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孩子的不是游戏,是父母失去控制的焦虑的父母

晴天霹雳!你养了这么久的蛙儿砸其实是你的老公啊!|旅行青蛙|晴天霹雳|青蛙_新浪网
晴天霹雳!你养了这么久的蛙儿砸其实是你的老公啊!
晴天霹雳!你养了这么久的蛙儿砸其实是你的老公啊!
近腔,要说哪款游戏最火相信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了吧不是王者农药,也不是QQ飞车就是《旅行青蛙》!这款游戏的风头已经持续了大半个月了直到现在依然称霸APP Store免费榜下载冠军!自从玩了这个游戏一夜之间,票圈里80%的人都变成了“留守爹娘”让还是单身的妹子们都提前体验了一把老母亲那颗操碎的心我的儿砸,你怎么还不回家!燃鹅!!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这只蛙真的是你们的儿子吗?!今天,w妹就要给大家带来一个晴天霹雳了▼你养了这么久的蛙儿子其实是你的蛙老公啊!!!不要怀疑不要震惊你没有看错!一大早,微博博主@新浪游戏就扔出了这枚重磅炸弹《旅行青蛙》的设计师村真裕子表示这个游戏的设计初衷不是盼儿归来,而是思念丈夫!青蛙在日本寓意着平安归家所以选青蛙当主角,就是祈祷亲人早点归来以日本的社会风气来说养青蛙就像养丈夫经常出差,偶尔带回点儿土特产和与景点的合照据设计师说,这款游戏95%的下载来自中国而日本只有1%的下载量!好了,现在我就来帮大家理下思路经常出差?所以,青蛙在外面和小蝴蝶玩的寓意是??出门前在他包裹里放了一顶迷彩帽回来之后这只蝴蝶头上就出现了同款情侣帽?excuse me??这是在给谁写信?小三小四还是小五小六?我在家里日盼夜盼而他却在外面和别人你追我赶当初小心翼翼的把他捧在手心还担心蛙儿子会摔下来现在?摔死你得了这消息一出之前的“留守爹妈们”瞬间炸开了锅事实证明,它就是一只不折不扣的渣蛙!▼外面狂蜂浪蝶回家不理妻子迟早被打死也有人表示是丈夫?马上卸载供他吃供他喝还供他出去浪你替他操碎了心他却在外勾搭别的野fu蝶!而那些明信片,就是他出轨的证据来人啊,谁给我一份干锅牛蛙的菜谱?相信此时李泽言要跳出来了内心os:mmp就这么个玩意儿居然也能让老子失宠所以,今天你的丈夫回家了吗?综合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头号玩家》:毁掉孩子的不是游戏,是父母失去控制的焦虑《头号玩家》:毁掉孩子的不是游戏,是父母失去控制的焦虑陈妍妈妈百家号01好的作品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会让你颠覆想象,来个思维大爆炸,让你在为之感慨的同时,触及灵魂,并浑身打个激灵。比如,看了《头号玩家》之后,我最大的顿悟是:什么,我竟然已经老了?!因为,在这部向上个世纪娱乐致敬的电影中,我仿佛看到了玩小霸王学习机的自己。中国第一批接触互联网的那群人,我其实对于游戏并没有什么执念。长期以来,我对游戏的了解仅停留在扫雷和蜘蛛纸牌的水平,第一次接触RPG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是在不高兴先生的影响之下玩了《冰雪传奇》,接着是《暗黑破坏神》最后是《帝国时代》,但也仅限于此。而且吸引我的,并不是打怪升级的游戏本身所带来的乐趣,而是游戏里流畅的画面,动人的故事情节,以及背后的文化历史。对大型网游,我觉得太耗费时间,一直喜欢不起来,以至于全民皆刷的XX荣誉我也完全没有兴趣。所以我并不关心《头号玩家》里的138个彩蛋,只是跟随着这部电影现一次审视了游戏和人生的关系。02没有好爸爸,游戏里的人生也能全面开挂《头号玩家》里的男主角韦德,在现实生活中是个无父无母,跟着姨妈还有姨妈的人渣男朋友苟活的24K纯吊丝,每天睡在颤抖的洗衣机上畅想游戏世界。但是他在“绿洲”里是排名第一的彩蛋猎人帕西法尔,走到哪里都倍受瞩目,有朋友有装备还有红颜知己。一个正常人在这两种角色之间切换,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肯定是游戏世界更吸引人。抛开电影,在现实的世界里,玩游戏最大的乐趣就是它打破了现实中的阶层划分。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在罗马,其他人根本望尘莫及,要说唯一可以拼一下的就是打游戏。