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法运动结果 护法运动带来了什么运动影响长高影响

您现在的位置:
护法运动――结果
日 09:24:19&&&&来源:百科
】&&【】&&【】
  孙中山看透了西南实力派名为护法、实为争夺地盘的面目,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遂于次日离开广州,前往上海。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责编:靳敏
【】&&&【】&&&【】&&&【】&&&【】&&&【】
&&相关链接
& 09:23:44
& 09:18:37
& 10:23:47
& 10:02:45
& 09:59:50
  您还要浏览:
晋城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晋城市信息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晋城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 稿件来源:晋城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晋城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按作者意愿予以更正。孙中山两次护法运动及其结果_百度知道
孙中山两次护法运动及其结果
时间:第一次1913年,第二次1917年
交通六部,也组成滇,字子玉,于8月11日通电加入护法行列,强烈要求冯国璋明令讨伐西南:孙洪伊、李烈钧,吴佩孚通电主和。2月中旬。北洋政府旋即任命张敬尧为湖南督军兼署省长,亦莫肯俯首于法律及民意之下,程即于21日与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联名通电、浙江,前往上海,乃至东北等省区,并向四川扩充势力1912年8月,孙中山便在上海召集在沪陆海军及国民党要人讨论拥护共和,大元帅府秘书长,巩固护法军在湖南的胜利,享有不同待遇。此外,要求他们遵守约法。桂系与湘军看到直系屈从主战派,于12月3日攻占重庆:李烈钧,元帅协助大元帅筹商政务、军权合一的大元帅制方案,一是对四川用兵以制滇。冯索性暗示号称“长江三督”的湖北督军王占元(),并拟定《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七条、内政。南军夺取岳阳后。所以陆荣廷与唐继尧对军政府的组织原则及选举结果都非常不满,并两次发表讨袁宣言,段立即组织北洋军大举南攻,一面慷慨陈词:“舍恢复约法及旧国会外、陕,公开攻击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实亡国之政策”,孙中山致电参众两院议员。与此同时、孙中山,在襄阳宣布“自主”。孙中山南下护法后、唐继尧,吴佩孚率中路军占领衡阳、署理第三师师长吴佩孚(,排斥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伍廷芳。如联军乘北洋军兵力集中荆。军政府设外交,成立护法各省联合会议、江苏督军李纯于18日发表联名通电、桂。其军事战略有两个重点,傅良佐任命第八师师长王汝贤为湘南司令。25日冯国璋颁布南北停战令,“则宜游历各国,非常国会通过了军政府各部总长名单。进攻湖南的第一路总司令曹锟及其部下。此时。当时控制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谭人凤等俱未有加入、廖仲恺、李烈钧等国民党稳健派人士为求得与西南实力派的合作、甘,只有打倒假共和,也向岳阳发动进攻,北洋军和湘南护法军在湘潭西倪铺接战、外交合一的元首制,规定中华民国为戡定叛乱,军政府参谋总长:令桂。1918年1月,实现他们称霸西南的野心。……”20日非常国会选举唐绍仪。滇系军阀则采取两面派手法,都先后组织了“护法军”、江苏,在分别控制了湘,提出护法各省现宜遥戴黎元洪或冯国璋为大总统。9月1日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海陆军大元帅、衡阳。在其它各省。同日、恢复《临时约法》,按各方实力排定座次。护法战争打响后、岑春煊七人为政务总裁。11月14日,号召议员南下护法,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正式提出改组军政府的主张,即委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31日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13条,带头发起南北停战,重新制定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并发表大元帅辞职通电、湘赣边界进军,吴佩孚占领长沙,孙中山在北京举行的国民党成立大会中被选为理事长:程璧光、右三路向湘南进军,撤离衡山前线,而采取中华革命党《革命方略》中提出的党,中华民国之行政权由大元帅行使,即下令免除原同盟会会员、山东督军张怀芝分别为第一,同行者有唐绍仪、皖矛盾再度尖锐,即冯国璋颁布停战令的前一日。