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棒球规则则:打者在击球后是必须要跑垒吗?即使他觉得对方野手肯定能在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大连棒球协会理工大学分会&
几个练习身体力量和柔韧性的体操动作(下)
图4:坐在地上,一条腿伸直。另一条腿的膝盖屈折,跨过伸直的那条腿,把脚放在伸直的腿的膝盖的外侧。图中的动作是:右腿伸直,左脚放在右膝盖外侧。然后向左扭转上半身,伸直右臂挡在弯曲的左膝外侧。右臂尽力推挤左膝,使身体向左扭转。左右各做一组。
图5:跪在地上,双臂伸直。以双掌支撑上半身,手指朝前。然后上半身尽量向前移动并且尽力保持身体平衡不趴下。可以锻炼手腕。
图6:动作大致与图5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手指方向朝后。同时上半身向后移动,以达到拉伸手腕的目的。
几个练习身体力量和柔韧性的体操动作(上)
图1:练习肩部力量。双臂平展,手掌向外。用像蝶泳一样的动作,以肩为轴小幅度绕环肩关节。向前绕环30次,再向后绕环30次,为一组。
图2:锻炼腰部柔韧性,拉伸大腿内侧韧带。坐在地上,双膝外分,两脚掌对合。双手抓住脚尖把上半身向地面尽力拉。同时双膝也尽力向地面靠近,将双腿尽力打开。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可以做到膝盖贴地。
图3:一条腿伸直,另一条腿折叠。以这个姿势坐在地上后,身体向后尽量倒下。一开始练习时不要求身体完全倒在地上,可以用双臂在背后支撑。练习到最后可以使后背贴地。
视线锁定击球点!
打击最重要的是确实地击中球,因此打击时视线必须保持在球上,盯球至击球点,确保头部不乱动,以及击中球前视线都不会跑开。下图中的三人的视线都紧紧锁定击球点。如果视线跑开,本来可能是本垒打的挥棒可能会变成擦棒球或不营养的高飞球。
参考新浪微博:&
棒球基本訓練教材 (外野篇)
外野守备脚下功夫很重要,是脚下移动很多的防守区域。具体请参见视频内容。
注意台湾人说话有些特殊,比如“臂”字会读成“背”音。所以如果听到“手背肌肉”、“背力”这类的词,不要误会了哦,其实应该是“手臂肌肉”和“臂力”。
棒球基本訓練教材 (內野篇)
这次是内野防守的注意事项,内野防守难度比外野大,要好好学习呀!
注意台湾人说话有些特殊,比如“臂”字会读成“背”音。所以如果听到“手背肌肉”、“背力”这类的词,不要误会了哦,其实应该是“手臂肌肉”和“臂力”。
棒球基本訓練教材 (打擊篇)
这个教程系列是台湾制作的,讲得很全面也很基本,还提供了很多很棒的训练方案。一定要看。
注意台湾人说话有些特殊,比如“臂”字会读成“背”音。所以如果听到“手背肌肉”、“背力”这类的词,不要误会了哦,其实应该是“手臂肌肉”和“臂力”。
国庆期间的小集训算是结束了,大家做的很好~
通过国庆期间的小训练,发现大家的棒球天赋都很棒,甚至有些人已经可以胜任特定的防守位置了。不过在这里还是要指出一些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大家改正:1.刚刚接触棒球时缺少比赛的紧迫感,具体就表现在防守时身体不去迎球,而是站着等球慢慢滚过来,耽误了防守的时机。2.内野防守钉死在了垒包上,即使垒上没有人,球还未被击出时就站在垒包上了,导致一、二垒和二、三垒间留出了两道大大的缺口。我可以做个算数题:我们比赛时垒间距约为25米,如果按每个人不移动时的防守范围是左右各约1米的话,一垒手、二垒手、三垒手都钉死在垒包上,防守的缺口则长达20米!即使二垒三垒之间有一个游击手,防守缺口也长达10米,而且防守严重不平衡!更何况10米的缺口,即使在击球的一瞬间就判断对了球的走向,也很难跑过去拦截球的路线。&而假如一垒手、二垒手、游击手和三垒手按弧线均匀排开(一垒手、三垒手站在垒包侧后方,二垒手和游击手站在二垒垒包两侧),防守队员之间的缺口以及防守队员到球场边界线之间的缺口就可以缩减到5米。只要在击球后积极跑动,就完全可以靠防守队员的移动来封堵球的路线。只要改正了这两点,大家的棒球水平一定会突飞猛进。
棒球协会分组名单公布
姓名学号院系班级邮箱电话&&&
