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往往习惯了寂寞怎样的做事而忽略了创造的重要性

学历是否真的那么重要?
| 更新于 日
说一下我的情况,我现在在北京,目前这份工作是cocos2d-x游戏开发,这也是我第一份工作,目前工资 5000 ,工作快一年了,下面是我做的几个游戏
这些游戏很一般,我正在开发一款拿的出手的作品
我是去年6月初中毕业(我是95年12月的),小时候上学比较晚,初二的时候觉得学校教的东西没什么意思,想学习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当时家里也买电脑了,然后就接触到了编程,当时学的是C语言,当时觉得这语言写不出东西,然后就去学Java去了,然后是Java Web,学习编程之后我意识到英语很重要,拿起了放弃已久的英语,初三下学期的在网上看到iOS手机游戏开发,就特别感兴趣,然后就开始学,开始天天折腾黑苹果,到最后也没有装好,毕业之后我就决定做iOS游戏开发,然后让父母买了macbook air11寸,天天在家学习cocos2d-iphone,年底开发出了一个小游戏,我个人觉得还挺好玩的,上传到App store 卖了20多个,过完年,也就是今年,我来北京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
这里说一下我为什么没有继续读书,有2点原因
我觉得学校学的东西没什么用
我如果读书下去,大学毕业就24了,如果我现在去北京,到那24岁我已经是有7年工作经验的人,虽然多少年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的水平
我个人的看法是学历没什么用,但是也有很多人跟我持相反意见,我想听一下大家的看法,
学历是否真的那么重要?是否会对我以后的发展有所影响?
程序员英语很重要所以我每天都在学习英语,还有就是我在看《算法导论》的时候里面很多都看不懂,牵扯到高数的问题,这也许就是没有继续读书的坏处把,
我想问一下我该怎么补回来?,Ps:我以前数学很好
猜你喜欢:
共159条回复
你已经找到工作了学历对你的影响不那么重要了。
不过你后面说的很对,你发现你看不懂《算法导论》,这就牵扯到了你的教育影响你的发展的问题了。你去面试一些大公司,考察你的算法什么的倒是非常不稀奇的。
我觉得这些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自由的选择。而自由的选择的前提是对信息的充分认识,不见得说你什么都要会,但是至少知道学什么需要多久,学了对你有什么影响,没学对你有什么影响。或者说你要去做啥需要学啥之类的问题。
简单的说,我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就不停的在改变,数学对我的价值也一直在改变,有时候,我会后悔,某些东西没有在学校好好听,有些东西没有趁年轻空虚寂寞时间多的时候学会。但是认识到这些问题是选择自由的前提。
简而言之,我建议你先学到(不一定是通过学校教育)你能有选择的自由了,然后,你就可以自由的选择了。
说学历不重要有点太理想化,这个社会很多时候是先考硬指标筛选的,这符合经济效益。例外的情况就是你得百倍千倍于别人去强化自己,做到真牛,而且不能只依赖公司给予你的环境和条件,要把自己看做完全超越于你的职位要求10倍的期待去推动自己前进。只有这样,你的光芒才能足够耀眼,以至于所有其他世俗的评价标准不适用于你。
说得很虚,而且我自己也屁都不做到。只能这样激励你了。
@ 谢谢tinyfool
@ 我会记住这句话的?
为什么工资才5000,是因刚开始工作时16岁以上未满18岁属未成年工么……
@ 当时找这份工作的时候就做过一个游戏,并且没有工作经验,找到这个了工作,5000我感觉已经不错了,后来知道我年龄17,当时是让我实习,每月2000,后来好像是说不符合公司规定就给我转正了,签合同了, ,, 12月16号是我身份证上的日期,现在我已经18了?,没有这个问题的困扰了
去读书吧。
学历不会因为你现在有个工作就不重要了。
因为任何工作都是暂时的,公司可能会倒闭,可能会放弃这个业务,也可能有其他原因你想换个工作。
当然会有不看重学历的公司。但是如果你上招聘网站看看,这类公司所占比例不到3%,没有学历你的机会会比别人少很多。
并且基本上在很多公司学历代表你的起薪。
即使一切顺利,10年后,你所努力的目标全都达到了,在没有学历的情况下,你仍然需要比别人更多的东西来证明自己,需要克服更多的障碍。尤其在30岁以后,即使你能力再好,除非在圈子里能混个脸熟,不然陌生投档几乎是没机会的。
即使学历不是为了找份工作,它仍然决定了你交际的圈子,集体生活的经验,可以无数次烦扰的师长,能搭讪到的妹子的质量……
最可能无条件帮你的人很可能是你的同学,而不是你在工作中认识的同事。
更显而易见的情况,假设你将来要移民,要个国外公司的offer,你会发现有个硕士学历的人在这个通道上比你前进得快得多。
至于教育质量和时间成本是另外的考量指标。如果把眼光投放到一生的职业道路上,而不是眼前的一点机会上,相信在任何环境下你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
| 更新于 日
“即使学历不是为了找份工作,它仍然决定了你交际的圈子,集体生活的经验,可以无数次烦扰的师长,能搭讪到的妹子的质量…… 最可能无条件帮你的人很可能是你的同学,而不是你在工作中认识的同事。”
这点我非常认同 那么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
现身说法下自己的经历,我以前在于某省重点高中的重点班级就读,高考前有三分之一都保送重点大学,剩下参加高考的只有3个二本(我就是其中不幸的一个),其余全部一本。我们高中三年都不怎么听讲(老师也不介意),上课搞自己的玩意,很多哥们每天研究大学数学或者物理书(当时计算机还没太普及),有些女生自学英语四级。
我说这些的意思是,当时的同学都意识到高中学的知识对未来不一定有帮助,并做出了行动(比如,上课自学自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但是都知道上一个好大学能给个人更高的平台、机遇和选择。有些理工科目,是你不上学自学不来的,没那个实验条件,极端点比如你想做点人体解剖实验,不上学去哪里找尸体。恰巧你选择了当程序员这个职业,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自学,但是放眼在10几年前,大多数人买不起电脑的时候,一样没实验条件。认为学校学的东西没用,不是一个不继续上学的好的理由,除非你认定一辈子就想干程序员、作家等等这类自学条件容易具备的职业,否则你未来能选择的职业会变的狭窄。
你现在才18或者19岁,可能只是看到了眼前这份职业能让你生存吃饭,但是若干年后,你还想一直从事计算机这行吗?这么早就做出选择,不知道你是否已经想好。年轻的时候有足够的试错成本,选择错了还可以及早调整方向,前提是有资本调整。比如,考研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个典型的重新选方向的机会。假如你工作7年后,25或者26突然编程没激情了,你有多大把握转型成功?
