敷贴,或将药液频频滴于纱布上,使疮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外敷药膏。炎症期,可 用黄连,黄檗,马齿苋,土槿皮等清热解毒利湿收敛的煎剂湿敷;新肌难生,可用生黄 芪,丹参等补虚活血生肌的煎剂湿敷。 2.熏洗疗法:适用于脓水多而臭秽重、引流通畅,或创面腐肉已尽,新肌难生者。 炎症期,或新肌难生,可用中药煎剂熏洗,方药同湿敷疗法。可配合使用腿浴治疗器、 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等。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3.缠缚疗法:适用于下肢青筋显露者。溃疡疮面用药外敷后,再用阔绷带缠缚患处 和整个小腿。 4.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艾灸、穴位注射。 5.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植皮术、以及微波治疗、半导体激光、高压氧舱治疗等治疗措 施。临床中可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疗条件选用下肢静脉大隐静脉抽剥术、小腿交通静脉抽 剥术、缝扎术等。 6.积极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 (四)护理 1.一般护理:根据伤口大小及愈合情况,适当安排休息和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 做操等。 2.情志护理:主动与患者谈心,详细介绍病情,说明治疗方法,分散对疾病的注意 力,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饮食护理:宜食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如瘦肉、猪肝、新鲜蔬菜、 水果等,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加速疮面的愈合。忌海腥发物。 4.疾病护理:嘱患者注意休息,减少走动,卧床时适当抬高患肢 15°~30°;对采 用缠缚疗法或用弹性护套固定患肢的患者,应注意松紧程度,检查趾端血循是否正常。 三、疗效评价 溃疡创面面积的变化作为主要观察指标来全面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皮肤溃疡的疗 效。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临床痊愈:溃疡创面完全愈合。 显效:溃疡创面面积明显缩小,≥75%。 有效:溃疡创面面积缩小,&75%,或≥25%。 无效:溃疡创面面积缩小,&25%,甚至扩大。 (二)中医证候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制定。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 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 l00%。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2-94) 、参考《现代中医乳房病学》 (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年) 。 (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如脓液流 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侧腋下可有B核肿大疼痛。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 (第 7 版) (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8 年)《克氏外科学》 、 (中文版第 15 版) (DavidC. Sabiston 主编,王德 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 。 (1)多发生在初产妇的哺乳期,尤其是产后第三或第四周。 (2)初期乳房肿胀、疼痛、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分泌不畅,或伴有高热、 寒颤。 (3)中期肿块变硬,有压痛,皮肤发红,常在短期内软化,形成脓肿。 (4)患侧乳房肿大,局部红、肿、热、痛,有搏动性疼痛,在哺乳时更剧。 (5)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6)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7)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少见。 (8)病程往往延时甚久,严重的可并发全身化脓性感染。 (二)疾病分期 1.郁滞期: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郁积不畅或结块, 有时可有一二个乳管阻塞不通。继而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结块或有或无,伴压痛,皮色 微红或不红,皮肤不热或微热。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恶寒发热,头痛 胸闷,心烦易怒,食纳不佳,大便干结。舌淡红或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或浮数。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2.