第一小队&教练:白一浓&&&&&&&&&&&
刘家祺运英1201&&1
李浩然计日1102&&&1
路靖泽计日1102&&&1
张若淇电信1204&&1
罗世涵电信1214&&1
王姝元计日1102&&1
钱潜电医1201&&1
安宁电英1101&&1
高昂机日1001&&1
封衡机械国际1201&&1
杨正馨机械国际1201&&1
李涛计日1102&&&1
王妹惠建1201&&1
陈霖建工1201&&1
卢旭生物1102&&1
朱超生物2012&&1
孙瑜外英1202&&1
第二小队&教练:帅希波&&&&&&&&&&教练助理:孙庆
邓菁创电1101&&2
胡何阳电信1203&&2
周乔希电英1102&&2
吴志昕电信1202&&2
赵嵩电信1205&&2
涂蓉电信1207&&2
乔民双电信1208&&2
徐璐化精1001&&2
袁瑶琪环境1002&&2
白伟机日1001&&2
李岳机日1201&&2
高宁泽建筑1202&&2
冯婉洁人文1203&&2
徐爱佳环境1101&&1
姜一凡日语1202&&2
李志能动1206&&1
麻津铭数地2012&&2
第三小队&教练:赵志坚&&&&&&&&&&教练助理:吴俊达
张汉卿电信1204&&&3
王超电信1210&&3
郭宏电信1211&&3
李范男管经1202&&3
刘兴宇化机1104&&3
潘妹卉机日1222&&3
李崎岩机械&&3
杨善夫计日1201&&3
曹李植计日1202&&3
冯源计日1202&&3
郑依心建工1208欠&3
王小龙土环1202&&3
任柯融运船1201&&3
肖琳运船1201&&3
路涛骏运航1202&&3
丁可运力1201&&3
第四小队&教练:彭亚运&&&&&&&&&教练助理:柏云
刘昀杰电信1202&&4
吴玉光&生物1012&&&1
邹静竹计日1002&&4
吴昊电信1209&&4
方晨昊电医1201&&4
付晓旭管物1001&&4
孙昕野化国1101欠&4
谢晓鹏化国1202&&4
张嘉礼机械1212&&4
王斐计日1201&&4
路则明计日1202&&&4
陈帝宏土环1201&&&4
彭琳外日1001&&4
何家威外日1102&&4
杨雨朦运船1201&&4
李政运船1203&&4
棒球队人人小站导读
这个小站里有很多上传的棒球资料,有时候社团的公告、宣传也会在小站里进行,当然QQ群里也会通知。资料被标上标签分门别类,小站页面的右侧有所有的标签,其中&棒球&、&体育&两个标签里内容很杂,而且包含了小站所有的资源,如果想要分类查看的话就不要点了;&教材与反面教材&是空标签(&教材和反面教材&才是有效的标签,一字之差哦)
规则介绍:击球篇(一共四篇,含Q&A,小站上有些地方可能因为排版系统问题不方便阅读,可以到我的人人里查看同名日志)
为了向大家推广棒球这项奇妙的运动,我正在写一篇让新人很容易就接受的简易棒球规则,这是第一部分,欢迎各位拍砖。&要了解棒球这项运动,首先要明确棒球的场地结构:从本垒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一垒、二垒、三垒,以它们为四角围成一个正方形。从本垒向一垒和三垒引出两条射线(好像数学题一样)。两条线所夹的直角范围内为界内区域,之外为界外区域。形状标准的棒球场在界内区域的尽头会围成弧形的本垒打墙作为区分本垒打的重要标志。但事实上由于实地情况制约,本垒打墙有时也会呈现不规则的形状。这一点在职业比赛的球场里也会见到。在解说棒球规则前,首先引入两个名词:手持球棒站在本垒两侧击球的进攻队员为&打者&,在球场上垒包之间奔驰的进攻队员为&跑者&。(因为平时在网上都这么叫,说着习惯,也方便交流)设想你作为一名打者,手持球棒准备上场击球,首先要弄清楚的一个概念就是&好球带(Strike zone)&。好球带是指以打者的肩部上沿和裤子上沿之中间的平行线为上限,以膝盖下缘为下限,本垒板上方的一个立体空间。由于我们是业余比赛,为了降低裁判难度,将这个立体空间简化为一个平面矩形(如图)。
