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城市运动自行车车在哪里有出处?

你知道运动自行车和普通代步车车座的差别原因吗?
每天看到人们骑着各种自行车,穿梭在道路之间,各种自行车,各种品牌,不过主要还是分为运动类和普通通勤类两大类。这两类基本构造原理我们不说,只谈谈车座的差别为那般。
一、车座宽窄:
运动自行车车座很细,因为运动自行车的车座支点的作用要大于坐的用途。在骑行时身体成是成伏卧姿势,身体前倾,身体重量均衡的分配到了腿部,肩部,臀部三个主要部位。所以车座的主要功能从重点支撑,改变成三点分配支撑,主要起支点作用。再有长时间骑行,汗水浸湿衣物,运动车座教窄可以更好的减少大腿部位与车座的摩擦。
二、造成运动体验不足。
普通车的车座子较大质地柔软,坐上去比较舒服,骑普通车的时候,身体上半身基本是直立式,身体的整个重心是在屁股上。所以车座大些有助于缓解长时间骑车对臀部的压迫。
插个广告请见谅,一个拒绝蛋疼的车座,有话说
三、车座薄厚
运动自行由于骑行姿势的调整,力量被分配到了身体的三大支撑点上,较厚的坐垫舒适度提升有限,又为减少重量,轻量化故运动自行车的车座都是一个质地较硬的小光板车座。普通自行车车座由于身体重量的全部承担,和用途划分,舒适性自然要考虑多些,所以车座不仅宽大,厚实柔软,还有弹簧支撑。
四、车座长短
运动自行车一般速度较快,高速过晚时身体的协调统一性要求较高,双腿一高一低需要一个更好的辅助着力点,长车座可以有效的发挥身体势能,急速转弯。这也是为什么自行车运动人员过弯时身体随之倾斜的原因。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一般有限,骑乘时身体上半身成直立姿势,过弯基本是靠双手把握车把转弯,身体势能不能发挥作用不需要身体辅助,再有车座较长对于没有穿着骑行服的普通人上下车方便度不够。因此普通车座较短。
运动+分享+激情+快乐+队友+汗水+信念+远方=骑游。骑游=侠玩。
加入侠玩开启身体与灵魂的旅行,体验不一样的北京骑游之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运动+分享+激情+快乐+队友+汗水+信念+远方=骑游。骑游=侠玩。
骑行拓展,京郊骑游,周末休闲,侠玩骑游等您一起
今日搜狐热点UCC运动自行车,城市系列的自行车,都有哪些?_百度知道
UCC运动自行车,城市系列的自行车,都有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UCC运动自行车城市车系列包含,斯彼特、迈特罗琳、皮带轮、兰迪斯这几个系列。
采纳率:37%
我记得有斯彼特,我骑过,挺好骑
还真是特别清楚
有公路车和山地车,有21-30速的变速器的,还有26寸/27.5寸轮圈,17寸和19寸坐管的都有的,您可以在官方网店里面查看,网上也是可以购买的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8被浏览435分享邀请回答on.cc图片)李慧诗早年就读于牛头角下邨柏德学校(小学),之后就读梁式芝书院(中学),从小便展现出运动天赋,曾经自己在香港电台的访谈节目中坦言:小时候家里住的楼房有升降机(电梯),但是那个升降机很慢,有的时候我嫌它慢就自己跑上楼,很多时候我已经跑到了,可是升降机还没有到。在小时候李慧诗就喜爱运动,因为其出众的爆发力被学校的体育老师发现,于是获准参加学校田径队。在读中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推荐李慧诗参加香港单车联会的“明日之星”计划,在完成相关体能测试后,李慧诗获得挑选参与运动员的训练,直到她会考毕业后。