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化建筑会是趋势吗

&·&&·&发帖说明 本小组需要加入才可以发帖
[分享]卢求:被动式和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发表于&&&&921人浏览&&&&0人跟帖&&&&&&&&
“本文为马良行mlhang(ID:cn-mlhang)的原创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咨询。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马良行第5期人物专访本期对话嘉宾:卢求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GNB)国际部董事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常务理事清华大学EMBA班 客座教授东南大学 客座教授5+1洲联集团 -五合国际 副总裁拥有28年(其中14年在德国)规划与建筑设计经验,设计完成了国内外众多重要项目。参与了多项国家、行业的编制和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国际上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能效高且居住舒适的建筑,在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它是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最重要途径,代表了世界建筑节能的发展方向。对于能源与环境压力很大的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受到重视并走上台前,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是必然的。资料来源 PHI▲世界上第一栋被动房建筑德国Darmstadt-Kranichstein连排住宅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试行)(居住建筑)》。今天,马小良就这个与建筑业界发展趋势息息相关的话题,以及就建筑业的发展形式等问题,与参编单位:五合国际副总裁、拥有丰富建筑设计经验的卢求老师进行了一番探讨。《导则》瞄准世界一流先进水平编制被动式建筑是世界范围内未来节能建筑的发展方向,被动式建筑的核心是超低能耗。发达主要国家都很关注用被动式手段来建造超低能耗、零能耗建筑,这是建筑行业未来10-15年内非常重要的发展领域,也是中国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成为强国,在建筑领域方面有很长足的进步。本次《导则》的编制是瞄准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确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有些指标甚至高于被动式标准诞生的德国标准,如德国规定被动房一次能源消耗不得大于120kw/m2年(包含家用电器能耗),本次导则规定为不得大于60 kw/m2年 (不含家用电器能耗,家用电器能耗通常小于60kw/m2年)。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超低能耗建筑数量最多的国家,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住建部这次颁布的《导则》虽然是针对居住建筑,因为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体系应用在居住建筑上比较成熟,但中国已经开始较大规模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建筑实践。住建部对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推广非常重视,许多地方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资助措施,例如山东省和河北省。住建部从今年开始进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示范项目申报评审工作,卢求作为专家参与了多个项目的评审工作,这些项目跨越了不同的气候带,建筑类型包括住宅、办公研发、商业、养老等建筑,涵盖范围广。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建造被动是超低能耗建筑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国家,将建成超过5000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建筑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中国整体建筑节能水平相比10年前有了长足的进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一个非常大的革命性创新:北京地区冬天不用暖气室内温度可以维持在20度以上。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能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特别是北方地区的采暖能耗能够降低80-90%。若未来建筑按新被动式超低能耗体系在建造,城市供热供暖系统都可以不再需要。国内秦皇岛“在水一方”、哈尔滨辰能“溪树庭院”均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成功案例。成功案例——秦皇岛“在水一方”C15#被动式住宅哈尔滨辰能溪树庭院五合国际设计的南京锋尚国际公寓,是国内首个以被动房理念设计建造的、可以达到零能耗水平的住宅项目。五合国际设计的杭州武林府是住建部不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是以被动式节能理念指导、设计完成的三恒科技住宅。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将是建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中国“十三五”计划要求装配式建筑达到30%的规模。对建筑行业、城市建设建筑以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来说都是有深刻影响的大政策导向。