烎字是烎什么意思思

>>>>字号:
“烎”字为何如此之烎?
中国网 .cn  时间:
上半年很多人还记忆犹新的“囧”与“槑”字,如今却已成“明日黄花”,眼下网络最流行的是“烎”字。“烎”,读音yín,本意为“光明”。而因为其外在形象为“开火”,既传神,又达意。所以,在游戏中,“烎”已经成为玩家们表示“遇强则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你越厉害我越要找你挑战,希望在竞争或对抗中一比高下”等意的流行语。从游戏推广到整个网络,网友们开始用“烎”形容一个人的斗志昂扬、热血沸腾,即可传达“霸气”“彪悍”等意。
试想,假如“烎”这个字不是出现在网络,而是出现在5年、10年前的小学课本上,那么现在还会有多少人会如此使用自如?而如今它一经出现,“烎你就像碾一只蚂蚁”“烎你没商量”“男人,重要的不是帅,是烎”等句就立刻风靡。原本一个十分生冷的字,突然之间火爆起来,引发社会讨论,网络词语的魅力实在不可小觑。
网络词语的是是非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方面有人在骂bbs是公共厕所、个人专栏是贩子市场,并催动人们内心的浮躁和孤独;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开博客的已不限于“90后”“80后”“70后”,“60后”“50后”等学术界、文化界的精英、前辈对于在博客或个人主页里抒发见解、交流探讨乐此不疲。一方面有人嗤笑网络词语“非主流”,另一方面,“ZZZ”“bf”“gf”
“ic”等等200多个网络词语被收入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第四版《新英汉词典》中。
如今,我们看到的是很多原本对网络词汇不屑一顾的专家,已经开始将之列入研究范围。教育部近些年每年公布的流行语中,很多是网络词语。
与传统的书面用语相比,网络词语之所以让人过目难忘,首要的可能是它的亲和力。网络词语要么形象传神,如“烎”“囧”“槑”即使不知道读音,从它的形状就可以将其含义猜得八九不离十;要么幽默诙谐,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要么生动有趣,如把网民称为“网虫”,于是初级网民是“爬虫”,高级网民是“飞虫”等。
此外,有的网络词语还有着一定的来源和社会背景,渗透着网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如“打酱油”,此话是广东电视台就陈冠希事件采访一路人时该路人说的,之后迅速红遍大江南北,甚至衍生出了“酱油族”。还有“俯卧撑”,来自于贵州瓮安事件;“躲猫猫”一词来自于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里某被拘押男子死亡的悲剧。
与一些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往往在构思上较为巧妙,甚至语出惊人、令人瞠目。从构词上看往往减少了一些语法上的束缚,更大地给予网民发挥自由性的空间,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但在网络语言不断更新的大潮中,一些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不能不说是一些不协调的音符,窒碍着网络语言乃至于网络文明的发展。相信继“烎”之后,还会有更多具有旺盛生命力和魅力的词语盛行于网络,网络词语也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耀眼的符号。
作者:毛梦溪 赵文娟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 悠悠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     |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第三方登录:“老爸,竖着开火是啥意思” “烎”字蹿红网络 
  日 08:12:22 星期五  来源:今日早报
   浙江在线09月18日讯 “‘开火’是什么意思?”家住杭州艮园小区的胡耀文,昨天给早报打来电话,这个问题是他9岁儿子提的,当场把他问翻了。胡先生补充说,不是横的“开火”,是竖的“烎”。
  记者搜索网络后发现,如果不认识这个字,就说明你“OUT”(落伍的意思)了。这个“烎”(yin),成为继“囧”(jiong)和“槑”(mei)之后,又一个火爆网络的生僻字,原意“光明”。网友用“烎”来形容一个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有“霸气”、“彪悍”等诸多意思。
  竖着“开火”
  是什么意思?
  胡先生的儿子是在放学路上看到这个“烎”字的,当时印在一个小伙子白色的T恤上。被这个字难倒后,胡先生把问题甩给了早报。
  记者先是查了现代汉语词典,查不到这个字。后来委托朋友查《康熙字典》,查到一个相似的字,但上面的“开”其实是分开的两个“干”,读音为“yin”。
  根据“yin”的读音,按照全拼输入法,也能在电脑上打出“烎”字。看来,这个字并不是网友的新造字,而是古为今用。
  通过网络搜索,得知“烎”字的流行始于本月初。根据“百度”百科的说法,9月初开始的2009联想IEST大师赛预选赛中,出现了一支自称“烎队”的比赛队伍,向某冠军团队发起挑战。整场比赛中,“烎队”表现出极其无惧的精神风貌,尽管最终落败,但依旧被粉丝们看作是十分经典的一场赛事。从此,“烎”字在游戏玩家中流行起来。
  “烎”字悄然红遍网络
  “烎”从字形上看就是“开火”,这个字被游戏玩家衍生出了别样的意思,成为“遇强则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你越厉害我越要挑战”的高度概括流行语。
  比如“烎你就像碾一只蚂蚁!”“烎你没商量!”“不是跟你得瑟,寂寞已经过时了,咱玩的是烎!”“男人,重要的不是帅,是烎!”“中国人从此烎起来了!”而先前被炒得火热的“囧”字,已经被冷落到一边了。
  先前“囧”字流行,有某运动品牌生产了“囧”系列运动鞋,产品面市后颇受年轻人青睐。这次“烎”字走红,精明的商家自然也不会错过生财之机。
  在网上,已有精明的淘宝商家嗅到了“烎”文化独特的味道,开始售卖以“烎”为主要元素设计的T恤衫。
  生僻字古为今用是个性的表达方式
  当记者告知胡先生“烎”字的意思时,他第一反应就是:“看来家里得备一本康熙字典了,不然孩子会觉得老爸笨得要死。”
  其实,近一年来火爆网络的有不少古为今用的生僻字,比如囧、槑、玊、奣、嘦、勥、巭、嫑、恏、兲、氼、忈、炛等。网友们用得不亦乐乎,无非是看中了这些字的字形,原来的字义早就被丢到一边去了。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的姚永铭教授认为,“生僻字走俏”这一问题,不能单方面地判断是好是坏。这些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没了,集中出现在网络上,是年轻人表达个性的一种方式,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看待。最起码这些字在以前是鲜为人知的,现在却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桩好事。不过姚教授认为,在公共场合以及日常生活中,还是应该使用规范汉字。
作者: 编辑:丁丽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桐庐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桐庐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桐庐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桐庐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4。
浙新办〔2004〕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桐广许2008001号 浙ICP备号
| 广告电话:4  网络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巭孬嫑勥烎类似的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