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建筑学就业方向女生专业怎么样适合女生学吗

建筑学专业到底怎么样_百度知道
建筑学专业到底怎么样
我全家都反对我考建筑学,想让我考老师或医生什么的这类工作稳定又高收入的(PS我是个女生)。可是我很喜欢啊,没有美术基础可以暑假突击啊,只要喜欢有什么的呢。
听说学建筑要有天赋是吗?如果努力,也不一定能学好吗?苦啊累的没什么,毕业出来就业前景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大多数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都以为自己将来必然是以做方案设计为主,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毕业5年后大多数建筑学专业的人在画施工图,只有少数人还在做方案设计;毕业10年后则只有极少数人还在坚持做方案设计。这是为什么呢?
 方案设计专业淘汰率一般高达90%!为什么呢?因为方案设计的压力和竞争极大,对人才的要求极高!对某个方案设计项目来说,一般只有两个结果:胜或者败!获胜的方案还得面临大量地、长期地不断修改完善甚至方向性的改变。这些正好都是学校设计教学中没有经受过强化的弱项。比如学校对学生作业的做法是打分,即分出高中低档分数,社会上对方案则只有接受与不接受两种结果。比如学校里学生交了作业打了分就万事大吉,而社会则必须根据业主的意图不断修改方案直至业主满意。
 由于这个原因,大多数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忍受不了方案多次彻底失败的打击,忍受不了没完没了的修改,最终放弃了和上学时的理想大相径庭的方案设计专业,转而从事风险相对较小的施工图设计专业。
 方案投标则压力更大,因为每次投标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设计师的名气、人缘、受重视程度甚至受迫害程度。投标分若干种,比如内部投标、多单位投标、枪手投标、邀请投标等等。不论哪种,方案设计师生涯中主要面临的就是一次一次胜或败的毫不留情的竞争。仅仅由于方案设计师的无能或者刚愎自用导致投标失败,当然会使得设计师所在单位很是心痛。而由于方案失败导致建筑施工图、结构、给排水、采暖、空调、电气、概预算等各个专业没有好项目可做,这些专业的设计师当然不高兴。因此,失败的方案设计师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一般来讲,只要一个方案设计师连续三次没能中标,设计师所在单位就会开始有意识地避免这位设计师参加方案设计或者投标了。业主的影响则更加可怕。方案设计师的等级完全取决于业主的口碑。如果一位设计师做某个项目失败,尤其是给业主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业主都会在有意无意中就把这位设计师的“劣迹”传播到他所认识的人圈中,这种“公认”的失败形象会导致这位设计师在该地区很长时间内抬不起头来。
 最终,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和缺少关怀,屡战屡败的设计师很少会经受住考验而屡败屡战,而是一肚子怨气地远走他乡或者考研或者出国,最终大多数还是不情愿地以作施工图设计师终其一生。
 多数没有真正进入这个行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人士并不了解一点:只有极少数投标是有标底的,即成本费。大多数投标根本没有成本费用,甚至必须买标,买标的费用而且不退,只有中标单位才能得到成本补偿。由于大型投标的成本高昂(10-200万元),同时招标单位大多重视投标单位的所谓综合资质(一般都只要甲级或者特甲级资质),而且大多不允许个人名义参加,直接导致绝大多数中国设计师根本就难以参加大型投标,当然也就不可能出现什么所谓的“通往大师之路”。
好在我国并没有规定只有方案设计师才是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也叫设计师,甚至制图、描图也叫设计师。尤其是注册建筑师并不考察设计师的方案能力,于是多数人自然转向竞争压力没那么大却很有“名分”的施工图设计了。
 当然,施工图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没有准确严谨的施工图设计,所有的方案设计都是空中楼阁。这是谁都明白的,这也是建筑设计从业人员中需要大量的施工图设计人员的原因,这也是国家的注册建筑师并不专门考察方案设计能力的主要原因。楼不好看不要紧的,但是楼不好用甚至楼塌了就绝对不行。
 建筑学和其它行业一样,都需要大量刻苦的训练和大量的失败积累,都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才可能形成理论,甚至必须经历残酷的竞争并坚持不倒,才可能做出成绩来,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方案设计师。
嘿嘿,我就是建筑学的女生,我姐姐是学医的,建筑学目前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就是二流大学也很好找工作,如果你很喜欢建筑学,现在建筑专业女生很多,我觉得没什么,我个人也很喜欢画画,对于喜欢画画的人来说这个相比其他两个专业有意思多了。天赋上,我觉得画画好会给你带来很大优势,比如画草图,构图啊,方案表现啦,天赋会占一些比例,但是,好的绘画基础会给你提供信心,做方案最重要的则是平时积累,要多于设计课老师交流,多看书,做方案要懂得把握大局,明白本次设计的难点,注重细节,所以养成好的思维方式习惯也很重要。确实建筑学很辛苦,经常熬夜画图,天天腰酸背痛,但是画好图那个成就感呀。有一点要告诉你,这个专业如果将来进了设计院,依旧辛苦,熬图熬图熬图,建筑主要就是起协调各专业工作的一个作用,但我们国家由于现在经济快速发展,设计院做方案很多都是在抄方案,你的设计思想经常被高效率,结构师,搞设备的,水暖的哥们们告诉你这样做不行,哪里走不通。所以考一所一流好大学特别是建筑老八校非常重要,工作抢手,考研好考,方案能力容易培养。收入确实很赚钱,考上国家一注哪怕天天躺家里都过得很宽裕,但是每省一年也就20,30人考上吧,所以呀,孩子呀,好好学习最重要,我们建筑学还是很牛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建筑学专业还是很适合女生学的。相比学医,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那肯定要轻松。相比学师范累的,学习可能累些 ,但工作比老师轻松。建筑学主要是学建筑设计,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包括建筑平面功能布局、造型设计、建筑理论、建筑历史、建筑技术等等。现在学建筑的女生非常多,比如同济,好几届都是女生比男生多。楼上说的女生是宝,那肯定不是建筑学,可能指的是土木工程之类专业。学建筑有没有美术基础都没有关系的,学建筑是学设计,不是学画画。手绘很重要,但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个人感觉建筑学还是自己努力就能学的不错的专业,要平时自己多走走多看看好的建筑。PS,很明确的告诉你,绝对不需要去工地实习。一般是自己找设计院实习。建筑学就业一般三个方向,建筑设计院、房产公司、政府机关(规划局之类的)。就业收入还是不错的,相比老师和医生,不算灰色收入,肯定比他们高,但是潜规则的话那就不好说了。
建筑学专业是一个古老的学科,国家建设需要而振兴,学这个专业,最好有美术基础。
建筑学是一个很好的专业,只要喜欢没有什么做不成的,我觉得能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作为终身职业是你的幸福。只有自己喜欢,才会有创造力,才能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
十分热门的。不一定,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师的。呵呵,不过真的工作了有点累哦。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建筑学专业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女生学建筑学合适吗
(16条回答)
var sogou_ad_id=731549;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女生学建筑学适合吗,会不会有男女的歧视,就业前景是怎么呢_百度知道
女生学建筑学适合吗,会不会有男女的歧视,就业前景是怎么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说起建筑专业,很容易会和尘土飞扬、噪声嘈杂的工地联系在一起,有人觉得这专业不适合女生。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把建筑和土木混为一谈了。”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小朱经常这样给外行解释,“一幢房子长什么样、外立面、空间结构怎样,这是建筑学的事情;房子建得牢不牢,钢筋用多粗、楼板有多厚,这就是学土木的人考虑的问题。” 绍兴人小张,浙大建筑系毕业,在杭州一家甲级设计研究院工作,是本次采访中唯一学建筑的女生。1998年,小张参加高考,643分,超一本线93分,全省排390多名,录取浙大。 小张说,她跑工地的次数不多,主要是面对电脑、运用各种制图软件设计、出图,“倒是学土木的要经常和工地打交道。” 而王竹副院长却说,“去工地现场反而是学建筑的人更应该做的事情。建筑师跑现场,能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能帮助你选定合适的建筑材料,让施工单位和工人根据你的意图,完整地实现建筑师的设计思想。” 小张读本科时建筑系有两个班,共50人,女生占了2/5。 小何班上22人,有10位女同学,“兄弟班25人,女生有16人。” 小朱回忆,当年班上有30人,男女比例接近1∶1。 结合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小张认为女生学建筑有两大优势:女生的专业持久性和稳定性比男生好,尽管在创造性上比男生稍微弱一些;女生的突出优势是心细,擅长做方案、施工图,比如女生在设计公共建筑时,往往能细致考虑、照顾到不同人群在使用这一功能区域(如卫生间、楼梯走道等)的感受和方便程度。
