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校门口到体育馆70米,学校教学楼简笔画到体育馆100米,学校教学楼简笔画到体育馆比校门口到体育馆远多少米?

查看: 16456|回复: 8
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及课堂实录
公开课《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片断】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学校的跑道上分组练习,现在汇报一下:
100米的同学你们走了多少步,累不累?
生1:100米我大约要走160步。不累
生2:我走了150多步。不累
生3:我走了162步。有点累。
师:100米大约要走150到160步左右。那么走1千米大约要走多少步呢?
生:大约步吧!应该累。
跑道走一圈的同学你们走了多少步,累不累?
生:大约450步,有点累。
生2:大约400步,脚有点酸。
师:你们觉得走1千米的感觉如何。
生:应该很累。
下面请沿跑道走4圈的同学汇报一下:
你们知道你们走了多少路吗?用了多少时间?你们的感觉怎么样?
生1:走了一千米路,花了15分钟多。比较累。
生2:大约16分钟。很累……
师小结:通过课前的练习,大家对1千米大约多长、大约要走多少步,累的感觉如何有了深刻的体会。(闭眼想象)把你家到学校的路线也闪现一遍,比较一下,是超过1000米,还是不到1000米。
生:我家到学校超过1000米。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每天乘校车要走20分钟
生1:我骑自行车要10几分钟。
生2:我家到学校不到1000米。因为我走路只要5、6分钟。
【课后评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管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对新的长度单位不十分陌生。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对“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利用步行、跑步、估等多种形式,有层次地展开了对长度的丰富表象,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抽象感、陌生感,使学生感到数学概念原来就是这样活生生、跟生活又是那么地联系紧密。尽管这种体验是在课前完成的,但学生的感触还是很深的,学生只有在经历主动的探索建构中习得的知识,才能学以致用,才会终身难忘。在生活情境中的学习,让学生寻觅到了数学知识的源泉,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让数学与生活相融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明确指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教学,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案例描述]
一、引出千米
上课伊始,我提出要跟同学们交朋友,同学们很高兴,我选择一位小朋友上讲台,我们两人并肩站在一起,让同学们观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我们两人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应老师高,学生矮;应老师重,学生轻;应老师胖,学生瘦……”顺着同学们的回答,我又提问:“如果要知道老师比这位同学高多少?你有什么办法?”同学们说到了用尺子量,还说到要用到米作为长度单位。于是,我让同学们回忆: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谁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说。接着,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选择测量铅笔的长度用哪个长度单位合适?(厘米)硬币的厚度?(毫米)课桌的高度?(分米)教室的长?(米)要测量育英小学到应老师所在的学校崇仁镇校的距离,应该用哪个单位?那测量嵊州到杭州的距离呢?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很自然的就引出了今天要学的长度单位千米。在引出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后,我还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千米的知识?
二、认识千米。
在建立1千米的概念时,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先说说:“在你的印象里,你觉得1千米大约有多少长?”由于学生对于1千米的概念在脑子里是模糊的,所以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像火车那样长;有我们学校一圈长……”但他们至少知道一点,那就是1千米很长,在肯定他们回答出1千米很长的基础上。接着,我让同学们想办法:怎样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
很快,就有学生说可以用尺子量。马上就有学生反对了,理由很简单:这样量太麻烦。不一会儿,又有学生提出可以用脚步来量:我们课前已经走了100米,大约要一分半钟,那走完1千米大约要15分钟。我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问:那你觉得走15分钟能从校门口走到哪儿?国商、新华书店、世纪广场……由于有了学校作为起点,加上走15分钟的提示,很明显,学生的回答跟1千米很接近了。接着,我就考考学生们的估计能力怎样?逐步出示三江购物中心(离学校约600米)、中心公园门口(离学校约1000米)、嵊州剧院(离学校约800米)、嵊州宾馆(离学校约2500米)的图片。请他们估计一下:从你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由于,学生在脑子里已经有了1千米的概念,马上他们就 正确判断出了。紧接着,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来走一走1千米。从校门口出发大约走2个100米,向左转弯,再走4个100米左右到三江购物中心,然后,向右转弯再走4个100米就到达中心公园门口,整个过程大约就是1千米,你走到了吗?好,现在脑子里1千米有印象了吗?那你能说说从学校出发到其他什么地方也大约是1千米吗?这下,1千米的概念在他们脑子里已经比较清晰了,举例子子也能很好的举出来:今日电器、交通宾馆、……
三、应用千米
在建立了1千米的概念以后,让学生看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大约也相隔1千米呢?
1)、你们学校开运动会的嵊州中学的环行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
2)、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几个这样的距离是1千米呢?
3)、新造的嵊州大桥加上两边的引桥约500米。几座这样的大桥长度大约是1千米呢?
