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码期期3d必中直选恃网止:诗词,成语等文化类节目集体

也来谈谈《中华好诗词》中的几位诗词大神_中华好诗词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1,815贴子:
也来谈谈《中华好诗词》中的几位诗词大神收藏
也来谈谈《中华好诗词》中的几位诗词大神最近在网上把《中华好诗词》前四季加上《诗词王中王》和大学季《恰同学少年》重温了一遍,感慨良多。一方面惊叹于上场的众位高手的海量诗词储备,另一方面更感慨众位选手的快速的记忆提取和临场反映能力,再一方面也远羡众位选手答题时外现的“气自华”的风采。纵观前面四季,里面出现的不少的大神。虽然大家心目中的标准不尽相同,但是基本上每季的前三都称得上是诗词的大神。但就我个人观点来看,里面会背诗的居多,有潜质成为诗人的还是极少。在这里鄙人也想来谈谈个人心里中的几位诗词大神吧。这里的大神是指我认为有成为“诗人”潜质的人。一、李四维李四维作为第一期的冠军,在《中华好诗词》的舞台上可以谓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给大家留下了很多的精彩的记忆和瞬间。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我看到有些评论说不喜欢他,说长得不好看啊、性格不好啊、喜欢喝酒啊、情商低啊等,都可以理解。我只觉得有些人要求过高了,喜欢拿完美都要求别人。但事实上李四维才是一个大学生而已。我个人是很喜欢他和欣赏他的。他有几个鲜明的特点。首先,他的诗词储备量很大。他第一次登台时,放言诗词量不止几千首。我人人觉得,就他的诗词储备量而言,在前面五季的参赛选手里排名就算不是第一,也会是第二。他说他没有刻意地去背诗,也许他就是用这种博闻强识的方式来。像第一季半决赛中的,他的状态很不好,但是在第二关,考带颜色的诗句,和第三关考花的诗词,但他都是站到了最后的一两个。他第一季的夺冠也是胜在飞花令的那题上面,而飞花令考的就是诗词的储备量,连王悦笛也败在他的手下。第二,他的发挥一直是不稳定的。他其实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比赛型的选手。他的诗词储备量虽然大,但他记忆的内容并不十分准确,反应的速度比起也不是特别快,比起场上的几个快手而言。这导致了他的发挥并不稳定,能够答对不少难题,却有时会栽在简单的题目上面。像第一季他刚上来的时候,要接刘长卿的《弹琴》“泠泠七琴上”的下句。答案是“静听松风寒”。这句并不难,但他记成了“坐听松风寒”或者“卧听松风寒”,最终以一字之差止步于第四关。他能参加第一期的决赛,也是通过参加复活赛来的,并且在复活赛里面几次差点折戟。而在第四季也就是《诗词王中王》那一季中,他的发挥不稳定的情况表现得更为明显,也一直为他的搭档喻恩泰所诟病。第三,他的颜值在参赛选手里不算高,性格是比较率真的,功利性不强,也喜欢喝酒,属于感性多于理性的那一种。因为是大学生,年纪比较轻。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虽然都是实话,但有的话乍听起来,很是嚣张和得瑟。比如说他在第一场对左岩时,说他小时候做过木匠,所以想要拔掉钉子户。所以,当时连左岩当时都忍不住开玩笑说“得瑟者死”。在第一季的决赛中,他的状态明显是很很差,在答题过程中,甚至是准备放弃了,都是率真的表现。他在第一季决赛夺冠后,也是泪流满面,说自己喝酒伤身后,就一直是靠着王悦笛的鼓励,才走到这一步的。我个人觉得他这方面的特点,说明他是有成为诗人的潜质。过于理性的人和功利性太强的人,都很难成为优秀的诗人。第四,他是对诗词的格律应该是有过研究的。有几个例子。一个是他第一季刚来的时候,背岳飞的《满江红》的时候,他接的是“潇潇雨歇”。歇字是入声字,他接的时候,用入声音读了出来。另一个例子是考朱德司令的诗用的韵脚,这题挺难的,要求也挺高的。一方面要对杜甫的《秋首八首》要熟悉,另一方面要对韵熟悉才行。在第一季的冠亚军决赛中,王悦笛也提到了李四维是他在格律上的启蒙老师。第五,李四维是有很不错的诗词创作能力。因为他自己对诗词格律比较熟悉,并且对音乐方面也有不错的基础。比如说他的横笛吹得挺不错的。在《诗词王中王》有一关是我比较喜欢的,就是比当场写诗词,然后由大学士评分。这个题型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的,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种题型,但很遗憾的是后面也没有再出现过了,可能是要求过高了。在那一关,要求选手在十分钟内,做一首诗或者词。李四维的作品是最长的,现全部引在这里。水调歌头·乙未端午作于中华好诗词辞采莫如古,声色莫如今,古今想与为乐,绝顶待登临。不见红巾白浪,也似龙舟竞渡,平地演浮沉。珍重此时会,一刻值千金。
煮菖蒲,焚艾草,思难禁。三闾如在堪慰,我辈湛然心。愿与群贤痛饮,醉里还当弄笛,莽莽作龙吟。休道高难和,天下有知音。这首词能在十分钟内写出来,真的是要有相当的功底。引用杨雨老师的评价,确实让人“惊艳”,与当时环境的整合,到了“化境”的程度。并且里面的谴词和造句,都已经相当老练了。像“平地演浮沉”、“醉里还当弄笛,莽莽作龙吟”,写得大有气势。像“三闾如在堪慰,我辈湛然心”,这种句子,格局很高,并且写得非常有力量。我觉得如果一个人的心境不够洒脱和旷达,是写不错这种句子的。而网上对他的性格方面的质疑,都显得过于苍白或者流于表面了。他现在应该是已经毕业了,不知道他以后的路会怎么走。但是我是真心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位真正的诗人。这样方不辜负了他一身的国学才华。他是一位真正有着诗人潜质的人。
展现中国文艺大发展,大繁荣,传递正能量,提振精气神,激发广大诗人作家的创作热情,特举办第四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即日起至日截稿
二、石继航石继航是第三期的冠军。同时也参加过《诗词王中王》那一季前几轮的对决。 跟前两期的两位冠军有很大的不同,他是著名的网络写手,笔名“江湖夜雨”,年龄相对较长一些,已经是位70后了。他出过十多本书,并且其中有不少是关于诗词鉴赏方面的。他的诗词功底,毫无疑问,是非常的雄厚。他不像李四维在《中华好诗词》节目中表现得那么耀眼,但是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一位大神。他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第一,他是一位诗词储备和国学知识都很丰富的诗词大神。整个节目中,他表现得很稳定。从开始的钱起《省试湘灵鼓琴》,到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其二》,到曹植的《白马篇》,除了钱起的那题比较简单一点外,其他两题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他答题的过程中,经常是不但把答案说出来,还把诗句的作者、背景都能说出来。在第三季总决赛四进二中,他在五子棋中对决裘江时,也是凭着深厚的诗词周边的储备获胜的。