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五,摘瓜后下次摘瓜会苦吗,有科学道理吗?

当前所在位置:&>&&>&
活动多彩.乡下习俗,初一清早要拜年,俗话说“初一早,年拜了。”乡民要将新衣裤穿戴整齐后,
一、丰盛祥和渡春节春节俗称过年,正月初一至初三,是一年中乡民最重道的佳节。一般乡民习惯认为春节在元宵节后结束,谓之“年过月尽,各人找事混。”除夕夜亥时一过,即可拜年。也有人习惯在腊月间讲客气,讲喜气,见面称吉语,提前拜年,俗称拜早年。乡下习俗,初一清早要拜年,俗话说“初一早,年拜了。”乡民要将新衣裤穿戴整齐后,先拜本族,后拜母族,再拜妻族,先拜长辈,后拜平辈,先拜亲房,再拜远房、邻居。初四、初五拜一般亲朋好友。拜年时除较远亲戚留餐外,一般习惯拜跑年,到处点个卯即可,谓之情到礼到,一个哈哈两个笑。礼品多为糍粑、豆丝、年糕、花生等物品。拜年时要跪拜磕头,般辈或年岁大的只需双手捧拳,打躬作揖,口称“恭喜、恭喜”。民间习惯左为大,右为小,故捧拳时,右手握拳,左手掌压在右手上面。客人拜年,主家要留餐,名曰:烧茶喝。有道是:“拜年是句话,把腊肉豆丝下。”客人免餐,主家也要准备糖果米泡相待,客人一般口称:“存倒、存倒。”在路上,凡遇到熟人,必定双手打恭,口称恭喜,说些吉利话。有的地方大族大户,由族长带领几个人挨家挨户拜跑年,以示亲热。新媳妇拜年是拜年活动中的乐趣和高潮。新娘初来乍到,面对许多陌生的面孔不知如何称呼。调皮的乡邻、小叔子、小嫂子们趁机起哄,占香赢,要新娘尊其为叔叔、伯伯、爹爹等,常常引得哄堂大笑。在新女婿给丈人、丈母娘拜年时,女方的家人或亲友也常常在跪拜的莆团下面放石块、脸上抹锅底灰、打苦楝子、吃线肉串、喝辣椒酒等来刁难新女婿,以示喜庆。乡民对拜年礼节,看得十分重要。乡下拜年,一般都在初一至初三完成。一是便于会亲友,二是显得心诚,三是因为过去乡民比较贫寒,三天年一过,家中好吃的菜肴所剩不多,再招待拜年客人,会显得捉襟见肘。故俗话说:“拜年莫拜初五、六,又无鱼来又无肉。”在正月间,随便哪一天凡属新年初会即口称拜年,即使到了正月底,见了面也要道声“拜迟年”。故俗语又云:“有心拜年不怕迟,二十七八正当时。”“二月青草地,还是拜年时。”乡民多在除夕夜吃团年饭,也称接年饭。有时因家人路远迟归,也有改在正月初一吃接年饭的,正月初三则要吃送年饭。这两餐年饭都相当隆重、讲究,祭祖、团年、送年、焚香、点蜡、放鞭,一应俱全。木兰山寺观还有争烧新年第一柱香、点新年第一盏灯、燃新年第一挂鞭的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菩萨的寿诞日,届时,各寺庙、特别是木兰山要举办财神会,各地香客,上庙敬香。各家各户也要焚香敬神。特别是商贾人家,初一至初四停业,初五开张,更要大操大办,以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春节过后,人们见了面,都要说一句:“年过得热闹唦。”春节期间,时兴“说春”。说春一般由两名春官组成。一人身着红袍纱帽,端坐于堂屋中间,一幼童或俊俏小后生手持彩仗立于旁边。坐者或唱或有韵律节奏的呼喊,手舞足蹈,似歌非歌,似谣非谣:“家和人和万事和、家兴人兴万事兴。”……“人杰占鳌头、家藏聚宝盆。”……每喊唱一两句的停顿空隙,站立者应一声:“福矣……”声音响亮、逶蜿,十分动听悦耳。全过程约5分钟左右,大都是吉语贺辞。事毕,还将随身所带着印有财神爷赵公明之神像、写有“财神进门来、四季大发财、发财生贵子、富贵永常在”等吉语的小红纸条联相赠。主家心悦,即将其贴在墙上,并酬以钱粮礼品。正月间,乡民还以天气的阴晴雪雨来预测当年收成的好坏和人畜的兴旺。从初一起,谓之为:“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麻、十豆。”据说何日晴朗,则何物兴旺,反之,何物受损。二、喜庆热烈闹元宵元霄灯会各地皆有,唯独黄陂灯种丰富多采,盛况空前绝后:龙灯有高脚龙(俗称迎灯)、小高龙、滚龙、墨龙、百节龙、板凳龙、武打、高跷狮子、天狮子、地狮子、僵狮子、鳌鱼灯、虾子灯、彩莲船、旱龙舟、蚌蚌精、踩高跷、高跷故事亭子、走篙、跑竹马、骑犟驴、老汉推车、打莲湘等数十余种,尤以东乡凤凰寨灯会出名。元霄高峰,全区各地出灯高达2000余条(头)。高脚龙:头高丈余,呈S形,内插91根蜡烛,主要为夜晚观赏,重达近百余斤,有11~15节灯篓、龙尾,不披龙衣,尽皆素篓。节节燃蜡,举玩游走,故也称迎灯,夜灯。小高龙:头高5尺许,灯长24节左右,披龙衣,玩舞时,因龙头高而重,不能飞腾起舞,只能稍向前倾斜,左右晃动,而二十多节龙身、龙尾则可翻腾滚动,故也称高脚滚龙。滚龙:四处皆常见的一种龙灯,11—19节长不等,披龙衣,龙头轻巧,随处翻腾舞跃,也称日灯。墨龙:相传龙生九子,故墨龙全长九节,全部呈S形,龙头偏大,龙身偏小,龙尾居中,不披龙衣,每节通体插满蜡烛,夜间玩舞,灯光辉煌。百节龙:形同滚龙的装饰龙,号称百节,实为50~60节,因长,不便舞动翻滚,多为营造气氛之用。板凳龙:即在板凳上扎制龙头、龙尾,身披龙衣,11~15节不等,手持凳脚,飞跃腾跑,轻便灵活。&(板凳龙)武打高跷狮子:人踩在尺许高跷上腾滚跳跃,狮身较普通狮高大一些,威武雄壮。&天狮子:也称高台狮子,即在八仙桌上架设高梯,舞狮上台,爬梯腾翻,城关季家湾的天狮子解放初期曾在民众乐园作表演。地狮子:即常见的一般狮子,多为沿家堂屋跳神。僵狮子:舞狮人一旦入宫(即进入痴迷状态),玩舞起来,似有神灵附体。