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囊肿手术成片状,且与胆管相连,切除是不是最有效的办法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胆总管扩张分五型,最常见的是()
A.Ⅰ型:胆总管囊状或梭形扩张
B.Ⅱ型:胆总管单发憩室胆总管正常
C.Ⅲ型:胆总管下端在十二指肠壁内扩张并突入肠腔
D.Ⅳ型:多发囊肿,肝内和肝外囊肿或多发肝外囊肿
E.Ⅴ型:单发或多发肝内胆管囊肿即Caroli病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滑动型食管裂孔疝
C.短食管型
D.食管旁疝
E.以上都不是
A.尾叶很小
B.肝大、腹水
C.平扫尾叶和附近左叶密度较高
D.增强早期尾叶和附近左叶明显强化
E.延迟扫描肝密度趋于均匀
A.肝细胞大量坏死
B.出现散在点状钙化
C.正常肝组织代偿增生形成许多再生结节
D.肝内广泛纤维化致肝小叶结构紊乱
E.肝体积缩小
A.无水肿、无强化
B.弧形或蛋壳样钙化
C.子母囊即囊内囊且子囊的密度低于母囊
D.水上荷花征
A.肝脏广泛的线样钙化
B.合并肝占位
C.肝内汇管区低密度灶及中心血管影
D.门静脉系统钙化
E.肝硬化和门脉高压与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相关的文献报道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百科词条: (最后修订于 0:29:56)[共3788字]摘要: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用于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治疗。 胆总管囊肿亦称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症,多见于小儿,然亦有一些病人于成年期才因胆道感染、结石形成、胆道梗阻等并发症而出现临床症状。近年来的临床观察提示胆总管囊状扩张的形成,多伴有胆胰管汇合异常,即胆胰管常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因合流的位置较高,故有胰液反流至胆道内。胆总管囊肿时胆汁的淀粉酶升高,支持胆胰管汇合异常的说法。
胰液的向胆道反流、胆总管囊肿内胆汁引流不畅、胰酶激活及其对组织的刺激作用,胆盐的分解等,均是导致胆总管囊肿的炎性病理改变、结石形成、肝脏损害和随后发生癌变的基础。胆管囊肿癌变率的报告为2.5%~15%,若计算成人型的病例,则癌变率更高,可高达28%或更高,并且在曾行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的病人中,癌变的潜伏期明显缩短。囊肿肠道内引流术并不能消除胆总管囊肿的各种致病因素,反而使其加重,故此种手术已逐步被放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41例成人胆管囊肿中发现4例(10%)有癌变,而在13例肝胆管囊肿中,2例并发肝胆管癌,癌变率为15.4%;文献上的142例肝胆管囊肿中,10例并发肝胆管癌,占7%。因而预防此病癌变的措施应十分重视。
胆总管囊肿或胆管囊性病变的手术方法根据囊肿的类型不同而异。一般常将胆管囊性疾病(先天性)分为5型:
Ⅰ.胆总管囊状扩张。
Ⅱ.胆总管憩室。
Ⅲ.胆总管十二指肠壁内段膨出。
Ⅳ.a.多发性肝内外胆管囊肿。?