像词牌《章台柳》的来历,这个真的挺难的。在第三季的冠亚军决赛的时候,也是凭借飞花令来决胜的。并且,我发现他在飞花令中,很多是根据对方的提示而接上的。比如说,青山、雪山、天山、空山、寒山等,很多都是对手先说,然后他再跟上并且发挥的。在《诗词王中王》那季中,他跟周群的两位70后组合,在反应上确实是比不上那些年轻的高手,所以并没有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算是一个小遗憾吧。第二,他比较幽默和风趣,说话的水准非常高。这个特质是在别的冠军身上比较少见的。他自己戏言,说因为背诗太多,容易记串。举了一个例子,很搞笑,我至今记忆犹新,说“李白一斗诗百篇”,然后下句“只羡鸳鸯不羡仙”。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是,他上台的那一集,把台上的阵势形容成为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然后给几位关主一个对应的称号,还有赠诗。尤其是给周群的赠诗,用的是柳宗元的“丽泽周群品,重泽照万方”,说得非常好。他的诗词底蕴由此也可见一斑。还有一个例子,是他在半决赛里选对手时。他说他的别号是“江湖夜雨”,要选跟这个相关的,所以选纪波因为带了个波字。他说本来是想选裘江的,但是说裘字对他不利,所以要避讳。ps:现在看来,他的选择是明智的,否则如果真的让他在比反应的这关上对上裘江,他可能会直接被淘汰掉,连总决赛都进不了。另外,他在对决纪波获胜后,引用禅宗《指月录》中的六祖慧能的典故,说所有指向明月的手指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明月,是中华诗词。他在临场的这种表述水准,我个人觉得已经达到了甚至超过了在场的大学士的水准了。第三,他是真的“以诗词为乐的”。他的工作,其实已经说明这一点。他说他正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个我真的相信。他的正职是在一个中学的图书馆里做图书管理员。相信这样一份工作的收入肯定是不会太高的,但他说这是他喜欢的工作,并且以白居易来自比。当然相信这样的一份工作和这样的工作环境,也为他提供了不错的学习环境和创作环境。他的十几本书里面有好几本是关于诗词鉴赏的。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有几本是我本人非常感兴趣的。像《笔底明珠远处卖》、《如随啼鸟识花情》、《昨夜闲潭梦落花》等,我看了一下目录,感觉内容不错,准备买来看看。第四,他的诗词创作能力没有发挥出来。他可能是因为更偏重于诗词鉴赏,平时创作的古典诗词没那么多。在端午节的那场的写诗会上,他写的是一首七绝,现录于下。端午感怀——石继航重五红榴岁岁多,堆盘角黍笑声和。五丝续命争缠臂,谁复投诗赠汨罗。其实这首七绝写得还是可以的,得了个七分,也是正常的。但是比起现场的其他几位作者来说,就显得稍弱一些。现场像泽南、楚楚和王莹其实都写得不错。尤其是泽南的“一地落英飞,约取风来扫”写得非常有才情和味道,所以说就把石老师的作品给比下去了。更不如说是李四维上面的那首大作了。顺便多言一句,我个人觉得杨老师在打分上面有点偏她的学生楚林了。泽南的诗并不比楚楚的差,甚至有过之,而楚楚的诗我觉得也不足以打到9分。我觉得他的诗只是把端午节的几个意像,做了一个堆积。新意肯定是不足的,关键是跟现场也没有太多的联系。典也是别人用过的,像“投诗赠汨罗”也是杜甫的原句,感怀呢也有点流于表面了,感情有点苍白吧。因为没有机会看到石老师更多的诗作,所以也只能就这诗简单讨论一下。但是基于里面的措辞和用典,他的写诗的基本功力还是能看得出来的。石继航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我看到他很早被聘为CCTV4的特约撰稿人和文学顾问。他现在正在自己的钟情的古典诗词领域里发挥着自己的光的热。他来参加这种节目,也给了70后很多的正能量,很多的激励。他作为一个地理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出十几本古典文学类的专著,还能跟在这么多年轻人的PK中折桂,确实是非常的励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重要。。。
三、王悦笛王悦笛是第一季的亚军,《诗词王中王》那一季的冠军。跟李四维是同班同学,是《中华好诗词》赛场上的另外一位大神。因为他们两位双子星的出现,让我对武汉大学的印象大改。武汉大学国学院里能出这两位人才,跟学校的环境和土壤也分不开吧。因为是同班同学,王悦笛跟李四维的知识结构上有着惊人的相似,默契度很高。举几个例子吧。第一期总决赛冠亚军争夺战中,飞花令出的字是“酒”。他们一上来就把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二》的前六句都对了一下,刚好六句都含“酒”字,对的很流畅,也非常应景。如果他们中其中有一个人对这诗不熟的话,效果可能就要大打折扣了。另外一个例子是,在《诗词王中王》端午节那场中,两个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写词,并且词牌都是选的是《水调歌头》,不能不说两人真是很有默契的。悦笛也是有自己鲜明特点的一位选手。下面也来分析一二吧。第一,悦笛在诗词方面的实力很强,底蕴丰厚。像他对阵秀才时,考的那首孟郊的《洛桥晚望》和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其二》都是有一定难度的。面对金榜题名的时候,折在杜甫的《规雁》上面,也算正常。因为这首真的是有点难,我之前都完全没听过。而他在第一季半决赛第二关,遇到要说白居易的《早寒》中含颜色的诗句,这个也真的是超难的一题,因为这首诗的名气确实不大。我下来搜了一下,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写得很潇洒,确实很能体现白诗通俗易懂的特点。对半决赛一对一挑战对阵晋焱时,还没开始答题,感觉晋焱气势已经弱了。第二,悦笛的反应能力超快。可以称得上是快手中的快手了。这已经被多次验证过了。因为《中华好诗词》中有不少的关是抢答题。因为很多的选手在诗词积累上的差距并不是太大,并且很多时候,考的也是常规题,并不是必答题中比较难的题型。在这些名诗和名句面前,速度就变成制胜的法宝了。所以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竞赛型选手。取得好成绩也是可以应有之宜。第三,王悦笛的的运气一直很好。他在第一次上场时,六关很轻松地全过了。除了跟秀才对的时候的两道题有点难度外,其他的几个遇到的题目,都不难。像杜牧的名诗《金谷园》居然把张杨果尔给PK掉了。另外一位居然败在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上了。他碰到李冶的诗《咏蔷薇》选择了求助,刚好答题区的李四维知道,告诉了他正确答案,并且把背景故事讲得很清楚,让他过关。而马丁老师居然栽在张志和的名篇《渔歌子》中名句“斜风细雨不须归”上面了,也真是无语。而那个跑马的汉子居然连《讨武曌檄》的作者都不知道是谁。