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的经济状况具有哪些显著性水平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

埃及也想当“金砖”_新浪新闻
&&&&&&正文
埃及也想当“金砖”
  埃及总统穆尔西27日在南非德班受邀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同非洲国家领导人对话会,引发埃及媒体对埃及加入金砖机制的憧憬。一些分析师说,如果金砖国家今后扩容,埃及具备跻身这一新兴经济体组织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只是,改革前路依旧艰难漫长。穆尔西在金砖国家与非洲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上说,埃及“将把推动非洲国家间伙伴关系作为第一步,进而推动非洲国家与金砖国家的伙伴关系”。埃及《今日埃及人》网络版说,穆尔西提出完善以“埃及开罗―南非开普敦”为轴心的经济合作发展机制,体现埃及与金砖国家拉近距离的强烈意愿。北京大学中东问题专家吴冰冰指出,穆尔西上台后与新兴经济体国家加强交往的意图明显。埃及以前过度依赖美国等西方国家,却因为在产业链结构层级中地位过低,无法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中受益,最后沦为单纯的“援助接纳国”。《金字塔报》文章说,“埃及现在的经济基础更适合接纳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创造就业岗位、改善民生,是动荡后的埃及尽快回归平静、走上经济发展正轨的最佳途径。埃及在经济总量、发展势头、产业结构等方面与金砖国家差距较大,不过,一些分析师认为,埃及在资源、劳动力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独具优势,经济潜力巨大。穆尔西强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关系、进而吸引投资拉动经济的宏观理念,仍需埃及国内根本性的制度改革。据新华社电  (原标题:埃及也想当“金砖”)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金融》,进入
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特点与优势
作者:赵福昌
&&&&&&& 人口结构
&&&&&&& 人口结构直接反映着一国劳动力要素的情况,而劳动力要素的情况又进一步决定着一国经济的发展。金砖国家除南非外人口都超过1亿,其中中国和印度都超过10亿。从城市化率看,巴西和俄罗斯都在70%以上,而中国约为45%,印度在30%左右;人口结构看,儿童赡养率印度最高,接近48%,从而其老人赡养率则最低,不足8%,而其他金砖国家都在10%以上。在这样的人口结构下,印度继中国之后,处于年轻劳动力充裕的阶段,享有着&人口红利&发展阶段的优势。
&&&&&&& 除此之外,金砖国家在吸引国际投资等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或突出的特色。
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特点
&&&&&&& 金砖国家的经济状况具有显著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
&&&&&&& 一是金砖国家普遍国土面积大、人口多,具有各自的资源或要素优势。就金砖国家而言,国土面积俄罗斯第一,中国第三,巴西第五,印度和南非国土面积都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就人口而言,中国和印度分别是13亿和11亿,巴西和俄罗斯人口也都超过1亿,南非人口只有不到5000万,但在非洲也算得上人口大国了。
&&&&&&& 在这种地大人多的基本情况下,金砖国家的资源或要素优势明显。相对而言,俄罗斯和巴西具有资源优势,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中国和印度具有相对的劳动力要素成本优势,将先后享受&人口红利&发展阶段,其中,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 二是经济快速增长潜力巨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金砖国家以明显高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水平加速发展,其中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以近10%的经济增长速度雄踞世界之首,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也分别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存量和增量在世界经济中份额越来越高。另据高盛公司2003年和2005年的全球经济报告中预言,金砖国家在今后仍将保持高速发展,将于2050年统领世界经济潮流:巴西将于2025年取代意大利的经济位置,并于2031年超越法国;俄罗斯将于2027年超过英国,2028年超越德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可能会在2041年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印度可能在2032年超过日本;金砖国家(不含南非)合计的GDP可能在2041年超过西方六大工业国(G7中除去加拿大),这样,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和俄罗斯。
&&&&&&& 三是消费市场发展日益扩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金砖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很大变化,随着人均收入等指标的快速增长,消费需求大大提升。这些国家的富裕阶层群体不断扩大,对高档商品和各种金融商品的需求明显增多。从整体趋势看,金砖国家的富豪和新富阶层还将进一步壮大,据高盛公司报告估计,到2050年,金砖国家(不含南非)将拥有8亿中产阶级人口,超过美国、西欧与日本中产阶级的总和;他们利用富余资金投资股市的现象非常普遍,由于各国股价上升,其金融资产正迅速积累,股市市值到2050年预计将增长66倍;金砖国家将在能源、天然资源、资本三大市场扮演主角,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消费市场。