象僵住了的马脚人一样,故称僵狮子,玩狮人除久舞不累之外,还能嚼瓷碗、断钢丝,因其玩得威武,似狮中之王,故也称“将狮子”。&(跳&&狮)&鳌鱼灯:根据鲤鱼跳龙门的神话编排而成,全省唯黄陂王家河街黑李湾独有,由两旁绕有凤凰展翅、正中悬挂龙珠、高宽各三米的龙门和首、身尾各三节的红、黄四条鳌鱼组成,是一种集鱼、龙、凤于一体,表达对吉祥、幸福追求与向往的综合型彩灯。龙门形似牌坊,一面为龙楼,一面为凤阁,移动时,需四人举抱龙柱,黄红鱼灯分大小两种,三人举舞,白天玩时披两色绣衣,夜晚玩时去衣插蜡,灯光闪烁,交映生辉,环绕龙门,前腾后摆,进出有致,鱼跃人欢,分合自然,以红鱼一次夺珠成功为大吉大利。&(鳌鱼灯)&(鳌鱼灯夜景)虾子灯:一身两节虾状灯,披彩虾衣饰,二人缠绕于一体,手足并举,腾跳翻跷,妙气横生。&彩莲船:秀女坐船、艄公撑船,艄婆打扇,锣鼓伴奏,一唱众和,多表达恭贺吉祥之意,有时也索要钱财礼品,欢快风趣,划划唱唱,周而复始。&(采莲船)旱龙舟:竹篾扎制成丈余长龙舟,形同巨舫。底部置滑轮,船舷左右各扎有执桡纸人12个,拉动绳索前进时,纸人时俯进仰、划桡起舞,惟妙惟肖,皆在设坛敬神后于街道或宽敞处游玩。蚌蚌精:蚌蚌精由“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寓言演化而来,一女身负彩壳作蚌蚌精,一男作渔人施网撒捕,二人各显神通,嘻戏逗乐,舞姿优美,动作滑稽,相映成趣,活泼诙谐,现已发展成多人蚌蚌舞。&(蚌蚌精)踩高跷:以高度见长,一般2~3米。人站在高跷上四处游走起舞。&(踩高跷)高跷故事亭子:人站在2~4米高跷上,表演“桃园结义”、“渔樵耕读”、“八仙过海”等故事,还有踩高跷人胸绑铁甲,上扎铁扣铁环,置一幼童于上前后翻转,惊险有趣。&(高跷故事亭子)走高:表演者胸着铁盔甲、上置插桩、桩上站立儿童、表演“穆桂英挂帅”、“木兰从军”、“玉莲汲水”等故事,走动起来似单手擎天,擘托幼童、神奇玄妙。&(走&&高)跑竹马:竹扎彩饰马状,人置其中,多为几匹竹马编排成“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等民间故事,伴以鼓乐,唱以民谣。曲调悠扬动听,词句文雅通俗,场面热烈奔放。&(跑竹马)拉犟驴:篾扎驴身,人置其中扮驴、腾跳不止,内容多为接小媳妇回娘家,表示人强驴犟、动作诙谐有趣,以制服犟驴,高兴回家为乐。&老汉推车:常为二人或三人表演,小媳妇坐车,小汉子拉车,老汉推车,也多为表演小媳妇回娘家,赶庙会等故事,诙谐有趣。&(老汉推车)打莲湘:亦称打花棍,也有踩高跷打莲湘,或男唱女打,或女唱男打,击乐伴奏,多为民间小调,活泼欢快,后发展到多人、队形变化灵活多样,打法更加巧妙复杂。”&(打莲湘)②凤凰寨灯会,绝无仅有。著名的凤凰寨灯会,绝无仅有,周围百余个村寨近百条龙灯都要汇集凤凰寨。是日凌晨,山寨上摆起三个香案,点燃大灯、大香、大烛,各村龙灯队陆续到来。顺序在寨东山下排队等候,先由东道主的头人率龙灯恭敬四面八方的龙灯依次上寨,并依次在三个香案前接受香火,就地盘龙,彩词高喊,一唱众和。凤凰寨周围有40多个姓蔡的村庄,号称“蔡半边天”,每年正月十五,由数十条龙灯和36头狮子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雄壮威武,闪亮登场:何刘家湾的墨鱼龙从头至尾,节节燃满蜡烛,金光亮甲,上得寨来,连放三架焰火,十分壮观.九陈湾龙灯出发,钢铳震天,全村36管钢铳,l管三响,每次108响,分出发、中途、上寨、下寨4次鸣放,声震山谷。汪家西湾的龙灯队上寨,有一支由36人组成的香盘队,人人头戴礼帽,身穿皮袍,手戴金戒指,步履端庄,虔诚严肃:香盘边挂有绣花缎衣子,上绣“庆祝上元”字样。香炉里燃着特制檀木,烟雾缥渺,浓香四溢。朱家大湾的“慢引长鞭”独具一格。两根10米长的竹杆上缠满炮竹,每根杆子由4个青壮少轮换着抬,燃放时,另有4人举叉支杆,从东门上寨时放起,一直放到西门下寨时结束。蔡官田湾因为首义元勋蔡济民是这里出生的。武昌首义之夜,时任起义军司令部参议长蔡济民率队高擎九角十八星旗,一举攻克了湖广总督署。蔡济民殉难后,其灵柩上覆盖九角十八星旗。此后,蔡家珍藏此旗。从此,湾里每年舞龙灯时,均举行祭旗仪式,其灯旗上写有“辛亥革命首义旗”字样,此习俗已沿袭近百年。喻家大湾龙灯队中锣鼓最出名,大锣两人抬,鼓面可以睡四个后生伢。龚家大湾的灯,礼让客灯,最后上寨,他们的压台彩词富有神韵,360句,句句不离凤凰词。一时间锣鼓大作,焰火冲天,鞭炮齐鸣,火铳轰响,群龙齐舞,呵嗬声响彻云宵。震耳欲聋,盛况空前。三、毕恭毕敬&&填仓节农历正月二十五,也称天仓节,乃春节之尾声。届时,粮商米贩毕恭毕敬,祭祀仓神,尤以燃放鞭炮为甚。谓之“鞭炮响、粮仓涨。”据传,东乡詹姓米行曾在这一天燃放鞭炮一个时辰,花费了一个月的利润,但全年的盈利却翻了一番,商贾争相效仿。乡民还把这一天视为老鼠修巢、建穴、搬家之日。是夜,尽量不要发出声响。否则,老鼠将乱咬谷仓,闹你一年不得安宁。四、汤元香烛拜花朝农历二月十五日花朝节。相传是花神百花仙子的生日。届时,祥云四起,百花朝天。每年这一天,乡民有对着鲜花吃汤元的习惯。妇女们还要焚香烧表,以汤元祭拜棉花神,乞求棉桃大于汤元,花絮白于汤元。民间把花朝日视为黄道吉日,百业皆兴,万事皆宜。故民间多在此日迎媳嫁女,奠基上梁、开张营业或出门远行。宗教定为花朝佛涅盘日,届时佛教徒要举办祭祀活动。