成脓期:患乳肿块不消或逐渐增大,皮肤红肿{热,局部疼痛明显加重,如鸡啄 样或搏动性疼痛,患处拒按。伴高热不退,头痛,口苦咽干,恶心厌食,溲赤便秘,同 侧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或红绛,苔黄或腻,脉弦滑数。此时肿块中央渐软,按之有 波动应指感,查血象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局部穿刺抽吸有脓。 3.溃后期:急性脓肿成熟时,可自行破溃出脓,或手术切开排脓。若溃后脓出通畅, 局部肿消痛减,寒热渐退,疮口逐渐愈合。若脓腔部位较深,或有多个脓腔,溃后脓出 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而形成袋脓或传囊乳痈。若久治不愈,乳汁夹 杂有清稀脓液自疮口溢出,则成乳漏,收口缓慢,至断奶后方能收口。 (三)证候诊断 1.气滞热壅证: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 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苔黄,脉数。 2.热毒炽盛证:壮热,乳房肿痛,皮肤{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 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 3.正虚毒恋证: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 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薄,脉弱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外治法 1.郁滞期: (1)中药外敷法: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鲜菊花叶、鲜蒲公英等捣汁 调敷患处;或用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 (2)中药熏洗热敷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用蒲公英煎汤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 行熏蒸、淋洗的治疗方法(一般先用药汤蒸气熏,待药液温时再洗) ;或用蒲公英煎汤 沾湿毛巾趁热外敷于乳房或患处等中药塌渍治疗。 2.成脓期: (1)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乳房脓肿穿刺抽脓术 脓肿形成时, 在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后, 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及时穿刺抽脓, 采用注射器针筒抽吸脓液。 (2)超声定位火针洞式烙口穿刺引流排脓术 应用电火针治疗仪予以洞式烙口引流,以针代刀排脓,刺烙后使引流通道内壁产生 焦痂附着,形成内壁光滑的圆形通道,直达脓腔,防止引流口闭合,不出血或减少出血, 提脓药捻插入脓腔引流,促使坏死组织液化排出。 (3)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乳房脓肿切开排脓术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脓肿形成时,在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后,在波动感及脓腔的低垂位及时切开排脓。 3.溃后期:若溃后乳漏收口缓慢,可采用中药化腐清创术,药捻引流治疗,乳腺窦 道搔刮术等。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郁滞期 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推荐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全瓜蒌、牛蒡子、柴胡、赤芍、蒲公英、橘叶、青皮、 丝瓜络、鹿角霜。 2.成脓期 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推荐方药: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加减,全瓜蒌、炮山甲(先煎) 、皂角刺、赤芍、 当归、黄芪、牛蒡子、连翘、蒲公英、丝瓜络、柴胡、甘草。 3.溃后期 治法:益气和营托毒 推荐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黄芪、党参、白术、 茯苓、当归、炮山甲(先煎) 、 皂角刺、蒲公英、白芷、甘草。 (三)揉抓排乳手法 1.手法 1:揉散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技术 适应症:气滞热壅型乳痈,20 至 40 岁,病程小于 7 天,哺乳期妇女,伴发热恶寒, 体温 39°C 以下,乳汁排泄不畅,或有乳头破碎,乳房局部结块,肿胀疼痛,可有同侧 腋窝淋巴结肿大,局部肿块经诊断尚无成脓。 操作方法: 手法:揉法、散法(抹推、拿捏) 。 取穴及部位:肩井、膻中、乳根、灵墟、屋翳、期门、内关、梁丘、足三里、太冲, 乳房。 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先在患部周围作轻摩,揉法 5 分钟,再用两手的 四指托住乳房, 两手的拇指在肿块上交替抹推数次, 方向从肿块上方开始, 向下到乳头, 最后用左手托住乳房, 右手拇指和食指捏拿肿块, 由上向下到乳头。 根据患者忍受程度, 渐渐增强捏拿的力量,如此捏拿数遍,尽可能疏通为主,同时可辅以按揉膻中、乳根、 灵墟、屋翳、期门、足三里穴,拿肩井,点按内关、合谷、梁丘、太冲穴约 5-10 分钟。 