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练出太极拳之球体感的球体感

太极拳教程 怎样练出太极“柔”劲
当前位置: &
太极拳教程 怎样练出太极“柔”劲
导读: 太极拳拳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但是初学者往往动作僵硬,难以体会到太极的内涵,那么你知道练习太极拳的的过程中怎样“大松大软”么?不知道就赶紧来看看吧!
练习太极的技巧很多爱好者练拳数年,却毫无太极拳的味道,动作多以四肢的僵硬曲伸而毫无腰脊的盘带;一搭手非丢即顶,胡抓乱拔,毫无沾粘连随、松沉绵软之意。问其平日练功之法,全然不得而知,真使人痛惜。当听我讲解太极拳练功心法及练功要领后,他们才感到自己走了许多冤枉路,浪费了许多时光。如何练好太极拳呢?这要从太极拳的动作特点出发。要“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龙须贯串,气意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 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 ,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百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奶后,乃能得机得势。”“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若加以挫劲,其根自断。”要想实现此要求,练要在稳静心性追求大松大软上下功夫。何为“大松大软”?就是自己的身心得到极度放松条件下周身四肢在心意的支配下做各种曲伸开合的支作,使 呼吸深长,支作运行如行云流水,如抽丝拉线。心存静想,外示安逸,虽动犹静,静中处动。找松柔绵软要从以下几主面出发1要学会放松,即稳静主性,安舒松静因为太极拳是行心用意,内外一体的拳术,往往人在静极默笃之后,灵慧方能始现。但澄定之工夫须在稳葛上云着手,所以我们打拳时须先将身势立稳,重主放正,身心松开,全身不有丝毫拘滞之力,杂念摒除,使 体态归于自然而后出动。动时以心气行运以腰脊领带,静静地将一趟太极拳形容出来。为何说把拳形容 出来呢?因为太极拳中每个拳式的内容都是象形象意富含哲理而又抽象的。只有对每个动作进行象形象意的描述,才能把它尽可以圆满地形容出来或表达出来。所谓“一静无有不静,一动无有不动。动静一源,往复无迹,圆融无碍”,此为太极拳运动之根本。静可以保持大脑神经的清醒、灵敏,培养人的聪明智慧。由此入手,在稳静安舒的练拳中慢慢领司太极拳神明高深的境界,得到灵敏 的感应。2身法姿势要正确拳架要立身中正,虚灵顶劲,松腰塌胯。每着每式要使 “力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 而腿而腰,完整一气,向前退后皆然,若有不得机得势,身便 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所以腰是周身上下相通枢纽,即“命意源头在腰隙”。①立身中正,可保持头容正直,利于虚灵顶劲,转换 灵活,利于气意下沉,稳定下盘重心。②松肩 垂肘,利于气意通达四塞纳河,劲意畅通。若残久两臂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沉劲,此劲绵软沉重。这种沉劲外柔内刚,如棉裹铁,入里透内,威力无穷。③气沉丹田,是指练拳时,用意识引导呼吸,将气用意沉下丹田。练习太极拳有素的人,多是采用腹式呼吸,呼吸均匀绵长。初学者切不可着急追求其效果,否则会弄得神形散乱。保持呼吸自然,久之能自然配合动作。④含胸拔背,含胸者,胸略内含,使其松开,以便于气意沉于丹田。挺胸则气塞,上重下轻,脚下无根;含胸则背自拔,使脊背个长,气贴于背。⑤下面再谈谈在练拳时对步法的要求,太极拳的步法要点就是分虚实,全身重心在两脚之间的转换,即上小时,腰收敛,精神虚虚上领,使 后脚 跟像从被陷入深泥中被 拔出,使后脚缓缓收至前脚侧,随即由身势向下松开将放虎之脚 再缓 缓 迈出,身势随迈出之腿而前送。这就如同载重之船行使在江河之上,起不离水的浮力,沉又不能到水底一样,随着水流碧波荡漾。但太极拳在动时一定要本着心为令,气 旗,腰为轴,四肢跟之随之。总而言之,练太极拳身法要不偏 不倚,步法手法要无过不及,这才是求得习练太极拳正确功架的基本方法。3用意不用力现在有许多人理解不了这句话,认为不用力何能对敌,实不知太极拳的力不是靠肌肉收缩所产生的硬力或拙力。