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论语解读最好的版本版本通俗易懂?

125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45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论语的N个版本,你看的是那个版本?
我的图书馆
论语的N个版本,你看的是那个版本?
1、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此书可谓是《论语》的入门基础图书。该书译文明白流畅,比较平实,在注解时比较能依先秦时代汉语的习惯来解字解词,而不蔓生枝节,也不多作引申;注释重字音词义、语法规律、修辞规律、名物制度、风俗习惯等的考证,结论在集古今学者之大成的基础上颇多个人新见。该书以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为底本,参考众多《论语》本,参辑而成,书后还附有《论语词典》(简体本不载),是《论语》最好的阅读本子。缺憾之处是,只有译文和注释,显得简陋,注释也简洁为主,未做分析。若要进一步领会较难,可做读《论语》的第一本。
2、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此书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力求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再加上作者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此书,以文言释文言,杂以白话解释,钱公亦未敢多评,而以挑选汇集各家注言为主,力显圣学本来面目。其评也慎,纵有牵强之处,然无违“内圣”之心。缺憾之处是,读此书前必先阅读过《论语》全文,且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可做读《论语》的第二本。
3、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此书内容有四部分:原文、译文、历代注释、作者自己的解读。作为对于儒家原典思想的现代阐释,作者写下了自己的评论、札记和解说,统称为“记”。它们长短不一,品类不齐;或讲本文,或谈哲学;或发议论,或表牢骚;或就事论理,或借题发挥;并无定规,不一而足。缺憾之处:更多的是在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未读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之前,先勿读此书,容易受其影响。
4、南怀瑾《论语别裁》,此书为演讲集,流行极广。通俗易懂,穿插诸多生动的故事,自己阐述的地方比较随意,整书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因此收到很多人的喜欢,但信口开河,缺乏考证,缺乏学术性。喜欢看故事的人读读倒可以,作为参考学习,不必一读
5、于丹的《论语心得》,此书是作者在《百家讲坛》的演讲稿,对于《论语》的流传功劳较大,但并不是《论语》的注释本,有人称之为“心灵鸡汤”,多讲了人生哲理而偏离了孔子,只可以作为休闲时偶尔读之或作为中学生的业余读本。(推荐此书)
6、傅佩荣《论语心得》,此书是台湾作家用白话取代一般《论语》读本的注释,与原文一一对应,文字简明畅达,易于理解。但此书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未必能如实反映孔子的本来面貌。可以作一家之言,也可做中学生的业余读本。
7、李里《论语讲义》,此书有个人学理研究和著作撰写的特征,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解释较多。但写的比较深刻。此书注释比较翔实,对语言文字阐释比较清晰。适合初学者阅读,更适合语文教师阅读。
8、赵又春《我读〈论语〉》,本书按内容分类处理,每一章,于原文后写一篇小“随笔”,把对原文文字、语法的诊释,内容、义理的阐述,和对别人理解的批评,融为一体,本书主要针对康有为的《论语注》,钱穆的(论语新解》,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和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四书,作了解说和阐发个人观点。可作一观。
9、朱熹《论语集注》,数百年中被定为科举考试的必备教材,对所世有深远影响的儒家经典。既注重探求经文之本义,又注重义理阐发,从而将训诂学与义理学熔为一炉,避免了对经文的穿凿附会,使其阐发之义理建立在对经义的解释之上。要深入研究,必须一观。不作研究,可不看。
10、杨树达《论语疏证》,此书旨在疏通孔子学说,首取《论语》本书之文前后互证,次取群经诸子及四史为证,无证者则缺之。疏通的次序,大抵训解字义、说明文句者居前,发明学说者次之,旁证之事例又次之,旁证推衍之文字复次之。总体上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以便读者参悟。陈寅恪序本书时,以为此法殆与宋贤治史之方法暗合,为治《论语》者从来之所未有,可为治经者辟一新途径。要深入研究,可以一观。不作研究,可不看。
11、安乐哲(Roger Ames)和理雅各(James Legge)各自翻译的《论语》,此两书是英语翻译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可参看外国人对《论语》的理解。
12、张卫中《论语通译》,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之一,翻译比较准确,可供中学生阅读。
13、金景芳、吕绍纲、吕文郁《孔子新传》,重点不在叙述孔子经历,而在梳理孔子学说及其流传,理论性较强。可一读。
14、林语堂《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思想不只是“处世格言”“道德修养”,更是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执著追求,充满了诗意的情感内容,具有“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孔子的思想代代相传,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心魂”。可一观。
15、《论语注疏》——即何晏集解、邢昺疏,在《十三经注疏》中,除武英殿本外,其他各本多沿袭阮元南昌刻本,因它有《校勘记》,可以参考,基本文文字出现于《校勘记》的,便在那文字句右侧用小圈作标识,便于查考。
16、刘宝楠(年)《论语正义》——清代的儒生大多不满意于唐、宋人的注疏,所以陈奂(年)作《毛诗传疏》,焦循(年)作《孟子正义》。刘宝楠便依焦循作《孟子正义》之法,作《论语正义》,因病而停笔,由他的儿子刘恭冕(年)继续写定。所以这书实际是刘宝楠父子二人所共著。征引广博,折中大体恰当。只因学问日益进展,当日的好书,今天便函可以指出不少缺点,但参考价值仍然不少。
17、程树德《论语集释》。此书在《例言》中已有论述,不再重复。
18、钱峻《论语浅讲》。&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关于《论语》版本与篇目
我的图书馆
【原】关于《论语》版本与篇目
关于《论语》版本与篇目
(三门峡行政学院 472000)
