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参考计算网乖六十七简便计算

六十七周年国庆节感怀
    D谷的扶桑    六十七年前  一位伟人在天安门城楼发出的那一声强音  随同《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歌声  如春雷般响彻宇宙苍穹  伴随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  历经百年磨难的中华民族  如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高高矗立起了民族的尊严  雄鸡唱白了的国度  让炎黄子孙吐气扬眉  伴随强劲的春风  古老的中国  开始迈上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六十七年的激情岁月  亿万华夏儿女迎着光辉旗帜  以“只争朝夕”般的火热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抒发壮志豪情  以“愚公移山”般的毅力  让祖国的大江南北旧貌换新颜  伟大的旗帜  如同雄伟的万里长城挺起了中华的脊梁  万众一心  铸就了民族魂魄如同泰山之高、黄河之长  国力的强盛  让五十六个民族像一只只雄壮的鲲鹏  在宇宙天空中展翅翱翔  泱泱华夏古国  如巨龙一般昂首屹立东方  新世纪的“中华梦”  绘就的蓝图如同航标  指引中华巨轮  载着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希望  迎着喷薄而来的曙光  乘风破浪驶向远方    净空法师:华严经: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六十七--学佛网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六十七
发布:地水火风&[ &]&& 日期: 21:07:23&&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七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67
  请掀开经本,知足天偈颂的第一首:
  【如来广大遍法界。于诸众生悉平等。普应群情阐妙门。令入难思清净法。】
  昨天我们学习这一首偈意犹未尽,与我们的修学、生活,实在讲非常重要。我们人生在世最根本的就是观念,所谓是人生观、宇宙观,你对人生的看法、对宇宙的看法,决定你这一生的吉凶祸福,幸福与否都决定在这个因素上。如果我们的观察、看法是正确的,我们的生活真正能过得幸福、究竟、美满,如果我们的观察错误,有偏差,生活就过得很辛苦,过得很不如意。正确与否以什么做标准?这一点很重要,佛告诉我们是以宇宙人生的真相为标准,《般若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切法的真相。你的看法、想法与一切法的真相完全符合,这个人生宇宙观就是正确的;如果与事实真相有了偏差,你的宇宙人生观就不正确。所以佛法的教学就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
  宇宙万法事实真相,佛见到了,为我们说出。佛告诉我们,这些事实真相,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证得;换句话说,都应该要见到的。为什么众生见不到?佛家的术语说,众生迷失了自性,自性就是真相。为什么迷了?在这个地方产生一个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观念就是有自己,一切都是以自己为本位来观察宇宙人生,于是就产生偏差,就产生错觉,这是佛法讲的我执。也许有人说,全世界的人,不但现代人,过去人、未来的人,哪一个人不把这个身体认作我?所有一切人类都是这样说法,都是这个看法,这个看法、说法难道有错误吗?大家都错了,不就对了吗?这个话似是而非。大家都这么看法还是错的,错总归是错误,不能说大家都是这个看法,大家都错就对了,这个话在佛法里面讲是讲不通的。世法里也许能有几分相应,在佛法是决定不相应。
  佛教给我们,如何才能够发现宇宙人生真相,佛是怎么发现的?这是个问题,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佛是谁教给他的?他怎么发现的?我们从整个佛法来观察,佛是从甚深禅定当中发现的。而这个禅定,是真实究竟圆满无上的禅定,没有比这个禅定更高更深的,这个定中所见到的境界真实。我们晓得,禅定每一个阶段都有境界,这是我们熟知的,小定有小境界,大定有大境界,随着禅定功夫的浅深,他所见到的境界不一样。佛所入的禅定深,所以能够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佛将这些经验告诉我们,他能够见到,我们也能见到;并不是说这种境界只有他能见到,圆满的智慧德能只有他才有,别人没有,佛没有这个说法。佛说一切众生智慧德能完全平等,问题是你有没有去做。因此佛提出让我们建立纯正宇宙人生观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戒定慧三学。他是运用这种方法证得的,非常有效果。戒学是讲方法,我们常讲合情合理的方法,这属于戒学,因戒才得定。如果与情理不相应的方法,他也能得定,那个定是邪定,不是正定;正定一定是合情合理,诸位要明了这个事实。
