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文化特点航空发展的特点

航空发展史论文 【范文十篇】
航空发展史论文
范文一:那些被遗忘的英雄们
航空航天事业在我们大众眼中看起来永远都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所以,那些飞行器的设计员,那些飞天任务的总工程师,那些成功飞天的宇航员,,,,在我们心中永远都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可是,似乎,我们忘记了那样一群人,他们离开自己的亲人,远赴他乡,经历着非人的训练,他们同那些英雄一样,在辛勤努力地在为航空航天事业做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在为航空航天事业奉献着自己宝贵的青春韶华,,,,他们是谁?他们,就是那些在一轮轮选拔中脱颖而出却最终止步于舱门,无缘飞天的航天员们。
想必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翟志刚大家都不陌生吧,神州七号飞天后,他站在镁光灯下受着众人的称赞与仰望。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在他的光环背后隐藏着多少汗水与泪水?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直到神舟七号升空时才得意触摸到自己梦想的那片天空,等待等待再等待,磨练磨练再磨练,这其中要承受多少要经历多少我们可想而知。在那么多的日日夜夜里,每日每夜的苦苦训练,一次次的在亲情与梦想中抉择,一次次的在希望与失望中徘徊,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他牺牲了太多,奉献了太多,不过,还好,命运之神最终还是眷顾了他,让他成功抵达了那梦寐的苍穹。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虽与翟志刚一样,一次次的“忍辱
负重”,一次次的“卧胆尝薪”,一次次的经历失望与希望,可是却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岁月,从此再也无缘自己梦中的那片浩瀚天地。这是为什么呢?是他们不够努力吗?我想不是。是他们不够坚持吗?我想也不是。是他们不够勇敢吗?我想更不是。可那是为什么呢?依我看来,最大的可能也许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了那么一点天时,那么一点地利吧。难道仅仅因为他们少了那么一点天时地利他们就比那些顶着光环“太空人”逊色了吗?我想并没有,他们和那些“太空人”一样都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都是可歌可泣“硬汉”。
我无从知道那些“太空人”心中的想法,但是我相信,在他们心里,永远都不会忘记并深深感谢着那些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虽然曾经他们是彼此的竞争对手,但是他们同时也是彼此的精神支柱。因为怀着相同的梦想,他们走到了一起,在一次次严格艰难的训练中,他们相互比赛相互支持,在一个个寂静的夜晚中,他们因为听到彼此的呼吸声而不寂寞,他们带着共同的目标,携手一同向前奋进,,,,我猜想,如果没有彼此,他们不会有在竞争中锻炼出的那般优秀,他们无从体会到飞天机会的可贵,他们难以坚持走过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岁月,,,,所以我以为,那些荣誉,那些光环,虽是加在那些“太空人”身上,却是共同属于这些一起奋斗互相扶持的人们的,是他们共同达成了国人飞天的梦想,是他们共同成就了祖国的伟壮的航空航天事业。
我还记得,在军训期间学校组织大家看的一部电影:《飞天》。它讲述了中国的第一代航天员张天聪,带着自己的梦想一次次的止步于
成功的咫尺之地。在新旧更替的人来人往中他坚定地留了下来,因为他认为只要能为航空航天事业做点什么他就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些,,,,最后,在命运一次次和他开了玩笑以后,他终于踏上了梦想的方向。一次次的重复训练中他没有放松,以自己的优秀能力为新人做出了榜样,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着新人迅速进步,靠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向设计者指出了他们难以注意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我想,张天聪的故事也许就是那群被埋没在时间的海潮中的宇航员的真实写照。虽然他们没有像张天聪那样幸运的得到命运最后的眷顾,但是,他们有着相同的精神,那就是不管能否飞天,能否圆梦,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促进祖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前进。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无愧于自己,才无愧于祖国。
我们都知道,“太空人”的选拔是十分苛刻的,有时,甚至是小小的感冒都会成为抵达梦想的象牙塔前的咫尺鸿沟,所以能成为“太空人”固然是十分了不起的。可是,我觉得,这些没能获得飞天机会的航天员也同样十分了不起。也许因为要保密,他们的名字永远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他们的身影永远隐藏在了茫茫的人海中,可是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却会永远的留在了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前行的脚步中。我们铭记在心,并深深地感谢着这样一群人。
他们没有镁光灯,他们没有鲜花,他们没有掌声,可是我知道,他们虽遗憾却满足,因为他们曾经努力地向自己梦想的彼岸靠近过,因为他们曾经站在离梦想最近的地方,因为他们曾经为祖国的航空航
天事业奉献过自己最大的力量。尽管我无从知道他们的名字,尽管我没办法从茫茫人海中辨别出他们的身影,可是我会永远的记得,曾经有这样的一群人默默地努力过、奋斗过、奉献过,,,,我想,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对功名的那份坦然,学习他们对梦想的那份淡定。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不要让功名迷住自己的眼睛,挡住自己前行的方向,做出不该做的事情。我们要懂得,只要努力过、奋斗过、奉献过,即使不为人知也没有关系,因为那样,我们就无愧于自己,我们就站在了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范文二:我与航空
蓝天,广袤无垠,深邃辽阔。仰望天空,常常被它的博大所吸引,常常陷入情不自禁的想象中:如果能如鸟儿般翱翔苍穹,俯瞰大地,穿梭云层,沐浴清风,那该是何等的畅快!虽然是农村娃,但航空梦还是从小就植入心底。目标理想,就是我持久的动力,我明白,为了美好梦想的实现,我必须努力,努力,,,,
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航空航天高等学府,一流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且选择了航空科学与工程这一系别,我与航空的距离又拉近了,我的梦想不遥远了!我现在正在进行基础的积累与强化,对中国航空事业有了初步了解,对于航空有关的事项多了一份关注,尽我所能,丰富自己,这就是近期的计划。
人类的航空史,也是一部梦想到现实的进步史。对天空的渴求与幻想,同样是人们为航空奋战不朽的动力。从风筝到热气球,从飞艇到飞机,探索路上,人们不断总结失败经验与教训,不断前进。从无人到有人,从低空到高空,从低速到高速,航空器一步步完善,一步步发展。从军用到民航,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齐备,从惊险刺激到安全舒适航空技术日日翻新,时时进步。
纵揽当今世界,战争已不再是由人数或枪数决定了,制空权,空战成了战争取胜的要素;而国民经济也同样被航空工业准确的衡量着。这无不尽显航空越来越重的分量。
提到航空,就不能不提到两个国家——美国和苏联(俄罗斯)。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航空实力不容置疑。首破声障的X-1研究机;两倍声速F-104的战斗机;高级动性的F-18战斗机,具有隐身性能的F-117战斗轰炸机;大型宽身的波音-747客机;以及世界目前唯一第四代战斗机F-22。这些高精尖技术始终是在世界最前沿。也正是因为强大的空军实力,美国才轻易取胜于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另一个前超级大国也毫不示弱,他们的米格战斗机与时俱进,更新了一代又一代,始终代表着战斗机先进水平;他们的图-144成为少有的超声速客机;他们的雅克号更在二战中大显威力。空前则国强,看来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听罢李成智老师的《航空航天发展史》这门课,我对航空有了进一步了解。第一个制作飞机的冯如为科技献身,成了中国飞行第一人,为中国航空打下了铺垫。
1910年,清政府筹办飞机制造厂。旧中国只有十多个设备想当简陋的航空工
厂,所有原材料,机载成品与设备都依赖外国进口,根本就没有自己独立的航空工业。[1]二战后,饱受欺凌践踏与侮辱的中国,看明白了制空权丢失后果的严重,以及航空事业发展的关键与紧迫。那段血泪史,是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耻辱,更刺痛了中国人发展航空事业的决心。二战胜利后,党中央迅速筹建航空工业局发展航空工业。尽管条件艰苦,尽管设备简陋,尽管技术落后,资金匮乏,经验尚浅,但航空人们咬紧了牙关,铭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这一口号,无论风霜雨雪,无论白天黑夜,辛苦的奋战着。当苏联的技术人员猛然撤离,中国航空事业闪失不小,更让我们认清了独立自主的重要。于是,航空人们再次坚强的站起来,不屈的奋斗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把中国航空事业带上了一个高峰!