&&&五、沐浴踏青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旧有沐浴习惯,届时人们争相到野外溪流或水塘、湖泊、河边洗冷水浴,以求除病消灾,祈福求泰。乡民有崇拜植物的习俗。即用植物的根、茎、花、果作为佩物配料,易于衣物、食物、浴汤之中。四乡各地,皆喜欢用艾枝悬于门户上以避晦气,用野地菜花煮鸡蛋吃以壮体魄,用金银花吊在耳垂下当耳环。每逢三月三前夕,村民们广采野地菜花篮装箩挑于街市上叫卖,人们争相购买回去配以茶叶煮鸡蛋食之,老幼皆宜。青少年男女喜欢在这一天邀友结伴,出门“采青”、“踏青”、“游春”。传说这一天,阴间阎王开放鬼门关,到晚上,四野都可以看到鬼火。乡民也确有胆大之人,是夜结伴观看鬼火。天干气燥之日,确在坟莹、山间看到跳动的青蓝色火光,只不过是随风飘移的磷火罢了。六、悼亲食冷寒食节寒食节为清明节的前一天,即4月3—5日。乡民为悼念逝去的先祖和亲人不再能享受人间烟火,而在阴曹地府遭受磨难,故每逢此日的前一天,就要作好准备,寒食节当日也不动烟火,三餐都吃生、冷食品。寒食节这天,各家皆不上坟烧纸,传说鬼魂都集中活动去了,烧的纸钱接不到。七、游春祭祖清明节清明节在每年公历4月4—6日交节,为祭祖扫墓之重要节日。是日,各家都要带领子孙,携酒果祭品上坟,立碑培土,烧纸焚香,鸣放鞭炮,下跪叩头,祝告亡灵,以示哀悼。做过官的人家还有在坟顶盖一块用草皮切成的“帽子”,也有乡名称此举是为了保佑后人升官发财。还有的用一块白布,内包纸钱、衣物,当作邮件,烧与亡者享用,谓之“烧包袱”。俗话说:“为人不祭祖,不如猪和狗。”乡民十分重道这个节日,远在外地的子孙要尽量在清明前后赶回老家祭祖。民间有“前三后四”之说,即在清明前三天和清明后四天祭拜均可。赶不回来的子孙,则在当地划一个圆圈,划地为桌,靠家乡的方向留一个豁口作门以便先祖进来接钱,然后焚烧纸钱,边烧边祝告先祖前来接钱。纸钱其实是在土纸面打上铜钱印迹,只在一叠纸的最上面打上铜钱印,无需张张打印,这就在民间有“纸过千层”之说。还有的乡民在门口或神龛上插柳枝,以悬吊青翠杨柳寓意“悼亲”之情。南乡的村民更喜欢在清明时节踏青、吟诗、打秋千、插柳、放风筝。有诗云:“风筝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八、插青竞渡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俗称“五月节气”、“端午节”。也有乡民将五月初五称小端午或小端阳,五月十五称大端午或大端阳。但乡民注重的是小端午。此节是春节后继清明节后的又一盛大节日,城乡普遍重视。这一天,各家各户大门上悬插花枝、桃枝、艾枝、菖蒲。亲朋之间互赠、互尝粽子、包子、芝麻绿豆糕、自种的桃子、李子、西瓜等。青年男女互送用七彩线刺绣、缠绕的装有丁香、白芷等中药粉料的小荷包、棱角坠、香囊等信物。已订婚的男方要向女方赠送衣物、烟、酒食品,谓之“送节礼”,是“三茶、六礼”中的一礼。出嫁女子也要带礼物回家贺节气。城乡广泛盛行煮鸭蛋、蒸包子、包粽子、饮雄黄酒的习俗。还要在小孩耳朵里也抹上一点雄黄酒,以避虫爬。并用艾叶蘸雄黄酒或在住房内浇洒,或在户外薰烧,相传能杀菌灭病,祛疫避邪。有的村民还到野外挖一种称“蛤蟆衣”的野草回来泡茶喝,称其能辟邪养身。民间乡剧班在这一天都要演出《白蛇传》或摺子戏《断桥》,到处一派节日景象。有民谣云:“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民间广知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故事,端午时节,人们把馒头、包子、粽子丢入河中,让鱼虾争食,以不毁屈原身躯之意以示纪念。沿河傍水的村镇喜欢在这一天竞渡龙舟。滠口小镇黄花涝竞划龙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届时锣鼓喧天,龙腾桡舞,气势磅礴,观者如云。2013年端午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后湖村的龙舟竞渡活动、大余湾民俗村的端午民俗活动分别被中央电视1、4、10台“中华长歌端午行”栏目滚动播放。王家河街长堰镇每年五月举办龙船会,但其与众不同,不是河中竞渡,而是陆上行舟。不是五月初五,而是五月十五日(大端午节)至十八日,一连4日,热闹非常。这里的龙船会,包括打醮、划船、唱戏三个内容。会前由镇上享有盛名的10个商户主组成“头人会”,轮流经管,筹备各项事务。龙船会之费用,由头人向各商户摊贩收募。五月十五日,道士开坛设幡,取水做醮。开坛后,率领10余名道士和头人,先赴长堰南端连家港东岳庙进香,并在天符神前做醮。据传,五月十八日是天符神之诞辰,故又称龙船会为天符会。在庙里敬香完毕,即上街“游香”,游香时旌旗招展,仪式威严,还有万民伞和牌驮灯相拥。来自四乡的赶会群众,人山人海。道士头戴法冠,身披法衣,手捧令牌,法像森严,翩翩若仙。返坛后,继续做醮,一唱众和,鼓锣铙钹齐鸣,吸引广大游人。道士做完几场法事后,即划龙船。划船前,头人们均须斋戒沐浴,以表虔诚,划船时,头人将预制的龙船从坛中请出。坛址或设在长堰河畔,或设在镇南空旷场上。龙船长约2丈,全系篾扎,状如巨舫,船头龙首高翘,船尾龙尾摆动,全用彩纸装饰,制作十分精巧。船舷左右,各有执桡纸人12个,时俯时仰,惟妙惟肖。船底装置着4个木轮,船头系条长绳,由1人牵绳在地面滑行。10余名道士,皆着法衣,紧跟船后,10名男童,手持香炷,尾随道士,亦拜亦趋。其时,声乐铿锵,香烟缥缈,镇上家家摆设香案。