在明确了好球带这个概念之后,就容易区别&好球(Strike)&与&坏球(Ball)&了。所谓坏球是指:投球未通过好球带,打者也未挥棒的球。所谓好球是指:打者挥棒落空;打者未挥棒但球的任意一部分在保持飞行(未落地)状态下通过好球带;擦棒球(挥棒后球擦过球棒但轨迹未发生大变化几乎笔直地被捕手接到的击球);累计零个好球或一个好球时击出界外球(累计两个好球时击出界外球就不计好球了);说到这里,又不得不介绍界外球(Foul Ball)与界内球(Fair Ball)。判断一个球是否出界在球类比赛中是很重要的。在棒球中的判别方式可简单地描述为&内野看停点,外野看落点&:如果球的第一落点在内野(由四个垒包围成的正方形区域),最后停在了界内,那就是界内球。如果弹到了界外,就立刻判定为界外球;如果球的第一落点在外野,只要落在界内就是界内球。此外:第一落点在界外的必定是界外球;球砸中人时,根据球当时处于界内区域还是界外区域来判断是否出界;砸中一、二、三垒的球都是界内球。在了解了好球、坏球、界内、界外这一系列的规则后。你基本上可以作为一名打者开始比赛了。你可以选择站在本垒板左右的任意一侧准备迎击投手投来的球。请记住:累计三个&好球&会被判出局(Out),累计四个坏球则会被保送上一垒(Base on balls)。另外,如果打者未挥棒,身体也没有处于好球带内而投球却击中了打者,要判触身球(Hit by pitch)并进入死球局面(比赛立即暂停)。打者也被保送上一垒。但是被球砸中也是很疼的,能躲就躲吧&&在这里要插一句,因为棒球的比赛进程是分九回合,每回合分上下半局的。而双方固定要分别在两个半局里单纯地进攻和单纯地防守。因此要想获胜,最基本的就是要在自己进攻的半局多得分。在自己防守的半局里少失分。由于进攻方累计三人出局后就要结束这个半局交换攻守。因此在自己进攻的半局里每个人都努力争取不出局,才有更多的机会进攻。让我们回到赛场上来,你手持球棒,面对第一个投来的球&&挥棒!你击中了球,然后放下球棒奔向一垒,但球却缓缓飞向了界外。很遗憾,击出界外球后跑垒是无效的。但是要记住,球击出去后,要养成积极跑垒的好习惯,因为球场上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机会无处不在。在与投手的对决中你可能累计三个好球败下阵来,判三振出局(Strike out),别灰心,当队里其他的人按次序击球结束后,还会轮到你,在此之前好好想想下一次击球要注意哪些地方吧。进攻时的击球顺序是开始比赛前就确定下来的且不可变更,如果搞错击球顺序。对方可以提请申诉要求判本来应该上场击球的球员出局(详见 &规则介绍:防守篇&)。&&当然,你也可能展现出了棒球天赋,挥棒将球击出并跑上了一垒后队友告诉你是个界内球,那么恭喜你,你将开始作为跑者继续比赛,那将是另外一个更加有趣的世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规则介绍:跑垒篇&)
规则介绍:跑垒篇
接着上次说到击球后上垒的局面开始讲。你站在了一垒,下一个打者也已经就绪。你应该做的并不是老老实实地站在一垒的垒包上,而是一面观察投手的动向,一面往二垒方向挪动,离开一垒一段距离。这样,你的起跑位置就离二垒近了不少。可以让你更快地跑上二垒。毕竟,上了一垒并不算得分,只有依次跑过了一垒、二垒、三垒,最后返回本垒时,才能算得分,每人次计一分。因此当你击球后上了一垒,可并不是你高兴的时候,你还要靠后面队友的努力击球助你慢慢向前推进才行。与站位固定的打者不同,跑者的站位相对更自由。只要比赛处于活球状态(即比赛正常进行,不被打断面),理论上说跑者可以自由来往于垒包之间的连线上。所以为了限制跑者的行动,投手要在恰当的时机投一些&牵制球&,防止跑者离垒过远。牵制球属于传球的一种,且投手的牵制球对于投法和假动作上有着一套特殊的限定规则(详见规则介绍:防守篇)。但无非就是将球传向跑者所在的垒包。若跑者离垒过远,来不及在传球到达原来所在垒包上的防守队员手中之前就返回摸到垒包,势必会让自己陷于不利局面,极有可能被触杀或夹杀出局。所以跑者在离垒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投手的动向。在这里不得不提前介绍&触杀&和&强迫进垒&。所谓触杀是指:防守队员用持球的手或手套来触碰进攻队员身体的任何一部分造成出局。(注意,如果一手持球,用另一只手触碰进攻队员身体是无效的)前面提到的&夹杀&,就是一名跑者被前后两名防守队员前后夹迫着被触杀的情形。所谓强迫进垒(或&被迫进垒&)是指:垒包上的跑者必须放弃原来的垒包向下一个垒包进垒的局面。