  你们想想,最近在报纸上看到的法轮功,它就不是属于正定,怎么晓得它不是属于正定?至少我们很明显能够觉察它,它违背人情,修这个法让人家庭不和睦,生病不要求医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我们佛法不是这样说的,佛法生病你要找医生。佛法讲得清楚,病有三种根源:生理上的疾病,你不找医生你找谁?冤家债主找到身上,那种病还是要找医生,医生能不能治得好?治不好,但是可以减轻痛苦。所以你要减轻痛苦的话,还是离不开药物的治疗。冤亲债主的病要怎样才能断根?调解。真正找到高明修行人,能够超越时空,他给你调解,你跟冤家债主,他给你调解;但是调解大多数,绝对大多数,他都能接受,接受他就离开了。最明显的例子,像《慈悲三昧水忏》悟达国师,他遇到迦诺迦尊者给他调解,对方接受就离开,他人面疮就好了。冤家债主找到的时候,虽然是病不能好,藉药物可以减轻痛苦,这是一定道理。
  所以佛教给我们的,诸位仔细想想,合情合理合法,这叫正法。如果深一层说,与法性相应的,与自然法则相应的,这属于正法;违背自然法则,违背法性,那就是邪法;这是大乘经上所建立的标准。什么是自然的法则?清净平等是自然的法则,我们也可以加上,「真诚清净平等」是自然的法则,「正觉慈悲」是性德。性德里面,我们讲的这十个字统统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用佛家的术语来说,有情众生所具备的。无情众生呢?无情众生也是自性变现的,它也具足性德的一部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不是很明显,但是真诚清净平等很明显。与这个相应,这是正法,正定。正法是什么?是戒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那个慧是正智慧,不是世智辩聪。世间人聪明智慧,他因为缺少戒定的基础,那个智慧叫世智辩聪,在佛法里称为邪慧,用正邪两个字来区别。邪慧绝对不是贬低别人,佛菩萨说法,如果有轻视别人、贬低别人,他是凡夫,他决定不是圣人。为什么?他还有分别执着。我们晓得,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决定是清净平等心,决定没有高下之心,为了帮助众生觉悟,不得已说一个正邪。尤其佛法讲到究竟处说得好,邪正不二,那还有什么好争执的?为什么说邪正不二,邪正是一桩事情?正是你与法性相应,邪是与法性不相应,法性本身没有相应不相应,相应不相应在人情,不是在法性,所以从法性上讲是无邪亦无正,这才说得圆满,说得我们心服口服。
  佛为众生说法,无非就是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破而已。可是我们迷得真的是太深,上根之人,像《六祖坛经》里面讲的上上根人,那个好办,一闻千悟,他听佛说法或者是看经教,一部经甚至于一部经还不到,看了半部经,他就开悟了。我们在经典上见过很多,听世尊讲经,那一部经没有讲完,他就开悟了,那是上上根人。中下根人,听佛说这个法明白了,但是那个法他又胡涂了,他又不明白了。这样才劳累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这么长的时间,对中下根性人说的,上上根不必要,很短的时间问题就解决了。无论是长时间说、短时间说,无论是短时间开悟,或者是长时间才能开悟,所悟的都是一桩事情,「诸法实相」,都是一桩事情。
  这桩事情,我们在大乘经教里搞了这么多年,才有那么一点影像。真相是什么?真相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大乘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包括我们在内,一切众生是未来佛;三世是讲过去佛、现在佛,我们现在是凡夫没成佛,但是将来一定会成佛,是未来佛,共同一法身。千经万论,千言万语,尘说剎说,无非说这么一个事实而已。众生要是真正觉悟了、明白了,天下太平,什么事都没有了。就是不肯承认,所谓是死不承认,那有什么办法?如果我们比喻,把我们这个身体比作法身,我们现在是什么?我们现在是身体的细胞。明白我这一个细胞是整个身体的一部分,我这个细胞跟所有一切细胞是共同一个身,这个细胞就叫佛,它觉悟了;另外那个细胞还不觉悟、还不承认,跟其它的细胞彼此对立;凡圣就好比这种现象。
