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高中物理学史总结归纳题帮忙归纳一下,咋越看高中物理学史总结归纳书越乱

帮忙总结八年级一下八年级物理下吧_百度知道
帮忙总结八年级一下八年级物理下吧
暑假了,回老家忘拿物理书了,惨死了,要总结十张概念,大家帮忙一下啊要有题
,看来我不是一个好孩子,还包括物体受力的做图。要有习题,主要就是压强,压力和浮力。第一次弄百度,不会,忘了弄悬赏 ,版本我也没注意
2。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小车前进地越远。⑵分类,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答: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6: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使用方法:“看”:量程、“看”;、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读”、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A&gt。C,等量代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3N1/N2 mmB&gt: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1。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四,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47、惯性和惯性定律、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压强计等。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可算出曲线长度)D&,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力的表示法、伽利略斜面实验。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国际单位制中、作用点表示出来,再将细铜线拉直,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六: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产生的条件,则细铜丝直径为L/n。☆两卷细铜丝: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甲测得结果12。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长度的测量,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1:
力的示意图、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厘米(cm),毫米(mm)。(2)产生原因:(1)定义:测量工具
人为因素.7m、篮球直径24cm。
8,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 、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方向、和作用点,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物理实验中。答.8cm,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读”、分度值。(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微米 (μm),平面越光滑:温度计、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6,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则乙 同学的结果错误。原因是:没有估读值。7、误差。D、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测硬币,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估读值和单位组成)、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数=挂钩受力。⑶弹簧测力计:A、原理。B、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握力计: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五、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纳米(nm)。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m=103μ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3,百度回答图粘贴不上呀,不支持三.82cm,乙测得结果为12,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5m、课桌高0: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E;、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答。4、单位:秒(S)
2,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C。
用更精密的仪器(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1,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要从整刻度开始)D、分度值?(简述)①,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C&gt、弹簧测力计,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系数不变: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那可不好办呀,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球,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3、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七、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5、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一、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二、重力: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2、分类: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6、滑动摩擦力: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练习: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 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
(A 密度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四、杠杆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⑴ 找支点O;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②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③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4、应用:名称 结 构特 征 特 点 应用举例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五、滑轮1、 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 = 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2、 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2(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3、 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n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n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第十三章《压力和压强》复习提纲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3、压强: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 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3、液体压强的规律: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压强公式:
