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的意识

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参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意识-中大网校论文网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邮编:;滦县第三中学李素香;063700联系电话:;内容摘要: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教育教学的趋势;如何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滦县第三中学李素香;联系电话:E-mai:88;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
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 邮编:
滦县第三中学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教育教学的趋势。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一直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教学体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主面入手:第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从教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上退下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已退身变为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即上课之初的导演、学习教程中的仲裁人、挫折中的鼓励者。第二,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他们主动、自主地学习。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参与问题的探索教程、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场所,我们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学中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
滦县第三中学
联系电话:
E-mai: 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教育教学的趋势。从布鲁纳的“发现法”,到我国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原则”,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顾泠沅的“青浦经验”,??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学经验”??,都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可如何调动、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要首先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 自从课堂教学问世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学的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长期的心理定势和经验积累,使教师以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身份出现有学生面前。 “师道尊严”的观念久以成习,自然就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道不易跨越的鸿沟,因而也无法摆脱以“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几年教材改版,大大增加了学生活动的内容,教学内涵日益丰富,单凭教师的说教已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了,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这个问题就不可避免的推到了人们的面前,既教师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从教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上退下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已退身变为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
上课之初的导演.引导学生系统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不论是正确的、规范的、典型的、还是错误的、不严密的??然后通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判断、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学习教程中的仲裁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并用精辟的、深刻的观点阐述内容的要点、重点及难点,同时以专家般的理论让学生折服。指出学生做的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把怎样做留给他们。 挫折中的鼓励者.在教学过程中,支持学生大胆参与,不论他们做得怎么样,都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抓住学生思维中的微小的火花,给予肯定和赞赏,培养学生的大胆思维和勇于回答问题的意识,为今后学生的参与埋下伏笔。 例如:在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数学(下)第二十二章第八节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这一节中,推导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将求解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去推导。经过大家的总结答案如下: (1) 解:(如图(1))延长CB到E。
∵∠1+∠2=180o(邻补角定义)
∠1=∠A+∠C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 ∴∠A+∠C+∠2=180o 即∠A+∠C+∠B=180o
(2)(如图(2))延长CB到E,延长BA到D,延长AC到F。 ∵∠1+∠5=180o ∠3+∠6=180o ∠2+∠4=180o(邻补角定义) ∴∠1+∠5+∠3+∠6+∠2+∠4=540o ∵∠1+∠2+∠3=360o(外角和定理) ∴∠4+∠5+∠6=360o 即∠A+∠C+∠B=180o (3)(如图3)在AC上取点D, 过D点作DE∥BC交AB于E点, 作DF∥AB交BC于F点。 ∵DF∥AB,DE∥BC ∴∠B=∠1=∠2, ∠A=∠3, ∠C=∠4, ∵∠2+∠3+∠4=180o ∴∠A+∠C+∠B=180o (4)(如图4)过A点作DE∥BC。 ∵ DE∥BC ∴∠B=∠1, ∠C=∠3,
∵∠1+∠2+∠3=180o(平角定义) ∴∠A+∠C+∠B=180o
对于出现的这些答案,我先让学生们一起进行分析和判断,对于第二种答案,我适时肯定:虽然用到了大家尚未学到的知识,但也是正确的,最后,并提议对得出这个答案的同学给以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同时,也提倡同学们向他那样,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这样不仅对这个学生预以肯定和鼓励,而且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生活中做同学的顾问和朋友。帮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保持正确性,及时纠正错误。耐心地倾听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想法和认识,哪怕有时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谬的。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力,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他们主动、自主地学习。 《新课标》提示: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无从谈起。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要恰到好处,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发现过程,以此来达到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终极目标。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 1、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 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并且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也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例如:在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时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 (1)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 (2) 四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方法,将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求解。(解决多边形问题的思路之一) (3) 五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 ?? N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 最后通过总结规律得出多边形内角和的定理 2、参与问题的探索教程。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本上的例题教学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路引导,因此教学中要提示同学们预以充分的重视。另外,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巩固了新学的知识,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例如:关于九年级数学
《 三角函数 》 这一节中的关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教材处理。在给出了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定义后,我给出了这样的一幅图:△ ABC中,∠A=30o,∠B=90o求∠A的三角函数值。
解:∵∠B=90o,∠A=30o ∴若设BC=x,则AC=2x, ∴AB=3 x BC1ABBC3AB3∴sin30°= =,cos30°= =,tan30°= =
,cot30°= = 3