船至,户主则焚香升表,鸣炮叩首。五月十八日,为龙船会高潮日,长堰周围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外的人摩肩接踵,纷至踏来观赏盛会。十六至十八日,这3天必唱会戏。镇上人流声喧,日夜沸腾。端午节后,天气渐暖,乡民们收检衣箱,将春天和过夏的衣物翻检出来备用。有民谚曰:“吃了包和粽,再把寒衣送。”&九、显鳞露甲龙晒衣农历六月初六,相传这一天是雷祖菩萨的得道日。雷祖菩萨走动,群龙相随,显鳞露甲,金光闪烁,百姓观之,顶礼膜拜,称之“龙亮甲”,亦为“龙晒衣”。说来也巧,六月初六这一天很少有阴雨天,大都晴朗。这一天开箱出晒,衣服不长霉、无虫蛀,乡民争相出晒,以沾龙气,故民谚云:“六月六,晒红绿。”木兰山宗教徒还把这一天认定为木兰将军寿诞日而举行祭拜活动。还有人在小孩肚脐上用彩笔画上龙、蛇、蜈蚣等物,以求镇邪祛毒。十、夏至吃新赶臭肉又名过半年。夏至后逢卯日(地支的第四位,即夏至后第四天)吃新,有的地方将农历六月初六视为吃新节,故有民谚云:“阴历六月六,农家吃新粥。”吃新是指喜庆新谷成熟,农家有插谷穗敬神的习惯,&也是农夫之特有庆典。俗话说:“乡里人,两道荤,吃了年饭望吃新。”这一天要以新谷为食,置办酒肉,出了嫁的姑娘也要提一块猪肉携丈夫和子女回娘家贺新吃新,因天气热,肉易发臭,故俗称“赶臭肉”。湖乡之地,喜欢举家食肉,谓之“油镰柄”。即食肉时在镰柄上抹油,以便镰刀不生锈,收割之时快当一些,以示五谷丰登喜开镰。&&(碾磙)十一、穿针赛巧七月七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乞巧节,现在时兴称情人节。这是一个十分美丽的节日。民间广传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每年七月初七夜,无数喜鹊为牛郎织女在银河上架桥,让这一对有情人相会。这一天,牛郎就会挑着一双儿女到鹊桥上与织女相会,民间俗称“双星会”。老人则教小孩指认天上的银河星、牛郎星和织女星。传说夜半时刻,人们躲在藤蔓果叶之下,屏声息气,还能听到他们在天上的谈话。不少地方的妇女常在夜半之时,朝天焚香,向织女乞求智巧。有的地方还举行穿针赛巧活动,姑娘们梳妆打扮,成群结队,将各色花线穿成九尾针,先穿成功者为得巧、获巧,故村民们也称七夕节为乞巧节。十二、中元鬼节放河灯农历七月十五日,又称“鬼节”、“七月半”。据传,历代祖先都于七月初一到家中团聚,七月十五日才离开。乡民自七月初一至十五期间,各家自选一日,备酒肴祭祖。出嫁妇女,必于此日回娘家省亲祭祖。富家大户请僧道做“盂兰会”超度亡灵。七月初一祭祖,俗称接祖宗,七月十五再次祭祖,俗称送祖宗。一般人家焚烧上面书有祖宗姓名的冥钱封包,谓之:“烧包袱”,但大部分乡民只焚烧纸钱。梵语曰:“七月十五常以慈孝敬所生父母作为盂兰会,施佛及僧,以报父母之恩,祭奠祖先,放河灯以度亡灵,佛家念佛诵经,普渡众生。”民间传说,每到这一天,那些死于非命的孤魂野鬼,都要跑出来抢钱用。生者为了行善祈福,便在野外烧些纸钱,泼些水饭给他们享用。居临水边人家,则用彩纸扎成花样纸灯,内盛菜油,于傍晚时分,点燃后置于水中,任其飘流,以引鬼行路,俗称“放河灯”。有的人扎灯数百,河灯飘动,蜿蜒里许,颇为壮观,经常引得观者驻足。滠水河两岸,有时数处放灯。有些乡绅富豪,常以行善积德为名化缘募捐,筹资“打醮”、做“盂兰会”,超度鬼魂。至今四乡皆盛行在各家坟头焚烧香烛纸钱,祭悼死去的亲人。有俗语云:“七月半热鬼。”既有七月半天气还十分炎热之意,也有七月半多鬼魂之释。十三、亮子盛会显威灵木兰山上,庙会繁多,如正月初九玉皇会,二、六、冬月十九观音会,三月初三祖师会,四月、腊月初八如来会,四月二十八药王会,五月十三关帝会,五月十八天佛会,六月初六杨泗会,六月二十四雷祖会,七月十五盂兰会,七月十八娘娘会,七月二十二财神会,七月三十地藏会,九月初九斗姆会,冬月初三太阳会,腊月二十九华严会等。尤以八月份的亮子会最为盛大。&(亮子会)&(朝山进香)明清以来,木兰山道教的亮子会影响深远。亮子会朝拜“亮子菩萨”——永久太子(即真武大帝)及其率领的500名御林军(即灵官)。道家按照皇城的格局扩建古金顶,仿效当年永乐太子农历八月入武当山修道的宗教仪式,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型庙会。不仅黄陂县城乡各地有亮子会组织,而且四川、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河南、山西、上海等省市,天门、沔阳、孝感、大悟、应山、应城、新洲、红安、麻城、随县、枣阳、汉川等24个县市亦有亮子会朝木兰山。平时亮子菩萨供在头人家里,农历八月朝山时,由头人扛着亮子菩萨上木兰山。亮子有大、小之分,大亮子有501个木牌,分别塑着祖师和500灵官,需500多人共同朝山。小亮子只1个木牌,祖师和500灵官同塑其上。木兰山道教各庙、观均有固定的香客。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后,各庙、观道人下山请客,商量到本庙观朝山的各亮子会上山日期、人数、吃饭等问题。七月底,由头人发起,做各种上山准备。上山前香客必须斋戒3日,不行房事,并沐浴洁身。黄陂民间吹打乐十分丰富,东乡蔡家榨一带的牌子家业全区有名,乡民们还将其作为日常文化生活的娱乐项日,许多曲牌诸如:“朝元歌”、“折桂枝”、“清水令”、“鹊踏枝”等都是在朝觐木兰山时沿途行进的乐曲。