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第三天检查确诊为单纯性阑尾炎,血象不高,输液7天,头孢曲松钠说明书bid.替硝唑,最近几天发烧37.

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可以换药,但保守治疗,不能根治隐患,若严重还是手术,一次解决问题为好。
热心网友 &5-11 04:21
猜你感兴趣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头孢匹胺钠在两种替硝唑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头孢匹胺钠与替硝唑注射液、替硝唑葡萄糖注射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按临床使用剂量在两种替硝唑输液中分别加入头孢匹胺钠,在25℃下于0,1,2,4,6h内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匹胺钠、替硝唑的含量.结果在0~6h内两种混和液外观、PH值基本不变、主要成分头孢匹胺钠、替硝唑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头孢匹胺钠能够与替硝唑注射液、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
作者单位: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浙江,宁波,31504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洁霉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中国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精选——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年
洁霉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摘要】: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女,3岁,某日因"发热38.2℃、咳嗽"被当地村医诊断为"支气管感染",进行输液治疗。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氨茶碱、清开灵,分组输入,连续3d。第4日以洁霉素(林可霉素)取代氨茶碱,在输入后患儿突然脸色变青,出现浑身抽搐。急送当地县医院,途中发现患儿瞳孔散大,遂注射地塞米松和苯海拉明,到县医院后发现已死亡。死者从出现症状至县医院约30min。1.2尸体检验尸长80cm,尸斑位于尸体背侧未受压部位,呈暗红色,指压褪色,尸僵存在于各大关节。左、右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4cm,球、睑结膜未见出血点。人中处、左右内踝、左足、左右臀部各有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93.1【正文快照】: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女,3岁,某日因“发热38.2℃、咳嗽”被当地村医诊断为“支气管感染”,进行输液治疗。药物包括头抱曲松钠、氨茶碱、清开灵,分组输人,连续3d。第4日以洁霉素(林可霉素)取代氨茶碱,在输人后患儿突然脸色变青,出现浑身抽搐。急送当地县医院,途中发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路德;[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5年02期
白秀涛;[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1996年S1期
宋志远!061000,李艳英!061000,刘欣荣;[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王保全,于桂云,曹曰秀,丁玉兰,吴玉萍;[J];中国新药杂志;1996年03期
李广路;汪仕良;;[J];中华烧伤杂志;1988年04期
王晓凤,甄金殿;[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包正敏;;[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6年01期
丁建华;;[J];江苏医药;1992年11期
牛同斌;王竹民;;[J];河北医药;1992年06期
楚秀香;[J];南方护理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路德;;[A];肢体伤残康复与护理学术论文集[C];1995年
蔡振林;刘梅;郑挺;朱洪松;周敏;;[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李智;黄文全;孙逵宗;;[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姜海云;施传娥;;[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叶俊华;王海清;罗远雄;;[A];第十一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任广睦;白吉伟;高彩荣;侯养栋;王英元;;[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郭春香;杨志明;;[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钟淑清;;[A];全国第九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李静;;[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王跃光;江平;;[A];第三届全国急诊创伤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夏场村卫生室
张海滨?博士;[N];健康报;2008年
陈琳 黄红云;[N];健康报;2006年
;[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主任赵志刚;[N];健康报;2006年
陈金伟;[N];医药经济报;2006年
王乐民;[N];健康报;2007年
雷招宝;[N];中国医药报;2009年
付德明;[N];中国医药报;2004年
;[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副主任医师 傅永怀;[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亦梅;[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高彩荣;[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赵文忠;[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李忻红;[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吴嘉瑞;[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闫位娟;[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李晋楠;[D];浙江大学;2002年