刘方平的《春怨》是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七绝,而咱们的诗词女神左岩居然在这题上折戟了,让人意想不到。所以不能不说,王悦笛的运气实在是不错。而在第一季的半决赛中,他被选为擂主,只剩下三位了。一个是小朋友杜伊琪,另位两个是李四维和晋焱。他选择的是实力较弱的晋焱,第一题就把他PK下去。上面的几个例子就算了。让我觉得他最逆天的运气是在第一季的总决赛的前四的对决中。他当时的对手是王莹。按理说,王莹的实力真的是不弱于他,前几轮了也都轻松晋级。可惜的是她居然完全不会下五子棋,本来是有大把好的机会可以提前把王悦笛的棋堵住的,但是她不会下。完全没有任何的防守,眼看着对手连三,然后再连四,甚至连五,她都没有感觉。其实当时王悦笛是有答错一题的,而她是全对,并且还是先手,居然还能输掉了比赛。王莹作为清华的才女、女博士,像五子棋这种小儿科的东西,就算之前完全不会,花一两个小时也能成为一个高手吧。居然在现场表现得近乎完全没概念,真是不知道该说啥了。只能说是王悦笛的运气太逆天了吧。。。第四,王悦笛也有不错诗词创作能力。他第一次上台就在现场朗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梅花引-花鬼》。这首词在现场由他本人朗诵时,达到了惊艳的效果。整个舞台都被他的情绪感染到了。现把这首词全录于下。梅花引·女鬼王悦笛歌檀口,挥纤手,梁尘惊坠飘飞久。髻玲珑,佩叮咚,石榴噙露低映玉腮红。相随只谓长如此,分定宁知桐半死。漱回川,滚鸣钱,一抹梁州遗响逝如烟。 冰弦断,欢缘散,襟分不待青山烂。笛吹凉,髪凝霜,月斜时候堕泪向西墙。临行犹赠鸳鸯结,从此音尘悲永绝。转生涯,换容华,来世相逢认取鬓边花。这词的内容是网上找的。我看的视频里,王悦笛在现场朗诵的时候,下阙似乎差了一句:“临行犹赠鸳鸯结,从此音尘悲永绝”。不知道是不是视频剪辑时的问题。回到这首词上,写得确实很悲情,王悦笛朗诵的时候,也很深情。如果配合当时的话剧情节,应该是可以达到很震撼的效果的。整首词的画面感非常强。像上阙中的“石榴噙露低映玉腮红”,就是如此,措辞也很有味道。而“相随只谓长如此,分定宁知桐半死”,写得很凝重,也有力度。而最后一句“来世相逢认取鬓边花”写得很凄美,很有才情。整首词转了八次韵,读起来也很顺口,节奏感也很强。写得确实很不错,无怪乎杨雨老师也认为很惊艳。他在《诗词王中王》那一季中,以端午节为主题时,还写过一首《水调歌头》。当时是得了8分,在几位参赛者里面,排在中间。现把全词引在下面。水调歌头·乙未端午即兴次张惠言韵王悦笛重午绽榴日,幽思一何多。风檐楚些批览,号泣鬼神歌。空挟三闾忠愤,高蹈三湘云物,薏苡谤如何。抱璧怀沙下,沅水静无波。
袅朱缕,悬艾虎,共婆娑。凭君笑把蒲酒,拚取醉颜酡。涉世不须独醒,醒转还应惆怅,光景去如梭。角黍团团碧,佳节好同过。这首词其实写得也不错。我个人比较喜欢下阙里面的一句是“凭君笑把蒲酒,拚取醉颜酡”。后面的一句“涉世不须独醒,醒转还应惆怅,光景去如梭”。写的其实也是不错的,但是可惜的是珠玉在前,光芒太盛了,完全把他的这首压过了。比起李四维的“三闾如在堪慰,我辈湛然心。愿与群贤痛饮,醉里还当弄笛,莽莽作龙吟”,无论是从格调上、气势上,确实是差了一筹。但是,从这首诗的意像、用典来说,我觉得王悦笛本身诗词创作的功力还是非常不错的。王悦笛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学生。他的相貌堂堂,正气凛然。我觉得他比较像一头狮子,有王者之相。听说他现在读研究生。希望他一直为国学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李佳杰李佳杰是《中华好诗词》大学季也就是《恰同学少年》那一季浮现出来的一位诗词高手。也许用大神来形容他,很多人并不完全赞成。但是我认为他是有成为大神的潜质的。他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专业的学生,参赛时还是大一。虽然四川大学的成绩,因为一个失误,最终只是止步于前八。但是这并不掩盖李佳杰同学在现场的惊艳表现。也许到了大四时,就真正成长为大神级的人物。我把佳杰的几段视频仔细看了一下。他也有自己的鲜明特点。第一,佳杰是一位“儒生”。这个特质,在大学季中,是在其他的学生身上很少看到的。根据李佳杰同学本人的介绍,他来自东坡故里四川眉山。听得出来,他是引此以为豪的。这非常可以理解。无论谁的家乡,能出现一位像苏轼这样的流芳千古的一位大家,都是走到哪里,都会说到哪里的。你看他开场时的自我介绍,跟别人不太一样。现引用如下,大家可以看看。“大家好!学生李佳杰,现就读于四川大学2015级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类,来自于东坡故里四川眉山,是一位醉心于国学的少年。。。”介绍的内容本身并没有太特别之处,他介绍时的语气、节奏、停顿,都让人印象深刻。把东坡故里单独点出来,现场共鸣感很强。我注意到另外一个细节,是他说话时伴随着一个打拱和作揖的姿势,给人一种温文儒雅的印象。另外,在整个节目中,他尽管实力很强,但说话都很谦逊,除了开场白有所谓的“请记住,我们学校是西南第一高校”的豪言。我个人觉得,这个所谓的西南第一高校之争,更像节目组为了现场效果,而造成制造的噱头。因为四川大学从来就是西南第一高校啊,甚至在整个中国西部也是理所当然的第一高校啊。难道在这一点还有异议吗?还有,他的参赛中经常拿一把扇子,羽扇轻摇,更显儒生的风范。我是真的感觉他是内心里是向往成为一位真正的“儒生”的,并且是以家乡的大文豪苏轼为榜样的。他在最后离开赛场前,说的那段关于“传承者”的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说当地流传着“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的说法,但他并不相信这一点,希望自己能做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尽管家里人对他的选择并不支持,但他一直坚持了下来。这是一个真正的儒生骨子里应有的那种执着。第二,李佳杰的诗词底蕴只能算是不错,但是并没有到那种非常深厚的水准。跟前面三位大神比起来,差距是明显的。可能是因为当时他只有18岁左右,年纪相对较小吧。他给人印象深刻的是,说自己刷遍了那本商务印书馆的《诗词典故大全辞典》。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他真的把这本书都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那真的是超级厉害。这本书好像分上、中、下三卷,光目录就有差不多30页,估计有10多万字,2000多个典故。他在组内淘汰赛的表现也是不错的。在第一关中,当时其他两位队友都很快被淘汰,他一直站到最后。他在答最后一题李白《山中问答》时,接“桃花流水窅然去”的下句,他的答案当然对的,“别有天地非人间”。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他对“别”这个入声字的读音。在第二关中,考是与不是的快速问题,虽然不是他擅长的题型,但也表现得很不错,答了18题,答对16题。