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需要减小摩擦的部位,哪里需要y随x增大而减小摩擦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三轮车的哪些部位需要减小摩擦?请列举两项.说明分别采用什么措施减小摩擦
like楚yFB4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活塞与汽缸壁 轴承等一些传动机构也要减小摩擦把接触面做得越光滑月好 加润滑油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为什么汽车轮胎设置花纹可以增大摩擦力,我觉得应该减小啊!
为什么汽车轮胎设置花纹可以增大摩擦力,我觉得应该减小啊!赐教!我总认为轮胎加设花纹似乎与原来光滑的相比接触面变小了!
如果地面像玻璃一样平,在同样材质下,那就是光胎的摩擦力最大但是路面不可能那样平整,总有些粗糙和凹凸,且车轮在压力下,发生形变,与地面是面接触.这样花纹正好与地面的粗糙相匹配.另外,天是会下雨的,在地面上会有积水.汽车在高速运行时,积水与行进中的车轮当中会产生一层“水膜”,这“水膜”会使车轮打滑.所以,要把水排出去,或者说,要把水挤出去,所以花纹就起了这个“排水槽”的作用-------------问题补充:我总认为轮胎加设花纹似乎与原来光滑的相比接触面变小了!是吗?回答:前面已经表述过了,如果地面像玻璃一样平,在同样材质下,那就是没有花纹的光胎的摩擦力肯定比花纹胎的摩擦力大,且滚动阻力也要小很多但地面是有许多凹凸不平的,有各种杂物、石子,花纹就是针对这些不平,来应对的.就像一个齿轮在齿条上运行.路面不平度越大,需要的胎纹就越多,所以,越野车的胎纹要比普通轿车的胎纹要大,要多.一般的汽车花纹胎在普通路面上,已经取得了足够的摩擦力,且路面积水的问题是要好好考虑的
与《为什么汽车轮胎设置花纹可以增大摩擦力,我觉得应该减小啊!》相关的作业问题
有花纹 增大摩擦力是为了使轮胎具有足够的抓地力这样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 不会因为摩擦力不够而打滑作成圆形 是为了能让汽车能够行走如果作成方的轮胎 怎么在地上滚动?其实也可以这样解释汽车作成有花纹的轮胎 同时又是圆形的是为了让汽车与地面之间(注意,不是轮胎,而是汽车)的摩擦力介于一个范围值内而这个范围值便是使汽车能够正常行
  轮胎花纹对轮胎的性能影响很大.目前,轮胎花纹主要有普通花纹、混合花纹和越野花纹等  普通花纹的特点是花纹细而浅,花纹块接地面积大,因而耐磨性和附着性较好,适用于较好的硬路面.其中,纵向花纹轿车、货车均可选用;横向,花纹仅用于货车.越野花纹的特点是凹部.深而宽,在软路面上与地面的附着性好,越野能力强,适用于矿山、建筑
先讲共性的:脚蹬与脚、手把与手、刹车、轮胎侧面 需要增大摩擦力,取用花纹、钉、柔软性增大摩擦力;前后花轱、中轴、脚蹬轴、头碗、链条、管线 需要降低摩擦力,取用减低器件的公差、润滑油、光滑等降低摩擦力.非共性的:公路车轮胎正面与地面需降低摩擦力、山地车轮胎与地面需增大摩擦力.
把套,刹车都是需要增加摩擦力,增加摩擦力的方法有戴手套,更换好的刹车等.滚动阻力就要减少,可以更换花鼓.
满意答案理杏|4351个满意答案. 增大摩擦力(1)鞋底和轮胎刻有凹凸的花纹.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滑.(2)体操运动员或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手上要抹上碳酸镁粉,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滑.(3)在冰雪路上行驶的车辆上装上防滑链,起增大摩擦力的作用,防止打滑, 使车容易前进. (4)拔河比赛增大与地面的摩
增大:轮胎,刹车,扶手,脚踏减小:有滚珠轴承的地方(如车轱辘),轮胎是圆的,
静摩擦:车轮-刹车皮;螺丝杆-螺丝冒…… 滑动摩擦:车轮-刹车皮;车轮-地面;链节间…… 滚动摩擦:滚珠轴承;车轮-地面…… 很多部位的摩擦情况复杂并不单一,所以多次出现. 该有摩擦并且越大越好的地方的摩擦是有益摩擦,比如轮胎与地面.反之有害,比如轴承间.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加摩擦系数,增大接触面压强.反之减小.
