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理学院有哪些优势特色专业特色与优势?

Bad Request
Bad Request - Invalid URL
HTTP Error 400. The request URL is invalid.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是在原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1975年成立)及常德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系(1984年创办)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学院开设有生物科学、农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110人。现有在岗教师51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硕士学位教师15人;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一层次1人、三层次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博士生导师2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6人(外校兼职)。有“水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生物学基础课程”省级教学团队。有“动物学”和“作物遗传育种”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学院概况
生命科学学院
现有在岗教师和研究人员4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7人、高级实验师1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2人,占7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硕士学位教师13人,硕博比为49%。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博士生导师1人(外校兼职),硕士生导师6人(外校兼职)。学院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特别是依托环洞庭湖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逐步形成了立足地方、依托地方、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办学特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生命科学学院在生物科学、农学、畜牧、水产等行业已经为学校、企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目前,学院开设有生物科学、农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专业是湖南省重点和特色专业,农学专业是湖南省特色专业;拥有近8000 m2的实验大楼,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800万元;有生物基础实验室、动物科学专业实验室、农学专业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4个教学实验室,生物基础实验室是湖南省示范实验室;建有20余个教学、科研、生产实践基地,有2个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有动物学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有水生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发基地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有应用生物技术、特种蔬菜、水生生物3个研究所;有1个水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1个生物学基础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生命科学学院是湖南省中学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学校升本后,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注重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围绕人才培养计划,把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作为增强学校地方服务功能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内容来抓。把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立足常德,面向湖南,辐射全国。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熟、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学科特色与优势
学校生物学学科2008年被列为学校硕士点建设的授权学科。由原湖南农学院常德分院陈清泉教授等人于1975年创办(原为植物生理生化)。2001年本学科列为湖南文理学院重点学科,2006年生物学中的二级学科动物学被列为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拥有湖南省示范实验室生物基础实验室、湖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水生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发基地”、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水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创新团队和湖南省教学团队“生物基础课”教学团队。有应用生物技术、特种蔬菜、水生生物3个研究所。有近4000 m2的实验大楼,万元以上设备142余台件,仪器设备总值近575万元。本学科中外文藏书3.256万册。
生物学学科目前已形成了三个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即水生生物学、动物学与植物学研究方向。
水生生物学方向主要围绕环洞庭湖水生生物资源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开展如下方面的工作:一是环洞庭湖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及遗传育种研究;二是环洞庭湖水生生物生态环境与健康养殖模式研究;三是环洞庭湖经济水生生物病害防治与调控机理研究;近5年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 项,省部级项目 15 项,其中“淡水珍珠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洞庭青鲫选育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和“超大型无核珍珠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珍珠饮品原料及制备方法”、“ 一种无公害大水面投饵施肥方法”和“一种处理微污染富营养化湖泊、水库水体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78 篇,其中SCI收录6篇,出版专著1部,编写教材 1部;现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湖南省湘、资、沅、澧四水鱼类物种资源及多样性评价”1项,科技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珍珠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1项,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猪-沼-鱼立体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1项,其它省级课题项目 8 项,新增研究经费约345万元。
动物学方向主要围绕环洞庭湖、湘西北动物资源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一是昆虫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研究;二是白蚁防治生态学研究;三是动物养殖与疾病研究;“十一五”期间,投入建设经费72万元,获得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3项、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项、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2项,农业科技特派员专项4项,新增科研项目经费283.16 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7 篇(含国际学术刊物2 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25 篇,SCI 2 篇);同时积极参加省市农业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年专业教师在养猪、养鸡技术生产、白蚁防治技术推广等方向进行了推广,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主持了省级教研项目《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一、三、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校级教研项目5项,实现了实践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相结合的三结合实践模式,建立了1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获得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4项;院级教学管理论文二等奖2项;《动物生产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参编《普通生物学实验》、《动物生产学》教材,编写《动物生产学实验实习指导》、编著《肉鸽饲养手册》等动物养殖实用技术方面的书籍。建立了动物科学专业教学网站
、实践教学中心网站