亮子会朝山必先朝拜县城西的木兰第一宫。沿途还要高喊“达摩——救世主——无量寿佛”。届时,锣鼓鞭炮诵佛声,声声响亮,黄绫伞盖旌带旗幡壮观漂亮,祖师、罗汉金身神像熠熠闪亮。为抢烧头香,不少亮子会都于农历七月三十日到达山脚,八月初一清晨上山进庙烧香,以求大吉大利。一过雷祖殿,香客便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南天门的石阶上,三步一拜,五步一叩,见神拜神,遇庙烧香,直达山巅。各庙、观住持拈香,全体道众齐念长经。整个木兰山钟鼓齐鸣,烟雾缭绕,善男信女顶礼膜拜。&&&&&&&&&&&&&&&&&&&&&&(法&事&活&动)&十四、中秋佳节庆团圆农历八月十五,俗称“团圆节”,寓意一家之团圆节日。是与春节、端午节并重的节日之一。古之礼制中有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夕月即拜月也。”民间盛行中秋赏月、祭月、拜月、请神、娱神等活动。东乡村民特别喜欢在中秋节吃汤元、月饼,晚上再赏月,寓月圆家圆之意。村民都把兔儿爷作为中秋吉祥物,月饼已成为中秋节的象征。俗语云:“月亮下面看老婆,露水田里看秧稞,”月光下的人影十分俊俏,故年轻人常选八月十五晚上约会、打秋千,谈情说爱。老年人则常在带领全家吃月饼、赏圆月之时,捋须呷茶,向子孙们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民谚云:“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不论贫富,皆要吃饼赏月。有些久不生育的妇女,还利用中秋之夜到别人瓜园中去“偷”瓜,以乞求儿女,谓之“摸秋。”菜园主人发现有人偷瓜,也不惊动,任其摘去,传说摘其一棵瓜,添其十年寿。偶有碰巧怀孕的,摸秋“偷瓜”愈传愈神。八月十五这一天,大都是晴朗天气。如果这一天晚上有乌云遮住了月亮,将预兆第二年正月十五是阴雨天气,故民谚曰:“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十分奏效。&十五、饮酒赏菊贺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旧时以“九”为阳,故称重阳,也称重九,为老年人的节日。届时,老人结伴,佩戴茱萸,登高望远,有文人雅士,则饮酒赏菊,吟诗作画。有民谣曰:“九月九日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四乡村民还有食重阳花糕,插花糕旗之习俗。糕音同高,寓意高升、高寿、高兴,并以吃螃蟹为重阳节上等美食。俗语还有“刮了重阳风,百虫都归洞,”“吃了重阳糕,夏衣打成包”之说。每到这时,村民多筹办冬藏事宜,准备过冬。十六、杀猪捕鱼祭冬至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既是节日也是节气。冬至,旧时为冬祭之节,颇为注重。过去每逢此日,合族祭祀祖先,聚众吃“祭祖饭”。广大城乡居民自冬至日起,视为“打年货”的始端,杀猪、宰羊、起塘鱼,腌制丰鱼腊肉,灌香肠。民谚云:“冬至腌鱼肉,气香味道足。”随着年关将近,抢晴天,赶日晒,磨豆丝,洗晒被褥、床单。冬至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白天渐短,民谚云:“长起夏至,短起冬至。”冬至节一过,乡民们爱说:“年内无日。”都抓紧时间筹办年事。十七、腊八同食腊八粥农历腊月初八日。进腊月第一个逢八大喜之日是形成俗节的源起。这一天,家家都要用大米、玉米、南瓜、红苕、糯米、绿豆、花生、芝麻煮“腊八粥”吃,传说是为纪念“如来佛”出家成神的日子。“如来佛”就是在这一天将家中坛坛罐罐一样一点粮食倒出来,一锅煮粥吃了上山修行而成佛成神。故在这一天,各寺庙也有众僧分食野果杂粮煮稀粥的习俗。吃腊八粥,也是过年前先敬的第一个神,传说这一天也是“癞痢菩萨”的生日,吃了腊八粥,头上不长癞痢。有民谣云:“腊八日,打扬尘,二十四的打伢们。”意为年关将近,腊八日一到,就要开始打扫卫生,告诫孩子讲禁忌。俗话说:“腊时腊月,不要瞎说。”据记载,扫尘风俗起于尧舜时代,因“尘”与“陈”谐音,腊八日扫尘有除陈迎新的涵义,寓意扫除穷运晦气,迎来福寿昌盛。十八、除尘祭灶过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也称除尘节、扫房日。有俗语言:“君三、民四、王子二十五”也有称“王八二十五”。就是说皇帝二十三、老百姓二十四、王子大臣二十五过小年。旧时“王八”、戏子、吹鼓手被视为最下等人,故将他们排在最后过小年,故称“王八二十五”。此日又称:“祀灶日”,祭奉灶王爷,乡下俗称“供司令菩萨”。相传,灶王爷姓张名乙,原本是个游手好闲的懒汉,家财丰厚,由于嗜赌如命,财产输尽,后来连老婆也输给了别人。张乙穷困潦倒,靠沿门乞讨度日。有一年腊月二十四,讨到前妻家门口,前妻心地善良,不念旧恶,就施给他一些吃的和银两。不巧正遇她的后夫回家。张乙为避嫌疑,连忙躲进了灶堂里。后夫是个勤快人,一进门就烧火做饭。张乙在灶堂里无处可逃,但他怕牵连到妻子的清白,一时良心发现,便咬牙硬挺,结果被活活烧死了。从此后,前妻便每年腊月二十四都要在灶堂边烧香祭拜前夫,并托词说是感谢灶台,每天施油施米吃。引得三邻四舍效法,都来祭拜灶台。