学建筑有点苦 在校和工作后加班多 “学建筑会比其他专业辛苦一些。”三位毕业生都承认,在校熬夜是家常便饭,尤其是赶作业的时候。 建筑系的作业多以图板、实物等形式展示,做起来复杂,但不枯燥,“要求我们既要融入艺术的浪漫,又能综合技术的理性与严谨。” “现在还记得,每当教室熄灯后,宿舍的走廊里,几十号人一字排开,人人腿上放一块画图板,在路灯下熬夜赶作业,那场面是相当壮观。”回忆起这一情形,小朱两眼放光,“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件很辛苦、很痛苦的事,但我们乐在其中。从创意、想法到变成实物,一步步接近成功,是种很奇妙的感受。” 小朱说,做建筑设计,加班是常有的事,但是很有成就感。 “一个是刚工作经验上还欠火候,再也是建筑设计的特性决定的。建筑设计没有标准答案,可以永无止境,只要乐意,永远都有修改的余地。在项目许可的时间内,一个有追求的建筑设计师,都不会容忍自己的劳动成果只得60分。”
做职业建筑师是就业主流 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有三类:一是考公务员,进规划局、建设局等政府部门,或者考研进学校当老师;第二类是到房产企业做建筑师;第三类是像这次采访的三位建筑师一样,进建筑设计院做职业建筑师。 第三类是建筑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 一位建筑设计院的人事负责人说,好的设计院,往往集中了高端的技术优势,重大工程、重点工程项目多,如果参与其中,能全方位锻炼职业建筑师的专业能力。 小朱、小何当初选择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也是看中它的品牌、技术实力和发展平台。“我们设计院设计了一大批像上海国际会议中心、西湖文化广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黄龙体育中心等经典工程,青年设计师有许多参与重大工程的机会,这对个人的成长是难得的。”
这几年房地产业起伏不定 建筑师薪酬如何? 一位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人事主管介绍,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为80%左右,他们对建筑设计师的需求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不到50%,建筑设计行业的人才总量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从长远看,建筑设计行业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建筑设计这行收入是慢慢积累的,与职称、专业技能都有关系。”一位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学专业的高级工程师说。“刚进设计院,年薪五万左右。五年以后,评出工程师职称,年薪达到10万元左右。现在是高工,待遇又上了很大台阶,一年三四十万。”
教师招聘考试教辅教材到乐题库
主营: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农信社招聘考试
建筑画图工作压力是有的,性别歧视是不分行业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女生读建筑学好吗?
我会画画了,但我最後读的是计算机会计,你说这对口麼?很多大学生都和你一样,有很高或者很负担的心裏,想想现在工作的很多的都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对口,但都能用上,所以你不用担心,至於前景你看看现在的社会,不论那个地方哪个城市房产的走向都很高就是十几二十几年以後也不会差到哪去,因为人需要丰衣足食,建筑,金融都是当今社会很吃香的~!如果喜欢就去读,如果不喜欢,读也读不进去,主要看自己
必须适合,现在建筑学很紧俏的,就业容易。
根据你所说的“喜欢设计与艺术方面的,尤其是室内设计”,这些在建筑学专业中不是主要的学习内容,而是属于“艺术设计”这个专业中“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建议你学“艺术设计”,一般的建筑类院校都会有“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这个专业,这个专业主要从事室内设计和室外的景观设计是个纯粹的与颜色、光感、材质构造打交道的设计类专业,而建筑学专业不仅仅是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的设计、还要学习结构方面的知识、包括一栋建筑中梁、柱的承重和荷载、要学建筑三大力学中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等等力学知识,还要学建筑物理中的声学光学和热力学等等;而艺术设计中没有这些学弗内容,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培养你的手绘表现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像楼上有人说去学计算机,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设计方面会用计算机的人简直太多,不管什么三教九流参加的培训班做效果图就出来做设计,但是真正经过系统的学习,手绘能力强的人却少之甚少,所以我认为你的理科偏弱,但对设计与艺术感兴趣就报考“艺术设计”专业,但要选择好方向,艺术设计分很多方向包括: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等等,参与到建筑行业里的就是“环境艺术设计”,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本人是建筑学专业毕业,上学时候经常与环艺专业的学生交流,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你要是学建筑学还是不错的,女生可千万别学土木,土木可不好找工作了!建筑系还是不错的,我们班里女生挺多的,现在建筑学的发展挺好,工作也挺好找的,不过你要是想进设计院一般来说不太容易,除非认识人,但是建筑的小公司挺多的!学这个就鸡天天作图,模型一般来说就是上学做几个,主要就是作图,画图,开始画图,也不一定通宵,不过工作会总通宵的。这个专业不错的。我同学也都挺喜欢的。
很累,经常熬夜赶图。而且在空间思维方面,女生天生比男生弱势。如果你语言组织能力强,天生喜欢交流,勤奋愿意钻研,这个专业还是不错的。现在建筑是大热专业,但是房地产前景不明,还是要慎重考虑。我看见楼上有人说只要相对理性能坐下来那一样也能学好建筑。明显这位不是做建筑的。你知道学建筑学的女性多数从事什么工作么?画施工图。这是很枯燥需要极大耐心的工作。但是恐怕大多数学建筑学的人都是冲着做方案去的吧,一栋建筑在你的构思下诞生,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但是女性做设计好的真的非常少,大多女性能参与的工作就是方案完成后的施工图绘制工作了。其实对比一下知名女建筑师和男建筑师的数量你就知道了。
博士一般是3年~4年的,这个要看你的导师。博士和其它课程不一样,开学时间上课时间都不是说固定的,很灵活的。重要的是一定要和导师联系,说不好他还有奖学金提供给你,就会省很多费用呢。不过,建筑学的博士,在高校里比较有用,在设计院,建筑学博士比较鸡肋。一方面身价高设计院不敢用,一方面,设计能力未必比本科、硕士的强。关键不好领导,那么高的学历!或许带有研究性质的设计院还可以。
文科的可以学建筑学,我本人是学工业民用建筑的,现在毕业一年,工资5000多,做建筑这一行的话,工资上升的空间比较大,好多人在从事建筑这一行10左右的时候可以自己接工程做(自己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建筑业在任何时候都会很好找工作,只要地球上还有人,他们就一定要住房子,呵呵,所以这一点不用担心.顺便给你介绍下建筑学的学习内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建筑制图、素描、水彩、水粉、CAD、3DMAX、PhotoShop、sketchup、犀牛(PhotoShop、sketchup、犀牛很多学校都是让学生自学)建筑设计概论、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构成原理、建筑构成、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力学、构造技术运用、建筑物理、当代视觉艺术分析、 城市规划原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公共建筑设计、人文环境与建筑设计、中外园林史、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专业英语、室内照明艺术、 群体建筑设计 、 自然环境与建筑设计 、 建筑特殊构造 、 中外建筑交流 、 国际保护文献导读、 建筑材料与部品 、 城市设计原理 、 城市建设史 、 建筑法规、 建筑设备(水暖电)、 建筑防灾 、 室内设计原理、 建筑装饰艺术 、 家具与陈设 、 建筑结构造型、 室内环境表现、 高层建筑设计 、建筑理论与历史、 住区规划设计、 形势任务、 人体工程学 、 环境控制学 、 建筑评论 、建筑师职业教育 、 园林设计原理、 专题建筑设计 、多元化课题设计 、建筑理论与历史
只要自己肯学,其实在哪里都差不了多少。本科只是领进门的一个阶段,真正觉得有兴趣了,后期可以考研,可以出国,可以在工作中学习。
读博期间困难点,之后如果去高校工作稍好,如果去地产则肯定无忧。
加拿大建筑类好的学校目前最好的是McGill,然后是UT,其他还有8所学校被本过建筑协会认证,其中还有两所讲法语。就是说你只有8所可以挑。具体申请的话你可以咨询一下【中青留学】
Copyright &
就爱阅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号-4
声明:文章《女生读建筑学好吗?》由就爱阅读网友共享发布,目的只是为了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
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用户分享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建筑学六男六女,毕业两年的不同经历与现状,你们都是怎么过得?