我深深的为中国航空人们那吃苦奋斗的精神所打动,为了国家航空事业,他们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与汗水。而自己在中国一流的航空高等学府中,不努力吃苦奉献,又怎么对得起先人们?比照之下,真是惭愧啊!
学航空将来就最可能与飞机打交道,对飞几个方面没有一个具体了解是不行的。现在虽然是打基础阶段,但还是要了解初步知识,在北航学习中,我真的学到了很多,很多!
飞机是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飞行器,其运动遵循空气动力学原理。其良好的飞行必有足够的升力与动力,良好的稳定性与操纵性。飞机主要由机翼,机身,尾翼,起落装置,动力系统和机载设备组成。
“机翼主要提供升力,以及部分稳定操纵;机身主要装载,与其它部件连接;尾翼主要是稳定和操纵(分为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起落架主要作用是支撑,滑跑,起飞,着陆;动力系统产生飞机前进的动力;记载设备则提供一些正常指标与参数,保障飞行任务顺利完成。
于是,我明白了设计师们为什么倾尽全力减轻每一克可能的重量,明白了他们为何要把飞机设计成各种形状。原来飞机重量,原来飞机气动布局的每一丝微小变化竟会引起重大改变,甚至计划失败!这更让我不得不小心谨慎,不得不认真仔细做事了!
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国力强大了,航空也有了重大突破,空海军力量也处在世界前沿。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的“枭龙”
很猛,我们的“歼十”很先进,可那终归只是第三代战斗机,而我们自己的发动机可靠性总也得不到保证,而不得不从外国进口。进口“心脏”受人牵制啊!这是一大缺陷与弊病,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肩上的担子还很重,祖国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来充实,需要人才来强大,航空事业尤其如此。堂堂一个大国,却不能独立自主造出可靠性高的飞机,这不仅是被人嘲笑的借口,更是别人不会放过的一个缺口与弱点啊!国防事业不能有漏洞,祖国不能有弱点,航空不能受制于人,落后于人!我们每一个北航成员们都会铭记在心,都会为之不懈努力与奋斗!
既然选择了航空,既然踏上了梦想的征程,就不容后悔,不容动摇。现在我默默无闻,将来也可能依旧平凡,但作为一个将来的航空人,我想,我永远不会变的就是认真,努力拼尽自己每一份精力与汗水,为祖国航空事业贡献一份力。为祖国的腾飞插上属于自己的翅膀!
范文三:航空概论
一、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航空发展史;
?飞机的飞行原理;
?飞机系统;
?航空材料的发展;
?今日航空。
邮箱地址:hangkonggl密码:012345
二、主要参考书目
?航空概论,史超礼,国防工业出版社?航空概论,王细洋,航空工业出版社?其他航空有关书籍
三、考试方式
3/4 期末成绩(开卷),占60%
3/4 平时成绩,占40%
第一章航空发展史
3/4 航空基本概念
3/4 飞天探索
3/4 中国航空工业概况
1.1 航空基本概念
1.1.1 航空
航空: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必须具备空气介质。
航空有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之分
美国F/A-18
1.1.2 航空器
3/4 航空器: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航空器成功飞行须解决的问题??有克服自身重力的向上升力。
?飞行必须具备动力装置产生推力或拉力来克服前进的阻力
?稳定性和操纵性好
3/4 根据产生升力的基本原理不同,航空器分为轻于(或等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
器和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两大类。
飞艇滑翔机
倾转旋翼机
1.2 飞天探索
3/4 对鸟类和人类飞行的 3/4 重于空气飞行器—认识—滑翔机 3/4 达.芬奇与航空扑翼 3/4 航空喷气时代
3/4 直升机的发展 3/4 气球和飞艇
1.2.1 对鸟类和人类飞行的认识
由于无法解释
鸟类飞行本领,古
代文化中对鸟类产
生崇拜的思想。许
多民族的神都被想
象成有飞行能力。
天使或者神仙
法厄同代达罗斯父子
孙悟空腾云驾雾嫦娥奔月
3/4 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开始认真讨论鸟的飞行
3/4 整个18世纪以前,关于鸟的飞行问题最有成就的研究工作是意大利学者波莱里(G.A.Borelli,)作出的。《运动的动物》
9详细描述了鸟及其翅膀的解
剖结构,并计算了一些典型
的尺寸和各部分的相对大小;
9分析了鸟的飞行原理,指出
鸟的飞行是空气的弹性力作
用的结果;
9分析了鸟在飞行中的平衡问
题,提出鸟的重心应恰好位
于翅膀下才能保持良好的平
3/4 英国博物学家雷(W.J.Ray,),注意到鸟的流线型体形的重要性,可以降低空气阻力。
1.2.2 达.芬奇与航空扑翼
o达·芬奇(Leonardo
)是世界文化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o美国著名科学史学家乔治·萨顿(G.Saton)曾指出:“写一部有关他的天才作品的完整研究著作,也就意味着写一部15世纪科学技术的真正百科全书”
达·芬奇对鸟的飞行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和解剖研究,对飞行问题得出了一些重要的认识。o认为研究飞行问题除了研究飞鸟以外,还应当研究鸟的飞行环境,同时又说明间接获得。
《论鸟的飞行》
手稿《论鸟的飞行》于1505在佛罗伦萨完成。论述了鸟飞行的一些原理:o鸟的持续飞行原理(或者说空气的升力原理)
o鸟有效利用气流飞行的技术
o鸟如何采取各种省力措施
达芬奇的扑翼机模型
在他的手稿中还有降落伞的草图
o达·芬奇还被许多人看作直升机的发明者,
并认为这是他对航空学的真正贡献。
扑翼机探索和设计阶段
o17世纪~18世纪,欧洲航空发展处在一个特殊的扑翼机探索和设计阶段。
o没有出现航空学理论研究的事件和成果。模仿鸟类进行冒险飞行的人明显减少。
o在热气球飞行成功之前,扑翼机设计成了这个时期的主题。
o气球诞生后进行扑翼机设计的人立即减少以致消失。
1.2.3 气球和飞艇
9气球是人类创
造的第一种载人
9它的雏形起源
于中国,在中国
五代时期,曾出
现过依靠热空气
升空的气球雏形
“孔明灯”。
气球赖以升空的原理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浮力定律: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的同体积的流体的重量。只要在球内充入比空气轻的气体就可以产生浮力。
蒙哥尔费兄弟
3/4 日,蒙哥尔费兄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热气球,气球下面系着一只用柳条编织的吊篮,将第一批“乘客”一只山羊、一只鸭和一只公鸡升到了520m高空,在飞行了8min、3.2km后,安全着陆。“蒙哥尔费气球”
3/4 两个法国人乘热气球上升到900m高,腾空20min,随风漂移约10km,揭开了人类飞行的序幕。
蒙哥尔费兄弟
蒙哥尔费为国王路易十六首次举行动物飞行表演
由于气球的缺陷(不可控、无动力),气球在20世纪初就不再更多用于载人飞行。
9高空气象探测
9大气污染监测
法国人吉法尔
1852年,法国人
吉法尔在气球上
安装一台3马力
(约2205W)蒸
汽机带动螺旋桨
的推进装置,制
成了世界上第一
个可操纵飞艇。
德国的齐柏林
9到19世纪末,终于出现了有实用价值的飞艇。9德国的齐柏林制成了硬式飞艇,用汽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性能比其他的飞艇好,转载量也大9在军事和交通运输上得到了应用。
“齐柏林伯爵”
20世纪最初30年是飞艇的全盛时期。
1929年夏,超豪华巨型飞艇LZ-127“齐柏林伯爵”号完成了载客状态下的首次环球飞行,此次壮举比民航飞机的环球飞行早了12年。
“兴登堡”
9比“齐柏林伯爵”号更为巨大的“兴登堡”号,成为联系欧美大陆之间的主要空中运输工具。9日,由于氢气被电火花引爆造成“兴登堡”号爆炸,造成97名乘员中35人的死亡,也宣告了航空史上飞艇时代的结束。
现代飞艇技术的复兴
由于飞艇在载运能力和使用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先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新动力、新材料、新工艺、新机载电子设备和氦气的应用,到20世纪70年代后,飞艇事业又有了复苏的迹象。
3/4 1996年荷兰研制出的“千禧导航”号飞艇,长74m、直径29m、速度148km/h,最多可乘坐230名旅客。 3/4 我国也在年间研制成功了“天舟”号载人热气飞艇。
实用技术的面目出现的,不会也不可能与飞机技术进行全面的竞争凭借某些优势在一些特殊的领域内取代或补充飞机技术
1.2.4 重于空气飞行器——滑翔机
o世界上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是风筝。 3/4 美国航空博物馆“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3/4 英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o本质上风筝的飞行原理与现代飞机很相似,绳子的拉力使其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航空之父--乔治·凯利
o乔治.凯利()为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创立了必要的飞行原理
o论文《论空中航行》(1809)被认为是现代航空学诞生的标志
o论文阐述了飞机基本原理,分析了稳定性、安全性和操纵性的重要性,提出许多重要概念。o他的研究成果远远超出了时代,在之后近百年间,也没人超过他的水平或认识到他的发现的重大意义。