轮胎增大摩擦力轴承减少摩擦力
轮子需要增大-----用纹理比较密的轮子啥链条与齿轮处需要减小 ——涂润滑油
橡胶跑道为了增大摩擦力旱冰鞋采用轮子减小摩擦力拔河比赛只是比力气大小吗?多人拔河还要看团队用力是否均匀(配合)
以自行车为例:增大摩擦力的有:车首手握的要刻上花纹,轮胎要有花纹,刹车的地方增大压力来增加摩擦.减小摩擦力的有:车首转动的地方,前后轮转动地方,脚踏板和相连的地方都用上滚珠轴承.还有加上黄油或机油来减小摩擦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花纹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在有水的路面上,靠花纹排泥水,防止轮胎行驶时排水不及漂在水面上,使轮胎能抓地
汽车的轮胎上有很多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自行车的车轴上安装滚动轴承,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力.自行车刹车时捏紧车闸,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刹车皮跟钢圈间的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故答案为:增大摩擦;减小摩擦;压力.
宽汽车轮胎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接触面积和摩擦力没有关系PS:轮胎上有花纹时才是增大摩擦力摩擦力只与压力和粗糙程度有关
球形不是为了减少摩擦- - 是为了滚动平稳 而花纹的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制动时的净摩擦力 另外这个摩擦力也是汽车前进真正的动力 因为摩擦力与运动趋势相反的性质轮子向后转 车子才向前走 这个特性就是轮子滚动的特性
你好,汽车轮胎上面的花纹是问了增大与地面的反向摩擦力儿增加汽车的气驱动力和稳定性.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简单的一个模型下,滚动摩擦与表面粗糙程度关系不大.而轮胎是尽量要有大的滑动摩擦的,因为汽车做曲线运动或者圆周运动时,需要滑动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同样,汽车加速和减速时,也需要滑动摩擦力提供加速度.所以轮胎是要有较大的滑动摩擦力的. 再问: 可为什么节能轮胎减少花纹?这不是减小了滑动摩擦力,得不到提供加速度的帮助了么 再答
增大在非铺装路面上的摩擦力当然在 柏油马路上 光头胎 抓地力更强但是轮胎为了保证 综合性, 你不可能永远在柏油马路上行驶吧 增加了花纹而且花纹有利于排水,在下雨天抓地力要比光头胎好1倍多导读:体会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机械手”体现了简单机械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应使学生体会到“杠杆”是一个物理模型,通过对物理模型的探究所得到的规律,这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⑷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第十课时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杠杆,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的示意图。⑵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第十课时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杠杆,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⑵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通过了解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 (1)提出问题 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插图,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他们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跷跷板为什么能上下转动?跷跷板为什么能平衡?跷跷板受到哪些力的作用?等等。有些问题比较简单,学生经过讨论可自行解决,或者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最后把问题锁定在:怎样才能使跷跷板保持水平平衡状态? (2)设计方案 师生通过进一步讨论交流,可以得出:跷跷板中间有一个固定的转动轴,男生、女生分别给跷跷板一个向下的力,调整两人到转动轴的距离,当两人到转动轴的距离和两力的大小满足一定条件时,跷跷板就能处于水平状态。 为了用实验研究上述问题,可以对它进行简化,用带有等分刻度的均匀木尺代替跷跷板、用钩码代替人进行实验,使学生领会到,对实际物体(研究对象)进行简化、抽象后,便于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3)进行实验 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把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入教材表格中。教师提醒学生要把悬挂点选在木尺的中心处,使用前要调节木尺平衡,钩码对木尺拉力的大小就等于钩码的重量,注意测准钩码的重量和钩码到O点的距离。要多次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和它在木尺上的位置,多测几组数据。 (4)分析和论证 老师可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根据你的实验分析,木尺水平平衡由哪些因素决定?分析你的实验数据,看看在什么条件下,木尺才能平衡?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会认识到木尺水平平衡由两边力的大小和两力到支点的距离两个因素决定。在此基础上再给出杠杆、动力、阻力、支点、力臂的概念,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介绍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概念时,要向学生指出:①动力和阻力是相对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使杠杆绕轴转动的力为动力;而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为阻力。②动力和阻力是杠杆受到的力,是其他物体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不要把杠杠作用给别的物体的力误认为是杠杆受到的力。③无论是动力臂还是阻力臂,都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为了加深对力臂的理解,可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如图6-19所示。沿a、b两个不同方向用力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平衡。观察两次的拉力是否相同,想想为什么?
明确了动力、阻力、力臂的概念,然后再让学生分析表中收集的实验数据,找出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之间的数图6-19 16
量关系,即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或F1L2?。 F2L1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用较小的力可以撬起大石头?为什么跷跷板上大人也会被小孩跷起来?