  所以事实真相是不可思议的清净法,『令入难思』,难思是不可思议,这话的意思很深。换句话说,事实真相决定不可思议,那才是事实真相。思是思惟、想象,议是议论、说明,有思有议决定不清净,决定不能够体会事实真相。佛教初学,教我们凡夫,有思有议,这是教小学;如果教大学,大学就没有思议。我们想想,大乘经里面给我们所透的消息,所谓的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极乐世界,我们要问,佛还有没有说法?如果没有说法,经上讲阿弥陀佛、毘卢遮那佛每天为诸菩萨讲经说法,这是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的,释迦牟尼佛决定没有妄语。《金刚经》上说如来是五语者:「真语」,真实语;「如语」,所说的完全与事实真相相应,不增不减;所以他是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不异语,句句话都是真实。但是一真法界里面说法不是用言说,用什么方法说?表法说,经里面常常讲的表法,六根一接触就通达、就明了,哪里还要言语这么啰嗦、这么解释,听的还听错意思,哪有这么麻烦!这种表法的方法,我们佛门里也有,如果从这个地方学会了,那你在佛法修学上就提升很大的一步,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华严经》上讲的「尘说剎说,无间断说」。尘说剎说是比喻六尘都在说法,剎土也在说法,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境界统统在说法,说什么法?《大方广佛华严经》,无间断在说。你懂得表法的意思,事实真相就是这样的,哪里还要经本?哪里还要文字?不但经本文字没有了,言说也没有了。
  龙树菩萨见到《上本华严》,说「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真的是这样吗?龙树菩萨说得很谦虚,实际怎么样?不止!他讲的话也没有骗我们,「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十是表法不是数字,「一四天下微尘品」,也是表法,也不是数字。表什么?无量无边,究竟圆满。你要把它看成数字,错了,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还是有数量的,还是落在数量里,它表法的。诸佛菩萨在哪里?我们眼睛所见的一切色法,耳所听的一切音声法,无一不是诸佛菩萨,无一不是善财参访的善友。谁懂得?我们为什么看不出来?看经体会不到,闻法也体会不到,这个事情关键就是我们的烦恼习气、分别执着无法突破。要突破这个境界,清净心,也就是禅定。心地清净,分别执着轻了,逐渐逐渐就体会到。如果分别执着完全没有了,这个境界是圆圆满满的现前,才能够入佛法界。
  佛法界怎么入?不是真的有一个佛法界你能够入进去,那你就完全搞错了。世法跟佛法是一法,佛境界、凡夫境界是一个境界,就是你的宇宙人生观改变了。凡夫境界是以自己为本位,所以你有烦恼,你迷惑,你有执着,你有分别。佛菩萨、觉悟的人,他把这个本位换了,他以众生为本位,不以自己为本位了。众生为本位,要晓得众生是不生不灭的,《中观论》上讲的「八不」,都是说众生,「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这是众生。以这个为本位,他的看法跟我们完全不一样了,自私自利的念头彻底消灭了,这个与法性完全相应。他还有这个身体,还有色相在,色相碍不碍事?不碍事了。我们迷的时候色相碍事,理事有碍,事事有碍。彻悟之后,理事无碍了,理事就是性相无碍了;性是理,相是事。不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了。事事无碍是说我们这个身与一切众生身,这里头和睦相处没有障碍。
  你要知道为什么没有障碍?我们凡夫为什么有障碍?凡夫有我,我跟你对立。对立里面最严重的利害对立,这个对我有利,那个对我有害,这才起争论。觉悟之后,利害没有了,得失没有了,所以这个身能够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绝对不会发生冲突。众生在迷,菩萨在悟,众生争,菩萨让,就没事了;两个人相争才出事情,才有碍;一个争、一个让,那怎么会有碍?不碍,没有障碍了。普贤菩萨教给我们,那是教菩萨的,「恒顺众生」,就无碍,就事事无碍;你不恒顺,那就有障碍。顺是什么?顺即是孝,孝跟顺是一体,孝是体,顺是用,顺是孝之用,孝是顺之体。普贤行愿,恒顺众生就是尽孝。在中国,大舜给我们做一个榜样,他所处的环境,我们一般人来看是极恶劣的环境,他能够把极恶的逆境转变成顺境,用什么方法?顺,孝顺、孝心、孝行,孝行就是顺、就是随顺,随顺是孝行。我讲《感应篇》跟诸位讲过,我们今天说顺,没有办法做到,为什么?你那个顺根本上就搞错了,你顺是情,顺情不行。佛菩萨、圣贤人他顺什么?他顺法性,所以就没有问题。「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随顺是随顺众生的佛性,这是对人事环境,对物质环境是随顺众生的法性,这叫做尽孝行孝。随顺人情,烦恼就起来,你没有办法随顺。你要是真正肯定明白了,那是一尊佛,佛我们要随顺他;可是这尊佛,你要知道他现在是个胡涂佛,他不是个明白佛。好像这个人,人是好人我要随顺他,他现在喝酒喝醉了发酒疯,我们要怎样来照顾他,所以这里头有智慧、有善巧。舜知道,他的后母很不喜欢他,很讨厌他,希望把他害死。挖了一个深井,希望哪一天有机会把他推到井里,把他埋在里头。他很聪明,他老早就想到,井底下再挖一个通道通出去,这就是他能随顺;你推我下去我就下去,上面用石头压,他从那个通道出去了。