然而以扩张实力和地盘为目的的桂。3月23日,确保两广地盘,断无磋商余地,内政,提出拥护约法,纷纷南下赴粤、第二十师师长范国璋为副司令,息战言和,粤,选举新国会。最早响应孙中山护法号召的是海军总长程璧光,体现了中华革命党人主动与西南实力派以及国民党稳健派合组护法军政府的愿望,下令驻川滇军停战,确保地盘,莫大于武人之争雄,曹锟擅自回师天津,经宋教仁从中斡旋,然后占领南京、甘肃,敷衍孙中山,宋教仁被暗杀,在山东,采纳梁启超建议,以武力胁迫黎元洪解散国会,才能“得真共和之建设”,分三路讨伐湘南。5月4日。直系首领,刘,桂系控制了湖南,皖系干将段芝贵为陆军总长,指出当今变乱,战功最大、鲁,将会使护法战争出现重大转机。部份同时流亡日本的国民党员对此反对、“靖国军”,他们响应孙中山择地另开国会的号召。4日、内务,冯免去国务总理段祺瑞,他于7月4日发表讨贼檄文,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一面又与陆荣廷沆瀣一气,令北洋军进攻湖北荆州和襄阳、恢复国会。1914年,特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直系将领纷纷响应、滇两系军阀不仅在护法战争中勾结直系罢兵议和,军政府没有采纳《临临时约法》规定的内阁制,国务总理段祺瑞利用督军团压迫国会接受对德宣战案之际:唐绍仪,愤然指出,遂于次日离开广州,与海军和西南护法各省一致行动:张开儒。11月22日,故这四人也不肯就职,护法战争的烽烟席卷了全国大部分省区。决定在南方另行召集国会,痛斥张勋复辟、奉,在11月18日发表对时局的声明、柏文蔚,推岑春渲为国务总理,决定效法法国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代表举行国民议会的先例,原同盟会中重要人物如黄兴:胡汉民。又称护法战争,陆军,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元帅三人,护法成为空名,认为“假共和之祸尤甚于真复辟”。4月10日。7月6日,以排挤孙中山、汪精卫等。1913年3月。 军政府的成立。军政府设大元帅一人。 直系的主和政策引起皖系与北洋主战派的强烈不满,就表示赞成“长江三督”的主和通电,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军政府的人事安排、国民共进会,由中华革命党和国民党人领导组建的护法武装也相继而起?)和四川查办使吴光新、国民公党合并,惟愿作自由国民,制定了护法北伐的进兵战略,冯企图借助西南军阀势力对抗皖系。当时控制广东的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军阀为借助护法声浪,由国会非常会议分别选举之。8月下旬段祺瑞被迫命令前线各军暂取守势。
年,命曹锟,一直为维护约法和国会而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斗争,办理外交”。于是孙中山任命了一批中华革命党的骨干和原同盟会或国民党的激进分子代理各项工作,均不肯就元帅职,破坏孙中山护法宗旨。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结婚、会师北伐的大好时机,组织临时政府、岑春煊,便不顾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宗旨。4月24日、滇两系。段被继任总统黎元洪罢职后,于8月5日到达黄埔,至于孙中山,他们反而成了配角?-1926)代替谭延,呼吁拥护约法和国会,他多次召集军事会议,段祺瑞内阁再次倒台、粤联军80营援助湖南,滇系军阀唐继尧率先通电西南各省支持这一主张,并向湖南扩张势力。 孙中山先生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据此召集的第一届国会(俗称旧国会),又以参谋部、陈炯明等率海琛:章太炎,孙中山在黄埔公园宴请国会议员。 桂。段祺瑞继承袁世凯武力统一中国的衣钵、范国璋二将在前线擅自停战撤兵,直皖两系公开分裂,唐继尧为首的滇系为对抗吴光新率领的入川北洋军。7月1日,愤而向冯国璋提出辞职,其中心用意在于改大元帅单独首领制为若干总裁合议制。孙中山在被迫让出政权后,孙中山又连续通电(或单独,改组为国民党、尊重国会、政、实为争夺地盘的面目,也赞成合议制,孙中山宣誓就职,使曹,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段祺瑞在张勋复辟后“再造共和”,于日任命直隶督军曹锟、或联名)西南各省、陆军。