接着,我让学生说说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了千米这个单位?学生主要说是在计量路程中要用到。我主要列举了里程碑(表示从路口到某个位置的路程,每隔1千米就有一块里程碑。)边出示在嵊州大道上拍的里程碑边解释1:上面的104国道指的这条是国家级的公路,它是从北京经过很多个省一直到达福建的福州。从北京起,每隔1千米就有这样一块里程碑,那这块应老师在嵊州大道上拍的里程碑表示什么呢?(从北京起到嵊州的距离是1589千米。);警告牌标志(警告驾驶员开车的时候不要超过每小时60千米。);指路标志:我出示在嵊州客运中心附近的马路边拍的指路标志问学生:从上面,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最后,从学生得出的信息中提问:2千米等于多少米?从而引入千米到米之间单位转换的教学流程。
《千米的认识》案例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课标》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现结合《千米的认识》教学中的部分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片段一
  师: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生:米、分米、厘米。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分别是多少长吗?
  生1:1米有这么长。(学生双手平举状)
  生2:1米大约有同学们两手伸开那么长。
  生3:1分米就是10厘米。
  生4:1厘米大约跟我们的指甲那么宽。
  师:安吉到杭州的距离是多少?
  生:60多千米。
  师: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
  生1:安吉到杭州很远的。
  生2:安吉到杭州坐车要1个多小时。
  师:千米是用计量较长的距离。
  [感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知“千米”是计量长度的单位。]
  片段二
  师:春天是个旅游的好季节。星期天,老师驾着自己的爱车出发了,在路上看到一块路牌。你知道了什么?(显示:路牌)
  生1:我知道离大汉七十二峰还有30公里。离龙王山还有45公里。
  生2:我知道离大汉七十二峰还有30千米。离龙王山还有45千米。
  师:“km”表示什么意思?
  生:千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爸爸告诉我的。
  生2:我从书上知道的。
  师:说说你对千米的认识?
  生:(略)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千米的长度吗?(学生茫然状)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千米。
  (板书:千米的认识)
  [感悟:《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增强数学的亲和力。“你知道了什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一句“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充分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片段三
  1、屏幕出示:《学生拿米尺》、《100米长的教学楼》、《200米跑道》图片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我们学校的跑道。
  师:你知道它有多少长吗?
  生:绕跑道一周200米。
  (显示:学校跑道200米)
  师:你还看到什么?
  生:我们学校的教学楼。
  师:你知道它至西向东是几米?
  生1:100米。
  (显示:教学楼至西向东长100米)
  生2:我看到吴刚拿了一根米尺。
  (显示:米尺长1米
师:请你借助这些材料,在小组内研究1000米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讨论1000米到底是多长?
  2、小组讨论。(教师轮流参与各小组交流)
  3、反馈。
  师:谁来汇报你们小组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小组选择100长的教学楼。10个100长的教学楼就是1000米。
  (出示:10个100米是1000米)
  师:100米长的路你体验过吗?
  生1:100米我大约要走160步。
  生2:我走了150多步。
  生3:我走了162步。
  师:100米大约要走150到160步左右。
  生:我们小组选择200米的跑道。沿跑道跑5圈就是1000米。
  (出示:沿跑道走5圈是1000米)
  师:沿跑道走5图感觉如何?
  生1:有点累。
  生2:脚有点酸。
  师:你走1000米用了多少时间?
  生1:15分钟多。
  生2:大约16分钟。
  师:有的同学走得快,有的同学走得慢,所以用的时间有所不同。如果按你走100米的步数,算一算,走1000米大约需多少步?
  生1:大约需要1600多步。
  生2:大约需要1680步。
  师:感受了校园里的1000米,咱们再支公路上溜溜。从学校到……浙北大厦大约是1000米。(课件展示)现在老师不提示,请你把刚才展示过的这段路再在你脑中闪现一遍。
  生:(闭眼想象)
  师:把你家到学校的路线也闪现一遍,比较一下,是超过1000米,还是不到1000米。
  生:我家到学校超过1000米。
  师:你怎么知道?
  生1:我骑自行车要10几分钟。
  生2:我家到学校不到1000米。因为我走路只要5、6分钟。
  师:讲了这么多的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单位就是……
  生(齐):1000米=1千米。
  [感悟:在新课程理念的烛照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去体验具体的、可感的、鲜活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教师在学生实践和身边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走一走,数一数、算一算、估一估,体验、感悟“千米”的概念。在生活情境中的学习,让学生寻觅到了数学知识的源泉,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片段四
  师: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用千米作单位的长度吗?
  (出示《汽车速度表》、《限速牌》)
  师: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
  生2:这里不能超过40千米。
  师:这里什么不能超过40千米?
  生:这是规定汽车每小时速度不能超过40千米。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课外书上看到的。
  师:课外书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希望大家能像他一样多看课外书。到今天,我们学会几个长度单位?你能有序的说一说吗?
生: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的?