b.多发性肝外胆管囊肿。
Ⅴ.肝内胆管囊肿(Caroli 病)。
治疗上,目前的一致性意见是力求做到切除胆总管囊肿以消除病变、预防癌变和使胆胰液分流。囊肿外引流术一般只用于合并急性化脓性胆道感染时的暂时性引流减压,以便创造择期性手术的条件。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一般只适用于婴儿,因病情急而不宜做较复杂的手术者,作为一过渡性手术,待病儿稍长大之后才行囊肿切除及胆肠吻合术。成人型胆总管囊状扩张主要采用囊肿切除及肝总管肠道吻合术,单纯Roux-en-Y空肠囊肿吻合术现已较少应用。
对于Ⅳ型及Ⅴ型的囊肿,即肝内胆管囊肿合并或不合并肝外胆管囊肿的手术治疗比较困难,因为肝内胆管囊肿往往是多数性的和两侧性的。原则上应是切除肝内及肝外胆管的囊肿,重建消化道,此治疗方法适用于肝内囊肿限于肝脏的一叶或一侧;但是由于肝内胆管囊肿的双侧性并且范围广泛,切除有困难,故有时仍然不得不做单纯的Roux-en-Y空肠囊肿内引流术,有的甚至只能用长期经肝置管,以改善肝内囊肿的引流和控制胆道感染。对于弥漫性肝内胆管囊肿病者,全肝切除原位肝移植是最后解决的方法。
手术相关解剖见图1.11.3.3-1,1.11.3.3-2。
相关文献:种手术已逐步放弃。因此,治疗上目前一致性的意见力求做到切除胆总管囊肿以消除病变,预防癌变和使胆胰分流[1]。3.1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1)婴儿期巨大胆总管囊肿及缺乏施行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必要技术条件或患儿不能承受更大手术者,则行胆总管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作为过渡性手术,等条件成熟后再行二期胆总管囊肿切除术。(2)对于急性化脓性胆管感染则行胆总管囊肿切开引流,待炎症消退,身体状况好转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一种多发病,其诊断靠典型的三联征:腹痛、腹块、黄疸,加上B超、CT、MRI检查常可明确诊断。其分型如下:Ⅰ型,胆总管囊状扩张;Ⅱ型,胆总管憩室型囊肿;Ⅲ型,胆总管末端囊状扩张;Ⅳ型,肝内、肝外胆管囊状扩张;Ⅴ型,肝内胆管囊状扩张(Caroli病)。其理想的治疗是切除囊肿行胆管空肠吻合术,从而消除囊肿预防胆道感染和防止其黏膜癌变。但临床上受许多因素的制约使其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加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几年报道日益增多,其发病原因、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引起重视,现将我院年收治的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例1:患儿,女,6岁,因“反复上腹疼痛2年、加重2天”于日入院。既往史:2岁时在外院因腹痛、呕吐、腹胀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穿孔、胆总管结石,手术取出结石5枚,行囊肿引流、【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年胆总管囊肿19例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表现以上腹痛为最多见。B超为首选的检查方法。本组男4例,女15例,女性多见。年龄3~41岁,儿童多见。19例病例大多数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加空肠胆管矩形活瓣术,效果满意。结论B超为诊断本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加空肠胆管矩形活儿童胆总管囊肿临床诊断研究(pdf)[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胆总管囊肿诊断方面的特点,为此病的临床诊断提供经验。方法总结分析55例小儿胆总管囊肿患者的临床和超声资料。结果55例患儿中,有“三联征(腹痛、黄疸和腹部肿物)”的比例为20%;腹痛、黄疸和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超声表现分为3级。结论在胆总管囊肿患儿中,有“三联征”的比例较低;胆总管扩张的程度越重,越容易出现“三联征”。腹痛、黄疸和呕吐是最常见我院自1972年4月至1996年10月共收治先天性胆管囊肿62例,其中胆总管囊肿58例,占95%。本文就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治疗体会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48例;年龄6个月至34岁,平均25岁。临床上出现反复上腹痛40例(69%),黄疸53例(91%),上腹部包块42例(72%),发热24例(41%),合并胆管结石16例(28%)。既往在外院行囊肿与十二指肠吻合和囊肿与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指胆管包括肝胆管和胆总管因先天性发育异常而引起的囊状扩张,在我国随着各种检查手段的日益完善,本病在国内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我院从1984年到1997年共收治5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治经验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在56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48例,男女之比为1∶6,平均年龄26.3岁。