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当一垒有人,打者击出界内球后,只要打者尚未出局,一垒跑者就是强迫进垒(因为跑者要上一垒)。同理如果一、二、三垒有人,那么垒上所有跑者都强迫进垒。特别地,如果一、三垒有人,那么一垒跑者是强迫进垒,但三垒跑者不是。对于未处于强迫进垒状态的跑者,必须进行触杀行为才能使之出局。前面提到的自由离垒的一垒跑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此时投手尚未投球,打者自然也不可能击球)。让我们回到赛场上,一垒跑者一面警惕着投手的动向,一面慢慢地往二垒挪步。投手可能会偶尔侧头看跑者一眼,那都无关紧要,只要他不传牵制球,一垒跑者就是绝对安全的。投手可能会突然起手投出牵制球,但是不要紧,这都在跑者的计算之内。投手刚刚转过身来,跑者就已经开始往一垒撤退了。虽然一垒手(First baseman,负责防守一垒)接到了传球,并触碰了跑者,但跑者早已摸到了一垒垒包,判安全上垒(Safe),即跑者合法占有该垒包。看到这里大家肯定已经对跑者的安全与否有了很明确的概念了:只要跑者的身体一部分接触着垒包,跑者就是安全的,不会被判出局。一垒手将球传回投手,跑者也站起来重新往二垒挪步,这一次投手露出了破绽&&他尚未确认一垒的情况就进入了投球准备动作,暴露了他这次无意对一垒进行牵制,这是经验不足的投手常犯的错误。一垒跑者抓住了这个机会,在投手尚未投出球时就奋力奔向二垒,当捕手(Catcher,站在本垒后的防守队员)接到投手的投球时,一垒跑者已经滑上了二垒。一个漂亮的盗垒(Steal)。盗垒是比赛中令人激动的精彩瞬间,关于盗垒的技巧以后有机会再说明。比赛正常进行,二垒跑者仍然一边关注投手的动向一边向三垒挪步,投手再次向打者投球,打者击中了球,这个球飞得又高又远打者和二垒跑者都很兴奋,二垒跑者直奔三垒。正当他跑到一半多时,场边的队友急忙提醒他打者已经被接杀出局了,他必须赶紧返回二垒。在这里又不得不介绍&接杀&和跑者在特定局面下返垒的义务。所谓接杀是指:球在落地前被防守队员牢牢接住致使打者立刻出局。(注意&牢牢接住&很重要,如果球刚刚进入手套又滑了出来要判防守失误,接杀也无效了)。当打者判接杀出局时,如果跑者在打者出局之前就已经提前离开垒包,则该跑者有义务先返回触碰原来的垒包。(然后才能自由行动)防守方在使打者因接杀而出局后,可立即将球传向跑者原来的垒上。垒上的防守队员在接到传球后用身体的任何一部分触碰垒包(一般是用脚),如果在此之前跑者没有成功履行返回原垒的义务,跑者就会被判出局。回到赛场上,刚才的局面下,二垒跑者返垒及时,没有出局。投手面对接下来的打者,继续投球。好球数和坏球数在不断增加。这时候,捕手一个失误,没能接住投来的球。球弹地后滚出了好几米。前面提到过,只要是活球状态下,跑者是可以自由行动的,其中自然也包括这种防守方失误造成的有利局面。捕手追上并捡起了球转向三垒,但为时已晚。二垒跑者抓住这个机会,抢先跑上了三垒。一人出局三垒有人,现在是得分的大好机会。棒球中将二垒和三垒称为&得点圈(Scoring Position)&,得点圈这个词事实上是日语单词。其含义就在于当有跑者上了二垒或三垒后,就很容易形成得分。因此进攻的战术也基本围绕着如何将跑者送进得点圈而展开。打者再次挥棒,将球狠狠地击向三垒方向,是一个滚地球,球在地上弹跳,弹到了正在奔向本垒的三垒跑者的脚上导致该球变向。十分遗憾,这个球要判妨碍防守,碰到球的跑者要被判出局。大好的进攻机会被自己浪费,打者本身情绪也很低落,很快也被三振出局。三人出局,交换攻守。但是不要灰心,坚持过防守的这个半局,进攻机会还是有的。接下来请看&&规则介绍:防守篇。此外常见问题Q&A也会陆续补充。
规则介绍:防守篇
