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拆开来的四个字的歌名第二个是念第一个字是偏旁第二个一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原来用了这几个字是会令你一生走衰运
讲起姓名学,本人研究姓名学十多年,也帮过不少有钱人和名人改过名字,发现名字占整个命运的百分之十,倘若你们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名字必然是在起跑线上比别人优越。
在我研究姓名学这么多年当中,发现两个字是绝不能用的,一个是“莲”字,一个是“影”字,无论名字笔画数是非常吉,都不能用。因其中国人都听过一句话,“就是苦过黄莲”。意思是说叫阿莲的女仔通常都是命苦的。
另外一个叫“阿影”,原因是叫阿影的女仔,通常都是别人的替代品,别人的影子也,在感情方面作为第三者存在。所以懂姓名学的大师是很少用这二个字的!
其次就是姓名学当中,很少用一个“申”字,因为“申”字就是站不稳,并且申字五行属金,是一把刀也,煞气很重。香港有一个明星叫做“方力申”,方力申是游水运动员,所以这个申字的作用是打开水库,令到他八字很多水!
可是这个申字是属于不稳定之像,所以叫“阿申”的人,通常都不能从政或做官,只因做得不稳定很快倒台,。当然叫“阿申”的人可以从事和水相关的职业,如运输,物流,游水教练,娱乐圈等等,,
另外姓名学当中,有重叠字最好不要用,如“欣欣”两个字就是,因为“欣”字,可以分开二个偏旁来看,一个是斤字,一个是欠字,组合起来就是欠了木。所以八字欠木或者八字要木的人。尽量不要欣字!又再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欣字是不稳定的像,站不稳,飘飘然,极之不稳!
所以就是叫欣欣的女仔,通常都是有两次婚姻。假如名字已经有一个 “欣”,daddy
和mommy就不要叫自已的女儿做欣欣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唐·颜元孙《干禄字书序》
我的图书馆
唐·颜元孙《干禄字书序》
史籀之兴,备存往制,笔削所误,抑有前闻,岂惟豕上加三,盖亦马中阙五。迨斯以降,舛谬实繁,积习生常,为弊滋甚。元孙伯祖故秘书监,贞观中刊正经籍,因录字体数纸,以示雠校楷书,当代共传,号为《颜氏字样》。怀铅是赖,汗简攸资,时讹顿迁,岁久还变。后有《群书新定字样》,是学士杜延业续修,虽稍增加,然无条贯,或应出而靡载,或诡众而难依。且字书源流,起于上古,自改篆行隶,渐失本真,若总据说文,便下笔多碍,当去泰去甚,使轻重合宜。不揆庸虚,久思编缉,顷因闲暇,方契宿心,遂参挍是非,较量同异,其有义理全僻,罔弗毕该,点画小亏,亦无所隐,勒成一卷,名曰《干禄字书》。
以平、上、去、入四声为次(每转韵处,朱点其上),具言俗、通、正三体(大较则有三体,非谓每字总然),偏旁同者不复广出(谓忩、殳、氐、回、臼、召之类是也),字有相乱,因而附焉(谓彤肜、宄究、祎袆之类是也)。所谓俗者,例皆浅近,唯籍帐、文案、券契、药方,非涉雅言,用亦无爽,傥能改革,善不可加。所谓通者,相承久远,可以施表奏、笺启、尺牍、判状,固免诋诃。所谓正者,并有凭据,可以施著述、文章、对策、碑碣,将为允当(进士考试,理宜必遵正体,明经对策,贵合经注本文,碑书多作八分,任别询旧则)。
有此区别,其故何哉?夫筮仕观光,惟人所急,循名责实,有国恒规,既考文辞,兼详翰墨,升沈是系,安可忽诸?用舍之间,尤须折衷,目以干禄,义在兹乎?绠短汲深,诚未达于涯涘,岐多路惑,庶有归于适从,如曰不然,请俟来哲。
唐人《干禄字书》研究
一、《干禄字书》的背景
《干禄字书》由唐人颜元孙撰,后为颜真卿书写刻石,广为流传。这部书是唐代正字学的一项成果。
&“正字”与“字样”这两个名称,在唐时很普遍,而且常用于书名,如《颜氏字样》、《经典分豪正字》等,这些书在当时是很流行的。
在我国文字学史上,正字学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对正字学也有称“正字法”或“字样学”的①。正字学的主要内容,就是整理和研究异体字,确定文字的标准形体,促进文字的统一。唐代,由于政府的提倡和学者的努力,使正字学有了成效显著的发展。
促成唐代正字活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有文字以来,字体经历了多次的演变。秦汉之际,隶书取代篆书、隶变是一大改革。隶书继续发展。出现了楷书。随着字体的演变,产生了大量的异体字。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割据,南北阻隔,形成了“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见《魏书·江式传》的状况,异体别字,比比皆是。《颜氏家训·杂艺》中说: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至梁天监之间,斯风未变;大同之末,讹替滋生。肖子云改易字体,邵陵王颇行伪字,“前”上为‘’,‘能’旁作‘长’之类是也。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至为一字,唯见数点,或妄斟酌,遂便转移,尔后籍,略不可看。北朝丧乱之际,书迹鄙陋,加以专辄造字,畏拙甚于江南;乃以“百”
“念”为“忧”,“言”“反”为“变”,“不”&&&
“用”为“罢”,“追”“来”为“归”。“更”“生”为“苏”,“先”“人”为“老”。如此非一,偏满经传。在唐初使用的文字中,同字异体的现象极为普遍。经济和政治日益强盛的唐朝,为促进文化教育的繁荣和交流,自然需要文字的进一步统一。
在唐以前,占书都是写本。辗转传抄,或字有讹夺,或篇简错乱,必须再经过校勘。自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开校勘端绪,历代官府都设校书官,而对古代经典的校定尤为注重。校勘就必须对文字的形、音、义仔细推敲,考辨用字的正误。北朝未期,秘书省设正字一官,地位略次于校书郎,掌雠校典籍,刊正文章,亦文士出身之官员。以后,唐、宋几代都设秘书正字官职。
唐朝在官吏考选和学校教育方面,都把书写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科举考试科目有六项: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参加明书科考试,先口试,后笔试《说文》六帖,《字林》②四帖,懂得训诂,兼能杂体书法者为及第。书写的要求一是正确,二是遒丽。
与此相应,在京城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等六学,由国子监总管。书学已是专门学校。书学内,有书学博士二人,学生三十人,典学二人。学习内容是:“以《石经》、《说文》、《字林》为专业,余字书亦兼习之。《石经》③三体书限三年业成,《说文》二年,《字林》一年”④。对宏文、崇文两馆学士的考试,还有这样的规定:“所习经业,务须精熟;楷书字体,皆得正样。通七者与出身,不通者罢之。”⑤
如此教育与选吏制度,就使社会上,特别是士大夫阶层对书写的规范倍加重视。《干禄字书》的取名,也反映厂这一点。干,追求意,禄,俸禄意。语出《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关于唐人正字活动,还可以联系到历代的太学石经。石经创于东汉。熹平年间,因《周易》、《尚书》、《诗经》等经籍辗转传写,文字沿讹,故蔡邕等儒生奏求灵帝正定六经文字。于是刻石经立于洛阳太学,以为经籍之定本,使后人有所取正,此即《熹平石经》。石经文字应是当时通行的正规文字,书体是隶书。由于石经不仅正定了经籍的辞章内容,而对文字的字形也起厂规范作用,故石经之立,也可以说是官方的正字措施。
过了六十多年,魏正始年间齐王芳又刻石经《尚书》、《春秋》,以古文为主,并以篆隶二体字列其下,立于太学,世称《正始三体石经》。它的隶体文字与《熹平石经》是同一时期的正规文字,字形是一致的。
两晋、南北朝,国家分裂,社会动乱,尽管文字变异纷纭,但不曾再立石经。&&&
一直到唐晚期开成年间,才重立石经,书体为楷书。此距《正始三体石经》已有六百多年,而距颜元孙撰《干禄字书》也约有百余年了。
正是适应了上述种种社会需要,在初唐和中唐,一些学者积极从事正字活动,研究和确定楷书字的标准形体和使用规范。