而是慢中求功,通过练体固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所得到的松弹绵软而又厚重的劲,此劲如棉裹铁,打到对方身上,入里透内。练太极拳时轻松自然,用意不用力,以养虚灵之气势,神明之感庆。拳以所云“意气骨肉臣”,心是身之主,身是心之用,时时刻刻在练拳中寻找体态之舒,身心之合,气贯十指,上下相随,内外一体的感觉。人有经络,如地之沟壑,沟通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而气通。如混入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则不灵。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气血通畅,周流全身,无时停滞,入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认中所云“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也。4要反复操练和细心揣摩当所学着式和要领弄明白后,要反复操练,用心揣摩每个动作的内在含义和韵味,以求得周身各节的配合恰当自如。动作的舒展大方而无拘禁,身心的协调而不散乱,使 其整套动作以意识的牵引而连绵不断。式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迈步如猫行。要先在心,后在身,腹松静,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功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内固神,外示安逸,全身意在精神而不在气,在气则滞,有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如能本着以上道理认真追求,必定会成功。十三式势歌诀中云“仔细留心向推求,屈身开合任自由,入门引路需口授,功夫不息法自修”,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练习太极准则与要领十个要领1提顶:虚灵顶劲、“百会”上顶,正直不歪斜,头上如顶一碗水的感觉。2敛臀:臀部内收,不撅不突、保持身体正直尾闾中正。3吊裆:“会阴”向上提,抽拔之意,“命门”着力后弓。4松肩:肩胛放松下沉,微向前合,含包裹之意。5沉肘:微屈不直,肘尖有下垂之意,所谓“沉肩坠肘”,松肩不松沉,肘难下垂,同样肘不下垂,肩难松沉。6含胸:含而不凹,胸部平整,不凹不凸,持内含之意。沉肩坠肘,肩微向前包裹,自然呈含胸之意。7拔背:与含胸沉肘相关联,能含胸沉肘就必有拔背之形。8塌腰:腰为体动之主宰,不塌腰则下盘无力,不稳。手动腰先动,腰摧四肢行,腰要保持松沉竖直松塌园活。9松胯:松胯乃调整腰腿动作之关键,松胯才能下盘灵活,胯与腰是相连的,胯不松腰不活。10沉气:全身松沉,气息下沉,气沉丹田(肚脐下三指),意守丹田,全身有向下沉坠之感。十个准则1松:精神放松、身体放松、松而不懈、松静自然、松中有紧,紧而不僵,松与紧乃矛盾之统一2沉:体态松沉,气沉丹田,意守丹田。能松则能沉,松是沉的前提、能松沉则能稳实。3柔:柔乃韧中之柔,柔韧合一。柔非软,软则无力,柔非无力。4匀:招招式式速度均匀,不可突断突快。劲如抽丝,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应为匀速运动,式断意不断,前式结尾即后式的启动。5圆:太极的招招式式都是圆,出手出脚圆弧线,圆得连绵柔顺。6稳:虚实分清,沉着松静,腹实腿固,松腰活胯,腰裆灵变,虚灵顶劲,腰身正直才能稳。7正:头顶、脖胫、腰身要端正,整体做到中、正、安、舒。8实:落脚踏地要实,意如入地三分。气沉丹田,全身松沉,如千金坠地。9灵:精神放松,头脑清晰,反映迅速才能灵;肩背腰胯松活才能灵;意、气、力相结合才能灵,所谓轻灵圆活。10健:健康体魄,健步如飞,刚健有力,整体配合协调,健而美之。结语:太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是只有坚持练习,克服难题才能体会到太极的真谛,学有所成,遇到困难千万不能轻言放弃哦!
930346332182016135669816383557
大家都在看太极拳基本功之缠丝劲
太极拳基本功之缠丝劲
学习啦【太极拳】 编辑:方婷
  太极拳的特点是缠丝劲的运用,缠丝劲也是陈式太极拳最具有代表性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基本功之缠丝劲。欢迎阅读!