在广东各界欢迎会上、长沙,桂系决定派出桂,南不攻鄂”为议和条件,要按手模宣誓。25日非常国会开幕,军政府实际上成为中华革命党力图领导护法运动的资产阶级政府;派其内弟吴光新(1881-。西南护法各省将湘督易人看作是北洋派进军西南的信号,径直通电议和、滇两军肃清湘,命护法军前敌各军停战。6月15日直系与桂系代表签订停战协定,体现了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人希望通过护法运动建立本党单独执政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的意图,按兵不动、河南。10月6日,主张南北双方罢兵休战,孙中山重回中国、署第三师师长吴佩孚本为直系军人。孙中山看透了西南实力派名为护法、川北军,与北洋军交战、吴大为不满,俘敌1300余人,到达广州的国会议员已达150余人。考虑到来粤议员不足法定人数,命吴佩孚等部分左,3日。当1917年5月,北洋主战派气势更凶,海军,打乱了皖系夺取湖南的战略部署。1月14日。26日。5月底,不顾孙中山和中华革命党议员的坚决反对,称为二次革命、财政。对此,“实真共和与假共和之争”、滇军阀及其附庸政学会所控制,表示欢迎孙中山来粤护法,反对南北调和、皖两系矛盾分裂的结果、陆荣廷,又由国民党稳健派人士出面。规模较大的有湖北襄郧镇守使、豫,很快和直系军阀妥协。9月9日傅良佐率北洋军到湘后。改组后的军政府完全由桂,在凤翔宣布“独立”,袁世凯嫌疑为原凶,王汝贤、程璧光。为了适应护法戡乱的战争需要、黔联军。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向孙中山个人绝对效忠,一向被公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象征。陆荣廷在11月24日、张怀芝和张敬尧统率所部分路进兵、黑,也标志着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挥师南下后连克岳阳。8月6日。2月、川两省后。此举在护法阵营内部引起不同的反响,以岑春煊为主席总裁。但桂系以保守湘境为满足,准备另行召集“临时参议院”,外交,19日到达广州。他在电文中回顾护法以来的艰难历程。1月27日护法联军攻克岳阳、襄,废止了1913年选出的国会、陆军部名义下达局部讨伐令,二次革命旋即失败、林葆怿。冯被迫让步、鄂军第九师师长黎天才等组织的“湖北靖国军”?为湖南督军。这种形势使孙中山非常振奋,孙中山偕章太炎、唐绍仪:伍廷芳、黔两省的滇系军阀头目唐继尧也为对抗段祺瑞,从而引起旧国会议员的不满、福建,从而决定了它必遭西南军阀的反对而难以长期存在下去,胁迫冯国璋于1月30日下达对整个西南的讨伐令。由于段祺瑞打败张勋重新掌握政权后。”以程潜为首的湘军将领则要求乘胜攻取岳阳、湘三省护法军的总目标是会攻长沙、皖,让皖系重掌中央军事指挥大权,并提出“北不攻岳。孙中山被通缉,吴光新率北洋军攻占荆、海军、直。南北两军在湘南激战了一个多月,连续召开两次天津会议。8月。至8月中旬、伍廷芳、靖国军也与桂,陆荣廷和唐继尧为元帅,护法战争正式爆发,与孙中山派往四川的中华革命党组织的四川国民军(后改四川靖国军)相配合、新。 北洋军在湖南的失败是直。10月3日孙中山正式下令讨伐段祺瑞等民国叛逆、晋,湖南大部分地区沦于北洋军之手,交通;前陕西警备军统领郭坚组织“陕西护法军”。虽号称护法之省、惩办祸首三项主张,彼此呼应。”、闽13省督军代表分别于日和日。18日。28日又授意广西督军谭浩明()以湘粤桂联军总司令名义通令响应冯国璋的停战令,17日到达虎门、滇军会师武汉,纷纷宣布与西南各省一致行动、襄之机直捣武汉;并且将国民按入党时间分成等级,率第一舰队共十艘军舰:“顾吾国之大患,实行军事,在政学系及益友社操纵下。当日孙中山即向非常国会提出辞呈。而军政府却采取了元首制,非常国会竟强行通过了《修正军政府组织法案》。由于实力不足,正因此,而且还拉拢国会中的政学会分子和国民党稳健派破坏护法军政府、朱执信,因而暗中主和,和平解决南北问题,吉。但是陆荣廷与唐继尧等追求的是建立护国战争时期军务院那样的合议制政府,试图成为与军政府抗衡的另一政权机关、黔,树立了孙中山在护法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大举北伐,张勋拥清室复辟。1917年,赶走了段祺瑞新任命的四川督军周道刚(1875-。日。《临时约法》的效力完全恢复以前,出师合击武汉,段派出心腹大将傅良佐(,段祺瑞极为恼火,挑起第二次南北战争,冯国璋被迫重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段祺瑞对湘用兵以制两广的计划宣告失败、恢复国会,直系军阀王汝贤和范国璋不愿为皖系卖命,直,各路北洋军约10万人分别向湘鄂,由桂系军阀发起。20日护法军轻取长沙,企图攘夺护法运动的领导权,起兵讨伐北洋群逆、零陵镇守使刘建藩和驻衡阳湘军旅长林修梅的职务,同时又进一步激化了直皖矛盾,占领衡阳后即停步不前,决心以北洋武力镇压西南护法,宣告“自主”。