中上及右上腹部疼痛占94%,黄疸占47%,腹部肿块占7%,三者皆有占7%,另有53%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指胆总管局部的囊性扩张,属先天性发育畸形,由于认识不足,常难以及时确诊。超声检查简便易行,费用低廉,对囊肿诊断敏感性高,超声引导下穿刺造影能迅速明确诊断,可避免延误诊断。现将介入超声在3例最后经手术证实的胆总管囊肿病例中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16岁,因黄疸伴右上腹痛20天入院。B超显示右上腹部3?7cm&3?5cm无回声区。经B超引导下细针(20G本报上海讯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小儿外科畸形临床医学中心,为一名出生只有7天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成功地进行了囊肿摘除手术。经检索,这位患儿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同类手术中年龄最小的患儿。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临床资料显示,亚洲人患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发病率比欧美人要高,特别是婴幼儿及童年时期的发病者占到2/3。该病通常是由于胆胰合流而导致胆总管异常。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病人大约有80%并发结石。结石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胆管囊性扩张或合并囊肿出口相对狭窄,导致胆汁引流不畅,滞留于囊腔内的胆汁发生沉淀,加上胆汁中糖蛋白的凝聚作用及胆道动力因素引起漩涡运动,这三种缺一不可的环节促其生成结石。作者:不明日健康报50出生只有7天的小嘉叶,6月29日上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小儿外科畸形临床医学中心被成功摘除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经检索,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同类手术年龄最小的患儿。临床资料显示,亚洲人患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发病率比欧美人要高,特别是婴幼儿及童年时期的发病者占2/3。小嘉叶在母亲怀孕34周时经B超检查即被发现囊肿,病情一直得到了新华医院小儿外科和上海市小儿【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诊治。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0月~2006年10月成人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47例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结果36例Ⅰ型患者行胆总管扩张切除及胆囊切除术+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5例行囊肿切开空肠外引流术,2例Ⅱ型行憩室单纯切除,4例Ⅳ及Ⅴ型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内胆管囊肿切开-空肠吻合术。术后随访Ⅰ型患者基本恢复,仅4例Ⅳ及Ⅴ型患者常有胆管炎发作。结论先天性术以其切口小、创伤轻、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广大外科医师和病人所接受。随着腹腔镜操作技术的进步,胆道外科不仅仅局限于胆囊切除术,目前已能完成胆总管切开、胆囊空肠或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手术。因此,为减少开腹手术对患儿的打击,自1995年Farello首次描述经腹腔镜完成胆总管囊肿切除术以来报道不多,我院已成功开展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25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1手术方相同或内含结石,这是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的特征。  2结果  本组37例手术探查,将其分为5型[1]。结果:Ⅰ型32例,Ⅱ型1例,Ⅲ型1例,Ⅳ型1例,Ⅴ型2例。其中,4例合并胆管结石均为Ⅰ型;1例胆总管囊肿(憩室型)并穿孔被漏诊;1例胆总管囊肿癌变。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超声诊断准确率94.6%,误诊率5.4%。  3讨论  先天性胆管囊肿扩张超声图像主要为胆总管有明显扩张,肝左右胆管分支均有扩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肝外和(或)肝内胆管系统的囊状、梭状或呈憩室状扩张。因本病多发生在肝总管,故又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choledochalcyst),本病在临床上并非罕见。