我的图书馆
建筑学六男六女,毕业两年的不同经历与现状,你们都是怎么过得?
感谢公众号UniDesignLab授权设计e周分享六个建筑学本科毕业女生+六个建筑学本科毕业男生,学习相同的专业,却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现状。从2014年的暑假开始,到2016年暑假,她们+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另外关注e周的朋友们你们又有什么开心/辛酸-成功/失败的经历?欢迎在文末留言or投稿!村上春树在其书中讲过“痛处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他用这句话简洁地归纳了马拉松比赛最为重要的部分。而建筑学生涯,又何尝不是一场马拉松?建筑学本科毕业的结束,便是职业生涯的开始。还记得毕业后,有的人直接去了工作,有的人选择读研,有的人打算先工作在读研,有的直接转行。笔者是个负能量的人,不管如何选择,都是职业生涯磨难的开始,也是决心写下此文的原因,目的便是关键词“optional”。六位女生版(由于Lan Yao同学的经历篇幅较多,此部分只作为简介的形式)本科毕业后,直接回到家乡重庆,投了外企国企私企各种公司,最后从中选择了一个国企设计院。在设计院工作了两个月,印象最深的是家里每次问是否要回家吃晚饭,都不能给一个肯定的答案,因为只有到下班时间才能确定今天是否会加班,也常常因为甲方突然改变deadline搞得整个所手忙脚乱,这样的感觉真的让人很不爽,但是只要身在其中你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不想过多抱怨建筑行业的辛苦,因为每个人都是这么在坚持着。不开心,一直充斥着我的大脑,然后就一直想要不干点其他的什么?有一天突然想到Tesco和M&S里的鲜花,在英国的时候就喜欢买一两把装饰房间,要不开个花店吧?我把想法告诉了也一心想跳出设计院的好朋友,没有深思熟虑,我们脑门一拍就各自辞了工作,拿着工资先飞泰国玩了一圈。回来后就开始着手干起了花店,上花艺培训班,商标设计,公司注册,广告营销,同时做起这些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一开始就在自己家搞了一个工作室,由于开始的时间点很凑巧,碰到了圣诞节和情人节两个节日,拿着赚到的2万多块钱,我们在开心的同时开始思考之后的发展。工作室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实体店就顺理成章的开业了。每天的工作并不都是美丽的,手被花刺伤都是家常便饭,花艺布展、节日时的忙碌辛苦并不比在设计院少,不过每次打版了新的好看的花束、接到了大的订单、收到客人的满意评价都像给我们打了鸡血一般,激励我们在这个新的领域越来越来越进步。很多人觉得如果不做建筑了,那大学几年岂不是白念了?其实不然,很多东西是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你,能说得出来那可能就是:至少宣传海报不用找广告公司做了呀~我也一直相信所有的经历都不是白费,它们终究会在某时某刻,像一道光,照亮你。与Kindle中国圣诞节合作目前的状况?描述下自己所学习的状态?现在在ucla攻读march 1建筑学项目,马上就要上研二了。在学校整个学习状态还是很紧张的,美国本身读研压力很大,加上建筑学专业的特别性,基本上也就是无系外社交的情况。研一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还是很基础的。毕业后在上海RTKL短暂实习的决定的缘由?为什么选择美国读研?RTKL和UCLA的特点?一开始还没决定是不是要去哪里读书,为了也保留去英国读part 2 的可能性,选择了先读一年。选择美国一半是好奇,一半是阴差阳错吧,好像自己读的每一个学校都是阴差阳错(命运啊)。RTKL和Callison目前已经合并了,称为RTKLCallison,从事商业民用医疗建筑度假村等等等,我呆的那个组主要负责retail,纯美国外资,企业文化比较美式,年轻人很多氛围很活跃。UCLA是个奇(好)怪(玩)的学校,纯理论派和先锋派势均力敌,基本上一个老师一个风格,好处是相对来说容易找到志同道和的老师,坏处是可能弄不好你就得跟你的tutor怼一个学期互相不爽。因为march1的原因,认识了很多本科不同背景的学生,有同济土木大神,也有中科大化学出生,还有各种艺术史同学,很有意思。对自己目前状态是否满意?不满意。烦恼很多啦,对于自己个人的迷茫,对于未来的困惑,总是觉得好像没有信心呢。尤其看到很多人慢慢的走上了明确的道路,对于还在分岔口的我来说其实是很压力很大的。觉得自己坚持了建筑这条路,值得吗?有何受益?虽然熬夜的时候心里总是在骂人,但无论哪次,回头看都是觉得值得的。值得不值得都是非常个人的事情,觉得值得无非就是我做了我想做的事情。因为确认了自身缺点,完全接受大部分事情付出努力也不一定有收获的现实之后,心态很坦然,结果很好的话我会非常高兴,不好的话就下次继续努力,这样负担反而会少一点。对比周围很多人,我已经算是很幸运的能找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目前能做这件事情的人了。做建筑,很辛苦,但学得多而杂,我是一个对很多事情都会好奇的人,所以建筑学的包容性大概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并且我也确实从这种包容性中汲取了更多,目前来看还是一个良好的循环。会考虑读博或者创业吗?目前来说也许都会考虑的。可能读博,可能创业,可能一边读博一边创业,也可能不读博也不创业,未来都有可能吧,我的性格也不是说会计划好未来每一件事情的那种。考虑以后在美国还是哪里发展?短期会在美国找工作吧,但肯定不会在美国长期发展。目前美利坚没有什么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不知道留在美利坚有何意义。况且从行业来看的话,建筑设计在美利坚发展前景一般,尤其作为华人,相对来说行业门槛还是有些高的,自己的建筑理想假设能实现的话也一定是在中国。UCLA的机械臂凌晨五点的LAThom&Mayne office关于研究生面临直接申请研究生时,我并没有做过多严格的人生规划,想着上学便是经历,怎样都会是别样的收获。申请list上什么都有,建筑相关的专业,甚至有策展。最后选择了UCL的spatial design专业,主要令我感兴趣的是该专业主要介绍space syntax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及设计应用。这与我在本科的纯Architecture的课程中个人意志所占比重较多非常不同,spatial design 更多偏向于evidence based design, 很大程度上让我感受到了数据的力量,建筑的设计不再是一个具相的物体,固定的结构,而是具有更宏观意义上并有更多层次社会意义的场所,城市、建筑,人在这里变的密不可分,互为因果,界限模糊。也开始关注一些社会性的东西。下学期我们到里约热内卢最大的贫民窟Rocinha进行基地考察,这让我来到一个非常难以想象的地方,加上之前智利的Alejandro获得普里兹克,欠发达有很多社会问题的南美变成了建筑以及学术圈的热点,我之所以说非常难想象,是在网上读到一些关于里约favela的报道清一色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来到这里后进行一些走访,里面的居民却出人意料的表达生活快乐并不想让腐败的警察或政府来管他们的意思。所以一切top-down的设计和干涉变得格外可笑,而意淫出来的bottom-up民主设计愈显得伪善。(Alejandro著名的智利经济适用房half a house由于政府补贴有限只完成一半的,让住户自己修建另一半。然而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过多的钱来完成建筑师的美好的设想,这种模式也并没有推广开来。)所以更深入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master programme也让我清晰地看到了更多建筑发展的层面,和与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伦敦特别棒处处惊喜,现代与历史完美结合,去这么多城市我心中之最。