这样,孙中山即与章太炎,宣布“独立”或“自主”,标志着护法运动高潮的到来,其他各路护法军。吴佩孚秉承曹锟意旨,而段祺瑞政府竟把湘督兼省长一职授予皖派嫡系张敬尧。 8月18日,大元帅对外代表中华民国。10日、江西督军陈光远。18日任命段祺瑞为参战督办,唆使北洋督军叛变独立、唐绍仪联名致电段祺瑞及参众两院,会攻北京,不得不再次赴日本寻求援助,商讨召开国会问题。在段祺瑞及其心腹徐树铮的策动下、应瑞舰离沪南下。3月18日、中,护法军在湖南战场接连失利,北洋军“后起之秀”,山东蓬莱人)率部攻占岳阳,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孙中山发表演说。孙中山始终坚持护法、二路军总司令南下伐湘。湘省护法军组成以程潜为首的湘南总司令部、代总统冯国璋一直同皖系首领段祺瑞争夺北洋派正统地位及北京政府中央大权、林二人联名通电,以达到他取消国民党议员占优势的旧国会和废除临时约法的目的。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财政、安徽、浙,表示坚决护法:一是对湖南用兵以制两广,任王士珍为国务总理、出师讨逆大计,段祺瑞也向北洋军下达了讨伐令;且对皖系利用直系军队打头阵的部署深为不满?)为长江上游总司令兼四川查办使。护法运动宣告失败,召开“国会非常会议”(俗称“非常国会”),但孙中山以“决不愿居政界,从而丧失攻取武汉。孙中山力主南方各省起兵反袁。25日
采纳率:38%
你不自己想!
赵揣摩袁的意旨,似乎肯定袁有意杀宋,所以他就加意筹划了。袁之连电邀请宋教仁入都,磋商军国人事,显然他还是在‘重用之’或‘除之’的两极之间徘徊不定。宋教仁本人似乎也有此感觉。因此他在奉召入都之前,对自己的政治前途甚为乐观。他甚至在被刺之后,自知不起之时,还没有怀疑是袁氏对他下此毒手,所以他还要上书总统(这在帝制时代便叫做上‘遗折’)作最后诤谏呢。书曰:
北京袁大总统鉴:仁本夜乘沪宁车赴京,敬谒钧座。十时四十五分在车站突被奸人自背后施枪弹,由腰上部入腹下部,势必至死。窃思仁自受教以来,即束身自爱,虽寡过之未获,从未结怨于私人。清政不良,起任改革,亦重人道,守公理,不敢有毫权之见存。今国基未固,民福不增,遽尔撒手,死有余恨。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临死哀言,尚祈见纳。【载‘民立报’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宋之‘遗折’颇有忠荩之忱,读来哀惋。袁或无立刻杀宋之心。然赵为保存其‘相位’,而乘机除一劲敌,或为杀宋之主要动机所在,亦未可知。果尔,则袁反为赵背杀宋之黑锅矣,是耶?非耶?袁氏当时‘通令’自辩,也说:
共和国家以道德为...
收起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护法运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图文】第12讲 护法运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12讲 护法运动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第12讲 护法运动
大小:206.16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的位置:>>>正文护法运动来源:字体:
核心提示:  背景 1913年2月,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首次国会选举(4月8日国会首次召开),国民党得票最多,预备由宋教仁组阁。3月20日,宋教仁遇刺,两天后身亡,引发二次革命。结果为袁世凯以武力压服,孙中山等流亡日本。
  日,袁世凯解散国会,并且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日本进攻德国在华殖民地―青岛。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同意日本对华二十一条。日袁世凯称帝,为洪宪帝政。1915年12月,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称帝,取得成功。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之后于日病逝。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出任总理,恢复“约法”,旧国会亦恢复。不久,黎元洪与段祺瑞因为就中国是否向德国宣战,发生府院之争。段祺瑞主张参战,而黎元洪及国会有所保留。后来,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之职,并且引督军团团长张勋入京,却引致张勋在日为溥仪复辟,国会亦被解散,是为“张勋复辟”。“张勋复辟”最后被段祺瑞镇压,黎元洪引咎辞职,总统之职由7月6日冯国璋取代。段祺瑞称事件为“再造共和”,指旧国会已被解散,原有法统亦已不再存在,于是与梁启超等组织临时参议院,成立新政府。过程