想突破世俗对你的评价,变到足够强后当然可以,但是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花费更多的时间。也许你会为此付出谈恋爱的时间,付出配家人聊天的时间,甚至付出健康。。。
潜水习惯了,扯了一组蛋,不知道对不对题,仅供参考,我自己是没上一个好大学,感觉跟以前的同学差距越来越大。
本帖有159个回复,因为您没有注册或者登录本站,所以,只能看到本帖的10条回复。如果想看到全部回复,请注册或者登录本站。
),然后在出现的“enter code here”处贴入你的代码。
回复特定回复的时候,请点击该回复右侧的回复链接,系统将自动创建楼号和@通知。
@他人的时候注意,id后面请加一个空格。
使用左侧工具栏“贴链接”按钮()创建的优酷、土豆、youtube视频链接,将自动生成播放区域,不需要使用其他包含方式。
如果要创作长篇格式复杂的帖子,本站建议Mac用户使用,离线写好,贴入即可。姓名:刘琦珉
姓名:明星学员
姓名:明星学员
姓名:梓梓
当前位置:首页 && 思源资讯 &&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什么是习惯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定义来阐述: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 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用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 固链接。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他自己看不见,因为习惯就是一种自 动化的行为,潜意识表现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为。我们每个人身上一定有很好的习惯,也一定有些不好的习惯。&  我给大家讲个: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 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 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 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 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 信一摞,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 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 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 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想想看,我们哪个、哪个学校,经常进行这样的?翻东西,是时期的一种 习惯,是一种好奇。小孩去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挨着个儿地翻。爸爸下班了, 就翻爸爸妈妈的包。但是,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特点,不是一个缺点,他就是好奇,他的 社会化程度很低,他还不知道要尊重别人。   这个就是教育的欠缺。如果大人不及时纠正和教育,他翻惯了,就成了习惯。   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 够持续一段时间,他们测算是21天。当然,21天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我们很多的行为重复不 止21天,形成的习惯就很牢固。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 同,一般需要30天至40天。总之是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再来看一个正面的例子。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我们 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 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   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 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 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就是从好的习惯开始。   我采访过北京一个职业高中的。他知道自己不太好,不想上大学,就报考了职 业高中,毕业后到一个五宾馆当服务员,小伙子很开心。   这一天,他从总经理门前走过,被总经理给叫住了:“小伙子,过来。”他一看,总经 理叫他,很激动啊!五星级饭店,一个总经理不大容易跟一个员工交谈的。   “总经理,什么事?”   总经理说:“小伙子,你会走路吗?”   “会呀,从小就会!”   总经理说:“那你走一遍给我瞧瞧。”   小伙子两个肩膀一高一低,晃来晃去地走了一个来回。总经理说:“走路就是走路,你 两个肩膀一高一低,晃来晃去,是怎么回事?你站着,看我老太太给你走一遍。”   总经理是快60岁的一位女士,她挺胸抬头,目视前方,稳稳当当地走了一个来回,然后 告诉小伙子:“这叫走路。给你一个星期的时间回家练习走路。练好了,你就来上班,练不 好,你就别来了。”   这小伙子一听傻了,往家走的时候,不知道是该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   这样的故事我们还可以讲出很多。我们可以发现根深蒂固的习惯,不好的和好的,几乎 都跟教育有关,但是我们却越来越忽略这些问题。我们太重视孩子的功课怎么样,分数怎么 样,名次怎么样,实际上一个人的习惯怎么样可能更重要。   在2003年召开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上,为公民出境后的不文明行为“会 诊”,居然成了关注的焦点之一。   请看日《北京晚报》的报道:   北大教授葛晓音代表在国外工作多年,谈起同胞在国外的表现,葛教授皱起了眉头。她 说,在日本的地铁里,中国游客总是没有排队候车、先下后上的习惯;日本人乘车或在饭店 里吃饭时很少大声喧哗,但中国游客却喜欢成群结队地大声谈笑;还有,在旅游途中走累 了,我们的同胞会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去欧洲旅游的一些中国游客,对西方文明的文化古 迹不屑一顾,最大就是大包小包地买名牌……   “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国外的表现,太令人伤心了。”北大校长许智宏代表一谈起 这个问题就连连摇头。   许校长想起了同胞系着领带,把衬衣穿在裤腰外面,背着双手,迈着四方步在国外逛街 的情形。在飞机上,中国游客总是等不及飞机停稳了就起身打开行李箱,即不安全,又不礼 貌。1979年许校长第一次到伦敦时,发现人们在公共场所讲话的声音特别低,并且“谢 谢”、“对不起”常挂在嘴边,但是直到今天,如果你在国内与同事或家人之间凡事说“谢 谢”,有时也会让人觉得很不正常。至于随手丢垃圾、随地吐痰的坏习惯更是数不胜数。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李燕先生说起吃自助餐:我们有的同胞是眼大肚子小,盛的时 候抡圆了膀子,结果剩下一大堆,这是吃自助餐的大忌;还有的吃完饭,用*子剔牙,举把 *子使劲在嘴里剜,那丑态就甭提了。其实应该怎么做,中国两千多年前的《礼记》中就写 过了。   李燕说,一个朋友来做客,提起了前些日子带团出国的事就觉得脸上臊得慌。这位老兄 带的是个由文化干部组成的赴欧考察团,没想到好几位团友“一口老痰,从一直啐到 了巴黎。飞机上不让随地吐痰呀,一下飞机,憋了一路的老痰直落到停机坪上。清完嗓子一 抬头,旁边竟然立着一块中文牌子:请不要吐痰。显然,这牌子是专门给中国人立的,丢人 啊!”   为什么总是会有中国游客到国外给中国人丢脸呢?“两会”代表们经过“会诊”得出了 结论:在国内养成的不良习惯是不文明行为的“病根”。 葛晓音代表分析道,早期出国比较多的是一批暴富起来的人和各级官员,虽然这些  人有 钱或者有权,但是他们身上的种种不良习惯却不敢恭维。葛晓音代表至今仍记得建国50周年 大典上看到的难忘一幕--   “我们几个北大的代表有幸坐在观礼台上观看长安街的@@@@表演。@@@@结束观礼台上的 人起身后,观礼台地上一片狼藉,面包、空瓶子扔了一片。我们大声喊住这些人,想让他们 把垃圾带走,可是根本没人理我们。再看旁边的使馆代表的观礼区,仍然和表演开始之前一 样整洁。”   葛晓音代表说,能够有资格登上观礼台的,应该都不是普通人,但他们的文明程度实在 与他们的身份不相符。   还有一些习惯和做法,属于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到国外就成了忌 讳。许智宏代表说,我们的国人常常喜欢相互谈论各自的收入、家里的住房条件。即使初次 见面,也会有热心人询问独身女结婚了吗?有孩子了没有?但这些“热心肠”到了国外就会 让外国朋友认为没有礼貌,甚至反感。有人以为这是东方人的习惯,东方文化的产物。但日 本同为东方国家,日本人却不会问你过于私人化的问题。   马文普代表曾在北欧留学和工作了8年,并访问过60多个国家。他从公民的行为习惯讲 到了公民素质,说:提高国民素质第一靠教育,第二靠制度,第三靠监督。他说,旅行社、 单位、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展开文明教育,形成一个处处讲文明的社会环境。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 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哪里有习惯,哪里就有神经系统在工作。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 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也就是说行为的习惯性越深,反射性 就越强,习惯是刺激与反应的稳固连接。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有不良习惯的时候,你就想到 是他的神经系统在工作,很顽强地表现出来。但是,这个神经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另外 神经体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这就是说,经过教育,经过,人是可 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的,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运的,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多有 意思呀。   乌申斯基还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   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 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我概括一下就是: 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 偿还不完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 习惯的重要性   其实,刚才讲的问题当中,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威 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 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有了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 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一身坏习惯的孩子会让你一生都不能放心,不得安宁。