所以这就是有智慧、有方法,能满他的愿,消他一点气;气没有消光,下一次还会有麻烦出来的;等到他气统统消光,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就能和睦相处了。这是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诸佛菩萨示现在十法界教化众生,不随顺怎么行?释迦牟尼佛就做出榜样,自己僧团里面六群比丘,天天在生事、惹祸、找麻烦,佛随顺;外面有六师外道,那些嫉妒障碍。佛有高度智慧,表现什么?真诚、慈悲、恒顺,没有不能化解的。我们今天很不容易随顺别人,原因在哪里?我们不明理,没有智慧,不懂得随顺的方法。所以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时时发生冲突,现在人常讲时时发生矛盾,产生误会,造成许许多多的障难。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障难是战争,人与大自然的障难是天灾,水灾、火灾,这个火不是普通的火,佛经上讲的劫火燃烧,风灾、地震,我们今天讲天然灾害。天然灾害从哪里来的?是跟大自然这些物质相处不好,也就是我们不能随顺自然环境,招惹来自然环境对我们的报复。这个话不是我说的,你们看过些预言小册子,预言说地球要报复人,你们不好好的对待地球,地球要报复你们。他们说这个话也很有道理,能够说得出这样的话不简单,这不是普通人能说得出来的,事实确实是这样。
  实在讲,「孝顺」这两个字也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两个字可以统统包括了。儒家讲这个,佛法也讲这个,世出世间古圣先贤所说的总离不开这个原则,这个原则讲到高的地方、讲到深的地方,是「难思清净法」。诸位细细读一读大乘经,《华严经》也是大乘经,我们就会体会到、会发现到,确实字字句句都没有离开孝顺、没有离开忠孝。忠是什么?忠就是真诚,一丝毫偏邪都没有,这叫忠,也就是讲诚的意思。曾国藩解释诚,「一念不生是谓诚」。一念不生就是忠,起一个念,这个念就偏、就偏邪了。可是佛法里面讲念有正念,什么叫正念?纯是为众生,纯是与性德相应,这叫正念。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我们讲经说法叫正念,为什么?他没有一点私心,不为名,不为利,不为享受,所以他的念叫正念,他的说叫正说,他的行叫正行,正就是中,中正。中这个字落实,就是正念正行,这个确实都是难思清净法。不但心清净,身也清净,行也清净,语也清净,无一而不清净。我们跟释迦牟尼佛学习,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学的什么要知道,我们真的学到东西了。诸位要想想,就是这首偈,你要真正明了,真正通达,真正学到了,现在世间这些灾难与你有什么关系?毫无交涉。于是我们就明白了,哪些人会受灾难,哪些人不受灾难,哪些人受灾难严重,哪些人受灾难很轻,我们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个法门真正是大圆满法门,这个法门就是指《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教学。《华严经》的教学最后归宿,归宿到《无量寿经》的教学,那才是真正究竟圆满。这给我们说明,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究竟圆满。为什么?别说我们凡夫,即使上上根人,如果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从这个地方悟入了,悟入之后历事炼心,这个过程是不能够避免的。为什么?要把我们无量劫来那些烦恼习气都要把它断尽,这个绝不是短时间能办得到的。古人讲得好,「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所以要历事炼心。到西方极乐世界,做历事炼心的工作好做,为什么?障缘少,对于我们根基弱的人是很大的方便。除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外,任何诸佛剎土里面的状况,大多数跟释迦牟尼佛的报土一样。我们现在住释迦牟尼佛的报土,这里头障缘多,诸位要晓得,顺逆都是障缘。顺是什么?你遇到些好人,好的生活环境,你起贪心、贪恋,舍不得离开,你的境界不会向上提升。遇到恶人,遇到不好的生活环境会堕落,容易起瞋恚心,对恶人容易起报复心,那就完了;轮回六道,生生世世互相报复,没完没了,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所以这个报土不如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好处在哪里?好处是平等法界,在那个法界里头没有恩怨。而且那个法界最殊胜的是寿命长远,这是其它诸佛法界里头没有的,西方极乐世界是无量寿。佛无量寿,所有一切往生的人统统无量寿,所以古人讲西方世界长寿是第一德。讲西方世界好,好在哪里?哪个是第一个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无量寿。无量寿,你成佛当然是一生,不会等到第二生,有的是寿命,有的是时间。