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论述的是哪一事件材料改写新闻消息

当前位置:
>>>阅读以下材料:图一图二请回答:(1)上图反映的是西欧的什么制度的内..
阅读以下材料:
请回答:(1)上图反映的是西欧的什么制度的内容?这种制度最先形成于哪一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一制度是通过哪一事件形成的?在这种制度下,生活在最底层的是什么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说说这种制度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这种制度里,上下级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是以什么为纽带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法兰克王国。(2)查理·马特改革;农民。(3)国王和各级封建主层层向自己的臣属分封土地,受封的人就是封主的附庸,要效忠封主,要为封主服兵役,但这种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和受封的封主和附庸之问。(4)封建主与附庸的关系;土地。(5)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以下材料:图一图二请回答:(1)上图反映的是西欧的什么制度的内..”主要考查你对&&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采邑制:查理·马特改革时的土地分封制度。查理把分封给贵族、骑士、教会的土地称为采邑;领地不能世袭,死后归还国家;受封采邑者要为国王服兵役。采邑制的实行,建立了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以及以中小地主为基础的起兵制度,加速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以下材料:图一图二请回答:(1)上图反映的是西欧的什么制度的内..”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86362750416037514651714651472064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福建省厦门市2016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60 &&
福建省厦门市2016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准考证号 姓名 座位号 注意事项:
全卷五大题,37小题,试卷共6页,另有答题卡。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图1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图2是我国一项出土文物的拓本,这一文物的材质是龟甲,其中的文字被称为
3.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作是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北京故宫
4.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尊孔复古
D.“打倒孔家店”
5.“一带一路”构想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是
A.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B.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通道
C.南北经济交流的通道
D.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的航路
6.专家通过考证推断:厦门开发时间最迟可以追溯到唐朝。下列各项中,能得出这一结论最权威的证据是
7.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8.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表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解析:本题以图片资料的形式考查对殖民扩张、殖民争夺及其影响的掌握。解答第(1)问时要注意对图片的定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问题。对其影响的总结要注意准确,这一时期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解答第(2)问时要注意两幅图反映的问题分别是殖民扩张和殖民争夺。对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整理出主要史实即可。解答第(3)问时要注意材料三中第一幅图反映的是对印第安人的奴役,第二幅图反映的是奴隶贸易。因为印第安人数量的减少,才有奴隶贸易的出现,二者是有联系的。解答第(4)问时可从世界、殖民者、被殖民者三个角度去认识这些事件的影响。
答案:(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引起了殖民侵略的不断扩大,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
(2)问题: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和殖民争夺。
过程: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其有利位置,加入海外贸易的竞争;②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了海上殖民扩张;③17世纪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在印度和北美等地建立殖民据点;④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⑤17世纪,英国打败荷兰,取得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⑥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取得了法国的大量海外殖民地,最终确立了自己的世界殖民霸权。
(3)问题:材料三两幅图反映的分别是殖民扩张过程中,西方殖民者屠杀和奴役印第安人和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联系:由于大量的印第安人被屠杀或染病死亡,造成了美洲劳动力的不足,西方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卖到美洲为奴。
(4)影响:①从世界的角度看,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拓展;②从殖民者来说,掠夺了大量财富,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③从亚非拉被殖民地区来看,是一种灾难,造成了当地的落后。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1年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七月革命时,一个银行家陪同奥尔良公爵前往市政厅,失口说出新王朝的秘密:“从今以后,银行家要统治国家了。”
材料二& “我们正睡在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上,你们没有看见大地正抖动吗?”