上次说到在极有利的进攻局势下因为三人出局而不得不进行攻守交换,这次开始从防守的角度来讲讲规则。防守方的目的是尽力使进攻方队员出局,限制进攻,减少失分。因此有必要先复习一下上次介绍的一些使进攻方队员出局的防守行为:接杀是指:球在落地前被防守队员牢牢接住致使打者立刻出局。当打者判接杀出局时,如果跑者在打者出局之前就已经提前离开垒包,则该跑者有义务先返回触碰原来的垒包。(然后才能自由行动)如果在防守队员持球触碰跑者原来所在垒包前跑者没有成功履行返回原垒的义务,跑者就会被判出局。牵制球:防止垒上的跑者离垒过远,伺机触杀或夹杀垒上的跑者。触杀:防守队员用持球的手或手套来触碰进攻队员身体的任何一部分造成出局。(注意,如果一手持球,用另一只手触碰进攻队员身体是无效的)夹杀:就是一名跑者被前后两名防守队员前后夹迫着被触杀的情形。对于未处于强迫进垒状态的跑者,必须进行触杀行为才能使之出局。强迫进垒(或&被迫进垒&)是指:垒包上的跑者必须放弃原来的垒包向下一个垒包进垒的局面。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当一垒有人,打者击出界内球后,只要打者尚未出局,一垒跑者就是强迫进垒(因为跑者要上一垒)。同理如果一、二、三垒有人,那么垒上所有跑者都强迫进垒。特别地,如果一、三垒有人,那么一垒跑者是强迫进垒,但三垒跑者不是。那么回到赛场上来,第一局下半局刚刚开始,打者击出二垒方向滚地球,游击手(Shortstop,负责二垒防守)接到球后直传一垒。打者击球后就成为了跑者,处于强迫进垒的状态。对于强迫进垒的跑者,防守队员可以在接球后抢在跑者触碰垒包前直接触碰该跑者强迫进入的垒包使其出局,属于&封杀行为&(Force Play)。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二人出局后的封杀行为事关第三出局发生之前进攻方的得分是否生效(详见后文),因此在这里要明确封杀行为的定义:强迫进垒的跑者在进入下一个垒包前出局,不管使用何种方式(触杀或接球后触碰垒包),均为封杀出局。就像前面说的那样,游击手传球给一垒手,一垒手右脚踩着一垒垒包,向前成弓步伸出左手用手套牢牢接住传球(这是一垒手的典型接传球姿势),而跑者尚未到达一垒,跑者出局。在这里我们设想另一种局面:无人出局,一垒有人。同样是击出二垒方向的滚地球。游击手传球给二垒手(Second Baseman),二垒手接球踏垒包(一垒跑者即刻封杀出局)后传球给一垒手,一垒手接球踏垒包(打者封杀出局)。这样就构成一个典型的&双杀(double play)&,即连续造成两名进攻队员出局。同理还有极少见的三杀(Triple play)。但是如果对于刚才局面下二垒方向的滚地球,用另一种处理方法:游击手看一垒跑者离垒较远,优先传球给一垒使打者封杀出局。此时由于打者封杀出局,一垒跑者被迫放弃一垒强迫进入二垒的局面也不复存在,防守方只能通过触杀才能使二垒跑者出局。实际上,除非接球时防守队员距离二垒较近,否则由于一垒跑者会提前起跑,一垒跑者上二垒的速度要远快于打者上一垒的速度,这样的话,如果先传球给二垒,很容易出现既没有来得及使一垒跑者出局,又耽误了封杀打者的时机的情况。此时一般都会放弃一垒跑者,优先封杀打者,暂且制造一个出局数。防守的方式应视场上局面而定。讲到这里,棒球场上比较常见的局面和常用规则都已经介绍得差不多了,从现在开始,我将通过分别列举特殊局面的形式来讨论一些更加复杂的规则和概念。只是这一部分的规则之间没有什么联系,要点比较松散。首先就说说前面提到的&二人出局后的封杀行为事关第三出局发生之前进攻方的得分是否生效&这个问题。当进攻方在当前半局累计了第三个出局数时,比赛会即刻中断,交换攻守,这一点想必各位应该已经清楚。如果一人出局,一、三垒有人,打者击出的是高飞球,防守方首先接住飞球,打者出局(二人出局),然后及时传球给二垒触杀一垒跑者(三人出局)。而三垒跑者在打者接杀后才离垒(这样就没有义务返垒),并且一垒跑者被触杀之前抢先返回本垒,则得分有效。那么假如二人出局,一、三垒有人,打者击出滚地球。若防守方能封杀一垒跑者或打者(三人出局),那么即使在封杀局面形成之前,三垒跑者已经返回本垒得分,这个得分也是无效的。这就是封杀的特殊之处。接下来插两句,讲讲击球时由于捕手没能牢牢接住投球导致的&不死三振&。当打者累计两击后挥棒落空,理应判三振出局,但如果捕手恰巧没能牢牢接住这个投球,让球掉到了地上,打者就可以向一垒跑去(属于强迫进垒局面),只要在被封杀之前安全上垒,就形成了&不死三振(Uncaught third strike)&局面。不计出局数,但在正规比赛的技术统计上要计投手一个三振。接下来再说一个比较罕见但是在正规比赛里也常被忽视导致而不应该的失分的局面&&&四人出局&。假设一人出局,二、三垒有人。