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名将李娜网球学院的血型

前女排名将杨希投身教改 网球名将李娜任学校代言人_综合体育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前女排名将杨希投身教改 网球名将李娜任学校代言人
  中新网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 马海燕) 由中国前女排名将杨希创办的北京世纪东方学校将于9月1日正式开学。网球名将李娜任学校形象代言人。
  作为中国女排五连冠时代的名将,1982年世锦赛后退役,杨希目前已是成功的企业家,她热心教育、体育相关的公益事业,但却露面不多。为了这所梦想中的学校,杨希今日约媒体恳谈。
  杨希说,由于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国情,中国竞技体育一直推行“举国体制”的发展模式。绝大多数运动员没有经历过正规学校教育,有很多甚至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为了培养专长而牺牲了全面素质的培养。当他们走向国际赛场时备受掣肘,退役后的安置也成为难题。其实拥有正常学业和高水平竞技能力是完全可以兼容的,甚至文化素质还可以反哺竞技能力。
  让杨希兴办这样一所学校的缘起是5年前一群来自香格里拉手挽手跳着锅庄舞的女孩子的纯朴笑容。杨希把她们带出了出生的村庄,带进了为她们而设立的山花网球学校。在这所学校,她们既能得到专业的体育训练,同时又接受为她们量身定做的文化教育。5年过去了,她们成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不仅个个身怀体育和文艺特长,文化课也毫不逊色。杨希说,让这群孩子获得最好的体育和文化教育,仿佛是对当年枯燥的体校训练的一种补偿。
  杨希的新学校校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主要由幼儿部,小学、中学部和宿舍区组成,在学校校园内拥有北京奥运会使用过的网球训练场,还设计建设了十片优质的儿童网球训练场,六片儿童篮球场、一个儿童足球场和一个儿童高尔夫球场。
  昔日队友、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也对杨希的办学给予支持,认为运用体教结合的方式,以体育回归教育为先导,有助于培养身体健康、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所新生的学校能否走出一条素质教育新路还需时间的检验。杨希计划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将有三种不同的选择成才的路径: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大纲为依托的文化教育体系和特长培养体系,让学生衔接进入国内名牌高中与大学;以沉浸式双语教学为基础的国际化教育体系,让学生进入国外名牌高中与大学;以创新的体育运动训练体系和音乐素养培养体系,让学生可以选择职业化发展。(完)
更多关于&&的新闻
<FONT COLOR=#8f-7-7 08:33
<FONT COLOR=#8f-7-7 08:31
<FONT COLOR=#8f-7-6 08:06
<FONT COLOR=#8f-7-5 14:41
<FONT COLOR=#8f-7-1 22:21网球名将李娜为何排斥中国教育模式_新浪教育_新浪网
网球名将李娜为何排斥中国教育模式
  网球明星李娜在自己的自传《独自上场》中写到:未来她将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她强烈感慨: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中国教育模式的影响。她强调自己要像外国人那样养孩子。
  李娜为何如此排斥中国的教育模式呢?
  欧美学校教育:重视培养孩子主动
  李娜赞叹西方人养孩子的方式,觉得西方孩子更自信,更自主。在我看来这是西方学校教育的特点。
  我儿子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读国际学校时,尽管他们只是四五岁的孩子,但他们每个学期都必须做一两个project来展示。project的主题是老师根据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给出的,每个孩子具体要讲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报题目,老师再协调,原则是内容不要重复就好。
  我记得孩子做过的project包括保护动物--大象、世界文化--中国毛笔字、世界美食--饺子,多彩的植物--牡丹。孩子们拿到自己要做的project后,自己找资料,学作ppt,而最重要的环节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在课堂上做主题演讲,演讲之后还有答疑解惑的互动环节,就是老师和同学根据你的演讲内容提问。如果说在找资料、做ppt的环节中孩子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但在课堂演讲环节他们只能靠自己独立完成。
  这种project孩子和老师都要准备两三个月。而孩子独自完成的演讲与问答互动环节给孩子建立自信、锻炼演讲能力提供了极好的平台。这是西方教育的特点,它对每个孩子都是公平的。这一点不像东方的教育那样,把聚光环罩在小众的优秀孩子身上。
  欧美家庭教育:赋予孩子更多权利
  和西方人比我们亚洲人更多的时候过度保护孩子。我的荷兰邻居养了四个孩子。下周他们夫妇两个要去中国度假,而把孩子们留在家里。“没问题,哥哥姐姐会照顾弟弟,他们会轮流给弟弟做饭,我们不在家,他们会安排地更井井有条。”他们的妈妈谈到假期,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离开的这两周里九岁的小儿子的生活问题。的确,我总是看到邻居十七岁的大儿子帮妈妈做饭。偶然下雨的早晨他也会替妈妈送弟弟到车站。而他家九岁的儿子总是自己骑车上下学。
  在荷兰七八岁的小朋友独自去家附近的超市帮妈妈买东西很常见。在新加坡那些住在学校一两公里的孩子,也有不少孩子带着弟妹放学一起走回家。反而是我们国内,因为家家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十六岁的孩子上下学家人也照样接送,甚至孩子在家门口读了大学还要接送,“地铁人多太挤了”,“等公交车费时间,天太热”,“天太冷,还得等车”,“黑得太早,女孩子一个人不安全”“就一脚油的事儿”……总之父母一定会给出各种理由,支持自己接送孩子的正确性。可是我们嘴上所说现在路上车太多,坏人多,不安全等等。
  实际上是我们把孩子死死的攥在手里不愿放开。可是不管你攥到哪天,孩子总要有独自面对社会的那一天,我们谁能保护他们一生!
