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疏不仅是一部旧唐书地理志志,也是一部什么

编辑:百度作业帮
发布时间: 08:04
水经注疏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什么水经注疏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什么水经注疏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什么文学作品人文志文学作品
水经注疏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什么水经注疏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什么水经注疏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什么文学作品人文志文学作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古文知识填空:1.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 和民俗风土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2.韩愈和 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合称“ ”.3.刘禹锡和柳宗元交谊深厚,并称“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 ”.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2.韩愈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合称“韩柳”.3.刘禹锡和柳宗元交谊深厚,并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1山水游记2柳宗元 韩柳3刘柳 刘白
1.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 和民俗风土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韩愈和(柳宗元) 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合称“(韩柳)”。3.刘禹锡,字梦得,早年与柳宗元交住密切,人称“刘柳”,后来与白居易交谊深厚,并称“刘白”。...
1山水游记 2柳宗元 韩柳 3刘柳 刘白
扫描下载二维码时隔两月突然上了日报,臣妾惶恐~~~&br&针对有各种朋友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质疑(讨厌人家这么明明这么用力卖萌了!&br&在此统一回复下~~&br&&br&&b&1. 酒的套装在哪买的/抱枕在哪买的/手办在哪里买的&/b&&br&答:酒的套装是自己组的,不是现成的。因为当时和家夫两个对鸡尾酒产生了兴趣,所以买来书研究的。礼物那个里面的基酒有1.金酒
2. 干味美思
3. 杏子白兰地
4. 红牌伏特加 5. 薄荷利口酒
都是非常普通好找的酒。然后店家是知乎上有人推荐过的 玛法斯酒类专营店
有兴趣可以自己搜下去看看&br&&br&抱枕:出自《我的妹妹不可能这么可爱》黑猫双面等身 &br&按这个在某宝搜就OK&br&&br&手办:黑魔导女孩,某宝上就那么几家卖的,这个不好作假的看哪个有销量放心买就是&br&&br&慎重强调:这些都是我家那位喜欢的,&b&你们的男人不一定会喜欢&/b&,权当思路参考而已啊啊啊啊&br&&br&&br&&b&2.
喜欢这些的一定是个死宅/漫宅/XX宅(这种宅怎么可能找到女票嘛╮(╯▽╰)╭)&/b&&br&答:伦家其实不是死宅,你有见过玩骑行的死宅么···人家只是想让生活更有意思而已嘛(有些人知道我家夫是知乎上的哪个就不多说了~~~)另,就算是死宅也是会有女票的!我们婚后依旧很幸(xing)福(fu)啊乃们一定不要放弃希望!&br&&br&&b&3.
你送的这些他肯定不喜欢/我一点都不喜欢&/b&&br&答:他喜欢,你不喜欢所以我也不送你啊哼哼哼&br&&br&&b&4.
作为女票你送他这些是不是委曲求全/是不是三观不正/是不是想让他抱着抱枕就不找别的姑娘等等等等&/b&&br&答:呵呵,呵呵呵呵呵&br&&br&最后,祝所有姑娘们和男票生活越来越有趣,一生幸福!^_^&br&&br&-----------------------------------------------原回答分割线------------------------------------------&br&&br&楼上的各位说得很好,&b&投其所好&/b&很重要&br&千金难买心头好嘛~~&br&&br&但是!但是!难道理工直男的口味都集中在冷冰冰的硬件类嘛!!!╮(╯_╰)╭&br&&br&果断晒出我给家夫送过的生日礼物:&br&&br&去年&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85be8fa7bb68b587f3e8a9b09c39fae0_b.jpg& data-rawwidth=&438& data-rawheight=&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85be8fa7bb68b587f3e8a9b09c39fae0_r.jpg&&&/figure&胸大···&br&肤白···&br&貌美···&br&对!臣妾做不到的,让黑魔导姑娘满足您~~~&br&话说当时家夫看到这个手办,差点就热泪盈眶了,后来还自己买了玻璃罩,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br&&br&还有前年,送的这个&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b1eeb639ccfe1ecd1bcc_b.jpg& data-rawwidth=&399&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9&&&/figure&喂喂,不是那两只猫啊!&br&是那两只猫身下的1.5米等身抱枕啊!&br&能抱能揉能夹着睡觉,家夫欢喜的不得了啊!!&br&&br&送个iPad啥的多冰冷,男人心底那点幻想,你还不知道嘛~~~&br&但我早已把自己送出去了,又不能明目张胆地送个别的妞儿,所以···&br&多么善解人意的女朋友啊~~~&br&&br&但,我也不是只会一味地送妹子啊&br&比如今年&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37ef093f05dc62e3035d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37ef093f05dc62e3035d6_r.jpg&&&/figure&鸡尾酒调酒器具+基酒套装+杯+辅料什么的,一个大箱子&br&&br&没有酒的人生怎么调情呢···阿不,怎么有情调呢~&br&虽说是送他的生日礼物,其实是要他以后学好调酒给我喝嘛&br&否则我要是送个机械键盘,以后他和键盘亲热的时候,我就只能到一边凉快去了╮(╯▽╰)╭&br&&br&&br&大原则就是,送他喜欢但平时自己不好开口买的(不是因为贵,而是因为···你懂的)&br&或者送些能为两人日后共同生活增添乐趣,能为你们培养出另一个共同爱好的&br&多好&br&&br&PS:&br&在一起六年了&br&最开始的时候,曾经送过520只手叠纸鹤&br&曾经送过项链,还陪着他在生日那天晚上夜爬泰山看日出&br&而当两个人慢慢了解,慢慢把彼此的生活融合成一体&br&他想收到什么,都不再是问题了。&br&&br&&b&唯有一次例外,他生日时我没送东西&/b&&br&&b&反而是他,在那个下着小雨的维港夜晚,送了我一次求婚&/b&&br&&b&我答应了:)&/b&
时隔两月突然上了日报,臣妾惶恐~~~ 针对有各种朋友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质疑(讨厌人家这么明明这么用力卖萌了! 在此统一回复下~~ 1. 酒的套装在哪买的/抱枕在哪买的/手办在哪里买的 答:酒的套装是自己组的,不是现成的。因为当时和家夫两个对鸡尾酒产…
既然说到邓艾和钟会,那就必须回溯一下伐蜀这个事情,事情理清楚了,其他的就明明白白了。&br&&br&钟会伐蜀,是三国时期最黑的一段历史;他涉及魏、蜀、乃至未来的晋三个国家的权利走向,蜀国灭的很莫名其妙,可谓猝死;钟会反的很莫名其妙,死的更莫名其妙;而邓艾似乎很无辜,姜维似乎很忠勇,到底如何,且听我细细道来。&br&&br&公元262年,蜀将姜维再次北伐,被邓艾击破,不得已退至沓中屯田。同年底,钟会督关中军事,次年曹魏开始了伐蜀。钟会迅速的夺下了汉中,于此同时,姜维率领的蜀军精锐直接弃守汉中,改守剑阁。邓艾率军突袭阴平,迫降蜀汉,姜维跟着投降了钟会。后钟会谋杀邓艾,和姜维谋反,被卫灌剿灭。&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ea8d7ad5fed59bf556baf27_b.jpg& data-rawwidth=&488& data-rawheight=&6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cea8d7ad5fed59bf556baf27_r.jpg&&&/figure&&br&事情的流程很简单,这里几个细节值得注意。&br&第一个细节,钟会为什么会支持伐蜀?并且会亲自执行?&br&这里首先的说说钟会是什么样的人。钟会是个名士;按照《三国志》和《世说新语》的说法,钟会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他身上有很多奇闻趣事,如“汗不敢出”之类,可谓风姿卓越。而借着他父亲钟繇的地位,他成名很早,结交甚广。甚至竹林七贤的嵇康都希望和他搭上线,他以朝廷重臣的身份去见了嵇康两次,可谓折节下士;可嵇康妄想一步登天,装逼装到钟会不能忍;最终留下了“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么一段趣闻;又可以看出钟会还是很骄傲的。&br&&br&除了名士的身份,钟会也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学识渊博,是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的谋主;掌“机密事”。这相当于什么呢?说个不恰当的比喻,钟会相当于袁绍早期谋主何颙;也相当于曹操身边的荀彧、荀攸和郭嘉的结合体;不光给司马兄弟推荐人才,还掌管情报工作,同时还是个称职的参谋长。这样的人,可谓名噪一时,绝世无双,时人称为“子房”,也就是张良。&br&&br&和张良一样,钟会唯一没干过的,就是独立领军。结果在伐蜀的时候,他居然领军了。这太不可思议的;要知道当伐蜀这件事咨询到前敌司令官,长年对蜀汉作战的邓艾之时,邓艾称伐蜀条件不成熟,蜀国没有内乱;也就是熟悉军情的邓艾不看好。可历来算无遗策的钟会,不仅赞同,还愿意出来主持这项大家不看好的工作,一项他从来没干过的工作。这不符合他精明的性格,可见钟会是有把握干成这件事情的;这种把握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也就是我们需要探究的真相。&br&&br&第二个细节,姜维在262年北伐之后,至沓中屯田,并没有回到汉中。而直至蜀汉灭亡,姜维率领的军队都没有和魏军正面接触。这又是为何?&br&在蜀汉政权中,姜维非常的特殊;他原本属于荆州系;却又和荆州系的领导人如费祎各种不和。最后居然以降将的身份,统领了蜀汉的大部分军权,对抗他原来的故国。历史上,以降将达到他这个高度的人绝对不多。他是怎么做到的呢?&br&&br&姜维的兴起在于他牢牢的抓住了北伐的大旗。自从诸葛亮在流传千古《出师表》中写明北伐是先皇备的未尽之志之后,“北伐”就成了蜀汉政权中政治绝对正确的事情。但诸葛亮的继任者,蒋琬、董允、费祎都并没有怎么用这个大旗,他们不过是牢牢的抓住军权,卡住位置;自己不用也不给别人机会。他们这个策略非常的成功,作为外来党他们在诸葛亮死后还称雄蜀汉朝堂近二十年。直到姜维崛起。&br&&br&姜维深知自己降将的身份,没有根基无法立足于朝堂。如果想跟进一步只有立军功,故而姜维是蜀汉铁杆的鹰派。但荆州人牢不可破的联盟不愿意节外生枝,故而当费祎进入朝廷,将军权交给姜维的时候,依然保持了对姜维的压制。之后发生了一件三国史上的怪事,费祎被刺身亡,这是三国历史上被刺身份最高的人。由此姜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费祎死后两个月,他就开始了北伐。然后就借着这次没有什么成就的北伐获得了“督内外军事”的全国最高军事权利。之后姜维似乎尝到了甜头,从253年到258年的6年间,他每年都要北伐一次,可谓穷兵黩武。而他北伐的功绩败多胜少,256年那次几乎将蜀汉军力输个精光,但翻过年来他依旧北伐,蜀汉政权还是得将大将军的位置给他。北伐带给姜维带来了巨大的政治效;甚至应直到现在还存在,这不连《三国演义》都把他当做诸葛亮的继任者,描写成一个岳飞式的孤独的斗士。&br&&br&蜀汉是个小国,北伐必须倾全国之力,也就是说谁掌握了北伐的话事权,谁就掌握了蜀汉全国的大多数资源调配的能力。也许在姜维看来,军权在手,再有了北伐的话事权,蜀汉全国资源在手,那么朝堂上有没有人是无所谓的。他的这一策略行之有效,在这六年中他成了蜀汉的代表。可连年的北伐,终于让蜀汉朝廷不能忍受了。姜维的北伐事业终止了4年,然后就有了262年的最后一次北伐;这次北伐之后,姜维没有回到汉中,直接带着人去了沓中。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沓中距离汉中十万八千里,作为蜀汉全国最高军事主官的姜维,在大战后不会驻地,直接带着军队跑到几百公里外,这是不合常理的。而根据后来发生的时候可以看出,这个时候,作为鹰派的姜维受到了朝廷内巨大的压力,他的穷兵黩武已经伤害到了朝廷上所有人的利益;此时,他在朝堂上没有话事权的弊病彻底显现。姜维担心,一旦军队回到驻地,他的职务可能被解除,他将面对严酷的政治斗争。所以他不会驻地,直接拉着队伍走了。&br&&br&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一个政权不可能允许他的大将军长年的不按照中央命令带着军队跑路。而姜维的军队也并不是他的私军,驻军在外久了也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此时的姜维就像一个无路可逃的囚徒;而他的政敌:黄皓、诸葛瞻之流都在睁着眼睛看他的笑话,随时准备让他死无葬身之地。