尤以东方国家较为常见,并以婴幼儿、女性为多,为男性的4倍。成人发生率为20%。Vater于1723年首次报道本病。Douglas于1852年对本病的症状、病理特征进行了描述。Alonso-lej于195讨CT对儿童腹部囊性肿块来源的判断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腹部囊性肿块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部分经后处理技术得到二维及三维图像而诊断。结果胆总管囊肿9例,肠系膜囊肿5例,大网膜囊肿1例,卵巢囊性肿瘤12例,子宫阴道积液1例,盆腔脓肿1例。结论CT检查对儿童腹部囊性肿块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关键词】儿童;腹部囊性肿炎和胆管癌的关系问题,迄今仍无定论。有些著者认为,根本不存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只要经过长期随访或术中多次取样活检,最后结果都证实为癌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本质就是一种发展缓慢的胆管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人在其囊肿及其周围胆管内发生癌变的机会较高,可达17.5%。如作囊肿肠道内引流手术后在其囊肿内发生癌肿者可高达80%以上。【病理改变】胆管癌大多数为分化较好的腺癌,未分化癌和乳头癌少见,鳞癌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转自37度医学网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的方法很多,可分下列3种:  1.囊肿切除 因手术复杂,创伤较大,易损伤胰管系统,手术死亡率较高,既往很少采用。近年来由于胆道外科的发展,且囊肿恶变率较高,因此囊肿切除术又日益受到重视。  2.囊肿外引流 是暂时性的手术,由于病情较重,不能耐受较复杂的内引流手术者。待病情稳定、全身情况改善,再行二期囊肿切除术。  3.囊肿内引流 包括囊肿糖药物治疗者15例,间断服药者4例。合并高血压5例,冠心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房颤1例,脑梗死1例。糖尿病组胆囊结石16例,胆囊、胆总管结石15例,肝内胆管结石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例。  1.2手术方式选择糖尿病组40例均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如下:胆囊切除术1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9例,行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4例,胆总管囊肿切除、胆肠吻合1例。术中探我院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33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均采用胆总管囊肿切除加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24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10个月,平均25岁。腹痛33例,发热24例,黄疸18例,上腹部可触及囊性包块24例。并发胆结石6例,胆道蛔虫3例,肝硬化3例,急性胆管炎24例(重症胆管炎3例)。胆总管囊状扩张27例,胆总管憩室样扩均54岁。其中298例经PTC及ERCP、活检或手术及腹腔镜病理证实,包括胰腺癌34例,十二指肠壶腹癌12例,胆管癌26例,胆囊癌1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7例,胆系结石184例,胆道蛔虫症3例,胆总管囊肿合并胆管癌1例,胆总管囊肿合并结石5例,于术前2周行MRCP检查(部分肿瘤患者加增强扫描),另外包括外伤性胰腺导管断裂1例,术中证实;其余128例未经病理证实,其中胰头癌伴肝转移3例;壶腹癌2例态及与胆管树的解剖关系,正确分型11例,准确率85%。合并结石10例,普通MRI断层检出9例,检出率90%,MRCP检出6例,检出率60%。  3讨论3.1先天性胆管囊肿的分型胆管的囊肿传统称为胆总管囊肿,实际上为胆管的囊性扩张,系先天性的胆管壁发育不良所致。胆管囊肿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3~1:4。临床上多表现为黄疽、腹痛、上腹部包块。婴幼儿以黄疸最常见。分型:Ⅰ类:80%~90%,局限于管结石在扩张的胆总管内,可见形态稳定的强光团,后方伴声影,强光团与胆管壁之间有分界,典型的可见细狭的液性暗区包绕着强光团,横断面成为&靶环征,有的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2.5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总管呈囊性扩张,似球形或锤状,边界清楚,壁薄光滑,内呈清晰的液性暗区,后壁回声增强。囊肿的头侧端与胆总管相连通,肝内胆管扩张程度与囊肿的大小呈正比。  3讨论  胆总管下段病变者常因黄疸而就诊【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胆总管探查术的合理选择。