Rocinha, Rio de Janeiro& Photo credit:MengyangHalf a House, Chile& Photo credit:ELEMENTALSt Paul’s Cathedral, London Photo credit:Mengyang关于在上海的工作研究生结束来上海的原因无非是较为熟悉,也有国内较好的资源和平台。年底回国时由于还没有拿到毕业证,就投递了上海一些小型的事务所和大型外企的实习,希望能先适应一段时间后待拿到毕业证后能够正式进入工作。面试了几家后我选择了一家外企,考虑到我的研究生学习,我是倾向于一个multi-disciplinary的公司,也就是有机会与urban以及landscape多部门进行合作,能参与到更多大型的公建,投入到更好的城市化建设中。这个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一个南部城市中心区的总体咨询项目和上海的一个高端商圈的设计,和一些辅助的城市景观设计。团队成员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积极态度,内部合作起来非常顺利,该外企的工作模式与学校里的在前期方案阶段并无二致,也经常有来自香港部门的主管到上海来进行workshop,brainstorm和每周的pin-up。整体节奏正常,没有过多加班,但也有可能是近期国内市场并不景气所致。但是这种庞大的外企机制也有让人困扰的是,经常需要和香港,或者澳洲的管理或设计人员沟通反馈,消耗着很多时间精力,进度或是意见的统一汇合有很大影响导致推进慢还有一些重复性工作。公司在边设计边做相应的研究方面澳洲部的介绍十分有趣,他们与高校合作,为以后与甲方沟通提供更有力的证据。但上海部与澳洲部相差甚远,我参与过一个关于incubator&的规划层面对创意经济的影响的研究,但深度有限与学校的学术交流也基本为零。我可以从工作几年的员工的生活状态中感觉到一些与我期待不同的地方,这样的公司中虽然有各部门会合作这样的机制,我以为是能得到更多方的锻炼,但事实上每个人的确只需要关注自己的部分,施工图有专业人士把关,效果图有专门visualization组,项目对接也有对外人员及领导主要负责,你所能了解到的在很长的时间里(甚至几年)都被有所局限。但大型公司的平台毕竟是优越的,所合作的各种consult方,材料商,家具厂商都是国际一流的公司,也会经常有一些交流活动和酒会可以参加以拓展自己的network。Studio,Shanghai, Photo credit:Mengyang关于未来就我而言,工作后多数architecture school这所utopia带给你心潮澎湃的时刻很容易殆尽,你所能掌控的受制于你的性格经验和很多东西,但还好我也不是死磕或是有严格职业规划的人,我的主管给我说过他以前同事有去写剧本做衣服或是做airbnb店家的。这些都非常有趣。所以我也有想能退居二线城市做一些兴趣所致的事情。或许建筑能成为一种爱好而非绝对的职业,给予你在不同的城市的时候一种通感的能力,当然还有欣赏美的能力,以及一种独特的表达的能力就够了。我的专业是城市规划。本科毕业后,去了谢菲尔德大学攻读了硕士学位(MA in Town and Regional Planning)。现在坐标新加坡,在NUS(新加坡国立大学),Department of Real Estate,读博士,刚刚开始第二学期的修行。&在谢菲的硕士学习, 总的来讲,跟在利物浦的本科学习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硬要谈区别的话,就是多写了一篇万字的毕业论文,少做了许多urban designprojects。其余的学习照旧是被一篇又一篇的论文占据着。&在坡岛的博士学习就大大不同了。首先,我的院系从之前的Urban Planning变成了Real Estate,加之某些专业课和系里举办的研讨会大都充斥着经济或金融学的知识,这使得我有时会产生换了个专业重新上本科的错觉。再者,我在英国的时候是被同学们封为“学神“的,来到NUS后秒变“学弱”,不过,渐渐也喜欢上天天被学霸们包围着,茶余饭后的话题也都变得学术起来的生活。读博仔细算来,我应该是刚上大学没多久就开始考虑读博了。提到读博的决定性理由,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以后想去大学教书,而博士学历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究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二。其一,我的父亲是大学教授,他对我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二,本科期间在中国、英国的设计院或规划部门的实习经历更让我坚定了读书的决心。自认为是一个家庭导向而不是事业导向的人,实在是不想陷入成天画图、熬夜和加班的循环。当然,读博也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你会面临很多煎熬和压力。一直觉得世界上没有简单的事,所以要谨慎选择,选一个自己乐意做且不会后悔的“复杂”的事。申请我只申请了NUS一所学校,乍看起来有些孤注一掷的意味。主要是因为英国学校10月发毕业证成绩单,1月毕业典礼。一般只能申请9月招生的学校,而恰巧新加坡有JanuaryIntake,感觉能节省半年的时间,就先只申请了这一所。当时想的是,就算被拒的话,也不妨碍其他学校的申请。退一步讲,gap半年或是去工作一阵子也不错。几点提交申请前的建议:梳理好所有申请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文件;对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有一个初步的构想;最好与有意向的导师取得联系,提前沟通会对申请的帮助很大;深入了解学校、专业甚至是具体的学院政策。新加坡在英国读书期间,我是打算留在腐国继续“深造”的。说来惭愧,之所以选择在新加坡读博,起因是我妈妈在跟朋友聊天后,回家一琢磨,发觉新加坡是个不错的读博的地方。她的出发点很(想)简(太)单(多),国立大学排名高;有奖学金;华人多,会容易找对象;如果我以后定居坡岛,这边说中文,没有语言障碍,方便他俩养老...我们暂且不谈她的构(脑)想(洞),只谈在新加坡读博的种种。从学习方面看,这边的治学环境还是相当严谨的,你会学到很多。毕业时间的话,一般是四到五年。从经济方面看,大部分PhD的Offer都会免四年学费,还会每月发奖学金来cover你的生活费。从生活方面看,新加坡的安全,环境,交通,设施等方面都还是很不错的。觅个食,购个物,徒个步,旅个游,都很方便。只是,你需要适应坡岛一年到头两个季节,室外和室内。读博或是就职,这是一个问题。取决于你想要怎样的现在和将来。之于我,现在是要争取多发paper早日毕业,将来希望会在某所大学的教室传道、授业、解惑。UCL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某央企西北院,该央企集勘探,设计,工程建设和投资业务于一体,坐标西安。虽然本科专业architecture,研究生urbandesign and city planning偏向于规划,但公司对于职位的选择很不自由,是在入职之后才会详细分配,所以我相当于半强迫的被分到并不是很感兴趣也不是很懂的城建院景观所,从事园林景观及水治理相关工作。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我发觉我真的很难描述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是因为该央企有一个奇葩的规定,所有新入职的新员工都必须去一线现场体验6个月才能回到院里自己的设计岗位上,这一点我在面试的时候并不知情。6月1号入职,6月15号就去了相邻城市的新区EPC项目吹风吃土。办公室环境在毕业之前,我其实并没有想过要回到西安,一心想去上海发展。说实话我非常清楚对于留学生来说北上广的平台要比其它二线城市好的多,但是父母还是我留在西安最主要的牵绊。也许是年龄到了,也许是离家太久,看到父母就想多陪他们,对他们好一些。作为家里的独生女,想到如果以后我的父母年纪大了生病了需要我我却不能在身边照顾,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还有一个非常小的原因是生活成本问题。刚回国的时候听到北京和上海的同学的工资感到非常的恐慌,因为说实话女生每个月的开支真的非常的多,我当时不认为我可以养活自己并且在短时间内独立,归根到底还是需要父母赞助。而留在西安的话我并不用担心这些非常物质的东西。