&br&&br&再后来,在姜维驻军沓中一年之后,钟会开始了他的灭蜀之战;蜀汉,灭国。&br&&br&我们把姜维的时间表和钟会的时间表放在一起,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262年,姜维北伐失败移移师沓中;同年钟会说服司马昭开始准备伐蜀。蜀汉的北伐历来都在秋收之后,差不多8月左右;而到年底钟会“假节督关中军事”,曹魏政权决定伐蜀为止,一共才三个多月;这中间还得算上姜维和邓艾打的那一仗。就这么短短的时间,钟会得到了“极为重要且可靠“的军事情报,由此产生了对伐蜀的绝对信心,愿意去做伐蜀的统帅;而在曹魏前线统帅邓艾,此时对于蜀汉的事情还全不知情。&br&&br&钟会这种惊天的信息从何而来?我以为是姜维给他的。262年的北伐失败,让姜维再次北伐变得不可能;不愿意交出军权的他,只有通过一场战争才能稳定他的位置。那么既然不能打过去,让对方打过来行不行呢?一旦曹魏伐蜀,蜀中无大将的格局让姜维很有可能重新确立军队的领导权力。而一旦他赢了,这种巨大的威望有可能能让他和费祎一样凭着军功进入中央。所以姜维很可能和曹魏的情报头子钟会有了接触,表示愿意投降或者其他的一个什么允诺,这个时候的允诺可能是假的,主要目的是引曹魏来攻。而钟会,作为情报头子,他的信息渠道和信息处理能力远比姜维想象的强大,他从姜维的允诺中,看出了蜀汉前线将军和中央的巨大裂痕;这个裂痕明显属于”蜀汉政局的动荡“,这是邓艾之流不知道的。钟会中这里面看出了胜机,这个巨大情报和他的关系网,能够将伐蜀之战变成纸上的谋划之战;这恰恰是他擅长的。&br&&br&双方都期望的伐蜀之战开始了。但让姜维失算了,他在钟会”督关中军事“之后,就给了蜀汉朝廷一份奏折,告知了曹魏将要南征的情况;蜀汉中央不予理睬。这份奏折后来成为蜀汉灭亡的最大遗憾;刘禅昏庸的最大罪证。其实不然,姜维的这封奏折明显是要军权的奏折,而已经在换姜维这件事情上达到默契的蜀汉中央,不可能立刻翻脸不认。而且其实他们也是有应对的,在姜维将大军带走,汉中兵力奇缺的情况下,他们决定坚守要塞,等着曹魏粮尽自退。然后借着这个局面,逼姜维回军,达到解除他军权的目的。&br&&br&然后,刘禅、诸葛瞻、黄皓失算了。曹魏伐蜀之战开始在263年八月,司马昭上表表彰邓艾灭蜀之功在十二月,也就是一共4个月的时间,灭蜀之战连战后的功劳分配都完事了。中间姜维还和钟会在剑阁”相持甚久“,十月邓艾突袭成都。也就是钟会八月开始伐蜀,到十月,一个两个月他就完成了平定汉中、杀诸葛绪、和姜维在剑阁相持甚久这么多动作;可谓神速。后人都在说邓艾奇袭阴平时惊天之战;可比起钟会,那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钟会伐蜀走的是骆故、斜谷;光走这两条路都要走大半个月(如下图),在汉中得到了蜀汉的粮草,再到剑阁还得大半个月。也就是蜀汉在汉中基本上没有抵抗。但凡借着天险的蜀军有一处抵抗,那钟会就只能像诸葛哪样徐徐退军了事。蜀道对于出击的诸葛亮是天堑,对于进攻的钟会自然也是。可是没有,完全没有抵抗,蜀军就这么轻轻松松的将各处险要交给了钟会,前后不过半个月,钟会完成了对汉中占领。此时,钟会已经完成了不世之功了,比司马懿平辽东的功劳还要大。&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3fc1ed6b_b.jpg& data-rawwidth=&597& data-rawheight=&6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3fc1ed6b_r.jpg&&&/figure&钟会传奇,姜维也不例外。作为前敌指挥,他就在沓中等着邓艾和诸葛绪来攻,全不顾汉中可能面临的危险。然后他并没有和邓艾、诸葛绪死战,双方几乎没有大的接触,他就在敌后穿插,带着全军五万人奔走千里,到达剑阁。期间还极险的突过阴平桥,仅提前诸葛绪一日。这种带着几万人在敌后千里奔袭,除了长征,这算独一份了;姜维要早有这能耐,长安早就插上了蜀汉大旗了。事反常必有内幕,我以为此时钟会和姜维应该达成了一项真正的协议。姜维将汉中、或者汉中的情报卖给钟会,以换取全师回到剑阁的机会或情报。这个时候钟会伐蜀的目的达到(立不世之功);姜维的目的也达到了(将蜀汉逼至绝境,逼中央妥协)。这一次他们干成了。&br&&br&第三个细节,钟会为什么会谋反?&br&本文前面已经讨论和钟会的身份,他们家在曹魏政权可谓根基深厚,还是司马氏的亲信。灭蜀之战还有不世之功,回去少不得加官进爵,步入权利的顶峰。然后钟会谋反了,他带着曹魏的军队谋反,带着那些家庭在千里之外的士兵谋反?这可能么?明显不可能,故而钟会不会是谋反。”假传太后,诛杀司马昭“,这是钟会起兵的口号。我以为这里的假,不一定是假,很可能就是历史的真相。&br&&br&说起这位太后,才真是人杰,不仅在三国历史上,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都算是数的上的人物。太后姓郭,是明帝曹睿的第二任皇后。郭太后出身很低,据说是曹军平定诸羌的俘虏,出生于青海西平;故而郭皇后很可能是个少数民族。作为俘虏的郭皇后,因为生的漂亮,被曹睿看中;并在比《甄嬛传》还要刺激、还要激烈的后宫争斗中成为皇后。239年,明帝曹睿病史,郭皇后成了郭太后,垂帘听政;从这年起到264年郭太后病亡,在长达25年的历史中,她灭了曹氏中坚曹爽,换了三位皇帝曹芳、曹髦和曹奂。她和司马氏组成的政治联盟长期把持朝政,宛如汉末常见的太后和外戚组合。&br&&br&但到了260年,似乎又有了变化。260年,曹髦这个奇葩皇帝,带着卫士冲击司马昭的车架,结果被司马昭杀了。要知道曹髦是郭太后力主扶上位的皇帝,居然就这么死了?司马昭杀了皇帝居然什么事没有,在郭太后的压力下,也不过就甩出个小角色成济出来了事。这个事件可以看做是司马昭的试探,通过这个事情,司马昭发现已经一统朝廷了;郭太后自然也发现了,想来这个对争权夺利已经侵入骨髓的女人是不甘心的。所以她有理支持钟会诛杀司马昭。&br&&br&而钟会,恰恰是作为司马氏和郭太后之间的桥梁般的存在。钟家是颍川大族,钟会的父亲钟繇长年治理关中,故而钟氏是曹魏政权中颍川系和关中系的结合体。出身西北的郭太后,很容易的就和代表关中利益的钟氏搭上了关系;可能郭太后还觉得不够,于是干脆和颍川出身的郭嘉郭奉孝也搭上关系,各种暗示自己是颍川郭氏子弟。我们有理由相信,虽然郭太后和司马氏是儿女亲家,但郭太后和钟氏的关系,应该和司马氏同样密切。这种关系下面,钟氏反司马氏,要是没有郭太后支持,谁信啊。&br&&br&故而我以为真相是,钟会在决定统帅出战的时候,就有着相当的政治考虑。如果他还是单纯的司马氏的谋主的话,蜀汉内乱这样的情况下,应该立主司马昭亲征,为司马昭获得不世威望,顺利登基。可惜他没有,钟会后来的表现证明,他向自己把伐蜀的功劳拿了。所以他才反常的一开始就把军中重将许仪斩杀,这是震慑三军,准备收军权了。拿下汉中后,这个时候伐蜀大胜,顺利拿下汉中,应该是会师发奖励的时候,排排坐吃果果;可钟会不,他借机杀了诸葛绪,在曹魏三路伐蜀的的计划中,诸葛绪独领一路,这可是军区司令员级别的高层了。这些反常的事情表明,钟会伐蜀是带着任务来的。立功是一方面,拿到军权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所以他出征不顺利杀许仪,战事大胜杀诸葛绪。如果他还是忠于司马氏,断断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曹魏的西军那可是司马家的基本盘。可钟会的做法被司马昭看在眼里,司马昭抢先成为晋王,这是完全不给钟会会战朝堂的机会了;紧跟着邓艾奇袭成功,生生将伐蜀之功分了一般走;钟会的境地就比较糟糕了;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在朝堂上和司马昭争夺的筹码,只有起兵清君侧一途了。可惜起兵这种事,他不擅长,玩脱了。&br&&br&第四个细节,邓艾为何而死?&br&邓艾在伐蜀这个事情上立下惊天大功,然后被杀;这件事情太奇怪了。从邓艾立功开始就奇怪,要知道伐蜀的时候邓艾已经66岁了,在当时来说绝对是老将;而且他已经是曹魏政权中少有的高级将领,在钟会之前他是西部防线的负责人,是方面军司令官了。可就这样的人,这样的地位,这样的年纪,带着几万人干出了不要命的事,千里奔袭。反常吧,反常就肯定有内幕。&br&&br&我以为邓艾是被逼无奈,才孤注一掷的。邓艾出身不高,是司马懿将其提拔起来的,邓艾也很忠于司马氏,可谓是司马氏的铁杆。司马氏也很放心的将西部军权交给他,他也做的很好。然后钟会来了,”督关中军事“,钟会转手将前任防区负责人邓艾发配到沓中去和姜维纠缠,和他一起的还是防区重要任务诸葛绪。这其实是一中政治手腕,分了邓艾一半的军权(诸葛绪是邓艾老部下)。邓艾无奈的去了沓中,看着钟会轻松拿下汉中,立下大功;此时邓艾心里还是听苦涩,”老子辛苦练兵,结果你个太子党却来摘桃子“,他大体应该有这种想法吧。可这还没完呢,立下大功的钟会不光要功劳,还要军权。钟会调诸葛绪合兵,邓艾不同意,建议诸葛绪等自己一同南下;可诸葛绪此时可能觉得这就是简单的军权斗争,钟会要赢了,不同意和邓艾一路;结果诸葛绪葬送了自己。作为武将的他根本不明白,是不是军权,这场争斗后面是曹魏政权的统治权。钟会诛杀诸葛绪,基本上掌控了西军军权,除了邓艾部。&br&&br&此时的邓艾一定陷入到了极大的恐惧中,一如姜维之前那样。钟会一定也给了他合兵的命令,但诸葛绪的案例在前,他岂敢就这么送上去。而他作为司马家的心腹,对于这背后的争斗想来也是有所了解;可他没办法。于是邓艾决定舍命一搏;他成功了。可他还是得死。他的冒险扰乱了姜维和钟会的如意小算盘;邓艾以为立下的大功可保平安,他错了。他的大功给钟会集团的计划增加了巨大难度,这导致了钟会的失败,可钟会诛杀邓艾的能力却始终存在。于是,他死了;但是他的主子赢了。&br&&br&至此,真相基本上大白了。&br&公元262年,在孤注一掷北伐失败后,内忧外困的姜维决定和蜀汉政权决裂,他将蜀汉主力移至沓中,威逼蜀主刘禅灭黄皓,但未遂;转而姜维联系了钟会双方达成了一项意图颠覆魏蜀两国政权的惊天谋划。&br&&br&姜维意图借助外敌养寇自重,但没有成功,蜀汉中央拒绝妥协。姜维只得将汉中卖给钟会,自己守剑阁然后逼刘禅清君侧。而钟会则是郭太后用来制衡司马氏的人选,意图通过伐蜀之战获得军功、威望以及取得精锐部队的控制权;故而钟会前后杀了许仪、诸葛绪、邓艾。本来一切顺利,钟会迅速拿下了汉中,并且基本掌握了除了邓艾部以外的军权。姜维则重新获得了军队的最高指挥权,重新回到了蜀汉的斗争舞台。&br&&br&本来谋划到此就结束了,两位谋划者各得所需,接着就各自回去整理朝政了。可被逼上绝路的棋子--邓艾不甘心就这么步诸葛绪后尘,被钟会污死。邓艾展开了旷世绝伦的军事冒险,结果他成功了。他遇上了不通军事的诸葛瞻、以及奇葩的刘禅;顿时立下不世之功。&br&&br&这个意外超出了姜维的控制,姜维因此身败名裂;只能投降钟会。钟会白捡了一份旷世奇功,但也彻底站在了司马氏的对立面。立下大功的邓艾以为自己安全了,可他不知道自己的大功恰恰是钟会必杀他的理由。已经和司马氏决裂的钟会,希望作为唯一胜利者回师的他,断断不能将伐蜀的大功分一半给邓艾这个司马氏的铁杆。于是邓艾死了。&br&&br&卫灌这个小人物,一直站在钟会的这一边;在关键时刻给了钟会致命一击。至此谜底揭开,卫灌才是司马氏的杀招;邓艾之流不过是司马氏的弃子罢了。钟会输了,也许进场的时候他还以为这是个内幕交易,稳赚不赔;可离场的时候去发现是一场惊天豪赌;他输得干干净净。由此司马氏在曹魏再无敌手,心力憔悴的那个女强人郭皇后不久后郁郁而终,这曹魏改成了司马晋。&br&&br&姜维,这个绝世的将军,注定是个撇脚的野心家,拙劣的政客;他也许没有谋反的动机和决心,只不过想当一个权臣罢了;可他幼稚的行为最终将刘备、诸葛亮们在英雄时代开创的伟绩输得干干净净。而蜀主刘禅,也许他已经厌倦了被人当做傀儡,厌倦了臣子们为了权力,拿着“先皇遗命”来逼他妥协,他将他父亲留给她的,诸葛丞相竭力维护的遗产轻易的丢给对手,干脆利落的降了。徒留下我们这些后人唏嘘不已。至此,三国,这个英雄的纪元彻底结束了,属于世家们的密室时代彻底展开。
既然说到邓艾和钟会,那就必须回溯一下伐蜀这个事情,事情理清楚了,其他的就明明白白了。 钟会伐蜀,是三国时期最黑的一段历史;他涉及魏、蜀、乃至未来的晋三个国家的权利走向,蜀国灭的很莫名其妙,可谓猝死;钟会反的很莫名其妙,死的更莫名其妙;而邓…
谢 &a data-hash=&02f3b8f58db98dbb669f& href=&//www.zhihu.com/people/02f3b8f58db98dbb669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杨威& data-tip=&p$b$02f3b8f58db98dbb669f& data-hovercard=&p$b$02f3b8f58db98dbb669f&&@杨威&/a& 邀,数数是个好习惯,第5次被邀请。&br&&br&首先,&b&钟会谋反这事,在我看来一点儿也不奇怪。&/b&&br&其次,&b&我觉得他既不是为了自己的野心,也不是为了大魏,只是为了活命。&/b&&br&&br&&br&咱们先来捋一下,他造反的这个时间表。&br&&br&&b&公元249年,&/b&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赚曹爽。&br&&b&同一时期,&/b&钟会进入司马氏幕僚。&br&&b&五年后,&/b&&br&&b&公元254年,&/b&高贵乡公即尊位,赐钟会关内侯。&br&&b&六年后,&/b&&br&&b&公元260年,&/b&高贵乡公为贾充所弑。&br&&b&两年后,&/b&&br&&b&公元262年,&/b&钟会获封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br&&b&次年,&/b&&br&&b&公元263年,&/b&钟会伐蜀。&br&&b&次年,&/b&&br&&b&公元264年,&/b&钟会反、卒,享年39岁。&br&&br&这里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br&1.&b&钟会进入司马氏的幕僚,就一定得到司马家的信任了么?&/b&&br&首先,司马家的铁杆走狗,肯定是贾充。&br&“近日贾护军问我,言:‘颇疑钟会乎?’”——《三国志·钟会传》&br&其次,司马昭的内妻王元姬,又言&br&“钟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晋书·后妃传》&br&基本上,以司马昭为核心的权力中心,对钟会是颇为不信任的。&br&&br&&b&2.司马氏派钟会伐蜀的目的是什么?&/b&&br&这里应该按一个集团算,也许司马昭的目的真的是荡平蜀国,但其下属则未必。&br&贾充在司马氏手下当差做大的时候,先后和司马氏的两个幕僚有过矛盾。&br&一是,钟会;二是,羊祜。&br&前者,官至司徒;后者,官至左仆射。&br&前者,伐蜀;后者,伐吴。&br&前者,灭蜀,造反;后者,僵持,病逝。&br&两个人都是以文见长,在中央位高权重后,而领兵出征。&br&换言之,两人与其说是出征,倒不如说是被踢出了中央的权力中心。&br&至于钟会最后伐蜀成功,立下不世之功,应该是洛阳里许多人都没能料到的一个意外。&br&&br&&b&3.