  生:1千米等于1000米。1米等于10分米……
  (师分别板书1000、10)
  师:请在下面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在我房间的东面摆放着一张长2( )的床,身高130( )的我,睡上去可舒服了。每天晚上,我都在高约7( )的书桌上看书、写字。早上,我匆匆坐上公共汽车,赶往2( )外的学校上课。
  生:(略)
  [感悟:学以致用,数学也不例外。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所学的所有长度单位返回到生活中,从实践中自然而然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评析:
  1、紧密联系生活。让数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认识中导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并结合实际指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在学习千米时,也是通过学校的运动场的周长等生活材料来建立千米的概念的。之后,让学生估计一下,从你家到学校,大概有多少距离?说一说生活中其它大约相隔1000米的地方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如课件屏幕显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的综合题则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深刻体验生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课前让学生走走,数数,感受1千米的长度。认识千米这一单位时,由学生从学校操场一圈的周长推导出1000米大概有多长。在提示进率时,由他们自己组成学习小组分析讨论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及相互之间如何转化。综合题练习时,更是把学生推到了前台,让他们自己结合实际独立运用。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也设计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如在学完千米这一概念后,即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学习2千米50米=( )米,50000米=( )千米等。综合题也是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和探究学习意识。
  3、快乐享受生活。着重体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基于建构主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最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中,着重体现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高效、丰富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与新的所学知识同化后,即通过“自主学习”后完成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如学生从10米、100米和200米的实际长度推出1000米的具体长度,从1000米=1千米推出2000米=2千米甚至更多。 为了达成学生顺利建构其知识结构,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个环节,一是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驾车旅游中的数学问题。二是采用积极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状态。三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千米概念的表象。四即小组协作学习。五是强化练习设计,即在每一个环节结束后,都及时安排进行必要的练习等。
《千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 & 江西省上饶县五府山小学教师& && &&&雷荣高
& &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 &&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担心,因为米、分米、厘米、毫米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学生也可以用眼睛去看。那千米怎么办呢?学生既不能用手比划,也不能用眼睛来看。苦于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所以就一直拖着没有上。最后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我决定在上这节课时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 && &1、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
我们的教学楼到校门口一个来回刚好100米的距离,我就让每一个学生从教学楼走到校门口再走回来,体验100米有多远,再想象一千米就是走10个100米那么远。学生听说要走路,高兴的都举起了小手,生怕老师把自己遗忘,当得知每个人都要体验时,有学生条件反射性的一跃而起,看到学生们笑容灿烂的面孔,我知道我这样安排是正确的。学生只有对这件事真正的感兴趣了,才会用心的去学习它。走路这个环节取得了成功,学生把自己走的步数记下,很快的就算出了1000米要走多少步。从而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观念。
& && &2、用“抢做小老师”的游戏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这节课在学生明白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为了不让学生机械地做题,我们全班一起来做“抢做小老师”的游戏。(到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如果有错误的地方,其他同学就可以主动来抢改。)一经公布,下面立刻沸腾起来,每个人都想做小老师来给别人修改错误,被点到做题的学生也憋着一股劲,我就是不让你们来改错。这样一来,课堂就很活跃,学生也在游戏中巩固了“1千米=1000米” 这个单位换算。
& &&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难点也基本克服了。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从作业情况来看,正确率也是可以的。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内容的过渡等等存在许多不足。在这方面我将会进一步的加强与提高。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 && && && && && && && && && &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
& &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不仅要求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教学,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一、引出千米
& & 上课开始,我选择一位小朋友上讲台,我们两人并肩站在一起,让同学们观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我们两人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老师高,学生矮;老师重,学生轻;老师胖,学生瘦……”顺着同学们的回答,我又提问:“如果要知道老师比这位同学高多少?你有什么办法?”同学们说到了用尺子量,还说到要用到米作为长度单位。于是,我让同学们回忆: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谁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说。接着,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选择测量铅笔的长度用哪个长度单位合适?(厘米)硬币的厚度?(毫米)课桌的高度?(分米)教室的长?(米)要测量我们所在地到敦煌的距离,应该用哪个单位?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很自然的就引出了今天要学的长度单位千米。在引出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后,我还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千米的知识?
& &二、认识千米
& & 在建立1千米的概念时,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先说说:&在你的印象里,你觉得1千米大约有多少长?&由于学生对于1千米的概念在脑子里是模糊的,所以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像火车那样长;有我们学校一圈长……&但他们至少知道一点,那就是1千米很长,在肯定他们回答出1千米很长的基础上。接着,我让同学们想办法:&怎样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很快,就有学生说可以用尺子量。马上就有学生反对了,理由很简单:这样量太麻烦。不一会儿,又有学生提出可以用脚步来量:我们课前已经走了100米,大约要一分半钟,那走完1千米大约要15分钟。我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问:那你觉得走15分钟能从校门口走到哪儿?新华书店、超市……由于有了学校作为起点,加上走15分钟的提示,很明显,学生的回答跟1千米很接近了。接着,我就考考学生们的估计能力怎样?请他们估计一下:从你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由于,学生在脑子里已经有了1千米的概念,马上他们就正确判断出了。紧接着,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来走一走1千米。从校门操场边缘出发走一圈,大约走2圈半,然后, 整个过程大约就是1千米,你走到了吗?好,现在脑子里1千米有印象了吗? 这下,1千米的概念在他们脑子里已经比较清晰了……
三、应用千米
在建立了1千米的概念以后,让学生看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大约也相隔1千米呢?