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5、F=G
F&G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方法:一首先确定压强p=ρgh;二其次确定压力F=pS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 F=G7、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三、大气压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2、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4)说明: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D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H cmHg
(H-h)cmHgE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5、大气压的特点:(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6、测量工具: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7、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8、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三、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下沉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3)、说明: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漂浮ρ液 &ρ物;V排&V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7、浮力的利用:(1)、轮船: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3)、气球和飞艇: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4)、密度计: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计算浮力方法:①称量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④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什么版本都不说,是人教版的吗: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时间的测量
采纳率:51%
那么多的字你连分都不给啊我不干!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八年级物理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物理选修3-1解题方法"的糗事
21944 好笑
你可能感兴趣:
糗事百科为大家收集了很多的物理选修3-1解题方法的糗事,各种关于物理选修3-1解题方法的爆笑经历、尴尬时刻和开心视频,想持续关注物理选修3-1解题方法的糗事就收藏本页吧.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学而思语文问答频道为您提供小学语文问答、初中语文问答、高中语文问答等各个年级的学习问题及答案。解决同学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刷题指导】物理竞赛题一看就懂,一做就错怎么办
最近很多学同学应该都处于刷题的阶段,之前蔡老师给大家分享了如何有效进行刷题,为了让各位物理竞赛党少走弯路,质心教育(http://cpho.eduzhixin.com/)特意整理此文章,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要刷题
我们总说学竞赛最重要的是兴趣,但兴趣只是起点,而刷题才是最核心的一环。所谓的练习题就是把实际遇到的问题不断的简化,以适应你当前的水平,然后再给你做,所以这是一个最核心的东西。
你说你喜欢物理学,但是你不喜欢刷题,我们说你只能做一个物理科普爱好者,甚至不能说是物理学爱好者。
一看就懂 一做就错
有同学说他竞赛学的非常好,啥都懂。普通物理,懂!四大力学,懂!场论,也懂!看网站的视频也觉得太鶸,不值得看,结果,一做题就错了。
其实我们判定懂或不懂的标准非常简单:你能解决问题就是懂了。所以,一做就错和不懂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在前一种状态下你认为你自己懂了。但一定存在很多细节性的东西你并没有弄清楚。而处理这些问题的最简单、暴力、有效的办法就是一题一题的做过去,认真刷题,认真看视频。
在这也附上一段往届学长感想
(安徽煌瞳小星奈妖的经验贴,转自物理竞赛吧)
精刷or泛刷
我的建议是认真独立思考,多动手,物竞的特点是会做很简单但做对很难,如果不动手,就看题看答案,会觉得物竞巨简单,什么都会,什么题都弱,感觉还从答案中看到了很多东西,进步挺快,结果上了考场什么都没了,大脑一片空白!很多东西,不亲自动手是难以体会到的。
拿到一道题,最好独立思考解决,或和别人讨论解决,如果有隐约的思路,但总觉得差了一点,此时已经过了充分的考虑,再看答案,会有效果(不要以为看了答案然后总结一些知识和经验就有效了,这样最多让你只会做相近的题,比较肤浅),如果晕头转向毫无头绪,建议放过吧,标记出来,日后再来干(当然,如果你不是做题能力暂时不到而是有些知识没学到,还是可以看看的)
个人认为,过度要求自己尝试力所不能及的领域,不如在力所能及的领域做到最好,自然而然得踏入更高层。我校曾有个IPHO全球第二,ahyangyi(貌似那个时代挺有名?),从未放弃基础的训练。
如何养成正确的刷题习惯
1.有规划,不贪多
题并不是刷的越多越好,或者是刷的越难越好。一般情况下,你会有一个大体的安排,你可以先测量一下单位时间内能做多少题,再估算一下你有多少剩余时间,然后做一个比较长期的规划,从现在开始到9月份之前。比如说你可以算一下:我一共能够空出450个小时来刷题,然后再分一分每道题需要花多长时间,然后我们可以干什么事情呢?比如你计划刷两本书,将你做出的计划乘以0.5之后,成为实际计划,这个系数是我们测量的N遍之后得到的结果,一般情况下你能够完成计划的一半就行了。不要做太多,这样太累了。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说鼓励大家不要刷题,考虑到大家实际的执行能力才给出了这个0.5系数…
2.有节制,不贪难
有同学遇到一道难题想了一个晚上,想到凌晨三点,然后实在做不出来睡觉去了…非常不开心,这个没必要。这个跟实际做研究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如果你遇到一个问题总想也想不明白,不如迂回一下,去跟你同学讨论讨论或者换点别的简单问题讨论一下,太难的题目把它记下来,不要死记硬磕,这样很没有效率。
3.有过程,不乱画
在做题的时候应该找一摞A4纸,订成一本,不要随意乱丢。从左上角到右下角一页一页的翻过去写,你应该写上题号、配上图、有说明,以至于你的同学来看这个东西能看懂,过了三年之后你回过头来看还能看懂,只有这样去一笔一笔清楚的写下来的题目才算是真的算做了。
如果一道题目你一看觉得会做画两笔下一页了,这样很多细节就被你跳过去了,事实上是不可取的。同时应该把做完的题目看一眼,将其中有用的部分圈出来,然后在第一页上面标记下第几页、第几页是有用的。在做研究的时候,这个东西叫做手稿,一定要存下来。说不定哪天你就像爱因斯坦一样nb了,手稿就跟着值钱了。
4.有回顾,不遗忘
不是简单的重复就可以算回顾的!不同于简单重复,再做一遍和第一遍的区别在于你会去观察一下你上一遍是怎么做的,现在你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上一遍做和这一遍做有没有什么想法是不同的,其他同学来做这道题目和你做这道题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叫做“回顾”。
这个东西都基于你前面要有详细的记录的过程才可以。以我个人为例,到现在做以前的题目的时候还经常有新想法,同样一道题目,在学过普通物理之后,学过理论物理之后,跟人讨论之后,教别人做过之后,感悟都可能不一样。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立志成为专业的物理竞赛网,培养了大批CPhO、APhO金银牌选手
质心论坛,为广大物理竞赛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这里有专业的老师解答疑问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