打者击出中外野方向的高飞球被接住(第二人出局),二垒跑者由于冒进三垒,来不及返回二垒,二垒手接到回传球踏二垒垒包(第三人出局)。若二垒跑者出局前,三垒跑者踏本垒在先。裁判会判三垒跑者得分有效。但若三垒跑者是提前离垒,则显然这是一个不合法进垒(未履行返垒义务)。此时可申诉三垒,判三垒跑者出局(第四出局),得分无效。在这里还要多说两句,介绍一下棒球中提请&申诉(Appeal)&的方式。提到&申诉&,我第一次接触这个术语的感觉就是直接跟裁判理论去,其实不然。正如网球中申诉挑战鹰眼时要对裁判举起球拍一样,棒球中防守方的申诉也有一个专门的动作,那就是传球。棒球的申诉要先向质疑的垒位传球并接球后触碰垒包。例如刚才介绍的局面,防守方应向三垒手传球,三垒手接球踩垒包,申诉达成,三垒跑者出局,得分无效。棒球的申诉还有一个申诉的时机的问题,那就是只能在活球状态下申诉,且错过了申诉时机则申诉无效。前些天看到的日本高中棒球录像中就有和上述&四人出局&中完全相同的一幕。只不过防守方忽视了比分变化,在第三人出局后场上的防守队员就直接下场进入休息区准备进攻了,被视为放弃了申诉时机。于是主裁判使用麦克风对全厂宣判刚才由于没有申诉,得分有效。提到申诉,还要再说说&规则介绍:击球篇&中提到的&如果进攻方搞错了击球顺序&时防守方可提请申诉的情况。关于这方面的申诉规则为如下几点:
申诉提请的时机为当前(不正确的)打者击球结束(即打者成为跑者或出局后),投手(无论是哪一方的)开始投球前。错过时机则不得申诉。
在当前(不正确的)打者击球结束前,本应上场的打者可随时继承当前累计的好球和坏球数上场击球。此时击球恢复合法化,不得申诉。
申诉生效后,应判:本应上场的打者出局、本应上场的打者的下一位打者为接下来应上场击球的打者。
申诉生效后,不正确的打者在场击球时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安打、防守失误、四坏球、触身球)均无效。不仅如此,例如一垒有人,击出二垒方向滚地球造成一垒跑者被封杀。如果防守方提请申诉且生效,则本应上场的打者出局,一垒跑者也不会被判出局而是回到一垒。
申诉生效后,不正确的打者在场击球时跑者因盗垒、防守方失误漏球、投手犯规(详见后文)而取得的垒位应视为合法有效。最后再介绍一下&投手犯规(Balk)&,当投手犯规时,如果垒上有跑者,则每名跑者各前进一个垒位;若垒上无跑者,则计一个坏球(Ball)。关于投手方面的规则比较复杂且自成一体,我会从头开始尽力为大家进行简单易懂的解释。在正规的棒球场上,有一块矩形的窄橡胶板,位于本垒和二垒的连线中间位置左右,较长的边沿对着本垒和二垒,这就是投手板。投手在执行投球动作(从进入投球准备动作开始)时,必须先将轴心脚(右手投球者为右脚)放置在投手板上。若要解除投球准备动作,则必须先将轴心脚从投手板上撤下。这个规则相当于规制了投手投球时相对于本垒的距离和位置。投手可以采用挥臂式投球(Windup position)姿势和固定式投球(Set position)姿势这两种姿势,但其投球动作共同点都在于:开始时轴心脚置于投手板上且双手合于身体前方。两种投球姿势的不同,简单地说就是挥臂式投球开始时是面对着本垒方向的,而固定式投球则是侧对着本垒方向的。当投手将轴心脚置于投手板上,自由脚(非轴心脚)置于投手板上、前方或后方,面对本垒方向站立,就视为采用了挥臂式投球姿势;当投手将轴心脚置于投手板上,侧对本垒,自由脚置于投手板前方,双手合于身体前方,就视为采用了固定式投球姿势。采用挥臂式投球姿势后,保持站位,双手尚未合于身前时,是可以朝垒上投牵制球、更可以将轴心脚撤下投手板的,但双手合于身前后就不能这样做,只能向打者投球。而固定式投球姿势下,即使双手合于身体前方,也可以朝垒上投牵制球,更可以将轴心脚撤下投手板(但然后须将合于身前的双手打开顺身体两侧垂下)。相对更自由,也更容易对垒上的跑者进行有效牵制,因此在垒上有跑者时,宜采用固定式投球。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当投手将轴心脚撤下投手板时,投手就变成了一名普通的内野防守队员,他仍然可以往垒上传球,更可以假装传球,还可以改变投球姿势(但不可以在改变姿势后立刻投球,违者犯规)。接下来以牵制球为核心谈谈投手规则。当投手轴心脚置于投手板上时,他必须先朝传牵制球的垒的方向踏出自由脚,之后方可传牵制球。