实际上,正字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是在唐以前。现在可见到的比较早的资料是北齐颜之推⑥《颜氏家训·书证篇》,他说:“世间小学者不通古今,必依小篆,是正书记。凡《尔雅》、《三苍》、《说文》,岂能悉得仓颉本指哉?亦是随代损益,各有同异。西晋以往字书,何可全非?但令体例成就,不为专辄耳。考校是非,特须消息。”“至如‘仲尼居’三字之中,两字非体。《三苍》、‘尼’旁益‘丘’,《说文》‘尸’下施‘几’,如此之类,何由可从。古无二字,又多假借,以‘中’为‘仲’,以‘说’为‘悦’,以‘召’为‘邵’,以‘&&&&&&
’为‘闲’,如此之徒,亦不劳改。自有讹谬,过成鄙俗,‘乱’旁为‘舌’,‘揖’下无‘耳’,‘鼋’‘鼍’从‘龟’,‘奋’‘夺’
’,‘席’中加‘带’,‘恶’上安‘西’,‘鼓’外设‘皮’,‘凿’头生‘毁’,‘离’则配‘禹’,‘壑’乃施‘豁’,‘巫’混‘经’旁,‘&&&&
’分‘泽’片,‘猎’化为‘&&&&&&
’,‘宠’变成‘宠’,‘业’左益‘片’,‘灵’底著‘器’。‘率’字自有‘律’音,强改为别,‘单’字自有‘善’音,辄析成异,如此之类,不可不治。吾昔初看《说文》,蚩薄世字,从正则惧人不识,随俗则意嫌其非,略是不得下笔也。所见渐广,更知通变,救前之执,将欲半焉。若文章著述,犹择微相影响者行之。官曹文书,世间尺牍,幸不违俗也。”颜之推的这段文字,比较集中地谈了对文字演变的看法。他提出:“随代损益,各有同异”,即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字有增有减,有同有异。“古无二字,又多假借”,即在古代,使用的文字数量少,很多字词都借用同音字来表示。“自有讹谬,过成鄙俗”,即有的字写错后(因有意或无意),沿用久了也就成了俗字。“更知通变”,“将欲半焉”,即正字应取参酌古今,折中通变的办法。
这些看法以及字分正俗,用途不同的主张对后来的正字学是有影响的。唐人正字的先驱者颜之推还著有《俗文字略》一书,可惜早巳不传。与唐代正字学有关而见于历史记载的著述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关于一般文字的,如:颜师古⑦的《颜氏字样》、《匡谬正俗》:杜廷业的《群书新定字样》,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唐玄宗时的《开元文字音义》。
另一类是关于古代经典文字的,如:欧阳融的《经典分毫正字》;张参的五经文字事⑧,唐玄度的新加九经字样。
再有一类是韵书,如王仁&&&&&&
的《刊谬补缺〈切&&&&&&&
〉》、孙缅的《唐&&&&&&
》等等。这些书都注意列举异体,辨正字形。
上述都是影响较大的书。自然,还会有一些书连名字也没有传下来。《干禄字书》是由颜真卿书写并摩勒上石,后来又有重刻。《五经文字》和《新加九经字样》分别刻在《开成石经》的后面,至今存于西安碑林。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比较完整的拓本。这些都是十分可靠的唐代正字学的资料。
&(注:原文有缺字非转贴漏。)
二、《干禄字书》的内容和作用
颜元孙,字聿修,万年(今陕西西安市附近)人。自幼善文辞,垂拱初登进士第,历官长安尉、太子舍人及濠、滁、沂堵州刺史。他对诸家书迹精于鉴别。其生卒年代不详,约活动于唐高宗至玄宗时。
颜元孙的伯祖父颜师古,颜师古的伯祖父颜之推,都以考注经史而著名,对六书声韵之学又都有著述。颜之推著有《急就章注》一卷、《训俗文字略》一卷;颜师古著有《匡谬正俗》八卷、《急就章注》一卷等。贞观年间,颜师古在刊正经籍过程中,将不同写法的楷书字记录下来,在当时被称为“颜氏字样”。后来,学士杜延业又加以扩充,编出《群书新定字样》。在这个基础上,颜元孙才进一步完成《于禄字书》。
颜元孙在《干禄字书》正文之前有段文字,说明撰书的缘由和体例,通篇不过五百余字,言简意赅,可谓《序言》。
关于《干禄字书》的体例,主要有四:
一、“以平上去入四声为次,每转韵处朱点其上。”此书共举字例1599个(其中重文717个),按四声次序排列。同一声调下的字,再按韵部排列。所谓“朱点其上”,当是《字书》原稿;后来石刻及拓本无此,也无代替的其它标识,自是憾事。
二、每个字例包括俗体、通体和正体:三种或其中两种。如“霜盾盾&&&
上俗中通下正”、“功&&&
上俗下正”
三、“偏旁同者不复广出”。意思是对包含同一个偏旁的字,本书只举字为例。如书中举出“聪聪聪&&&
上俗中通下正”,对右旁相同的‘骢’、‘摁’等字,也分别有三种写法就不再列举。
四、“字有相乱,因而附焉”。意思是对一些形似义异的字,也附带加以辨析。如“瘫壅&&&
上摊持下壅塞”。
通篇之中个别字例失于考校。如“&&&
”与,“商”本为两字,书中却注“上俗下正”。又“皂”与“儿”亦非同字,书中说:“皂
上俗中通下正”。特别值得捉出的是作者对文字发展和使用的一些见解。现摘录于下,并略作解释:“史籀之兴,备存往制。笔削所误,抑有前闻”,“积习生常,为弊滋甚”,“改篆行隶,渐失本真”。此言篆文的形成是有一定规则的。人们在笔写刀刻时会有各种差误,有的相沿成为习惯,弊病越来越多。隶书产生之后,离本来的字形就更远了。“若总据《说文》,便下笔多碍。当去泰去甚,使轻重合宜”。此言如果写字都要以《说文解字》为根据,那就阻碍重重。应当舍弃文字中过分的累赘的因素,选择合理的写法加以肯定。上述看法表明作者既重视字之本,又赞成字之变。
(一)区分正、通、俗三体作者又对当时使用的文字采取分析态度,划为三类:
“所谓俗者,例皆浅近。唯籍帐、文案、卷契、药方,非涉雅言,用亦无爽,倘能改革,善不可加。”
“所谓通者,相承久远。可以施衷奏、笺启、尺牍,判状,固免诋诃。若须作文言及选曹铨试,兼择正体用之尤佳。”
“所谓正者,并有凭据。可以施著文章,对策、碑碣,将为允当。进士考试,理宜必遵正体,明经对策贵介经注本文,碑书多作八分,任别询旧则。”
关于正体字的标准,《干禄字书》只是笼统地用《并有凭据》四个字加以说明。“凭据”是什么?概念上没有明确。从它所列正体的实际情况看,除合《说文》者外,还行经典相承的和当时通行的比较简化的字,兼收并蓄,范围广。
这种划分办法大体反映了文字产生的先后和在那时的使用情况,也表现了颜元孙的文字观。
“正”、“通”、“俗”三体的概念,自汉《说文解字》以后,讲文字的书上就屡有出现。但是,象《干禄字书》这样,把各个字的三体专门区分出来,并从名与实、体与用的关系上对三体分别作出定义,则是前所未见的。
(二)限制异体字的使用
《干禄字书》从每个正字的异体字中,又确定了通体和俗休,并分别指出它们使用的实际范围。这意味着,不仅正体是合理的,其通体和俗体也是合理的。前文中曾讲过,当时一个字的异体往往很多,甚至十来个。那么,《干禄字书》选择其中一个、两个作为字样,以示肯定,对其余的异体字也就起了否定作用。其实际效果就是约束人们的书写习惯,克服异体纷纭的弊端。
根据《干禄字书》以及其它正字学书,我们可以知道,在唐代哪些字体是正体字,哪
些字是通体或俗体字。以此为准,笔者对隋唐石刻拓本(主要是碑、志拓本)进行了考察,现将一部分记录,摘要于下(记录中的铭文字数,不包括已经缺损的字。“比例”,是指俗体与通体字共占铭文总字数的比例:
《朝请大夫夷陵郡太守太仆卿元公幕志及元公夫人姬氏墓志》,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志文约1910字,其中俗体字124个,通体字108个,比例约为百分之十二。
《九成官醴泉铭》,贞观元年(627年),欧阳询书,时年七十岁。铭文约1140字,其中俗体字45个,通体字77个,比例约为百分之十一。
《弘义明公皇甫诞碑》,贞观年间,欧阳询书,时年七十余岁。碑文约1400字,其中俗体字63个,通体字四十个,比例约为百分之八。
《西平郡化陡县长刘政墓志》,贞观十六年(842年)。志文约650字,其中俗体字24个,通体字16个,比例约为百分之六点二:
《口君及夫人刘氏墓志》,永徽五年(八五四年)。铭文约530字,其中俗体字49个,通体字11个,比例约为百分之十一。
《多宝佛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七五二),颜真卿书,时年四十二岁。碑文2000字,其中俗体字十五个,通体字22个,比例约为百分之二点四。
《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会昌元午(八四一年),柳公权书,时年六十三岁。铭文约1290字,其中俗体字39,通体字11个,比例约为百分之三点八。
《西平郡王李晟碑》,大和三年(八二九年),柳公权书,时年五十二岁。碑文约2270字,其中俗体字48个,通体字25个,比例约为百分之三点三。