钟会对司马氏的态度是什么?&/b&&br&看看高贵乡公对钟会的评价:&br&“会典综军事,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谟之勋,而推宠固让,辞指款实,前后累重,志不可夺。”——《三国志·钟会传》&br&高贵乡公终究没把钟会归类于司马氏一族中人。&br&钟会自己,应该也是没把自己放于司马氏一族内看的。&br&钟会伐蜀,与姜维相交甚厚之后,对自己身边人讲:&br&“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三国志·姜维传》&br&公休、太初是谁?前者为诸葛诞,后者为夏侯玄,皆为司马昭所杀。&br&钟会绝对是在夸赞姜维,而他举的这两个例子,怕就是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归类了。&br&而且远在千里之外,立下不世之功,钟会偏偏提了这两个“罪臣”干什么。&br&想来多半是一种恐惧,和对自己回洛阳后,人生的不确定。&br&&br&&b&4.压倒钟会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b&&br&司马昭给钟会的信。&br&“恐邓艾或不就征,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三国志·钟会传》&br&司马昭这里给出的理由是标准的屁话,可以参见他自己后来的说法。&br&“钟会所统,五六倍于邓艾,但可敕会取艾,不足自行。”——《三国志·钟会传》&br&司马昭明知,钟会收拾邓艾是手到擒来,为何还要派大军前来?&br&钟会自己的判断没有错,司马昭行军就是冲他而来的。&br&故而,钟会决定起兵。&br&所以,钟会的起兵造反,是很仓促的一件事。以至于,很多方面都没有安排妥当,最后才死得莫名其妙。甚至说,在军中散布谣言的胡烈,我也认为是司马昭提前布的后手,自己大军压境,逼反钟会,最后胡烈以谣言策反魏军,以最小的代价杀掉钟会。&br&&br&&b&5.司马昭要杀掉钟会的理由是什么?&/b&&br&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个:&br&首先是身份问题,曹魏重臣钟繇之子。&br&其次是立场问题,我强烈怀疑,钟会与羊祜一样,都是被魏朝的名士集团推到前台对抗司马氏及其门阀走狗的一个体制内代表,并且立场暴露。否则,我实在无法理解,他一个在司马氏幕僚中飞速蹿升的文臣,怎么就被从洛阳扔出去挡麒麟儿去了,然后还派其伐蜀。&br&最后是年龄问题,钟会伐蜀赢了,立下不世之功,领兵重臣,正直壮年。司马昭当年已经五十余岁,钟会不到四十,司马炎刚27。&br&综上,你是前朝重臣之子,且立场不稳定,带兵,功高震主,正值壮年。&br&司马昭有充分的理由来除掉钟会。&br&而从司马昭信件和行军速度,我猜测,司马昭应是在钟会奏报邓艾谋反的一刻,对钟会起的杀心。&br&他对胡烈的指示应该是和给钟会的信一起到的,而他领兵出征,也是以防胡烈办事不利,加个保险,以确保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提前扼杀掉钟会这个隐患。&br&&br&综上。&br&1.&b&钟会谋反这事,一点儿也不奇怪。&/b&&br&2.&b&他既不是为了自己的野心,也不是为了大魏,只是为了活命,被司马昭逼到了死角。他在立场上的问题前科,也决定了他难以用别的方式明哲保身。&/b&
邀,数数是个好习惯,第5次被邀请。 首先,钟会谋反这事,在我看来一点儿也不奇怪。 其次,我觉得他既不是为了自己的野心,也不是为了大魏,只是为了活命。 咱们先来捋一下,他造反的这个时间表。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赚曹爽。 同一时期,…
&blockquote&&blockquote&
出自魏晋南北朝贴吧:&br&&b&1、古籍: &/b&&/blockquote&&blockquote&&b&三国志,〔西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59年版
&/b&&br&&b&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b&宋书,〔梁〕沈约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b&&br&&b&南齐书,〔梁〕萧子显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b&魏书,〔北齐〕魏收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b&&br&&b&梁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b&陈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b&&br&&b&北齐书,〔唐〕李百药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b&周书,〔唐〕令狐德棻等撰,中华书局1971年版
&/b&&br&&b&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b&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5年版
&/b&&br&&b&隋书,〔唐〕魏征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元〕胡三省注,顾颉刚等点校,中华书局1956年版
&br&&br&华阳国志校注,〔东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br&文选,〔南朝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洛阳伽蓝记校释,〔北魏〕杨炫之撰,周祖谟校释,中华书局1987年版
&br&水经注疏,〔北魏〕郦道元撰,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颜氏家训集解,〔北齐〕颜之推撰,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br&唐律疏议,〔唐〕长孙无忌等撰,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唐六典,〔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1992年版
&br&初学记,〔唐〕徐坚等撰,中华书局1962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通典,〔唐〕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
&br&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等撰,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
&br&建康实录,〔唐〕许嵩撰,张忱石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太平御览,〔北宋〕李昉等撰,中华书局1960年版(据上海涵芬楼影印宋本复制重印)
&br&文苑英华,〔北宋〕李昉等撰,中华书局196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册府元龟,〔北宋〕王钦若等撰,中华书局1960年版
&br&唐会要,〔北宋〕王溥撰,中华书局1955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五代会要,〔北宋〕王溥撰,中华书局1998年版
&br&文献通考,〔元〕马端临撰,中华书局1986年版(据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十通本影印)
&/blockquote&&blockquote&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据世界书局本影印)
&br&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等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金石萃编,〔清〕王昶撰,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据1921年扫叶山房本影印)
&br&八琼室金石补正,〔清〕陆增祥撰,文物出版社1985年(据吴兴刘氏希古楼刊本影印)
&/blockquote&&blockquote&廿二史考异,〔清〕钱大昕撰,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br&廿二史札记校证,〔清〕赵翼撰,王树民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十七史商榷,〔清〕王鸣盛撰,北京市中国书店1987年版(据上海文瑞楼版影印)
&br&历代职官表,〔清〕纪昀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刘祜仁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br&三国会要,〔清〕杨晨撰,中华书局195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南朝宋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br&南朝齐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南朝梁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br&南朝陈会要,〔清〕朱铭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两晋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版(据广州广雅书局刻本复制重印)
&br&全唐文,〔清〕董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三国志集解,卢弼集解,中华书局1982年版
&br&晋令辑存,张鹏一撰,三秦出版社1989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b&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赵万里集释,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b&&br&&b&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赵超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唐代墓志汇编,周绍良、赵超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br&国家图书馆善本金石组,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著,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br&唐五代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辑录,唐耕耦等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吐鲁番出土文书,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等编,文物出版社年版
&br&二十五史补编(二、三、四册),中华书局1955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b&2、论著
&/b&&br&&b&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4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史(上、下),王仲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
&br&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吕思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隋唐帝国形成史论,谷川道雄(日)著,李济沧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br&&b&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长孺著,三联书店1955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b&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著,三联书店1957年版
&br&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br&&/b&&br&&b&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山居存稿,唐长孺著,中华书局1989年版
&br&&b&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著,中华书局1985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b&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b&&br&严耕望史学论文选集,严耕望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1991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b&中国中古政治史论,毛汉光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b&&br&&b&中国中古社会史论,毛汉光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读史集,何兹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br&读史存稿,缪钺著,三联书店196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才不才斋史学论文集,祝总斌著,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