第十一课时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杠杆,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⑵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通过了解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例题”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习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问题,二是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跷跷板的奥秘。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解题的格式,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关于“讨论”中涉及的两个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省力”指的是F1<F2,“费力”指的是F1>F2,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让学生讨论得出:当L1>L2时,F1<F2,为省力杠杆;当L1<L2时,F1>F2,为费力杠杆;当L1=L2时,F1=F2,为等臂杠杆,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在“活动1 生活中的杠杆”中,教材展示了学生熟悉的6幅图,指出生活中有许多不同形式的杠杆。通过活动,要让学生认识到它们实质上都属于杠杆,并让学生指出各个杠杆支点的位置、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的位置。在确定杠杆的支点时,可以设想让杠杆转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便可确定杠杆绕着转动的点――支点。 画力臂是教学的难点,要让学生明确: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画力臂的一般步骤是:(1)确定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过F1、F2的直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足在力的作用线上,(4)标出力臂。可简记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四标力臂。” 除了画教材上所给的几个杠杆的支点和力臂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类器具,让学生巩固力臂的画法,多做几个练习,进一步理解力臂的含义。图6-20可供参考。 图6-20
人体内许多地方的骨骼、关节也构成杠杆,学生对此感到很好奇。教师可以联系生物课、17
体育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学科渗透,再结合一些具体的动作(例如举、拿、抬、踢等)来体会这些杠杆是如何工作的。“机械手”体现了简单机械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最好配合幻灯片或多媒体动画进行介绍。 通过对教材图6-42以及其他各种杠杆类工具的抽象、概括,应使学生体会到“杠杆”是一个物理模型,通过对物理模型的探究所得到的规律,可以应用到各类实际的杠杆类器具中去,这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最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案秤、杆秤,并对照实物认识案秤与杆秤的结构,明确它们的制作原理,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
图6-21 图6-22 第十二课时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杠杆,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⑵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通过了解杠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课堂测评 1.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杠杆,如图6-23所示的托盘天平属于
杠杆,缝纫机踏脚板属于
杠杆,铡刀属于
2.如图6-24所示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它相当于一个
(填“省”或“费”)力杠杆;若箱和物品共重100N,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则抬起拉杆的力至少为
N。 3.某同学分别用如图6-25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挑着同一物体行走,甲图中手施的动力
乙图中手施加的动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 .如图6-26所示,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开啤酒瓶盖的开瓶器
B.剥核桃壳的核桃钳 C.钓鱼者手中的鱼杆
D.撬钉子的钉锤
图6-26 5.如图6-27所示,质量可忽略的杠杆上所标的每一格长度都是相等的,O为支点,杠杆两边所挂的每一个钩码均相同,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下列情况O 下,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
) A.两边都减少一个钩码 B.两边的钩码下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C.左边钩码向右移一格,右边钩码同时向左移一格 图6-27 D.右边钩码下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左边钩码同时向左移一格 6.如图6-28所示,用一细线悬挂一根粗细均匀的轻质细麦桔杆,使其静止在水平方向上,O为麦桔杆的中点。这时有两只大肚皮的蚂蚁同时从O点分别向着麦桔杆的两端匀速爬行,在蚂蚁爬行的过程中麦桔杆在水平方向始终保持平衡,则(
A.两蚂蚁的质量一定相等 B.两蚂蚁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两蚂蚁的质量与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积一定相等 D.两蚂蚁对麦桔杆的压力一定相等 图6-28 7.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
;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图6-29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1 2 动力F1/N 1.5 1 动力臂L1/cm 10 20 阻力F2/N 1
阻力臂L2/cm
10 3 1 20 1.5 10 (1)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第十三课时6.6 探究滑轮的作用(1)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特点,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对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⑵知道使用滑轮组时拉力与物重的关系,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和实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通过了解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观念。 动滑轮和定滑轮 “活动1”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认识滑轮的结构;二是尝试利用滑轮提起重物,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三是学会区分两类滑轮。 观察滑轮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滑轮主要由几部分组成?轮子周边的槽有什么作用?轮子是绕着什么转动的?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有些学生可能不会缠绕绳子,可以启发学生:绳子是要装在轮子的槽中的,绳子的两端应分别连接什么?钩码如何悬挂?这些都是学生实际操作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互相交流自主解决,同时教师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2-4人为一组进行活动。当学生用自己设计的方案(定滑轮和动滑轮)将钩码提起时,他们一定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积极性。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比较两种滑轮的不同点,由此得出什么是动滑轮和定滑轮。 探究两类滑轮的作用 根据前面的“活动1”,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同一个物体,所用的拉力是否相同?可以让学生先直接用手拉,感觉两次拉力的大小,然后再给各小组发弹簧测力计,进行活动2。 “活动2” 的目的有两个:活动A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好处,活动B从理论上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的实质。
活动A可让学生先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表),然后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去操作。并画出图中三种方向的拉力示意图。 实验次数 1 2 3 钩码的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N
学生实验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拉动钩码时用力要均匀,使钩码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这时,可提出问题: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为什么我们还要使用它呢?让学生举例说明。最后,教师指出:在许多情况下,为了改变用力的方向,常常使用定滑轮,可给人们带来方便。 活动B可参照活动A的方法,让学生先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然后按照教材上的20
包含总结汇报、人文社科、考试资料、办公文档、经管营销、外语学习、资格考试、党团工作、IT计算机以及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教案等内容。本文共6页