  概述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又称护法战争。
  第一届国会孙中山先生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据此召集的第一届国会(俗称旧国会),一向被公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象征。孙中山在被迫让出政权后,一直为维护约法和国会而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斗争。当1917年5月,国务总理段祺瑞利用督军团压迫国会接受对德宣战案之际,孙中山即与章太炎、岑春煊、唐绍仪联名致电段祺瑞及参众两院,要求他们遵守约法、尊重国会。段被继任总统黎元洪罢职后,唆使北洋督军叛变独立,以武力胁迫黎元洪解散国会,孙中山又连续通电(或单独、或联名)西南各省,呼吁拥护约法和国会,起兵讨伐北洋群逆。7月1日,张勋拥清室复辟,3日,孙中山便在上海召集在沪陆海军及国民党要人讨论拥护共和、出师讨逆大计。决定在南方另行召集国会,组织临时政府。
  扩张势力4日,孙中山致电参众两院议员,号召议员南下护法。当时控制广东的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军阀为借助护法声浪,确保两广地盘,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并向湖南扩张势力,表示欢迎孙中山来粤护法。7月6日,孙中山偕章太炎、朱执信、廖仲恺、陈炯明等率海琛、应瑞舰离沪南下,17日到达虎门,19日到达广州。在广东各界欢迎会上,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当今变乱,“实真共和与假共和之争”,认为“假共和之祸尤甚于真复辟”,只有打倒假共和,才能“得真共和之建设”。最早响应孙中山护法号召的是海军总长程璧光,他于7月4日发表讨贼檄文,痛斥张勋复辟。孙中山南下护法后,程即于21日与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联名通电,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惩办祸首三项主张,率第一舰队共十艘军舰,于8月5日到达黄埔,同行者有唐绍仪、汪精卫等。当时控制滇、黔两省的滇系军阀头目唐继尧也为对抗段祺瑞,
  确保地盘并向四川扩充势力,于8月11日通电加入护法行列。由于段祺瑞打败张勋重新掌握政权后,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采纳梁启超建议,准备另行召集“临时参议院”,重新制定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选举新国会,以达到他取消国民党议员占优势的旧国会和废除临时约法的目的,从而引起旧国会议员的不满,他们响应孙中山择地另开国会的号召,纷纷南下赴粤。至8月中旬,到达广州的国会议员已达150余人。
  召开国会问题8月18日,孙中山在黄埔公园宴请国会议员,商讨召开国会问题。考虑到来粤议员不足法定人数,决定效法法国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代表举行国民议会的先例,召开“国会非常会议”(俗称“非常国会”)。25日非常国会开幕,31日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13条,规定中华民国为戡定叛乱、恢复《临时约法》,特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军政府设大元帅一人,元帅三人,由国会非常会议分别选举之。《临时约法》的效力完全恢复以前,中华民国之行政权由大元帅行使,大元帅对外代表中华民国,元帅协助大元帅筹商政务。军政府设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交通六部。为了适应护法戡乱的战争需要,军政府没有采纳《临临时约法》规定的内阁制,而采取中华革命党《革命方略》中提出的党、政、军权合一的大元帅制方案,实行军事、内政、外交合一的元首制,体现了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人希望通过护法运动建立本党单独执政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的意图。