玉皇大帝闻听此事后,感慨不已,也就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封张乙为灶王爷,住在人间,劝告世人勤俭持家,和睦度日,每年上天禀报一次人间情况,并赐名为火神祝融。从此,乡民们把腊月二十四作为祀拜灶王爷的祭日。又因为离大年初一只有几天的时间,就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祭拜时,除了烧香外,还要在灶头用小碗放一块白米饴糖,甜灶王爷之嘴,求灶王爷上天禀报时隐恶陈善,免灾赐福。故有民谚云:“灶王爷本姓张,一碗白糖三炷香。”祭祀结束后,要将白糖分给孩子们吃,说是能沾灶王爷的火气。人们除了请灶王爷上天只说好的外,还要求自己,特别是孩子们讲禁忌,只说好话。特别忌说鬼、死人、背时、得病、倒霉、投河、吊颈、折本、沉船、翻车、垮台、失火等。祭罢灶王爷后,还要置办酒水、贡品祭拜祖先,大户人家还要把历代祖先画像悬挂起来,接受族人祭拜。有民谣曰:“二十四、打扬尘,二十五、打伢们,二十六、割鱼肉,二十七、拿年笔,二十八,插香蜡,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桃花谢。”从过小年开始,人们见面都要客气地问一声:“年事办毕了吗?”民间还传说腊月二十四是老鼠嫁姑娘的日子;到晚上尽量不要有什么大的响动,好心善良的姑娘嫂子们还要用红绿纸剪成嫁衣放在床边桌下,为老鼠送礼,除夕夜如家中安静,说明二十四老鼠出嫁顺利,否则,三十夜老鼠要闹你全家不安宁。十九、团年守岁除夕夜农历腊月三十。除夕以前,各家各户要清理财物,该要的帐要催,所欠的债要还,借进借出的生产生活用品也要物归其主,除夕一到,还、借免言。旧时欠债的生意人或穷人出外躲债,此日方归。大多数乡民在除夕之夜,先行祭神、祭祖,点燃大红蜡烛,焚香放鞭,然后全家聚餐,俗称“吃年饭”。南乡的乡民吃年饭前要敬三次神,第一次对着堂屋的神龛,第二次对着天井朝天,第三次斜着桌子斜对门。有些乡民还习惯在腊月三十吃辞年饭,正月初一吃接年饭,正月初三吃送年饭。吃年饭一般要全家团圆。为了等亲人回家吃团年饭或因亲人在年前需要远行时,年饭也可提前或推后,不论贫富贵贱,每家必有一餐团年饭。即使在外行商、乞讨之人也要赶回来团年,故民谚云:“叫花子也有三天年。”以示家庭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年饭很有讲究,“三鲜”(鱼丸、肉丸、肉糕)是必办之菜,象征合家团圆;另有一碗由肉丝、黄花、木耳、香菇、萝卜丝炒的“合菜”,谓之合家和睦;一碗青白菜,谓之满门清泰;一碗全鱼,吃年饭时不动筷,谓之年年有余。再配以八宝饭、蒸肉、丰鱼、腊肉、糯米丸子、卤菜或十碗、或十二碗等成双之数。人口不多的人家,桌面上最少也要摆八个人的碗、筷,以示人丁兴旺。吃年饭时要一起上桌,一起离席。吃年饭时,只能用汤匙舀汤喝,不能用汤泡饭,否则兆出门遇雨。关门吃年饭时,别人一般都不会在此时去喊门,如确有外人进入,必须留下同吃年饭,谓之添人进口。吃年饭时,相互祝贺士途进步、生意兴隆、身体健康、升官发财之类的喜庆话。靠集镇的居民一般在吃年饭时就给小孩子们压岁钱,大多数乡民则在大年初一孩子们拜年时再给压岁钱。生意人或大户人家吃年饭还有一个讲究,一般从腊月二十四就开始吃年饭,吃了年饭就放假。吃年饭时,如果东家把管账先生、长工、短工或佣人安排坐上首席,则表明就此辞工,明年就不要来了。帮工之人都怕吃年饭坐上席。除夕夜,神龛上要燃烛焚香,祭拜家神,各房间要点燃灯烛,灯火通明。神龛上的灯、香、蜡一般都要点到正月十五。合家围坐谈年,俗称“守岁”。主要内容包括一年来年成收入、生意买卖、亲戚往来、来年展望情况等等。边谈边呷茶,吃一些自己炒制的蚕豆、瓜子、苕片、花生、糖果之类的食品。有的谈至天晓,老人坐不住了就说去“打瞌睡”,也称去“挖窖”,取挖洞藏金埋银之意。小孩子们则兴高采烈的在门外燃放焰火、鞭炮,宣闹通宵。除夕夜守岁也有的乡民称守崇,家中灯火通明,焚香点蜡,众人相守,鬼怪不入,以保来年平安。守岁至正月初一凌晨是“炮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换新春”时刻,各家各户要打开大门,鸣鞭焚香烧纸祭拜天神,祈福求财,俗称“出行”,出行之后,凡事大吉大利,拜年活动由此方正式拉开序幕。&二十、节假日、纪念日、节气趣集本文收录除全国、全世界公认的外,主要收录本地区民间信仰和推崇的项目。1月1日&&元旦1月5日~7日交节&&小寒1月20日~21日交节&&大寒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1月&&武汉东湖梅花节正月初一起至十五&&春节正月初一&&弥勒佛诞辰日正月初五&&财神诞辰日、财神会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诞辰日、玉皇会正月十三&&小元霄节正月十五&&元宵(上元)节正月十五&&赐福天官诞辰日正月十九&&全真龙门派始祖丘祖诞辰正月二十五&&填(天)仓节2月2日&&世界湿地日2月3日~5日交节&&立春2月14日&&情人节2月18日~20日交节&&雨水2月28日&&国际罕见病日二月初二&&土地神诞辰日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日、文昌会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二月十五&&花朝节&&花神涅盘日二月十五&&太上老