我们身边就有 这样的人,平时总是丢三落四。电影演员徐帆写过一件事,她与冯小刚、刘震云去乘飞机, 到了机场,要办登机手续了,这才发现身份证没带,只好返回家里去找,气得冯小刚痛骂徐 帆。其实,这类事情大家生活中或工作中都有体会。你能不能担重任,能不能让人放心,会 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习惯有关。我发现爱因斯坦这个人不仅是个科学家,而且 是思想家,他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你说 这话说得多么机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一个人碰到事情的时候,不可能说“等我想想 我受过哪些教育,怎么说的,我想想……”那肯定不行,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素质。什 么是忘不掉?习惯就是忘不掉的,它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稳定的行为,它是刺激与反应 之间的稳固的链接。比方说,一个人见了人就问你好;做错事,一定会道歉;办重要的事一 定要确认等等,这就是习惯。   伊拉克战争有个特点,由于失误,美国兵打死兵挺多的,但是英国兵打死美国兵并 不多,你说这美国兵怎么回事?这美国兵真的对英国兵刻骨仇恨?那恐怕不是。这个跟他们 的教育有关系,美国老师对学生采取比较鼓励的态度,比方说,老师问:“五加一等于 几?”学生回答:“五加一等于七。”老师会说:“差不多,差不多。”他很少批评,而是 鼓励,五加一等于六,跟七差不多,所以这个美国人马马虎虎,马马虎虎的事情特别多。英 国就比美国严谨的多,人那就更严谨。德国的教育孩子就非常有意识,孩子心血来 潮:“爸爸,我明天想去爬山去。”爸爸不会说“no”或“yes”,他会说:“你的计划呢? 你准备怎么去呀,跟谁去呀,带不带午餐,到哪个地方去?”“我还没有想过。”父亲就会 说:“你没想过的事不要说。”德国人特别讲究孩子作计划,老问你的计划呢?你不能心血 来潮,哇,我要上山,我要下海。这些习惯就使得德国人非常的严谨。所以习惯的培养是非 常重要的问题。   咱们的孔老夫子说得很好,他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少成若天性是什么意 思呢?就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 了。以致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 的。   习惯培养要特别重视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比方说,小孩第一次骂人的时候,他就特 别注意看大人的反应,大人这个时候千万千万别笑,如果你笑,还夸他“孩子真聪明,嘴巴 真巧”,那这孩子第二次还骂,而且会骂得更厉害。小孩子并不知道他的行为的后果,他只 关心大人的反应。所以对孩子的第一次骂人,最好的反应就是不理他,没有一个人理他,冷 淡他,让孩子自讨没趣,他就会明白:“这不是好事情,别人都不喜欢。”   中国有个传统,小孩子撒尿撒到别人身上,大人很高兴,“哈,这是福气!”那孩子就 会一个劲儿往你身上尿。这就是刺激反应,当一个人有某种刺激的时候必然做出某种反应, 这就是习惯,就是条件反射。   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和墨家是最有代表性的两个思想流派,但是有很多问题的认识是一 致的。墨子最有名的关于习惯的思想就是束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固染不可不 慎也。”就是说孩子生下来就像一束白丝一样,你把它染成黑的就是黑的,染成黄的就是黄 的,蓝的就是蓝的,所以说染丝不可不谨慎。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的道理。不同的家庭教 育出不同的孩子,这跟染丝的结果是一样的。明代的思想家王廷相这样说:“凡人之性成于 习。”所以大家可以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培养的重点与指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 习、学会共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告诉我们:在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 展,使他们主要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的素质。这些主 要方面的素质基本上都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三个大的方面。基于以上认 识,我们认为在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应该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 学习。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 “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规律,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 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日,中共中央国务 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还 提出,对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经过反复论证,我们认为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做事的核心是遵守规则,学习的核心 是勇于创新,而这就是人格化习惯的三大原则,是我们的三个重点。在每一个重点下面又有 四个具体的指标,人格化习惯需要确立一系列具体指标,我们一共列出了12个指标及一系列 基本好习惯。这12个指标包括:(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 (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 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越难的事情要把它变得比较 容易来做,大的事情要从细致和细小的方面来做,这才能做成功。他还说:“是以圣人终不 为大,故能成其大。”就是不贪大才能做得大,所以我们认为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从这12 个指标入手进行一系列好习惯培养,有侧重地进行重点突破,是比较可行的。这12个指标主 要内容见下表。 12个指标 重点指标  人格特征 做人    真诚待人  真爱 诚实守信  诚信 认真负责  责任心 自信自强  乐观 做事    遵守规则 规则意识 讲究效率  效率意识 友善合作  合作 合理消费  勤俭节约 学习    主动学习 自我能动性 独立思考  独立 学用结合  勇于实践 总结反思  勤于创新   我们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合作中,心理学专家们也提出了新的研究重点,与人 格培养更为靠近。他们的是:   做人方面重点研究:1.少年儿童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培养;2.少年儿童的同伴交往 能力的培养研究。   做事方面重点研究:1.少年儿童责任心的培养;2.少年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学习方面重点研究:1.少年儿童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2.少年儿童学习主动 性与创新的研究。   也许,这样的研究更容易探索清楚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怎样培养良好习惯   首先要确定规范。《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礼记》说得好:“凡人之所以 为人者,礼义也。”什么叫人?人就是身上的兽性越来越少,文明性越来越多,这就成为人 了。比方说动物,它们不讲什么平等、怜悯,它就是弱肉强食,你吃我,我吃你,这是它们 的鲜明原则。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可以看到立规矩对习惯养成的作用。做父母的都特别希望老师关 照自己的孩子,喜欢自己的孩子。但是,什么样的孩子老师容易喜欢,在班里容易受欢迎? 有礼貌的孩子。我有个朋友叫李宏,她早儿就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上小学、上中 学是人见人爱,到哪个地方都自然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一个女孩,善解人意,待人彬彬有礼, 甚至给她们家打过电话的人都会惊叹:哎呀,你的女儿太可爱了,我什么时候一定要见见 她,因为从电话中都能仿佛看到这个女孩的微笑。早儿接电话,一拿电话就:“您好,请问 您找谁,这是李宏家。”如果她妈妈不在,她会说:“我妈妈现在不在,你有什么事情需要 我转告她吗,需要让她给你回电话吗?”对方不挂电话,她肯定不会放下电话,都是先让客 人挂电话之后,自己才放下电话。礼貌非常的周全。我们有些孩子不是这样的,接电话,开 口就是:喂,找谁?不在!挂了。有时候连爸爸来的电话都不听清楚,就挂了。早儿为什么 那么有礼貌呢?那就是习惯养成。妈妈跟她说:“凡是给咱们家来电话的人,都是我们的朋 友、客人,对客人一定要热情,要抱着愉快的心情接电话。接电话先说您好,请问您找谁, 然后该谁接电话谁就接电话,该做什么记下来,而且要后挂电话。”早儿当然也有忘记的时 候,妈妈看见了,就提醒她:“想一想,应该怎么办。”提醒多次之后,过了21天,过了一 个月、两个月,早儿就非常习惯了。这就是礼仪习惯,是非常非常细致的礼仪习惯。   现在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发动学生自定班规,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没有规矩不成方 圆。其实班规、家规、校规都是养成习惯的好方法。明末清初有个学者叫朱柏庐,他做的 《朱子家训》是中国很有名的家训,他里面说的话流传很广,我想这就是习惯养成。他讲到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 维艰。”“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我们确实要给孩子确立这样的规 矩。   第二条是,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 父母是习惯的。”   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准备,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 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 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大家还记得文化大革命吗?