凯利的滑翔机
o在1847年设计制作了
一架滑翔机,并由他
的马车夫驾驶飞行了
大约450m。
o乔治凯利爵士是世界
上成功把载人滑翔机
飞上蓝天的第一人。
德国李林达尔
o1891年到1896年的5年
间,进行了2000多次
的滑翔飞行。
o在掌握稳定性和操纵
性方面取得了丰富的
经验,留下不少著作,
使后来的研究者获得
很大教益。
o1896年,他在一次滑
翔飞行中不幸失事牺
o美国人兰利博士制造了一个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飞机模型,是历史上第一次重于空气的动力飞行器实现了稳定持续飞行,在航空史上具有
重大意义。
第一次飞行——莱特兄弟o早晨,奥维尔·莱特进行
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持续的、可操纵的飞行。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进行了12秒,飞行距离约120英尺(36.58米)
o同一天,接着又飞了3次,其中一次飞了852英尺(260米),持续了59秒。
o借鉴其他领域有用知识
o如:双翼型式——借用桥梁受力型式,用撑杆和张线将两片机翼组成
整体,增大强度
自己设计、制作发动机(当时没有足够轻、功率够大的发动机)
制作螺旋桨
(当时可供参考的只有船舶推进器,而飞机螺旋桨是
与之不同的)
其他早期的飞行探索o1909年,美国华侨冯如驾驶自己设计的飞机在美国旧金山奥克兰试飞成功。o两年后返华报效祖国,不幸于1912年在广州燕塘进行的一次飞行表演中壮烈
范文四:本文由gsl123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一、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
航空发展史; ? 飞机的飞行原理; ? 飞机系统; ? 航空材料的发展; ? 今日航空。
邮箱地址: 密码:012345
二、主要参考书目
航空概论,史超礼,国防工业出版社 ? 航空概论,王细洋,航空工业出版社 ? 其他航空有关书籍
三、考试方式
期末成绩(开卷),占60% 平时成绩,占40%
第一章 航空发展史
航空基本概念 飞天探索 中国航空工业概况
1.1 航空基本概念 1.1.1 航空 航空: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 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必须具备空气 介质。 航空有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之分
美国F/A-18
1.1.2 航空器 航空器: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 航空器成功飞行须解决的问题? 有克服自身重力的向上升力。 飞行必须具备动力装置产生推力或拉力 来克服前进的阻力 稳定性和操纵性好
根据产生升力的基本原理不同,航空器 分为轻于(或等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 器和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两大类。
倾转旋翼机
1.2 飞天探索 对鸟类和人类飞行的 认识 达.芬奇与航空扑翼 气球和飞艇 重于空气飞行器— —滑翔机 航空喷气时代 直升机的发展
1.2.1 对鸟类和人类飞行的认识 幻想
由于无法解释 鸟类飞行本领,古 代文化中对鸟类产 生崇拜的思想。许 多民族的神都被想 象成有飞行能力。
天使或者神仙
代达罗斯父子
孙悟空腾云驾雾
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开始认真讨论鸟的 飞行 整个18世纪以前,关于鸟的飞行问题最 有成就的研究工作是意大利学者波莱里 (G.A.Borelli,)作出的。 《运动的动物》
详细描述了鸟及其翅膀的解 剖结构,并计算了一些典型 的尺寸和各部分的相对大小; 分析了鸟的飞行原理,指出 鸟的飞行是空气的弹性力作 用的结果 ; 分析了鸟在飞行中的平衡问 题,提出鸟的重心应恰好位 于翅膀下才能保持良好的平 衡。
英国博物学家雷(W.J.Ray,), 注意到鸟的流线型体形的重要性,可以 降低空气阻力。
1.2.2 达.芬奇与航空扑翼
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是 世界文化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 美国著名科学史学家乔治·萨顿(G.Saton)曾 指出:“写一部有关他的天才作品的完整研究 著作,也就意味着写一部15世纪科学技术的 真正百科全书”。
达·芬奇对鸟的飞行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
和解 剖研究,对飞行问题得出了一些重要的认识。 ? 认为研究飞行问题除了研究飞鸟以外,还 应当研究鸟的飞行环境,同时又说明空气 动力学知识可以通过水动力学研究间接获 得。
《论鸟的飞行》
手稿《论鸟的飞行》于1505在佛罗伦 萨完成。论述了鸟飞行的一些原理: ? 鸟的持续飞行原理(或者说空气的 升力原理) ? 鸟有效利用气流飞行的技术 ? 鸟如何采取各种省力措施
航空学研究
达·芬奇的航空学研究可以分成 三大部分: ? 关于飞行的理论和原理 ? 飞行的稳定性和控制 ? 飞行器设计
可惜由于历史原因(不被当时理解, 多种论文、手稿没有发表),达·芬 奇对航空发展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他设计的扑翼机从科学意义上来讲意义不大, 但从机械学角度上看,这些设计是很天才的
达芬奇的扑翼机模型
在他的手稿中还有降落伞的草图
达·芬奇还被许多人看作直升机的发明者, 并认为这是他对航空学的真正贡献。
扑翼机探索和设计阶段
17世纪~18世纪,欧洲航空发展处在一个 特殊的扑翼机探索和设计阶段。 ? 没有出现航空学理论研究的事件和成果。
模仿鸟类进行冒险飞行的人明显减少。
在热气球飞行成功之前,扑翼机设计成了 这个时期的主题。 ? 气球诞生后进行扑翼机设计的人立即减少 以致消失。
1.2.3 气球和飞艇
气球是人类创 造的第一种载人 航空器。 它的雏形起源 于中国,在中国 五代时期,曾出 现过依靠热空气 升空的气球雏形 “孔明灯” 。
气球赖以升空的原理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浮力定 律: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 于它所排开的同体积的流体的重量。 只要在球内充入比空气轻的气体就可 以产生浮力。
蒙哥尔费兄弟
日,蒙哥尔费兄弟制成了世 界上第一个热气球,气球下面系着一只用 柳条编织的吊篮,将第一批“乘客”一只山 羊、一只鸭和一只公鸡升到了520m高空, 在飞行了8min、3.2km后,安全着陆。“蒙 哥尔费气球” 两个法国人乘热气球上升到900m高,腾 空20min,随风漂移约10km,揭开了人类 飞行的序幕。
蒙哥尔费兄弟
蒙哥尔费为国王路易十六首次举行动物飞行表演
由于气球的缺陷(不可控、无动力), 气球在20世纪初就不再更多用于载 人飞行。 高空气象探测 大气污染监测 天文观测 商业广告 军事侦察
法国人吉法尔
1852年,法国人 吉法尔在气球上 安装一台3马力 (约2205W)蒸 汽机带动螺旋桨 的推进装置,制 成了世界上第一 个可操纵飞艇。
德国的齐柏林 到19世纪末
,终于出现了有实用价值的飞艇。 德国的齐柏林制成了硬式飞艇,用汽油发动机 作为动力,性能比其他的飞艇好,转载量也大 在军事和交通运输上得到了应用。
“齐柏林伯爵”号 20世纪最初30年是飞艇的全盛时期。 1929年夏,超豪华巨型飞艇LZ-127“齐柏林伯 爵”号完成了载客状态下的首次环球飞行,此 次壮举比民航飞机的环球飞行早了12年。
“兴登堡”号 比“齐柏林伯爵”号更为巨大的“兴登堡”号, 成为联系欧美大陆之间的主要空中运输工具。 日,由于氢气被电火花引爆造成 “兴登堡”号爆炸,造成97名乘员中35人的死亡, 也宣告了航空史上飞艇时代的结束。
现代飞艇技术的复兴
由于飞艇在载运能力和使用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 先进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新动力、新材料、新工 艺、新机载电子设备和氦气的应用,到20世纪 70年代后,飞艇事业又有了复苏的迹象。 1996年荷兰研制出的“千禧导航”号飞艇,长74m、 直径29m、速度148km/h,最多可乘坐230名旅客。 我国也在年间研制成功了“天舟”号 载人热气飞艇。 实用技术的面目出现的,不会也不可能与飞 机技术进行全面的竞争凭借某些优势在一些 特殊的领域内取代或补充飞机技术
1.2.4 重于空气飞行器——滑翔机 ? 世界上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是风筝。
美国航空博物馆“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 的风筝和火箭” 英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本质上风筝的飞行原理与现代飞机很相 似,绳子的拉力使其与空气产生相对运 动,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航空之父 -- 乔治·凯利
乔治.凯利()为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创立了必要的飞行原理 ? 论文《论空中航行》(1809)被认为是现代航空 学诞生的标志 ? 论文阐述了飞机基本原理,分析了稳定性、安 全性和操纵性的重要性,提出许多重要概念。 ? 他的研究成果远远超出了时代,在之后近百年 间,也没人超过他的水平或认识到他的发现的 重大意义。
凯利的滑翔机
在1847年设计制作了 一架滑翔机,并由他 的马车夫驾驶飞行了 大约450m。 ? 乔治凯利爵士是世界 上成功把载人滑翔机 飞上蓝天的第一人。
德国李林达尔
1891年到1896年的5年 间,进行了2000多次 的滑翔飞行。 ? 在掌握稳定性和操纵 性方面取得了丰富的 经验,留下不少著作, 使后来的研究者获得 很大教益。 ? 1896年,他在一次滑 翔飞行中不幸失事牺 牲。