1)、学校开运动会的环行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
2)、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几个这样的距离是1千米呢?
&&接着,我让学生说说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了千米这个单位 ?学生主要说是在计量路程中要用到。我主要列举了里程碑(表示从路口到某个位置的路程,每隔1千米就有一块里程碑。)
《千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初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思想。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同学身材普遍较高,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高了。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
师生交流。(略)
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序地说一说吗?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请人来比画比画。
学生比画。
师:如果测量1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
师:那测量1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用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你想用什么作单位?
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
师:讲得好!那如果测量我们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厘米或米作单位就太麻烦了。
师:对呀!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板书:千米)看到千米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生1:1千米有多长?
生2:1千米等于多少米?
师:是呀,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千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板书全课题:千米的认识)
【评析:通过师生身材高度的比较与猜测的交谈,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已学长度单位,既自然真切,又简短扼要,同时诱导出测量淮安与北京距离的现实需要与已学长度单位不够用的认知矛盾。这就使得新知的导出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营造了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二是顺接于已有认知背景之中,突出了新知学习乃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二、自学探究,认识新知
1.提示自学。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千米”一词,提出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把它整理成自学提纲。围绕这些问题你们阅读教材,尝试自己解决,好吗?
出示自学提纲:
⑴通过看书你认识了什么单位?
⑵你是怎么感受“千米”的?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把教材第44页上面的内容读一读、画一画。学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2.自读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读书,你们认识了什么内容?谁来汇报。
学生交流。(略)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成效。那么,通常测量什么样的物体长度要用到千米作单位呢?
生: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等较长的路程,通常要用千米作单位。
师:千米一词后面为什么要加星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师:千米又叫公里,千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通常用符号“km”来表示。在我国习惯上用“公里”来表示“千米”,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长度单位。
师:你在哪儿见过千米的呢?书上提供这些场景,你了解吗?
生:我知道书中第一幅图中的180千米是表示里程的。
师:通过自学,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1千米=1000米。
让学生读一读,并通过不同的停顿和语气把“1千米”和“1000千米”区分开来。
3.理解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3题。(略)
【评析:组织学生自学时,教者做了较为切实的安排:先让学生明确自学题纲,再及时展开交流,汇报阅读自学的收获。其间通过提问强调千米的使用场合、注意千米概念的附注,仔细观察辨认实际插图的意义等等。精心的设计确保了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较为圆满地获得自学的成功。】
4.感受1千米。
(1)估计1千米的实际长度。
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根1米长的米尺,如果用这根米尺时,量多少次是1千米呢?
生: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师:可见,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请大家估计一下,1千米远的路程有多长?
学生自由估计。(略)
(2)借助跑道的长感知1千米。
师:你到过我们市的体育场吗?体育场跑道边有一条直道,(课件演示体育场跑道中直道的画面)你知道这条直道是多少米?
生:体育场的直道是100米。
师:是的,体育场的直道的长是100米,想象一下,100米有多长。像这样的几个100米的长是1000米?
生:10个100米是1000千米。
师:也就是说,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直道的长?
生:10个。
师:谁知道体育场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如果在体育场环形跑道上跑1000米,你认为要跑几圈?
生:体育场环形跑道的一圈是400米,在上面跑两圈半正好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师: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
生:是200米。
师:沿学校跑道跑几圈是1千米呢?
生:5个200是1000,跑5圈是1千米。
(3)借助身边的环境感知1千米。
师:我们刚才借助操场、体育场的跑道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如果要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来感觉一下,怎么样?
学生起立,闭上眼睛想象。老师说途经的地点、路程,学生想象,沿着路线感受1千米路程。(从学校大门口出发向北走—到向东拐弯小桥处大约50米—到西长街大约300米—再向北走到府市口红绿灯处大约350米—到医药公司红绿灯处大约650米—到勺湖公园东大门大约1千米。)
师:走1千米的感觉怎么样啊?
师:估计一下,从你家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学生交流。
(4)算一算,找一找。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请大家看这幅图,图中从小明家到哪儿正好是1千米?