文化大革命破四 旧,哪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文化大革命破了很多很多的好习惯。全世 界都尊重孔子,我们中国人把他叫做孔老二。破四旧把很多很多好的东西破掉了,培养了一 些“无知无畏无礼”的人。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的体会。2003年我在新西兰,一个黄昏的时候,我们路过一家超 市,我说咱们进去超市看看,看看新西兰人的超市是什么样的?一进去,里面的蔬菜色彩鲜 艳,那个柿子椒又大又鲜亮,红得是那种鲜红,黄的橙黄,绿的碧绿碧绿的,看上去像玩 具,像假的似的。我就拿了一个柿子椒,看它熟得怎么样,看看是不是饱满。没想到一个在 当地生活多年的台湾导游说,“孙先生,我们这儿的习惯是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 西。”我听了之后简直是呆住了。因为我也是40多岁的人了,自认为还不是一个不太文明的 人,坦率地说,第一次听说不要用手挑东西,要用眼睛挑东西。这就是习惯。我们买东西谁 不去挑,捏呀捏,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 这些问题。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是习惯动作,确实是不太 文明。还有一次在菲律宾,那里冬天很温暖,椰子树下多好啊!香港女童军的一些女士 邀请我们一块去游泳。当时我想,这游泳要走很远的路,到那个地方更衣也不知道是什么情 况,我就穿好了泳裤,然后穿着睡衣就出去了。一位香港的小姐说:“孙先生,你怎么这样 穿呢?真可笑!”我当时还不太明白,怎么可笑?不是也有的人就穿着短裤,披着毛巾往外走 吗?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礼仪:穿着睡衣是不能离开房间的,穿着睡衣离 开房间不合礼仪。但是坦率说,我真不知道。在北京,我家附近有一个饭店,在那儿吃饭的 人有一多半都是穿着睡衣的,男男女女都有。自从知道这个礼仪习惯,我再看到他们就很不 顺眼了。   还是要说说我们中国人随地吐痰的习惯。北京有个调查推算,中国每天约有四亿人随地 吐痰,即32.9%人的有随地吐痰的恶习。有一个名作家叫邓友梅,他考证了一下,发现随地 吐痰在中国大概有两千年的历史。京剧《文昭关》表现战国时代的故事,据今两千多年。剧 中的老生东皋公就先在帘后“嗯,吐恩”一声再出场。邓友梅不明白,就问研究京剧的人, 这是什么意思?人家告诉他,这就是吐痰的声音。京剧的开场白就有这个声音,可以说这是 我们一个很不好的一种恶习。非典的出现可让我们知道随地吐痰的可怕,报纸说,痰里面病 菌能存活几个月,传播的范围在百米之外,特别像广东天这么湿润,真是可怕。   广东人什么都吃,也是习惯。听说孩子们在学校、在班上集体签名,保护野生动物,坚 决不吃野生动物,这些孩子们多好。可是回到家,大人就说:吃,吃,吃,怕什么,果子狸 好吃,穿山甲好吃,有,还能治病!你说孩子他吃还是不吃!当然,这次非典的教训, 会对我们改掉坏习惯很有帮助。有研究说,病菌可能来自果子狸,电视台播了一个果子狸的 ,我就觉得果子狸目光里露出对人类的仇恨,狰狞可怕,这是大自然的报复啊。为了我 们的孩子能养成好的习惯,我们成年人还不应该很好地改变自己吗!   我们中国人,一是排队的习惯,一是不要随地吐痰的习惯,大家想想需要多少年才能形 成?我乐观一点说,10年。要现实一点说,可能大概要20年或者30年。中国北京2008年搞奥 运会,我一点也不担心硬件的现代化,资金的到位一点问题也没有。我就担心到时候,奥运 会会场痰迹遍地,这个东西很难改。所以说这就是我们艰巨的任务,为孩子要改造成年人的 世界。   为什么呢?孩子在学校培养好习惯,放学回家:“爸爸,你好!妈妈,你好!”可是我 们有的父母就不习惯:你叫唤什么呀?“爸爸,我回来了!妈妈,我回来了!”回来就回来 吧,罗嗦什么啊。这孩子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实际上,要孩子学会关心,过去在我们中国历 史上有传统,叫请安。孩子上学,走的时候得打招呼,回来的时候,要问候家里人,出去玩 的时候,也要说一声去哪里,父母都要积极回应他。要让这个打招呼的行为成为每个家庭的 一个很重要的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我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也就是第三条,要尊重儿童 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多年的研究使我有一个感受: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 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 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 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学生的自 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这一点特别重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 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 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   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败可以说就是把太多的教育变成一种从上对下的要求,而没有一个从 下激发出来的主动的需求。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儿童,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儿童参与。   儿童参与在中国的教育界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举个例子: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 成立100周年,我随团去祝贺。全世界各个国家来了1800个嘉宾。晚上就餐之前,看演出。 第一个节目--狮子舞,表演的青少年非常地尽力。我发现这些耍狮子的人眼神有些异样,直 直的、愣愣的。我非常奇怪:眼神怎么这样?一问才知道,这是一些弱智孩子在表演。我非 常震惊,当时的眼泪就下来了。   大家想想看,我们搞教育的,面对1800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第一个节目谁敢让弱 智孩子表演?我们很可能让他们回家,甚至长得不好看的,纪律不太好的,今天放假,今天 你们没事,回家。我们会挑一些嘴巴灵巧的、模样长得可爱的孩子来表演。那么,儿童的平 等在哪里?儿童的参与在哪里?素质教育的第一个概念就是面向全体儿童,而不是面对少 数。所以说,这行为习惯养成,如果没有儿童的主动而充分参与就不是成功的。   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八层:   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   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   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   第四层是成人指派;   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   好了,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 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权:我 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 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   第六层是与儿童一起决定,经过讨论我们确定我们要培养哪几个习惯,一起商定; 第七层是儿童提出方案,比方说:我要培养我说话算话的习惯,儿童决定,成人不限制;   第八层是儿童和成人一起决定。   那么第四条就是习惯培养人格化高于技能化。   习惯培养一个比较好的、比较高的境界是的人格化。什么叫人格化?发自真心的, 诚心诚意的。人格是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合。人格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能化。当然技能化也 很重要,有智慧型的,有技能型的,就像骑自行车和游泳一样,都是动作性、技能性的习 惯,很难忘的。但是,要注意一个,在习惯培养的行为训练当中,不能讲单纯的技能 化。比方说:有一家外资企业要求员工见了客人有微笑,微笑的标准是,露出八颗牙齿,这 个时候的微笑是灿烂的。但是我们有点生活的人会发现,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未必发自 真心,譬如很职业化的微笑,无奈的,假笑。   那种笑,对孩子说恐怕是非常不好的。我们要求孩子对人是发自内心的那种笑,当然可 以有个性化差异。比方说,在表达对人的友好的时候,儿童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不 习惯叫人,父母却说:“过来,叫叔叔,叫大爷,张阿姨,李伯伯……”小孩子就跟着鹦鹉 学舌,这非常不好。我们要培养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去做。我们可以告诉他,对客人要有礼 貌,要让孩子真心地去理解别人,尊重别人,用他自己的方式,笑着点点头就够了。不要像 训练猴子似的,那确实是有问题。   有一个英国皇家教育团到南方某园参观。园长为了让外国人看小朋友是怎样守纪律 的,给每个小朋友发一碗汤圆。小孩都特喜欢吃。客人来参观都要说话啊,致欢迎词啊,罗 罗嗦嗦了半天。对着汤圆,有个小男孩就等不及了,低下头舔了一下。这个园长看见了,狠 狠地盯了他一下,这小男孩头低着,知道犯错误了。参观完了之后,中国的老师们就问英国 的客人,你看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教育怎么样?人家说话很幽默:我看你们训练孩子的方式 和我们英国皇家训练马队一样,要先出哪个蹄子,后出哪个蹄子……多尖锐啊!   第五条,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六大步骤。   步骤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 行,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步骤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 发动大家,学生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 个什么什么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 很好。   步骤3: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 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十分钟的。步骤4:是需要持久 的训练,一定要训练。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你们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 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要进行分 析、评估、、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步骤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小孩一定要及时的表扬。   