林明宝;[D];浙江大学;2013年
乔海灵;[D];郑州大学;2005年
百茹峰;[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晓洁;[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王岩;[D];吉林大学;2013年
李航;[D];遵义医学院;2012年
王蓉;[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白吉伟;[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谷美龄;[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纪中华;[D];吉林大学;2005年
刘勇;[D];遵义医学院;2012年
卫志燕;[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杨凯;[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临床静脉输液理化配伍变化的考察
作者:赵晓风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摘要】& 目的& 考察医院临床静脉输液配伍使用情况与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本院临床年期间发生的输液理化配伍变化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发生理化配伍变化的7组输液中,1组、2组、3组、4组、5组、6组配伍输液澄明度检测均不合格,7组配伍输液溶液颜色和不溶性微粒检测不合格;且1~7组输液的配伍情况均不在科室“输液药物配伍变化表”之内。结论& 应重视医院临床静脉输液的合理配伍,实施临床药学监护,减少药源性疾病和药害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关键词】& 静脉输液;配伍变化;药学监护
&&& 目前医院临床药物治疗广泛采用静脉滴注给药,而且常常多种注射液配伍在一起使用,如在输液中添加各种药物,此时,除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外,还可能发生药物的理化配伍变化,如混浊、沉淀、结晶、变色、降解等。从而给临床用药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同时也增加了医患纠纷。为此,笔者对近年来本院临床药物使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资料加以收集和整理,以供业内同行们参考。
&&& 1& 仪器与方法
&&& 1.1& 仪器& ORION7 10A型酸度计(美国);ZWF-6F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天津天河医疗仪器厂);CM-3型澄明度检测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
&&& 1.2& 方法& 对本院年期间临床发生的输液配伍反应中药物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以及配伍用药的品种、用量、批号、厂家等资料,进行回顾性收集统计和分析,详见表1。表1& 临床药物配伍情况
&&& 2& 结果
&&& 7组配伍药物外观变化显著,由无色澄明液转变为沉淀、结晶、变色。1组、2组、3组、4组、5组、6组配伍输液澄明度检测均不合格,7组配伍输液溶液颜色和不溶性微粒检测不合格。其1组、3组、5组、6组、7组输液配伍前后pH差值>1,其结果详见表2。
&&& 3& 讨论
&&& 造成上述注射药物理化配伍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内容比较复杂,其中(1)配伍后pH值的改变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两种注射液的pH稳定范围差较大,例如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pH为3.5表2& 药物配伍后澄明度及pH值变化注:*表2组号排序同表1组号排序
&&& ~4.5,而氨茶碱注射液的pH值为9.6,所以混合后容易产生配伍变化。(2)配伍药物过多,造成药物产生配伍变化。药物联用后往往并不是各起作用互不影响,而是在药理或理化方面产生相互作用,联合的药物愈多,产生配伍变化与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愈大[1]。例如第7组药物,8个品种药物混合配伍在同一瓶输液内,不仅非常容易发生配伍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也给药学人员实验分析带来难度。(3)临床医生对制剂成分缺乏应有的了解。如头孢曲松钠说明书已指明其与含钙制剂配伍会产生沉淀混浊,而复方氯化钠为含钙制剂(含有氯化钙成分),医生仍将其二者配伍使用,显然是缺乏药物常识。(4)溶媒选用不当。如头孢哌酮粉针剂溶于葡萄糖注射液,pH值<4.35时,溶液易显混浊。(5)临床缺乏相关药学信息,查阅文献资料不充分。例如甲磺酸培氟沙星与氨茶碱配伍后产生沉淀[2],2000年就已有文献报道,但临床缺乏相关信息。
&&& “输液药物配伍变化表”在使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上市的新药配伍变化多数未收载其中,一个新药上临床前不可能做大量的药物配伍试验,因此,某两种或几种药物可能发生的配伍变化更多的是在临床使用中被发现,因而也增大了临床药物使用中的风险。但只要在药物应用中克服盲目性,提高科学性,在药物配伍使用中,一要检索“输液药物配伍变化表”,二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三要依托药学监护,做到配伍用药有据可依,在不清楚几种药相互之间的影响时,应将其药分别应用[3]。慎重、准确地使用药物,提高用药水平,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 药剂科要利用院内局域网络开展药学服务,对临床发生的药物配伍变化及不合理用药进行网上公示与讨论,让更多的临床医生、护士、药学人员了解到相关信息,以避免类似反应再发生。
&&& 【参考文献】
&&& 1& 陈新谦,金有豫. 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4.
&&& 2& 陈鸿清,姚梅坤. 培氟沙星注射液与20种药物配伍的化学稳定性考察.海峡药学,):234.
&&& 3& 赵永新,徐乃焕. 注射液临床使用有关事宜.中南药学杂志,):375.
&&& 作者单位: 400020 重庆,解放军第324中心医院
  & (编辑:石& 岚)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您的位置: &
头孢曲松钠与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头孢曲松钠过敏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