美国人兰利博士制造了一个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的飞机模型,是历史上第一次重于空气的动力 飞行器实现了稳定持续飞行,在航空史
上具有 重大意义。
第一次飞行——莱特兄弟
早晨,奥维尔·莱特进行 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持续 的、可操纵的飞行。这次具有历史 意义的飞行进行了12秒,飞行距离 约120英尺(36.58米) ?同一天,接着又飞了3次,其中一次飞了852英 尺(260米),持续了59秒。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flight December 17, 1903
建造风洞,他们开创了“试验空气动力学” 的先河
用木箱和电风扇建造了一个简易风洞,用它试验了 200多种(2000多小时)不同的翼型,试验了上下叠 置和前后串置布局对升力和阻力的影响,并把试验数 据列成表格,作为设计依据
他们从试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凸起的机翼比扁平的机翼 升力大;狭长的机翼比短宽的机翼阻力小。直到今天, 这仍是空气动力学中的两个最基本的结论
借鉴其他领域有用知识 ? 如:双翼型式 —— 借用桥梁受力型 式,用撑杆和张线将两片机翼组成 整体,增大强度
自己设计、制作发动机 (当时没有足够轻、功率够 大的发动机) 制作螺旋桨 (当时可供参考的只有船舶 推进器,而飞机螺旋桨是 与之不同的)
其他早期的飞行探索
1909年,美国华侨冯如驾 驶自己设计的飞机在美国 旧金山奥克兰试飞成功。 ? 两年后返华报效祖国,不 幸于1912年在广州燕塘进 行的一次飞行表演中壮烈 牺牲。
日,法国人试飞成功世 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 ? 1913年,俄国人研制了四发大型客 机成功 ? 到1913年,飞行速度已达200km/h, 续航时间超过13小时,飞行高度达 到6500m。
飞机进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 了航空科学技术和航空工业的发展。 一战中飞机多为钢管焊接骨架加布 或木制蒙皮的双翼机,性能和功率 都有较大提高。 随后,飞机逐渐从军用转为民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间的20年,称为航空黄金年代。 航空新技术有:硬壳式轻型合金结构、悬 臂单翼、可收放式起落架、密封座舱、发 动机增压器以及包括自动驾驶仪在内的一 系列供飞行和导航使用的设备等。 美国在战争期间落后于欧洲,战后在民用 飞机方面后来居上,典型飞机有DC-3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用活塞式发动机作为动力的螺旋桨 飞机 二战中出现了许多名机。如P-51等。 二战后期,最大速度达到780km/h, 已达到速度极限。
当速度大于700km/h以后,再用增大活塞式 发动机的功率和提高螺旋桨效率的办法来进 一步提高速度则受到了限制。 当飞行速度接近声速时,由于机翼上气动压 力中心的变化,引起飞机稳定性和
操纵性方 面的新问题,从而为进一步提高飞行速度带 来了障碍— “音障”。 突破“音障”首先要求发动机提供足够的推力。
1.2.5 航空喷气时代
为了给飞机提供更大的动力,德国1930年代 中期就开始了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研制。 德国的喷气发动机研究由航空工程师冯鸥海 因主持进行。 1939年德国试飞成功了最早的喷气飞机He178。
飞机突破音障瞬间
航天飞机突破音障瞬间
涡轮喷气飞机发展
X-1试验飞机速度超过了声速,是世界上第一种 纯粹为了试验目的而设计制造的飞机 20世纪50年代初期,出现了超声速的军用飞机 到60年代,有些飞机的最大速度已达声速的3倍 左右,遇到“热障”问题,由于长时间高速飞行产生 的气动加热而导致结构材料性能的下降。解决“热 障”问题的途径主要是研制质量轻、耐高温的新材 料和新型结构
1945年,美国的F-80喷气式战斗机 开始交付使用,最大速度达935km/h 前苏联的米格-9喷气战斗机
F-80喷气式战斗机
米格-9喷气战斗机
第一代超声速战斗机:F-100和米格-19 等(歼5、歼6) 第二代超声速战斗机:米格-21、F-104、 (歼7、歼8) F-4、F-5等 第三代战斗机:F-16、F/A-18、米格-29、 苏-27等 第四代战斗机:F-22
美国F22重型四代战斗机
新式战机 克服“热障”——SR-71、米格-25 垂直起降——“鹞”式战斗机 变后掠翼——F-111、F-14 隐身飞机——F-117、B-2
1956年苏联的图-104、1958年美国的波音707和DC-8进入 航线,标志着民用喷气航空时代的开始。波音707的速度为 900~1000km/h,航程可达12000km,乘客158人。 1969年出现宽体式大型客机(波音-747),标志着航空客 运已经走向大众化。此时,民航飞机的航程大增,座位增 加了许多,运营成本也大大降低。 在年间,出现A380大型双层客机。同时,各 国还在不断地预研制新型的高速、远航程、低油耗的未来 客机。
第一种实用的喷气式客机——波音707 宽体干线客机——波音747、空中客车 A300 超声速客机——协和号 客机进入电传时代——空中客车A320、 波音777 新一代的民用客机——空中客车A380
军用特种飞机的发展 空中预警机用于搜索、监视空中和 海上目标,主要有美国的E-3和俄罗 斯的A-50等 反潜机用于攻击敌方潜艇以保护我 方舰队的安全,主要有美国的P-3, 英国的“猎迷”等
电子战飞机使用电子干扰设备对敌 方雷达和通信设备进行干扰使其瘫 痪。主要有美国EA-6B等 侦察机用于搜集敌方军事情报,按 任务不同分为战略和战术侦察机。 主要有美国RQ-4A”全球鹰”等 空中加油机是可以在空中
为其它飞 机进行加油的飞机,主要有美国KC10等
航 空 发 展 史
航空发展史
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高居于碧霄之上,逍遥于九重天外,这是龙的形像。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在我们的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像神龙那样凌云御风、翱翔天宇的渴望。因此,在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着飞天神女,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 在这种幻想的激励下,我们的先辈不断地进行着制造飞行器械的探索。最早的有史可查的努力可追溯到公元前。据《墨子.鲁问》中记载。春秋时期的著名工匠公输般已能“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而《后汉书.张衡传》中说,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也曾制造出了能够飞翔的木鸟。两千多年以前,世界上最早的实用飞行器——风筝在中国诞生了。唐赵昕著《息灯鹞文》中记载,楚汉争霸时,韩信在垓下之战中便曾使用过风筝,南北朝时风筝已正式用于军事联络了。
另外,在我国的许多文献、发明中可找出许多近现代飞行器的影子。例如东晋的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提出了鸟类翱翔是由于上升气流托举的见解,这是对鸟类飞行原理的重要发现,包含了滑翔机的最初理论;五代时的松脂灯,又名“孔明灯”。众所周知是利用热气升上天空,其实便是一种原始的热气球;西方学者称为“中国陀螺”的竹蜻蜓则被普遍视为现代旋翼机的雏形。 由此可见,在航空方面,我们的祖先已取得了为数不少的光辉成就。虽然由于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重文轻理”思想的压制,它们没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却给后世航空器的研究以重大的影响和启迪。 中国的近代航空始见于清朝末年。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国门打开,西方的大量学说涌入闭关自守了几千年的中国,现代航空知识也随之传入,国内
出现了许多介绍氢气球、飞艇和飞机的文章及图片。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摸索中国自己的航空道路。
1887年,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自行设计制造出了中国第一个氢气球;1910年,留日归来的李宝、刘佐成受清政府委托,在北京南苑建立了飞机制造厂棚,并于次年四月造出了一架飞机,但在试飞时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毁。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军政府组成了航空队,一些有志于航空的爱国志士纷纷投身于此报效祖国。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爱国华侨冯如。冯如是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1911年他偕助手带着自己在美国设厂制造成功的飞机回国,就任广东革命军政府飞机队队长,不幸1912年因飞机失事而英年早逝。民国政府立碑誉其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其它著名的航空先驱者还有创造了水上飞机世界飞行高度记录,后回国筹建广东航空学校的谭根及造出了由宋庆龄随机试飞成功的“乐士文”号的杨仙逸等。 在众多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下,再加上军阀混战中飞机成了实力的象征,旧中国终于成立了一些飞机修理厂、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国外飞机,但仅局限于机体制造和装配,许多重要部分如发动机、金属螺旋桨等则完全依赖于进口国外成品,而且当时中国使用的绝大部分飞机都还是从国外购买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开始了中国航空工程人材的培养,国内成立了一些航空学校和飞行训练机机构,更有少数留学生负笈海外,钱学森、吴仲华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正当中国航空工业的萌芽在逆境中顽强生长时,战乱频起。