君诞辰日二月十九&&观音菩萨诞辰日、观音会二月二十一&&普贤菩萨诞辰日3月3日&&全国爱耳日3月5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5日~7日交节&&惊蛰3月8日&&国际妇女节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14日&&白色情人节3月14日&&国际警察日3月15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20日~22日交节&&春分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1日&&世界睡眠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3月24日~4月25日&(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6日&&武汉遗体捐献者日3月最后一个完整周的星期一&&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三月初三&&上巳节三月初三&&真武大帝诞辰日、祖师会三月十六&&准提菩萨诞辰日三月十八&&送子娘娘诞辰日、娘娘会三月十八&&老朗菩萨生日4月1日&&愚人节4月1日前后起&&黄陂群众文化艺术节4月1日~5日1日&&木兰杜鹃节4月3日~5日&&(清明前一天)寒食节4月4日~6日交节&&清明节4月5日前后&&黄陂木兰旅游文化节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13日前后起&&武汉赏花节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7日前后&&中国国际动漫节4月28日&&国际因工伤亡职工纪念日4月30日&&国际不打小孩日、无巴掌日、拒绝体罚日四月初二&&中华母亲节四月初四&&文殊菩萨诞辰日四月初八&&浴佛节四月初八&&释迦牟尼诞辰日四月十四&&吕祖诞辰日、吕祖会四月二十六&&华夏始祖炎帝诞辰日四月二十八&&药王菩萨诞辰日、药王会5月1日&&国际劳动节5月第2个星期二&&世界哮喘日5月4日&&中国青年节5月5日&&全国碘缺乏日5月5日~7日交节&&立夏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5月12日&&国家防灾减灾日5月12日&&国际护士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西方母亲节5月15日&&国际家庭日5月16日前后&&夏纳国际电影节5月16日&&全国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日5月17日&&世界电信日5月17日&&世界高血压日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5月19日&&中国旅游日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22日交节&小满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3日&&国际牛奶日5月24日前后,武汉市群众文化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五月初三起&&武汉东湖端午文化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小端阳)五月初五&&中华民间岳母节五月初八前后&&武汉东湖荷花节五月初十前后&&黄陂后湖荷花节五月十三&&关公诞辰日、关公会五月十五&&大端午节(大端阳)五月二十五&&末端午节五月十八&&天符神诞辰日6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7日交节&芒种6月6日&&全国爱眼日6月9日&&国际档案日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21日~22日交节&夏至夏至逢卯日(第四天)&&吃新节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6月第二个星期六&&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第三个星期天&&父亲节6月25日&&全国土地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6月29日前后起至8月底&&武汉欢乐谷狂欢节6月30日起至8月底&&武汉社区理财文化节六月初三&&韦驮菩萨诞辰日六月初六&&龙晒衣&&晒衣节六月初六&&木兰将军诞辰日六月十二&&火官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观音会六月二十四&&雷祖菩萨诞辰日、雷祖会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7月1日&&香港回归日7月1日&&国际建筑日7月3日起&&武汉冬病夏治节7月6日&&世界接吻日7月6日~8日交节&小暑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