因为游戏里就算有钱买装备,但也需要耗费时间一关关闯下去。而更多的人,即便没法拼爹,也没钱买装备,但可以用时间来交换,并且总能踩到一两次狗屎运,爆到好装备,然后炫耀一下,再卖掉换点钱。甚至,你耗的时间够长,挂机练级,也可以积累大量的经验值,成为某一个游戏区块的NO.1,达到现实中自己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所以,通常用游戏来逃避生活的,都是一些境遇并不好的人,在现实中就能爽的人,谁愿意玩虚拟呢?游戏,是性格内向孩子最好的保护色《头号玩家》里,“绿洲”的创始人是哈利迪是一个连向心爱女孩表白都缺乏勇气的技术宅男,但他在游戏世界里却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把自己所有的经历都写进了游戏代码,其中也包括自己无法对心上人表白的遗憾。想要获得游戏胜利,玩家就要一遍又一遍地经历着他的人生,读懂他的情感,了解他的深情。现实生活中,像哈利迪一样不善于表达的代码大神们一抓一把,他们不会说甜言蜜语,也不怎么浪漫,甚至连朋友都没几个,但在他们能够借助网络和游戏,操控自己的世界,在那里牛B闪闪,最终吸引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侣。比如,《生活大爆炸》里,讨人厌的谢尔顿终于找到了他今生唯一的艾米。游戏填补了一批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就算不喜欢玩游戏的人,去看《头号玩家》也不会觉得无趣,因为电影里除了出现大量游戏画面之外,还有很多时代的符号元素,比如黑客帝国、金刚、高达……,这都是我们这代人的青春记忆。一个人在青春期时反复做的一件事,最容易形成习惯,并永远铭记。比如,游戏那么多,不高兴先生最爱玩的还是传奇。甚至现在没有多少私服了,他还会自己架个服务器全区只有他一个真人,偶尔玩上一会儿。他玩的根本不是游戏,是寂寞,遥想当年,这个游戏曾经陪他渡过多少个网吧的不眠之夜,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吧,当然还有CS。越是被父母忽视的孩子,越容易沉迷游戏家长对游戏的偏见,主要一是担心孩子沉迷因而荒废学业,二是担心影响孩子视力,且久坐不利于身体健康。但往往越不让孩子玩,孩子就越要玩,甚至不惜以死相逼。新闻中,因为不让玩游戏,孩子跳楼的例子屡见不鲜。大部分家长不给孩子玩游戏,只是嘴上“别玩了!”,没收了手机之后就没有下文。他们没有告诉孩子,不玩游戏,要去干什么,当然也不会陪着孩子干什么。心理学家发现,在现实里越是不被父母关注的孩子,越容易游戏成瘾。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爱,所以才会拼命地在虚拟世界里寻求关爱。这时候的游戏,已经被孩子当成了父母对他们的爱的载体。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孩子小时候,只要一哭妈妈就知道他是饿了,于是用乳房哺育他,这一刻,母爱借妈妈的乳房而传递,妈妈的乳房就成了过渡客体。孩子再哭,妈妈知道他渴了,用奶瓶喂他水喝。这一刻,母爱借奶瓶而传递,奶瓶成了过渡客体。如此这般的情形无数次发生,量变引起质变,有一天孩子突然领悟到,妈妈的爱并不等同于乳房、奶瓶或其他,爱是无形无质的。有了这样的领悟,孩子就会放下对过渡客体的执着,或者说,对有形有质的母爱载体的执着。孩子的心就被照亮了,懂得了灵魂的真实存在。然而,母爱的累积效应不够,这一领悟并没有发生,甚至,母爱稀少,就会导致孩子对有形有质的母爱载体非常执著。游戏就是有形有质的母爱载体,它跟有着照顾与陪伴功能的毛绒玩具一样,可以充当孩子假想的伙伴与聆听者。健康成长的孩子会对毛绒玩具很有感情,但不容易痴迷,太痴迷的孩子,都可能是获得的爱太少。领悟不到爱是无形无质的,是有灵魂的,那么灵魂之爱就沦落为需求满足的层面。满足需求,说白了就是一场交易。交易看不到灵魂的存在,也不知道自己和事物的尊贵,所以就出现了“裸贷”的孩子和拿器官换苹果手机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即便想要的东西到手了,但那满足感也就只是到手那一刻,很快,它就消散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在长时间玩了游戏之后,依然会觉得空虚。