最主要的建筑行业的两点就是被动式和装备式建筑,是大的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的核心式建筑工业化,即用工业化手段建造房屋,这也是中国未来城市建设和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装配式建筑能提高建筑质量和环保性能,是一个发展潜力非常大,需要进行大量研究实践的领域。网上流传的俄罗斯方块住宅楼也是装备式建筑的一种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不应盲目追求建筑的高装配率。研究德国等欧洲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德国预制混凝土大板(PC)建造技术的出现和大规模应用,主要是为解决战后时期城市住宅大量缺乏的社会矛盾。用预制混凝土大板建造的卫星城、城市新区深受20世纪初以《雅典宪章》为代表的理想主义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思潮的影响。《雅典宪章》试图克服工业城市带来的弊病,摒弃建筑装饰,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快速解决社会问题,创造一个健康、平等的社会。但人类社会是非常复杂的,城市发展更是多样性的,由于当时的规划指导思想的局限性,建筑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建筑单元、户型、建筑构件大量重复使用,造成这类建筑过分单调、僵化、死板,缺乏特色,缺少人性化。有些城区成为失业者、外来移民等低收入、社会下层人士集中的地区,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部分项目被迫大规模拆除。德国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今天德国的建筑业突出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注重环保建筑材料和建造体系的应用。追求建筑的个性化。设计精细化。由于人工成本较高,建筑业领域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完善建筑施工机械、包括小型机械,减少手工操作。建筑上使用的建筑部品大量实行标准化、模数化。强调建筑的耐久性,但并不追求大规模工厂预制率。德国多层装配式木构建筑耐久型住宅能否大量出现与设计前瞻性及开发商利益有关现在的技术做到使用年限更长的建筑完全不成问题,不过住宅设计的前瞻性、建筑的发展以及开发商对于利益的取舍,是能否让更多耐久性住宅出现的关键因素。1、 住宅户型的设计,要适应未来的发展,适应人口结构的发展。政策变化对于住宅市场的影响非常大,如前不久二胎政策的放开,对住宅户型设计就有很大的影响。住宅户型设计上需要有灵活性,考虑家庭成长轨迹、人口变化规律趋势等,发达国家有很多研究和相应的成果可供参考。中国前十年房地产发展迅速,以往的住宅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现在一些项目开发开始更多关注人的文化、交往等精神层面更高层次的需求。2、目前的技术完全可以延长住宅使用寿命达到100年。不过目前的建筑规范还没有对此有强制要求,因为国家标准编制要考虑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合理性。开发商没有义务承建造高于国家标准规定使用年限的建筑,因为建造100年使用寿命的建筑意味着更多的投入,开发商如果不能从销售中获得这部分额外投入的补偿,就意味着开发效益的降低。反之如果开发商这部分额外的投入,不仅能够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提升建筑品质,购房者愿意为这部分额外投入买单,就会出现品质更高、寿命更长的建筑。绿地百年住宅项目绿地的百年宅项目是一个尝试,通常高层住宅都是采用剪力墙的形式,不能随意更改住宅室内格局。这个项目借鉴了日本的建筑体系,采用框架结构,户内隔墙位置可以根据家庭人口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但是这种住宅形式在结构上比剪力墙要用更多钢,节点也更复杂。倘若能提高房子售价,获得更多的效益,开发商就有动力去开发更多“百年住宅”。智慧城市中的智能建筑智慧城市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概念,智能建筑是一个子项。在“十三五”期间内二者都会有较大发展。智慧城市几乎涵盖了人类目前所有科技的应用领域,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超低能耗和建筑产业化都是和智慧建筑有直接联系。这几年国内智能建筑方面,大型现代化写字楼系统及高端住宅领域发展得非常迅速,在楼宇控制,采暖空调控制,空气质量,智能安防等领域都有长足进步。北京国贸三期,上海中心等项目都是国内顶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超高层建筑。上海中心北京国贸三期而城市和建筑之间还有社区层面,智慧社区也是不可忽视的。包括智慧交通、健康医疗、智能通信、智慧能源、物联网系统等,这些都是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有密切关系。建筑行业+互联网=?建筑行业是一个目前为止手工操作占比非常高的行业,优化需求不大,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但产业化将是一个趋势。互联网能将重复的工作做得很精细,提升处理能力和人工智能化,以前耗时耗人的工作电脑就可以解决了。互联网会对建筑行业有一个最值得关注的大影响是BIM系统——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对于设计行业来说,会成为像Autocad一样一种工具。但是有一点很重要: 建筑师基于项目各方面需求所做出的创造性解决方案,是计算机不可以取代的。科技技术的进步、BIM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设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的精度,但建筑设计的核心创造性工作始终要落到设计师的头上,建筑师未来依然会有干不完的、有趣和富于挑战性的任务。福利时间欧洲杯“全民竞猜欢乐月”正在火热进行中,还没有参加活动的朋友们,赶快在“马良行mlhang”公众号后台留言,竞猜下一场欧洲杯比赛结果吧~ 1/4决赛:03:00 德国 VS 意大利名牌球服、特制啤酒、千元足球大礼包……只要你来猜,我们全都免!费!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请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