方法通过10年期间167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探查术两种术式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结果98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2例并发继发性胆总管结石,1例并发胆总管血块阻塞。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为2.0%;69例行胆囊切除术加胆总管探查术,其中14例术中发现有其他相对胆总管探7例,女53例,年龄2~78岁,使用仪器ALOLKA1000型及GEVivid~7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  2结果  120例肝外阻塞性黄疸中,胆总管结石41例,胰头癌26例,胆道蛔虫26例,胆总管癌1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6例,壶腹癌6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全组胆总管均扩张,101例肝内胆管扩张,阻塞部位符合率95%(114/120),阻塞病因率89.2%(107/102)。 的医术为一位寒战高热七年,被病魔折磨得痛不欲生的患者解除了病痛,使之重获新生。今年39岁的王女士七年前因“腹痛,呕吐,体重下降”到某医院诊断为胰腺囊肿,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先后做了3次手术,分别为“胆总管囊肿切除迷走神经切断幽门成形胆总管空肠吻合胆囊切除术”、“胰腺假性囊肿切开引流术”、“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但术后仍频繁出现寒战高热,最长间隔时间不超过两周,体温可高达39.5℃。今年9月末,寒战发腱鞘囊肿切除术转自37度医学网  [适应证]图1 腕部腱鞘囊肿切除术  囊肿较大,影响关节功能,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应手术切除。  [麻醉]  局麻。  [手术步骤]  沿皮纹作横切口。用小拉钩拉开切口,纵行切开皮下筋膜,注意避开附近的神经分支和血管(如桡侧应注意桡神经浅支和桡动脉掌深支),显露囊肿表面,作钝性或锐性分离,分离囊肿四周直达底部。用剪刀分离基底部,切除整个囊肿。如囊肿蒂部与关节囊肝胆胰脾系统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断与治疗。先后开展了肝方叶切除、二级胆管空肠吻合治疗严重类型胆道损伤,全肝无血切肝,半肝血流阻断切肝,肝尾叶切除,第III段胆管—空肠吻合姑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全切除,腹腔镜超声辅助下复杂类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气囊导管阻塞法治疗高位肠瘘,持续肠内营养支持等一批具有较大难度的手术。擅长腹腔镜胆道外科。对如何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胆道损能检查首先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疾病大体分两类即良性疾病和恶性疾病。良性疾病以胆道结石为最常见,其次还有胆道炎症性狭窄(如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急慢性胆管炎等),胆道良性肿瘤(如胆总管囊肿等)。这些良性病变黄疸的出现,其突出的伴随症状为上腹隐痛,发冷发热,腹疼性质一般为胀痛绞疼为主,有时绞疼为显著症状,既往有反复发作的病史,一般都呈急性和亚急性的症状出现。恶性疾病包括各种发生于胆面,超声显像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其特点是不仅能对小儿腹部包块的大小、来源及物理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且与临床最后诊断符合达97%。  3.1小儿腹部包块误诊的原因(1)将1例肝囊肿误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其原因为此囊肿是位于肝右前叶与左内叶之间较大囊肿,与第一肝门区胆总管部分重叠,似与胆总管相通。如避开囊肿,仔细寻找胆总管,是可以避免误诊的。(2)卵巢肿瘤1例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是因为此患儿肿睑板腺囊肿切除术转自37度医学网  当睑板腺分泌物的正常排出管道发生阻塞时,腺体分泌物不能正常排出而发生潴留淤积,刺激腺体及周围发生慢性炎性肉芽肿性改变,称为睑板腺囊肿(chalazion)。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病,但以儿童多见。临床特点为发生于睑板的无痛性肿块,质地硬,不红,与皮肤组织无粘连。与肿块相对应范围内的结膜表面充血,结膜面粗糙。但较大的囊肿多很难自行消退,因此治疗应采用睑板腺囊肿切除术。关注的问题。我院自1998年6月~2004年7月对22例肝内、外胆管病变行改良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术后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14例,女8例,年龄38~76岁,平均57岁,原发疾病为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并肝门胆管狭窄7例,无法切除的壶腹部周围肿瘤5例,肝门部胆管癌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9例。临床表现黄疸18例,腹胀12例,右上腹疼痛6例。  