因此我回国之后虽然投了几份简历给上海的外企,但是主要重心是偏向于西安,最终选择了父母认可的铁饭碗。铁饭碗无非就是福利好,刚刚去每个人发一台全新台式机,发手机,过节粽子月饼,天气热发饮料发降温费,但是这些最终都是表面,我并没有因为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就消除掉心里的落差,或是满足于此。从入职的第一天我就感受到了央企对于海归尤其是英国海归的恶意。所有的领导都认为一年的研究生就是出去混的,而且是当着你的面跟你讲。办入职的那一天HR轻蔑的问我伦敦大学学院是不是公立的啊,那一瞬间我的心都凉了,他们觉得啊学院就是国内三本水平吧,没有人知道你是哪来的,也并有人想知道你是哪来的。UCL是被吐槽过不少,但Bartlett至少是好的,它的世界排名也是不错的,而且扪心自问,我并没有在国外混日子,但是真的没有人在乎。&入职前两周由于HR缺人,我和其他两个英国海归妹子被留下帮他们忙,每一天就是整资料,帮他们删删文章里的标点,或是扫描下一批面试人员的资料,不要说画图,你连自己的院都去不了。两个周后HR分配好工地你就可以滚了。我算是相对比较幸运,就去西安旁边的城市,项目部也离市区不远,并没有被残忍的分配到戈壁滩或是川藏地区的深山老林里,否则我可能当场就撂挑子走人了。工地是每周七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7点无休息无周末连轴转,施工环境并不好,扬尘不是一般的大,我觉得我的健康都已经受到了威胁于是只能每月自费200块去买3M防尘口罩。(每一到两天回去现场看看进度,然而我并不是工头。。。。)闲暇的时候我也有问那些被院里扣下画图的还没来工地的苦逼小伙伴的工作情况,得到的回答基本是每天加班到至少11点,没有周末外加每月2-3次的通宵,几乎和图纸为伴了。然而累成这样每天还是得8点半准时上班。&说实话我已经崩溃了不止一次并且怀疑人生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了。首先,我非常质疑央企国企的形式主义。工地是随意分配,刚开始我还觉得下工地多少能学到点东西吧,但是由于新员工去一线施工现场前完全没有参与该项目的设计,只是为了去工地而去工地,到最后发现我只是帮他们编编报表,整理整理施工内页,和我以后的职业道路并没有什么联系,这半年基本相当于废了。其次,我对于设计行业的执念并不大。如果6个月后从事规划或者建筑也许我不会像现在这么不开心,但是我真的对于花草苗木和水治理提不起一丁点兴趣,而且要我为这些我压根不喜欢也不太懂的东西熬夜到深夜皮肤变差,没有私人时间的话,我觉得我的付出和回报并不成正比。&最近经常有去上海的冲动,二线城市不管是从物质还是精神层次都和北上广差太多。如果去上海我应该会选择和朋友创业,开服装或是饰品的studio。不过由于创业需要前期投资和详细靠谱规划,暂时还只能是默默筹备中。之前也有想过去读博之后去大学当老师,也有和朋友一起研究过学校考虑过读博的城市,但是青春不饶人,母上大人不同意我在国外再待四年…于是读书这条路算是泡汤了。&作为一个爱吃爱玩爱花钱的耿直金牛座妹子来说,我还是希望自己能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也能支撑自己买买买的工作。不喜欢的工作难免抱怨连连充满负面情绪,虽然现在自己也是磕磕碰碰各种迷茫,但是心里真的想再拼一拼试一试,不想被铁饭碗这个枷锁困住。目前的状况?英国读完MA Architecture&回来之后,阴差阳错进入了国内某知名建筑媒体/杂志,职位是策划编辑,然而其实什么都做:从做策划案到搞宣传、从采访设计师到写原创干货、从同声翻译到视频拍摄与剪辑、从接待嘉宾到端茶送水……以及没完没了的应对同事之间的撕逼与勾心斗角(这个是非常累人又非常内耗的一件事儿),这份工作对于我来说,从技术上一直在付出,因为写东西做项目是挺费神的,从成长道路上来讲,借由工作关系认识了一些朋友,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其他行业者,无论是老前辈还是正在念本科的学生,他们让我受益良多,也是我坚持的动力。这份工作没有爱真的坚持不下来,会被各种琐碎的事情以及撕逼的同事消磨掉意志,我很容易沉浸在与采访对象的关系中,我想为他们做的更好,做到最好,为此熬夜加班也无所谓,不过有一些人不太理解吧,我特别容易在工作中动真感情…这是我不成熟的地方(挠头)。转行业的想法是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选择离开建筑设计行业?转行业应该是我在国内读本科的时候就有的打算,因为设计总是流于一草…哈哈哈,那时候我经常是一草把导师打动,然后直到交图方案也没有怎么再深入,就那么完善一下图纸和功能就交上去。我很喜欢设计,但是我更喜欢写东西,做电影,或者戏剧表演之类的,读建筑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了让大学时光消磨地不那么容易,算是给自己设计一道防线吧,为了让青春不那么浪过去。而且建筑学专业的确让人能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到处去旅行和画画。然后我就想进入媒体,做建筑评论类的,这是将自己的专长和专业结合的最快道路。那时候看了看简历要求,觉得读一个MA回来比较靠谱,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出国,回国后开始了工作。对自己目前状态是否满意?挺满意的,烦恼的都是感情方面的事。我觉得坚持自己是最好的。为什么选择在拼在北上广谋求发展?有没有想过退居二线城市或者回家乡或者附近城市?选在北京真的是因为...近。好吧,其实内心最心仪的是上海,不过北京的文化氛围和底蕴我也非常喜欢、我喜欢城市生活,喜欢忙碌而拥挤的人们,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故事,这里有太多的梦想,太多的浪费,太多的无所适从,却也有着太多的可能,我喜欢做一个观察者,一个记录者,所以我一定会处于游离的状态,可能这几年在北上广,过几年又去到别处......有没有创业的想法?或者下一步打算?有啊,哈哈,水瓶座爱自由是天性,革命性也是天性,下一步的打算是先去尝试各种事情,去接触更多不同类型的人们,然后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六位男生版将通过六个部分,对六个具有代表性建筑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通过约稿和访谈的形式,看看这两年,我们做了些什么。本科毕业后,没有申请工作,直接选择进入英国UCL读了一年的课程AD。AD全称MArchArchitecture Design,致力于先锋设计,提供行业内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搭建技术的学习,整个学年绝大部分时间在studio度过,确切的说,我是在老师家度过的,因为老师有自己的农场,全套的workshop设备,所以我也算体验了一把英国农场主的生活,现在想想还是很怀念的。Workshop@longfei英国建筑学是有两年和一年之分的,至于为何选择一年课程,简单来说就是想尽快结束学生生涯,开始工作。因为我更喜欢在工作中提升技能,实践出真知。而在学校,无论学习多长时间,初到社会,都是菜鸟,所以我选择一年快速结束战斗。Graduation Design@longfei毕业后,因为家里人部分在北京部分在河北,于是没有考虑上海,直接回到北京开始找工作,由于不是北京人,而且面临着成家,所以一开始的想法就是北京户口问题,考虑问题还是比较现实吧,而北京留学生落户的机会绝大部分掌握在国企手中,自然而然我开始偏向国企,最后也实现了原来的想法,户口虽然还没有落实,但是最起码看到了曙光。虽然是国企,但我没有选择去设计院,还是因为户口不好解决,选择了擦边单位:规划和研究机构。这边做的主要是大框架下的规划设计和一些先进规划设计理念的研究,对于刚入职的菜鸟来说是一个衔接社会的好地方,但也处处透漏着“危险”,这样的机构一旦完全沉浸在里面,基本上是逃不出来的,稳定的工作时间,按部就班的工作流程,缺少激情与挑战,时间是可以侵蚀掉一切的利器,一旦没有了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那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分别。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白天安分当白领,晚上作为自由职业者,游走在周围的大小圈子里。