投手也可以在伸踏自由脚后做出假装牵制的动作,但惟独不可对一垒做出该种动作。例如:一、三垒有人,投手先朝三垒伸踏,假装牵制三垒,回头见一垒跑者开始跑向二垒,于是传球给一垒手:如果传球给一垒时轴心脚仍在投手板上,且没有朝一垒伸踏自由脚,则应判投手犯规;如果假牵制三垒时轴心脚借转体的余势离开了投手板,那么此时即使投手没有朝一垒伸踏自由脚,也不判投手犯规。此外,投手轴心脚位于投手板上时,还不可以朝没有人的垒上传球,但为阻止跑者盗垒时除外,例如:一垒有人时,投手发现一垒跑者有意盗二垒,而朝二垒伸踏并传球。这是可以的。当投手已经正规地将轴心脚撤下投手板,该种行为也是可以的。若无端朝无人的垒上传球,则有拖延比赛之嫌,要判投手犯规。此外当投手轴心脚位于投手板上时,若球从手中滑落:当垒上无人时,判坏球;垒上有人时,判投手犯规,跑者各自前进一个垒位。会造成投手犯规的行为还有:投手轴心脚位于投手板上时,投球动作不正确或中断;投手轴心脚位于投手板上时,手中没有持球;投手轴心脚没有位于投手板上时,却做出假装投球行为;投手拖延比赛之行为;防守的规则就先说这么多,其实到这里已经涉及到了很多球场上的细枝末节,今后还会推出常见问题Q&A,方便各位学习和交流。同时也希望各位能够早日提升棒球技术,早日读懂棒球的正式版比赛规则。
规则介绍:Q&A
接下来挑选一些常见的或不容易被人注意到的问题进行Q&A解答&Q:如果打者将球打到自己,要怎么算呢?A:按照正规的棒球场来说,打者会站在矩形的击球员区击球,如果在这个区域内击出的球碰到自己,算界外球;如果在这个区域外碰到自己,算妨碍守备,打者出局。在没有正规的球场情况下,我认为应该以打者是否已经起跑为准。若尚未起跑应算界外球,否则算妨碍守备。&Q:我感觉挥棒击球有点难,直接把球棒横在来球的路线上碰球行不行啊?A:这个从规则上说是没有问题的。事实上这种用球棒轻触球使其在本垒附近缓慢滚动的打法被称为触击(bunt)。但是要注意两点:1.累计两次好球后触击球造成界外球的话,是要计一个好球的,也就是说会三振出局(如果是挥棒击出界外球则不计)。2.技术统计上,除非造成安打,否则触击球是不计打数的。&Q:每次击球后跑者只能向前推进一个垒位吗?A:当然不是,只要比赛还在进行中,跑者就可以随意移动。&Q:跑者为了躲避防守队员的触杀动作,可以左右躲闪吗?A:没有这方面的限制,但跑者的活动范围应在相邻两个垒包之间连线向左右两侧各延伸3英尺(约90厘米)的范围内。超出该范围立即判出局。但若跑者为避免妨碍防守之嫌,躲避正处于该范围内处理球的防守队员时,不予判出局。&Q:击出的球先打到了防守队员或裁判,然后弹到了跑者身上,算跑者妨碍守备吗?A:只有击出的球直接打到跑者才算妨碍守备。如果是问题中的情况则不算。&Q:如果我跑垒时超过了前面的跑者,会怎么样?A:按规则,后位跑者在追越前位跑者的一瞬间即被判出局。这种情况在各级比赛中均有出现,比如击出本垒打后一垒跑者有时会停留在一垒附近观察这个球是否成为本垒打,而打者则因为没有留意这一点不小心超越了一垒跑者导致出局。&Q:跑者漏踏垒包有何后果?A:跑者若漏踏垒包,经申诉后方可被判出局。活球状态下可以返回补踏垒包,死球状态下若已经到达应补踏垒包之下一个垒包,则不得补踏垒包(若漏踏本垒亦不可补踏本垒),若后位跑者已得分,亦不可补踏垒包。&Q:跑者若跑垒过快冲过了垒包(但确实已踏垒包),该如何处理?A:因滑离垒位,或离开垒位而被触杀的情况只在二、三垒发生,而不在一垒发生。若冲过一垒垒包,如果打者立即返回一垒(表示出要返回一垒的意图),则不会被触杀出局。否则,冲过一垒后有意图跑向二垒,则可以触杀。以上触杀情形将不算作封杀,二人出局后,如此第三出局前的得分应判有效。若跑者上垒后出于某种原因(例如本垒打后认为比赛胜负已分)而擅自离开垒位,走入休息区时,经申诉后方可判该跑者出局。&Q:防守队员可以用帽子捞球吗?A:不可以!防守队员如果让手套、帽子、捕手的面罩的物品脱离原来的位置去故意接触界内球时,要判场上所有进攻队员安全前进三个垒。而且此时仍属于活球状态。如果用上述方法去故意接触传球,则安全前进两个垒。&Q:传球打到了跑者,应如何处理?A:为了力求传球不受干扰,防守队员传球时一般会尽量回避传球路线与跑垒路线的接触。若跑者故意阻挡传球路线,应立即宣布死球并判该跑者妨碍守备。如果故意用球投掷跑者,则判妨碍跑垒,受妨碍的跑者进至下一个垒。