7月7日&&全国社区志愿者服务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7月11日&&中国航海日7月16日&&世界渡江节7月16日&&武汉渡江节7月18日&&曼德拉国际日7月22日~24日交节&大暑7月~11月&&武汉高校艺术节七月初三&&大势至菩萨诞辰日七月初七&&七夕节&&乞巧节,也称中国情人节七月十五&&中元节,也称鬼节七月十五&&佛欢喜日、地官诞辰日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萨诞辰日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7日~9日交节&立秋8月8日&&全民健身日8月12日&&国际青年节8月13日&&世界左撇子日8月15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8月22日~24日交节&处暑8月24日&&商标法颁布纪念日八月初一至月底&&木兰山亮子会八月十五&&中秋节9月8日&&国际扫盲日9月7日~9日交节&&白露9月10日&&中国教师节9月12日前后&&武汉人口文化节9月16日&&中国脑健康日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月17日前后&&湖北艺术节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9月20日&&国际爱牙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国国防教育日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9月22日~24日交节&秋分9月22日前后&&中国武汉登山节9月27日&&世界旅游日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九月初一~初九&&九皇会九月初九&&重阳节&&中国老年节九月初九&&斗姆会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观音会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10月1日&&国际音乐日10月1日&&国际老年人日10月1日前后&&湖北艺术节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0月5日&&世界教师日10月第一个星期日&&国际住房日10月8日&&世界视觉日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10月8日~9日交节&寒露10月9日&&世界邮政日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10月15日&&世界农村妇女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23日~24日交节&霜降10月24日&&联合国日10月24日&&世界发展新闻日10月26日前后&&武汉国际杂技节10月27日前后&&武汉琴台音节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10月29日前后&&中国武汉国际赛马节10月31日&&万圣节十月初一&&寒衣节(冥阴节)十月十五&&水官诞辰日十月十五&&下元节11月1日&&小光棍节11月2日前后&&中国(湖北)京剧艺术节11月6日前后&&湖北美术文化节11月7日~8日交节&立冬11月8日&&中国记者节11月9日&&消防宣传日11月10日前后&&武汉晚报膏方节11月11日&&光棍节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11月第3个星期三&&世界慢性阻肺日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11月19日前后&&武汉厨卫节11月22日~23日交节&小雪11月22日前后&&武汉冰洗节11月24日前后&&湖北翡翠赌石文化节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感恩节冬月十七&&阿弥陀佛诞辰日冬月十九&&太阳会&&太阳神诞辰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12月2日&&全国交通安全日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12月6日~8日交节&大雪12月9日&&世界足球日12月20日前后&&武汉江滩芦花文化节12月21日~23日交节&冬至12月24日&&平安夜12月25日&&圣诞节12月30日前后&&中国蒸菜美食文化节腊月初八&&腊八节&&释迦牟尼成佛日腊月二十四&&小年(除尘日、扫房日)腊月二十九&&华严菩萨诞辰日腊月三十&&除夕&
【】  【】
分享本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苦瓜的做法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