《乡贡学究李颛墓志》,乾符四年(八七七年)。铭文约五百字,其中俗体字17个,通体字5个,比例约为百分之四。
通过对唐代碑志文字变化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这样一些特点:
1、在初唐的碑志中,通体、俗体字使用很多。在千字以上的碑文中,通、俗体字的
比例往往达到百分之十左右。《干禄字书》所列出的通、浴体字以外的其它异体字也经常出现。
2、在盛唐、中唐碑志中,通、俗体字的使用明显减少,其比例降为百分之三左右。&&&
《干禄字书》所列出的通、俗体字以外的其它异体字极少出现。
3、碑志文字基本上是正体字及通体字,同时也采用少数俗体宁。碑志上俗字使用得少,籍帐、文案、写经、药方上使用得多。这说明在不同用途、性质的文书上文字字形也存在差别。
4、俗体字是普遍使用的,即使名臣、书家奉敕写的碑也不完全避俗字。正、俗之区别,并不绝对。以《干禄字书》为准,对不同时期的敦煌写经加以考察,则发现下述特点:
(1)在初唐以前的经卷上,俗体、通体字使用很多。
(2)盛唐、中唐时俗体字较少。
(3)初唐是过渡阶段,正体比例上升。如敦煌卷子S二一0五(北魏永兴元午,&&&
五三二年写)和s二四一九(隋大业四年,六O八年写),两个卷子上通、俗体字之比例分别为百分之十二和百分之十五。又如羽字三十三(唐开元九年,七二年写)和羽字四十七(天唐宝五年,七四六年),两个卷子上通、俗体之比例则降为百分之六左右。
初唐(包括唐朝之前一段时间)到中唐,碑志写经等文献上通体,俗体字渐减、正体字渐增的趋势,正说明正字学提倡正字、限制异体字是颇有成效的,是唐代文字进一步趋向统一的反映。
应当说明的是,整个文字发展的历史,是由很多渐变过程组成的,它们既相衔接,又相交错。因而,不能简单地用历史朝代去划分文字演变的阶段。实物资料所证明的仅仅是:从汉字逐步趋向统一的角度看(本文讨论的是楷体字),公元八世纪前后存在着着比较明显的差别。这与正字学有密切关系。
而通、俗体字的普遍使用则说明《干禄字碑》承认三种字体的合理地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与需要,因而行之有效。
从现在文字改革的角度看,确定正字和限制异体,实际上是文字规范化的两个方面。
(三)肯定了汉字的简化
虽然在唐代的文献贵料中还没有见到直接主张文字简化的言论,但是,从《干禄字书》所举的字样中已经明显表示了简化文字的倾向。
这里将《干碌字书》的全部上声字作一比较,其统计结果列表于下(表分三栏,“相似”栏,是指字形笔画相似,难论繁简):
通体与正体比较:简者42字,繁者15字,相似14字。
俗体与正体比较:简者44字,繁者12字,相似14字。
俗体与通体比较:简者5字,繁者O字,相似0字。
这就表明,大部分通体、俗体字比正体字要简化,俗体字往往比通体字更为简化。
颜元孙确实表现了变通的精神,所以《干禄字书》在汉字改革史上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唐代正字学起了三个作用:一是促进楷体字的规范,二是肯定了汉字的简化;三是巩固了文字的统一;由于这三件事既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又顺乎文字演变的潮流,结果都颇有成效,而且影响深远,甚至波及日本等国家。特别是《干禄字书》等正字学著作,对日本的文字学家也是有益的借鉴⑨。
毫无疑问,文字的创造、演变和改革,从来也不是少数人的作为,而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的结果。这也是正字学的基础。学者的努力也好,官方的提倡也好,其成效如何,都需要到社会书写文字的实践中去检验。比较简化的通俗字是大众(包括文化较低的农工商人)创造的,学者们再作归纳整理,宣传推广。
三、书写刻石
颜元孙撰写的正字书《干禄字书》,后来颜真卿又将它书写刻石。由于它在文字学上和书法上的价值,受到人们重视,成为唐代石刻中的一件珍品。
颜真卿是唐代大书法家,他是颜元孙的侄子。大历九年,任湖州刺史时书录《干禄字书》,摩勒上石,立于湖州(今浙江吴兴)刺史院东厅。自此《干禄字书》大显于世。然传拓既多,剥损乃甚。至开成年间,湖州刺史杨汉公又重摹勒石。汉公摹后记云;“亲侄颐顷牧天台,悃将磨灭,欲以文字移于他石,资用且乏,不能克终,汉公谬憩棠阴,获观墨妙,得以余俸成敞之意。自看摩勒,不差纤毫,蔗使笔踪传于永永。”(见《湖州府志·杨汉公刻跋》)文中颜为颜真卿的侄子。重刻的时间为开成四年(八三九年),距大历九年不过六十五年。
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著录了《干禄字书》拓本。其中讲到两本,一是鲁公所书真本,二是汉公模本。关于真本他说:“此本刻石残缺处多,直以鲁公所书真本而录之尔厖此以残缺不传,独余家藏之。”关于模本他说:“今世人所传,乃汉公模本,而大历真本以不完遂不复传。若颜公真迹今世在者,得之零落之余藏之足以为宝,岂问几完不完也。”上述欧阳修语分别写于平治三年和元年(年)。由此可推测两点:
&(一)、石刻损泐巳甚,早拓本也巳难见到,连欧阳修也仅仅收减刻石残缺的拓本。
&(二)、杨汉公模本传世甚多,这表明大历之后的三百年间,《干禄字书》仍被世人看重。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干禄字书》又一次重刻。潼川府尹宇文公主持了此事,梓学教授成都勾咏为之题跋。跋云:“府尹龙阁比刺湖州,得鲁公所书与杨汉公所模二本,特为精详厖于是俾以杨、蜀二本参校,若颜书之剜缺者,以二本补焉;不可推究者,阙之。通令颜书之士摹勒刊石于伴”,此既“蜀石本”
。又据《金石萃编》记:“碑下截断缺”凡两面:一高七尺八寸五分,一高六尺九寸七分,俱广四尺七寸五分。书分五层,三十三行,行九字,正书。额题‘颜氏干禄字书’六字,篆书,在潼川府。”另,《金石萃编》末录《干禄字书》正文,仅录了“序言”和勾咏题记,文字且有缺漏。《干禄字书》三次刻石,唐大历九年和开成四年重刻皆称湖本,宋绍兴十二年重刻称蜀本。
颜书《干禄字书》通篇楷书,十分谨严;文中注释近于小楷,比较少见,笔力精劲,可为楷模。宋·黄伯思评此书法,云:“持重而不局促,舒和而含劲气,乃尽鲁公笔意也。”(见《东观余论》)清·王昶云:“碑字方正有法度,尚存鲁公遗意。勾咏题跋云‘令通颜书之士摹勒刻石’者,信非虚语。”见《金石萃编》)颜真卿书《干禄字书》时巳六十六岁,和他晚年的,《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作品一样,书法愈显朴拙,具有“年高笔老,风力遒厚”的特色。
颜书端厚,《干禄字书》同其它颜碑相比,则更整绱精练。可以想见,鲁公写丰碑碣大和写《干禄字书》时的意态迥然不同。前者,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后者,字画斟酌,惟谨惟慎。其作品面貌差异盖山此出。难怪苏轼为墨妙亭诗曰:“兰亭茁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两千多年来祖国的石刻艺术遗产浩如瀚海,然而,其中象《干禄字书》这样的文字学专著却寥若晨星。颜鲁公挥毫,工匠镌石,这是文字学家、书法家与雕刻家的一次成功合作,扩大了《干禄字书》的影响,为正字活动推波肋澜,对文字的统一起了积极的作用
四,故宫收藏的拓本
今见《干禄字书》拓本,均为蜀石本。故宫收臧数种,这里介绍三种。
(一)张玮旧藏本。此为白纸镶边剪裱本,序言、正文三十三开半,勾咏记六开,文字完全。每半开宽十六公分,纵三一点五公分(从字到字)。
惜前半本淹墨较多。正文入声部“噎、咽、索、柏、掖”数字稍损,勾咏跋三行,“寅”字、四行“午”字、五行,“书”字损,余皆完好。勾泳跋后有刻工款:“左遂王绍文、同宗王材刻”十字。
拓本后有张玮题跋云:“《干禄字书》,宋人重刻,明代巳损,勾咏之跋,存不及半。此册一字不缺,首尾完好,盖初拓也。后之揽者宜珍视之。癸卯雨水前一日八十二叟园识”。印章为“固始张玮效彬”
白印一方。
上面谈到勾泳翻刻是1142年,离南宋灭亡(1279年)还有一百三十余年。根据《干禄字书》(在学府)传拓必多而张本损字甚微这两个情况,可以判断张本拓在立石不久,故断为南宋晚期拓本是有道理的。
(二)另一藏本亦白纸镶边剪裱本,共三十九开半。每半开宽二O点五公分。纵三九公分。勾跋已拙泐较多,为明拓本。但拓工精良,墨色如漆,字画清朗,则胜于前本。本书大部分图版即依此摄取,勾跋从前本补足⑩。
(三)吴荣光旧藏本。此为白纸镶边剪裱本,序言和正文均缺,仅十五开,无勾咏跋。