生:从小明家到电影院—邮局—少年宫,正好是1千米。
师:图中还有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
生:从体育场—少年宫—邮局,正好是1千米。
【评析:教者用心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十分清晰地设计了四个环节:通过学生估计1千米有多长,激活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既使学生体会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又使学生产生了用自己熟悉的事物认识1千米的心理需要;随后,由近及远通过体育场100米的直道,用已知的长度来“度量”1千米,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并借助200米、400米的跑道直观感知1千米;接着,引导学生想象从学校大门口到勺湖公园、自己家到某个地方等熟悉的1千米线路来强化感知;最后出示标有各段距离线路图,看图计算行程。这样,有层次地规划学生的数学活动,十分高效地强化了对新建立的千米概念的实际长度的把握,创造性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5.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我们认识了千米,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其实千米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播放: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千米,是在长江上由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双层大桥;长江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非洲的尼罗河长6671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加拿大联邦大桥长13千米。而我国杭州湾大桥长36千米,是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万里长城约长6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结。(略)
【评析:进入概念应用阶段,教者向学生出示了有关国内外著名桥梁、河流等用千米作单位的长度数据,带领学生领略千米的广泛应用,犹如徜徉在广袤的时空隧道,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加强审美欣赏,渗透文化信息,开阔学生的视域。】
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填一填。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师:请大家先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学生练习后,组织反馈。
2.连一连。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连线,再说明理由。
3.估一估。
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并让学生看图完成第(1)小题。
师:如果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从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呢?
学生估计,并交流思考的过程。
出示实际的路程,与学生估计的结果进行对照,帮助学生体会合理的估计方法。
4.想一想。
师: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在这一天,我国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同学们都看了吗?那宏伟壮观的阅兵场面令人无比激动,无比振奋,真是百看不厌。想不想再回首一下那精彩的瞬间?好,下面就请欣赏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回答其中的问题?
播放课件国庆阅兵式的场景,并随着画面出示以下问题:
(1)14个官兵方阵和30个车辆方阵共长2(& &)。
(2)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 &),踢腿高度都是25(& &)。
(3)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20000多(& &),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近10000多(& &)。
师:看了上面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四、回顾本课,自由小结(略)
三年级(下册)第44~45页。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初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思想。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同学身材普遍较高,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高了。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
师生交流。(略)
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序地说一说吗?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请人来比画比画。
学生比画。
师:如果测量1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
师:那测量1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用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你想用什么作单位?
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
师:讲得好!那如果测量我们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厘米或米作单位就太麻烦了。
师:对呀!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板书:千米)看到千米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生1:1千米有多长?
生2:1千米等于多少米?
师:是呀,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千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板书全课题:千米的认识)
【评析:通过师生身材高度的比较与猜测的交谈,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已学长度单位,既自然真切,又简短扼要,同时诱导出测量淮安与北京距离的现实需要与已学长度单位不够用的认知矛盾。这就使得新知的导出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营造了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二是顺接于已有认知背景之中,突出了新知学习乃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二、自学探究,认识新知
1.提示自学。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千米”一词,提出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把它整理成自学提纲。围绕这些问题你们阅读教材,尝试自己解决,好吗?
出示自学提纲:
⑴通过看书你认识了什么单位?
⑵你是怎么感受“千米”的?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把教材第44页上面的内容读一读、画一画。学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2.自读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读书,你们认识了什么内容?谁来汇报。
学生交流。(略)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成效。那么,通常测量什么样的物体长度要用到千米作单位呢?
生: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等较长的路程,通常要用千米作单位。
师:千米一词后面为什么要加星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师:千米又叫公里,千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通常用符号“km”来表示。在我国习惯上用“公里”来表示“千米”,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长度单位。
师:你在哪儿见过千米的呢?书上提供这些场景,你了解吗?
生:我知道书中第一幅图中的180千米是表示里程的。
师:通过自学,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1千米=1000米。
让学生读一读,并通过不同的停顿和语气把“1千米”和“1000千米”区分开来。
3.理解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3题。(略)
【评析:组织学生自学时,教者做了较为切实的安排:先让学生明确自学题纲,再及时展开交流,汇报阅读自学的收获。其间通过提问强调千米的使用场合、注意千米概念的附注,仔细观察辨认实际插图的意义等等。精心的设计确保了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较为圆满地获得自学的成功。】
4.感受1千米。
(1)估计1千米的实际长度。
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根1米长的米尺,如果用这根米尺时,量多少次是1千米呢?
生: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师:可见,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请大家估计一下,1千米远的路程有多长?
学生自由估计。(略)
(2)借助跑道的长感知1千米。
师:你到过我们市的体育场吗?体育场跑道边有一条直道,(课件演示体育场跑道中直道的画面)你知道这条直道是多少米?
生:体育场的直道是100米。
师:是的,体育场的直道的长是100米,想象一下,100米有多长。像这样的几个100米的长是1000米?
生:10个100米是1000千米。
师:也就是说,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直道的长?
生:10个。
师:谁知道体育场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如果在体育场环形跑道上跑1000米,你认为要跑几圈?
生:体育场环形跑道的一圈是400米,在上面跑两圈半正好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师: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
生:是200米。
师:沿学校跑道跑几圈是1千米呢?
生:5个200是1000,跑5圈是1千米。
(3)借助身边的环境感知1千米。
师:我们刚才借助操场、体育场的跑道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如果要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来感觉一下,怎么样?