在2004年李慧诗下定决心展开职业生涯。前香港首席自行车运动员洪松荫形容李慧诗“体格精奇”。但是上帝总给你打开一扇窗又给你关上一道门。很多时候人生并不会一帆风顺,李慧诗的自行车运动员生涯其实充满了坎坷与艰辛。由于李慧诗患有贫血症,在高强度短距离的项目训练和比赛中,她恢复体力的时间比其他同龄运动员要长,更需要顽强的意志去克服训练所带来的身体疲劳和肌肉疼痛。但是李慧诗一次又一次克服种种困难去坚持自己的理想,在平日的训练的中李慧诗的出勤率几乎都是100%。在2006年,李慧诗在一次开放公路上的日常训练中,因为躲避一只小狗而摔车,导致左手腕骨骨折,从而需要进行多次手术。当时李慧诗的水平尚未达到亚洲前三的水平,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在养伤的漫长时间里,李慧诗仍然坚持在香港体育学院科学部室内做器械训练。因为考虑到李慧诗的短距离项目发展前景和她的身体特征,教练沈金康曾经几度试图劝说李慧诗退役,另找出路,但是每次沈金康看见李慧诗坚持不懈、勤勤恳恳地一脚一脚踩车,背起260斤的杠铃时,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不忍心打击她,又不想劝她退役。黄金宝与复健期间的李慧诗 (東網图片)李慧诗的恩师——沈金康(左)(東網图片)沈金康直言,李慧诗的精神感动了他,激励他更努力地去协助她发展,自行车车队需要李慧诗的那种精神,她也印证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而李慧诗的自我坚持才能取得如今的优异成绩。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地车比赛结束后,就连沈金康也不禁感慨:“想想当初劝成李慧诗退役,他就没有今天的亚运会金牌。”2010年11月,李慧诗代表香港参加2010年亚运会,在500米计时赛中,以33.945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功击败卫冕中国国家队选手郭爽,一举夺得金牌。在之后的争先赛中,李慧诗连续两场胜出,击败韩国选手金元境,夺得铜牌。赛后李慧诗谈及这一金一铜的成绩表示“喜出望外”。于同年的香港杰出运动员选举中,李慧诗获得“香港最具潜质运动员”奖项。从2012年开始,李慧诗的职业生涯进入上升期。2012年李慧诗代表香港出征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亚锦赛,突破了去年的最好成绩,夺得两金一铜。同月,李慧诗又在世界杯英国站获得争先赛和竞轮赛两枚银牌。在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中,李慧诗出任香港代表团的旗手,本届奥运会香港派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85人代表团参加。李慧诗代表香港代表团于女子场地自行车竞轮赛项目中夺得铜牌,此奖牌是香港历史上的第三枚奥运奖牌,亦是香港历史上的首枚铜牌。在赛后恒生银行通过“恒生优秀运动员奖励计划”向李慧诗发放了75万港币的现金奖励。日,李慧诗在场地车世界杯哥伦比亚站中,击败两位英国选手,赢得争先赛冠军。同时参加了500米计时赛,获得第五名。日,李慧诗完成世界杯争先赛的全部赛事,凭借总分27分的积分赢得总冠军。1月19日她同时完成世界杯竞轮赛三站赛事,凭借总分20分的积分夺得总冠军。日,李慧诗参加位于白俄罗斯举行的2013世界场地自行车锦标赛 女子500米计时赛。