每半开宽十五公分,长二五点五公分(从字到字)。此本一些地方显出木质纹理,可见是木刻之拓本。
与张本校对,此本字神稍差。正文中有多处相异,如:张本“飚字”,吴本作“&&&&
”字。张本“刘”字,吴本作“刘”。张本“&&&&
”字,吴本作“&&&&
”字。吴本第十五开缺“&&&&
上俗下正”六字,等等。
封面有罗振玉题签:“宋拓本干禄字书,吴荷屋中丞旧藏本,今归无所著斋”,上有“无所著”一朱印,“罗振玉印”、
罗叔言”二白印。内有罗振玉题跋:“此越州竹纸所拓,乃镌木,非刻石,殆宋南渡后吾浙重雕墨妙本耶。世无它本,虽残缺仍足珍也。癸丑仲春记于海东。”后有朱印“无所著斋鉴藏”。还有“吴荣光印”朱印,“吴石云吉金贞石印”白印,“曾在吴石云处”,“筠清馆印”、“何绍基观”等朱印。还有李一氓跋一段,云:“上虞罗氏尚藏有旧拓全本与此相伯仲,今归东北图书馆。”
关于《干禄字书》的木刻拓本未见著录,笔者所见也仅上述一本,无从比较。但从拓本之纸墨来看,是不会晚于明拓的。
五、几种刻本
《干禄字书》问世之后,始则镌刻于石,广为传拓,继则雕版于木,印成书籍。南宋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年),勾咏重刻《干禄字书》于潼川府学,其题跋云:“石刻在刺史宅东厅院,传之惟艰,故世罕得善本。而蜀士大夫所见惟板刻,尤鲜得其真。”据此,南宋初(或更早一些)已有雕版将《干禄字书》印刷成书。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宋玉&&&&&
丁巳(1257年),衡刚陈兰孙始以《干禄字书》锓木。清朝扬州马日璐以此翻刻之。日本官版书籍发行所于文化十四年(1817年,嘉庆22年)刊印的《官板干禄字书》也是这个本子,后有陈氏跋。日本人民历来重视汉学,《干禄字书》在日本的最初刻印或许更早于这个本子。
再有一种版本为清代龚&&&&
斋校、余秋室缮写的刻本,后有龚、余二人分别于嘉庆十年(1805年)和十一年(1806年)写的跋语。江宁王氏书局雕版。
又据《邵亭知见传本书目》(独山莫友芝子&&&&&
编)记载,《干禄字书》还有“桐乡魏公刊本”、“夷门广牍本”、“格致丛书”本,为笔者所未见。然均晚本。&&&&
一九三六年,商务印书馆所出《丛书集成初编》,其中《干禄字书》与《五经字》合为一册,铅印。经与勾刻拓本校对,发现谬误极多。
自秦始皇“书同文”开始,到唐代,政府曾多次参与正字活动,史书有所记载。至于民间学者的活动与著作就更多了。唐人正字学只是其中的一页。近代以来,汉字的简化与规范化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其规模和影响超过了历代正字活动。为了促进这一工作的正确发展,继续发掘和研究历史上有关的文献与资料,总结经验和教训,以资借鉴,总是有益的。
从今天文字学研究的高度来看唐代正字学的著述,自然会发现其局限性和缺点。但是如果将它们作为依据,对唐代文字实物资料中的文字变化加以考察分析,便可引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并可应用到有关的工作中去。例如,了解到某个字在唐代有哪几种写法,即唐字中哪些是正体,哪些是通体或俗体,又了解到从初唐到中唐,书写中的正体字逐渐增加。掌握了这两条,对于鉴定一件石刻是否唐代之物,是唐代早期还是中期晚期的,就有一定的参考作用。除石刻碑志外,唐代还有其他的文字实物资料,如敦煌和吐鲁番的文书、尺牍、写经、变文、帐契、户籍、杂记等等。从文字来看,类别不同,用字习惯有所差异,但同是唐代的东西,共性还是主要的。字形之演变是经常的,不同时期同一字字形往往不同。这一点可以作为文献断代的依据。早期文献用古字,晚期文献用晚字,呈显出一定的程序来。
《干禄字书》举一千六百余字例,字数本身并不多,可是实际所提供的辨识文字的范围,不限于此。《干禄字书》收字有一原则:“偏旁同者不复广出”。就是说:如果字的异体发生在偏旁上,那么只举一个字以代表所有同偏旁的字。读者举一反三,便可推而广之。再者,汉字分独体字与合体字,合体字是由几个独体(或者偏旁、笔画)组成。认识了某个独体字的若干异体变化,也就容易识别包含这些异体的合体字。由此可知,了解《干禄字书》所反映的偏旁与独体字的变化是很要紧的。
《干禄字书》石刻拓本上的文字字形是准确可靠的。这一点,不仅上述撰书及书刻经历已经说明,而且也是笔者在阅读碑志和手卷中一一得以印证的。它是研究中古时代文献资料的一本相当有用的工具书。
——浅析《干禄字书序》文字、文学、书法三度空间的在线教学
本文写作的目的,主要是期望将本系所执的「大一国文在线课程」部分成果与大家分享。课程设计的核心概,主要是透过位学习应用,以在线学习为基调,进迦纳(Howard
Gardner)八大智能的融入「大一国文」课程设计。共有五位师与课程设计1,而本人所负责的是八大智慧当中的「语文智慧(linguistic
intelligence)」。在进「语文智能」的课程设计时,本人以《干字书序》作为主要的授课题材,由于《干字书序》包含同面向的语文特色:以写作目的而言,它以「俗、通、正」三者作为字体的规范与标准,成为唐代字样学的代表著作之一;以文章体裁而言,它是一篇书序,颜元孙(约公元
)在序中清楚明成书的动机、目的及对于将的期望;以传世载体(文本)而言,它除有代同的刊刻版本之外,同时还是一幅著名的书法作品,颜真卿(公元709-785)将它书之于碑,成为千古传的楷书佳作。职是之故,本文以下将透过题材的多样性,呈现《干字书序》文字、文学与书法三空间的在线教学面貌。
关键词:干禄字书、国文在线教学、语文智慧
壹、《干禄字书》的前缘认识
  一、成书背景
文字的发展经魏晋南朝政治安的局面及各地遍起的战等诸多因素,虽然渐渐稳定成楷书形体,然而文字的紊现象依旧十分严重,一字诸体的体现象鲜。到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渐趋稳定与繁荣,于是刊正文字书体的正字之学(亦即字样学)逐渐受到重视。如:贞观间颜师古的《颜氏字样》与《匡谬正俗》,郎知本的《正名要》,其后杜延业的《群书新定字样》,孙颜元孙的《干字书》,欧阳融的《经典分毫正字》,大间张的《五经文字》,开成间唐玄的《九经字样》等,经由诸多学者们的努,对于正字运动有着推波助澜之势,(海霞,2000)以为「唐代的正字运动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汉字规范化运动。」2基本上正确反映当时对于文字的学术风尚。
影响唐代字样学的发展因素,除学者们在字样学的著作纷纷问世所产生的学术风尚之外,唐代科举制所被重视的书学教育涵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因素。
唐代科举「以书取士」有三种方式:一是贡举中的书科;二是部铨选之身言书判;三是制举之科的书判拔萃。《新唐书选举志》云:「品以下,始集而试,观其书判,已试而铨,察其身言。」3这是,五品及五品以上的官员须加书判考试,品及品以下要加考试,过程是先观其书判,再察其身言,然后拟官。「书判拔萃」乃部铨试选人特殊的方法。洪迈《容斋随笔》则提到:「唐铨选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谓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优长。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选未满而试文三篇谓之宏辞,试判三条谓之拔萃,中者即授官。既以书为艺,故唐人无工楷法;以判为贵,故无习熟。」4虽然「以书取士」仅仅是在制上的规定,在选官过程中得具有最后的决定性,但毕竟从中反映出书法在唐代的特殊地位。换言之,唐代以强而有的政手段最终导致官楷的形成,5因此有「楷书字体,皆得正样」6这样的点出现。
因此,颜元孙《干字书》中指导书写者如何学习工整的楷书以取功名,这样的一部作品,或可是顺应时代的学术潮应运而生的,然而它的适时出现,也标举着唐代字样学时代的正式。
南朝隋唐之际,「能书、通小学」的颜氏家族,在学术上有着一定的影响。笔者根据曾荣汾《干字书研究》一书所做的颜氏家族世系表7,重绘如下:
  图一 颜氏世系图(略)
根据图一,可以看到从颜之推以下,颜师古、颜元孙、颜真卿等人,对于小学、书法均有可小觑的贡献。8因此在这样的家学渊源之中,颜元孙《干字书》的问世,除时代使然之外,家学或许亦是使他有正字使命感的重要源。
颜元孙《干字书》所选楷书共 1599