相关内容搜索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3.8& 减少对土壤的侵蚀【目标】科学概念: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认同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因自身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教学准备】分组器材: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教师演示:防治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出示预防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2、今天我们就运用我们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水槽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比一比吧。二、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1、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小组讨论并画出设计图。2、全班交流展示设计图,并描述为什么这样建造地形,解释为什么这样选择家园的位置,以及选择建造地形及房屋所需要的材料的理由。3、评价、小结。4、预测暴雨过后,我们的家园会怎样?三、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1、思考:在比赛实验中,每组的什么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为什么?2、学生进行比赛实验:用喷水器装水模拟暴雨降临,观察自己的家园能否经得住暴雨的袭击。3、交流讨论并评价比赛实验结果。4、反思:如果重新设计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进?我们仍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择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将房子建造在哪里?四、总结、拓展延伸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在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会对我们造成哪些灾害?3、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以及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4.1&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过程与方法: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推、用绳子拉••••••)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人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3、学生交流讨论:1、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2、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7、学生实验8、交流汇报四、小结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后记 4.2&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学生讨论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发现问题。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1)、起点、终点不固定(2)、橡皮筋绕断了(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3、实验验证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4、解释说明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1)&&& 学生解释(2)&&& 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3)&&& 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四.小结 &&4.3&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河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过程与方法: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教学难点】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 【教学准备】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气球会飞走,引导语:玩过吗?请你也来这样玩一玩,想一想气球为什么会飞出去。2、学生实验、解释。&&&& 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这样的现象?3、揭题:能不能把这种力来驱动小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二、安装小车1、交流讨论安装方法。2、出示小车安装示意图3、学生动手操作。三、用气球驱动小车1、调试小车。2、测量小车能行驶多远。(1)讨论测量方法(2)测量3、提问:如何让小车行驶得更远?说说为什么?4、实验。5、出示反冲力的概念。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1)学生汇报(2)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四、小结1、提问:怎样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2、提问: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得更快?五、板书设计 &4.4&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1牛=100克力三、使用弹簧测力计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出示:&&&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5、交流汇报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四、制作弹簧测力计1、讨论制作方法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五、小结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记&4.5&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学生原有水平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揭题:运动与摩擦力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2、学生交流、讨论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实验&
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 )&摩擦力大小(牛) 3、学生实验、记录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2、设计对比实验
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 )&摩擦力大小(牛)&& & & & & & 3、学生实验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五、小结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计4.6& 滑动和滚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大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使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滚珠轴承使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过程与方法:做简单的对比实验;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2、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板书:滑动和滚动3、提问: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1、提问:你根据什么来说,滚动和滑动比省力?2、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3、教师引导: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4、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5、设计实验如何测量。(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2)小车的载重相同(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6、记录。指导学生看83页的表格。7、学生实验,把数据记录在书本表格上。8、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9、提问: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力)三、制作滚珠轴承1、哪些地方用到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学生非常熟悉得四驱车滚珠轴承)2、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3、根据课本的提示小组制作滚珠轴承。四、小结1、讨论: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 2、讨论: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 4.7& 运动与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过程与方法: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擦力,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4、学生讨论交流。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3、学生探究。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四、小结&& &4.8& 设计小赛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过程与方法:设计和制作小赛车。情感、态度、价值观:关系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教学重点】设计制作小赛车。【教学难点】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制作小赛车的材料和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各种车的图片,提问:请你说一说这些车的设计有什么特点?2、学生介绍。3、揭题:我们也来当当小工程师,设计制作一辆赛车。& 板书:设计制作小赛车二、工程师怎样设计赛车1、提问:真正的赛车是怎样的呢?出示“真正的赛车时速要达到300千米以上,同时要尽量做到平稳、安全。”和赛车的图片。2、提问:这辆车的哪些设计特点符合上面的要求?3、学生观察、讨论。4、交流汇报。(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设计力量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行使稳定。(4)车身流线型,阻力减到最低。三、设计我们的小赛车1、过渡提问:由此可见,工程师是如何设计赛车的?2、我们设计小赛车要考虑哪些问题呢?3、出示挑战任务(1)车身长不能超过25厘米;(2)用橡筋或气球作动力;(3)行使的路程要尽量长。4、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四、制作、展示我们的赛车1、学生根据设计制作小赛车。2、测试、比赛。五、小结 六、板书设计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没有相关教案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