缘殊胜是你天天亲近佛陀,这个缘太殊胜了,善知识当中还有哪个能比阿弥陀佛更殊胜的?不但每天亲近阿弥陀佛,每天可以亲近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这是十方世界所有诸佛剎土里没有的。华藏世界的菩萨还要求生极乐世界,这个事情我们要多想想。我们修学其它的法门,修到最成功、最圆满,明心见性,到哪里去?到华藏世界。相当不容易,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至少要破一品无明,你才生到华藏世界。不要说见思烦恼了,见惑里面八十八品见惑,我们这一生都断不了。要给你说实在话,像我们这种根性,一品都断不了。怎么见得?人家听的时候不服气、不见得,那就没断了,这很简单。你真断了的时候,如如不动,绝不起心动念;你听了还不服气,你就没断。
  我有一年在洛杉矶讲经,我曾经说过,有五个年轻人,听说很用功,修行很有成就,西藏的仁波切到那边弘法的时候给这五个人授记,说他们都开悟了,得到许许多多同修尊敬,是开悟的人。我去讲经,这五个人要我给他印证,他说:西藏仁波切都说我们几个人开悟了,他说:法师,你看看我们?我说:没开悟。他听了很不高兴,为什么?就这个就没开悟。听到我说不开悟还生气,这怎么是开悟?所以世间人听骗不听劝,没法子,跟他讲真的他不相信,骗他他很高兴,你说那有什么法子!现在这个世界骗人的事情多,给你讲真话的人不多,你到底是听骗还是听劝?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听骗,所以这个世间会有灾难。这些也是我们眼前的事实真相,我们要了解,了解你能观机。我们知道在这个阶段,如何去帮助这些已经听骗的众生,怎样帮助他觉悟,怎样帮助他回头。我们妄想分别执着要不放下,怎么能成功?所以真妄、邪正、是非,我们要有能力辨别,昨天跟诸位说过,我们的修学才会有真实的受用,才不至于落空。
  真妄,实在讲并不难辨别,只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太粗心、太大意了,佛法标准太多,随便拈一个就能够判断。「净业三福」里面那十一句是很好的标准,「十善业道」也是很好的标准,标准太多太多了,不要找很高的,很低的标准去量一量,就量出他是真的还是假的。佛不教我们量别人,教我们量自己。我们量别人,错了,别人与我们不相干,最重要的是量自己,这就善修了。看到人家的善行与佛法相应的,回过头来想想我有没有?如果有,这个善法要叫它增长,如果没有,一定要发心学习,这是「四正勤法」;看到别人的所作所为与性德不相应,我们看了之后想一想我自己有没有?如果有,马上要改正,如果没有,要自己勉励自己不要发生,这不是佛四正勤的标准列在此地吗?所以标准太多了。《华严》里面所讲的标准高,几乎全是大乘菩萨的标准,但是我们初学的人也适用。这一首偈我们就介绍到此地,再看第二首:
  【佛身普现于十方。无着无碍不可取。种种色像世咸见。此喜髻天之所入。】
  喜髻天王他得的是「尽虚空界清净光明身解脱门」,这首偈是他的赞颂,也是他的心得报告,也是他教化众生的依据。他教人什么?他自己学的法门,学得有成就了,他教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意思都很深,他们都是明心见性,都是诸佛如来化现的身相,不是真正的欲界天的天王,不是凡夫,诸佛如来示现的。第一句说『佛身普现于十方』,普是普遍,无时不现,无处不现,才叫普。如果我们这个地方,没有佛现身,那就不叫普。普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处没漏,一剎那也没漏,这叫普。是真的吗?真的,一点都不假。底下一句就讲清楚了,佛是什么身?无着身,没有执着、没有障碍;换句话说,决定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那就是佛身,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色相全是。我们想一想,我们现在这个身,一切众生的身,这个身它有没有分别、它有没有执着、它有没有妄想?没有。没有,这个身不是佛身是什么身?分别执着妄想是谁?意识,染污意。意附在这个身上,身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意有,所以身是个佛身,意不是佛身。我们今天佛身被意害了,它附在我们身上,被它害了。所以这个身里头有真有妄,真妄和合。诸位晓得,八识是真妄和合的,我们现在这个身是真妄和合的,你能够认真的这一边,不要认妄的那一边,一切众生岂不都成佛了吗?《华严经》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就是这个意思,真的本来成佛。身是佛身,性是佛性,佛身、佛性里头加了一个染污意,麻烦在此地。但是那个染污意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对于一切众生的看法就不一样,为什么?尊重的心会生起来,普贤十种修学的纲领,我们真的就能做到。礼敬的心,称赞的心,供养的心,忏悔的心,我们都能够生起来。忏悔什么?过去错了,过去没看清楚,对他有分别、有执着、有怨恨、有过不去,应当忏悔,现在晓得原来芸芸众生都是佛身普现世间。