学生起立,闭上眼睛想象。老师说途经的地点、路程,学生想象,沿着路线感受1千米路程。(从学校大门口出发向北走—到向东拐弯小桥处大约50米—到西长街大约300米—再向北走到府市口红绿灯处大约350米—到医药公司红绿灯处大约650米—到勺湖公园东大门大约1千米。)
师:走1千米的感觉怎么样啊?
师:估计一下,从你家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学生交流。
(4)算一算,找一找。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请大家看这幅图,图中从小明家到哪儿正好是1千米?
生:从小明家到电影院—邮局—少年宫,正好是1千米。
师:图中还有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
生:从体育场—少年宫—邮局,正好是1千米。
【评析:教者用心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十分清晰地设计了四个环节:通过学生估计1千米有多长,激活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既使学生体会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又使学生产生了用自己熟悉的事物认识1千米的心理需要;随后,由近及远通过体育场100米的直道,用已知的长度来“度量”1千米,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并借助200米、400米的跑道直观感知1千米;接着,引导学生想象从学校大门口到勺湖公园、自己家到某个地方等熟悉的1千米线路来强化感知;最后出示标有各段距离线路图,看图计算行程。这样,有层次地规划学生的数学活动,十分高效地强化了对新建立的千米概念的实际长度的把握,创造性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5.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我们认识了千米,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其实千米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播放: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千米,是在长江上由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双层大桥;长江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非洲的尼罗河长6671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加拿大联邦大桥长13千米。而我国杭州湾大桥长36千米,是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万里长城约长6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结。(略)
【评析:进入概念应用阶段,教者向学生出示了有关国内外著名桥梁、河流等用千米作单位的长度数据,带领学生领略千米的广泛应用,犹如徜徉在广袤的时空隧道,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加强审美欣赏,渗透文化信息,开阔学生的视域。】
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填一填。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师:请大家先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学生练习后,组织反馈。
2.连一连。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连线,再说明理由。
3.估一估。
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并让学生看图完成第(1)小题。
师:如果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从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呢?
学生估计,并交流思考的过程。
出示实际的路程,与学生估计的结果进行对照,帮助学生体会合理的估计方法。
4.想一想。
师: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在这一天,我国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同学们都看了吗?那宏伟壮观的阅兵场面令人无比激动,无比振奋,真是百看不厌。想不想再回首一下那精彩的瞬间?好,下面就请欣赏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回答其中的问题?
播放课件国庆阅兵式的场景,并随着画面出示以下问题:
(1)14个官兵方阵和30个车辆方阵共长2(& &)。
(2)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 &),踢腿高度都是25(& &)。
(3)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20000多(& &),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近10000多(& &)。
师:看了上面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四、回顾本课,自由小结(略)
三年级(下册)第44~45页。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初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思想。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同学身材普遍较高,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高了。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
师生交流。(略)
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序地说一说吗?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请人来比画比画。
学生比画。
师:如果测量1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
师:那测量1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用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你想用什么作单位?
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
师:讲得好!那如果测量我们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厘米或米作单位就太麻烦了。
师:对呀!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板书:千米)看到千米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生1:1千米有多长?
生2:1千米等于多少米?
师:是呀,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千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板书全课题:千米的认识)
【评析:通过师生身材高度的比较与猜测的交谈,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已学长度单位,既自然真切,又简短扼要,同时诱导出测量淮安与北京距离的现实需要与已学长度单位不够用的认知矛盾。这就使得新知的导出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营造了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二是顺接于已有认知背景之中,突出了新知学习乃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二、自学探究,认识新知
1.提示自学。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千米”一词,提出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把它整理成自学提纲。围绕这些问题你们阅读教材,尝试自己解决,好吗?
出示自学提纲:
⑴通过看书你认识了什么单位?
⑵你是怎么感受“千米”的?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把教材第44页上面的内容读一读、画一画。学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2.自读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读书,你们认识了什么内容?谁来汇报。
学生交流。(略)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成效。那么,通常测量什么样的物体长度要用到千米作单位呢?
生: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等较长的路程,通常要用千米作单位。
师:千米一词后面为什么要加星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师:千米又叫公里,千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通常用符号“km”来表示。在我国习惯上用“公里”来表示“千米”,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长度单位。
师:你在哪儿见过千米的呢?书上提供这些场景,你了解吗?
生:我知道书中第一幅图中的180千米是表示里程的。
师:通过自学,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1千米=1000米。
让学生读一读,并通过不同的停顿和语气把“1千米”和“1000千米”区分开来。
3.理解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3题。(略)
【评析:组织学生自学时,教者做了较为切实的安排:先让学生明确自学题纲,再及时展开交流,汇报阅读自学的收获。其间通过提问强调千米的使用场合、注意千米概念的附注,仔细观察辨认实际插图的意义等等。精心的设计确保了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较为圆满地获得自学的成功。】
4.感受1千米。
(1)估计1千米的实际长度。
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根1米长的米尺,如果用这根米尺时,量多少次是1千米呢?