;三年来,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网络资源,获得所需的专业知识,围绕环洞庭湖、湘西北动物资源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两大主题,积极主持或参与各种类型的实践、实验活动,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平均30%的学生主动申请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获批13项;获奖6项,其中获湖南省第七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获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院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胜奖1项;70%以上的毕业生参与了教师的科研课题工作,学生累计公开发表科技论文19篇。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20%以上,考取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名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
植物学方向主要围绕环洞庭湖植物资源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开展如下研究:一是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二是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三是植物种苗快繁与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自2005年以来,承担科研课题34项,其中,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子课题3项,湖南省科技厅计划项目4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6项,市局级项目7项,累计科研经费83.2万元。有8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奖励,其中,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常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制作竞赛三等奖1项,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制作竞赛二等奖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7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52篇,一级A类期刊上发表9篇。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科学学院第二教学楼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特色与优势
学院从1999年专升本以来,专业发展较快。2002年生物科学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2003年在湖南省教育厅新办专业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专业,2005年9月通过评估验收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专业,2008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高校特色专业;农学专业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 “生物学基础课实验”、“植物学”“动物生产学” 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出版教材3部,其中《普通生物学实验教材》09年获湖南省优秀教材;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005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基础课程示范实验室,动物科学实践教学中心 2009年被学校确定为湖南省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对象;相续开展了省级《生物学基础531实验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一、三、三”实践教学新体系》省级教改课题研究。实验内容,按基本技术、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4个层次进行整体优化整合,“三性”实验比例开出率超过70%以上。
生命科学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围绕人才培养模式(“2+X+1”,其中“2”为两个专业方向;“X”为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与实践环节;“1”即要求每个学生熟练地掌握1门新兴的实用技术),兼顾师范与非师范,培养复合型人才。
加强实践教学,操作性实用性强的实验单独开课,统一考试,增加了实验课和集中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时数,加大了“三性”实验比例,突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紧密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把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渗透到学生的教材、课堂、创新性实验、科技制作、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实习等各个实训环节中;同时,注重教研教改,近5年,主持省校各类教研项目35项,其中省级4项;“生物学基础531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06年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植物学实践教学新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08年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自升本以来,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课外科技制作竞赛三等奖、湖南省大学生课外科技制作竞赛二等奖、三等奖等各类奖项200余项。一次性考取研究生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6%以上,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
生命科学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服务地方,走产、学、研发展之路。目前已与湖南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安乡县、临澧县、桃源县、鼎城区、武陵区等22所学校、企业进行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在合作中,学生参与意识强、学习热情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科研、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也不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才培养特色
大学本科阶段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院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方面注重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充分利用现有动物学省级学科、动物学省级实验室、特色专业平台,挖掘教学资源,始终把学科专业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并将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贯穿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通过学生的创新性学习与实践、科技制作、毕业论文设计、考研、动植物野外实习等方式,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其二是与对口企业建立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实习基地,针对企业需要培养人才。借助2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1 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水生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发基地和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水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创新团队,和12所合作学校,加强人才的培养,接受学生从事创新性实训活动。其三是积极与地方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参与省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先后和10个合作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让学生全程参与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利保障。
近5年来,学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新图书馆
院本科生发表第一作者论文45篇,获各种学科竞赛奖励14项,其中国家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三等奖1项,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一次性考研率26%以上。年期间,共有22篇毕业论文被评为学校优秀论文,年期间,获主持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型实验计划项目7项、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型实验计划项目23项。
生命科学学院工作成绩显著,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为湖南省先进教职工之家;连续多年评为学院红旗单位、先进党总支、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先进单位、考研工作先进单位。
(截止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婀栧崡楂樻牎鑾锋壒36涓?壒鑹蹭笓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学检验专业优势特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