AC2ACAB3BC2教给学生思考此类问题的方法后,让他们自己运用此法去探讨60o、45o角的三角函数值,虽然学生需要的时间很长,但我认为做这样的一题的价值要比做五道题不弱,同时学生活动自由了,参与意识增强了,思维更活跃了。因此这个时间是花的非常必要和值得的。 可见,将学生规定在某种思路里,即没有真正给予学生参与权和自主权,从而学生思维不活跃、不宽阔。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场所,因此在课堂上应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需求中学习,使数学学习成为自觉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场所,我们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实践证明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主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13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李素香)等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英德市东华镇鱼湾小学
&&今天是&&
& >& & >& & >&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作者:黄佰品&&&&&&&&&&&&日期:&&&&&&&& &&&&点击:347 次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英德市东华镇鱼湾小学& 黄佰品&
17.25÷257.25÷0.29230.2947.25÷0.295
英德市东华镇鱼湾小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日期: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从教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当学生感到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其主动性思维才真正激发和启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他们想知道什么,哪些知识是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了解了,教学的针对性就强,教学质量才会提高。因此,学生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G633.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当今,初中数学教育中,与人为本,大众数学和问题解决的现代教学思想已成为一个热点,数学教学将更着重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广泛的数学能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解决作为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恰好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建议,希望对当下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有所帮助。   一、注重学生的预习过程   预习,通常是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下对新知识进行的自主学习行为。初中生由于自觉性不高、自学能力差,常常对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充耳不闻,认为自己“反正都看不懂”,便不想花时间来对新课程进行提前预习。这种消极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机会,还让课堂教学效率间接得到了影响。如何让学生自觉、高效的进行预习,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之一。   在我看来预习不单单是一项“口头任务”,教师还应对此学习过程引起重视,注重学生的预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课下的独立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最终学会独立探究、解决问题。首先,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来帮助学生进行预习。导学案为学生指出了清晰的预习步骤,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能够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对课本的学习由浅到深,进而发现自身学习上的问题,得到问题意识的培养。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任务抽查”的形式督促学生进行预习。对于课下布置的预习任务,教师可以在新课课堂上进行提问、检查,教师在提问、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同时,还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便于教师调整教学思路,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解决学生思维上的难点、热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完善认知,最终得以进步。   二、注重课堂教学过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好奇心大、求知欲强等特点,用生动幽默的教学形式,构建良好的学习、思考氛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知识呈现形式   一堂成功数学课堂的开展,离不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学会发挥教学创意,用多样化的知识呈现形式,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打开学生的思维殿堂,让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从而爱上数学。   教师可以在新课设计时积极导入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学习思考的氛围中。例如,我们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下午放学时,你的车子坏了,不能按时回家,你在学校前的东西方向的路上修车,妈妈来接你时先走20米,再走30米,能不能看到你”。用这种贴近生活的提问方式,让学生主动进入思考情境,进而提高其问题意识,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妈妈可能有多种走法”。最后,教师再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让学生学会实现语言文字与数学等式的转化,丰富其解题思想。教师还可以用引入模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点、线、面”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成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成几个点?”,让学生通过自觉联系生活实际找到数学模型,学会结合多种实例模型思考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发散型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提问形式   有价值的问题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提问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起疑,养成大胆思考、积极发问的好习惯。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为了紧抓教学进度,对于课堂中“插嘴”提问的学生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不对其给予适当点拨,让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受到打击,严重影响到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提问的多样性,让学生的求知愿望得到实现,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的形式,打破传统学习的思想禁锢,让学生敢于质疑。教师可以用“破绽提问”的形式,引发学生的猜测与观察。   例如,在学习“直线、线段、射线”的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两条线段的长短可能不一”从而引发学生的猜测与联想,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质疑过程中将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学会带领问题意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教师还可用“设问”的形式,唤醒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注重课下的探究过程   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就会不自觉的将这种学习态度带到课下的生活中去,思考不止,学习不止。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注意为学生提供课下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探究氛围中养成问题意识,学会开拓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知识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在每一章节的学习过后,对知识进行全面、多样的解析,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广阔。通过这种课下探究总结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思维也出现了独特的个性,学生出现了用数学公式巧推导、数学定理背后的故事讲解、知识的多样衔接等形式汇报自己的思维成果。通过这种合作的探究模式,能让学生之间的思维产生相互碰撞与交流,让学生在学习别人的思维长处时,提升自身的问题意识,继而形成良好的思?S品质。   当学生进行了这些探究活动后,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指导,给予学生成就感,让学生爱上思考,学会创新,实现数学育人的潜在价值。另外,教师还可通过数学讲座、数学技能比赛等形式,带学生以多角度解读数学思想,进而打破学生认知的平衡,充实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自我反省、总结、提升的过程中从未知走向已知,让学生在问题意识的逐渐养成中,从解决问题走向积极创新。   思考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养成学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让思考支撑起他们的人生,通过问题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让创新拓宽他们的人生!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