&&&&&&& 四是金砖国家在许多国际问题上具有相同的利益。金砖国家作为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进程、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重大紧迫问题上,具有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利益。比如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问题上,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以一致的立场共同展开同发达经济体的谈判和沟通,争取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机构中发言权和提升金砖国家的地位。
&&&&&&& 五是金砖国家具有比较强的互补性,合作空间比较大。高盛预测,中国和印度分别将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制成品和服务提供者,而巴西和俄罗斯将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原材料提供者。巴西盛产大豆和铁矿石,而俄罗斯有极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鉴于巴西和俄罗斯可以为中国和印度提供所需的原材料,合乎逻辑的预测表明,金砖国家将展开更加广泛的合作。据预测,金砖国家将有能力组成强大经济集团,从而取代现在八国集团的地位。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特点与优势【精品文档】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特点与优势【精品文档】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0:34:3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特点与优势【精品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股票/基金&
发挥新闻媒体优势 宣传金砖合作成果
  发挥新闻媒体优势 宣传金砖合作成果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 王国庆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发展,各国经济增速不同程度地减缓,欧债问题跌宕起伏,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在这场危机中,金砖国家经济也受到明显冲击,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速下滑、企业经营困难、对外贸易受挫、回升势头乏力,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日报社发起举办首届金砖国家经济形势研讨会,以“金砖2013:挑战与机遇”为主题,分析展望金砖国家经济形势和前景,研究探讨经济合作的途径举措,对于金砖国家之间加强交流,形成共识,共同应对危机挑战,带动全球经济回暖复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危中有机,事在人为。面对危机,金砖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积极扩大内需,加大政府投资,推动转型升级,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广泛开展经贸合作,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率先实现了经济回暖向好,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中国作为金砖国家的一员,我们努力办好自己的事,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仍将达到7.5%,这无疑为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我们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广泛开展经贸合作,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与世界各国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在金砖国家实现经济回暖、带动全球经济复苏这一过程中,金砖国家各国新闻媒体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及时播发经济信息,开展经济形势研判,为政府决策积极建言献策,为本国经济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积极宣传经贸合作成果,提高金砖国家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向世界树立起金砖国家负责任的国际形象。我们注意到,各国新闻媒体也十分关注中国,积极报道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在中国经济与各金砖国家经济之间架起了信息的桥梁。  当前,金砖国家经济合作正处在新的起点。希望金砖国家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捕捉国际经济最新动态,把握国际经济最新走向,向世界传递更多、更准确、更积极的经济复苏信号,为金砖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把握整体形势,推动信息交流。做好经济形势的跟踪报道和分析,做好经济风险预警。要积极介绍处理金融危机、控制金融风险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为他国提供借鉴。  第二,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客观解读财政、金融、贸易、货币、投资等经济政策,正确评估和研判整体经济形势,把握正面经济舆论导向。要客观公正地报道贸易纠纷、经济摩擦,避免歪曲夸大和经济问题扩大化。要积极宣传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效和达成的共识,为经济合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三,加大国际合作,掌握舆论主动。在涉及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制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方案等重大国际经济问题上,金砖国家新闻媒体要加强协调,争取做到步调协同、形成合力,充分表达金砖国家的一直立场和观点,切实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12/04 15:5912/02 13:0911/18 10:3811/12 12:5311/07 01:5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显著性差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