03世界上的一切恐惧都来源于对陌生事物的未知,父母对孩子沉迷游戏的恐惧也一样。看到曾经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孩子,自从玩了游戏后,就变成了完全不认识的另一个人,父母那种失去控制权的挫败感无以言表。指责孩子的错误又远比承认自己的失败容易,所以父母便视游戏为罪魁祸首,不让孩子接近。而事实上,当孩子接触游戏之后,发现可以不必受父母控制,内在长久以来被压抑的子人格,反而更可能暴露出来。如果父母能明白这一点,并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可能就不会那么担心。我的朋友青年女作家鲁西西,曾经写过一个《我不是黄蓉我不懂武功》的故事,里面讲述了一个孩子打游戏成瘾,妈妈为了挽回孩子,自己也进入到游戏的世界,选择了一个角色,缠着儿子让他带着自己练级打怪,跟自己组队。最后妈妈在游戏里的角色背叛了儿子在游戏里的角色,让儿子武功尽废,心灰意冷,最终回到了现实的世界。对于已经有自主能力的青春期的孩子,想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其说教,不如去关心他们在追的偶像明星,不如去跟他们一起打打游戏。那些面对面无法表达的感情,隔着屏幕,披着马甲会更容易说出口。那天逛街时也听到一个妈妈抱怨,跟上小学的孩子已经说不上话,因为儿子玩的游戏她完全不懂,倒是爸爸即便是出差也能跟孩子联线打游戏,两个人永远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这就像跟男孩子聊奥特曼,跟女孩子聊小马宝莉一样,拉近亲子关系屡试不爽的法宝,就是跟孩子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因为了解,所以笃定。因为兴趣相同,才能亲密无间。04ALEX同学之前因为胳膊摔伤,给他玩过几次植物大战僵尸的小游戏,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我告诉他,玩游戏不是不可以,如果真的喜欢,将来还可以自己去设计和制作游戏。但在这之前就要把制作游戏需要的,画画、设计、音乐、计算机这些本领先学会。游戏也可以偶尔玩,但会让他用做家务来换游戏卡,然后根据游戏卡限定玩的时间。而他为了玩游戏,真的也是蛮拼的。平时玩不到游戏的时候,他从最开始的画画编故事、做人物纸牌,升级到让我帮他借植物大战僵尸系列的漫画书,买植物大战僵尸系列的贴纸、乐高玩具等。总之绞尽脑汁,用尽毕生所学他都要发明创造出新方法,来缓解他对游戏的相思之苦。在电子产品普及之前,父母是担心电脑和网络游戏会害了孩子,所以他们把孩子送去“豫章书院“这样的地方戒除网瘾。可是他们忘记了,在电脑和网络出现的更早之前,他们父母担心的是,电影电视会害了孩子。按照这种逻辑,那更早更早以前,会教坏孩子的可能就是图书报纸。但其实,教坏孩子的从来不是电视、手机、平板电脑,而是父母的粗暴和漠视。《头号玩家》里所展现的世界,已经是一个全民皆游戏的时代,当每个人都戴着虚拟现实的VR眼镜,投身另外一个世界争名逐利的时候,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副浑然忘我的状态。虽然这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这样的世界离我们真的已经不远了。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已经没办法离开手机和电脑,又凭什么要求一个身高不到你一半,心智还发育不全的孩子,能够坐到对电子产品和各种游戏坐怀不乱呢?既然堵不住,就得疏导,当一个孩子的内心被爱填满,他能留给游戏的空间也就不多了。参考资料:武志红. 为何家会伤人[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图片来源:电影《头号玩家》、豆瓣图库图片拍摄:@老王的旅行作者介绍:陈妍,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专注亲子关系、儿童心理。代表作《穷养一个男孩,毁掉三代人》、《我调查了100组家庭,发现既能上班赚钱,又不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妈妈,根本不存在!》