步骤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在班里头得到鼓励、支持、欣 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鄙视、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 的。   六大步骤,把每个步骤都做细化,良好习惯就养成了。 怎样矫正不良习惯   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必然要矫正不良习惯。对着孩子,我们会发现他们有很多坏习惯: 学习不好的孩子一定是学习习惯不好;品德有问题的孩子,一定是品德习惯不好。怎么办?   我们来重温一下乌申斯基的话:“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 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经过教育,经过培养,人是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的。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孩子们的不良习惯。   矫正不良习惯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广东一位老先生性子比较急,听说21天可以 养成一个好习惯,就让孙女改正不良的习惯,可是30天也未见效。于是便怀疑专家的理 论。实际上,任何理论都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应当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对孩子简单地发号施 令是不可能取得好效果的。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登过许多培养好习惯的好方法。例如,有个妈妈姓高,她的 上五年级,学习坐不住,写1个小时的作业,能站起来大概有10回,一会儿打开冰箱,看看 有什么好吃;一会儿打开电视,看看动画片开始没有;一会儿站在窗前,看看谁在外面玩 儿。妈妈陪着他的时候,他老想站起来,在屋里走来走去的,就是坐不住。你看,这样做作 业,学习成绩能好吗?   学习时坐不住是很多孩子的一种不好的习惯。但是高妈妈非常有智慧,她用了一种区别 强化的一个技术,对孩子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能够学习好。你1个小时站起来10 回,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让我看到你1个小时只站5回?孩子知道妈妈注意他了,就说:5 回就5回,第二天做作业,果然只站起来了5回。妈妈说:哟,我儿子真了不起,一天就改了 一半,进步太大了,我看你站4回也能做到。孩子说:4回就4回……慢慢地,孩子做作业时 就不站起来了。高妈妈还会用别的很多技术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例如,孩子特喜欢六点半 看动画片,就给他约定:今天你做作业时站起来在3次以内,你就可以看动画片,超过3次, 动画片不能看。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这个惩罚一 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这没关系。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 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情。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高妈妈的经验给了我 一个很大的很大的启发。我突然间明白了,我发现了习惯培养的奥秘,可以总结出一句话: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一个孩子如果有了坏习惯,学习坐不住,老站起来,妈妈往往会说:儿子,学习就是学 习,不许站起来。你只要说不许站起来,你儿子屁股底下立刻像有钉子一样,那个难受劲, 非站起来不可,肯定要站起来。你不让站,他忍着,一会儿还是得站起来。这是神经系统在 工作,在不屈不挠地工作。所以说这样做是没用的,只能用递减法。 有一年我去阿姆斯特丹,在大街上看到有个店里卖毒品。我说:你们这个国家真奇怪,全世 界都戒毒,你们还卖毒品?人说,我们是卖给那些戒毒的人的,他戒毒一下子戒不掉, 我们允许他们微量吸毒,凭一个证,可以来买点儿,让他逐渐减少,这就是递减法。坏习惯 就和毒瘾差不多,一定要用递减法去矫正,就是说他比原来次数减少,就可以容许他,一次 比一次少,直到成功。我们自己都可以试一试,这很好。   我们做这个习惯课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和这个课题一起成长,我们 研究的这个课题全国没有先例,把习惯研究和人格研究结合起来。我们在学习中研究,在研 究中学习,然后我们与课题一起成长,就是在做课题的过程当中,自己也养成一两个好习 惯,改掉一两个不良的习惯。我现在在家里就这样做。以前我妻子老说我:你怎么搞的,老 是用完东西不放回原处。你看,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这个习惯很不容易,这就是一个很具 体的习惯。我现在就比较注意了,东西在哪儿拿的,用完了放回去。我亲身体会到这习惯养 成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在快乐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人总是有趋善、趋乐的趋势,人总是向着一种喜欢的、有兴趣的、他 觉得真好的方向走,趋利避害嘛,这是人的心理。我们要培养好习惯,一定要让孩子体验到 坏习惯的丑陋,不能容忍。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倡导的“勤学、切磋、眼学”,就是说的学习要勤于观 察,亲身体验。   我们来看看体验式学习和传授式学习。从国际教育比较可以发现,西方的教育以美国为 代表。他是体验式学习。东方的教育以中国为代表,中国的教育是传授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的是什么呢?是尝试、探索,他容易形成能力,但不容易形成。中国的这种 传授式学习是灌输、,是容易形成知识,不容易形成能力。所以,中国的孩子会, 但能力不太强,美国的孩子能力比较强,但不大会考试。   所以现在最好的教育是双方结合起来。体验,中国学生需要体验。正如荀子所说:“不 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我再举一个例子:中日儿童餐桌教育之比较。   你看日本的孩子,在餐桌上让我们感动。日本的孩子有一个习惯,吃饭前,哇啦哇啦说 几句话,话的意思就是说,感谢赐给我美好的,我要吃饭啦。日本儿童的集体活动前一 定要说话的。   中国孩子吃饭前啥也不说,在餐桌上挑食、剩饭。日本孩子说了之后,就吃,不能剩 饭,而且吃饭前人人要劳动,连两三岁的孩子也要拿个筷子,拿个碗什么的。集体就餐时, 吃完饭,日本孩子会站起来,要向厨师鞠躬:辛苦啦!   我们中国的孩子这些习惯就没有,中国的孩子饿了,到饭堂吃饭,拿着勺子敲盆,“嘣 嘣嘣”:“还不开饭饿死了!”,很少听说中国孩子给厨师鞠躬的。 我们早就有《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是 我们的孩子在餐桌上有没有想这些呢?我们有没有把习惯的养成和孩子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 呢?   当然,教育在于引导。在习惯的培养当中,要有些快乐的事情,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成 长。   教育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实践出真知。洛克就强调儿童学习中的两个习惯:热 爱求知和实地观察、亲身体验。   那么怎么做呢?有很多种方式,要创造很多让孩子体验的活动方式。   比方说,我觉得我的女儿,她就是属于在体验中快乐地长大的。在北京,她上的是学习 日语的月坛中学。从初二开始,学校开展民宿活动,就是日本学生到这里来,住到中国学生 的家里,交流。中国孩子也是这样到日本去。   我女儿前前后后一共领了三批日本的学生住在我们家里,她负责接待。后来她就有资格 报名到日本去民宿,我也支持。   日本的学生到我家来住,叫我“奥桃桑”,就是爸爸;我女儿到日本去,也管人家的爸 爸妈妈叫爸爸妈妈。我女儿去的那个家,上有爸爸妈妈,下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加上我 的女儿,四个都是中学生。女儿在人家一住一个月。这样的活动她去了两次,每次都是坐船 去,来回就要4天。   你想想,这孩子住在日本人家里,周围一个中国人都没有,她不学会独立行吗?她不学 会礼貌行吗?她不张口说日语行吗?   这就是一种体验的方式,我女儿在日本磕磕绊绊,感慨万千。所以我觉得她的有些习惯 是在日本形成的,因为日本的家教很严。所以说,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千万别这样说:我跟 你说了一百遍了,你还记不住!你这样说,他就是记不住,她甚至听不懂你的话,不知道是 什么意思。   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对我说:孩子懂道理,经常不是听会的,而是看会的。   所以我们要创造各种方式,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中成长。比方让孩子当个小导游,让孩 子有各种各样的交流方式,一定要有各种活动,让孩子体验,这才能够很好的提高,才能真 正的巩固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少先队和学校的作用是巨大的。   你看,上海有个华阴路小学,学校中98%的都主持过中队会,奇怪不奇怪?难道 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队干部吗?原来,这个学校少先队活动开展得很好,然后有的队员提 议,我们希望天天都开展队活动。可是今天的教育改革,少先队一个星期就只有一节课,怎 么可能天天有活动呢?这个学校做到了,少先队通过了决议,怎么搞呢?每天下午上课之前 10分钟,开队会,各个班开中队会,就叫“10分钟队会”,而队会的题目内容,由队员们自 己想,自由报名,你报了名,你就上来主持。这个星期把下个星期的队会内容和主持人排出 来,星期一是谁主持,是什么内容,星期二是什么,星期三是什么……比方说,有马路歌手 争夺战,有猜谜,有各种有趣的故事,有新闻……什么内容和方式都可以。   大家想想看,别说一个小学生,即使是成年人,有多少人头发都白了,也没在众人面前 讲过话。没有这个体验,所以他就更谈不上习惯。碰到困难,碰到委屈,碰到伤害,他也不 会表达,不敢在众人面前开口,只能找别人帮忙诉冤,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   这个学校让孩子们从小主持会议,一个小学生站在全班同学面前,主持10分钟队会,是 个了不起的锻炼。这个学校这样锻炼,成为一个传统,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体验。我们要创造 机会让每个人都能从容地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说说你的家庭,说说你的爱好,说说你的有 趣的经历,都很好呀!   所以说,要创造很多种方式,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地成长,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还有少先队干部的轮换制,选举,都是体验。现在队干部不能“终身制”,教育部和团中央 发了文件,小干部最多任两届,一般都是一届就换。