&br&魏晋南北朝史论,黎虎著,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史探索,郑欣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br&六朝史论,朱大渭著,中华书局1998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唐研究论文选集,池田温(日)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br&国史探微,杨联升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六朝隋唐),刘俊文主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
&br&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六朝隋唐),刘俊文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b&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br&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
&/b&&br&&br&五朝门第,王伊同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的城市与社会,刘淑芬著,学生书局(台北)1992年版
&br&拓跋史探,田余庆著,三联书店200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逯耀东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1985年版
&br&从西郊到南郊:国家祭典与北魏政治,康乐著,稻禾出版社(台北)1995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张金龙著,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br&北魏政治史研究,张金龙著
,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6年&br&&b&北魏政治史(1—9),张金龙著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8年(尚未出完) &/b&&br&&br&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编卷中),严耕望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北)196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三、四卷),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br&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汉唐外交制度史,黎虎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br&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b&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著,中华书局2002年版
&/b&&br&北魏官僚机构研究,郑钦仁著,牧童出版社(台北)197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皇权、礼仪与经典诠释: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甘怀珍著,财团法人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台北),2003年
&br&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上、下),张金龙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b&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高敏著,大象出版社1998年版
&/b&&br&&b&府兵制度研究,岑仲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b&府兵制度考释,谷霁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b&&br&唐书兵志笺证,唐长孺著,中华书局1962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b&北周六典,王仲荦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
&br&晋书地理志校注,孔祥军著,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b&&br&&b&北周地理志,王仲荦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br&北齐地理志,施和金著,中华书局2008年&/b&&/blockquote&&blockquote&九朝律考,程树德著,中华书局1963年版
&br&历代刑法考,沈家本撰,邓经元、騈宇骞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
&br&魏晋神仙道教,胡孚琛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汉唐佛寺文化史,张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br&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br&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王晓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br&魏晋隋唐乡村社会研究,齐涛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黄烈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br&乌桓与鲜卑,马长寿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马长寿著,中华书局1985年版
&br&&b&北朝胡姓考,姚薇元著,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b&&/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研究,陈连庆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br&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周伟洲著,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蔡鸿生著,中华书局2001年版
&br&西域史地文物丛考,马雍著,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向达著,三联书店1957年版
&br&西域史地丛稿初编,张广达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敦煌吐鲁番文书论丛,朱雷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br&敦煌艺术宗教与精神文明,姜伯勤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姜伯勤著,中华书局1987年版
&br&敦煌学十八讲,荣新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荣新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br&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余太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荣新江著,三联书店2001年版
&br&唐代的外来文明,谢弗(美)著,吴玉贵译,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blockquote&&blockquote&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王小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br&隋唐帝国与东亚,〔日〕堀敏一著,韩升编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北周珍贵文物,贠安志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br&北京大学盛唐研究丛书,荣新江等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日中国际共同研究――地域社会在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日〕谷川道雄编,玄文社1989年版
&br&九品官人法の研究——科举前史,〔日〕宫崎市定著,同朋舍1956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秦汉隋唐史の研究,〔日〕滨口重国著,东京大学出版会1966年初版、1971年再版
&br&六朝史研究??政治?社会篇,〔日〕宫川尚志著,平乐寺书店1964年初版、1977年再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古代籍帐研究??概观?录文(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报告31),〔日〕池田温著,东京大学出版会1979年版
&br&六朝贵族制社会の研究,〔日〕川胜义雄著,岩波书店1982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朝の贵族制〔日〕越智重明著,研文社1982年版
&br&六朝贵族制研究,〔日〕中村圭尔著,风间书房1987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贵族制社会の研究,〔日〕川胜义雄、砺波护编,同朋舍1987年版
&br&魏晋南北朝官僚制研究,〔日〕洼添庆文著,汲古书院2003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时代の民族问题,〔日〕川本芳昭著,汲古书院1998年版
&br&六朝都督制研究,〔日〕小尾孟夫著,溪水社2001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中世史研究——六朝隋唐的社会与文化,〔日〕中国中世史研究编,东海大学出版会1970年版
&br&隋唐帝国と东亚世界,〔日〕唐代史研究会编,汲古书院1979年版年版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都市の历史的研究,〔日〕唐代史研究会编,刀水书房1988年版
&/blockquote&&br&&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史专著目录()
&br&刘驰《六朝士族探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
&/blockquote&&blockquote&梁满仓《汉唐间政治与文化探索》,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br&卫广来《汉魏晋皇权嬗代》,书海出版社,2002年。
&/blockquote&&blockquote&马植杰《马植杰秦汉三国史论文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br&高敏《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大象出版社,1998年。
&/blockquote&&blockquote&谢宝富《北朝婚丧礼俗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br&李书吉《北朝礼制法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