志同道合的盆友,快来
和大家一起讨论吧~
筑龙学社APP扫码
立即免币下载资料
删除理由:
&广告/SPAM
还可以输入&120&字
他一定是哪里做的不够好,别替他瞒着了,告诉我们吧~
:&400-900-8066您当前的位置:&>&&>& -> 正文
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怎么样
  装配式的建筑将会是新型装配式建筑技术和可持续技术互相结合起来的新型建筑,与传统的建筑施工的工艺相比较,这种建筑方式改变了以往建筑行业建设周期比较长、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缺点,它采用了流水线生产的方式预制建筑构配件,运到安装现场之后就像是搭积木一样将建筑搭建起来,并且具有环保节能可持续性的优势,现在我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如何?  装配式建筑最早是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性关注,后来在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尝试之下,体现出了建造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因此装配式的建筑迅速在全世界推广,受到了国外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市场的影响,我们中国也逐渐发展了一些适合国情的建筑技术和管理模式,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最近几年的时间里面我们国家也提出了建筑市场的相关政策,鼓励装配式可持续建筑的发展,而且特别专项设置了产业化技术指标以及体系化技术,为大量快速的住宅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从根本上全面推进了绿色建筑的行动,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政策之下,随着相关政策标准的不断完善,我们中国的建筑行业也正在向着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转型,作为建筑产业化重要载体的装配式建筑也将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质押物充足
融资方实力强
大家都在看装配式建筑在河北:装配化 绿色化 未来建筑新趋势
为促进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由《民生六号线》联合、河北省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共同推出了《装配式建筑在河北》,我们将在节目中向大家重点介绍,新型墙体材料和装配式建筑,推广建筑节能。在省会石家庄,就有这么一个现代化建筑的园区,今天,咱们就到这个园区里,去认识两样装配式建筑。
记者:我现在是位于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在这个园区里面,有各种各样先进的建筑,比方说有木屋,有装配式建筑,还有被动房,在我身后的这个就是装配式建筑的一种。
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业化研究所主任工程师 张雄:我们这个建筑叫作整体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构件建筑体系,这是我们的一个样板房,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工厂预制的,现场吊装的。这块就是L形柱。这是柱和墙板的拼缝。柱和墙是通过螺栓连接的,就是现场干作业,减少了现场的湿作业。
张雄介绍,这种异形柱结构,要比传统的框架结构节约3%到5%的使用面积。此外,包括主体框架在内,墙体材料也是工厂预制,直接镶嵌在框架之间,减少了现场施工作业,大大缩短了工期。
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业化研究所主任工程师 张雄:我们这个建筑体系运用的整间免装修的复合保温的异形墙板,它是组成部分是由外墙,内墙还有中间的夹心保温组成的,保温层的厚度比较厚,这样就是使整个建筑的节能率能够有效提升。
除了混凝土材料之外,在研发中心园区内,还有一个装配式的木质建筑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这个项目是我省与加拿大合作的高端低碳建筑,而且,目前,它也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跨度最大的木结构建筑。
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智能与绿色建筑研究所所长 郝翠彩:你看顶上有梁和柱,10根共同组成一个节点,这样对于咱们国家,这么大跨度的,这么多组合在一起的节点,施工包括当时设计的时候,这都是一个挑战。
据郝翠彩介绍,目前,木质结构主要应用于低层建筑,如办公场所、地产项目、旅游景观等等。在一些欧美国家,由于取材方便,很多民房都会采用木质结构,而在我国,由于原材料等因素的限制,相对造价要高一些。不过,相比于其他装配式建筑来说,木结构也是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
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智能与绿色建筑研究所所长 郝翠彩:树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光合作用,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对环境是一个正向的非常好的作用。而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相对来说,耗能也比较高,这样就对大自然环境排放的压力会比较大。
郝翠彩介绍,所谓绿色建筑,是指从建筑设计、建成,直到拆除的全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目前,除了建筑的装配化之外,绿色也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