有的小干部不肯退休,有的父母因为孩 子当不上大队长,还把老师给揍一顿。***同志有一个关于教育的谈话,举的例子就是这 种情况,说的是河南的事。我们要让孩子体验。有些孩子也学会了贿选,贿赂,选举之前请 大家吃饭,送高级礼品,条件就是你是投我一票。这些都需要少先队和学校发挥自己的作 用,在让孩子体验的同时去正确引导。   北京有个史家胡同小学,他们的做法使我很感动。校长是个教育家叫卓力,这个学校的 老师带学生去看电影,有1000多个学生,入场时间5分钟,没有声音。结果人都坐齐了,楼 上的放映员还以为人还没来呢,这就是习惯养成。   这个学校种的杏树很矮,一年级的学生伸手就能抓住,但是没有一个人随便摘杏。现在 杏树换掉了,换成了柿子树。秋天,红红的大柿子压弯枝头,也没有人伸手去摘。 最后丰收的时候摘下来,低年级一人一个,高年级两人一个,分不过来,就这样分了。多有 挑战性啊!习惯的养成,是有很多现实的体验机会的。 3个礼貌好习惯      1、进父母的房间要敲门   丁丁放寒假了。姑姑把他接到家里和小表哥一块儿玩。姑姑家很大,丁丁和小表哥玩起 了捉迷藏。玩了半天,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藏过了,还有哪里可利用& .呢?丁丁环顾四周,只 有一扇门是关着的,丁丁知道那里姑姑的卧室。对,这间屋子他和表哥都没进去过,就藏这 儿吧!丁丁轻轻地推开门溜了进去。姑姑正在里面看书,被丁丁吓了一跳。丁丁一下就钻到 了床底下。表哥找来找去找不到,只好认输。他怎么也想不到丁丁竟然藏到了妈妈的卧室 里,我怎么没听见你敲门?表哥奇怪地问。敲门?我根本就没敲。在家里还敲什么 门!丁丁理直气状地说。表哥不解地问:你进爸爸妈妈的房间从来不敲门吗?&qu丁丁 说:自已家人,没必要!   孩子最早接触的礼节是家庭礼节。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是家庭和睦的重要基础。有些 父母想: .在家里还那么客套,不把人累死! .其实即使在家里,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隐私权, 也希望有自己的小小的空间。教育孩子尊重父母,不要仅仅局限在语言上,如让孩子与长辈 说话必须称 .您 等等,还要让他们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别人的感受。这样,当他们进 入到学校学习或走上社会时,就不会因不懂礼貌而在许多事情上碰壁或者产生较强的不适应 感。   培养方法:   ★首先,明确地告诉孩子,如果父母房间的门关着,想进去要先敲门,得到允许才能 进。   ★当孩子不能遵守时,要提醒,也许需要提醒很多次;当他做对了的时候,要用语言再 加上表情来表示赞赏。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这一习惯,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经常关上卧室的门。 刚开始时,孩子可能会很好奇,常常推开门看一看你在干什么,慢慢就会明白这不过是一种 习惯,同时,也就逐渐接受了 .要敲门& .这一礼节。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让他们接受这一礼节的最好方法是,如果当你想进他的房 间而门正好也关着时,你也轻轻敲敲门,得到孩子的允许再进去,尊重是互相的,不能只要 求孩子尊重父母,而父母却可以任意而行。家庭成员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对于幼儿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关上门可能会令他们害怕,或者父母不放心,则可以 把关门、敲门、开门变成游戏,和孩子一起玩。相信孩子会很快掌握。2、学会礼貌待客   方旭的爸爸妈妈很好客,这里常常高朋满座。方旭从小就不怕生,人越多就越兴奋,越 闹。客人也喜欢逗他,弄得他对客人一点礼貌都没有。有时候让爸爸妈妈感到非常尴尬。   培养方法:   ★为了让孩子学会礼貌待客,最好从刚懂事就开始教。客人一进门,父母带着孩子迎接 客人,把孩子介绍给客人: .这是我的孩子,叫××。.然后告诉孩子:.这是×叔叔(阿 姨),问叔叔(阿姨)好。 .如果客人带了礼物,要让孩子说& .谢谢,然后就可以让他自己 去玩儿了,不必参加大人的谈话。特别活泼的孩子,往往很招人喜欢,客人愿意和他玩儿。 孩子是不懂分寸的,父母要特别留意,要适可而止。对于已经有 .人来疯& .毛病的孩子,可以 事先准备一些他喜爱的玩具、食物、书、动画片录像带等东西,等客人来之后再拿出来,转 移他的注意力,并示意客人不要逗他。可以让孩子当着客人的面拆开礼物,并征求客人的意 见: .我可以现在就玩儿(吃)吗? .这些礼物,不论是食品还是玩具,都可以让他安静许 久。当客人告辞时,父母应带着孩子送别客人。 3、乘滚梯站右侧   过新年的时候,青青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姥姥家。青青要求坐地铁去,她很久没坐地铁 了。爸爸妈妈同意了。青青非常高兴。地铁里人很多,车来了,他们站在门边。车门一开, 有人就想往上冲,下车的人喊: .别挤,先下后上!上下的人挤成一团。青青有点害怕,紧 紧抓住爸爸的手。好不容易上了车,青青才喘了口气。没过多久,他们又该下车了,又是一 通挤。下了车,青青终于能放松了。她开始东张西望,走到滚梯前,她发现在滚梯中央从上 到下划了一条黄线,只见一个阿姨拿着喇叭喊: .请大家站在黄线的右侧,留出左边让有急 事的人先走。 .青青赶快拉着爸爸妈妈站在了黄线右侧。可是还是有人站在了黄线左侧。出 了地铁站口,妈妈问: .青青,回家时还坐地铁吗?.青青有占名犹豫,要是大家不那么乱挤 有多好!    .道德是聪明人的无虑& .。遵守公共秩序是公德心的体现,受益进是广大公众,也包括我 们自己。培养方法:做父母的首先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并抓住时机,如上述那样的场合, 给孩子以活生生的教育。有人生怕孩子吃亏,上车非得抢个座儿给他。其实只要孩子参车厢 里站稳,父母再拉着点儿,一般都没问题。上下滚梯都站在右侧,是我们刚从国外引进的一 项文明举措。我们可以让孩子依此类推:上下楼梯要不要走在右侧?在人行道上要不要走在 右侧?还有什么地方需要遵守公共秩序?为什么要这样做?对谁有好处?孩子知其然又知其 所以然,一定会很积极主动地遵守公共秩序,其主动自觉的行为,常常令我们大自愧不如。 3个消费好习惯   1.计划用钱的习惯   王明明的爸爸妈妈从他开始上学时就经常给他一些零用钱,有时几毛,有时几块。明明 往往会立刻用这些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见到什么就买什么,别的同学买什么就跟着买什 么,有限的钱就这样花掉了,花完了再找爸爸妈妈要,爸爸妈妈也从来没有拒绝过。结果, 明明的零花钱越花越多,越花越没有节制。   快过年了,家里做大扫除,妈妈在明明的抽屉里、床铺底下、书柜上发现了一堆 .破烂 儿 .--十几张打了卷儿的卡通画,好几支相同的玩具枪、各种造型的塑料人、还有几个吓人 的骷髅……看着这些东西,明明自己也奇怪:这些都是我买的吗?怎么一件也不喜欢了呢? 细细算来,不到一年的工夫,花在这些 .破烂儿& .上的钱足足有100多块!明明后悔不已。   爸爸妈妈在这时才意识到,从来就没有对明明零花钱的使用有任何要求,平时也不清楚 孩子要钱都干了些什么。吸取明明家的教训,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计划用钱的习惯。   培养方法   ▲把给孩子的零花钱规定一个数额,最好是把握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随着孩 子的年龄增长和实际需要再适当增加。   ▲定期给,比如每周一次。   ▲制订开支计划,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习有选择地使用零花钱,避免花钱没有节制,还可 以培养孩子把钱用在刀刃上的好习惯。   ▲记帐。做一个小帐本,让孩子把每一笔开支记下来。   ▲指导孩子把平时的零花钱加在一起使用,孩子便可以在自己支配零花钱的实践中懂得 积少成多的道理。   ▲存钱,陪孩子一起去银行,并以他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可以增强孩子自我管理的兴趣 和能力。    。       2.适度消费的习惯   一个刚上中学一年级的孩子,开学时向父母列出了一份清单:美国橡皮,日本自动笔, 台湾书包,耐克运动鞋,还有一辆 .前田.牌山地车……父母粗粗算算,需要三四千元。类似 中小学生向父母提出要穿、用名牌的,不在少数。   一位班主任说,他所教的那个班里有4 名 .大款& .,平时消费十分可观。他们的父母有的 是摆个体摊的个体户,有的是公司的经理,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他们用父母给的钱任意挥 霍,追求享乐。着名牌服装、穿高档鞋、戴进口表、下馆子、抽烟等等。平时不好好读书, 常常逃学旷课。刚刚结束的其末考试,这4名 .校园大款 .全军覆没。--在追求吃喝玩乐的 过程中,孩子的心野了,无心向学,以致荒废了学业。   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并不是 .大款 ,但他们的想法是 .自己紧着点,也不能委屈了孩 子,免得让别的孩子瞧不起。 .在这样的家庭中,只要孩子要钱,不论什么理由都尽量满 足,不加以限制。结果,孩子超水平消费,不懂得什么叫来之不易。父母含辛茹苦培养 了 .消费贵族。   无论家庭贫富,对孩子来说适度消费的习惯都是重要的。具体怎么做呢?      培养方法:   ▲以质量和实用价值为主要标准选择物品,不刻意追求名牌。   ▲不让孩子把家庭的财富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   ▲告诉孩子父母挣钱的艰辛,不耻于跟孩子谈家庭生计中的问题。   ▲不与别人攀比,根据自身的需要做出选择,消费要量入为出。      3、 .货比三家& .的习惯   妈妈带着6岁的儿子小轩逛了三家商店,目的是为了给孩子的爸爸买一台物美价廉的收 音机。最后,他们花了所见到的最低价,与最高价之间的差价为10 元钱。妈妈随即用这10 元钱买了一个小轩向往很久的乒乓球拍,目的是让他了解在价格比较之后买东西省下的钱的 价值。   小轩的妈妈说,她这么做,也是在日常消费中得到的经验。有一次,她给小轩买衣服, 看上一件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在她继续逛的过程中,发现隔壁商场的柜台上摆着同样的品 牌的衣服,但比她买的便宜20%,从此以后,妈妈开始留心商品的价格,有些商品的价格在 不同的商店不同。一般来说,小店比大店便宜,超市比商场便宜,反季节的东西更便宜。通 过比较,可以发现差异,节省开支。   逐渐地,小轩的妈妈在 .货比三家& .当中尝到了甜头。她觉得,在商品经济社会,教给孩 子买东西的是非常必要的。在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的过程中,对孩子来说差价成为可触 知的盈利的证据。对于年长一些的孩子,这样做还可以让他们在自己支配零花钱时更加节 俭,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头脑。      培养方法:   ▲让孩子留心所购商品的价格,买东西先问价。   ▲看到喜欢的东西不急于买,对于花钱比较多的商品尤其要多转转、多看看,然后决定 是不是买、买哪家的。   ▲告诉孩子,比价格是相同商品的价格,不同规格、不同品牌的商品不可比。   ▲不一定买所有的东西都 .货比三家,本来就很便宜的东西,也许就不值得花费太多的 时间去选择了。因为时间也是很宝贵的,要学会判断。 3个学习好习惯   1、提前预习的习惯   张磊和安小娟现在是北京市一所小学五年级的同班同学。   张磊的成绩好,而成绩不大好;安小娟恰好相反,她英语成绩好,数学成绩 差。   班里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张磊和安小娟都被选为代表介绍他们各自的学习经验。   张磊性格腼腆,不好说话,但是他的发言还是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张磊说: .