生: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师:可见,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请大家估计一下,1千米远的路程有多长?
学生自由估计。(略)
(2)借助跑道的长感知1千米。
师:你到过我们市的体育场吗?体育场跑道边有一条直道,(课件演示体育场跑道中直道的画面)你知道这条直道是多少米?
生:体育场的直道是100米。
师:是的,体育场的直道的长是100米,想象一下,100米有多长。像这样的几个100米的长是1000米?
生:10个100米是1000千米。
师:也就是说,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直道的长?
生:10个。
师:谁知道体育场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如果在体育场环形跑道上跑1000米,你认为要跑几圈?
生:体育场环形跑道的一圈是400米,在上面跑两圈半正好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师: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
生:是200米。
师:沿学校跑道跑几圈是1千米呢?
生:5个200是1000,跑5圈是1千米。
(3)借助身边的环境感知1千米。
师:我们刚才借助操场、体育场的跑道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如果要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来感觉一下,怎么样?
学生起立,闭上眼睛想象。老师说途经的地点、路程,学生想象,沿着路线感受1千米路程。(从学校大门口出发向北走—到向东拐弯小桥处大约50米—到西长街大约300米—再向北走到府市口红绿灯处大约350米—到医药公司红绿灯处大约650米—到勺湖公园东大门大约1千米。)
师:走1千米的感觉怎么样啊?
师:估计一下,从你家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学生交流。
(4)算一算,找一找。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请大家看这幅图,图中从小明家到哪儿正好是1千米?
生:从小明家到电影院—邮局—少年宫,正好是1千米。
师:图中还有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
生:从体育场—少年宫—邮局,正好是1千米。
【评析:教者用心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十分清晰地设计了四个环节:通过学生估计1千米有多长,激活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既使学生体会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又使学生产生了用自己熟悉的事物认识1千米的心理需要;随后,由近及远通过体育场100米的直道,用已知的长度来“度量”1千米,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并借助200米、400米的跑道直观感知1千米;接着,引导学生想象从学校大门口到勺湖公园、自己家到某个地方等熟悉的1千米线路来强化感知;最后出示标有各段距离线路图,看图计算行程。这样,有层次地规划学生的数学活动,十分高效地强化了对新建立的千米概念的实际长度的把握,创造性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5.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我们认识了千米,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其实千米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播放: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千米,是在长江上由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双层大桥;长江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非洲的尼罗河长6671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加拿大联邦大桥长13千米。而我国杭州湾大桥长36千米,是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万里长城约长6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结。(略)
【评析:进入概念应用阶段,教者向学生出示了有关国内外著名桥梁、河流等用千米作单位的长度数据,带领学生领略千米的广泛应用,犹如徜徉在广袤的时空隧道,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加强审美欣赏,渗透文化信息,开阔学生的视域。】
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填一填。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师:请大家先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学生练习后,组织反馈。
2.连一连。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连线,再说明理由。
3.估一估。
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并让学生看图完成第(1)小题。
师:如果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从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呢?
学生估计,并交流思考的过程。
出示实际的路程,与学生估计的结果进行对照,帮助学生体会合理的估计方法。
4.想一想。
师: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在这一天,我国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同学们都看了吗?那宏伟壮观的阅兵场面令人无比激动,无比振奋,真是百看不厌。想不想再回首一下那精彩的瞬间?好,下面就请欣赏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回答其中的问题?
播放课件国庆阅兵式的场景,并随着画面出示以下问题:
(1)14个官兵方阵和30个车辆方阵共长2(& &)。
(2)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 &),踢腿高度都是25(& &)。
(3)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20000多(& &),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近10000多(& &)。
师:看了上面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四、回顾本课,自由小结(略)
三年级(下册)第44~45页。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初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思想。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同学身材普遍较高,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高了。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
师生交流。(略)
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有序地说一说吗?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请人来比画比画。
学生比画。
师:如果测量1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
师:那测量1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么长度单位?
生:用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你想用什么作单位?
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
师:讲得好!那如果测量我们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厘米或米作单位就太麻烦了。
师:对呀!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板书:千米)看到千米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生1:1千米有多长?
生2:1千米等于多少米?
师:是呀,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千米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板书全课题:千米的认识)
【评析:通过师生身材高度的比较与猜测的交谈,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已学长度单位,既自然真切,又简短扼要,同时诱导出测量淮安与北京距离的现实需要与已学长度单位不够用的认知矛盾。这就使得新知的导出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营造了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二是顺接于已有认知背景之中,突出了新知学习乃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二、自学探究,认识新知
1.提示自学。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千米”一词,提出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把它整理成自学提纲。围绕这些问题你们阅读教材,尝试自己解决,好吗?
出示自学提纲:
⑴通过看书你认识了什么单位?