说到这里也就不得不引出创业的问题。一位业内大佬跟我讲,现在国内大环境不适合创业,尤其是那种什么准备都没有的,直接下海,就如同生饺子跳入热开水一样,等你浮上来喘气的时候,也就是熟透的时候。但也有例外,俗话说绝不打无准备的仗,只要准备充分,创业就不会是在口头说说得那么肤浅。有实力,有自信,还是可以闯一闯的。office@longfei&最后应编者的要求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对于家庭和工作的态度问题,总结起来就是简单几句:(1)在自己父母家或者对方父母家,一定要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就算是闲着也要配合着做些家中实务,如果太忙,就不要回父母家,那个家不是工作的地方,是团聚的地方。(2)在自己家,千万不要把单位的情绪和疲劳带回家里,这是大忌。(3)如果真的很忙,最长不要超过一周,一定要和妻子见次面,吃个饭,聊一聊家长里短。如果能天天见面的话,最好是一进门,先跟妻子聊10分钟左右自己今天的所见所闻所想,之后你去忙你的工作,对方也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你给妻子的感觉是,一进家门,你的第一个目标是她而不是你的工作。本科毕业后,在拿到的那些offer里最终挑了UCL,虽然国内不少年纪大些的人因为没听说过就觉得是野鸡,不过毕竟Bartlett算是top之一,加上学院意外的给了奖学金(腐国授课型建筑类有奖学金还是不多见的)。选专业时我特地挑了和建筑相关却又不同的urban design,因为当时觉得换个大体量,会比较水比较轻松。不过进去之后,发现是我想太多。在阴冷的studio里度过的第一个学期,每天都是毫无意义的从早上九点小组讨论到晚上12点。虽然是一年的授课型专业,但是其实是intensive的研究。被强迫分到不喜欢的课题还真的是挺心累的,加上遇到了极其mean的tutor就更加让人迷茫。退学&几经挣扎后,找了Bartlett的chair和director聊了聊,加上本科关系不错tutor也建议不喜欢就不要浪费时间和钱,对之后工作也毫无帮助。于是我做了人生第一个life decision—退学,记得交申请表之前当时的tutor还以Distinction来挽留。不过个人始终觉得继续读一个对以后发展没太大帮助的文凭是既浪费时间也浪费钱,所以还是坚决地办了退学手续。当然不得不承认奖学金抵了学费这一点,也增加了执行这个决定的决心,毕竟自己不是富二代,伦敦的一年的开销还是蛮大的。两年前回国前的伦敦跨年,伦敦这个城市很棒。工作实习 - 北京退学后在伦敦休养了三个月,每天摄政公园跑跑步喂喂松鼠,买买菜做做饭,顺便准备下回国的实习。当时考虑可能会回腐国接着读Part2,所以投了几家RIBA Chartered事务所的实习,最后决定在北京的两家小公司之间犹豫。一家做的项目都很精品,老板也挺出名,朋友也建议去学习下。不过最终我选择了另一家和北京院南院合作的小studio,因为虽然工资差不多,但是包三餐(北京院南院的食堂还是挺赞的),而且想着有同学在,可以互相照应。于是为了免费填饱自己的胃开始了短暂的三个月Practice,刚去的两个多星期没有休息过,每天早上九点半上班晚上12点后回家,经常是两三点,所以除了租房没有任何开销。每天的做的工作其实和学生作业差不多,公司只做方案设计,项目深化和施工方案都是委托北京院。因为当时比较拒绝做非线性的方案,所以基本上我负责diagram表达,偶尔打打帮其他同事打打下手,photoshop总平,简单的渲染和效果图后期,计算日照,还做过名片和修电脑。就这样熬过了三个月的实习,虽然每天工作很累也枯燥无味,但是这段时间其实挺充实,短暂的经济独立,同事人也很nice,软件能力也算是有些提高吧。虽然不是什么明星事务所经历,不过这三个月还是让我对这个行业,和自己追求的人生和目标有了新的思考和定位。再次择校在退学之后没多久我就开始考虑新的研究生申请,当时有三个完全不同的方向,1. 回腐国读RIBA Part 2,要么直接回母校利物浦学扎实的基本功,要么回UCL学脑洞大开的图面表达。2. 香港,建筑算是留港比较容易的几个专业,港大毕业回国工作可能也比较容易(绝大多数年长的人只觉得港大靠谱却从来不知道伦敦大学学院甚至以为UCL是野鸡!!!)3. 澳洲,个人觉得教育方面并不像欧美那样intensive和高标准,生活工作节奏慢,移民方便,也的确宜居。&当然父母还是希望能去美国读个名校,虽然这并不难但是因为腐国本科的关系,基本上只能上March 1,三年的时间太长,时间和经济成本有些高,已经比同龄人慢很多,所以只想快点混个文凭工作,不想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对以后工作并没有太多帮助的学习上。&结束实习时,就开始思考最终去向问题。老高还是挺希望我去香港,这样毕业之后回国好就业,就算留港,也算是离家近。其实自己当时也很想去,不过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香港的工作生活压力大节奏太快,而且据说港大学霸有点多,这种氛围会push自己,不适合我这种想简单混一下的学渣。&至于回腐国,愿望本身并不是很强,因为成本太高,而且留学生的工作机会被政策打压的基本已经是毕业就得回国。虽然AA的两年diploma给四年签证,但是我一直觉得自己会转行,不是一个追求在建筑专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所以读一个没有文凭的比UCL还不为人知的牛校,应该不是一个好选择。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公认轻松的多的澳洲,来了墨尔本。当然原因只有一个,也很简单,为了移民,为了节奏慢的生活,为了相对容易的学习。我不追求高逼格,我只想活的容易些,开心些。第二次研究生经历 – University of Melbourne第一个学期水水的Studio Exhibition。澳洲的大部分tutor都不会像腐国tutor那样狂喷学生到面红耳赤。公平公正的来说,澳洲的建筑教育没有欧美那么intensive,对学生的要求不高,tutor也不会一直push学生。其实大家都明白,想混pass很容易,真正靠自己的能力拿高分还是需要付出一定工作量的(抱大腿除外)。如果非要拿澳洲和欧美的建筑专业学生能力作比较,个人觉得的确会是欧美的大部分学生专业能力强一些。举个例子,就建筑专业留学生而言,在UCL时遇到的大部分国内老八校的同学能力明显比我在澳洲遇到的同一学校毕业的同学强一些,可能的确澳洲的教育门槛相对较低。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这里也有很多大神,而且为人都很低调谦虚。(这里仅仅是发表下个人看法,不喜勿喷)课程内容的话,其实都差不多,澳洲相对轻松些。一学期四个学分的课程,建筑设计课算两个学分,所以一学期3门课。两年四个学期,12门课,其实可以寒暑假多修课,这样第二年就能空出时间做其它事。还是那个道理,想水很容易,想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都是看个人态度。就研究方向来说,拿studio设计课举例,大部分应澳洲市场需求所定都是house相关,这里虽然绿建和BIM很好,但是据我向选了相关方向的同学了解,学校的教学其实反应不了,可能是真的要研究只能是博士或者是研究类研究生。至于什么参数化设计,在哪儿都一样,目前都是随便弄弄,没有太多实际意义,要么是为了炫酷,美观或者就是忽悠人。反正我个人是拒绝参数化的,我喜欢简单纯粹的感觉。未来规划&我想转行,建筑设计是个高付出低回报的行业,虽然喜欢这个专业,但是我是个实在的人,并不想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不想成为大师和明星,也成不了,只想糊口,生活惬意些,简单知足。但目前还没发现自己能做什么,毕竟不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只能暂时先继续做这行,之后慢慢寻找机会。&至于读博,一直在考虑,因为澳洲tutor工资很高,不管是博士在读时兼职还是毕业全职。而且读博之后,万一哪天回国发展,也是相对容易的。正如之前所说澳洲在绿色建筑相关领域的研究做的比较好,挺值得学习。不过这都得看之后的想法了,读书和做研究虽然是厚积薄发,慢慢彰显优势和能力,但耗得时间和精力真的很长。所以我可能毕业先工作,等着朋友过来先读博,自己观望之后再做打算。墨尔本的日落。开心最重要!