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陈妍妈妈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通过孩子看自己,通过爱情看人性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父母与孩子如何度过刚入幼儿园期间的分离焦虑?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8,501分享邀请回答1.7K9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12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李巍说│失控的孩子和焦虑的父母,其实没有那么可怕李巍说│失控的孩子和焦虑的父母,其实没有那么可怕成都商报百家号成都商报客户端专栏│李巍说李巍著名女企业家、慈善家、专栏作家,新希望集团联合创始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妻子。李巍说:晨虹,上海浦东新区爱心树生命关爱中心资深志愿者。从她2009年第一次接触生命教育至今,已有8个年头。2015年,由她主编的《生命教育》小学系列教材出版,前后历时近5年。生命教育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不妨来听听晨虹的这一课:生命教育——从喂养心灵开始。每一个生命好比一棵破土而出的小树苗,等待着长成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而生命教育就像小树苗等候的阳光雨露,让生命得到滋养,茁壮成长!从2009年第一次接触生命教育,到2010年开始走入校园参与生命教育公益服务,8年来,我亲眼见证了生命教育吸引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成为生命教育传播者。上海浦东新区爱心树生命关爱中心的“励飞生命教育课堂”,也从小学校园扩大到社区、山区、企业……我深深地感受到:生命教育不仅是全人教育,更是终身教育,对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往往忽略了对生命全面的关注,从而迷失生命的方向,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我们身边的一些孩子,因为学习压力、人际受挫、家庭破碎等原因,常常有心理脆弱、自我否定、思想困惑、情绪失控等表现,进而导致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现象层出不穷。“失控的孩子,焦虑的妈妈,缺席的爸爸”,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中国式家庭”。而生命教育就像一缕阳光,帮助迷失的生命驱走黑暗和痛苦,带来温暖与滋养。从2010年起,我开始担任主编,组织编写《生命教育》小学教材。我们的志愿者深深扎根在小学校园课堂实践中,同时想方设法地挤出时间编写教材。无数个夜晚,等家人入睡了,志愿者们就开始写稿,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经过近5年笔耕不辍的努力,一套10本完整系统的小学《生命教育》教材终于在2015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套教材从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生命四个向度出发,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设立了100个生命教育主题,循序渐进地展开,引导孩子发现生命,珍惜生命,活出生命的意义,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有一个学期,我担任一所小学5年级学生的生命教育老师,其中一个梳着蘑菇头的女学生让我印象深刻。