——一位法国议员(1848年1月)
材料三& “我们占领第八区市府的公民,要求:民主的和社会的共和国。在国家的扶助下的自由结合的劳动协作社。”
——巴黎第八区工人起义宣言(1848年6月)
材料四& “共和国号召我们,我们要懂得胜利或懂得牺牲,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生存,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献身。”
——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小学的《从军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奥尔良公爵建立的政权采取什么政治制度?银行家的话实际上指出了七月王朝是代表哪一阶段利益的政权?(4分)
(2)之后发生的哪一事件印证了材料二中法国议员的话?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有哪些?(4分)
(3)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法国最终确立了何种政体?材料四说明了什么?(4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解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七月革命时,一个银行家陪同奥尔良公爵前往市政厅,失口说出新王朝的秘密:“从今以后,银行家要统治国家了。”材料二“我们正睡在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上,你们没有看见大地正抖动吗?”——一位法国议员(1848年1月)材料三“我们占领第八区市府的公民,要求:民主的和社会的共和国。在国家的扶助下的自由结合的劳动协作社。”——巴黎第八区工人起义宣言(1848年6月)材料四“共和国号召我们,我们要懂得胜利或懂得牺牲,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生存,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献身。”——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小学的《从军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奥尔良公爵建立的政权采取什么政治制度?银行家的话实际上指出了七月王朝是代表哪一阶段利益的政权?(2)之后发生的哪一事件印证了材料二中法国议员的话?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有哪些?(3)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法国最终确立了何种政体?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专项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一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材料四中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处于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正迈步走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上,这是时代和全球化大潮赋予中国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雅典)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唐朝中央机构图(下图)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帮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美国中央政府机构图(下图)
(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各自特点。试从经济、政治方面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三概况指出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3)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与黄宗羲思想主张的不同。
(4)材料二、五中,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0110
题型:材料题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现代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政治性城市之特色,到西周已十分明显,西周所建立之城市,确立了今后两三千年中国城市的基本形态。《吴越春秋》中说:‘筑成以卫君,造郭以居民。’……其[军事]防御性能十分明确。”
——引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英国历史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材料三 英国国会1836年批准建设新铁路,到1855年其铁路总里程已达12960公里。运河方面,自从1761年开凿第一条运河,到1842年,英国已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曼彻斯特、伯明翰成了著名的运河枢纽;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极大地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处于这些交通枢纽的地区迅速成为集商贸、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城市或城镇。材料四 同时城市的新生活方式、新思想观念也在影响农村,城市的比较利益的优势也诱导广大农村的农民逐渐离开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量涌入城市。材料五 1860年——190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由19.8%上升到39.6%,这一速度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美国城市化也面临者一些问题,工业资本按照自己的想象建设了全新的城市,没有规划,管理混乱;……杂乱无章的城市管理加剧了城市建设的无政府状态,导致城市人口拥挤,房屋建设简陋,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如室内照明,通风差;许多地方缺少排污系统又无污物处理设施,导致污水横流。恶劣的环境导致霍乱、伤寒四处蔓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我国古代早期城市的主要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英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五概括在美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哪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答案带解析】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果如何?(4分)事件:
。(2分)结果:
。(2分)(2)国共两党曾经进行了两次合作为中华民族带来福祉,是哪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4分)第一次:
。(1分)结果:
。(1分)第二次:
。(1分)结果:
。(1分)(3)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接见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历史事件,比较两则材料反映事件的历史背景,说说国共两党关系有何变化。(2分)
。(2分) 
(1)重庆谈判;(2分)签订“双十协定”。(2分)
(2)大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2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2分)
(3)国共两党由对立斗争向和平与交流发展。或国共两党关系由对抗向对话转变。(2分)
试题分析:第(1)问,材料一中图片的两个人物是毛泽东和蒋介石。他们代表的是中国...
考点分析:
考点1:北伐战争
一、P.50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阶级矛盾的激化;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创立以及国民革命军的建立,为北伐准备了条件。
二、P.50黄埔军校的建立(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①P.51开始:1926年。
②P.5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③P.51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④P.51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⑤P.51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⑥P.51先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铁军”)
⑦P.51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4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四、胜利进军的原因:
(1)根本原因: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其它原因: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人民群众的支持;北伐军的浴血奋战等;
五、P.5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性质)
六、结果: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七、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考点2: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 &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指从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完全彻底胜利的一场战争。
& &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完全彻底胜利的一场战争。
其主要特征有5条:
1、全国共同抗战。
2、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开始第二次合作。
3、两个抗日战场,中国国民党面对日军海陆空军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
5、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
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
& &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考点3:内战烽火
1、★★P88---89重庆谈判
(1)P.88背景:①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②美国支持蒋介石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P.89目的:国民党: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的假和平阴谋。
(3)时间:月。
(4)结果: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中共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5)影响:表明了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为中共赢得了民心;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的真面目,是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孤立。
(6)启示: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民族大局和民族利益为重,只有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
2、★★P.90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背景: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被粉碎,战略反攻的时机已成熟。
(2)概况: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区。
(3)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下图材料二:以天演为体,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材料三:(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年轻人的心和血。——胡适请回答:(1)材料一是什么书?作者是谁?(4分)
。(2分)(2)请指出材料二的出处,然后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词语。(4分)出处:
。(2分)主旨词语:
。(2分)(3)材料一和材料二两部著作(译著)诞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2分)
(2分)(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进化论传入中国的积极意义。(4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难以确定是谁先杀满100人,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满150人。材料二: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什么历史事件?日军在当地共杀害了多少中国人?(4分)
(2分)。(2)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犯下哪些侵略罪行?试举三例说明。(3分) 
(3分)(3)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然而今天日本国内一些人极力否认大屠杀的真实性,他们称大屠杀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你可以从哪些途径、地方,收集哪些史料来驳斥他们的谬论,澄清历史事实的真相呢?(4分) 
(4分) 
某校八年级(2)班举办“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图片展”活动,小明同学收集了如下几幅图片。
其中有一幅与史实不符,请指出错误并说明理由。错误:
    
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京师同文馆是北京大学的前身。错误:
2.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句话是维新志士康有为临刑前说的,表达了他“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精神。错误:
3.下图是1860年被八国联军焚毁的圆明园大水法和远赢观遗址,它记录着侵略者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错误:
4.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错误:
5.新中国的成立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错误:
《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D.徐悲鸿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园欺凌事件自查材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