在第二场组间淘汰赛的第一关,他是最后唯一的一位留在场上的选手。第三关时,他和队友付壮的配合堪称完美,付同学负责抢,佳杰负责答,最终几乎是横扫了那一关。在最后一关百转千回中,三个人表现都很不错,所以那场的结果是四川大学以96分遥遥领先,领先于第二名北京大学近30分之多。在半决赛八进六的那一场中,第二关就是变数很大的百转千回。佳杰直接就栽在“复恐匆匆说不尽”上面了,一字之差。连牌都没有用就下去了。更让人意料不到是考“道是春风及第花”时,佳节居然选了一个桂花。这个题目简单得要命,但佳杰错得有点离谱,因为就算不知道及第花是哪一个,也不可能去选桂花啊,题目明显是有春风啊。最后居然以1分之差,名落中山了。ps: 当时中山大学刚好是比四川大学多一分。不过这也说明了佳杰在诗词周边知识方面的积累相对较弱。像中进士和及第的一些基本意像,都是比较基础的东西,还是应该知道的。第三,佳杰的诗歌朗诵能力和创作能力都不错。先说说创作能力。他在第一场上台时,朗诵了自己买的一首七律。现全录于下。七律 赴京言志兼示诸君李佳杰莫哂才疏弄翰难,也曾西笑望长安久愁琢肾同郊岛,时梦奔泉羡陆潘尘染东华心益壮,剑冲北斗气生寒席争正展胸中卷,凭轼诸公且静看在诗词创作中,写七律其实是非常有难度的。一般而言,相比写词的难度要高一些,因为律诗有严格的平仄、押韵和对仗的要求。这首诗七律我仔细看了一下,总的来说,说得还是挺不错的。说一下我的看法。首先,这首诗的押的是平水韵,韵脚是难、安、潘、寒、看,押的是十四寒韵,没有问题。然后,看看平仄。首联: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典型的仄起平收入韵,没有问题。颔联: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也没有问题。要注意的是琢肾中的琢字是入声字,所以是仄声。颈联: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也没有问题。末联: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也没有问题。所以分析看来,平仄也是没有问题的。其次,来看一下对仗,也没啥问题。如果硬要挑毛病的,第三联是有完善的空间的。“心益壮”对“气生寒”并不是特别的工整,因为词性上是有差异的。最后,来看一下诗意。我没太明白他说的“也曾西笑望长安”的具体含义。是在湎怀唐朝么?还是用了什么我不知道的典?三、四、五、六句均有用典。尤其是第六句写得很有气势,也是全诗中我最喜欢的一句。第七八拉回比赛的现场,“凭轼”二字有暗指当场大学士的意思。既有言志的内容,跟他们的口号“川大雄起”也相呼应。我不知道他用了多长时间完成这首诗的。如果是用比较短的时间完成的,应该算是非常不错的作品了。佳杰在离场前,吟诵了一遍陈子龙的《易水歌》。因为朗诵得很悲壮,加上四川大学淘汰的命运,现场达到了震撼的效果。坦白说,我之前并没有看过这首诗。听他朗诵了一遍后,我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首诗。现在引在下面,共勉。易水歌陈子龙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皓皓。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一唱心茫茫。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飒沓飞清霜。
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
可惜六合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 对于佳杰,我觉得他已经具备了很多的传承者需要的潜质。正如郦波老师的祝愿,我衷心地希望他能成为当代传承中国文化的几颗种子吧,能够走一条大师之路,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
?,楼主也是大神
楼主高才啊
希望还能继续写下去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对外交流委员会,中国诗书画家网,羲之书画报·诗书画家主办2018年全国诗书画家创作年会征稿,即日起开始征稿,11月1日截稿.
楼主,加油,坐等更新
少有难得有真知灼见的神贴!!
这个吧?人不少呀
五、沈戈晖可能有不少人虽然看完了《恰同学少年》,但是对沈同学的印象并没有那么深刻。因为毕竟沈戈晖可能在《中华好诗词》场上的表现没有像李佳杰那么的惊艳,也没有获得在场的任何一位大学士的激赏。他更多的是作为北京大学代表队中的一名选手在参加比赛而已,给人更多的印象只是表现不错而已。很多人认为北京大学虽然夺冠了,当然实力是重要的因素,但运气的成份也挺大的。这些诚然都有道理,但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当然网上也搜了一下,沈同学虽然是一位理工科的研究生,但其实是一位在场上不显山露水的诗词大神级的高手。第一,沈同学的诗词功底很扎实。沈同学无庸置疑是北京大学代表队的领军人物。第一场基本是就是靠他一个人撑着的。不过第二题错了。题目考哪个成语出自《诗经》。他选的是“蝇营狗苟”,而正确答案是“自求多福”。答错当然一方面是因为他对《诗经》的熟悉程度还不够,但另一大原因是这个题目出得**钻了,误导性极强。当时郦波老师只是把正确答案的出处和含义说了一下。但是他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蝇营狗苟是错误的。其实这题沈同学错得并不冤枉。因为《诗经·小雅》里有一篇叫做《青蝇》,每一句是以“营营青蝇”开头。所以说“蝇营”二字肯定是出自《诗经》,但是《诗经》里并没有“狗苟”二字。这个成语的后两字源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他的第三道题考的哪个诗人寻找写诗灵感时最宅,感觉像是一个脑洞题。考的是黄庭坚的名句“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但因为是选择题,其实并不难。不过沈同学回答的挺漂亮的,可能是因为他对陈师道很熟悉,所以一下子命中了。其他的几题就比较简单了。但是比较简单的题目,他的另位两位队友都出现了一些低级失误。像《观刈麦》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没有记熟有点遗憾,但诚斋没有答出来是杨万里确实有点意外。他在“百转千回”那一轮的表现一直不错。在组间淘汰赛第二场中,他也是坚持到了最后,得到了16分。十进八的那一场是他们得了20分。这些都充分证明他的实力。第二,沈同学的诗词知识很全面。他的知识面比较广,可能是年纪相对较大一些,因为他已经读研究生了,从年龄上看,可能要比李佳杰要大四岁左右,所以读的书相对可能更多一些吧。看得出来,他对诗、词、还的楚辞都比较熟悉。像在总决赛中的考李阮芷名字来历的那一题,考的是楚辞《九歌·湘夫人》。他一下子就能说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证明他的涉猎面比较广。