&/blockquote&&blockquote&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学苑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br&陈良伟《丝绸之路河南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blockquote&&blockquote&侯旭东《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br&陈爽《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blockquote&&blockquote&李小树《秦汉魏晋南北朝监察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br&王利华《中国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blockquote&&blockquote&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br&方诗铭《三国人物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blockquote&&blockquote&胡阿祥《魏晋本土文学地理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br&雷依群《北周史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blockquote&&blockquote&傅克辉《魏晋南北朝籍账研究》,齐鲁书社,2001年。
&br&王启涛《魏晋南北朝语言学史论考》,巴蜀书社,2001年。
&/blockquote&&blockquote&汪波《魏晋北朝并州地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
&br&李凭《北魏平城时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blockquote&&blockquote&周征松《魏晋隋唐间的河东裴氏》,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br&熊德基《六朝史考实》,中华书局,2000年。
&/blockquote&&blockquote&牛润珍《汉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变》,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br&程维荣《拓跋宏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blockquote&&blockquote&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br&朱大渭等《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blockquote&&blockquote&黎虎《魏晋南北朝史论》,学苑出版社,1999年。
&br&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blockquote&&blockquote&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编》,文物出版社,1998年。
&br&王素《高昌史稿——交通编》,文物出版社,2000年。
&/blockquote&&blockquote&王素《敦煌吐鲁番文献》,文物出版社,2002年。
&br&阎步克《乐师与史官——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三联书店,2001年。
&/blockquote&&blockquote&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
&br&李蔚然《南京六朝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
&/blockquote&&blockquote&巫鸿主编《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
&br&巫鸿主编《汉唐之间文化艺术的互动与交融》,文物出版社,2001年。
&/blockquote&&blockquote&杨泓《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科学出版社,2000年。
&br&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文物出版社,2001年。
&/blockquote&&blockquote&刘长东《晋唐间弥陀净土信仰研究》,巴蜀书社,2000年。
&br&米文平著《鲜卑史研究》,中州古籍版,2000年
&/blockquote&&blockquote&朱大渭《六朝史论》,中华书局,1998年
&br&范子烨《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blockquote&&blockquote&薛瑞泽《嬗变中的婚姻——魏晋南北朝婚姻形态研究》,三秦出版社,2001年
&br&薛瑞泽《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blockquote&&blockquote&唐长孺《唐长孺社会文化史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br&胡阿祥《六朝疆域与六朝政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blockquote&&blockquote&周勋初《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br&刘磐修《盛世探源——汉唐农业发展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blockquote&&blockquote&韩国河《秦汉魏晋丧葬制度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br&王永平《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江苏古籍,2003年1月
&/blockquote&&blockquote&王承文《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中华书局,2002年11月
&br&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blockquote&&blockquote&康中干《有无之辨——魏晋玄学本体思想再解读》,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br&孙明君《汉魏文学与政治》,商务印书馆,2003年3月
&/blockquote&&blockquote&章义和《地域集团与南朝政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br&&br&李文才《南北朝时期益梁政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年
&/blockquote&&blockquote&丁福林《宋书校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br&许福谦《南北朝二史八书疑年录》,北京出版社、文津出版社,2003年
&/blockquote&&blockquote&王青《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神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br&张承宗《六朝民俗》(六朝文化丛书),南京出版社,2002年
&/blockquote&&blockquote&卢海鸣《六朝都城》(六朝文化丛书),南京出版社,2002年
&br&李裕群《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考古新视野丛书),文化出版社,2003年
&/blockquote&&blockquote&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考古新视野丛书),文化出版社,2002年
&br&姜波《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研究》(考古新视野丛书),文化出版社,2003年
&/blockquote&&blockquote&陶新华《魏晋南朝中央对地方军政官的管理制度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
&br&田余庆《拓跋史探》,三联书店,2003年
&/blockquote&&blockquote&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三联书店,2003年
&br&罗维明《中古墓志语词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blockquote&&blockquote&韩树峰《南北朝时期淮汉迤北的边境豪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br&《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王晓毅-中华书局-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八王之乱”丛稿》-林校生-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br&《北朝儒学及其历史作用》-刘惠琴-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先秦至隋唐时期西北少数民族迁徙研究》-李吉和-民族出版社-2003
&br&《士人·皇帝·宦官》-马良怀-岳麓书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北魏盛乐时代》-王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br&《生态史学视野下的十六国北魏兴衰》-张敏-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材不材斋文集》-祝总斌-三秦出版社-2004
&br&《魏晋名士研究》-邱少平-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汉末魏晋南北朝坞壁考论》-夏毅辉-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br&《古史新论》-王大建-齐鲁书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孙吴文化》-王永平-南京出版社-2005
&br&《东晋文化》-张学锋、傅江-南京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南朝文化上》-万林、程章灿-南京出版社-2005
&br&《南朝文化下》-李天石-南京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五凉史探》(增补本)-赵向群-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br&《六朝文史论丛》-邱敏-南京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枳室史稿》-齐陈骏-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
&br&《中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宗法文化研究》-廖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祁山遗恨——三国政治哲学初探》-傅小凡、杜明富-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
&br&《氐族研究》-孙功达-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修订本)-胡阿祥-学苑出版社-2005
&br&《魏晋南北朝刑法体制研究》-薛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人物品题研究》-黄少英-齐鲁书社-2006
&br&《江南社会经济研究·六朝隋唐卷》-胡阿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柳春新-岳麓书社-2006
&br&《汉晋之际道家思想研究》-马良怀-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史论文集》-巴蜀书社-2006
&br&《宋书州郡志汇释》-胡阿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汉唐财政史论》-陈明光-岳麓书社-2003
&br&《北朝隋唐均田制度新探》-杨际平-岳麓书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余太山-中华书局-2003
&br&《先秦至隋唐时期西北少数民族迁徙研究》-李吉和-民族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四-六世纪内迁胡人家族制度研究》-柏喜贵-民族出版社-2003
&br&《中国中古史论集》-张国刚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何兹全-鹭江出版社-2003
&br&《一得集》-张泽咸-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九品官人法考论》-胡舒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br&《魏晋南北朝城市管理研究》-任重、陈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探》-蒋福亚-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br&《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蒋福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北魏孝文帝以后北朝官僚制度研究管理》-陶新华-巴蜀书社-2004
&br&《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论考》-高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张金龙-中华书局-2004