字9,以平、上、去、入四声依序排,以「俗、通、正」三个标准进字体的搜与归纳。同时,书中还对某些形近、音近的字进区别。据此可,此书的主要目的乃在于辨别楷书笔划写法的正俗,以供为官和应试写字的考,而在「以书取士」的条件之下,彰显书名「干」一词用意之所在。
  二、刻石流传
颜元孙完成《干字书》后,经三次刻石的传。第一次是在唐代宗大九(公元 774
),其侄颜真卿出任湖州史时,将《干字书》书之于碑,于湖州史院东厅,据《湖州府志杨汉公刻跋》云:「一二工人,昼夜传息。」由此可见此书当时受到重视的程。然而摹多速损,碑石很快就残破堪。第二次刻石是在唐文宗开成四(公元
839 ),杨汉公以碑石损破堪,资助颜真卿之侄颜颙依早本重刻于湖州,是为「湖本」。第三次刻石是在宋高宗绍兴壬戌(西 1142
)八月,由潼州府宇文时中主持,请勾咏摹刻上石,此次刻石乃根据第二次刻石版本以及蜀地所传的木刻版本相互校、互补缺损,是为「蜀本」。久,「湖本」毁于捶,「蜀本」因此成为《干字书》的「孤本」传于后世。公元
1951 ,四川潼川文庙改建后,此碑曾一下明,值得庆幸的是在公元 1995
重新被挖掘出土,目前迁址置于四川三台琴泉寺。10除经由这三次刻石所下的碑帖本之外,时至今日,亦传着同时代的刻本,如:南宋宝佑五的陈孙本(据第三次刻石而刻),明朝孙沐「万玉堂刻本」、端始堂刻本、书「夷门广牍本」、胡文焕「格致丛书本」,清朝马曰璐本(据宋代陈孙木刻版覆刻)、清道光二十二江苏许义文斋刊本、清同治十三甲戍夏味腴山馆傅氏刊本等,至于《四库全书》经部所的《干字书》,主要根据马曰璐覆刻本,又以蜀本(第三次刻石的本)校补讹脱。代虽有同的刻本,然而这些刻本内部分歧十分突出,无是字组的总,还是字组内的字标注,都有同程的差,11现已无法完全还原颜元孙《干字书》的底本原貌。虽是如此,依旧无损于它的史价值,反而加的突显出此书对于后代学者的深远影响。
贰、《干禄字书序》中的「文字」切入点
据上所言,颜元孙《干字书》由于在传过程中有同的刻石本与同的刻本,因此就同一篇《干字书序》的序文而言,同的版本所使用的文字也太一样。以合百科电子出版有限公司所建构的「代书法碑帖集成」与「古今图书集成」二个资库为12,「代书法碑帖集成」有颜真卿「颜氏干字书」的刻石本作品,而「古今图书集成」有颜元孙的《干字书》刊刻版本,以「序」作为考查对象,者所使用的楷书字体尽相同,正体现出楷书自唐代以所存在的同字体现象问题。
  一、书序文字
关于颜元孙《干字书序》的内容,「代书法碑帖集成」所收的颜真卿所书碑帖本如下所示:
  图二 「历代书法碑帖集成」颜真卿所书《干禄字书》碑帖拓本13
图二是笔者将「代书法碑帖集成」的版本整调其版面改制而成。其中红色方框部分为《干字书》的部分内文。至于「古今图书集成」资库所收的刊本图版,如下所示:
  图三 「古今图书集成」所收《干禄字书》刻本14
  图三是笔者以 Photoimpact 12
这套影像处程序重新改制而成的《干字书》刻本版面。如果将图二与图三者所使用的文字相互照,发现在文字的书写上存在着同字体现象,兹以现代标准正体字(即教育部所颁定的标体字)与之对照,位名称分别为「现代」(现代标准字体)、「颜书」(「代书法碑帖集成」颜真卿《干字书》碑帖)、「刻本」(「古今图书集成」《干字书》刻本),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现代─颜书─刻本」对照表(略)
就《干字书序》一文的字,它一共只有 420 字,我们以较为宽松的方式进文字形构分析,所得结果如表一所示,约有 27
个字存在着文字体现象。根据表一我们可以归纳出几种文字体现象的存在,分别是:「笔形之别」、「部件之别」、「古今字之别」等。在笔形之别方面,如:「备」字,现代标准字右上方为「共」字上面所从之形,然而颜书的写法,则写成现代标准字「业」字上方所从之形;又,「籍」字,所从的「昔」形上方,颜书则保古意,写成「」形,与今日的标准字有别。在「部件之别」方面,如:「」字,现代标准字下面形体写成「彡」形,而颜书下面形体则写成「小」形,刻本下面形体则写成「」形。在「古今字之别」方面,如:「实」字,现代标准字「宀」形下面所从为「贯」形,而颜书「宀」形下面所从为「是」形,那么「实」与「寔」的关系为何?根据经典的注疏,如:《诗召南》:「寔命同」,《释文》云:「寔,《韩诗》作实。」又如《左传桓》:「寔」,杜预注云:「寔,实也。」可「实」与「寔」可视为古今字的一种。
经由上面简单地分析,我们看到即使是作为「干」的字书,以今日的角检视它的文字使用情形,明显地透出文字体现象。以古观今,这其实十分值得我们好好加以注意,或可作为今日正体字(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借镜。
上面是就序文本身的文字表象加以简,如果入《干字书序》内文中所提的文字体现象,颜元孙举「豕上加三」、「马中阙五」二个笔削所误的子。这二个辞语其意为何?所谓「豕上加三」,乃出自于《氏春秋察传》: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是。是己亥。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根据原文的明,我们可以解所谓「豕上加三」(即在「豕」字上面加一个「三」字)乃「三豕」之意,然而「三豕」为误书,应为「己亥」之形误。至于「马中阙五」,乃出自于《史记万石君传》:
(石)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字,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
据此可以解,石建「奏事」有个「马」字,可是一时察,将「马」字下面所从的四个点少写一个点,这是一个错字,如果小心被发现这个错误,「上谴死矣」!
以上所言,主要是针对《干字书序》本身所使用的文字形构及所举的二个笔削所误的子加以明,主要的目的是为让大一的同学们解序文本身所使用的文字写问题,期望透过这个文字过程的解,开启学生对于文字研究课题的关注。
  二、句读问题
此外,对大一的同学们而言,这样的一篇序文,并容找到它的现代标点版本及翻译,因此同学们处完文字的形构问题后,其次是要面对的问题,如果「之知」,那么会出现「惑之解」的解困惑,也就无法进一步解序文当中所要传达的目的及意义。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如何训同学们对于文言文古籍的习与断解,这是一个必须要克服的问题,而我们在这个地方,则用
JoinNet「电子白板」的互动性15。
透过 JoinNet
的在线教学模式,笔者让同学具有操作的权限,让他们以电子白板所提供的色笔功能进,如果妥,笔者则可以实时指正,达到正确的习与习得。以下是笔者在习完毕之后所提供给同学们的版本,此外并依照文意将序文分成三段,如下所示:
史籀之兴,备存往制,笔削所误,抑有前闻,岂惟豕上加三,盖亦马中阙五。迨斯以降,舛谬实繁,积习生常,为弊滋甚。元孙伯祖故秘书监,贞观中刊正经籍,因录字体数纸,以示雠校楷书,当代共传,号为《颜氏字样》。怀铅是赖,汗简攸资,时讹顿迁,岁久还变。后有《群书新定字样》,是学士杜延业续修,虽稍增加,然无条贯,或应出而靡载,或诡众而难依。且字书源流,起于上古,自改篆行隶,渐失本真,若总据说文,便下笔多碍,当去泰去甚,使轻重合宜。不揆庸虚,久思编缉,顷因闲暇,方契宿心,遂参挍是非,较量同异,其有义理全僻,罔弗毕该,点画小亏,亦无所隐,勒成一卷,名曰《干禄字书》。
以平、上、去、入四声为次(每转韵处,朱点其上),具言俗、通、正三体(大较则有三体,非谓每字总然),偏旁同者不复广出(谓忩、殳、氐、回、臼、召之类是也),字有相乱,因而附焉(谓彤肜、宄究、祎袆之类是也)。所谓俗者,例皆浅近,唯籍帐、文案、券契、药方,非涉雅言,用亦无爽,傥能改革,善不可加。所谓通者,相承久远,可以施表奏、笺启、尺牍、判状,固免诋诃。所谓正者,并有凭据,可以施著述、文章、对策、碑碣,将为允当(进士考试,理宜必遵正体,明经对策,贵合经注本文,碑书多作八分,任别询旧则)。
有此区别,其故何哉?夫筮仕观光,惟人所急,循名责实,有国恒规,既考文辞,兼详翰墨,升沈是系,安可忽诸?用舍之间,尤须折衷,目以干禄,义在兹乎?绠短汲深,诚未达于涯涘,岐多路惑,庶有归于适从,如曰不然,请俟来哲。
参、《干禄字书序》中的「文学」分析线
  一、序体回顾
关于序体的写作,其实大一的同学并陌生,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在高中阶段已学过少的序文,以下但举九十四高中「腾版」、「三民版」、「翰版」中出现以「序」为名的文章,并以姚鼐《古文辞纂》的文体分分式如下:
表二 高中三版本所含以「序」为名的文章一览表(略)