另外,他的队友在第一次上台时介绍他时曾说这个舞台可能无法充分展现他的才华。他当时说“这位沈师兄精研晚清同光体”,这个真是是让我觉得很意外。我虽然听说过同光体,但对他们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因为听说他们是抛开李杜,去学宋诗的,所以我对他们是完全没有兴趣的。而沈同学居然会去精研,让我觉得挺另类的。而另类者,通常都是有才为恃的。他还有提到陈师道是他最喜欢的诗人之一。坦白说,作为一个工科男,一个信息技术学院智能科学系的研究生,在诗词领域应该算是非科班生。在我们的印象中,一般这些工科生更多的会喜欢一些名气大的诗人或词人,像李杜、王孟、元白、韩柳、小李杜、苏黄、晏欧、济南二安、宋四家之类的,但他显然不入此类。陈师道虽然是江西诗派所谓的三宗之一,但我个人一直是对他没啥兴趣的。所以我挺意外沈同学居然会喜欢他。但从另外一方面讲,连这种二流或者三流的诗人他都会去关注甚至喜欢的话,就意味着沈同学的诗词面真的是很广。他连“宗”都喜欢,那么对于那“一祖”他肯定是更熟悉了。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杜甫的诗也的比较少。他展现的机会不多。我只记得了一个例子。好像是在“速度与诗情”的题目中,要说出“隔篱呼取尽余杯”,他一下子就提取了上句“肯于邻翁相对饮”。这表示他对杜甫的七律也挺熟悉的。第三,沈戈晖的诗词创作功底是很不错的。他在答陆游的《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的下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回答对了,但把“忘”字的读成了去声。当时赵忠祥老师点出来说应该读平声。他当时也回答说“是应该读平声,否则就出律了”。这说明他对诗词的格律也是有研究的。我多说几句,绝句也是有明确的格律要求的。陆游的这首《示儿》是一首七绝,仄起入韵,押的是上平声韵一东韵。因为前面“北定”是仄仄,所以后面的“无忘”就应该是平平,所以“忘”字是不能读去声的。沈戈晖在第一次上台有“背诵”一首诗。我之所以没有用朗诵,是因为他真的是就是背出来了而已,基本上是没啥朗诵的技巧。在这一点上,跟李佳杰是差距的。不过诗本身还是写得很不错的。现录在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下。读东坡寒食雨诗沈戈辉万死投荒志未更,当时封奏感纵横苍颜被酒人堪笑,宿雨经春梦易惊托命林皋方负手,落花身世总关情江河不反澄清日,三黜何妨著令名这是一首七律。如之前所提到,就创作的难度而言,七律是近体诗中难度比较大的一种体裁。杜甫之所以被喻为唐诗的集大成者,跟他在七律上面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因为本人特别喜欢杜甫的作品,所以在这儿帮他做做广告。不喜欢杜甫的人,可以略过。杜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七律作品,好像有150多首吧,并且很多是颠峰之作。有像《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诸将五首》、《曲江二首》这样的组诗,还有像《蜀相》、《客至》、《登高》、《登楼》、《返照》、《江村》、《宿府》、《阁夜》、《野望》、《狂夫》、《曲江对酒》这样的单篇等,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到了杜甫的晚年,我感觉律诗创作对他而言,已经没有什么挑战了,而变成了一种游戏或者乐趣了。用他自己的诗来描述,就是“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可能是为了挑战自己,增加难度,他的不少七律作品,还特意地作成六句甚至八句皆对。像《咏怀古迹·其一》庾信篇、《秋兴八首·其八》、《返照》、《野望》都是前六句皆对。而像《阁夜》、《登高》这样的名篇更是八句皆对。所以,对杜甫而言,可能律诗的格律要求对他创作并没有束缚,他写诗已经达到了“浑漫与”,从而“不求工而自工”的境界了。确实是诗中之圣啊,无怪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回到这首诗上面来。首先,我们看看格律部分。首句仄起入韵,押的是下平声韵八庚韵。全诗的平仄如下: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没有问题。要注意的是“纵”字是平声。他自己读的时候,“纵”字读的也是平声,这个是对的。其次,我们看一下对仗部分。他没有像杜甫那样去挑战自己,来个六句或八句皆对,而只是选择了中间四句对仗。看了一下,也没啥大问题。如果要说的话,我个人感觉“托命林皋”和“落花身世”对的不是太完美,应该还是有改进空间的。最后,再来看一下诗意。读这首诗,前提是要知道苏轼的《寒食雨二首》。这两首诗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时所作。其实苏轼的这两首可以说是名传千古了。不光是诗本身有不小的名气,更重要的是作者手写这两首诗的真迹目前还在。而这个真迹正是中国书法界大名鼎鼎的《寒食帖》。此帖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三”,排名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鲁公的《祭侄文稿》。《寒食雨二首》抒发了苏轼谪居黄州在寒食节当时抑郁、痛苦,甚至绝望的情绪。里面有几句是我比较欣赏的,像“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咱们沈同学的七律正是对于这样的两首诗的读后感。五六句用典,“托命林皋”我的理解应该指苏轼之前在狱中写给苏辙的两首绝命诗吧,而“落花身世”应该是化用龚自珍的词吧,不过也有可能是指李商隐的五律《落花》,意境差不多。末句的“三黜”应该指的是苏轼三次被贬的经历吧。跟苏轼在生命的最后两个月写下的《自题金山画像》诗暗合。总的来说,沈同学的这首七律更多的是以一种第三者旁观的角度,对苏轼的生平和经历做了一些描述和感慨,但并没有跟自身的经历或者心情做太多的结合。这也许是沈同学可以改进的部分。因为好的诗歌,一定要进得去,出得来。像写得比较好的怀古诗,以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为例吧。咱们的梦得先生只是用前四句在写景和叙述历史故事后,后四句就拉回来,抒写自身的的境遇和感情,从而完美地把景、史和情融合在一起了。当然,以梦得先生的这篇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都可以用来压卷的七律作品来要求咱们的沈同学,确实是过了。但这无损于对沈同学的才情的赞誉。沈戈晖是一位很全面很优秀的学生。他以后的路很长,我觉得他无论做什么,应该都会比较容易成功。用他的那个小女友的来说,他“骨骼清奇”,在诗词上面很有天赋。但是因为他太优秀了,而且学习也是工科,所以以后很可能会进入IT界。所以很可能是人工智能会多了一位大牛,而中华诗词领域会少了一位大师。无论如何,都祝他一路走好!