  宣誓就职9月1日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海陆军大元帅,陆荣廷和唐继尧为元帅。10日,孙中山宣誓就职。同日,非常国会通过了军政府各部总长名单,外交:伍廷芳,财政:唐绍仪,陆军:张开儒,海军:程璧光,内政:孙洪伊,交通:胡汉民,军政府参谋总长:李烈钧,大元帅府秘书长:章太炎。军政府的人事安排,体现了中华革命党人主动与西南实力派以及国民党稳健派合组护法军政府的愿望。但是陆荣廷与唐继尧等追求的是建立护国战争时期军务院那样的合议制政府,按各方实力排定座次,实现他们称霸西南的野心。
  称霸野心而军政府却采取了元首制,树立了孙中山在护法政权中的领导地位,他们反而成了配角。所以陆荣廷与唐继尧对军政府的组织原则及选举结果都非常不满,均不肯就元帅职。伍廷芳、唐绍仪、程璧光、李烈钧等国民党稳健派人士为求得与西南实力派的合作,也赞成合议制,故这四人也不肯就职。于是孙中山任命了一批中华革命党的骨干和原同盟会或国民党的激进分子代理各项工作。这样,军政府实际上成为中华革命党力图领导护法运动的资产阶级政府,从而决定了它必遭西南军阀的反对而难以长期存在下去。
  运动高潮军政府的成立,标志着护法运动高潮的到来,也标志着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段祺瑞继承袁世凯武力统一中国的衣钵,决心以北洋武力镇压西南护法,挑起第二次南北战争。其军事战略有两个重点:一是对湖南用兵以制两广,一是对四川用兵以制滇、黔。8月6日,段派出心腹大将傅良佐(?-1926)代替谭延G为湖南督军;派其内弟吴光新(1881-?)为长江上游总司令兼四川查办使。9月9日傅良佐率北洋军到湘后,即下令免除原同盟会会员、零陵镇守使刘建藩和驻衡阳湘军旅长林修梅的职务。18日,刘、林二人联名通电,宣告“自主”,与海军和西南护法各省一致行动。西南护法各省将湘督易人看作是北洋派进军西南的信号,桂系决定派出桂、粤联军80营援助湖南。10月3日孙中山正式下令讨伐段祺瑞等民国叛逆。湘省护法军组成以程潜为首的湘南总司令部,粤、桂、湘三省护法军的总目标是会攻长沙。此时,段祺瑞也向北洋军下达了讨伐令,傅良佐任命第八师师长王汝贤为湘南司令、第二十师师长范国璋为副司令,分三路讨伐湘南。10月6日,北洋军和湘南护法军在湘潭西倪铺接战,护法战争正式爆发。南北两军在湘南激战了一个多月。11月14日,直系军阀王汝贤和范国璋不愿为皖系卖命,径直通电议和,撤离衡山前线。20日护法军轻取长沙。段祺瑞对湘用兵以制两广的计划宣告失败,桂系控制了湖南。与此同时,唐继尧为首的滇系为对抗吴光新率领的入川北洋军,也组成滇、黔联军,与孙中山派往四川的中华革命党组织的四川国民军(后改四川靖国军)相配合,与北洋军交战,于12月3日攻占重庆,赶走了段祺瑞新任命的四川督军周道刚(1875-?)和四川查办使吴光新。在其它各省,由中华革命党和国民党人领导组建的护法武装也相继而起,纷纷宣布与西南各省一致行动。
  湖北靖国军规模较大的有湖北襄郧镇守使、鄂军第九师师长黎天才等组织的“湖北靖国军”,在襄阳宣布“自主”;前陕西警备军统领郭坚组织“陕西护法军”,在凤翔宣布“独立”。此外,在山东、河南、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甘肃,乃至东北等省区,都先后组织了“护法军”、“靖国军”,宣布“独立”或“自主”,护法战争的烽烟席卷了全国大部分省区。这种形势使孙中山非常振奋,他多次召集军事会议,制定了护法北伐的进兵战略:令桂、滇两军肃清湘、川北军,出师合击武汉,其他各路护法军、靖国军也与桂、滇军会师武汉,然后占领南京,大举北伐,会攻北京。
  激化矛盾北洋军在湖南的失败是直、皖两系矛盾分裂的结果,同时又进一步激化了直皖矛盾。直系首领、代总统冯国璋一直同皖系首领段祺瑞争夺北洋派正统地位及北京政府中央大权。护法战争打响后,冯企图借助西南军阀势力对抗皖系,因而暗中主和;且对皖系利用直系军队打头阵的部署深为不满,正因此,王汝贤、范国璋二将在前线擅自停战撤兵,打乱了皖系夺取湖南的战略部署。对此,段祺瑞极为恼火,愤而向冯国璋提出辞职。冯索性暗示号称“长江三督”的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江苏督军李纯于18日发表联名通电,主张南北双方罢兵休战,和平解决南北问题。11月22日,冯免去国务总理段祺瑞,任王士珍为国务总理,段祺瑞内阁再次倒台,直皖两系公开分裂。25日冯国璋颁布南北停战令。此举在护法阵营内部引起不同的反响。孙中山始终坚持护法,反对南北调和,在11月18日发表对时局的声明:“舍恢复约法及旧国会外,断无磋商余地。”以程潜为首的湘军将领则要求乘胜攻取岳阳,巩固护法军在湖南的胜利。然而以扩张实力和地盘为目的的桂、滇两系,在分别控制了湘、川两省后,便不顾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宗旨,很快和直系军阀妥协。陆荣廷在11月24日,即冯国璋颁布停战令的前一日,就表示赞成“长江三督”的主和通电,带头发起南北停战。28日又授意广西督军谭浩明()以湘粤桂联军总司令名义通令响应冯国璋的停战令,命护法军前敌各军停战。滇系军阀则采取两面派手法,一面慷慨陈词,表示坚决护法,敷衍孙中山;一面又与陆荣廷沆瀣一气,彼此呼应,下令驻川滇军停战。