个人感悟其实选学校取决于你对未来的规划,不用太看重学校排名,只要抱着很强的目的性,选择适合自己,对自己发展有帮助的就ok。无论在哪儿,能力都是靠着自己努力培养出来的,周围同学和老师再强都跟你没太大关系,除非铁定了要抱大腿混。&对于实习的态度,我和在北京公司里的美国小哥和西班牙小哥的态度是一致的,父母这么辛苦供我们读书,尤其还是建筑这种消耗生命和金钱的专业,完全没有必要为了有追求为了高逼格而白干(当然除非你是真的钱多不在乎)。至于工作,尽量不要去日企和剥削严重的事务所,逼格再高,老板都只是在利用你的廉价,没日没夜的加班即使赚的再多也会让你失去生活中的很多。其实,真的很快,转眼在美国的三年研究生还有一年就要毕业,好像之前自己一个人独自坐接近24个小时的飞机到纽约然后转车去费城的日子就在昨天,好像挥挥手还能看到昨天的影子,好像两年的经历也不过给自己多加了几个感叹词。前些日子。我在费城接待来美国旅游的本科同学。他和我本科同一届,两年前毕业之后就回台湾服兵役。今年二三月份左右兵役结束,然后开始规划旅行,实习还有申请明年秋天的研究生。本科之后,同学之间的路越走越不同,我很幸运直接拿到了美国的offer 继续读书,省去了马上找工作的烦恼;而他是直接回到台湾报到,中间夹杂一些短时间的实习,一如当年大家都还在为成为一名建筑师的道路上努力着,模样并没有太多变化&当初坚持了一年,为了来美国,最终如愿;后来老被人问为什么不直接留在英国读书,要这么折腾跑到美国。一方面是为了女朋友,另外一方面也是自己厌倦了英国的生活和节奏,而更喜欢美国更加开放和轻松的生活姿态。现在想起在英国留学的几年始终是一个异乡人的感觉,一直不能真正融入。而这种强烈差异的身份定位在美国却很自然的化解掉。Upenn三年的March 1 项目其实强度很大(几乎每个学期都有四到五门课),这一点其实和英国教育的差别很大,现在回想起来,无论本科还是研究生,美国的学习强度几乎是英国的两倍。英国课程设置少,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自己探索;而美国几乎开两倍的课程让学生一直在不同的课程之间追赶,不停的去push 学生;教学方式的差异其实很像欧洲和美国的社会价值观态度。所以studio的情谊也都是在一起熬夜通宵赶图的时候培养起来的;深感从同学之间学到的东西也很多,很多技巧也都是受到同学的影响。mapping@shimou&外界一直对于upenn 建筑存在很多的误解。但是几年学过来,其实觉得penn design 是很纯粹的design school,一直在为建筑设计的变革去做出自身的贡献,而不是拘泥于一些所谓参数化或者炫酷或者算法这些粗浅的标签。至少我个人很反感把任何一所学校标签化。说到反思自己这两年的学习其实有的时候想起来很tricky;你可以在别人问起你的想法的时候长篇大论,确实时间经历在哪里;然而自己转念一想很多东西潜移默化到好像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到;我有时候把这种心态归结于这个项目的特色或者也可以说是不足。我很幸运,两年的暑假都在美国纽约找到了实习,第一家是一家很小的design firm,第二次是一家中型的corporate;一个非常design 一个非常的现实;公司层面的差异很难说清楚,即使外人看起来很明显。两次实习都认识了不同的人,这种感觉非常的纽约,我喜欢这个大都会。NewYork@shimou&还有一周就要实习结束回学校,对学校最后一年并没有什么期待;还有一年,还有很多的计划。我是个容易受到别人影响的人,即使最初有自己坚信的东西。本科二年级时,遇到了一个对自己特别好的tutor,可以说对于建筑一直以来的坚持,来源于当时她对我的鼓励。记得分别之前,她对我说“如果你想在这一行做到专业,那你至少要拿到RIBA PART2”。在英国,建筑学研究生分为两种:一种为1年制或者一年半制的研究生,另外一种两年制研究生被叫做RIBA PART2。即为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第二阶段,也只有同时拿到RIBA PART1,PART2,英国工作经验3年左右,继续1年的PART3学习,参加ARB考试,通过ARB考试,缴纳会费,这样便可以拿到英国皇家建筑师的title,整个过程大约至少需要10年。申请RIBA PART2,大部分英国学校要求本科毕业后gap一年才能申请,这样需要3年才能难道研究生学位和RIBA PART2,实在是慢。人的想法是极易容易改变的,本科毕业之前的2年,大家纷纷表示自己要读PART2,要拿RIBA。但是到本科最后一年,绝大多数人选择了申请1年的研究生,想要快点毕业,而坚持要PART2的人,只剩下个位数。感受到大家的影响,中途也想着放弃学习大多数人快点毕业,纠结的度过毕业季,想到最初导师说的话,决定申请工作先gap。然而当时psw被取消,出现了tier5签证,一头雾水,加上自己也不是大神级别人物,没能在英国找到工作,于是决定转向去北京或上海的英国公司进行gap。很感谢那段时间,回国后第一时间去了北京,和朋友一边旅行一边投作品集和面试。在北京待了一个月时间,期间还去了天津。因为家乡在小城市,加上前几年每年回家只有一周左右,期间爸妈不停催我快点回家在家里投工作,还好我坚持没有回去,因为回去是有局限性的,在旅行过程中,刷遍北京和天津有趣的建筑,不论是生活还是学术,都受益了很多。还好结果比较让人满意,拿到了几份还不错的工作offer,最终选择了位于北京的一家英国事务所,不仅仅因为合伙人来自于我的dream school --- UCL,而且均在英国拿到了RIBA,他们的经历正符合我想走的道路。2014年暑假,于篱苑书屋开始工作后,才发现时间并不宽裕,8月份入职,11月份就要开始申请PART2,除了工作之外,还要再准备一份新的作品集,时间还是很紧张的。在北京这个地方,我所在的公司每天早上9点30左右开始工作,晚上8点才有人离开。虽然合同里写的下午6点30结束工作,但并没有人主动下班。于是每天吃完晚饭坐在北京租的单间卧室,已经到了晚上9点30左右。时间很紧,上班挺累,作品集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完全做出一份新的去申请。可能真的像有的人所说:你应该11月份再入职,先准备作品集。总的来说,一年的工作时间让人感觉安逸。开始还感觉自我良好的在leader的要求下做东西的同时夹上自己的“私货”,后来发现,只要是商业公司,自己只是一枚零件,那些私货不会被care,公司要的是被要求的东西,以及高效。条条框框下的工作制度,让我越来越安逸,越来越不愿意去做“私货”。于是拿着一份自己都不满意的作品集完成了申请,接下来公司各种圣诞活动,公司旅行,瞬间让我这枚零件感觉原来工作也不错。后来不出意外的被UCL PART2拒了,我的老板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她告诉我一定要去UCL读PART2,想让我留下再工作一年再去拼UCL,那时候可能是我最纠结的时候。可能因为对工作那种安逸状态的恐慌,也觉得申请非常不容易去的地方,无非半分实力半分运气,我没把握一定能去,那还是别去了吧。于是决定在申请到的offer中选择回了利物浦大学读PART2,做那个决定的时候,已经是15年的7月份。9月份去了伦敦,准备先玩几天就去开学了。我还记得当时刚到伦敦是openhouse london活动,那个时候的感受:还好我自己选择了立即读书。爸妈给我的影响很少,甚至是不干涉我任何决定,但是反而让我有时候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读书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自己还有时间,可以不断认识自我的一个过程。在PART2第一年的学习中,我并没有把学习看做事最最重要的事情,本科的话,那肯定是。这一年,一有假期,我便立即去旅行,去看建筑,一直是一个人出发,欣慰的是,中途可能会有欧洲读书的同学可以一起看楼,或者路上遇到形形色色有趣的人。在英国,也感受到去的太晚了,很难融入这个地方,虽然想在这里能工作,但不期待在这里可以和老外一起创立自己的事业。一直以来,我总是想着怎么可以去做一个大新闻。也开始觉得,自己朋友的关系是多么重要,因为在海外,他们是我最可以信奈的人,以后最有可能合作的人。在海外,借由读书这个平台,让我发现了两个最重要的东西,一个是旅行的经历,一个是朋友间的合作。看bartlett的毕业展@binbin去vitra看家具和建筑@binbinlyon机场@binbin16年的蛇形画廊@binbin对于未来的规划,跟着当时导师说过的话完成PART2,在海外先工作着吧,同时还要和朋友好好创业好好做事。最起码毕业时候,手上至少有两份事情在做着吧。