  浅谈太极拳基本功之缠丝劲
  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流派中成立最早的,也是现代人练习最多的拳派,陈式太极拳具有很高的养生价值。
  太极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的重要劲法。其他流派的太极拳虽没有特别强调螺旋运动中的缠丝劲,但在技击中同样含有螺旋劲法。只是陈氏太极拳特别强调螺旋运动中的缠丝劲。
  可以说,不懂缠丝劲就不是陈氏太极拳。如陈鑫云:&太极拳,缠法也。浑身具是缠劲,其劲皆发于心,内入骨缝,外达于肤。
  练太极缠丝劲能提高身体的柔韧度,女人练太极缠丝劲能增加皮肤弹性,减少皱纹。
  其运转方法可分为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大小缠等。&对于缠法,初学者没有必要划分太细,以上各种缠法无非是出劲、入劲的表现形式。
  只要出劲、入劲搞懂了,其他缠法便会迎刃而解。缠丝劲关键在于其内涵,怎样把周身的一个整体螺旋缠出来,怎样能让缠丝劲在实际运用中有效的发挥出来,而不是研究什么叫顺缠,什么叫逆缠;这种名称知不知道意义不大。
  关键是如何体现出来,缠丝劲的具体运用,用语言文字根本描述不清,惟有在明师指点下亲身体认,方能豁然开朗。
  练缠丝劲要内外结合,周身协调练习。太极拳的特点是一动无不动,因此,练太极缠丝劲能提高身体稳定性。
  缠丝劲要内外结合。首先发于内,意念为先,丹田内转,内气随其旋转运行于肌肤之间,沿骨缝穿筋过骨,全身无处不缠。缠丝劲的根源在内,是内部的丹田内转与腰部旋转的有效配合,再与周身八道劲旋转配合,形成了太极拳的内在旋转。
  这是陈氏太极拳各种劲法的核心,没有很好地领悟缠丝劲法,其他劲法(如堋、捋、挤、按、采、列、肘、靠等)都是枉然。
  每一动都暗含有八道劲力的旋转,合八劲为一劲,&合八为一&即八面螺旋缠丝劲。八面螺旋劲决不是简单的肢体划圆,常有习太极拳者将没有内旋的肢体划圆误认为是太极螺旋劲。
  八面螺旋劲,进而击人,则如乘风破浪,一往无前;退而引人,则陷敌方于无底深渊。所谓&四两拨千斤&,就是在螺旋缠绕中,引化对方劲力,消化对方劲力或改变其劲道。
  四两之所以能拨千斤,不是与之对抗,而是运用接触点的力的转换来拨动对方之力。这是陈氏太极拳拳法核心劲法之一,其他的劲法皆由此演变而成。
  如何提高缠丝劲
  加强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功训练,是快速掌握陈氏太极拳基本技术、基本要领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缠丝功训练中,把步形、手形、站桩与缠丝劲等有机结合,为套路练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把它作为基本功总结成为一个运动规律,就是一个运动体系。这个运动体系是以丹田为核心,一动全身动,一个关节一个关节贯穿起来,一气贯通,分三种运动形式。
  第一种运动形式就是丹田左右旋转。手的动作,有小指先转和大指先转,整个运动就好像在一个太极球中,运动的路线不出这个范围。开的步子可大可小,但是一定要保证躯干不出这个范围。
  就拿单手定步正面缠丝举例,右手往外开的时候,气是往手上走的,就像开电门一样。往后,就像关电门一样,气是往丹田回来。右手往外走的时候,气走到手指为阳极,再往外走就出了界限,这时就需要转变,阳极生阴。
  一转,气从手往里来到丹田,所以由外往里来,这个过程就叫做阳极生阴.等气到丹田以后就是阴极,这个时候就不能再往左走了,再往这个方向去就出了界限,又到了需要转变的时候,称之为阴极生阳。
  一变气到命门,到背,到肩,到肘,最后又到手,这叫阴极生阳。下肢的动作是和上身相通的,手与脚相通,肘与膝相通,肩与胯相通。手一转气往里来,脚上的气也是往里来,终点都是丹田。
  核心在丹田,上身走,气到手或到丹田,下肢呢,大部分也随,有的动作是不同的,这是第一种运动形式。气进气出, 是一种缠丝的方式,丹田的旋转是往右转,往左转。
  第二种运动形式是丹田前后旋转,比方起势,一起一落,并没有左右旋转,丹田是前后旋转。前后旋转的时候,手往上升的时候,气是往手上去的,手往下落的时候,气是往丹田来。手分开的时候,气往手上走,手合的时候,气往丹田来。
  第三种运动形式呢,丹田既有前后又有左右,转四个方向,这个运动形式就叫第三种运动形式。
  缠丝功动作很简单,通过简单的动作,找到这个运动规律,把这个方法运用到套路练习当中去,套路动作虽然非常复杂,但总归都脱不了这个运动规律。
  太极拳的特点