《论语》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是儒家学说最基本的经典。它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等追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经历的记述性书册。但是,由于当时书写和记载材料的不便利,以及每个弟子听、记忆的差异,因而历史上就形成了不同的版本,比较著名的有三部:《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内容大致相同,稍有差异。后经历战火等因素,《齐论》大约在东汉末年已经失传。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论语》,是东汉末年郑玄等人在融合《古论语》、《鲁论语》的基础上形成的,篇目是20篇。不过,新的考古发现将改变这个现状,使我们有可能阅读更全面的《论语》。2016年9月,在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论语》竹简,或为失传1800年《齐论语》,共有22篇,增加的就是《知道篇》和《问王篇》。至于《知道篇》和《问王篇》的具体内容,我们还寄希望于考古工作者。
齐论论语共有22篇:1、学而第一;2、为政第二;3、八佾第三;4、里仁第四;5、公冶长第五;6、雍也第六;7、述而第七;8、泰伯第八;9、子罕第九;10、乡党第十;11、先进第十一;12、颜渊第十二;13、子路第十三;14、宪问第十四;15、卫灵公第十五;16、季氏第十六;17、阳货第十七;18、微子第十八;19、子张第十九;20、尧曰第二十;21、知道篇;22、问王篇。
据统计,传统《论语》不含题目和标点,凡二十篇共计15900字,其中:(1)《学而》493字;(2)《为政》579字;(3)《八佾》689字;(4)《里仁》501字;(5)《公冶长》869字;(6)《雍也》816字;(7)《述而》873字;(8)《泰伯》613字;(9)《子罕》806字;(10)《乡党》642字;(11)《先进》1054字;(12)《颜渊》992字;(13)《子路》1035字;(14)《宪问》1340字;(15)《卫灵公》904字;(16)《季氏》863字;(17)《阳货》1019字;(18)《微子》618字;(19)《子张》824字;(20)《尧曰》370字。其中重复出现的句子和类似重复处有:“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分别在《雍也第六》和《颜渊第十二》中出现;"巧言令色,鲜矣仁。"分别在《学而第一》和《阳货第十七》中出现;“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分别在《泰伯第八》和《宪问第十四》中出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分别《学而第一》和《子罕第九》中出现。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14.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theme-font:minor-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mso-hansi-theme-font:
minor-color:#16年9月8日星期四,三门峡上阳书院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论语》在古代有三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海昏侯墓出土《论语》&或为失传1800年《齐论语》
日16:49&&来源:
  原标题:海昏侯墓出土竹书《论语》 或为失传1800年《齐论》
  8月30日,记者获悉,据专家考证,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竹书《论语·知道》篇。专家称,《论语》中发现《知道》篇,很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如果完全释读出来,在整个学术界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据了解,海昏侯墓目前共出土了一万件(套)文物,竹简有五千多枚。其中已发现的有《论语》、《史记》、《医经》、《孝经》、《医书》以及筑墓的赋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表示,《论语》在古代有三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如今,大家看到的《论语》是张侯之后用《鲁论》和《古论》形成的版本,但是《齐论》到汉魏的时候就失传了。《齐论》和《鲁论》、《古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两篇,一篇叫《知道篇》,一篇叫《问王篇》。海昏侯墓里面就发现了《知道篇》。专家认为,如果真正释读出来这就是失传1800
年的《齐论》,那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可能在世界学术界都是一个非常重大发现。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王楚宁在其撰文《海昏侯墓出土&论语·
知道&篇小考》中指出,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竹书《论语· 知道》篇。《考古》杂志2016 年第7
期的《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一文中言:“《论语》中发现《知道》篇,很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并公布了两张《论语·知道》篇的竹简图片。根据《汉书记载》,西汉时期,《论语》分为《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 来源:中国江西网-江南都市报
  作者:陈文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论语》作为儒家核心经典,不仅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很早就传播到了海外。《论语》最早的西文版本是哪种语言的译本?()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汉代丞相萧何
B.唐代宰相长孙无忌
C.北宋宰相赵普
D.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3A.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B.不以物挫志
C.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D.吾善养吾浩然之气4
A.务求全面,重视细节
B.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C.大刀阔斧,弊绝风清
D.图谋远大,不急立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十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