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智能与绿色建筑研究所所长 郝翠彩:原来是做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比较多,下一步咱们大量现存的,既有建筑,就要进行绿色化的改造,这是一个趋势。从建造方式来说,未来就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装配式可能是下一阶段,建造方式的改变。
不光是装配化,像搭积木一样地盖房子,还要让这个房子对周围环境,尽可能产生更小的影响,而且让人住在里面也更舒服。看来,我们对于建筑的要求确实越来越高了。希望有一天,我们所有的建筑都能变成装配化、绿色的建筑,这也是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的一个基本要求。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6,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或通过投稿邮箱()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
把风引进城区,将霾等污染物吹走成为了备选除霾方式之一。破解廉价救命药谜题还需要政府的强化监管和严厉问责。面向全省遴选深受百姓喜爱的特色餐饮名店、特色农家院。
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最美无偿献血志愿者/团体评选  [摘 要] 随着新建筑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预制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许多建筑工业化发达的国家,预制装配"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析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摘 要] 随着新建筑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预制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许多建筑工业化发达的国家,预制装配式建筑经历了长期的实验和应用,现代化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品已经可以高度集成建筑的各种功能,而且建筑的形式和构件非常精致。我国建设需求量大、建设速度快,很有必要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并且建筑行业已经开始重视对其的应用和发展,但目前仍处于技术引进和学习的起步阶段,应用主要集中在工业厂房和实验性的住宅建筑范围内,建成项目还比较粗糙。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5594578.htm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分类号】:TU-80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产物,给人们的印象是粗糙、简陋、冰冷。只是为了满足特殊或是基本功能而建造,很少考虑到建筑的精致、美观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因素。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成为了工业化建筑的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要求不止于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同时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使现代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必须考虑形式、功能、环境等因素的平衡。现代工业化建筑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人们价值观,审美观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百花齐放”的格局。   1.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在过去的几年中,欧、美、日等建筑工业化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了一个实验区,把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延伸到极限,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来面对不同的挑战。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技术有了很大的演变,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下,预制装配系统几乎可以满足任何类型的建筑。也可以说预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筑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从二十世纪50到60年代,我国开始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相应建筑类型的体系。到20世纪80年代,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进入到了全盛时期,许多地方都逐渐形成了设计、制作、安装的工业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一体化生产模式。但是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还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也跟不上建筑技术发展的变化,究其原因是因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物理性能和功能还有许多局限和不足之处。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现浇式混凝土建筑体系几经逐渐取代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目前装配式建筑体系除了在单层工业厂房中有较多的应用外,在其他类型的建筑中很少能见到。   3.