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认识新生大学新生自我认识的李笑来吗?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61|回复: 0
新生大学李笑来:为什么我放弃了争论
在线时间 小时
2012 年的时候,我在多贝网上讲了一个系列课程,叫《以理服己》。对我个人来讲,那段时间是个分水岭,是我终于彻底放弃争论的时间点。对我来说,写作、讲课,都是固化方法论的主要手段。于我来说,践行才是真正的创作。做了再说,而不是说了再做;而一旦写出来、说出来,就反过来成了一个必须的践行标准。为什么会引发争论(两个人之间的意见不合)?甚至争议(多人参与或观望的)?为什么这些最后都会演变成争吵(主要是吵)?(一)底层概念差异我们反复说,人的操作系统就是由概念和方法论构成的。于是,一个人的思想基石就是概念,于是,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是从根基上就完全不兼容的。保留“中西医结合” 概念的人和已接受 “双盲测试” 概念的人,通常是不兼容的(不排除有些人两个概念都没理解透,于是他们的操作系统“倍感多样性繁荣”)。(二)主次不分若是两个人的基本概念是相同的、相通的、或者兼容的,一般不会产生争论。若是产生争论了,常常来自于主次不分。若是其中一方把边枝末节的事情非要拿到台面上,理论清楚倒也不是不可能,但肯定是浪费时间精力的,更重要的是,那细嗦漫长的过程,很容易让大家忘记了真正重要的东西,也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三)价值观不同价值本身就是哈姆雷特概念,价值观就更复杂了,因为价值观是基于价值的选择集合。有些人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哪怕为之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另外一些人有其它方向的集体主义,认为家庭这个集体比其它的集体更重要,为了家庭或者家庭成员只能牺牲其它的利益……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人认为个体利益要最先得到保证,并且坚信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都一样,所以这并不算是自私……(四)立场不同你所处在的那个位置,常常会决定你的视角—— 虽然走到那个位置是你的主动选择,但站在那里之后,那个视角却可能会反过来限制你能看到的、能想到的东西—— 甚至,即便你努力保持清醒也有时候完全不起作用。有另外一些体验经历所支持的,因为他们已经确定不会有“百年好合”的结果了。你手里攥着某个公司的股票(数量很多),那么你的立场就与那些光说不练的股评师不同;跟那些买一点见好就收的短线操作者不同;其实你的立场通常也与董事会那些大股东非常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争论,其实并不是道理上的冲突,只不过是视角不同、层面不同而已。(五)无仲裁法庭里是有法官的,而法官的核心作用就是面对争论双方随时做出正确的仲裁。尽管控辩双方都是在据理以争,但为了胜出,各自都要使用一切能用得上、能奏效的技巧—— 有些技巧其实就算高明,也不见得阳光。什么样的话不能说,什么样的手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绝对不该用,都是需要仲裁的,且需要争论双方无条件服从仲裁才可以继续进行下去……可在生活中、工作上,通常并没有仲裁的角色存在,有的话,也只不过是和稀泥的高手们。于是,绝大多数原本有意义的争论最终沦为“街坊邻居都来评评理啊”之类的狗血……等我开始放弃争论,最多跟别人偶尔讨论一下,这种习惯慢慢养成之后,才有了深入反思的机会:争论的冲动常常来于自己的弱小。虽然我很小就懂如何优雅地面对非议(比争议更为可怕的东西),但只有自己放弃了争论的习惯之后才反应过来,原来那并不是人微言轻,而是人微易怒。弱小的个体更容易闹情绪,若是有情绪掺杂,那么言论就越发地不靠谱,不靠谱的言论又掺杂着更多的情绪,恶性循环生生不息。也就是说,争论不仅浪费时间精力,更重要的是它妨碍自己成为一个清醒淡定的人—— 这可能造成的自我伤害太大了,必须彻底根除。于是,我当初的一个决定也与我的“自我治疗” 有关系:坚决不删除任何留言与评论,哪怕是那些辱骂我的……这个决定很重要。几年下来,性格真的变了,真的开始完全不在意外界的看法了,生活一下子轻松了许多。讨论的目标是为了让自己想得清楚;争论的目标是为了让彻底说服对方;产生争吵,无仲裁,直接将双方全部移出社群,退群不退费。在帮助池建强老师建群的时候,我甚至加上了这样的要求:不得讨论编程语言之间的优劣。因为这是浪费时间。事实上,编程语言之间肯定有优劣的,但即便如此,100% 的争论是不休的,99% 的讨论最终会沦落为争论,剩下的 1% 注定被淹没,还有0.01% 真正有见解、有能力的人根本不参与这种讨论—— 觉得哪个语言不好,那就自己写一个去……放弃争论很久之后,我发现了另外一个由此产生的惊喜:彻底逃离鄙视链。我时常想,鄙视链也是一样的,那是个循环嵌套的局,一旦置身其中,必然会反过来被鄙视,早晚而已,私下或者公开,谁都逃不掉。不想被鄙视,就别在那个局里。事实上,即便你挣扎着脱离了那个局,一样会被莫名其妙的人鄙视,只不过,因为你自己不在那个局里,所以你清醒,所以你知道,那鄙视是那个人的幻觉,跟你完全没关系。时常反省,就会知道鄙视与争论一样,通常是自身弱小才更容易产生的冲动,常常是自欺欺人的表现。嗯,被鄙视,其实是自找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生 李笑来 mobi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