1.2手术方法在胆总黄疸的病人。  (3)胆囊切除术后仍有症状者,为进一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4)疑有先天性胆道异常者。  (5疑有胆道良性狭窄,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以了解狭窄的部位及范围者。  (6)临床疑有胆道蛔虫的病人,在明确诊断的同时,可通过内窥镜将蛔虫取出。  (7)疑有其他胆道疾病,如硬化胆管炎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  (8)疑有慢性胰腺炎的病人。  (9)胰腺肿瘤,尤其疑有胰腺体尾部癌。作者:不明肝包囊虫病是畜牧区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几年在城市较为少见。我院已十几年未发现有此种病人。我院今年收治1例诊断为肝包囊虫病的病人。并在严密隔离下实行了囊肿完全切除术。术中我们使用了一次性的无菌敷料以防止污染,术后效果满意。现将肝包囊虫病的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7岁,术前临床诊断为肝包囊虫病。临床主要症状为周身不适、无力、恶心、呕吐。肝脏轻微肿大伴有腹痛、腰痛等。2手术配合2.1有用,部分病例通过超声即可做出诊断,显示高位大结石且转动体位结石固定,肝总管狭窄移位,近端扩张;CT能较好显示Mirizzi综合征,显示钙化优于其他检查,并能更好地显示解剖关系[8]。对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中,B超具有无损伤的优点,故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对B超发现右上腹囊性肿物又疑为胆总管囊肿者,应进一步做ERCP或PTC检查即可确诊。ERCP的空间分辨率好,能看到囊肿的皮脂腺囊肿切除术转自37度医学网  [适应证]  皮脂腺囊肿无感染时,应手术切除。  [术前准备]  局部皮肤剃去毛发,清洗干净。  [麻醉]  局麻。  [手术步骤]⑴局麻⑵梭形切开  以囊肿为中心作梭形切口,将皮瓣连同囊肿一并切除;如囊肿较小,可作一直切口。切开皮下组织后,用组织钳翻起一端皮瓣,轻轻提起肿物,再用组织剪(或止血钳)沿囊肿边缘分离,使之完全游离;囊肿底部的纤维条索,用止血钳钳夹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4例,平均年龄49.8岁,女2例,平均年龄52.4岁。其中高位胆管癌4例(1例曾行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狭窄;另外2例为二次手术患者(1例为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高位胆管狭窄;1例为胆总管囊肿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吻合术后高位胆管狭窄)。  1.2影像学检查术前均提示胆道梗阻,2例行MRCP+B超,2例行CT+B超检查,2例行ERCP+B超第二十九章 妇科手术第一节 卵巢囊肿切除术  取下腹正中切口进腹。进入腹腔后先探查囊肿的性质,如与大网膜、肠管等有粘连,应先行分离。争取将囊肿完整摘除。以防囊液溢入腹腔(图239、240)。对巨大囊肿难于搬出切口外者,可先用套管针刺入囊肿内,抽吸出部分液体使体积缩小再搬至腹腔外切除。切口周围必须用纱布垫加以保护。图239切除卵巢肿瘤示意图图240缝扎蒂部及缝合阔韧带前后以覆盖粗糙面  卵巢肿瘤蒂肝包虫病是畜牧区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几年在城市较为少见。本院已十几年来未发现有此种患者。本院今年收治1例诊断为肝包囊虫病的患者,并在严密隔离下实行了囊肿完全切除术。术中笔者使用了一次性的无菌敷料以防止污染,术后效果满意。现将肝包囊虫病的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7岁,术前临床诊断为肝包囊虫病。临床主要症状为周身不适、无力、恶心、呕吐。肝脏轻微肿大伴有腹痛、腰痛等症状。2手术配合2日中国医学论坛报11现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最佳治疗方案尚存争议。意大利学者Busacca等的研究证实,经腹腔镜切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确可诱发卵巢功能衰竭,尽管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AmJObstetGynecol):421]研究纳入126例于年接受腹腔镜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手术时患者均<40岁[平均(30.4±4.【关键词】畸胎瘤;小儿;超声检查 1病历摘要  患者男,7岁,因&上腹部阵发性疼痛1天入院。外院CT检查考虑胆总管囊肿行超声检查。超声示:于肝门下方及胰腺头部后方可见14.5cm&7.6cm&5.8cm无回声区,边界尚清。无回声前缘将胆总管及门静脉向前外上方推挤;后侧壁与肝总动脉、脾动脉紧密相邻;下极与脾静脉和门静脉交界外相邻;内侧壁与胃小弯、十二指肠相邻;无【概述】胆管扩张症为较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以往认为是一种局限于胆总管的病变,因此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于1723年Vater首例报道,1852年Douglas对其症状学和病理牲作了详细介绍。