  法性『无着无碍不可取』,身相也是无着无碍不可取。身相何以无着无碍不可取?我们前面曾经跟诸位细说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不可取。我们有取着的心,那个心是意,那不是真心,不是佛性,佛性也就是佛心。我们要晓得,意识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妄心。「妄」这个字就用得很好,妄就告诉你它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就别当真,就没事,真妄无碍。你不认识它,不了解它,它就起作用,就产生障碍。如果你认识它,了解它,它是虚妄的,不要去理会它,就无事。你要问,它从哪里来的?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只要无着就无碍,你着相就有碍,你取相就有碍,不着不取哪有障碍?于一切法都要学无着无碍不可取,不管是顺境、是逆境,是善人、是恶人,是佛法、是世法,是一真法界、是十法界,都不可以执着,都不可以取,你就入无碍法界。无障碍的法界是诸佛菩萨的生活环境,他们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为什么过这种生活?就是他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他不执着,他不取。
  『种种色像世咸见』。并不是没有色相,色相有,无量无边的色相存在,用一个「见」,用这一个字代表。代表什么?六根能接触到的,六根接触到的六尘境界确实是有,六根也有、六尘也有,只要你不执着,只要你不取,这个境界就是无障碍的境界,就是如来果地上的生活境界。入这个境界,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清净光明。身清净光明,种种色相也是清净光明,我们如果能契入这个境界,给诸位说,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见到了。由此可知,华藏、极乐还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识是什么?净识,相宗讲的庵摩罗识,八识再建个第九识庵摩罗识。有些祖师大德不承认,八识就是八识,第九就是自性了,庵摩罗识就是清净的自性。有些祖师建立第九识,他也有个道理,因为八识是染净两分,纯讲净的这一分,不讲染的这一分,称为庵摩罗识,也行,也讲得通。
  由此可知,净土、华藏,我们可以说唯心所现、净识所变,清净就非常重要。无着无取就清净,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心清净则境界清净,这是真正离苦得乐达到究竟处,佛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个话不是空话,真正能做得到。佛怎么帮助我们?佛并没有给我们一分钱,没有给我们任何物质上的帮助、援助,佛是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明白,我们觉悟了,回头。什么回头?念头转过来了,错误的念头完全转过来为纯正的念头。念头一转,境界就转,为什么?境界是从心想生的。佛法常讲境随心转,境里面有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随心转。所以诸位想想,我们讲的舜王,舜王那个人事环境很恶劣,他用心能转过来。
  有情、无情统统都转,问题就是你明不明了事实真相,你相不相信这个事实真相。你要是明了,肯定相信佛的教诲,相信佛的教诲是有理由的,不是盲从。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我相信了,不是随便听听我就信你的,我们要通过思惟,要通过实践,就是要通过印证。佛法讲信解行证,到你自己印证,真的证实了,那个信才完全肯定。我们自己没有证实,这个信还有疑在里头,还有疑惑。亲证这个境界,疑惑才完全断除,才完全没有了。所以信解行证是一法,不是四法,《华严》所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四个字任何一个字同时具足其它三个字;说信,信里头有解、有行、有证;说证,证里头有信、有行、有解,绝不是独立的。如果四个字独立,那是迷而不觉;四个字融会一体,是觉而不迷。我们从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然后才知道,佛家的经典是其味无穷。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学佛问答》(精选自净空法师答疑)已经出书,欢迎迎请:。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主站自日以来,文章总访问量:
学佛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九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