高中课文篇名中以「序」为名的作品据表二所共有九篇,如依姚鼐《古文辞纂》文体分方式加以归纳:一、韩愈〈张中丞传后序〉这一篇文章乃韩愈为补翰所作张巡传之足而作,属于「杂记体」的史,并属于「赠序」或「序跋」;二、关于「赠序」,有〈送董邵南序〉、〈送薛存义序〉等二篇,姚鼐认为赠序文乃是古代「君子赠人以言」的遗意,跟序跋的序文,性质上是相同的。16三、就「序跋」而言,有〈琵琶并序〉、〈正气歌并序〉的「诗序」,有〈亭集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诗集序」,也有〈石后序〉、〈台湾通史序〉的「书序」。
经由对于过往学习经验的爬梳,我们可以解到:以「书序」而言,大一的同学们在高中时期,由于版本开放之故,或许曾过清照〈石后序〉中记她与丈夫赵明诚缩衣节食收购石的过程及夫妻志趣相投、相知相惜的情感,或许也曾过横有感于「台湾固无史也」、「旧志误谬,文采彰」而写的〈台湾通史序〉。那么,为么在大一国文当中又要再一篇《干字书序》呢?其中包含着笔者所预设的一个教学目标:笔者期望经由书序的再次介绍,让同学们解「书序」可以写些么,以及如何写才能够鞭辟入、深中肯綮,也才能够吸引现代的者目光;此外,并请同学预拟:当大学四的求学生活结束之时,自己要写出大学四当中的点点滴滴,最后总结成一部自传式的著作,而这部著作前面的「序」请在大一时就先想好。作业设计的目的,是请同学珍惜自己的光阴,好好把握当下,并且替自己的未进规划,以开展宽广的人生视野。
  二、文章解析
回到《干字书序》的文本内容。前面笔者已对这 420
字的序文进,并进一步分为三段:第一段主要是明颜元孙有鉴于前代字体讹滋生,于是「挍是非,较同」,期望建一套标准,最后写成此书。第二段则是明此书的体,以平上去入四声作为目次,并以俗、通、正三项标准进文字体的归纳。第三段则明文字的使用具有「循名责实」的功能,因此用舍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规范,这也正是俗、通、正三项标准的价值,最后则强调其命之为「干」的背后意义之所在。
经由序文段意义的解,我们可以看到颜元孙用心苦,为让文字能有一定的规范可循,以己之,在前辈学者对于正字看法的基础上,提出「俗、通、正」这三项划时代对于文字整的解,在整汉字的过程中,能够考虑到符合汉字的史发展规,且又能够体现社会实际的用字情况,这种对于文字整的看法,等于承认一部分俗字和通字的合法地位,给文字书写者有一定的选用余地,也使汉字规范具有一定的宽容,符合语言文字规范的弹性原则。17
此外,这篇序文还有一个特色,是它的文字基本上是以无韵的骈文式进写作,这样的式诵起特别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兹以第一段为加以分析,基本上除「元孙伯祖故秘书监,贞观中刊正经籍」、「后有《群书新定字样》,是学士杜延业续修」等部分由于人名、官名、书名等因素而没有强以骈书写,其它几乎是四文的式。此外,骈文讲究用典,本篇序文用典之处唾手可得,如:开头第一「史籀之兴」,是引用西周宣王时太史籀整大篆十五篇的典故,而「豕上加三」则出自《氏春秋察传》,「马中阙五」则出自《史记万石君传》等。至于骈文讲究字意与辞藻的富典雅,我们观看此序文言简意赅,三言语能把握住重点,如提及颜师古的《颜氏字样》,但言「贞观中刊正经籍,因字体纸,以示雠校楷书」,将成书时间(贞观中)、成书过程(刊正经籍)、成书方法(因字体纸)、成书目的(以示雠校楷书)交待清楚,这是此文字意之展现;又如在叙述杜延业《群书新定字样》的缺失时,以「或应出而靡载,或诡众而难依」言其足之处,虽是批评之语,但
却能够让者深感作者文的温柔敦厚,富典雅尽在其中矣。
此篇序文辞意輰达,清楚地将颜元孙的写作动机表现在者眼前,并以骈俪之笔书之,集式、用典、字意、辞藻富于一文,点出唐代骈文的面貌,这些特色也正是笔者将其作为书序学习范文的主因之一,期望透过本文的学习,让同学们有多文写作的仿效对象,进一步开展出属于同学们自己的书序文。
肆、《干禄字书序》中的「书法」艺术面
唐代的书法发展在书法史上是一段光辉灿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唐太宗世民对书法艺术的钟爱和推崇;二是唐代「书学」的创和施。(志平,
1999)18由于帝王的提倡和科举考试的以书取士,使得士人于此,并且进一步赋予它形而上的美学意涵,如:者将人品与书品并提,也强调字如其人的艺术鉴赏,由此可其人文精神的高展现。颜真卿正是这样一个艺术品评价值观的代表书家。
一、简论鲁公
颜真卿(公元 709 -公元 785
),字清臣,因其曾任「平原太守」,卒赠「郡开国公」,故有「颜平原」、「颜公」之称。他是唐代重要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唐代重要的书法家。就政治的角,颜真卿一生仕玄、肃、代、德四朝,然而在政治仕途上为宰臣所忌,多次被贬往湖州等地。建中四(公元
783 )淮西希反,颜真卿以 75 岁高龄前往劝谕,身陷希军中三个年头,幽囚屈辱,他始终严词正色,挫逆焰。贞元元(公元 785
)八月,被缢于囚所,享 77 岁,德宗谥曰「文忠」。19
政治上的如意,对于他的书学程并没有造成阻碍。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只能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字,虽是如此,却没有让他心生退却,反而加砥他的志气。其书初学褚遂,后师从张旭得笔法;此外,亦汲取魏晋南朝以的书学艺术,广泛学习篆、、、楷、草等各种书法的用笔特点和字形结构,这种取法乎上、博采众长的学习精神,让他的书风得以别具一格。就现存碑帖分析,颜真卿仅善于藏锋和中锋的巧妙应用,而且注重笔的提按和顿挫,笔画极富弹。在楷书结构方面,颜真卿吸收篆、的特点,以篆入楷,使左右竖画带外弧形,且横轻竖重,整体结构极富张,并成为后世楷模。(志平,
1999)20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遒劲而气概然,这种风格与他高尚的人格相互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范。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公权并称「颜」,有「颜筋骨」之誉。21
他的传世书迹极多,在碑刻方面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谒天王神祠题记》、《臧怀恪碑》、《郭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宋璟碑》、《八关斋报德记》、《元结碑》、《干字书》、《玄静碑》、《颜勤碑》、《颜氏家庙碑》等;在法帖方面有:《争坐位帖》、《奉使帖》、《送裴将军诗》、《小字麻姑仙坛记》、《送太冲叙》等。另外,颜真卿书法集帖有宋刻《忠义堂帖》共收其帖四十五种。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者概分成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五十岁以前),第二境界是「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五十岁至十五岁),第三境界是「臻神明变化,与生命漫」(十五岁以后的十几间)。22笔者认为这样的述颇具服且合乎颜眞卿的书学演变程。
历代书家对于颜真卿的评,都指出颜体对于世人的影响。如:宋代欧阳修以为「颜公书如忠臣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厌也。」出书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朱长文则赞其书曰:「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未有如公者也。」从书法笔画的角赞叹颜真卿的书法之美。清朝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平原如耕牛,稳实而民用。」则指出颜体书风的适用性。熙载《艺概》云:「颜公书,自魏、晋及唐初诸家皆归櫽栝。东坡诗有『颜公变法出新意』之,其实变法得古意也。」提到颜书「变法得古意」的书艺层次。周星《池管》云:「公浑厚天成,精深博大,所以为有唐一代之冠。」道出颜真卿的书法已超凡入圣,可谓「有唐一代之冠」,此言虚矣!