在全部12名参赛选手中,李慧诗位于10位出场。在最开始的250米中,李慧诗排名第三,之后不断追赶,在比赛后半程处于领先地位,跑出33秒973的成绩,力压德国选手米莉亚姆·维尔特0.023秒,获得金牌。成为香港首位女子自行车比赛世界冠军,并且穿上象征世界冠军荣誉的彩虹衫。 2月23日,李慧诗在女子个人争先赛中跑出11秒070的成绩,在21名参赛选手中排名第三,顺利晋级决赛。在决赛中,李慧诗先后击败澳洲选手Kaarle McCullich和Stephanie Morton,成功晋级四强。只可惜在四强比赛中输给德国选手克里斯蒂娜·沃格尔,只能与中国国家队选手郭爽争夺铜牌。在比赛中,李慧诗状态大好,以2比0的总比分击败劲敌郭爽,成功拿下铜牌。李慧诗成为香港历史上首位在同届世锦赛中赢得超过一面奖牌的运动员。2013年3月,在印度举办的亚锦赛中,李慧诗在500米场地自行车计时赛和竞轮赛中夺冠,拿下两枚金牌。2013年7月,李慧诗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UCI场地赛中七场全胜,包揽女子短距离全部七项金牌。澳洲体育媒体用“香港飓风”来形容李慧诗的强大战斗力。日,在辽宁沈阳的第12届全运会中,李慧诗在女子场地车凯林赛中夺得金牌,这是李慧诗第二次参加全运会的首枚奖牌,也是香港队在这届全运会中唯一的金牌。赛后,李慧诗和教练沈金康拥抱庆祝。同年9月,李慧诗被香港教育大学录取,就读健康教育学士课程,11月,李慧诗完成香港浸会大学神学文凭,顺利毕业。李慧诗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展现出一般女孩子的天性,爱小动物,爱游乐。不过手臂上突出的血管和身上结实的肌肉,似乎在告诉我们,这个女孩子并不简单。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一届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在女子场地车项目中,李慧诗在第一轮比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完赛并进入第二轮比赛,但在第二轮比赛中发生意外摔车而没有完赛。但李慧诗仍然带伤参加同日的7-12名比赛,以第一名的成绩完赛取得第七名的成绩。李慧诗在比赛中摔车,由工作人员搀扶退场。在8月14日的女子场地争先赛中,李慧诗的排位赛成绩是第三名,在负伤参赛的情况下,李慧诗在第一轮击败法国选手Virginie Cueff顺利晋级第二轮比赛。在15日的第二轮比赛中李慧诗负伤参加第5-8名的争夺赛以第二名的成绩完赛获得第六名,李慧诗与排在第五的中国选手钟天使仅仅相差0.005秒。赛后,李慧诗在面对采访镜头的时候,哭得像个孩子。Sarah賽後也遺憾地說:「冇諗過會攞唔到啲咩返香港,我個心好痛。」對於凱林賽失利,她仍放不開:「冇諗過一撞就入唔到(凱林賽),嗰個勢係可以入到?!我冇諗過撞係Anna(美雅絲),我真係用咗好多時間去平復,因為我同佢係好好朋友,同埋之後又要對佢,嗰刻真係接受唔到。」可容納5,000人的里約奧林匹克單車館,周二現場雖然仍有出現空位,但已約有八成的入座率。而Sarah當然都不乏香港的支持者,除了有團長霍啟剛到場支持外,在Sarah上線時,在看台上清晰聽到「香港加油」的打氣說話。在日至11月6日的日本亚锦赛四站比赛中,李慧诗三站夺冠拿下金牌,最后一站未能如愿以第六名的成绩完赛。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赛后祝贺李慧诗取得金牌。他说,李慧诗凭着精湛的技术,无比的毅力,再次为香港在单车比赛取得骄人的成绩。