  中西教育相同:父母是第一任老师
  李娜文章中指责中国的教育模式说,我们小学教学生爱祖国爱人民,大学才教不乱扔垃圾。
  在新加坡,小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唱国歌,念信约表示要“为实现国家之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这和我们教的“爱祖国爱人民”有啥两样。还有我美国朋友的孩子,出国旅游,双肩包里都放一面小的星条旗。
  我们总说教育不是学校一方的责任,如果到了大学还需要学校教学生不乱扔垃圾,这多少可以看出某些家庭教育的不足。无论欧美还是国内,父母都肩负着教育子女的任务,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单单每天嘱咐孩子要成绩优秀,传授孩子最基本的做人、处事应遵循的正确的道德观却显得尤为必要。
  在欧美,汽车让行人是最基本的行车规范。只要有人过斑马线,汽车一定要停下礼让,即使没有红绿灯。这个规范学校和家庭都没有教过我,但是在荷兰我开车照样会礼让。荷兰阿姆斯特丹火车南站有个路口时刻都有很多行人等待,有时我让久了,反而被后面的荷兰司机鸣喇叭催促。
  五十年前的建国初期,新加坡为了建设一个规范的国家,提倡大家不要随便扔垃圾,不要乱穿马路。甚至在每个路口都设置专门人员引导行人过马路。现在你的新加坡一些公共场所,照样贴标语提醒大家,不要随手扔垃圾(put&litter&into&bins)。
  受各自文化、价值观、甚至是宗教的影响,中西方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确有差异,但并没有完全的谁对谁错。庆幸的是,现在我们做父母的,大多愿意主动接受不同的观点,并尝试着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去实践。学着去尊重孩子,放权给孩子,让孩子有说“不”的权利。
  特别说明:作者:郑江(微信号:jxjy2009) 本稿属“家长工坊(微信号:mmworkshop)”原创稿件,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目前只有这一篇哦~编辑推荐最新发布的文章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中国网球一姐”李娜家庭背景介绍
时间: 09:20:40&&1星|&&来源:&&|&&编辑:洛妍&&
提要:“中国网球一姐”李娜的家庭背景一直备受关注,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素有&中国网球一姐&之称的李娜在去年9月份宣布退役,虽然遗憾和不舍,但众多球迷都纷纷为其送上衷心的祝福,究竟这样一位堪称传奇的网球运动员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和经历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李娜的家庭背景
&李娜,日出生在湖北省武汉市,爷爷李龙立是湖北孝感人,在学校做过一名体育老师,父亲李盛鹏是一名羽毛球运动员,进过湖北省羽毛球队,但1996年因先天性血管狭窄去世;母亲是李艳萍。她还有一位很疼爱她的老公,还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李娜受父亲的影响开始打羽毛球,1989年的时候,被网球教练夏溪瑶相中开始练网球,开启了她的网球生涯。
童年时期的李娜
李娜和妈妈
2004年,李娜重返赛场,不管她之前获得过怎样的荣誉,在那一年她回来的时刻就一切重来,那一年她22岁,2008年8月,在北京奥运会上,李娜获得女子单打第四名,创中国运动员网球女单奥运会的最好成绩,2009年单飞。众所周知她一直很向往澳网,2010年1月,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进入四强,这是职业生涯首次打入大满贯四强。日,WTA顶级巡回赛澳大利亚悉尼站,李娜在以2-0击败赛会三号种子、前世界第一克里斯特尔斯,首次获得WTA顶级巡回赛冠军惊艳发网,同月,李娜创纪录地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打进决赛。
以上是李娜家庭背景介绍,更多关于李娜的资讯敬请关注爱靓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球名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