预制装配式建筑基本设计原则   1)成本控制   预制比传统的现场施工方法在成本控制上更加有效,这是因为预制概念中的成本有三个方面:材料、劳动力和时间,从理论上讲,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减少,成本也降低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预制减少了整个项目的预算。材料也是一个控制成本很重要的因素。在传统的施工现场很难精确的计算出需要多少材料,所以常常会订购过量的材料以确保工程用量。这样往往就会产生浪费,无谓的增加成本。而在预制建筑项目,可以通过前期设计对材料用量做出准确判断,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采购。   2)进度安排   可以说预制装配式建筑最大的优点是缩短了现场施工的工期。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项目能够节省时间源自工厂制造和现场施工可以同时进行。在建筑工程中很少使用预制基础,因此现场在建造基础的同时工厂加工生产结构、构造构件以及服务系统和室内集成模块。   3)质量控制   质量的定义是双重的:不仅仅是生产质量和设计质量,往往更依赖于建筑师的工作质量。为了能够使建筑的预制取得成功,以上两点都必须要考虑周全。这些原则看上去是对立的。只要生产质量提高,建筑就会变得更加标准化、平淡无奇,而高质量的设计就会不可避免的地表明了生产效率的匮乏。   4)人性化工作   依靠着空调以及干燥的室内环境,工人的安全系数有所提高。现场施工不仅要求工人需要面对暴露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处在道路两侧比较危险的位置、面对有危险的突出物等,还可能需要工人们长途跋涉。而预制能给提供一个短途通勤的机会,这就减少了成本也降低了工人们在长时间工作之后因为疲劳而导致他们在往返于工地和家中的路上发生危险的几率。   4.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设计多样化   目前,住宅设计和住房要求严重脱节,承重墙多、开间小、分隔死、房间的空间无法灵活分割。而装配式房屋则采用大开间,用户根据需要可灵活地利用组合式墙体分割成“随心所欲”的空间环境。   2)功能现代化   传统的建筑能源利用率很低。装配式建筑的地面、屋顶、墙体、门窗框架等都采用各种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房屋采用新型的供热、制冷技术,如太阳能的储存和利用;工厂化的建筑构件精确度高,可以提高墙体和门窗的密封功能。   3)制造工厂化   智能化的住宅应该无论是墙体结构材料,还是内部装饰材料都选用绿色的优质材料,而工厂化的生产正是住宅现代化的最优生产方式。如传统的建筑物要使其美丽的外表面涂料久不退色是十分困难的。但工厂化生产的建筑外墙板不但质轻、高强,而且在工厂经过模具、机构化喷涂、烘烤等工艺就可使建筑物美丽的色彩久不退色。   4)施工装配化   由于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的建筑自重减轻约一半,因此,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也随之降低,地基的施工也会简化很多。工厂预制好的建筑构件运到施工场地后,立刻可按设计要求安装施工。   5)时间最优化   预制建筑最大的优点是缩短了现场施工的时间,对工期有更高的可预测性。预制建筑的项目能够节省时间源自工厂制造和现场施工可以同时进行。在建筑工程中很少使用预制基础,因此现场在建造基础的同时工厂加工生产结构、构造构件以及服务系统和室内集成模块。   6)技术可持续化   尽管在建造过程中,使用集成构件早已经被提上了设计师和技术专家的议程,但是装配式建造理论体系中并没有和环境保护理论体系发生交叉。如今,人们已意识到建筑垃圾造成的严重环境破坏。在诸如木材加工、砌砖、粉刷和装饰的过程中的切割和原料混合工序中由于没有集成装配的过程,也会产生多余而造成浪费,这种在建造过程中产生的浪费份额巨大。   5.未来中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   展望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大到整体空间布局,小到建筑细部的每一个预制构件,将建筑群与环境雕琢的如此细腻。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正处于向工业化发达国家学习的起步阶段,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各环节的技术是实践过程中首要攻克的难题,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在环境、功能及美观等建筑设计方面的因素并无有针对性的深入探讨。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建设量极大时间又非常集中,建筑工业化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虽然目前在预制建筑在住宅的发展上有了一些新气象,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产业链也不是很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支持和推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公共建筑开始在各个城市中不断出现,很多建筑由于功能和形式的需求采用了异形的结构形式,无法用传统的建造方法实现,也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预制构件装配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小红. 当代国外轻型建筑设计【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周燕珉. 住宅精细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李湘洲,李南. 国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J】. 国外建材科技, 1995(04).   【4】.王茜,毛晓峰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J】.科技信息 , 2012(07).   【5】.李湘洲. 发展装配式建筑【J】. 中国建材, 1999, (02) .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