她展现出百折不挠的斗志,充分反映香港运动员坚毅不屈的精神。我谨向她致以衷心的祝贺,并鼓励她再接再厉,再创高峰。日,232号的李慧诗于举行的女子争先赛200米行进间计时赛中29名参赛者中,排第25名出场,并以前4名的佳绩直接进入16强的8分1决赛。8分1决赛李慧诗以11秒475击败荷兰的Laurine van Riessen晋级,然后在“三场两胜制”的4分1决赛在第二组跟车手 对战。14日晚的4分1决赛中,李慧诗不敌她的宿敌、德国的女警选手,之后期后力压老将夺得铜牌。 在刚刚结束的天津全运会中,李慧诗出站女子场地凯林赛,与郭爽同在第一组。在最后一圈半开始冲刺时,身后的北京和上海意外相互碰撞而摔车,尽管李慧诗在以往比赛中因为同样的意外与奖牌失之交臂,但是这一次李慧诗冷静沉着地应对,趁着其他选手因为摔车而分心的时候抢的第一位,最后紧跟郭爽以第二名的成绩过线。在随后的争先赛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李慧诗杀入女子场地争先赛的奖牌争夺战,在面对郭爽、林俊红等强敌围攻下,李慧诗夺得一枚铜牌,以一银一铜的成绩交上全运会的答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李慧诗的傲人成绩纵使与她过人的天资有关系,但是更多的是赛场下花费无数艰辛时光刻苦训练换来的。曾经观看过李慧诗比赛的中国香港奥委会主席霍震霆,也为她激动地流下泪水:“此项目靠的是意志力,李慧诗夺奖象征着香港精神,也反映了永不放弃的团队精神”。李慧诗不仅代表了香港这一代优秀运动员的敢于吃苦的不屈品格,更是化身成为“香港精神”的一部分。李慧诗对香港自行车运动所作出的贡献,定会在香港体育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文末科普:什么是“争先赛”和“凯林赛”?争先赛(英语:Sprint),或称竞速赛。是的其中一个比赛项目,先赛是短距离的场地自行车赛事。比赛时两名参赛者为一组,在周长250米的场地上骑行三圈,全程的总时间不作计算,只以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凯林赛(日语:競輪 / けいりん),又叫竞轮赛。凯林是日语的音译,是的其中一个比赛项目,UCI于1980年代引入凱林赛这种自1948年举行的自行车赌博项目。凯林赛是一组参赛选手在摩托车带领下完成一定圈数之后,在距离终点前600-700米进行终点冲刺的比赛。选手在追逐线上按顺序并肩排列出发;当领骑员在快速骑行道接近追逐线时,发令员鸣枪示意比赛开始。最先冲过终点的选手为胜利者。奥运会设有复活赛制度,容许首圈落败的参赛者再战,争夺重返正赛的机会。傳奇故事總是帶有一定的啟發性,自少患有貧血的李慧詩,多年來克服病患及曾經在比賽中斷手的經歷,最終踏上奧運頒獎台上,為港人爭光之餘,更為千千萬萬個正在努力不懈追求自己夢想的人打了一枝強心針!背後付出年月與血汗的勝利笑容,從來得來不易。如果李慧詩(Sarah)沒有在英奧贏得一面銅牌,大概香港有很多人不會知道奧運有個項目叫做女子單車凱林賽。當然,Sarah的影響力並不止於此:在已經拆卸重建的牛頭角下邨成長的「牛下女車神」,從學校田徑運動轉戰職業單車競賽,患有貧血症,體力恢復比起一般運動員慢;2007年比賽時曾骨拆受傷,養傷其間,教練沈金康曾想過勸退她,但Sarah的堅毅卻令他打消念頭。結果2010年,Sarah先在亞運會的500米計時賽奪金;今年在亞洲單車錦標賽及世界盃賽中都奪得獎牌,在英奧更代表香港贏得歷史性的第3面奧運獎牌。從挫折中不斷奮鬥成長的勵志傳奇所帶來的啟發,比起一面獎牌,更加珍貴。