每次治疗时间 20 分钟,每日一次,五天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严格掌握适应症;操作前后密切观察安全性指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保证安全性。 2.手法 2:直接作用于患处,除宿乳消壅滞。患者取坐位,先在患乳搽以少量润滑 剂(如食用油) ,术者左手托起乳房,右手五指顺着乳络方向,首先轻拿提拉乳头及乳 晕部,沿放射状从乳房基底部向乳晕方向按摩 3-5 分钟,待乳汁郁积于乳晕部时,再以 右手拇指与食指夹持患侧乳晕及乳头部,不断轻拉揪提,宿乳即呈喷射状排出,直至结 块消失、乳房松软、淤乳排尽、疼痛明显减轻为度。可配合刮痧疗法、真空罐疗法排乳。 (四)针灸治疗 根据症状选用不同的穴位对症治疗。常取肩井、期门、足三里强刺激,留针 15 分 钟,每日 1 次;发热者加曲池。 (五)火针疗法 取阿是穴(乳房肿块处) ,局部酒精常规消毒,选用粗火针,将火针烧红烧透,速 刺阿是穴。不留针。深度 3-5 分。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针孔片刻,每周治疗 2-3 次, 5 次为一疗程。 (六)护理 1.常规护理:负责入院介绍、入院评估、健康宣教。 2.心理护理: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解释,以消除患者忧虑和恐惧,保持乐观的 情绪。 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低脂食品,多食新鲜蔬菜,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大 便通畅。 4.外治疗法护理:患乳外敷中药时,应注意观察有无皮肤过敏、浸渍等,保持皮肤 清洁、干燥。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 综合疗效评定: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 版社,1994 年) 1.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疮口愈合。 2.好转:全身症状消失,局部肿痛减轻,或疮口尚未愈合。 3.无效:反复“传囊”或形成乳漏。 积分疗效判定 治愈:疗效指数≥90%。 显效:疗效指数 70%~89%。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有效:疗效指数 30%~69%。 无效疗效指数<30%。 (二)评价方法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 。 计算治疗前后积分改善率 疗效指数(n)=(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乳痈症状体征量化积分表症状 体征 皮肤 发红 □ □ □ □ □ □ □ □ □ □ □ □ □ □ □ □ 分级标准 0 级:无皮肤发红 ――0 分 1 级:红肿范围<3cm ――3 分 2 级:红肿范围 3~6cm ――6 分 3 级:红肿范围>6cm ――9 分 0 级:无疼痛 ――0 分 1 级:触压痛,无自发痛 ――3 分 2 级:自发痛,呈阵发性 ――6 分 3 级:自发痛,呈持续性 ――9 分 0 级:无肿块 ――0 分 1 级:1 个肿块 ――2 分 2 级:2 个肿块 ――4 分 3 级:≥3 个肿块 ――6 分 0 级:无肿块――0 分 1 级:肿块最大直径<3cm ――3 分 2 级:肿块最大直径 3~6cm ――6 分 3 级:肿块最大直径>6cm ――9 分 计分 初 1 2 3乳房 疼痛肿块 数目肿块 大小 脓肿 数目 乳房 脓肿□ 0 级:无脓肿 ――0 分 □ 1 级:1 个脓肿 ――2 分 □ 2 级:≥2 个脓肿 ――4 分 □ □ □ □ 0 级:无脓肿 ――0 分 1 级:脓肿最大直径<2cm――3 分 2 级:脓肿最大直径 2~4cm ――6 分 3 级:脓肿最大直径>4cm ――9 分体温 白细胞 计数 中性粒 细胞计 数 CRP 总积分□ 0 级:37.3℃以下 ――0 分 □ 1 级:37.3℃-39℃ ――2 分 □ 2 级:39℃以上 ――4 分 □ 0 级:WBC&10×10 /L ――0 分 9 □ 1 级:WBC:10-12×10 /L――2 分 9 □ 2 级:WBC&12×10 /L――4 分 □ 0 级:N%&70% ――0 分 □ 1 级:N%:70%-80%――2 分 □ 2 级:N%&80%――4 分 □ □ □ □ 0 级:正常范围 ――0 分 1 级:1 倍参考值以下 ――3 分 2 级:2 倍参考值以下 ――6 分 3 级:2 倍参考值以上 ――9 分 /9 外科中医诊疗方案烧伤诊疗方案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2-94) 。 病史:有明确的火热灼伤史(如沸水、火焰等) 。 主要症状:局部皮肤肿胀、灼痛、或有水疱、表皮松解或剥脱。 次要症状:受伤重时可伴口干、发热、烦躁等全身症状。 具备上述病因及主要症状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70 年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制定的中国九分法、三度 四分法与手掌法进行烧伤面积与深度的诊断。 ?病史:有明确的火热灼伤史(如沸水、火焰等) 。 ?主要症状:受伤轻时一般无明显全身表现,局部皮肤肿胀、灼痛、或有水疱、表 皮松解或剥脱;受伤重时可伴口干、发热、烦躁等全身症状。 ?主要体征:按三度四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漆酸软视力模糊头晕目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