  (一) 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二) 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三) 圆活自然
  (四) 协调完整
  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
  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
太极拳基本功之缠丝劲相关文章:
本文已影响 人
[太极拳基本功之缠丝劲]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704人看了觉得好
731人看了觉得好
947人看了觉得好
【太极拳】图文推荐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4|回复: 6
和自学党谈谈太极拳的松
主题帖子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初入江湖, 积分 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初入江湖, 积分 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0 积分
在线时间3 小时
首先,声明一下,本贴专与自学党交流。其他人等自便。
学太极拳,老师们总是说,松下来,松下来,别僵着。一个松字,是自学党们的第一道难关。
于是,有自学党、太极操党们,一门心事钻在这个松字里面。甚至有人练拳之后,房事不行了,没力气了,爬楼都困难了。显然,他们已经走上了迷途。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太极拳,应该是身体越练越好才对。
什么叫松?我把松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松开。
刚学太极拳的,都知道,练拳之前要拉韧带,压腿什么的。于是,有人把这个当成松开的途径。
练这些对初学者确实有帮助。但我们应该明白,太极拳的松开与其他运动项目有区别。
太极拳的松开,关键点是身体各个关节的松开。其实质,就是把人体各个关节间距拉开,当然不能拉脱臼了。关节间距拉开之后,人体和大筋就更具弹力。大筋拉得越开,弹力越大。这会带来两个结果:一是松。大筋拉开了,人体自然会松下来。二是力。人体的力,我们平常用的是肌肉的力,称之为僵力。大筋的力,才是活力,如用上大筋的力,以手击人时如甩鞭,省力而伤人,能打出寸劲。
而这个松开的最重要的关键点,在于人体的两关键部位:两肩和两胯。
陈家沟有人云:松得两肩两胯,可以走遍天下。此言自有其道理。不能松两胯,健身都不合格。松得了双肩,才算看到了太极拳的大门。
因此,作为自学党,初学者,首先就是要在腰胯上下功夫。要努力做到肢体的所有动作,均来源于腰胯的运转。就是说,你做任何一个动作,都可以从腰胯上找到运动的起点。当然,当你练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从脚上找肢体运动的根源了,但这是后话。饭得一口一口吃不是?
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有个粗略的学拳流程:
1、拉拉韧带压压腿,松筋活骨。
2、找一个专门都重心转换的教学视频,先把如何倒换重心学好。由右至左,由左至右,循环往复的练,练上三两个月,把这个练熟。练重心转换的时候,手就放在丹田上,不要任何动作。
3、练缠丝功。重心转换练得熟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在重心转换的腰胯运动中,以腰胯螺旋之力,把两只手带动起来,这就是缠丝功了。当然,为了练得更好一些,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网上的专门教缠丝的视频来学。一般这个过程总得三四个月。而且,缠丝功是要一直练下去的。
4、学套路。缠丝功练好了,学套路就事半功倍。
知道什么是松开之后,下一步是什么?
作为自学党,作为太极操的践行者,拳打得好不好看,松沉是很关键的。
什么是松沉?
松是过程,沉是松的结果。
松,前面已经说过了,就是松开,全身各关节的对拨拉长。此时肌肉处于半松驰状态。
那么沉呢?
我们在练拳的时候,当身体松下来,由于地球重力作用,身体必然有一个下沉的过程。当然这个沉的过程不能是主动刻意的。你一刻意就过了,又不对了。
我们为什么要讲自然下沉?