从1910年清政府在南苑设厂制造飞机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四十年的时间中国虽然在航空方面积累了一些基础,但从来也算不上是独立的航空工业。再加上抗战中日军的轰炸,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溃
败时的破坏以及战乱中机厂的多次搬迁流漓,设备损失殆尽,工厂残破瓦解。到新中国成立时,除了留下一些航空技术人才之外,仅有的一些微薄基础已荡然无存。
这个年代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中国航空工业刚刚克服了建国初期的种种困难,开始发展,但很快就迎来了持续十年的文革。政治上的影响和破坏,再加上60到70年代间,我国的航空工业全面开展“三线”建设。建设项目大都在偏远地区,进行得非常艰难。这个时期航空工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坎坷中前行的。现在我们通过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机型,来谈谈年我国航空工业的成功与失败。
这一时期我国研制的飞机主要包括歼击机歼7,歼8,轰炸机轰6,强击机强5,属于民用机的运10,另外我们南航人都很熟悉的长空一号也是在这个时期研制成功的。
首先来介绍歼击机(战斗机)。
歼7直到现在,在空军和海军装备中还是占了很大比例。它是第二代超声速歼击机,原型是苏联的米格-21,在1966年试制成功,速度超过两倍声速。当时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已经出现了较大的裂痕,因此当时苏联给我们提供的米格-21的资料是很不完整的。当时负责研制歼7的是沈阳飞机设计所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歼7的改良型很多,主要有I型,II型,III型,IIIA型,B型,M型等等,以及教练型的歼教7。
歼8是由沈阳飞机研究所和沈阳飞机制造厂研制和生产的,于1969年试飞成功。它的设计理念和歼7,和米格21是完全不同的,完全由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和制造。采用机头进气,大后掠翼,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歼8直到1979年12月才设计定型。歼8也有多种改型。其中歼8II是
与歼8完全不同的飞机,进气道和发动机都是完全不同的,战斗力得到大幅跃升,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特别奖。
然而,在同一时期,我国研制的另外几种歼击机却很快下马了。现在我们来谈谈这些失败的经历。就在歼8提出研制的那一年,还有另一种方案与之竞争,这就是歼9。虽然这一方案经过了多方论证,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投入量产。歼9截击机是一种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防空截击机。研制的提出是因为当时歼7在一些高空作战中暴露了一些缺陷。当时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提出改进歼7,当时的两种方案一种发展成了歼8,另一种就是歼9。歼9的选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最初提出的四种方案主要是前缘后掠翼和三角翼的布局,两年之后(66年)经过风洞试验,又提出了第五种无尾三角翼方案。70年空军领导对歼9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布局又要改变。再加上文革的影响,经过这些年的研制,作为型号的歼9最后还是夭折了。
歼12来自于68年4月提出的研制“小歼”的计划。我国想要采用缩小机体,减轻起飞重量的方法来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能。研制“小歼”的任务68年下达给了南昌飞机制造厂,并于70年首飞成功。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超声速战斗机。从68年开始研制到70年试飞成功,歼12的研制周期很短,只有一年多。也正因为这样,它不可能做更多的空气动力试验,也没有采取更先进的气动措施,许多较为先进的设计都因此和简化和取消。歼12因为部分性能不理想和其他原因而没有投产,不过在一些飞行员、航空专家当中它的口碑还是很不错的。
歼13的设计思想在1971年底开始酝酿,当时601所提出研制下一代歼击机接替已经落后的歼6。在方案论证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是缺乏合适的发动机。后来在70年代中,歼13的研制经过了许多论证和试验,但由于空军队装备发展规划的调整以及缩短新机研制战线等原因,1981年3月歼13的研制停止了。
以上是关于歼击机发展的介绍。下面是轰炸机。1966年轰5首飞成功,它是根据苏联的伊尔-28改进设计而来的轻型轰炸机。下面来谈谈轰6。1957年我国就开始与苏联谈判引进图-16的技术,1959年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开始仿制又一度中止,再次开始研制就是60年代后了。在试制中完善了一些苏联没有提供的技术资料,应用了多项新技术,在1968年首飞成功,69年批量投产。轰6填补了我国航空工业的空白,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中型轰炸机的历史。由于之后没有研制出更好的替代机型,轰6直到现在还在服役和改进生产中。它是我国的战略轰炸机。另外在197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水轰5也首飞成功了。它是我国第一代水上轰炸机。
接下来要说的是大飞机——运10。运10是四发动机喷气式运输机,也是大型喷气式客机,由上海飞机制造厂研制。它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参考了美国的波音707,总共只制成了两架,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有投产。运10的设计任务最初提出时是准备作为首长专机的, 1976年制造出了第一家运10,用于静力试验,第二台的发动机和部分设备来自于波音707的备件。1980年运10首飞成功,之后还进行了研制试飞和专场试飞,先后飞抵多个国内主要主要城市,其中7次飞抵拉萨,经受了高原环境的考验。运10的研制在当时的条件下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再加上当时四人帮成员还有其他一些人企图将运10的研制作为政治资本,嫌飞机研制得太慢,要求飞机不要做太多的试验,只要能上天向中央报喜就行,当时上海没有足够的研制人员和经验,而负责的研制的部门也从国家计委到国防工办到国家机械
委,计委,科工委,经常出现无人负责的状况,这一切都使研制工作受到了干扰。由于运10的设计在当时就已经过时,再加上经费原因,运10也没有投产。
在强击机方面,这一时期的成果是强5。强5是以歼6为基础重新进行设计的,而歼6的原型是米格-19。在改造设计中,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两侧进气,也是国产飞机中第一次采用这样的设计。当时由于国家同时还在进行两弹一星等项目,许多科研人员被调走,剩下的少数人坚持完成强5的研制。1965年强5首次试飞成功,68年开始正式投产。多年来强5也有了许多个升级改型,至今仍在生产和服役中,可以说是空军的老将了。
最后来介绍南航的骄傲——长空一号。 1960年代由于苏联援助的取消,空军试验用的无人靶机拉-17严重缺乏,国家决心自行研制无人靶机。这也就促成了长空一号的诞生。实际上长空一号也就是仿制拉-17的,从开始仿制到总体设计成功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后来转为南京航空学院负责。在南航,长空一号于1968年首飞成功,1976年底设计定型。长空一号采用一架可回收的发射车进行助推起飞,这种起飞非常特别。近年来长空一号已经改为火箭助推发射起飞,使起飞更加迅速灵活。而降落采用的是硬着陆,尾部首先触地,再靠发动机吊舱和尾喷口吸收部分撞击能量,实现主体部分的回收。飞机需要经过修复才能重复使用,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长空一号参加了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取样的任务,完全取代了有人机取样,这一项目在该项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长空一号在我国空空武器等试验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今天蓬勃发展的航空工业,便是在这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步一步,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的。五十年以来,无数航空工作者为了新中国的航空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终于使我国跨入了航空大
国的行列。虽然与当今俄美等航空强国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华民族历来就是勤劳、勇敢而智慧的,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发扬艰苦创业,不懈进取的精神,龙的传人终有一天将走在世界航空的最前列!