⑵你是怎么感受“千米”的?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把教材第44页上面的内容读一读、画一画。学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2.自读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读书,你们认识了什么内容?谁来汇报。
学生交流。(略)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成效。那么,通常测量什么样的物体长度要用到千米作单位呢?
生: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等较长的路程,通常要用千米作单位。
师:千米一词后面为什么要加星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师:千米又叫公里,千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通常用符号“km”来表示。在我国习惯上用“公里”来表示“千米”,它们表示的是同一个长度单位。
师:你在哪儿见过千米的呢?书上提供这些场景,你了解吗?
生:我知道书中第一幅图中的180千米是表示里程的。
师:通过自学,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1千米=1000米。
让学生读一读,并通过不同的停顿和语气把“1千米”和“1000千米”区分开来。
3.理解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3题。(略)
【评析:组织学生自学时,教者做了较为切实的安排:先让学生明确自学题纲,再及时展开交流,汇报阅读自学的收获。其间通过提问强调千米的使用场合、注意千米概念的附注,仔细观察辨认实际插图的意义等等。精心的设计确保了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较为圆满地获得自学的成功。】
4.感受1千米。
(1)估计1千米的实际长度。
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根1米长的米尺,如果用这根米尺时,量多少次是1千米呢?
生: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师:可见,1000个1米就是1千米。请大家估计一下,1千米远的路程有多长?
学生自由估计。(略)
(2)借助跑道的长感知1千米。
师:你到过我们市的体育场吗?体育场跑道边有一条直道,(课件演示体育场跑道中直道的画面)你知道这条直道是多少米?
生:体育场的直道是100米。
师:是的,体育场的直道的长是100米,想象一下,100米有多长。像这样的几个100米的长是1000米?
生:10个100米是1000千米。
师:也就是说,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直道的长?
生:10个。
师:谁知道体育场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如果在体育场环形跑道上跑1000米,你认为要跑几圈?
生:体育场环形跑道的一圈是400米,在上面跑两圈半正好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师: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1圈是多少米?
生:是200米。
师:沿学校跑道跑几圈是1千米呢?
生:5个200是1000,跑5圈是1千米。
(3)借助身边的环境感知1千米。
师:我们刚才借助操场、体育场的跑道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如果要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来感觉一下,怎么样?
学生起立,闭上眼睛想象。老师说途经的地点、路程,学生想象,沿着路线感受1千米路程。(从学校大门口出发向北走—到向东拐弯小桥处大约50米—到西长街大约300米—再向北走到府市口红绿灯处大约350米—到医药公司红绿灯处大约650米—到勺湖公园东大门大约1千米。)
师:走1千米的感觉怎么样啊?
师:估计一下,从你家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学生交流。
(4)算一算,找一找。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请大家看这幅图,图中从小明家到哪儿正好是1千米?
生:从小明家到电影院—邮局—少年宫,正好是1千米。
师:图中还有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
生:从体育场—少年宫—邮局,正好是1千米。
【评析:教者用心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十分清晰地设计了四个环节:通过学生估计1千米有多长,激活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既使学生体会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又使学生产生了用自己熟悉的事物认识1千米的心理需要;随后,由近及远通过体育场100米的直道,用已知的长度来“度量”1千米,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并借助200米、400米的跑道直观感知1千米;接着,引导学生想象从学校大门口到勺湖公园、自己家到某个地方等熟悉的1千米线路来强化感知;最后出示标有各段距离线路图,看图计算行程。这样,有层次地规划学生的数学活动,十分高效地强化了对新建立的千米概念的实际长度的把握,创造性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5.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我们认识了千米,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其实千米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播放: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千米,是在长江上由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双层大桥;长江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非洲的尼罗河长6671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加拿大联邦大桥长13千米。而我国杭州湾大桥长36千米,是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万里长城约长6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结。(略)
【评析:进入概念应用阶段,教者向学生出示了有关国内外著名桥梁、河流等用千米作单位的长度数据,带领学生领略千米的广泛应用,犹如徜徉在广袤的时空隧道,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加强审美欣赏,渗透文化信息,开阔学生的视域。】
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填一填。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师:请大家先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学生练习后,组织反馈。
2.连一连。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连线,再说明理由。
3.估一估。
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并让学生看图完成第(1)小题。
师:如果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从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呢?
学生估计,并交流思考的过程。
出示实际的路程,与学生估计的结果进行对照,帮助学生体会合理的估计方法。
4.想一想。
师: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在这一天,我国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同学们都看了吗?那宏伟壮观的阅兵场面令人无比激动,无比振奋,真是百看不厌。想不想再回首一下那精彩的瞬间?好,下面就请欣赏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回答其中的问题?
播放课件国庆阅兵式的场景,并随着画面出示以下问题:
(1)14个官兵方阵和30个车辆方阵共长2(& &)。
(2)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 &),踢腿高度都是25(& &)。
(3)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20000多(& &),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近10000多(& &)。
师:看了上面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四、回顾本课,自由小结(略)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校教学楼名字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