專注應戰證明實力 雖然有報道指李慧詩以前是大喊包,今日的Sarah卻很喜歡笑,她說笑看人生,才是享受人生。上場時,Sarah表現得充滿自信,卻不自傲。過去一年在國際大賽獲得優異成績,證明了Sarah各方面的實力:「亞錦賽500米是耐力計時賽,是自我能力的挑戰;之後一個月,參加世界盃的500米比賽得第3,是我踏上世界舞台的第一步,對我的意義更大。到了奧運奪得這面銅牌,講求速度之餘,亦有跟對手的對抗性,我會用跑步加乒乓球來形容,一方面要顧及其他對手的策略,另一方面是挑戰自己最佳的速度,是兩者結合。我的目標是爭取更多的世界(賽)獎牌。」Sarah接下來的目標是3站的世界賽、世界錦標賽及全運會。獎牌雖然是運動員的榮耀,但自我要求才是Sarah最強的推動力:「得不得到獎牌,也不會影響我繼續比賽,向世界出發。即使奧運沒獎牌,我也不會灰心,因為我知道自己有能力爭勝,只是可能在技術方面發揮得未如理想,失敗乃成功之母。無論成績如何,只要盡了自己能力,便問心無愧。媒體寄予希望我在4年後沖金,我會做到最好,希望大家都會陪伴著我。這場仗我還未打完,所以我會繼續努力。」自從贏得奧運獎牌後,凱旋而歸的李慧詩成為了半個公眾人物,她都以平常心面對:「出街時,有人見到我會對我微笑,有人會邀請我合照。我不是藝人,對於生活上的這些轉變,會自我調節心態,做運動員該做的事。」信仰的力量 2007年因比賽骨折受傷後,Sarah開始接觸神學,在英奧比賽期間,Sarah 直言信仰的幫助很大。「別人覺得我十分有信心,是因為信仰給我很大的力量。兩年前已經開始修讀神學,只是因為備戰奧運而暫停。現在會安排時間去繼續進修。要比賽,又要讀書對我來說並不辛苦,因為神學與單車都是我的興趣,我很喜歡看書,晚上會自修學英語。修讀神學,我希望從中學到關於宗教、信仰給我的啟發,雖然我是基督徒,但是對信仰並不是完全的瞭解,我希望透過修讀神學,令我對這一方面有更深入的瞭解,再去啟發別人。」說到啟發,Sarah希望運用自己的知名度推廣運動:「我覺得運動有益身心,可以鍛鍊一個人的心智及意志。每個人都有他擅長的運動項目,大家應該尋找自己有興趣的運動項目。」Sarah認為沒有一個運動員的成就是完全屬於自己的,她要多謝的人有很多:「沒有教練、體育學院及其科研部等團隊的幫忙及支持,我便不能專心一致去應付訓練與比賽,在艱辛的訓練後,他們幫助我恢復得很快。我講了很多次,這個獎牌並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全隊人的功勞。香港其實有很多有天份的運動員,在各團體的協助下,要相信自己除了可以在亞洲爭一日長短,更可以達到世界的水平。」Sarah認為夢想是要犧牲時間及作出取捨去追求達到一個彷彿很難達到的目標。「我最後悔是最初入隊時好怕攰,覺得攰便不想再練習,結果浪費了那一節的訓練課堂及時間。作為年青人應該要有夢想,愈早找到自己的夢想,讓夢想成為自己的事業,比起不是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業更加幸福。我的目標是做到自己能力最好,突破自己。」美麗源自智慧之選 「我會繼續用我參加單車比賽盡全力爭勝的態度去走我的人生。」李慧詩說過:「是單車運動選擇了我。」然而她今日的成就,都是源於她的智慧之選。本來在學界時參與田徑比賽的Sarah,學校推薦她參加「明日之星」計劃,完成體能測試後,獲得香港單車總會挑選參與運動員訓練,直至會考畢業後,她決定展開職業生涯。Sarah直言單車就是她的生命,無論以後會否繼續,無可否認,參與單車運動這個決定已經改變了她的一生,她的智慧選擇,令人生盡顯光芒。得不得到獎牌,也不會影響我繼續比賽,向世界出發。即使奧運沒獎牌,我也不會灰心,因為我知道自己有能力爭勝。