范文六:第一章航空发展史(续)
1.2.6 直升机的发展
3/4 中国古代发明
的“竹蜻蜓”玩
具,体现了现
代直升机的基
3/4 15世纪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的画是世界上最早的直升机设计方案图 3/4 旋翼旋转引起的反扭矩问题
3/4 早期的共轴双旋翼和横列直升机
直升机的诞生
3/4 俄国人尤利耶夫提出用尾桨平衡反扭矩的方案,并于1911年制造出了验证机。直到现在,使用这种方案的直升机占总数95%以上。
3/4 第一架可正常操纵的载人直升机,德国的Fa-61于日试飞成功。
1.3 中国航空工业概况
o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航空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基本建立了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o研究机构:飞机、发动机、航空电子、军械武器、仪表等。
o研究试验机构:空气动力、强度、自动控制、材料、工艺、试飞和计算技术等。
o已建立一批技术先进的风洞试验设施、飞机全机静力试验室、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和飞行试验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o航空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技术密集、基础雄厚的新兴产业之一。
o我国航空工业的产品主要有军用飞机、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
o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并投入成批生产和大量装备部队的第一种飞机是,于日首飞成功。(320)
o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是飞机,仿制于前苏联米格-17,日首飞。(601、112 )
o飞机是我国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于日首飞。(601、112 )o是我国在歼六基础上自行设计制造的强击机,于日首飞。(320)o仿制于前苏联米格-21,于日首飞成功。(601 )
o歼七的各种改进型机。、J-7M()、J-7E()、J-7G()等。
(成都飞机设计-611所、成飞-132厂)
o是我国仿制前苏联图-16研制的高亚声速中型轰炸机,日首飞。(西安飞机设计所-603所,西飞-172厂)
o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水上轰炸机于日首次水面起降试飞成功。(哈尔滨飞机制造厂122)
o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战斗机,于日首飞。(601)
o是我国研制的第一种歼击轰炸机,于日首飞。(603、172)o是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串列双座教练机,于日首飞。(320)o“猛龙”歼击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战斗机。于日首飞。(611、132)o国产化苏-27()于日首飞。(611、132)
o飞机是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小型运输机,仿制于前苏联安-2,于日首飞成功。(石家庄飞机制造厂)
o是新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轻型旅客机,于日首飞成功。(北航)o是我国仿制前苏联安-24研制的支线客机,日首飞成功。(陕西炎凉172)
o我国仿制前苏联安-12设计制造了中型运输机,于日首飞成功。(陕西汉中182厂)
o我国自行设计制造了小型多用途飞机和运十二。分别于日和日首飞。(哈尔滨122厂)
o1970年8月,我国开始自行研制大型喷气客机,于日首飞成功。(640所,上海飞机制造厂)
o我国在运七基本型基础上研制了涡轮螺旋桨支线客机,于日首飞。(172厂)
o我国第一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私人商务活动的轻型飞机于日首飞成功。(603、石家庄飞机制造厂)
航空航天发展史课程论文
——论战争与航空发展的关系
每当我们提起战争,总会联想到残酷,杀戮等不好的名词。由于战争,人民
流离失所,血流漂橹,社会动荡不安。虽然战争是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最大阻
碍,但战争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剂。从航空航天技术来看,战争无疑是
该技术发展的最大推动剂。从1903年莱特兄弟自制飞机的试飞成功,到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空天战争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从第一架飞机的产生到二战结束种
类繁多,数量巨大的飞机,可以看出,不到50年的时间里,航空技术取得了巨大
进步。航空技术也是由于世界局势的紧张,美俄之间的冷战促进发展的。同时,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的战争中,空战将成为战争中最主要的战争形态。
战争,航空技术,发展
我们羡慕鸟儿在蓝天中自由的翱翔,对飞行的渴望深深的植入人类的心中,我们将对飞行的美好愿望寄托于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故事之中。嫦娥奔月,阿波罗,赫尔墨斯等都是有关飞行的神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也发明了很多有关飞行的技艺。例如竹蜻蜓,木鸟,风筝。同时还有一些人为飞行的尝试付出了生命。这些都不断的激励着后人对航空技术的研制。
战争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影响
自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开始,航空技术不断发展,日新月异,但航空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李林塔尔因滑翔事故牺牲后,欧洲航空技术一度陷入困境,许多科学家和航空探索者对飞机失去了信心。直到莱特兄弟飞机试飞成功后,欧洲航空技术才一改之前低迷的状态。人们对飞机不断的进行改造,飞机速度不断提高,飞行时长不断增加,性能不断提高。单翼机,双翼机多种种类的飞机不断出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飞机只是被人们看做一种有趣的玩物,其应用价值和潜力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人们首先发现飞机具有空中侦察和同炮兵配合校准炮弹落点。这两种作用促进了对于飞机飞行平稳以及观察精度提高的研究。于此同时,在侦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空中战斗。于是人们逐渐意识到提高飞机的战斗力的重要性。人们尝试着在飞机上安装机枪,大炮等,形成了战斗机的雏形。到战争结束时,已经出现了战斗机,轰炸机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之久,飞机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是具体数据。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极大促进的飞机的发展,人们不仅仅把飞机当做一种玩物,已经意识到了飞机对战争的意义,但在这次战争中飞机仅仅是崭露头角。但在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上,几乎所有的战斗都有飞机的参与。根据资料显示,从1940年到1945年的5年时间里,仅英美盟军对德战略轰炸就出动44.4万次。其间,动用过144万余架次的轰炸机和268万次的战斗机。它们一共对敌投下270万余万吨炸弹。有人做过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先后动用的军用飞机70万架,投弹500万吨。在二战期间,飞机所起到的作用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自此,航空事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航空技术对战争的影响
21世纪是变革的世纪,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而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中国都必须做好准备。其中,航空技术尤为重要。通过认清航空技术对中国军事的影响可以更好的指导中国军事的发展,建立现代化的先进军队,让中国不在重复清王朝的民族之殇。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航空武器装备都对战争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航空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信息获取能力不断增强,极大的提高了军事侦察能力和军事控制能力,二是信息处理能力不断增强,有效的提高武器装备的效能,三是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发挥重要作用。在我看来,以后战争形态的发展趋势必将以空战为主。
战争促进了航空技术的发展,但同时航空技术也决定了战争形势,使战争更加激烈。不可否认,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痛苦,颠沛流离,残忍的杀害,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想自己生活在战火之中,但我们不能不承认战争的确促进了航空技术的发展,圆了我们人类多年的飞天梦,可以说飞机是在战火中不断成长。同时,航空技术又在战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侦察机查看敌情,轰炸机破坏敌军装备等等,都使战争一定程度上告别了落后的地面战争,“小米加步枪”的时代。战争与航空技术相辅相成,两者共同成长。尽管战争促进了航空技术的发展,我们并不期待战争的发生,我们坚信,航空技术的发展不仅仅依靠于战争,更加依靠于科研工作者的热情与对国家的热爱。另外,我们需要记住,航空技术不仅仅在军事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民用上仍有其巨大的发掘潜能。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航空技术中,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1] 李成智. 飞行之梦——航空航天发展史概论[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
[2]百度百科.