我的学习经验其实也没什么,无非就是提前看看书。   老师说: .提前看书@那么请你说具体点,你是如何提前看书的   张磊说: .每个周末,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后,我都会拿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浏 览数学课本后面没有讲过的内容。 .   有同学按捺不住地问: .后面的内容老师没有讲过,你看得懂吗   张磊说: .不懂就对了!其实许多问题是似懂非懂。每次,我都把不懂的问题提前勾划 出来,这样下周听老师讲课时,我就心中有数了。当老师讲到那些我不懂的问题时,我就特 别细心地听。 .   安小娟也似有所悟,且会心地笑了。原来她的英语的学习经验与张磊的学习经验不谋而 合,她说: .我学习英语的方法,与张磊学习数学的方法,有相似的地方。我也是每周末把 下周要讲的英语课文和练习提前看一遍,把不熟悉的查出来,把陌生的课文提前大声读 两遍。如果哪个地方发音不太准确,就标记个符号。 .   老师总结他们共同的经验就是:提前预习,心中有数。      培养方法   ● 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一般是对三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的。   ● 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孩子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必须 由父母来指导。针对课本(主要是英语、数学、)目录做 一个大体的浏览。   ● 周预习,则需要孩子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孩子往后看书,那些地方看不 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   ● 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20分钟即可。      2、细心观察的习惯   下面是一个叫胡永菁的小学生的一篇《小白鸽》中的片断:   小白鸽的头部两侧长着一对圆圆的红色小眼睛,浅灰色的眼皮像一层薄纱,随着眨眼睛 的动作极快地拉下,有极快地掀起来。小白鸽的嘴巴是淡粉色的,上面的一半长,下面的一 半短。嘴巴的上头是隆起的两朵小花鼻,上面各有一个小洞,那就是鼻孔。小白鸽全身的羽 毛都是白色的,仔细观察,各处的羽毛并不相同。头上的羽毛又细又短,摸一摸,滑溜溜 的。背上的羽毛厚厚实实、层层叠叠,整整齐齐排列着。肚上的羽毛蓬松柔软,像刚弹过的 棉絮,要是摸一摸,还热乎乎的!翅膀和羽毛上长着又长又硬的翎毛,能像折扇一样打开, 真好看!   这个作文片断,胜人处在哪里?是文字好吗?文字当然好,但是,这不是关键和根本。 关键和根本是,这位胡永菁同学有着非凡的观察能力。非凡的观察能力,是学好作文、学好 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好多父母以为作文都是语言文字问题,其实,孩子平时太粗心,不 善于观察,是写不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设想一下,如果这位同学在生活中没有仔细观察 小白鸽,能够单凭一些美好形容词儿来写出上面的文章吗?所以,功夫在 .诗& .外,功夫在观 察。   培养方法:   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 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孩子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倒好处提醒、 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看笼统地看大概。   观察要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引导孩子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 杏时,让孩子说说杏与桃有何异同。    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比如,让孩子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 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任意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让孩子边 观察边思考: 你能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吗? 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 角行的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的面积公式吗?   其实,这些都是非常良好的观察训练。   3、好习惯之三   勤于动笔的习惯   陈小斌一家要出门旅游,车已经来到家门口,小斌却往家里跑。   爸爸问他干什么去?   陈小斌说: .我要带上我的笔记本!   一会儿,小斌拿着一个硬皮的小笔记本跑下楼来。陈小斌这样的笔记本已经积攒了五 个,卡片也积攒了不少,全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   陈小斌有一个习惯,就是善于动笔。读书要动笔。如果是自己的书,他会在书的边沿批 阅文字,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是借阅的书,他会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批阅或者摘抄。如 果出门浏览,他兜里总要装个小本本或者卡片,把看到的新奇的风物、景致、自己的感想, 都用三言两语一一记录下来。   即使看电视、读报,陈小斌都不会忘记,把一些新奇的词句、事情摘录下来。学校里开 运动会,小斌是宣传员,他兜兜里揣着一个小本本,空闲时间,他把一些精彩的瞬间,观众 各种各样的反应,都 .摄 .进了他的笔记本。   作文课上,陈小斌的文章往往最丰富;班会上发言,小斌的话最有说服力;出墙报,小 斌是最好的编辑。    培养方法   ● 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孩子一支笔,摆开一个本,让孩子边读边动笔。动笔, 可以用是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   ● 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孩子特别感兴趣的片 断。   ● 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 .精彩 .太妙 了 .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 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   ● 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假 以时日,就养成习惯了。   ● 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几个字,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 甚至符号,之后是一句话,再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 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3个做人好习惯   1、积极选择   有一位女士叫塞尔玛,她随丈夫去从军。没想到,部队驻扎的地方在沙漠地带,住的是 铁皮房子,她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不通,当地气温很高,在仙人掌的阴影下都 是华氏125度。更糟糕的是,后来他丈夫奉命远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 展,度日如年。没办法,她只好写信给父母。   好不容易盼来了回信,急忙打开一看,塞尔玛大失所望。父母既没有安慰她,也没说叫 她赶快回去,上面只有三行字: .两个人在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 另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 .塞尔玛反复看,反复琢磨,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原来 父母是希望她不要总是消极地看问题。   于是,她开始主动和那些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使她十分惊喜,因为她发现 他们都十分好客、热情;她又开始研究沙漠里的仙人掌,并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这时她惊 奇地发现那些仙人掌千姿百态,使人沉醉着迷;她欣赏沙漠的落日,感受沙漠里的海市蜃 楼。经过这样的改变,塞尔玛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变得使她每天都仿佛沐浴在春光里。   这是为什么呢?沙漠还是原来的沙漠,铁皮房还是那个铁皮房,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也 都没有改变,因为她的内心发生了改变。过去她习惯选择消极的一面,现在她习惯选择积极 的一面去看。后来,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书叫《快乐的城堡》,引起了很大的轰 动。   积极的心态、积极的选择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积极的和 消极的。每个人也都有优点和缺点,这也是两面。既然有两面,就需要我们去选择。我们从 早到晚也都是在做着选择的事情,比如出门看见邻居,是微笑招呼还是形同陌路?清晨是立 刻起床还是睡懒觉?无数人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积极的选择可以帮助人树立自信,克服自 卑,还可以帮助人克服忧虑和烦恼、调整心态。   培养方法:   ?经常对孩子讲事情的两面性,让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们的长处,并告诉孩子积极看待他们的好处,让他们 对积极的选择有切身体会。   ?对孩子存在的短处,要客观看待,甚至积极看待,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告诉他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在家里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2、独立是做人的前提   孩子从呱呱落地到将来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如果一个孩 子过于依赖父母,养成了习惯,对于迟早到来的独立将是极为有害的。有一个故事给我们极 大的启发。   一个猎人,打猎时捡了几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狮子,就把他们带回家中精心喂养。这几只 小狮子慢慢长大了,他们生活无忧无虑,有吃有喝,自在幸福。当然,他们都关在笼子里, 猎人给他们设计的笼子也是温暖而舒适的。没想到,一不小心,一只小狮子从笼子里跑了出 去,猎人到处寻找也没有找到。而其它几只呢?还在受着保护。   一天,那个猎人外出打猎后再也没有回来,习惯了被喂养和保护的小狮子们最后被活活 饿死了。而那只当年跑出去的小狮子呢?它已经变成了一只野狮子。