下面应该有张仲宇、畅欣、道萍、陈更、王泽南、杜亚飞、孙东辉、曹一鸣等人吧,楼主对大学季过于衷爱了,前面五人就有两个,还得有朱婉仪等人吧。
梁道萍,楚凌岚也很厉害
这是曹一鸣在微博发的一首五律《读书有感》静坐听天裂,江潭草未萌。落红舞成阵,雷雨乱蛩声。一叶翛然绿,禅关似有情。相识人渐老,莫问有逢迎。
说一下我印象深的:一季说两个吧。1,王悦笛 田雷;2,曹一鸣 张仲宇 3,石老师 王天博 4,那个快递员(叫啥忘了) 倪海权。王中王: 王泽南 李四维 大学季: 人多 说五个吧 沈戈晖 朱婉仪 张欢 洛柏森(没记错吧)赵清鉴
六、王泽南到现在才写一位诗词才女,可能让很多人觉得有点“相见恨晚”吧。在《中华好诗词》这个舞台上,出现的美女不少,才女也不少,而美女加才女也是不少。这可能是这个节目的特色之一。因为能上场的基本上都可以称为才女了。而喜欢背诗的美女特别多,所以这些才女,大多的颜值都很高,都可以称为美女。除了泽南,像楚楚、畅欣、小倩、孙琳、道萍,雪悦、冰洁、婉怡等等,好多都是,颜值都挺高的。这可能也是这个节目收视率高的原因之一吧。而王泽南无疑正是这些“美女加才女”中极为优秀的一个。《中华好诗词》场上的才女不少,涌现出了很多大家都很喜欢的选手。如果说来自台湾的小妹妹梁道萍是一个“小家碧玉”的话,那么泽南就是一位“大家闺秀”。因为她是书香传家的,爸爸是书法家,妈妈是画家。她给我第一感觉,如果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的一句来描述,就是“芙蓉如面柳如眉”。她是我个人非常喜欢和欣赏的一位选手。第一,泽南是一个典型的比赛型选手。她的反应速度很快,求胜欲也很强,口齿也非常伶俐。所以她很适合参加这种类型的比赛,一般会容易出成绩。可能是因为专业是口译,在说话的时候,泽南的语速其实是比较快的。但她说的内容却非常的清晰,完全没有那种语速过快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打结啊或者吞音的情况。背诗的时候,她的语速会慢下来,并且有节奏感。她的声音也很好听,响亮,如黄莺出谷一般。她的反应速度很快。有一个例子就是她在成语题上的表现一直不错。要从二十个或者二十五个打乱次序的字里,快速地提取一句五言诗,难度真的是比较高,是公认的烧脑题。这种题型一般出的都是名句,所以考的不是诗词储备量,而是联想能力和反应速度。而泽南在这种题型上是屡有斩获,尤其是在《诗词王中王》中那一季表现得很明显。然后在第二季的第二场半决赛中,她也是表现得不错。像在说含某个字的诗中,她提取诗句的速度也很快。这说明她的词感很强。因为她并不是像很多人那样,遇到这样的题目,就从头开始背,一直背到需要的那一句。而在快问快答一对一的那场中,明慧作为擂主选择了她。结果泽南明显反应更快,20题答对16道,以2道胜出而晋级。第二,泽南在诗词的储备应该算是挺不错。像在她上来的第一场中,轻松地连破六关,连求助都没用到。尤其是在黄庭坚的《鹧鸪天》那一题上,给我留的印象很深刻。她答得非常流畅,表示她对这首词非常熟悉。这首词的上阙是很有名的,因为里面有一些名句,像“人生莫放酒杯干”,“醉里簪花倒著冠”。但下阙的名气要小很多,很多人可能就没有刻意去背了。而咱们的诗词女神左岩也是折在最后一句上了。在总决赛中的第一轮抢答环节,她连抢了两题。第一题是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这说明她对杜甫的诗也是比较熟的。而一般的女孩子都不太喜欢杜甫的,让我觉得有点意外。另外一个是考“归来宴平乐,美酒半十千”的出处,她很快就答出是曹植的《名都篇》。说明她的诗词功底还是挺深厚的。再像总决赛的四进二的比赛中,有遇到一首考黄庭坚的《牧童诗》。当时她也很快把里面的名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提取出来。第三,泽南在诗词周边知识的储备上相对弱一些。泽南来自于外交学院的英语口译专业。从诗词领域角度而言,跟石继航、沈戈晖一样,她也是标准的非科班生。在诗词周边知识这一块,她的积累相对前面几位大神而言,可能稍微弱一点点。像跟畅欣在擂主的抢七对决中,她似乎对司马相如和元稹都不是太熟悉。而在考严羽《沧浪诗话》那一题时,表现的水准确实不太够。当然,畅欣跟她两人在这一题的表现上都不算太好。题目考的是《沧浪诗话·诗评》第三十,“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之诗刻苦,读之使人不欢。”畅欣答的是杜甫,虽然不对,但也算沾点边。泽南在读秒时,答了一个李商隐。可能是太紧张了,这个答案大失水准。顺便多说一句,像《沧浪诗话》这种大作,我认为是所有的参赛选手都必须通读的作品。这部作品在诗歌理论及审美上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后世估计只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才有资格与之颉颃。《沧浪诗话》虽然有诗辩、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外加一篇附录,其实内容并不多,好像还不到一万二千字吧。很快就可以通读一遍的。里面有很多的诗论和诗评,未必说我们要完全赞同,但我觉得是必须要知道的。里面提到的学诗的顺序,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严老师说要先学楚辞,然后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然后李陵、苏武、汉魏五言,最后是李杜。恕我才拙,不太确定严老师指的乐府四篇到底是哪四篇。我猜是《孔雀东南飞》、《木兰辞》、《陌上桑》、《秦中吟》。另外,考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七中的最后一句“明朝归去事猿公”中猿公的典故。泽南估计是没有听过这个典故,或者当场没想起来这句,所以用掉了求助的机会。当然这个是挺有难度的。在第二季总决赛的第二轮,根据线索提示来抢答中,泽南的表现并是太好,只是答对了两题。在总决赛的第三轮,在五字棋的比赛中碰到了后来当季的冠军杜亚飞。五子棋题型考的基本上都是诗词周边的知识,而不是诗词本身。所以泽南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的不足就被放大了。像考鲁迅引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哪首作品扉页的题词。泽南回答是《呐喊》。这题真的是很遗憾。因为就算她不知道答案,应该也是可以根据诗意推理出来的。路漫漫而修远,需上下求索,当然是比较适合描述一种彷徨的心境啊。这一轮其实泽南输的是很遗憾,因为她是比较会下五子棋的,并且已经拿到了赛点了。但是《长恨歌》的那一题,其实并不难,但很遗憾没有能及时答出来。其实她就算是从头背,背快一点也是很有可能背到那一句的。可能当时太紧张了吧。到了后面,可能是因为她的状态不太好吧,她最后居然有点崩溃的感觉,连错三题,让我觉得非常的意外。因为王维的《少年行·其一》算是名篇,这个是应该知道的。如果考其他三首,她如果不熟悉的话,我倒是可以理解。而晏殊的《浣溪沙》的名句“一向年光有限身”的意思,她没有说出来。这儿的“向”字是应该读成“晌”的音,可能她平时一直没有读对。最后一题也是很遗憾的,考的是杜甫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其实就算她不知道这个诗的背景,根据白云苍狗这个成语本身的意思,她应该也是可以推断出来答案啊。因为这个成语表达的是世事变幻无常,这当然是一种感叹啊,怎么会选择“可悲”呢?