--------我国的航空航天发展史
飞上蓝色的天空,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
这学期选了航空航天发展史之后,了解了很多航空航天发展的历史,也知道了许多航空航天发展的趣事,深刻的体味了人类探索航空航天发展的艰辛与荣耀。作为北航的学生我觉得应该对我国的航空航天发展史有很好的认识与理解,我在学完这门课程之后,仔细整理了一下我国的航空航天发展史,以历史为鉴,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
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自上个世纪配套发展、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技术水平高的特以较少的投入,取得了一低温燃料火箭技术、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上世纪60年代初就在新中国的航空工业欣欣向荣之际,1960年7月,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合同,撤回了专家。再加上“大跃进”所造成的恶果和三年自然灾害的降临,新兴的航空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其中最为困难的是航空材料和器材的缺乏,这对我国薄弱的基础工业来说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然而,这一切都难不倒刚刚挺直腰板的中国人,在国家的大力关注和扶持之下,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航空工业的建设上,同时成立了中国自己的航空研究院,开始培
养科研队伍。从此,我国的航空工业走上了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道路。早在1958年,我国就曾在大量积累仿制苏联飞机的经验基础之上,自行设计了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并试飞成功。虽然由于空军飞行训练体制的变动,这种飞机最后没能继续研制和投入生产,然而却开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先河。另外还有一架由中国自行设计成功并投入大量生产的飞机,它就是最初由沈阳飞机厂设计,后转入南昌飞机厂继续设计的初教6。该飞机于1960年12月完成鉴定飞行,1961年投入成批生产,一共生产了近1800架。这两种飞机的成功说明我国已经开始了由仿制向自行设计的转变。
然而60年代末至70年代,物力和财力发展航空工业,大量的人力、物力,7、歼88Ⅱ歼击机。这一系列的成果说明,我们与发
年4月家。截至2000年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
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我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空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空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航天合作的能力。
我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中国 我国于1992研制了一日,中国成功地发射
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
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方面,
全国建有数十座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联结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卫星通信话路达2.7万多条。中国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国内卫星通信话路达7万多条,初步解决了边远地区的通信问题。甚小口径终端(VSAT)通信业务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国内甚小口径终端通信业务经营单位30个,服务小站用户15000个,其中双向小站用户超过6300个;同时建立了金融、气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电力、卫生和新闻等几十个部门的80多个专用通信网,甚小口径终端上万个。在卫星电视广播业务方面,中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和覆盖全国的卫星电视教育系统。中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已形成了占用33送中央、地方电视节目和教育电视节目共计47套,32路对内、对外广播节目和近40套地方广播节目。多万航空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汇集了20这些科学技术在航空航天应用
范文九:世界航空航天发展简史
升空飞行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愿望之一。千百年来,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飞行的美妙神话和传说,而家喻户晓、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嫦娥奔月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科学技术长期落后,飞行的探索直到近代一直处于盲目的冒险和无尽的幻想阶段。在人们认识到简单模仿鸟类的扑翼飞行方式并不能使人升空之时,在近乎偶然的发现情况下,人们开始转向轻于空气的航空器的研究。1783年,载人热气球和氢气球相继研制和试验成功,标志着人类在征服天空的漫长历程中迈出了历史性的伟大一步,实现了古老的升空飞行理想。
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新型动力装置——内燃机。与此同时,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理论、试验研究也初步进展。这两方面的发展为重于空气航空器——飞机的诞生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19世纪后期,欧洲和美国都有许多航空先驱者探索研究、试验滑翔机和动力飞机,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综合前人的探索工作并依据自己的研制成果,美国的莱特兄弟于日试飞成功历史上第一架有动力、载人、可操纵的飞机,开创了现代航空新纪元。
20世纪头十几年是航空技术初步达到使用化、飞机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航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空气动力学也在本世纪初建立起来。升力理论、阻力理论和飞行力学理论成为指导飞行器设计、提高飞机性能的关键因素。正因为如此,,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相继组建了国家级的空气动力学和相关技术的专门研究机构。从此,飞机的研制和试验从个人盲目实践行为变成有科学技术指导和严密组织的工业门类。航空的发展走上了真正科学的道路。
在飞机诞生的同一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建立了火箭和航天飞行理论。此后,法国的埃斯诺—贝尔特利、美国的戈达徳、德国的奥伯特也阐明了利用火箭进行太空飞行的基本原理。1926年,戈达徳研制发射成功历史上第一枚液体火箭。经过徳、美、苏等国一大批火箭先驱者的努力,液体火箭技术逐步发展成熟。1942年,德国研制成功实用的弹道导弹,为战后发展大型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奠定了基础。战后在冷战的背景下,苏美两国大力发展弹道导弹。1957年8月,苏联研制成功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日,苏联利用洲际导弹技术研制成的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类终于跨入了航天时代。
航天技术发展之快是航天先驱者们未曾预料到的。相关技术的成熟特别是航空领域的许多技术的直接应用加快了航天的发展。同时冷
战和太空竞赛客观上为航天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航天时代开始以来,仅过了4年,载人太空飞行便取得了成功,实现了古老的人类遨游太空的理想。1969年7月,美国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标志着人类征服太空取得了又一次历史性突破。
航空航天技术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航天技术又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技术学科。它以众多科学技术学科为基础,集中应用了20世纪许多工程技术新成就。同时,航空航天技术又为这些科学技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手段,提出了新任务。高度综合性的航空航天技术的发达程度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第1章 飞行器分类
一般把在地球大气层内或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统称为飞行器。通常飞行器可分为三大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
航空器是指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航空器根据飞行原理分为空气静力飞行器(又称为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空气动力飞行器(又称为重于空气的航空器)。空气静力飞行器依靠空气的静浮力升空
飞行,包括气球和飞艇;空气动力飞行器依靠本身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的空气动力升空飞行,包括飞机、直升机、滑翔机、旋翼机和地效飞行器等。
航天器是指主要在大气层之外的空间飞行的飞行器。例如人造地球卫星、空间站、航天飞机和载人飞船等。航天器在运载火箭的推动下获得必要的速度进入太空,然后在引力作用下完成类似于天体的轨道运动。
火箭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而升空,可以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飞行的飞行器;导弹是一种弹体带有战斗部、依靠制导系统控制其飞行轨迹的飞行器。导弹与火箭都属于一次性使用的飞行器,人们往往把它们归为一类。
1.1 航空器
航空器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来分类,有的根据飞行器的活动范围、使用条件分类,也有的根据飞行器的外形特征、产生升力的原理以及用途来分类。
按照产生升力的原理,可将航空器分为如下两类。
(1)空气静力飞行器
空气静力飞行器也叫做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包括气球和飞艇。其主体是一个气囊,其中充以密度小于外界空气密度的气体(如氢气、
氦气或热空气)。由于气球所排开的空气重量大于气球本身的重量,故能够漂浮在空气之中,就像软木塞漂在水里一样。由于空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这种航空器在上升时,其升力(浮力)也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到达一定高度时就停止。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固定位置上。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和操纵面,飞行路线可以控制。
(2)空气动力飞行器
空气动力飞行器也叫做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是靠自身与空气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升力升空飞行的。这种航空器主要有固定翼航空器和旋翼航空器。固定翼航空器包括飞机和滑翔机,由固定的机翼产生升力。旋翼航空器包括直升机和旋翼机,由旋转的机翼产生升力。此外还有一种模拟鸟类飞行的扑翼机,很早就被航空先驱们所探索,但至今尚未取得载人飞行的成功。
飞机是最主要,应用范围最广的航空器,其特点是装有提供拉力或推力的动力装置、产生升力的固定翼和控制飞行姿态的操纵面。飞机按用途可分为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两大类。军用飞机是按各种军事用途设计的飞机,主要包括歼击机(战斗机)、截击机、歼击轰炸机、强击机(攻击机)、反潜机、侦察机、预警机、电子干扰机、军用运输机、空中加油机和舰载飞机等。民用飞机泛指一切非军事
用途的飞机,包括旅客机、货机、公务机、农业机、体育运动机、救护机和试验研究机等。
1.2 航天器