Text:Steven River  「多謝教練,多謝神」,為香港摘下奧運銅牌的單車手李慧詩,在億萬觀眾面前為主作了佳美的見證。  「信主前我很想贏比賽,但信主後會更著重榮耀神!」  贏得凱林賽銅牌後,在場邊接受訪問的李慧詩(Sarah),除了多謝神、多謝教練和家人外,還謙卑地說:「我不是好的運動員,我不是好的基督徒,但每次比賽都會祈禱。」Sarah在短短的訪問中,多次提及她的宗教信仰。  那信仰如何幫助她應付今屆倫奧比賽,Sarah說透過祈禱、靈修,記著自己是有神的幫助。帶備聖經出戰  身為基督徒的她,無論「南征北伐」總把《聖經》帶在身邊。她表示習慣於每晚及賽前閱讀《聖經》,雖然沒有特定喜愛的經文,但每次看完之後心情都會較為平靜,兼有助減輕比賽的壓力,亦相信神會為她的比賽準備一切,所以《聖經》已成為她四出「征戰」的必需品。  而完成所有奧運比賽項目後,她翻開《聖經》,看到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太5:15)她領受到神有祂的安排,或許自己未必希望出名,但神給自己獲得獎牌,可能是希望她做著不一樣的事,所以她會繼續聆聽神的旨意。相片拍攝在倫敦奧運選手村進行。(獨家相片)  為了備戰倫奧,Sarah閉關半年,也逼不得已暫時放下正在修讀的神學課程。現在拿到了獎牌,她還要追求甚麼?Sarah說自己有很多個夢,運動以外,希望完成未修畢的神學課程,把信仰知識運用在運動上、攻讀心理學、進修自己有興趣的音樂、40歲時出版自己寫的自傳、有自己的家庭,可以想像她的人生將會更精采。  出自傳是希望影響其他人,Sarah盼望自己所做的能感染身邊的朋友、擦肩而過甚或陌生人,她表示不需要別人覺得她很有名,只想所有人朝著自己夢想進發,朋友也好,因為她拿到獎牌才認識她的人也好,她希望他們因這次奧運明白到,人生要有夢想。人生要有夢  她一直強調人生要有夢,因為有夢才能激發潛能, 「不只運動員,香港人都不是垃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能,只怕你沒有夢。我只是個普通人,但我希望我的故事可以啟發大家。」  做人必須有夢想,但尋夢跟發夢的分別,在於前者須付出努力,一步一腳印出來。不是要偶像化Sarah,但她尋夢的過程,實在是令人動容的香港故事。成長篇哥哥和姐姐也到機場接機,並送上鮮花、禮物道賀。  牛下姑娘誕生於牛頭角下邨,小時候貪玩的Sarah與哥哥姐姐三兄妹常在屋邨踩單車;姐姐文慧說:「以前我們一起踩單車,我們學識轉彎妹妹還未學會,但我們放棄單車後,她卻發奮加入體院,長大了一起踩車,還拋離我們幾條街。」這麼一踩,更由「牛下」踩到倫敦。學校篇  中學就讀梁式芝書院的Sarah,初中時已被發現其爆炸力,挑選加入田徑校隊,在校內陸運會更創下女子400米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可惜自幼患有貧血,每次陸運會都因太搏,衝線後暈倒,要老師「Call白車」。但她沒放棄,更獲學校推薦參加體院「明日之星」計劃,並被香港單車總會發掘。直到中五畢業,正式成為全職單車運動員。受傷篇Sarah的全職路並不平坦,除了要克服先天貧血病,日一次公路訓練中與攔路狗相撞,導致左手骨折,需進行多次手術,教練沈金康亦因此勸她退役。倔強的她沒屈服,難度愈大,挑戰愈大,愈激發她不服輸的精神,養傷期間,她堅持每日返體院做器械訓練,刻苦鍛煉。結果戰勝傷患,在運動場上再站起來。信仰篇  治療期間,她不禁問神,「為何撞車的是我?為何骨折不癒合又是我?我已信了祢,祢為何不眷顧我?我心力交瘁,甚至想放棄單車選手生涯。」神藉著詩歌和經文鼓勵她,「我知道我只是人,我的手沒有能力去捉緊任何事,也不能預知明天,或改變昨天,但祂是我的上帝,人在一切患難中,祂安慰我們。」