它独自在野外时,饿了 自己找食吃;渴了自己找水喝;有了伤,它学会了用舌头舔伤口;遇到敌人,它知道怎样保 护自己。正是这种独立的、不依靠别人的习惯,使它在大自然的环境里顺利地活了下来。   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让他们从小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是父母的首要任务,也是孩子 真正成长为一个大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培养方法:   ?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父母们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够独立的,同时又要在 生活中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能力。您可以先制定一些小的、容易实现的目 标,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独立的快乐。   ?能放手的时候尽量放手。天冷的时候,父母们不要先对孩子说 .该穿大衣了& .,而要让 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学会加衣服。为了孩子的独立,有时候父母不要对孩子无微不至。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让孩子独立的前提。篮球健将乔丹的母亲曾经深有体会地说: .在 放手过程中,最棘手、最不放心的问题,是让儿女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做出事关终身 的决定,选择与我为他们确定的不同的发展道路。 .这也恰恰是天下多数父母都担心的问 题。可是,要想让孩子真正独立,父母一定要冲破这一关,这是孩子独立的关键所在。   ?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行为来自独立的思想,孩子的想法与父母不同时,父母 不要急于否定他们的想法,而是要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想。仔细听听他们的陈述,让孩子独立 表达自己的见解。      3、强烈的责任心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人责任心很强,而一些人则不然。实际上责任心也是一种习惯 性行为,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习惯。我国加入wto以后,首席谈判龙永图在《实话实说》栏 目中讲述了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他到瑞士访问的时候,在一个洗手间里,他听到隔壁小间 里一直有一种奇特的响动。由于这响动时间过长,而且也过于奇特,因此不觉吸引了他的好 奇。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通过小门的缝隙向里探望。这一看使他惊叹不已。原来, 小间里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刷机构。一问才知道,是这个小男孩上完 厕所以后,因为冲刷设备出了问题,他没有把脏东西冲下去,因此他就一个人蹲在那里,千 方百计地想修复那个冲刷设备。而他的父母、老师当时并不在他的身边。这件事令龙永图非 常感慨,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强烈的负责精神,可以说这种负责精神已经 渗透到了他全身的每个细胞、每根神经、每滴血液,已经完完全全成了习惯。   责任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须的。一位大公司的老板曾经讲 过这样的故事。有个人来他公司招聘,经过交谈,他觉得那个人其实并不适合他们公司的工 作。因此,他很客气地和那个人道别。那个人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候,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 跳出来的钉子划了一下。那人顺手拿起老板桌子上的镇纸,把跳出来的钉子砸了进去,然后 和老板再见。就在这一刻,老板突然改变了主意,他留下了来招聘的人。事后这位老板 说: .我知道在业务上他也许未必适合本公司,但他的责任心的确令我欣赏。我相信把公司 交给这样的人我会很放心。 .   现在有些父母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想替孩 子完成,希望能为孩子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责任心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础,因为有责 任心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否则他也不可能对事情负责任。责任心也是做事情的 标准之一,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认真去做事。   培养方法:   ?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在家庭中有意识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当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如 打扫卫生、负责给花草浇水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励。   ?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经常和孩子讲讲家里的花销添置、人事来往,并请孩子 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有价 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就会心中油然而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不要总是对孩子说 .你还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给孩 子一定的锻炼机会。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像。成年人认为孩子 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驾驭。因此,父母们要尽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和 勇气,这样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务中增强责任心。   ?强调做事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认真、做得出色、做得卓 越的自我要求。   ?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如果许诺了就要做到。同时,父母也不要总是让孩子承诺 什么,给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否则孩子容易养成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坏 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 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 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 存放在自身的“道德资本”.而人在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时,记者问一位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 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 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这最重要的 东西,说的就是习惯。 例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说起来简单,但必须从小培养,否则孩子长大后会吃大 亏。有两个小例子说明这一习惯的重要: 北京一家企业招工,报酬丰厚。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如愿以偿。最后一 关是总经理面试。总经理说:“我有点急事,你们等我10分钟。”总经理走后,踌躇满志的 年轻人围住老板的办公桌,你翻文件,我看来信。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宣布:“面试结 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录取。” 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学生,教授让他一个人在实验室做实验。他一看实验室有电话.以为白打 谁也不知道,一个小时内打了40分钟的电话给家里、给朋友。后来他被开除了。 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要反复训练,有人计算过.一个好 习惯至少要重复21次才有可能巩固。比如史家胡同小学一位老教师教的学生特别有礼貌,别 人问她是怎么教的,她说就是训练出来的,文雅的谈吐和举止都是可以训练的。 有目的的训练很必要,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重要。成年人是孩子的样板,孩子是成年人的镜 子。成年人对人生的看法,对社会的评价,在金钱与尊严面前的选择等,都在不知不觉中影 响着孩子。“文革”刚刚结束恢复高考,考上最多的是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因为家庭影响 使这些孩子没有放弃学习。这是好的影响。坏的影响在我们身边也时有发生。公交车上曾看 到这样一幕:有人下车了,旁边一个作父亲的赶快把他的孩子按在座位上,孩子说:“我们 把座位让给那个奶奶吧!”父亲厉声说:“你傻呀?” 当孩子刚有了好习惯的苗头,还要通过及时鼓励来强化。鼓励的方法很多,有语言、体态、 神态、物质奖励等。但鼓励要具体,我们鼓励的是孩子的态度,是他们所做出的努力.而不 是他们天生的优越条件。只要方法得当,我们不必吝啬夸奖,但轻易不要使用惩罚。苏霍姆 林斯基说过:“惩罚是教育失败的根源。”没完没了的数落,不理睬孩子,不让吃饭.罚 站,罚重抄作业……其结果会让孩子更加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孩子犯了错误不是不许批 评,没有批评就等于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批评的内容也要具体,不扣帽子,不下结论 “我看你好不了啦!”“我有你这么个孩子真倒霉!”这是成年人无能的表现。 教育是科学 与艺术的结合。科学,就是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艺术,就是讲究方法。多学一点教育 孩子的理论和方法,就会提高教育的效果
友情链接:&
思源教育少儿培训中心版权所有 @ 2011
联系电话:
沪ICP备号-4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广元西路45号交大慧谷2楼2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事有条理的重要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