她上课总是低着头,刘海挡着脸,从不发言,好像把自己关起来一样。下课后,我想跟她说说话,她却不由自主地躲开了。事后,我向她的班主任了解到,小女孩父母离异之后,她的成绩不断下滑,人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学期过半,有一天,我们上课的主题是“情绪课堂”:引导孩子们认识恐惧,正确地面对恐惧。我向孩子们提问:“你心中最害怕的是什么?”出乎意料地,梳着蘑菇头的小女孩第一个举起了手。我立马走到她身边,邀请她分享。她第一次抬起脸来,怯怯地望着我说:“老师,我最怕的是爸爸妈妈分开……”声音有些哽咽。我深深地被触动了,下意识地给了她一个拥抱,然后对她说:“老师和全班同学今天都非常谢谢你,不会忘记你这么真诚勇敢地向我们分享你的心声。虽然生活中有很多难关,但请记住你今天这份勇气,永远也不要忘记!每天都提醒自己用这份勇气面对生活,你一定能战胜所有难关!”接下来的半学期,班主任老师告诉我,这个小女孩慢慢开始“打开自己”,课堂表现更积极,成绩也在进步。有一次,小女孩还主动把得了“优秀”的作文拿给我看。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真诚的接纳、陪伴、肯定与鼓励!生命的成长不仅需要用食物来喂养身体,更需要用丰富的营养来补给心灵。生命教育从喂养心灵开始,必将让你拥有一个丰盛而灿烂的人生。作者:晨虹 图据上海浦东新区爱心树生命关爱中心编辑:刘艳美阅读更多:「李巍说」专栏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成都商报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西部影响力最大主流媒体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头号玩家》:毁掉孩子的不是游戏,是父母失去控制的焦虑
好作品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会让你颠覆想象,来个思维大爆炸,让你在为之感慨的同时,触及灵魂,并浑身打个激灵。
比如,看了《头号玩家》之后,我最大的顿悟是:什么,我竟然已经老了?!
因为,在这部向上个世纪娱乐致敬的电影中,我仿佛看到了玩小霸王学习机的自己。
作为中国第一批接触互联网的那群人,我其实对于游戏并没有什么执念。
长期以来,我对游戏的了解仅停留在扫雷和蜘蛛纸牌的水平,第一次接触RPG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是在不高兴先生的影响之下玩了《冰雪传奇》,接着是《暗黑破坏神》最后是《帝国时代》,但也仅限于此。
而且吸引我的,并不是打怪升级的游戏本身所带来的乐趣,而是游戏里流畅的画面,动人的故事情节,以及背后的文化历史。
对大型网游,我觉得太耗费时间,一直喜欢不起来,以至于全民皆刷的XX荣誉我也完全没有兴趣。
所以我并不关心《头号玩家》里的138个彩蛋,只是跟随着这部电影现一次审视了游戏和人生的关系。
没有好爸爸,游戏里的人生也能全面开挂
《头号玩家》里的男主角韦德,在现实生活中是个无父无母,跟着姨妈还有姨妈的人渣男朋友苟活的24K纯吊丝,每天睡在颤抖的洗衣机上畅想游戏世界。
但是他在“绿洲”里是排名第一的彩蛋猎人帕西法尔,走到哪里都倍受瞩目,有朋友有装备还有红颜知己。
一个正常人在这两种角色之间切换,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肯定是游戏世界更吸引人。
抛开电影,在现实的世界里,玩游戏最大的乐趣就是它打破了现实中的阶层划分。
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在罗马,其他人根本望尘莫及,要说唯一可以拼一下的就是打游戏。因为游戏里就算有钱买装备,但也需要耗费时间一关关闯下去。
而更多的人,即便没法拼爹,也没钱买装备,但可以用时间来交换,并且总能踩到一两次狗屎运,爆到好装备,然后炫耀一下,再卖掉换点钱。
甚至,你耗的时间够长,挂机练级,也可以积累大量的经验值,成为某一个游戏区块的NO.1,达到现实中自己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
所以,通常用游戏来逃避生活的,都是一些境遇并不好的人,在现实中就能爽的人,谁愿意玩虚拟呢?