靠著上帝的大能,她不再著眼於自己的傷勢,而去努力活出基督的生命,亦重踏比賽場,並於康復1個月,在亞洲盃獲得1銀1銅的成績,還在亞運會為港隊爭得第1金,以及在倫敦奧運會女子單車凱林賽奪得銅牌,誰說這不是神蹟!成名篇相片由LOCOG提供她不忘感謝教練沈金康的悉心栽培。  亞運第1金單車女將,不但「復活」代表香港出戰,更平地一聲雷,在女子500米計時賽及個人爭先賽奪得 1金1銅,並在兩年後的世界盃倫敦站再奪1銀1銅。在倫奧她擔任持旗手,被視為港隊獎牌希望。之後她在凱林賽,沒怯場,也沒令700萬人失望,以汗水和毅力,摘下歷史性的銅牌,創造難忘一刻。Sarah的單車故事相當勵志,當初連教練都認為她應該退出賽場,這對一個運動員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連教練都要放棄自己,還有甚麼比這更大挫折?神的安排往往就是如此奇妙,在她受傷感到灰心失意時,播下福音的種籽,領她走過死蔭幽谷,最終連教練都承認自己看漏了眼。成功背後,是很多的苦練、驚人的意志,還有信。成功背後  投身單車事業令Sarah放棄了很多的東西,加入港隊後,每年留港時間不足30日,自言成長路錯過了不少跟家人及好友的相處時間及經歷,即使人在香港,也為了爭取休息時間而留在體院,錯過了有些很要好的朋友的大學畢業、結婚等重要日子,難免遺憾。摘銅歸來,獲准放假一周,連山頂也從未到訪的Sarah透露,會與友人齊到迪士尼,又會外遊。  不難怪凱旋歸來的她,甫抵機場即忍著淚向家人拋下「我好掛住你哋呀!」看到姐姐及兄長到場接機時,情不自禁擁抱,並收下他們送贈的花及至愛的烏龜毛公仔。Sarah在奪得銅牌時,即場多謝姐姐,還鬼馬地加上一句:「是家姐叫我多謝她的。」,二人終於見面,姐姐文慧說掛念妹妹,「決賽時家人全部睇到大叫,更用相機拍低電視畫面」。她亦笑稱自己很久沒見家人,哥哥好像發了福,差點不認得他。  闊別家人半年,Sarah的思家之情一觸即發,頻跟在場記者說:「好想念家人!自兩年前亞運後,我一直備戰奧運,要家人擔心,為了訓練也沒好好跟他們吃過一頓飯,對不起!」這位銅牌得主,賽後最想做的是與家人共聚天倫,吃「住家飯」,一起「傾偈」。Sarah多年來留守內地訓練,在歡迎儀式或令少見傳媒的牛下姑娘大嚇一驚,但一夜間成為「銅牌單車女將」的Sarah,還是昔日的「大笑姑婆」,直說一面銅牌令她最高興的是換來職業生涯9年來首個假期,更開玩笑地說:「所以其他運動員要加油,贏獎牌就可以放大假了。」為港爭光她在選手村拿著銅牌,多謝港人的支持。(獨家相片)  傳媒鎂光燈緊隨著Sarah閃過不停,她亦相當合作,全程笑容滿面。Sarah致辭時不忘多謝家人及教練,亦多謝記者,說記者採訪都非常辛苦,果然是醒目女,並指香港運動員都很努力,無論有否獲獎都為香港爭光,又說「我會繼續努力,我不能向大家承諾,但為香港爭光是我的光榮。」  至於75萬元摘銅獎金,她表示未有置業等大計,但不會揮霍會留家備用。雖然未知能否出戰2016年的里約熱內盧奧運,但她表示自己會努力,如果有機會,希望讓沈金康教練成為奧運金牌教練,而她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世界杯和世界賽,奪得世界冠軍。Sarah繼續騎著單車奮鬥,期待著妳下次首名衝線!個人檔案 外號:「香港女車神」、「牛下女車神」、「福音戰士」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日(25歲) 加入港隊:2004年 強項: 個人爭先賽、500米計時賽、凱林賽軼事 .賽前愛聽農夫的《456wing》,認為「他們實現了夢想,我也可以」。 .