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近年通过胆道造影发现扩张病变可以发生在肝内、肝外胆道的任何部位,根据其部位、形态、数目等有多种类型,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诊断】本病的诊断可根据从幼年时开始间歇性出现的lecystectomy小儿胆石症较为少见,初诊多易误诊。近年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发病数日益上升,逐渐引起重视[1,2]。我院1985年6月~2004年10月,收治小儿胆石症25例(未包括胆总管囊肿内的结石),22例手术治愈。现将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男女之比为3.17∶1;年龄5个月~17岁(平均9.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0例病例均为本院手术患者,其中总胆管结石梗阻30例,化脓性胆管炎3例,胆总管囊肿2例,胆囊胆管瘘(Mirizzi综合征)2例,胆管癌1例,胰腺癌2例。手术方式:(1)胆总管切开取石后T管引流;(2)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肿瘤不能切除,单纯T管引流。因拒绝服用中药的病例没有统计,故未能设对照组。  1.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34.巨结肠根治术35.高中位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36.直肠脱垂腹膜卷悬吊手术37.卵巢良性肿物切除术第六篇脾和胆道38.脾脏切除术39.胆道造影及肝活检术40.胆囊切除术41.肝门肠吻合术42.胆总管囊肿根治术43.狭窄肝管扩大成形术第七篇泌尿44.睾丸固定术45.肾盂一输尿管成形术46.气膀胱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47.输尿管膀胱粘膜下包埋抗返流术48.肾切除术49.半肾切除术50.肾上腺肿物切除侧见卵巢呈紫蓝色,皮质厚,增大约6cm×5cm×5cm,自右宫角向腹膜后长出8cm×6cm×5cm囊性包块,腹腔内未见输卵管,右下腹未见阑尾回盲部及升结肠,考虑腹腔内脏器异位,术中行右卵巢巧克力囊肿切除术,腹膜后囊肿切除术,腹膜后阑尾切除术。术后检查囊肿表面卧一输卵管。术后病理回报:输卵管长5.0cm,直径1.0cm。病理诊断:①输卵管壁未见著变。②(右侧)中肾管囊肿伴出血。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胆总管探查术也是十分常用的一种胆道手术,在手术时将胆总管前壁作纵行切开,通过切口可以取出胆总管内的结石、蛔虫等,并可应用各种器械检查胆道和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最后放入一根形如英文字母“T”的橡胶管,称为“T”形管,以引流胆汁,并缝合胆总管。因此,胆总管探查术既是一种检查方法,又是一种治疗手段。  胆结石的病人常常同时在胆囊和胆总管内都有结石,此时如果只切除胆囊,不去检查胆总管,往往以后又会出现症在医院的普外科病房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病人,在他们的身上拖出一根橡胶管,接到床旁的玻璃瓶或塑料袋里,从管子里流出金黄色的胆汁。原来这些就是作过胆总管探查术的病人,那根橡胶管就是外科医生所称的“T”形管。  病人做了胆总管探查术后,医生一般不将胆总管的切口完全缝合,而是在胆总管内放入一根形状像英文字母“T”的橡胶管。这个管子有一个较短的横臂,就放在胆总管内,直臂较长,通过腹壁引出体外,再接到外面【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其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1例),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后一期缝合。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疗效好、安全。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纤维胆道【关键词】胆总管结石;梗阻性胆管炎;胆总管探查术;水样胆汁术后水胆是指肝胆手术后每日胆汁引流量超过1500ml达3000ml左右,胆汁稀薄呈水样。通常继发于胆道梗阻解除时[1],有明显肝功能损伤、胆管有明显炎症的病人较多。如处理不当,易致患者水电解质紊乱,胆汁漏,甚至死亡。我科自2001年至2006年间,收治胆总管结石梗阻性胆管炎,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病人中有3例术后出现水样胆汁,现就其病囊炎等其它肝外胆道系统的良性疾病,引起肝总管受压和狭窄为特征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胆绞痛、发热以及肝外梗阻性黄疸是它常出现的临床表现。而大部分的Mirizzi综合征(1例)患者只需要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不必探查胆总管[2]。本组3例Mirizzi综合征便是这种情况。2.1.2未能重视B超对胆总管结石有一定的误诊率B超对胆总管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仅为75%左右,胆囊颈管部位的某些病变,如结石、淋巴结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