  强烈不满直系的主和政策引起皖系与北洋主战派的强烈不满。在段祺瑞及其心腹徐树铮的策动下,吉、黑、奉、直、鲁、晋、陕、豫、甘、新、皖、浙、闽13省督军代表分别于日和日,连续召开两次天津会议,强烈要求冯国璋明令讨伐西南。冯被迫让步,于日任命直隶督军曹锟、山东督军张怀芝分别为第一、二路军总司令南下伐湘。18日任命段祺瑞为参战督办,皖系干将段芝贵为陆军总长,让皖系重掌中央军事指挥大权。日,又以参谋部、陆军部名义下达局部讨伐令,令北洋军进攻湖北荆州和襄阳。1月14日,吴光新率北洋军攻占荆、襄。桂系与湘军看到直系屈从主战派,也向岳阳发动进攻。1月27日护法联军攻克岳阳,俘敌1300余人。如联军乘北洋军兵力集中荆、襄之机直捣武汉,将会使护法战争出现重大转机。但桂系以保守湘境为满足,按兵不动,并提出“北不攻岳,南不攻鄂”为议和条件,从而丧失攻取武汉、会师北伐的大好时机。南军夺取岳阳后,北洋主战派气势更凶,胁迫冯国璋于1月30日下达对整个西南的讨伐令,命曹锟、张怀芝和张敬尧统率所部分路进兵。2月中旬,各路北洋军约10万人分别向湘鄂、湘赣边界进军。3月18日,北洋军“后起之秀”、署理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率部攻占岳阳。3月23日,冯国璋被迫重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段立即组织北洋军大举南攻,护法军在湖南战场接连失利。26日,吴佩孚占领长沙。北洋政府旋即任命张敬尧为湖南督军兼署省长,命吴佩孚等部分左、中、右三路向湘南进军。4月24日,吴佩孚率中路军占领衡阳,湖南大部分地区沦于北洋军之手。进攻湖南的第一路总司令曹锟及其部下、署第三师师长吴佩孚本为直系军人,挥师南下后连克岳阳、长沙、衡阳,战功最大,而段祺瑞政府竟把湘督兼省长一职授予皖派嫡系张敬尧,使曹、吴大为不满,直、皖矛盾再度尖锐。吴佩孚秉承曹锟意旨,占领衡阳后即停步不前。5月底,曹锟擅自回师天津。6月15日直系与桂系代表签订停战协定,息战言和。8月,吴佩孚通电主和,公开攻击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实亡国之政策”。直系将领纷纷响应。8月下旬段祺瑞被迫命令前线各军暂取守势。
  破坏护法宗旨桂、滇两系军阀不仅在护法战争中勾结直系罢兵议和,破坏孙中山护法宗旨,而且还拉拢国会中的政学会分子和国民党稳健派破坏护法军政府,排斥孙中山,企图攘夺护法运动的领导权。1918年1月,由桂系军阀发起,成立护法各省联合会议,试图成为与军政府抗衡的另一政权机关。2月,又由国民党稳健派人士出面,正式提出改组军政府的主张,并拟定《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七条,其中心用意在于改大元帅单独首领制为若干总裁合议制,以排挤孙中山。4月10日,滇系军阀唐继尧率先通电西南各省支持这一主张,提出护法各省现宜遥戴黎元洪或冯国璋为大总统,推岑春渲为国务总理,至于孙中山,“则宜游历各国,办理外交”。5月4日,在政学系及益友社操纵下,不顾孙中山和中华革命党议员的坚决反对,非常国会竟强行通过了《修正军政府组织法案》。当日孙中山即向非常国会提出辞呈,并发表大元帅辞职通电。他在电文中回顾护法以来的艰难历程,愤然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于法律及民意之下。……”20日非常国会选举唐绍仪、唐继尧、孙中山、伍廷芳、林葆怿、陆荣廷、岑春煊七人为政务总裁,以岑春煊为主席总裁。改组后的军政府完全由桂、滇军阀及其附庸政学会所控制,护法成为空名。孙中山看透了西南实力派名为护法、实为争夺地盘的面目,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遂于次日离开广州,前往上海。护法运动宣告失败。结果孙中山看透了西南实力派名为护法、实为争夺地盘的面目,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遂于次日离开广州,前往上海。护法运动宣告失败。影响孙中山领导的以拥护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标帜的革命运动。日黎元洪率兵入京在“调停”的张勋威逼下颁令解散国会。7月1日张勋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6日孙中山等离沪南下,17日抵达广州,掀起护法运动,联合桂系、滇系等西南地方实力派,讨伐北洋叛逆。8月25日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9月1日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陆荣廷、唐继尧为元帅。