視中國「單車一姐」郭爽為偶像及超越的目標。 .對烏龜情有獨鍾,因為教曉她在奮鬥路上永不放棄,並自創一套「烏龜論」。 .基督徒,正攻讀紐約神學院遙距神學課程。精句 .多謝教練!多謝神! .我都唔係一個好嘅運動員,我都成日鬧教練! .我覺得第一場輸咗唔代表係我實力唔好! .我好驚入唔到前8(名),好驚復活賽會輸,如果輸咗(我)就會喊!獎項 2012年倫敦奧運: 凱林賽銅牌、爭先賽第10名 2012年世界盃倫敦站: 凱林賽銀牌、爭先賽銅牌 2012年亞錦賽: 500米計時賽金牌、爭先賽金牌、凱林賽銅牌 2011–12年: 爭先賽世界排名第1 2011年亞錦賽: 500米計時賽金牌、個人及團體爭先賽銅牌後記:Sarah接受鎂光燈洗禮後,站在「咪牌」前接受逾百傳媒訪問時,一洗她在台上正經八百模樣,露出調皮本色把獎牌掛在沈金康教練身上,又讓記者觸摸獎牌。Sarah最令我欣賞的,不是她剛自倫奧摘取的銅牌,而是她的真和她燦爛的笑容。  還記得去年到廣州訓練場跟她做訪問,雖然集訓艱苦,但仍露出討人喜歡的笑容:陽光燦爛、爽朗和活潑,最重要是真情流露,不造作。  奪得銅牌後,露出笑容,開心得連步上頒獎台也幾乎走錯路。她的興奮是從心底而發,掩也掩不住,她的喜悅比很多摘銀的運動員,來得更真;而當我們讚她摘得銅牌已是了不起的成績,她說她其實是想攞第一,那是一份久違了的真摯,她這種的純真,是今屆倫奧我最難忘。  更感恩的是,我們可以有Sarah攝於倫奧選手村的獨家照片,因為適逢其會,本刊專欄《上帝精兵》作者John Lam於倫奧工作,他在工作小休期間,順道探訪與Sarah會面而拍下照片,感謝弟兄義務提供。参考资料:1. 2.
太阳报 [].3.
,亚太日报,日4.
. 太阳报. [].5.
《星岛日报》 日6.
《明报》 日8.
. 星岛日报. .12.
. 太阳报. .13.
. 香港电台. .15.
《明报》 日16.
《明报》 日17.
《星岛日报》 日18.
. 东方日报. 日.19.
《星岛日报》 日22.
《星岛日报》 日23.
《东方日报》 日28.
《东方日报》 日29.
《星岛日报》 日30.
《星岛日报》 日32.
《明报》 日33.
《东方日报》 日34.
《明报》 日35.
《明报》 日38.
《明报》 日39.
《晴报》 日40.
《明报》 日41.
《晴报》 日42.
《星岛日报》 日43.
Yahoo! 新闻香港44.
. . 日.(繁体中文)45.
《星岛日报》 日46.
. 苹果日报. 日.49. ^ 跳转至:49.0 49.1 49.2 49.3 50.
. 苹果日报. 日.51.
. 苹果日报. 日.52.
. 苹果日报. 日.53.
. 苹果日报. 日.54.
直播及重播55.
56. 【全运直击】李慧诗竞轮赛夺铜 连夺两牌证实力依旧 香港01体育 17:1057. 场地这次世锦赛李慧诗摘铜 钟天使手下败将夺冠 新浪体育 日23:2958. 58.梁振英祝贺李慧诗在2016亚洲单车锦标赛中夺得金牌59. 日 20:0260. 59.中国香港“牛下女车神”李慧诗的奥运励志故事61.
06:57:55 来源: (广州)62. 自行车女子凯林赛 香港名将李慧诗摔倒 新华网
07:07:4663. 李慧诗凯旋返港 星岛日报 日 下午3:3264. 爭先賽排第六 李慧詩:我個心好痛 苹果日报 日65. 單車凱琳賽成功「復活」港隊零的突破 李慧詩摘銅
日 上午6:3066. 李慧诗自行车赛勇夺铜 霍震霆:她象征香港精神 日08:23 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行车小故事出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