当然,从另一方面讲,也许是因为杜亚飞的运气太好了吧。第四,王泽南很有才情,词写得别具灵性。无愧是美女中的才女。她第一次上台,说自己是因为向《中华好诗词》投寄了自己的一首词而入选的。她把自己的词朗诵了一下。全录于下,欣赏一下。临江仙·夜游清华园王泽南碧影荷塘风籁籁,依依杨柳蒹葭。寒夕霜露染清华。佩弦曾立处,红袖拾芦花。黄叶萧萧如蝶舞,熙春路满枝桠。华灯映水化烟霞。冷宵披鹤氅,纤月笼轻纱。《临江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词牌,通常是上下阙对称,非常工整。其实这个词牌是有好几个变式的。字数不尽相同,通常是58字或者60字的,也听说有54字、62字的,甚至还有59字等。59字的比较奇怪,意味着上下阙就不是对称的了。我没有仔细研究到底有多少种,我只对58字和60字的比较熟悉一点。我一般用数字6,76755来记。泽南这首选的是76755的句式。这种句式的《临江仙》,有不少的名篇。很容易记,明代第一才子杨慎和清代第一才子纳兰容若都有名作。杨慎《廿一史弹词》中最有名的一首就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纳兰容若也有一首《临江仙·寒柳·飞絮飞花何处是》,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首词。而东坡的名篇《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也是采用这种句式。66755的句式最有名当数晏几道的两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和《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先来看看韵律吧。《临江仙》这个词牌在格律上一般是押平声韵。泽南在本词中押的是下平六麻韵。韵脚分别为葭、华、花、桠、霞、纱。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在平仄上,有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上阙中“寒夕霜露染清华”中的第二个字是有格律要求的,这里应该用平声。但泽南选的“夕”字是入声字,所以是仄声。从严格的古代格律角度上讲,这个字用的是有问题的。当然如果用普通话来读,反倒是对的。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上阙最后一句的平仄应当为“x仄仄平平”。泽南填的是“红袖拾芦花”从平仄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拾”字是一个入声字,所以是仄声。但是泽南在现场朗诵的时候,读的是平声。这是可以改进的地方。我估计很多人对这个未必有兴趣,就不再赘述了。总的来说,格律上没啥大毛病。这首写得很优美。我说泽南很有才情,是因为她在谴词有一些她自己的角度和想法。像”寒夕霜露染清华”中的“染”字,“熙春路满枝桠”中的“满”字用得都有很味道。然后“红袖拾芦花”这句,很有画面感,把一种闲适的心境写进去了。最后两句“冷宵披鹤氅,纤月笼轻纱”,写得朦胧优雅。确实是一首佳作。另外,泽南在《诗词王中王》还当场写过一首《生查子》,写得也非常不错。全录于此,欣赏一下。生查子·端午王泽南榴花映脸羞,五月晴光好。一地落英飞,约取风来扫。江头喧鼓雷,碧玉归家早。臂系彩丝娇,角黍包金巧。这首词押的是上声十九皓韵。韵脚依次是好、扫、早、巧。格律上讲,x平x仄平,x仄平平仄。x仄仄平平,x仄平平仄。也没有问题。正如大学士点评的,这首词第三四两句写得非常好。如之前提到的,泽南在词中的措辞非常讲究,她写的是“落英飞”,然后“约取风来扫”,淡淡的情意流露。套用王国维的话,就是一个“约”字而境界全出。写得确实非常好!王泽南有提到过,说她很喜欢看《红楼梦》。那我就借用林黛玉《咏菊》中的一句联,来描述一下她写诗给我的感觉吧:“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但不像黛玉,她在舞台上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积极、乐观、向上、才情满腹、诗意昂然的美女加才女的形象。非常感谢她!
王泽南确实厉害
七、王莹再来说说一位才女吧,诗词才女中的才女,江湖人称“冷面杀手”的王莹。 王莹在参加节目时是清华大学的在读社会学博士。她当时在现场答题时,通过答对岳飞《满江红》那道题登台的。 在我看来,王莹是一位极具特色的选手。 第一,强“势”洒脱。我说的并不是她的性格,而是一种气度。这股“势”内生而外现。她个子高挑儿,面容沉着,答题时负手昂然而立,一股掩饰不住的自信扑面而来。说她是“冷面杀手”,至少冷面是绝对没错的。因为她就是在笑的时候,也是酷酷的。 她上台时来了一首定场“诗”。不知道是不是能算诗,姑且算是吧。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震古烁金。北朝雕塑秀骨清相,晋唐书法笔走龙蛇。说不尽的唐诗宋词,道不完的宋元山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华好诗词》”。 她一上来,给中国文化史来了一个小结,颇有些“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味道,气势初显。 她介绍自己时,说除了爱好背诗词之外,还对甲骨文有研究。现场还拿了一张A4纸,上面有两个甲骨文,把大家给震了震。我猜对了第一个,但答错了第二字,以为是一个马字呢。不错,通过这个节目,也认识了两个甲骨文。 她在答题时,一直表现得非常从容。对错都很坦然,颇有些宠辱不惊的味道,可能也是源于自信吧。选择对手时,眼神扫过,自有一股凌厉之气。连掉坑时也是一副“从容就义”的感觉,气定神凝,不惊不叫。 在半决赛中,有一题赵老师感叹遗憾,说只差两字,功败垂成了。她回答说“没关系,都是浮云”。在第一季总决赛时,她第一个出场。上台时吟了一句文天祥的诗“人生自谁无死,留取丹心照诗词”,非常的切景,并且透着一股骨子里的洒脱,挺不错的。相对而言,四维的开场词引用的李太白的《上李邕》中“世人见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完全另外一种风格。挺有意思的。 说到了《上李邕》,多说两句,因为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首作品。李太白年轻时比较气盛,谒见李邕时,据说因为李邕当时对他的态度略显矜持,故生不满而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作。造成的一个不好的影响就是让很多不了解李邕的人会以为李邕是一个小鸡肚肠之人。其实不然。李邕其实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所谓书如其人。事实上后来李白包括杜甫和李邕的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而杜甫的名作《八哀诗》中最长的一篇就专门写给这位书法大家的。里面有“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可谓极尽赞誉之能事。 王莹这位才女,我感觉她参赛的功利心比较淡,很潇洒。比较像范曾老师希望的境界,“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中华好诗词》出现了三位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女生。