&br&《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殷宪主编-商务印书馆-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田余庆-中华书局-2004
&br&《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法]谢和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两晋南北朝徙民中若干问题研究》-杨洪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br&《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坞壁》-[韩]具圣姬-民族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与政治的关系》-李传印-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br&《中古世家大族清河崔氏研究》-夏炎-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九品中正制略论稿》-张旭华-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br&《建安七子研究》-王鹏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玄学史》-余敦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br&《魏晋文学中的中原文化》-卫绍生-学苑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中间地带研究》-陈金凤-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br&《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王永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史发微》-高敏-中华书局-2005
&br&《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侯旭东-商务印书馆-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隋唐婚姻形态研究》-李金河-齐鲁书社-2005
&br&《孙吴政治与文化史论》-王永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汉晋家族研究》-阎爱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br&&b&《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李卿-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b&&/blockquote&&blockquote&&b&《两汉魏晋南朝州,刺史制度研究》-汪清-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b&&br&《魏晋南北朝隋陵》-潘伟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帝陵》-[日]曾布川宽-南京出版社-2004
&br&《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李裕群-文物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文化概论》-许辉、李天石-南京出版社-2003
&br&《六朝科技》-戴洪才、周瀚光-南京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史学》-邱敏-南京出版社-2003
&br&《高昌国——公元五至七世纪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移民小社会》-宋晓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三国史研究》-张大可-华文出版社-2003
&br&《北魏史话》-管芙蓉-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士人人格精神——<世说新语>的士人精神史研究=-宁稼雨-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br&《中国史学思想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庞天佑-黄山书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政治通史·分裂与对峙的魏晋南北朝政治》-胡戟-泰山出版社-2003
&br&《汉晋唐时期农业》-张泽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经学与玄学》-田汉云-南京出版社-2003
&br&《中国五——十世纪的寺院经济》-谢和耐著-耿升译-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史学文献学论丛》-邱敏-南京出版社-2004
&br&《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罗新、叶炜-中华书局-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宗教》-许抗生-南京出版社-2004
&br&《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孟宪实-齐鲁书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正史订补文献汇编》-徐蜀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br&《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余太山注-中华书局-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清河崔氏与北朝儒学》-王华山-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br&《中古时代的兰陵萧氏》-杨荫楼-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簪缨世家琅邪王氏家族》-李伯奇-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br&《北朝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大同平城北朝研究会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北朝法制研究》-邓奕琦-中华书局-2005
&br&《三国志补编》-&二十五史补编&编委会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两晋南北朝九史补编》-&二十五史补编&编委会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br&《云冈石窟与北魏时代》-李恒城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武汉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刘玉堂主编-武汉出版社-2005
&br&《从游士到儒士——汉唐士风与文风论稿》-查屏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五朝门第》-王伊同-中华书局-2006
&br&《王伊同学术论文集》-王伊同-中华书局-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牟发松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r&《汉魏制度丛考》-杨鸿年-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br&《吕思勉读史札记》-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洛阳伽蓝记校笺》-&北魏&杨炫之著杨勇先生校笺-中华书局-2006
&br&《乌桓与鲜卑》-马长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氐与羌》-马长寿遗著周伟洲整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r&《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马长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突厥人与突厥汗国》-马长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r&《汉赵国史》-周伟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敕勒与柔然》-周伟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r&《南凉与西秦》-周伟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土谷浑史》-周伟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br&《三国前传》-于涛-中华书局-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梁武帝及其时代》-赵以武-凤凰出版社-2006
&br&《朱绍侯文集》-朱绍侯-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赤壁之战研究》-张靖龙-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br&《玄学与魏晋社会》-李建中、高华平-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南北朝八书二史疑年录》-许福谦-北京出版社-文津出版社-2003
&br&《六朝文物》-罗宗真、王志高-南京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胡汉之间——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罗丰-文物出版社-2004
&br&《玄学与长江文化》-马良怀、徐华-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吴简研究·第1辑》-北京吴简研讨班编-崇文书局-2004
&br&《魏晋作家创作心态研究》-王晓卫-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2005
&br&《中国东南佛教史》-严耀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叶枫宇-上海三联书店-2006
&br&《浙江通史·第3卷·秦汉六朝卷》-王志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北朝研究存稿》-李凭-商务印书馆-2006
&br&《宋书校议》,作者:丁福林著出版社:上海古籍
&/blockquote&&blockquote&港台:
&br&《五胡史纲》-赵丕承-艺轩图书出版社-2000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名士人格研究》-李淸筠-文津出版社-2000
&br&《魏晋儒道互补之研究》-蔡忠道-文津出版社-2000
&/blockquote&&blockquote&《谈有论无:魏晋玄学》-王德有-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0
&br&《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逯耀东-东大图书公司-2000
&/blockquote&&blockquote&《五胡史论》-刘学铫-南天书局-2001
&br&《陈朝的政治结构与族群问题》-吕春盛-稻香出版社-2001
&/blockquote&&blockquote&《汉魏六朝佛教概观》-蔡日新-文津出版社-2001
&br&《慈悲清净—佛教与中古社会生活》刘淑芬-三民书局-2001
&/blockquote&&blockquote&《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李贞德-三民书局-2001
&br&《两汉魏晋哲学史》-曾春海-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
&/blockquote&&blockquote&《情感与制度:魏晋时代的母子关系》-郑雅如-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出版-2001
&br&《六朝建康》-郭黎安-香港天马图书公司-2002
&/blockquote&&blockquote&&b&《关陇集团的权力结构演变—西魏北周政治史研究》-吕春盛-稻乡出版社-2002&/b&&br&《魏晋南北朝形尽神灭或形尽神不灭的思想论证》-郑基良-文史哲出版社-2002
&/blockquote&&blockquote&《曹魏时期中央政务机关之研究——兼论曹操与司马氏对政制之影响》-黄炽霖-文史哲出版社-2002
&br&《从拓跋到北魏:北魏王朝创建历史的考察》-张继昊-稻乡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隋唐医学之传承与整合》-范家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