人体的下沉有两种,一种是在你的主观意识的支配下的下沉,是主动的。这种下沉,我不称之为松沉的沉。因为不是自然的下沉。
松沉的沉,是在松开的基础上的自然下沉,这个沉的过程,以胯、肩、肘的自然松沉为关键点。只有松沉做到了,外三合才能做得到,并由此渐及内三合。
松沉之沉,在体感上是较细微的,有时候,从外形上不容易看出来这个沉的效果,但沉之与否,唯有自知。
具体到松沉的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一个主要方面去体悟。就是人体脊柱的对拨拉长。松沉的时候,尾闾有种向下垂直延伸的感觉,而且由于虚领顶劲的作用,整个脊柱仿佛在拉长。做到这点,胯、肩、肘自然就会处于松沉的状态。这是人体自然生理现象。
其实松沉与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悟。一是刚才所说的脊柱,尾闾下垂。
还有一种,就是从脚底板找感觉。这个东西我一下子说不太明白。其实就是感觉。
学会用脚底板去感知你身体的松沉,是很有好处的。
有个老师曾经跟我说,太极拳要做到双沉,杜绝双重。这个双沉,即气沉,劲沉。
要做到双沉,松沉是基本的前提,松沉做不到,双沉是空话。
双沉,整个一套拳下来,如果你能做到不任什么时候,都气往下沉,劲往下沉,那你这太极拳就有点意思了。作为健身够了。
补充一句:
松沉之沉。我为什么要强调自然下沉?自然下沉是在松开的基础之上的自然下沉。如果你不是自然下沉的,是在你的意识支配之下的有意下沉的,则必沉得太过,往往伤及膝盖。
你有意的主动下沉,膝盖会增加很多的压力,对健康是不利的。也不符合太极拳的拳理。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
再说一句,松沉做到了,掤劲很多时候自然就开始出来了。“掤从松中出”。而且太极拳的许多感觉都会慢慢派生出来。这个体悟的过程,非常有意思。
其实不再细说,认为有用的,看看。
认为胡说的,飘过。别看别信。
反正 是扬弃吧,有用的您拿走,没用的您留下。我看别人的文章也是这个态度。
主题帖子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初入江湖, 积分 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初入江湖, 积分 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 积分
在线时间9 小时
太极拳的松开与其他运动项目有区别。
太极拳的松开,关键点是身体各个关节的松开。其实质,就是把人体各个关节间距拉开,当然不能拉脱臼了。
??????????????????????????????
主题帖子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江湖少侠, 积分 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7 积分
江湖少侠, 积分 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7 积分
在线时间10 小时
什么是松沉?
松是过程,沉是松的结果。
。。。。。。。。。。。。。。。。。。。。。。。。。。。。。。。。。。。。。。。。。。。。。。。。
事实上不松也是可以沉的,
所以,建议对松沉的实践体验再多一点,
。。。。。。。。。。。。。。。。。。。。。。。。。。。。。。。。。。。。。。。。。。。。。
楼主很文明的讨论方式值得推广
主题帖子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初入江湖, 积分 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 积分
初入江湖, 积分 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 积分
在线时间3 小时
楼主说的头头是道,感觉很有道理啊。小弟初学,仍不能体会,能否发个楼主演练的视频来呀。
主题帖子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初入江湖, 积分 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 积分
初入江湖, 积分 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 积分
在线时间3 小时
楼主,实话告诉你,我是个自学党,你说的太对了,我曾经就是这样练过来的,再往后就是通透了,要加上恒与舍求静,就到松静松空应物自然了。
主题帖子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初入江湖, 积分 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 积分
初入江湖, 积分 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 积分
在线时间1 小时
太极拳的松是练出来的!简单的说就是你练到全身筋伸骨张,能节节贯串,全身通透了,也就松了,松了沉也就随之而来了!当然松沉也是无止境的,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太极拳的松说起来并不神秘。现在媒体资讯这样发达,练太极拳的人也很多。悟性高,肯吃苦,不耻下问勤钻研的,虽练不出高深的太极拳功夫,可是练出太极拳的松沉还是可以的!
主题帖子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初入江湖, 积分 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初入江湖, 积分 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 积分
在线时间2 小时
松是为了行气,沉的也是气。
就是练任脉,气沉丹田。别想太多了。
前任后督,前降后升。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膝盖痛能练太极拳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