游戏,是性格内向孩子最好的保护色
《头号玩家》里,“绿洲”的创始人是哈利迪是一个连向心爱女孩表白都缺乏勇气的技术宅男,但他在游戏世界里却是神一般的存在。
他把自己所有的经历都写进了游戏代码,其中也包括自己无法对心上人表白的遗憾。想要获得游戏胜利,玩家就要一遍又一遍地经历着他的人生,读懂他的情感,了解他的深情。
现实生活中,像哈利迪一样不善于表达的代码大神们一抓一把,他们不会说甜言蜜语,也不怎么浪漫,甚至连朋友都没几个,但在他们能够借助网络和游戏,操控自己的世界,在那里牛B闪闪,最终吸引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侣。
比如,《生活大爆炸》里,讨人厌的谢尔顿终于找到了他今生唯一的艾米。
游戏填补了一批孩子的青春叛逆期
就算不喜欢玩游戏的人,去看《头号玩家》也不会觉得无趣,因为电影里除了出现大量游戏画面之外,还有很多时代的符号元素,比如黑客帝国、金刚、高达……,这都是我们这代人的青春记忆。
一个人在青春期时反复做的一件事,最容易形成习惯,并永远铭记。
比如,游戏那么多,不高兴先生最爱玩的还是传奇。甚至现在没有多少私服了,他还会自己架个服务器全区只有他一个真人,偶尔玩上一会儿。
他玩的根本不是游戏,是寂寞,遥想当年,这个游戏曾经陪他渡过多少个网吧的不眠之夜,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吧,当然还有CS。
越是被父母忽视的孩子,越容易沉迷游戏
家长对游戏有偏见,主要一是担心孩子沉迷因而荒废学业,二是担心影响孩子视力,且久坐不利于身体健康。
但往往越不让孩子玩,孩子就越要玩,甚至不惜以死相逼。新闻中,因为不让玩游戏,孩子跳楼的例子屡见不鲜。
大部分家长不给孩子玩游戏,只是嘴上“别玩了!”,没收了手机之后就没有下文。他们没有告诉孩子,不玩游戏,要去干什么,当然也不会陪着孩子干什么。
心理学家发现,在现实里越是不被父母关注的孩子,越容易游戏成瘾。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爱,所以才会拼命地在虚拟世界里寻求关爱。
这时候的游戏,已经被孩子当成了父母对他们的爱的载体。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
孩子小时候,只要一哭妈妈就知道他是饿了,于是用乳房哺育他,这一刻,母爱借妈妈的乳房而传递,妈妈的乳房就成了过渡客体。
孩子再哭,妈妈知道他渴了,用奶瓶喂他水喝。这一刻,母爱借奶瓶而传递,奶瓶成了过渡客体。
如此这般的情形无数次发生,量变引起质变,有一天孩子突然领悟到,妈妈的爱并不等同于乳房、奶瓶或其他,爱是无形无质的。
有了这样的领悟,孩子就会放下对过渡客体的执着,或者说,对有形有质的母爱载体的执着。
孩子的心就被照亮了,懂得了灵魂的真实存在。
然而,母爱的累积效应不够,这一领悟并没有发生,甚至,母爱稀少,就会导致孩子对有形有质的母爱载体非常执著。
游戏就是有形有质的母爱载体,它跟有着照顾与陪伴功能的毛绒玩具一样,可以充当孩子假想的伙伴与聆听者。
健康成长的孩子会对毛绒玩具很有感情,但不容易痴迷,太痴迷的孩子,都可能是获得的爱太少。
领悟不到爱是无形无质的,是有灵魂的,那么灵魂之爱就沦落为需求满足的层面。满足需求,说白了就是一场交易。交易看不到灵魂的存在,也不知道自己和事物的尊贵,所以就出现了“裸贷”的孩子和拿器官换苹果手机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即便想要的东西到手了,但那满足感也就只是到手那一刻,很快,它就消散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在长时间玩了游戏之后,依然会觉得空虚。
世界上的一切恐惧都来源于对陌生事物的未知,父母对孩子沉迷游戏的恐惧也一样。
看到曾经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孩子,自从玩了游戏后,就变成了完全不认识的另一个人,父母那种失去控制权的挫败感无以言表。指责孩子的错误又远比承认自己的失败容易,所以父母便视游戏为罪魁祸首,不让孩子接近。
而事实上,当孩子接触游戏之后,发现可以不必受父母控制,内在长久以来被压抑的子人格,反而更可能暴露出来。