【写给刚刚接触棒球的你】你在场上最适合什么位置
●投手:投手最基本的要求自然是控球精准,至少有能力按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将球投入好球带。由于球速越快越好,所以臂力出色再好不过了。但体力消耗也是场上最大的。种类也可大致分为先发、中继和终结者。投手作为内野的第六人,相比投球工作而言并不重视防守工作,但球被击出后确定自己不需要去传接球时就要及时填补其他垒位的防守空缺。
理想的投手要:优质的控球;心志顽强;注意填补其他防守位置的空缺;先发投手要求体力充足,续航能力强(作为首发阵容时能坚持投球至少7局或100球左右);于比赛最后一局登场的终结者则要求球速快球威猛。
●捕手:队伍战术的领导者,通过对投手乃至整个内野防守队员下达指示来操纵比赛。可谓是比赛中最需要动脑筋的位置。如果有敏锐的观察力,读取投手甚至对方打者的心理,据此制定战术那么无疑将成为王牌捕手。和投手是好基友(笑)。捕手同时也是场上的气氛制造者,要及时为队友加油打气。
理想的捕手要:阻杀盗垒的强力臂力(一般都是接球后直传二垒);不漏接球;了解投手的配球,并通过对投手下暗号指示投出何种球来策划针对打者的缠斗;坚韧的心志,无论场上局势如何不利都不能垮掉。
●一垒手:比赛中接到传球最多的防守队员,因此要求对手套的控制要好,对于各种形式飞来的传球都不漏接球(所以一垒手专用的手套和捕手的很像甚至可以通用)。对于弹地而来的传球,最低要求是用身体挡住。理论上以左撇子为最佳,但左撇子都是戴右手手套的,这种手套比较罕见,不好买。所以就不计较这方面了。
理想的一垒手要:四肢修长以扩大防守范围(接球的范围);不漏接球。
●二垒手:任务是防守住一、二垒之间的击球,徘徊于一二垒之间的范围,因此身体灵活是必须的。可谓是内野防守的核心,与游击手共同铸成内野正前方的铜墙铁壁。因为离一垒手距离最近,传球需要的臂力不大,反应灵敏传球准确即可。对于身体柔韧的小体型选手是最佳位置。有时还要跑到外野去接来自于外野的传球并将球接着传向内野。
理想的二垒手要:有迅速处理来球的能力;无论接球时是什么姿势都力求将球准确传到垒上(所以要柔韧);在外野和内野之间进行传球接力。
●游击手:处理三垒、二垒之间的来球,并与二垒手共同分担守卫二垒的任务。因此击球后根据球飞出的方向,决定谁去接球谁来占垒包等着接传球这一点上,两人要有默契。接牵制球时的分配也是一样。另外因为距离本垒、一垒更远,需要具备强劲的臂力。与二垒手的工作相近。
理想的游击手要:有爆发力;臂力强;在外野和内野间进行传球接力。
●三垒手:防守区域较为纵深,因此要有灵活的机动性,根据场上局面随时调整自己的站位并迅速处理来球。因为靠近边界因此防守压力相对更小,但飞向三垒的击球一般来势较猛,因此要有敢于迎球正面而上的积极性,甚至敢于用身体挡下来球。
理想的三垒手要:有迅速跑向球并在跑动中接球、传球一气呵成的能力。
●左外野手:飞向左外野的球多伴有强烈的侧旋,轨迹变化大,因此在判断球的落点上要下足功夫。边线附近的飞球处理是能否胜任左外野手的关键。虽然理论上讲飞向左外野的球更多,但在职业圈内左外野手的防守能力是公认较差的,一般将有能力击出长打但防守能力稍逊色的强力打者安排在这个位置。而且因为距离三垒近,传球方面也不需要太大的臂力。如果对自己的防守能力没什么自信,不如从这个位置起步。
理想的左外野手要:准确判断并妥善处理边线附近的飞球;准确不漏地接住飞球;击球能力强,如果防守上做不出太多贡献,就努力在自己球队进攻的回合多得分吧(笑)。
●中外野手:中外野的防守范围最为广阔,因此要依靠一双快腿弥补。同时捕手阻杀企图盗二垒的跑者时也要赶到二垒后面站在传球方向的延长线上保护万一漏接的传球。
理想的中外野手要:准确地判断并处理地滚球和高飞球;移动迅速。
●右外野手:理论上飞向右外野的球很少,但都是些不容怠慢的容易造成上垒的球。为了阻击跑者的步伐,最好是具有一口气传球到三垒和本垒的强大臂力。
理想的右外野手要:臂力强劲;传球准确。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棒球花式击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