泽南留给我的印象是“英气”,楚楚留给我的记忆是“秀气”,而王莹留给我的印象是“杀气”。这位东北妹子,确实很厉害! 第二,快速的诗词提取能力。在我看来,王莹的诗词储备量未必是排在前面的几位,但是对于诗词的快速提取能力在所有的参赛选手里是有可能排到前三的。 她第一次上场,遇到的题目是考王安石《登飞来峰》的句子“飞来山上千寻塔”中“寻”字的含义,是个选择题。题目本身并不难。让我觉得比较不错的是,她不光说对了正确答案,并且把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中的那句巧对用“寻常”去对“七十”,也说了出来。这个表示她的诗词功底真的是不错的。另外让我比较欣赏的一点是她愿意花时间去研究杜甫的诗,这个挺难得的。我记得之前冰洁就说不太喜欢背杜甫的诗。对于女孩子来说,不喜欢杜诗真的是非常可以理解的。用冰洁的话来说,真的是“又苦、又长,又不好背”。 在诗词储备这一块,可能是因为专业的原因,相对于其他的几位大神,稍弱一些。这在她第一次上场时,也表现出来了。有一个考辛弃疾的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出处。这题是选择题,并且三个选项相互之间是没有干扰的,应该算是很简单的一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她居然说不确定,结果使用了求助。而后面又折在了刘克庄的名篇《落梅》上面了。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没啥感觉,但后来回看时,倒觉得有点意外。因为以她后面表现出来的实力,这题不应该不会的。当然这个题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考的不是里面的名句。 因为诗词储备不足的问题,她的第一次亮相并不是很成功,只过了两关就下去了,有点小遗憾。 王莹的惊艳表现是从复活赛才真正开始的。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是《中华好诗词》第一季的前三甲中的两位都是靠复活赛才过关的。而王莹刚好在复活赛时跟李四维在一组,两人刚好是携手出线。而李四维在当场的表现其实只能算是一般。他们两人出线可能也是因为其他的几位相对较弱。王莹当时在比赛中表现得云淡风清,基本上轻轻松松就过关了,而四维当时是有点跌跌撞撞的。 到了复活赛的第二环节抢答题,6位中要淘汰一位。王莹在这一轮表现非常出色。第一题就被她抢到,顺利背出了马致远的名作《天净沙-秋思》。成语题的第一题,王莹也快速抢到并答出。后面考杜甫的《登高》中的名句,还有陆游的《沈园》她也抢到并答对。还有考《雨霖铃》的词牌的那题,考屈原的那题,都被王莹抢到并答对了。她一个人在这一轮抢到并答对了6题,全场最高。而四维在那一轮只是抢到答对了一题,靠加赛才过关的。 半决赛中,她的表现也非常不错。要提取含“动物”的诗句,她答得很快,基本上是脱口而出。不像别人要想好久,甚至要从头开始背。这个非常厉害,表示她的提取速度很快。她这一关卡在王维《观猎》那一首上面,估计是诗名与诗句没对上。 在半决赛第二场中要提取带“颜色”的诗句。王莹在这一轮跟李四维两人抽签的运气不好,抽到后面了。题目相对都比较难。完全不像王悦笛遇到的题目。最后一题答得非常漂亮,要提取李白《塞上曲》中带颜色的诗句,她脱口而出“五原秋草绿”,这个好厉害。按理说,“转战渡黄河”应该更容易想到吧。 第三场是要提取带“花”的诗句。她的表现堪称完美。站到了最后。尤其是回答王安国《清平乐-春晚》那一首,让我印象深刻。倒不是说这首词有多难,因为这首是入选了《宋词三百首》的名篇。算起来,前面让王悦迪折戟的秦观的那首《鹧鸪天》可能要更难一点。不过在现场仅根据诗名要一下子提取最后一句,确实挺不容易。当时在场的李四维也弄混了,他觉得是另外一首。这题她也一下子没想起来,开始还把前后句给背串了,来了一句“昨夜南园宫锦污”,但最后一刻想到了最后一句“春风自在杨花”,非常漂亮。 在总决赛六进四中,第一关是抢答题,王莹的反应快的优势得以充分 发挥。在场只有王悦笛的手速才能跟她PK。不过她有一题错得让我觉得有点意外。就是问靖康之难中徽钦二帝被哪个少数民族给掳走,她知道是金国,但是却答了一个契丹。作社会学的博士,按理说她不太可能在这上面搞错的,可能是当时太紧张了。第一关她是力拔头筹,以60的成绩名列第一。 在第二关的线索题中,王莹因为第一关的优势太明显,所以只是抢了一题,结果以90分名列第二。 在半决赛中,她的诗词能力的表现还是非常优异的,只是败在不会下五子棋上。在我看来,可能只是因为王悦笛的运气太好了吧。在最后的探花争夺战中,她的表现也有点打折扣了,可能是太紧张了,而松松刚好表现得更紧张。两人对“春”字,结果总共只对了不到12句,就结束了。精彩程度并没有达到预期。不过好在李四维和王悦笛两人在冠军争夺战中上演了一场真正的颠峰对决。两人对“酒”字,一共对了45句,才分出胜负,确实非常的精彩。也给第一季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王莹也参加了《诗词王中王》的节目,在里面的表现也不错。其过程就不再赘述了。 最后,来看一下王莹同学在《诗词王中王》中写的一首诗。全录如下。 端午王莹中夏风轻丽日迟,天光水影浣花枝。评章巨眼邀名士,载笔陈玄酬故知。角黍当轩堪佐鼎,蒲觞向水且传诗。灵均心事凭谁寄,正待芙蓉芳吐时。 咱们的这位东北姑娘和台湾姑娘梁道萍以及清华的杜亚飞三个人比较实在,都选择在十分钟内写了一首七律。这个难度真的是颇大的。说起这个,我觉得其他几位像四维、悦笛、泽南和楚楚,相对而言比较机灵一些,都是选择填词。正如四维所说,因为要即兴朗诵,绝句和律诗太整齐了,不太适合。而石老师选择写七绝,其实是很有难度的。 不过,王莹的这首七律写得还是不错的。在现场的三首七律作品中,应该算是写得最好的一首。 这首诗首句是仄起入韵,押的平水韵上平四支韵。韵脚依次是:迟、枝、知、诗、时。这首诗的平仄和对仗,当时杨老师和赵老师大概看过一下,都说没有问题。 我这儿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仅供参考。 第一句的“中”字虽然从格律上讲,可平可仄,但下句首字既然是平,这儿就可以读成仄声,或者直接换成“仲“字可能会更好一点。 第四句中的第五字,用仄可能会比较好一些,但诗中用的是“酬”字,是平,值得商榷。 第七句中的第三个字我也觉得仄会比较好一些,但诗中用的是“心”字,是平,也值得商榷。 第八句的第五字我也觉得用仄更好,但诗中用的是“芳”字,也是平,也是值得商榷的。 诗中有用典。巨眼是有典的。陈玄的具体典故,我并不熟悉。似乎是跟笔有关,但没有江淹的彩笔那么出名。佐鼎和蒲觞应该是化用了唐玄宗的诗。 整首诗作得很工整,正如杨老师说的,很用心。赵老师说不像是一般的女孩子的作品,确实如此。尤其是前面楚楚和泽南的词对比,确实差异挺大的。但个人觉得,在创意上面,也稍逊一点的,但措辞还是不错的。总的来说,感觉她的基本功还是挺不错的。 王莹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位选手,散发着东北姑娘的洒脱,高挑的身材,冷冷的面容,酷酷的眼神,快速的反应,云淡风清的答题,都让人印象深刻。用一字来形容,就是“帅”。希望在《中华好诗词》后面的比赛也能见到她。。。
后排围观 楼主写的很棒!诗吧果然人才济济 楼主加油 期待后续
楼主继续,写的很好啊
楼主也是大神,写得真棒
第四季我感觉,倪海权更强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树静风止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