航天器是指在稠密大气层外环绕地球,或在行星际空间、恒星际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种飞行器,又称空间飞行器。航天器可以分为无人航天器与载人航天器。无人航天器按是否绕地球飞行又可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又可分为载人飞船、航天站(又称空间站)和航天飞机。载人航天器与无人航天器的主要区别是载人航天器具有生命保障系统。
人造地球卫星是一个人造天体,它遵循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围绕地球运行。人造地球卫星是数量最多的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与其他飞行器相比,有以下优点:无需动力就能在大气层外长时间运转;活动范围大,高度从几百千米到几万千米;能不受限制的飞越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甚至全部地区上空。
由于具有上诉优点,卫星能在很短时间内从一定高度上对广大区域或空间进行探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既能用于科学研究(如空间探索),又能为国民经济服务(如通信、
导航、气象、资源勘探、大地测量等),还能为军事服务(如侦察、预警等)。
卫星按其用途可分为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科学卫星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主要包括空间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等,如中国的实践二号科学探测卫星。应用卫星直接为国民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服务,主要有通信及广播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导航卫星和侦察卫星等,还有专门用于军事的截击卫星,部分卫星还具有多种功能。应用卫星如中国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等。技术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各种在轨试验,如中国的实践一号试验卫星。
(2)空间探测器
空间探测器是指对月球、其他天体和空间进行探测的无人探测器,也称深空探测器。探测器的基本结构和人造地球卫星差不多,只不过探测器携带有用于观测天体的各种先进观测仪器。
空间探测器按探测对象分为:月球探测器、金星探测器、火星探测器、土星探测器、木星探测器、哈雷彗星探测器、太阳探测器和宇宙探测器。例如,携带地球各种信息的先驱者号宇宙探测器,目前已经飞出太阳系,试图寻找地球外智能生命。
(3)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是载乘宇航员的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宇宙飞船是三种载人航天器中最小、最简单、最先使用的一种,可分为卫星式、登月式和行星际式三种。前两种已在20世纪发射成功,后一种有望在21世纪问世,并且很有可能是载人火星飞船。宇宙飞船只能使用一次,一般可单独飞行数天到十几天,也能作为往返于地球和空间站之间或地球和月球之间及地球和其他行星之间的太空“渡船”;还可与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进行联合飞行。目前发射最多、用途最广的飞船是卫星式飞船。卫星式飞船实质上就是更大的人造地球卫星,不过它能载人,因此它要比人造卫星大得多,要有专门的防辐射的增压舱及生命保障系统、应急救生系统和回收系统等。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就是一艘卫星式飞船,它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轨道舱是宇航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航天员乘坐它上天和返回地面;推进舱为飞船的飞行和返回提供能源和动力。
(4)空间站
空间站是宇航员在太空轨道上生活和工作的基地,又称轨道站或航天站。空间站实际上是巨大的载人飞船,一般设有工作舱、服务舱、对接舱,并有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空间站上进行的科学研究及实验主要是考察长期失重的影响和失重下的一些科学实验。美国有天
空实验室,前苏联有礼炮号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航天工程,共有16个国家参与研制和运行。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规模大,由航天员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和太阳能电池板等部件组成。
(5)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世界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也是一种多用途的航天器。载人飞船、空间站都是一次性使用,耗资很大,因此需要发展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运载工具,降低成本,这就是航天飞机。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技术特点于一身,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进入太空,又能像卫星那样在太空轨道飞行,还能像再入大气层滑翔着陆,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飞行器。航天飞机由一个轨道器、两个固体助推器和一个大型外挂油箱组成。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共有7架航天飞机轨道器,它们是“企业” 号(试验机)、“哥伦比亚” 号、“挑战者” 号、“发现者” 号、“阿特兰蒂斯” 号和“奋进”号以及俄罗斯的“暴风雪” 号。由于前苏联社会动荡和解体,“暴风雪”号始终未能投入使用,其继承者俄罗斯由于经济原因取消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计划。目前,一种无需助推器和外储油箱、具有航空器和航天器两者特性的“空天飞机”正在研制试验中,如美国的“冒险星”
计划。“空天飞机”将填补传统的航空器和航天器飞行范围之间的“真空地带”。
1.3 火箭和导弹
火箭有时指火箭发动机,有时又指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作为完整飞行器应为后一种说法,即火箭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
火箭发动机按使用的能源分为化学火箭、核火箭和电火箭。化学火箭又分为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和混合推进剂火箭。以火箭为动力的飞行器按用途可分为无控火箭、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三类。其中,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既可以是战斗部,也可以是各种航天器。
无控火箭弹(炮)为近程无控单级火箭,带有弹头。通常设计简单,无制导系统,命中精度较差,但可多发齐射,覆盖面大,弥补了精度之不足。可车载或机载发射,机动性较好,比火炮使用方便,破坏威力也较大。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前苏联著名的柯秋莎火箭弹,其巨大威力曾让德国法西斯吃尽了苦头。
探空火箭是在近地空间进行探测和科学试验的火箭。探空火箭一般为无控火箭,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发射方便等优点。利用探空火箭可以在高度方向探测大气层结构成分和参数,研究电离层、
宇宙射线、太阳紫外线和x射线、陨尘等多种日-地物理现象。探空火箭比探空气球飞得高,比低轨道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飞得低,是30—200km高空的有效探测工具。
导弹是一种武器系统,因此完整的应叫做导弹系统,它应包括导弹及其地面设备。导弹本身一般由战斗部、动力系统、制导系统及弹体四大部分组成。
导弹按发射位置和目标可分为:地地导弹、地空导弹;空地、空空、空舰导弹;舰舰、舰地、舰空导弹;岸舰导弹;潜地、潜舰导弹。 导弹按攻击目标分为:反飞机、反舰、反潜艇、反坦克、反雷达、反辐射和反弹道导弹等。其中,反雷达导弹是指利用敌方雷达的电磁辐射进行引导,摧毁敌方雷达及其载体的导弹,又叫反辐射导弹。在电子对抗中,它是对雷达硬杀伤最有效的武器。
导弹按作战使命可分为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战术导弹是指用于打击常规目标的导弹。战略导弹是指用于打击战略目标的导弹,通常携带核弹头,用于打击政治和经济中心、军事和工业基地、核武器库、交通枢纽等目标,以及拦截来袭战略弹道导弹。战略导弹按射程分为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
导弹按弹道及结构特点可以分为弹道式导弹与有翼式导弹。弹道式导弹是指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称为主动段),关机后按自由抛体轨迹飞行(称为被动段)的导弹。有翼导弹又分为巡航导弹和可作高机动飞行的导弹(一般为十字形翼面)。巡航导弹是指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主要以巡航状态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
范文十:中国航天发展史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0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0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0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一九七0年一月三十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一九七九年一月七日,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一九八0年五月十八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六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陈云、彭真、徐向前等领导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讲话。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中共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了四枚火箭。
一九九0年四月七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一九九0年七月十六日九时四十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
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十八时二十三分,中国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中国航天史创下九项第一
这九项第一包括:
一九六零年九月,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中程导弹。
一九六六年十月,中国第一次导弹携带核弹头的“两弹结合”发射成功。
一九七零年四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一九八零年五月,成功发射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
一九八一年九月,在中国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
一九八七年八月,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卫星搭载服务。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这里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成功发射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一九九二年启动实施,短短四年时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成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该中心地处起源于祁连山的弱水河畔,平均海拔一千一百米,地势平坦,多属戈壁和沙漠。自然环境恶劣: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最低气温摄氏零下三十四度,最高气温四十二点八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时期家具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