如果父母能明白这一点,并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可能就不会那么担心。
我的朋友青年女作家鲁西西,曾经写过一个《我不是黄蓉我不懂武功》的故事,里面讲述了一个孩子打游戏成瘾,妈妈为了挽回孩子,自己也进入到游戏的世界,选择了一个角色,缠着儿子让他带着自己练级打怪,跟自己组队。最后妈妈在游戏里的角色背叛了儿子在游戏里的角色,让儿子武功尽废,心灰意冷,最终回到了现实的世界。
对于已经有自主能力的青春期的孩子,想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其说教,不如去关心他们在追的偶像明星,不如去跟他们一起打打游戏。那些面对面无法表达的感情,隔着屏幕,披着马甲会更容易说出口。
那天逛街时也听到一个妈妈抱怨,跟上小学的孩子已经说不上话,因为儿子玩的游戏她完全不懂,倒是爸爸即便是出差也能跟孩子联线打游戏,两个人永远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
这就像跟男孩子聊奥特曼,跟女孩子聊小马宝莉一样,拉近亲子关系屡试不爽的法宝,就是跟孩子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因为了解,所以笃定。因为兴趣相同,才能亲密无间。
ALEX同学之前因为胳膊摔伤,给他玩过几次植物大战僵尸的小游戏,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我告诉他,玩游戏不是不可以,如果真的喜欢,将来还可以自己去设计和制作游戏。但在这之前就要把制作游戏需要的,画画、设计、音乐、计算机这些本领先学会。
游戏也可以偶尔玩,但会让他用做家务来换游戏卡,然后根据游戏卡限定玩的时间。而他为了玩游戏,真的也是蛮拼的。
平时玩不到游戏的时候,他从最开始的画画编故事、做人物纸牌,升级到让我帮他借植物大战僵尸系列的漫画书,买植物大战僵尸系列的贴纸、乐高玩具等。
总之绞尽脑汁,用尽毕生所学他都要发明创造出新方法,来缓解他对游戏的相思之苦。
在电子产品普及之前,父母是担心电脑和网络游戏会害了孩子,所以他们把孩子送去“豫章书院“这样的地方戒除网瘾。可是他们忘记了,在电脑和网络出现的更早之前,他们父母担心的是,电影电视会害了孩子。按照这种逻辑,那更早更早以前,会教坏孩子的可能就是图书报纸。
但其实,教坏孩子的从来不是电视、手机、平板电脑,而是父母的粗暴和漠视。
《头号玩家》里所展现的世界,已经是一个全民皆游戏的时代,当每个人都戴着虚拟现实的VR眼镜,投身另外一个世界争名逐利的时候,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副浑然忘我的状态。
虽然这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这样的世界离我们真的已经不远了。
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已经没办法离开手机和电脑,又凭什么要求一个身高不到你一半,心智还发育不全的孩子,能够坐到对电子产品和各种游戏坐怀不乱呢?
既然堵不住,就得疏导,当一个孩子的内心被爱填满,他能留给游戏的空间也就不多了。
参考资料:武志红. 为何家会伤人[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图片来源:电影《头号玩家》、豆瓣图库
图片拍摄:@老王的旅行
作者介绍:
陈妍: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专注亲子关系、儿童心理。代表作《穷养一个男孩,毁掉三代人》、《我调查了100组家庭,发现既能上班赚钱,又不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妈妈,根本不存在!》微信公众号:陈妍妈妈(chenyanmama0514)新浪微博:陈妍妈妈育儿 欢迎关注!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焦虑的父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