二、颜楷干禄
时代造就颜真卿的书学成就,而其书学成就也造就唐代字样学的发展。他虽是一位字样学家,却对「正字」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个方面:一、写《干字书》并请人摹上石。《干字书》完成于武则天垂拱间(公元
685-688 ),写成后尚未得到广泛的承认,直到大九(公元 774
)颜真卿手书并请人摹刻上石后,才引起世人重视。宋黄伯思评价该碑书法「持重而局促,舒和而含劲气,乃尽公笔意也」23。此碑一出,人们争相求,致使一二工人尽夜传息,《干字书》盛传于世,取得广泛的社会影响,使社会用字一变得相对规范。二、作为书法家的颜真卿,其文字书写的规范性是最有的宣传工具。颜真卿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身体地书写正字,据(施安昌,
1982)对唐初至唐末干著名书法家所书碑志的测查,书写最为规范的就是颜真卿的作品。24颜真卿的书法备受时人珍爱,人们在摹写他的书迹的同时,他对正字的推崇就通过人们的习字过程得以发扬。(齐元涛,
2001)25姜夔《续书谱》云:「……唐人以书判取士,而士大夫字书,有科举习气。颜公作《干字书》,是其证也。」正道出颜真卿与《干字书》的彼此依存关系。
如进一步就书法艺术表现的层面看《干字书》,此碑属于其书学程第三境界的作品,欧阳修《集古》云:「公喜书大字,惟干字书法最为小字,而其体法持重舒和而局蹙,《麻姑仙坛记》则道峻紧结,大为精悍,把玩久之,笔划巨细皆有法,愈看愈佳,然后知非公能书也。」由此可《干字书》「持重舒和」的碑风,乃是建构在「笔划巨细皆有法」的基础之上,这也正是者所谓「在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的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自己的豪迈气。」26清楚道出颜书晚期的最大特色之所在。
当同学们大致解颜真卿书学程及其楷书特色之后,如何让同学们解《干字书》的「持重舒和」?笔者运用威锋位公司所出的华康楷体字型与《干字书序》部分字形相互照,如下表三所示:
表三 「现代-颜书-华康」对照表(略)
藉由以上表三字,让同学们初步解颜楷的笔画书写方式及结构的布局安排,由于时间有限,课程单元着重的是序文的学习与写作而非颜楷的书法习,考学习目标的设计,最后只请同学们以硬笔书法的方式进习,透过这个小小的习过程,体会颜书的书法艺术之美。
伍、《干禄字书序》的三度空间展现——国文在线教学
对于《干字书序》的文字、文学、书法等知已做初步的条分析之后,如何将这些知设计成位内容教材,又是一门学问。根据笔者的实际体验,以为大教学法及
ADDIE 等种,对于中文域的位教材设计是颇为合适的。27笔者将教材以html 及 ppt 档呈现:html
档主要是让同学进自我学习的主要教材,此种教材放置于moodle 平台;至于 ppt 档则是让师用 JoinNet 这套在线工具进入
weboffice 授课时的教材格式。当教材万事已备,那么为么本计划要选择 moodle 平台以及 weboffice
一、平台选择:以 moodle 平台为主
在执计划之初(2006& 8 月),为因应本校新购之 blackboard 平台,本人曾进本系教师之
blackboard
平台使用教学,当时学校相关配套措施尚处于初步建构阶段28,使得在操作过程上让本系部分师觉得使用上太方,然而为计划的推,因此努寻找有没有同的平台的选择。由于本人曾建构
平台,并觉得这个平台有许多的地方值得师们好好用,因此架设「国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位平台」(网址:http://elearning.ch.ntnu.edu.tw/),自九十五学第二学期(2007&
2 月)开始启用。
当初选择以 moodle 作为平台的建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moodle
平台的安装及架设困难高,并且有许多的免费教学资源及社群的义务指导,诸如:新竹湖口高中辛文义师所架设的「moodle
中文加油站」(网址:http://moodle.club.tw/moodle/),如果有任何问题,在这个平台可以得到适时的帮助。第二,它是免费的。由于计划经费有限,无法单独由系购置商业化的位学习平台(如:智慧大师、blackboard、webCT
等),因此「免费」这个条件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然而免费并是好,它的功能有许多的义务志工加入开发、完成,这是 open source
的最佳精神。第三,它的课程备份功能完善,且在同的计算机转移之间是十分容的,因此一位师辛苦建构的位内容课程及同学们在平台上的种种表现,会因为商业位平台是否续购的现实问题而产生师在建构课程时的疑虑,必担心平台,自己辛苦建构的课程也,即使平台有备份的功能,但却没有回的相应平台可用。第四,它的操作模式(亦即上手的方性)比
blackboard
平台较为容,对于本系师在使用上的学习门坎是较低的,比较会让师望而却步。第五,它的上传资空间可以由本系自决定,需要像全校性的位学习平台,必须考虑全校师的人而有硬盘空间的限制,目前本系并没有限制任课师上传档案的硬盘空间容,这样比较能够满足师们的使用需求。
基于以上种种主、客观的使用需求,本系选择以 moodle 作为位学习平台的架设模式。除 moodle 之外,网上还有少免费的(open
source)平台可供使用,如:LifeType、Wordpress、phpBB、xoops、Discuz!、MediaWiki
等,这些软件我们都可在网际网当中看到同学制的师们将它使用在教学活动上,然而如果由整体的教学层面看,本人觉得 moodle
有它与众同之处,如:它可以在线批改学生的作业;它可以进在线测验,测验完之后还有据分析,让师透过据分析,清楚解学生学习的困难点。以上二点只是
moodle 功能之中的九牛一毛,然而对于教学者而言,却能够增加以往在教学上所没有的性,这也正是为何本系最后会选择 moodle
而是其它平台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二、操作模式:以 JoinNet 进入 weboffice
平台的存在优势,主要是将师预拟的位内容教材放到网上,学生可以进入平台中课前预习,也可以课后复习。但是,这个时候出现一个小问题:师要如何操作这些课程,让这些预拟的位内容教材产生互动呢?
第一种模式是:师预先将该周课程进前置作业,用摄影的方式,将师的影像、声音、教材整合在一起,可用大师或 micorsoft
producer 等软件进制作,然后放到平台,只要时间一到,学生上 moodle
平台,自登入学习。这种方式很像空中大学的远距教学。然而这样的方式对任课师而言是一大挑战,如果全部的工作都由任课师一手包办,诸如位内容教案设计、位内容拍摄剪辑、位学习平台管等,那么师可能即使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也没有办法做得很好。因此,如果要进这种方式的在线教学,可能需要有多的相关配套措施,师们才愿意从事这种上课模式。因此在我们的计划中,并采取这种模式。
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在有限的人之内完成在线课程的规画,我们采用 weboffice 与 JoinNet
相互结合的办法,完成我们的上课需求——师生在线同步教学。
关于同步影音,诸如 skype、msn 等软件都做得到,它们都有提供多方同时对话的功能,然而由于软件性质的限制,目前的 skype
版本最多可有九个人同时上线,同时进视讯沟通,这项功能是我们所想要的,然而这样的人限制对于上课是够的。因此,藉由本校图书信息研究所吴美美教授的推荐,我们用亚卓市的「weboffice」(网址:http://weboffice.educities.edu.tw/zhtw.php),透过申请程序,顺开设「创意语文多媒体位学习」这样一个别,头共有五间在线教室,每间在线教室同个时间可有20
人登入上课29,这个人是可以调整的,端看课程规画需求。有在线的虚拟教室,再就是沟通软件的选用。在这个方面,太御科技免费提供一套
JoinNet 软件供亚卓市的 weboffice
使用,这套软件非常适合任课师进在线教学,如:它有电子白板的功能,师只要在计算机前面做各式各样的屏幕操作,学生端都可以看到师的动作;师也可以上传预先做好的上课教材(如:ppt
剪报档、doc 文件档、pdf
文件档……)学生端也可以清楚看到。除此之外还有共同浏览网页的功能,进在线投票的功能,多方视讯的功能,文字实时通的功能……让任课师的教学活动再只是限于实体的教室授课模式,任课师可透过这个虚拟的
weboffice 平台,配合 JoinNet 进在线教学。而在线教学的一上课互动情形,都可由 JoinNet
制下。如此一,解决任课师进
事前的授课制困扰,而制下的档案,随时可再重现。
如果以另一个角,在线课程与实体课程最大的同,在于师再受限于空间的限制,只要在上课时间出现在 weboffice
,学生能够和师对话,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实例举隅:大一国文在线课程
经由上面的明,本课程计划同于以往实体教室的授课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虚拟教室的在线教学,因此在开学之初的前二周,主要是让任课师及同学习惯这样的授课模式。
就硬设备方面:首先,师及同学们必须人人有一台计算机,因此我们向学校借用二间计算机教室,合起可容纳 80
人,顺地解决我们的第一个问题。30其次,师及同学们必须人人有耳机麦克风的设备,只要能够听得到声音、可以透过麦克风讲话,这样能够在在线教室进沟通。目前耳机麦克风的设备价格最宜约从
元起至千元等,笔者试过,即使是宜的耳机麦克风设备,效果其实会太差,因此这个问题并会造成同学们太大的经济负担,此外本校有提供借用耳机麦克风设备的服务,所以即使同学没有钱买也能够借得到。