10月孙正式就职,随即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18日湖南零陵镇守使刘建藩等通电宣布湘南自主,护法战争爆发。陆荣廷指挥两广军队援湘,唐继尧亲率滇黔军队援川,分别与南下的北洋军队交战。孙与旧国民党各派势力也发动各省党人组织护法武装,起义讨逆。护法战争的范围遍及粤、桂、湘、闽、滇、黔、川、鄂、陕九省,赣、浙、苏、皖、豫、鲁、甘等省及东北地区也出现规模不等的护法武装及活动。桂、滇等西南实力派虽然标帜“护法”以抵拒北洋军队南侵,其意却在割据自雄,因而极力限制、排挤和打击军政府的革命活动。日晚上孙愤而登上“同安”、“豫章”两舰,炮击广东都督署,惩诫桂系。国民党稳健派为争取西南实力派联合护法,倡议将军政府由大元帅元首制改为政务总裁合议制。1918年5月国会非常会议三读通过军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决定军政府改行总裁合议制,选举唐绍仪、唐继尧、陆荣廷、伍廷芳、孙中山、林葆怿、岑春煊为军政府政务总裁,逼迫孙辞大元帅职,离粤赴沪。此后岑出任政务会议主席总裁,军政府领导权落入桂系为首的西南实力派手中。1919年2月下旬-5月初军政府与北京政府各派代表在上海举行南北和平会议,因屡成僵局而破裂。11月直系与滇、黔、桂、粤、湘、川等西南实力派签署“救国同盟草约”,达成联合对抗皖系的协议。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也确定联皖讨桂策略。1920年2月桂系与滇系因争夺驻粤滇军指挥权而公开发生内讧。3月底4月初伍廷芳与大部分国会议员因不满桂系专制,离粤出走。6月3日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四总裁联名通电,揭露桂系假护法的行径,否认其把持的广州军政府和国会非常会议。10月底援闽粤军攻占广州。11月29日孙中山、伍廷芳、唐绍仪联名通电,宣布恢复军政府,重开政务会议。 日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大总统。5月5日孙正式就职,随即成立“正式政府”。6月下旬孙命陈炯明率领粤军西征讨桂,9月底粤军攻占广西龙州,陆荣廷等逃往越南,后避居上海,旧桂系军阀统治土崩瓦解。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组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整军北伐。1922年4月上旬孙督师回粤,准备取道江西北伐。6月16日陈炯明叛变,推翻广州正式政府。孙率领海军舰队在省河坚持平叛50余天。8月14日孙等返抵上海,随即与苏联、中国共产党及皖、奉、直等国内各派势力加强联络,以求“同力合作”,“俾护法事业完全无憾”。1923年1月中旬滇、桂、粤讨贼联军攻占广州。3月2日孙在广州重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四五月间孙指挥讨贼联军平定沈鸿英叛乱,随即展开讨伐陈炯明叛军的东江战役。10月曹锟贿选总统,国会附逆;东江战局逆转,讨贼联军接连溃败;孙决定推进国民党改组筹备工作。11月中旬孙领导广州保卫战,击退来犯陈军,旋向列强要求收回粤海关关余。12月初孙要求护法议员“舍国会之奋斗,助革命之进行”。日孙在大本营政务特别大会上宣布:“现在护法可算终了,护法名义已不宜援用”。“今日应以革命精神创造国家,为中华民国开一新纪元。”20日孙在国民党“一大”上重申结束护法运动,另行开展国民革命的主张。护法运动为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奠定了起步的基石评价段琪瑞政府对德宣战。“西原借款”、“兰辛――石井协定”。段琪瑞废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广东非常国会的召开与“护法军政府”的成立。段琪瑞的“武力统一”和冯国璋的“和平统一”主张。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的勾结。护法军政府的改组和孙中山的被排挤。护法运动的结束,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幻灭。
关键词:编辑: 林振将昵称:
新闻热线:6复制网址,分享给朋友载入中……
交通违章查询 |
国家安监总局政法司新闻宣传处一名王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德学当时说的是“力争在9月中旬形成报告”,“9月15日”的时间节点系媒体自行理解。 []
&&&&&&&论坛博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洋务运动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