至于工作想去的地方,我还记得在Basel的时候,遇到了个国内的大叔,在欧洲骑行了三个月,同时又是一个建筑师,一个说话很直的人,用着我本科时候tutor给我说的那个语气告诉我:“我感觉你还是太着急了,不要急功近利,建筑这一行急不得,你先努力留在海外去个大师事务所好好工作,至于薪水嘛,前三年不要考虑了”。当然了,我还要坚持一有空就要出去,看看建筑。上大学之前,想象大学生活是白色的,因为象牙塔是白色的,大学的生活就好像它折射的光,纯净而自由。大一的时候,新鲜感扑面而来,灿烂、热情而紧张。记忆里,有第一次接触到建筑课时的激动,第一次加入学生组织的好奇与兴奋,第一次举办活动的成就感,还有大家在一起对奇葩建筑的吐槽。大二的时候,跟老师讨论得到认可的喜悦,熬夜通宵画图做模型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熟悉了校园里每一个角落。大三,离开中国奔赴英国,英国的生活每天忙忙碌碌,不停的计划着旅行,不停的在路上。大四的时候,冷静下来,总在思考自己离未来究竟有多远,并要为此做出选择:工作还是读研,之后要去哪。普利茨克颁奖碰上库哈斯关于荷兰到了荷兰一年,第一学期无聊的STUDIO让我觉得或许自己的选择有问题,本来本科毕设做住宅感觉能做一些实验性住宅会很有意思,然而一切和本科没多少区别,老师资历平平,真正给建筑学生需要的硬件还没本科时候充裕,学校很大但很混乱。不过TUD对building technology的看重让自己在刚开始训练的过程里自学了不少sustainable design与细部设计的干货。第二学期选了自己以前没体验的东西,研究机械臂建造与设计。HYPERBODY这studio虽然在学校被排挤,但总归研究的东西也算技术前沿。毕设这一年过的充实而轻松,因为选题和设计都是比较前卫的东西,所以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在做研究和设计,同时也懂了一个道理:建筑学只是帮你认知世界的一个方式。毕设的studio是Architecture engineering,上学期需要研究一项当下的技术并写研究报告,下学期是依据研究来做一个设计。这个毕设的过程非常曲折离奇,每一步的研究都引出了之后的结果,一开始的目标与最后的成果早已南辕北辙,只能感叹是个惊喜吧。整个毕设的过程也让我对研究渐渐产生兴趣,真正懂了做研究、持续学习对整个建筑生涯的意义。也可能毕设脑洞太大,也碰上了不错的导师,最后打赏了个不错的成绩。关于旅游除了在荷兰生活比在英国方方面面都要惬意,另一个好处还有就是到欧洲各处旅游畅行无阻,因此一直以来也没少去地方,第三次去了西班牙,去了蓄谋已久的冰岛自驾,因为近又去了西德和柏林、包豪斯,暑假又去了瑞士和米兰世博会。毕设期间也不是在代村闭门造车,圣诞跑去葡萄牙看了西扎德莫拉的建筑,可惜的是圣诞期间波尔图建筑学院关门所以没进去。春假跑了奥地利匈牙利,回到荷兰还在感叹扎哈在维也纳的设计的时候,惊闻她的死讯,不得不对这一行业再次唏嘘。毕设做完准备去了里昂补了下柯布的拉图雷特修道院和圣皮埃尔教堂,毕业旅行从南法到威尼斯,双年展不得不看,这次顺便把斯卡帕的各个作品也补了。旅游这种习惯,估计一辈子都逃不脱了。那些声音,空气,光影,材质肌理与体验,都是无法用照片记录的,这就是只有旅行才能学到建筑的快乐。那一刻你触碰到了时间、空间、光与记忆的边缘,回过神之后,你依然再次踏入浑浑噩噩的生活中。你得思考人生规划,你得算计鸡毛蒜皮,但那些超然的感悟虽然只是某一天某一刻在某一处的醍醐灌顶或仅仅是一种悸动,但对于一个建筑学生的影响是意义非凡的。感触最深的还是去瑞士。由于建筑都比较偏,每天也就看1,2个项目,但每个都是精品,有条不紊不急于求成才能做出精益求精的东西。终于体会了什么是慢工出细活。以前总是太快,太浮躁,太急于求成。毕竟年轻,还有时间可以探索,可以犯错,可以做的更好。关于发展这两年间的暑假很短,选择到成都一质建筑工作室实习顺便参加AA访校。有幸在一个只有2个老板的公司实习,一个在OMA工作了8年,另一个在瑞士工作完跟随FUKSAS到深圳负责T3,两人在深圳相识来成都开事务所。感觉他们虽然已经进入职场10年,却和以前认识的所有人都不一样,你依然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跟我们一样的建筑学生般的热情,也能听他们吐槽世界各地的建筑师。毕业的时候,投了蛮多工作也收到一些荷兰公司的offer,惊奇的收到伦敦gensler的面试邀请不过因为脱欧给拒了,最后决定去MVRDV实习了。至于之后,应该会回国,肯定会找个地方读博,毕竟除了做设计(也可能就是画图而已),做研究对于我也很有吸引力。在家乡其实已经接触了很多项目,也有很多正在进行的项目,就像某位老师说的,中国和西方在建筑方面的差距至少50年,只要把学到的东西拿回来就能直接用上了。所以我之后肯定会选择回到家乡自己开工作室并且在大学教书,因此有一个博士很重要。同时之前这些经历对自己创业也很重要,毕竟已经有了太多的想法而不愿意对现实妥协。未完工的自宅设计在英国Year3上半学期末的时候,摆在我面前有两个选项:一是直接申请研究生读书;二是先去工作一年积攒工作经验。说实话完成了短短的三年本科的建筑专业学习之后,我自己的感觉是才刚刚开始学建筑才看见或者说摸到了其中的一些套路,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就结束了。如果我当时选择直接去读书,由于英国RIBA的规定,我能选择的学校和研究生项目很有限,绝大多数的Part2项目要求有工作经验,所以我决定工作,于是投了国内外很多事务所。其实我当时还是很羡慕周围有大把Offer的朋友们, 于是跟了一下风也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申请了Bartlett学院的MarchGraduate Architecture Design。虽然拿到了学校的offer,但后来2014年5月份收到UNStudio的Offer之后我毫不犹豫地把Bartlett拒了。来到UNStudio之后认识了许多有意思的人。我的第一个搭档叫Tamim毕业于AA Diploma,知道我还要准备申请学校之后每天给我洗脑,AADiploma是怎样的好。说实话,在他给我介绍dip之前,我虽然听说了AA有part2的项目,但由于所见所闻大多为更为先锋的DRL,对于diploma还处于“只闻其名,未谋其面”的状态。直到Tamim每天给我安利,我也亲自认真调查之后才觉得diploma是很扎实的项目,我个人也很喜欢dip一年做一个项目的机制,倾向于把设计做出深度。后来我申请了AA Dip,Cornell March I,MIT March I,GSD March I,不巧当时把Cornell当做保底学校第一个来了拒信,GSD后来也来了,反倒是GSD隔壁居然给了offer。在AA和MIT之间,我其实并没有纠结很久,除了内心名利的心理作祟倾向于MIT以外,我列出来的理由几乎每一条都倾向于去AA:1. 由于本科学位并不是BArch,只能申请March I,去MIT读March I要三年多不说,前两年学的还和本科的基础极为重复。2. 去AADiploma只需要两年,但他还给两年的工作签让你在英国境内工作,这对于想要继续part3来讲简直得天独厚的优势。3. 退一步讲,我读完两年还想去美国读书,到时候可以申请March II,那只要一年半的时间。总的来说,选择AA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选择更多。说到后面我自己是否会回国发展,我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一定是,但应该会在国外历练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我在UNS上海工作的两年,我非常喜欢上海这座城市,喜欢上海的异人街道尺度,喜欢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张力,喜欢上海的无限种可能以及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有意思的事情。UNS公司入口@yuai zhai2015年4月的某一天,全办公室都在加班@yuai zhai公司组织的杭州来福士site visit@yuai zhai另外关注e周的朋友们你们又有什么开心/辛酸/成功/失败的经历?
[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生学建筑学就业前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