&br&《门阀士族时代下的司马氏家族》-胡志佳-文史哲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六朝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倪佩君编-东吴中文系-2005
&br&《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萧登福-文津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汉传佛教与中古社会》-张厌弓-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5
&br&《魏晋南北朝佛教地理稿》-严耕望遗着、李启文整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北魏唐宋死亡文化史》-卢建荣-麦田出版-2006
&br&《魏晋南北朝史》(中国断代史系列)-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王永平-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
&br&《六朝江东士族的家学门风》-吴正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广陵余响——论嵇康之死与魏晋社会风气之演变及文学之关系》-牛贵琥-学苑出版社-2004
&br&《古史文存·秦汉魏晋南北朝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兰陵萧氏与南朝文学》-曹道衡-中华书局-2004
&br&《六朝史籍与史学》-郝润华-中华书局-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br&《东晋门阀政治》(第四版)-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以中古士族现象为个案》-陈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br&《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石刻文献全编》-国家图书馆善本金石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吴简研究·第1辑》-北京吴简研讨班编-湖北辞书出版社-2004
&br&《内蒙古地区鲜卑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十六国时期的西北少数民族》-洪涛、奇曼·乃吉米丁主编-新疆大学出版社-2005
&br&《云冈石窟与北魏时代》-李恒成-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以尚通意趣为中心》-汪文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br&《汉晋名人年谱》-国家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佛教灵验记研究:以晋唐为中心》-刘亚丁-巴蜀书社-2006
&br&《六朝吴兴郡大族和文化》-余方德、嵇发根-昆仑出版社-2003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小通史·第三册·两晋南北朝》-王春瑜主编-刘精诚著-金盾出版社-2003
&br&《道家与中国哲学·魏晋南北朝卷》-陆建华等-人民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瓦当与六朝都城》-贺云翱-文物出版社-2004
&br&《齐鲁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李伯齐、王琳、任怀国-中华书局-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二十四史南北朝时期西域史料译注》-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亚所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br&《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晋南北朝汉族风俗》-周耀明、万建中、陈华文-学林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学术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张立文主编-向世陵著-人民出版社-2004
&br&《中古诗人群体及其诗风演化》-阮忠-武汉出版社-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西晋文学研究》-[日]佐藤利行著-周延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br&《敬天与崇道——中古经教道教形成的思想史背景》-刘屹-中华书局-2004
&/blockquote&&blockquote&《魏晋南北朝室内环境艺术研究》-赵琳-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br&《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江苏省钱币学会编-凤凰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汉魏晋南北朝诔碑文研究》-黄金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br&《中国学术思想史编年·魏晋南北朝卷》-张岂之主编-刘学智、徐兴海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中国社会思想史资料选辑·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陆学艺、王处辉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br&《汉魏六朝文学与宗教》-葛晓音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一城阅千年:洛阳汉魏故城论文集》-洛阳汉魏故城博物馆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br&《国家与社会:中古历史变迁》-张国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blockquote&&blockquote&《福建通史·第一卷·远古至六朝》-徐晓望主编-陈存洗、陈龙、杨琮撰-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br&《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增订本)-汤用彤-昆仑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朱偰-中华书局-2006
&br&《插图本中国古代思想史·魏晋南北朝卷》-景蜀慧-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blockquote&&blockquote&《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赵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br&《中国文化小通史·两晋南北朝》-王春瑜主编-刘精诚著-200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blockquote&&blockquote&&b&3、期刊
&/b&&br&历史研究
&/blockquote&&blockquote&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
&br&中国史研究
&/blockquote&&blockquote&文史
&br&汉学研究(台)
&/blockquote&&blockquote&考古学报
&/blockquote&&blockquote&文物
&br&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武汉大学)
&/blockquote&&blockquote&唐研究
&br&东洋史研究(日)
&/blockquote&&blockquote&东方学报(日)
&br&东洋学报(日)
&/blockquote&&/blockquote&
出自魏晋南北朝贴吧: 1、古籍: 三国志,〔西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59年版
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宋书,〔梁〕沈约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南齐书,〔梁〕萧子显撰,中华书局1972年版 魏书,〔北齐〕魏收撰,中…
以下系我四年来学习心理学的心得,着重提供给非心理学专业而又想进入心理学进行学习研究的发烧友们,也适合于刚刚进入心理系学习的大一新生,各种准备自学心理学却又苦于没头绪的没资源的好学者,想学一些心理学知识的也可以看下面关于心理学的具体知识(撇开研究方法不看),有资源的有条件有名师指导有钱请心理学家教的请绕道(别告诉我你有大牛爹妈名校保姆,晒优越的出门左右直转滚爬不送)!!!心理学生四年终结篇呕血倾情奉送,作为我快毕业的学习总结和送给自己和你们心理学好基友的礼物吧!PS:不是科普心理学的知识,也不是简单地了解,不是闲着无聊的玩,而是要入门。迈入科学心理学神圣殿堂,乃主流科学心理学,非科学心理学等肥猪流一律不在此讨论范围内,非歧视其他心理学只是没这能力。&/p&&p&&br&&/p&&p&
此乃新手菜鸟入门手把手良心回答,等同送新手装备准备去打怪存经验⊙﹏⊙。&b&(以下为本人的著作,不能用于商业用途,除商业用途外,欢迎其他各大网站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心理学生锐)&/b&&/p&&p&&br&&/p&&p&&b&——————————————————————我系分割线O(∩_∩)O&/b&&/p&&p&&br&&/p&&p&一、 &b&开宗明义,首先你得明白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家是干嘛的,他们究竟在研究什么,心理学能用来干什么,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与帮助&/b&。每个学科的学习开始,必然是导论。你肯定会急着问为什么不马上学习所谓的心理学的专业技术(真的干货)?理由很简单,太多人误解心理学,对心理学是什么、究竟研究什么根本就不清楚不了解,仅仅看了什么心灵鸡汤、读心术,用一个成语就可以概况——叶公好龙。&/p&&p&&br&&/p&&p&&b&1、暂时不要看彭聃龄的《普通心理学》&/b&,原因是比较枯燥(⊙﹏⊙)b汗真的很无聊,学习也可以放轻松嘛,免得一开始就破坏了你的学习动机)既然提到就介绍下这本《普通心理学》。&br&&/p&&p&
这是一本传统的普通被我国心理学专业所采用经典教材。 比较系统介绍心理学,由定义、研究对象、方法、简短历史学派、到各大各论,知情意行、人格发展等,由北师大的大牛级人物彭爷爷主编。优点是:全面权威,考试必备宝典,若考试你真的得达到再现的程度,而不是再认啊!缺点刚刚提及了。&/p&&p&&br&&/p&&p&&b&2、&/b&好了,废话不多说,&b&强烈推荐先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对伪心理学说不》、《心理学与生活》!!!&/b&记得,最好按照顺序啊,我怕你先看《心理学与生活》你也就永远停留在第二章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心理学与生活,估计没几个心理系学生不晓得的。推荐还是先看中文版,英语版甚至是多专业名词,外语狂人就当我bull shit吧!电子版也有,基本免费可找到。建议不差钱还是买实体书吧,好处太多,你这是学习好吗?不是看快餐小说啊!就不能支持下心理学者的劳动成果吗?&/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d462cc0f5b9f_b.pn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23& data-rawheight=&36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3&&&/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b300ce2f8e5d249c04041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55& data-rawheight=&3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5&&&/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11ae1f7014937eca85c3fcb_b.pn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52& data-rawheight=&3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2&&&/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2fa5c1d0f82fd0dc8eeacfee8207ec8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81& data-rawheight=&3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1&&&/figure&&p&&br&&/p&&p&&b&3、&/b&此外,要&b&善用网络资源!