就软件操作方面:首先,师及同学们必须清楚知道如何顺进入亚卓市的weboffice,其实只要打开浏览器(IE、firefox、PCman
等均可),并在网址输入:http://weboffice.educities.edu.tw/zhtw.php 可顺看到。其次,进入
weboffice 之前要先下 载 JoinNet 软 体
,这套软体是太御科技公司所设计的,它位于http://weboffice.educities.edu.tw/zhtw.php
网页左边的页框中,只要按照它的指示下载安装即可,这套软件是免费的,只有约 3M
左右的大小,同学们上课前必须确认是否已顺安装此软件,如果没有的话,无法顺进入 weboffice
的「创意语文多媒体位学习」在线教室。
至于 JoinNet
这套软件如何使用?太御科技公司本身有提供操作明,在http://www.webmeeting.com.tw/product_joinnet_03.php
网址当中可以看到。虽然可以请同学们自到这个网页学习相关操作技巧,然而为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够顺操作这套软体,以日后的在线课程顺进,笔者必须在前几周将这些软件操作技能向同学们明清楚,必须要学习的技巧至少有:一、让同学们顺在这套软件当中顺与师或同学进影音沟通;二、学习如何在线上进提问发言以及实时回应师;三、能够将师所指派的作业上传自
JoinNet 与大家分享。
由于师们及同学们的信息能并一致,因此要顺做到以上三点,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当本计划在推的过程当中,如以第一项「影音沟通」技巧看,要顺与师或同学进影音沟通,并是每堂课每个人都能够顺做到的。有的同学一开始还太会将耳机麦克风的结线正确插入计算机主机的相应位置,当正确插入相应位置,又必须面对计算机本身声卡软件的操作,然而本校每间计算机教室的计算机购置时间及型号又得相同,所以声卡软件也尽相同,因此产生操作上的困难。又如:顺解决声卡的问题,但是又发现
这套软件如果当二台计算机之间彼此太过相近,会干扰彼此的耳机麦克风,造成在线沟通品质佳而有回音的现象出现,回音的产生有很多原因,我们依照
JoinNet 操作手册指示企图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最后发现可能由于JoinNet
软件在设计之初是因应同空间的实时沟通,因此这方面并没有特别注意,笔者已将这样的问题与该公司反应,相信未会好。又如:由于网频宽的同,如果全部的同学都用
等具有「影音」的设备开启在线沟通的功能,那么会让影像及声音产生迟滞(delay)现象,造成沟通,因此最后我们在在线教学的上课过程当中,都请同学将「影像」功能关闭,以确保「声音」品质。
虽然在推动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大部分在三、四周之后同学们多半能够自处,如果还有能解决的地方,我们的课程设计中还有安排线上教学助,以随时帮助同学们处这些技术问题,让师在在线上课时需要为这些技术操作影响着国文课程本身的进。以下是用
JoinNet 软件进《干字书序》的课文讲授的部分影档的撷取画面:
图四 JoinNet 操作画面举隅一(略)
图四是笔者在《干字书序》这个单元一开始的 ppt 文件简介,其中右半画面是用电子白板的功能,师只要上传 ppt
档至此,同学们在远程可看到与师相同的画面,至于左半部分包含二个画面,其中左上方可看到目前有那些同学上线,而左下方则是如同 msn
实时通的文字沟通处,有时候同学突然想到么问题却没有发言权的时候,就可用这个区块与师沟通,当师看到同学们的问题,也就能够用文字与声音进解答,如果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处,可请在线教学助担任回答的责任,而本课程的在线教学助均为中文相关系所的硕士班研究生,相信在专业上应该足以响应同学们的提问,而师也能够随时补充明。
至于图五,则是请同学们用文字与绘图工具在电子白板上进文章的过程,透过这个画面,每个人都可看到该同学的,当有问题时,师能够实时进的修改。
图五 JoinNet 操作画面举隅二(略)
而图乃是这堂课最后结束时的记画面,此时左半边可看到同学们都注销,表示这堂课已经结束。然而用 JoinNet
这个记功能,如果同学上完课后在做复习时,发现序文中有那个部分太清楚,随时可以再观看课程的影,如:同学忘记序中的「伯祖」是指谁,就可以将时间轴到这个地方,也就可以看到师用电子白板所下的「师古」二字,所谓「伯祖」就是指「颜师古」。这种模式是一种课后复习,也是一种自学的最佳器。
图六 JoinNet 操作画面举隅三(略)
经由上面的举隅明,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学习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是大相同的,本在线课程的设计目前还在实验阶段,因为需要有许多条件的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就学生,他们必须学会软件的操作技能,他们必须有计算机可以上网且能沟通无碍(最好是固定的计算机教室而是用家的计算机在线网),他们必须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以面对位课程的时代;就师,课前的准备工作比传统授课得繁复,必须要先准备适合的位内容教材以因应在线平台的需求,在软件操作方面必须具备比学生强的问题解决能,在在线课程的操作模式上要能随时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性,否则每个人都坐在计算机前面,师如何知道学生有认真地听讲?因此课程内容的互动设计必须要是活泼的、机动的,同时也必须要随时用在线工具,诸如在线问卷的设计、在线投票功能的运用等,做为课程活泼与机动的最佳辅助;就政的支援,选课人宜过多,且必须要有教学助的制,以因应并实时处意外况。感谢学校的政单位让本计划能够顺执,也感谢诸位协同师的鼎相助,让本在线课程完整的实施一学期,最后终于成功的幕,顺地完成一学期的实验课程计划。
就本在线课程设计,笔者所负责的部分解期望透过《干字书序》的在线教学达到大一国文中「语文智慧」的创造展现。根据 Sternberg
Lubart(1995)的看法,创造需要相关的三种智慧技能:「能产生新想法的『综合智慧』;认清问题,建构问题,调资源以及评估想法价值的『分析智能』;根据别人对你的批评,知道如何宣扬、精进想法的『实用智慧』。」31因此,在本单元课堂活动的设计上指派三项作业,分别是:
1.《我的大学生活序》的写作:以 moodle 平台的作业缴交机制进——综合智慧的技能习。
2.课文结构分析表的制作(或讨区的言与回馈)——分析智慧的技能习。
3.在线的口头报告与颜体硬笔书法的写作——实用智慧的技能习。
透过「综合智慧」、「分析智慧」、「实用智慧」三种智能技能的作业指派,考察同学们是否能够在「语文智慧」方面具备该有的创造。就同学们所缴交的作业情形看,大致上是错的,如下图七所示:
图七 同学操作 JoinNet 画面举隅(略)
这是一位男同学对于自己从幼开始预计到大四结束时所做的个人自传的预拟序文内容,笔者在该组第二周在线授课时先请同学回去思考这个问题(综合智慧的技能习),然后在第三周在线上课时将同学们自己所做的
ppt 档上传至 JoinNet
的电子白板,与该组同学分享。由其预拟的序文内容大纲看,诸如:「自序开头─凡的人生」、「幼时的梦─狂妄的勇气」、……「重表旗鼓─起死而回生」、「创造传奇─伙伴们的心」、「爱的体会─人心的温暖」、……、「建战场─为荣誉而战」、「武士的心─寻光荣而死」等,可这位同学用语法型展现个人的语文能,并且对于他的生命程有许多思考与期许(在线的口头报告——实用智慧的技能习)。透过这种在线分享的分式,其它同学也有相当程的激荡(根据其它同学的讨回馈——分析智能的技能习),这些课程的互动回馈,基本符合笔者课程设计的目标。
经由在线课程的授课模式实际操作,笔者感受到许多同于以往在实体教室上课的互动现象,如前面所举同学作业所产生的学习互动;又如:有些同学在实体教室当中是很少发言的,可是由于在线课程的需求,如果发言,师无从得知同学的学习况,因此有意无意之间让同学多许多发言的机会,而同学们也惊觉为何自己在在线上课时会讲出这么多话,或许这是一种在线授课独特之处,透过网际网的虚拟平台,替造塔起一座双向沟通的桥梁。
在线授课与实体授课各有它的功能性,者没有绝对的优高下之别。笔者以为,在线授课有它一定的吸引,身为师们可以多方尝试,让教学展现多元的面向,开发师/同学们的教/学创造。
  一、期刊与杂志类
  志平(1999)。唐代书法艺术的成就及其贡献。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16-120。
 海霞、何(2000)。唐代的正字运动。文史杂志。2000(1),66-69。
 施安昌(1982)。唐代正字学考。故宫博物院院刊。1982(3)。
 齐元涛(2001)。颜氏家族与楷体字形的确。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99-103。
  二、书籍类
 (宋)洪迈(1978)。容斋随笔。上海:上海古籍。
 (宋)黄伯思(1988)。宋本东观余。京:中华。
 (宋)欧阳修、宋祁(1975)。新唐书。京:中华。
 王溥(2006)。唐会要。上海:上海古籍。
 家民(1993)。颜真卿集。哈尔滨:黑江人民。
& 褚斌杰(1991)。中国古代文体学。台:台湾学生。
 中富(2004)。干字书字研究。山东:齐书社。
  三、其它研究报告或论文
 曾荣汾(1982)。干字书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文,未出版,台市。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个字第二个是万字的歌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