可以MOOC、网易、超星等公开课,搜索心理学的课程&/b&,以下的介绍就不一一列举了,就网易而言,心理学课程不算少,涉及方面也比较广,能看完也算功德圆满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会走火入魔了。&/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01fd081bdd1a6b1adae2f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01fd081bdd1a6b1adae2f4_r.jpg&&&/figure&&p&&br&&/p&&p&&br&&/p&&p&&b&4、&/b&充分利用&b&维基百科、百度搜索心理学科的专业名词(维基百科虽好,但是却没度娘那么齐全,其实都不是相当严谨的,作为了解也挺好的)!!!&/b&一个专业名词,往往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解释说明,而是一段心理学的故事。例如关于记忆的遗忘曲线,不仅仅是什么遗忘曲线的特点啊,还带出伟大的艾宾浩斯(第一位能把属于高级心理学部分的记忆应用到实验中并且定量化的心理科学家),还带出无意义音节,你从中还知道了遗忘和保持的关系等等。很有用吧?!&/p&&p&&br&&/p&&p&&b&——————————————————————我又系分割线O(∩_∩)O&/b&&/p&&p&&br&&/p&&p&二、&b&了解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b&。好吧,恭喜你能看到这里,庆祝下你终于完成了普通心理学的煎熬。这个时候,你肯定跃跃欲试,想学习研究方法了,我也要拉人做实验。但是时机还没成熟。先去看看心理学一路走来的艰辛吧,看看各位大牛怎么把心理学撑起来的。叶浩生《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等等都可以,其中推荐《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西方心理学的起源发展壮大的过程。&/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ad7ea337cbc52eac5f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56& data-rawheight=&34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6&&&/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048a8f8878abfe5a41b18e7e6655bd49_b.pn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69& data-rawheight=&3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9&&&/figure&&p&&br&&/p&&p&
目前我实体书就看过叶的,叶是高觉敷弟子,心理学史领头羊吧。别的看的一些都是看电子书等。可以关注下新浪微博里面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副教授迟毓凯,他这人很逗,经常发关于心理学史的微博。 &/p&&p&&br&&/p&&p&
从创立发展壮大,由欧洲中心转向美国中心,从合到分,从分到合。里面有他们做过的光辉实验介绍,有他们被进入“大道”的故事介绍,有各大学派的斗争。心理学史这门课程一直受到漠视,但是却又不能舍弃。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学物理没学物理史学化学没化学史啊,其实有的,放在科学史一列吧。因为心理学内部差异较大争论较多,能起到融合剂作用的非心理学史莫属,谈到心理学史,是心理学人基本认同的,争议不大。最重要的是,你从中学习到很多关于心理学的常识,是因果过程,不是很唐突的告诉你一个结果。并且这些知识都是成体系的,一个相当清晰的脉络。
读懂了心理学史,很多对心理学的疑惑都会迎刃而解。如,为什么弗洛伊德要提出这些大逆不道的,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不为人所理解的理论?为什么美国的心理学发展得如此之好?如今心理学的流行,心理学该何去何从?是该被其他学科合并还是继续独立壮大呢?等等的这些问题都会自然明了。至于读史明智什么的,就不想谈了。&/p&&p&&br&&/p&&p&
鄙人之见,心理学史依然是心理学人必修的,而且地位仅次于普心和研究方法的。这样心理人都能谈到一块去,目前各分支的鄙视和沟通障碍甚是严重。具体请看&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心理学不同分支之间存在「鄙视链」吗?原因是什么?&/a&&/p&&p&&br&&/p&&p&&b&——————————————————————我依然系分割线O(∩_∩)O&/b&&/p&&p&&b&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b&这可真TM是重头戏,可谓重中之重。检验一个心理学者水平如何,你到底会不会心理学啊?!就看你会不会研究了,而不是我一味会背诵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史,当然这个很重要,但是一门学科,要懂得怎么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增添成果,如果只会背诵和拾人牙慧,那心理学就会停步不前了。道理很简单,普通心理学乃基础知识,心理学之所谓科学,当然得看重研究方法。顾名思义,研究方法,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p&&p&&br&&/p&&p&
主要方法其实不多,总体而言&b&观察与调查法和实验法&/b&,&b&观察和调查法都不控制变量,常常只能得出相关关系(有一特殊情况可得因果如交叉-滞后相关法cross-lagged-panel correlation),而实验是控制变量,能得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b&。具体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这里就不展开了。&/p&&p&&br&&/p&&p& 其中有三大子模块:&b&测量、实验、统计。重点是实验与统计,测量稍次之。三者互有联系,研究时候都用的上,可以说是研究的每个连接过程。&/b&&/p&&p&&b&1、心理测量学。心理学最初为人们所得知的,最先爆红的,不是实验,不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而是测量,对就是心理测量!&/b&学心理测量,关键是学会看懂测量表和解释量表,为毛不要求编制量表?那有一定难度,能编个量表不仅够你本科毕业连研究生都绰绰有余。以后会有很多的调查呀实验啊的研究,量表都是研究的利器!至于测量的知识,了解大部分基础的入门级的,特别是CTT(经典测量理论)就够用了,那些项目分析的IRT技术啊,有个大概了解就行,如果你是学霸或特别研究测量方向的就另当别论了。如果一般本科生也是掌握不了的,放在研究生阶段再慢慢研究不迟。北师大郑日昌爷爷的&b&《心理测量与测验》&/b&,太枯燥无味了,对不起啊,郑爷爷!后来买了一本戴海琦的&b&《心理与教育测量》&/b&感觉不错,讲得清晰明了。包括测量理论,简要发展,编制过程,测能力的量表,人格量表等等。该有的都有了。入门级的,不想往测量方向走的,看透一本足矣。&/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d5b29ec831def55e3eb4f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57& data-rawheight=&3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7&&&/figure&&p&&br&&/p&&p&&b&2、实验心理学。它使心理学迈进科学道路,独立于哲学与生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讲述了实验道德、设计、心理物理学、反应时、其余认知等各论的实验实例研究。&/b&它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了,建议多看几本书⊙﹏⊙b。首推坎特威茨的《实验心理学》,有中英都有,自选,清晰了解,思路很好。PS:朱滢爷爷的实心,起初以为是奶奶,让人一边享受一边泪流,不要恨我,向朱爷爷问好,辛苦了!还有杨治良的《实验心理学》,被称为黑色砖头,计较齐全,介绍了很多关于实验心理学常用的实验仪器。&/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baaabebf33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69& data-rawheight=&34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9&&&/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e313b57db6bbfa17f37be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55&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5&&&/figure&&p&&br&&/p&&p&
实验心理学还没完呢,因为它真的很重要,光看书还真的不行啊!臣妾做不到啊!&b&一定要去看最近研究的论文。&/b&没钱买论文的,可以去心理学报那里下载,全是免费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journal.psych.ac.c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欢迎访问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进展&i class=&icon-external&&&/i&&/a& 即使看不懂相关领域的东东,也可以看看大概的实验流程。怎么假设选题、选被试、分组设计、控制额外变量、操作程序、前后测等等。都是一目了然的。此外,要对付心理学考试的,一些经典的实验范式是要记得的。这些范式有用,所谓范式就是有个经典的可行一套模式流程了,可以套用到别的实验中去。&/p&&p&&br&&/p&&p&&b&3、终于到了心理统计学了,吐血!统计不仅仅是工具,还是思维方法,学好统计,你会识破很多生活的谬误。&/b&统计就是数据处理,把刚刚用测量啊、实验啊这些的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统计其实分理论和应用统计,我们心理学利用好统计学,所以只是应用就好,不是理论,不需要管统计公式的来龙去脉(那是怎么来的怎么推导的还真不关心理学的事情,数学狂人以及统计方向的可忽略),分成两大块(描述性和推断性)先把这些数据归纳好、处理好,然后根据实验设计或者数据特点再进行推断,切勿张冠李戴,具体不展开!这些数据有没有显著性差异啊,有就有,没也不能强求啊。&/p&&p&&br&&/p&&p&
统计在心理学的应用,如这两个智力玩具哪个儿童智力发展更有效?哪种心理治疗方法更有疗效?它们真的存在相关关系?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周欣悦教授的一句话很经典,由于alpha=0.05,我只有在95%的时间里是正确的。具体的书目推荐是:先看&b&甘怡群《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b&、然后再看&b&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b&吧(甘奶奶的简明好懂,张奶奶的统计师得到了广大爱好者的吐槽,哈哈),此外很多人推荐&b&科恩的《心理统计学》&/b&,没看过,两册的估计很齐全。&/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e4bc56ecd9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33& data-rawheight=&3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3&&&/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bd934a8a791d04000fbb9d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72& data-rawheight=&35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2&&&/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33ffdeffa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12& data-rawheight=&3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2&&&/figure&&p&&br&&/p&&p&
最后三合一才是天下无敌,&b&千万不要分割开他们研究三兄弟,要试着一起动!&/b&心理学研究方法,推荐我看过的金志成、何艳茹《心理实验设计及其数据处理》,内容很齐全,价格便宜,那统计、实验、测量三者融合为一,从选题到设计到实验到数据,都讲得很详细,赞。&/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ddd3b94c3c6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48& data-rawheight=&3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8&&&/figure&&p&&br&&/p&&p&&b&———————————————————不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旧唐书地理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