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一只球从高处自由落下里一句话的理解

自由在高处-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自由在高处
导读:自由在高处,选自《自由在高处》(有删减),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自由在高处”,什么是“自由在高处”,就说想自由在高处,我想谈的是对自由与时势的理解,你就在高处了,一、有关自由概念的理解,关于自由有很多说法,有些自由是被歌颂的,自由女神不仅唯美,“哪里有自由,这里自由也是好词,胡适在晚年说:“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则将自由放到了次好的位置,有些自由是被质疑甚至被诅咒的,自由有时候是个好词,正如:“狼
自由在高处
――在中央电视台的演讲
选自《自由在高处》(有删减),作者熊培云,“云知道”(熊培云、许知远、梁文道)成员之一。
很高兴到央视来做这个讲座。一来因为我做过媒体工作,非常了解大家在这个时代遇到的困境;二来不论困境如何,总还是有很多人在积极地做事,保持着生命昂扬的本性和进取之心。而且从整体上来说,国内绝大多数媒体都抱着一种热切的态度,希望中国能朝着一个开放、宽阔的方向走。这是我们时代的默契。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自由在高处”,这个题目给人无限遐想。什么是“自由在高处”,最极端的理解恐怕就是身居高位就可以为所欲为了。有网友看到预告,就说想自由在高处,你先得给我找个直升机。
今天,我到这里不为提供直升机,这不是我能解决的。我想谈的是对自由与时势的理解。我相信在大家都趴着的时候,你坚持站着,你就在高处了。
一、有关自由概念的理解
A好东西还是坏东西:
关于自由有很多说法。它究竟是好词,还是坏词,得视条件而定,在此不妨简单罗列一下:
有些自由是被歌颂的。自由女神不仅唯美,而且哺育现代文明;富兰克林说,“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这里自由也是好词。胡适在晚年说:“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则将自由放到了次好的位置。
有些自由是被质疑甚至被诅咒的。自由有时候是个好词,有时候模棱两可,有时候则绝对是个坏词。正如:“狼的自由,就是羊的末日。”
卢梭曾经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华盛顿林肯纪念堂边上的纪念碑上的标语写着:“自由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同一个人,他还可能既要求自由,又要求被奴役。站在皇帝面前,马丁?路德讲过这样一句名言――“这是我的立场,不能后退一步。因为我的良心唯独是上帝话语的囚徒。”在皇帝面前,路德是自由的;但在上帝面前,他又是不自由。他那么乐意,那么清醒,他认为自己是自由的。平常我们说自己是“良知的囚徒”,这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愿奴役论”了。
Beyond在《海阔天空》里唱的“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这里自由指的是身心自由,是Freedom,它是好东西,但和现实往往会有冲突。而裴罗菲的蜜月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实际上包括了三种自由:生命、爱情以及后面特指的“政治自由”。有的人愿意为了政治自由而抛弃生命与爱情,有的人不愿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时代理解也不同。二十世纪中国的许多革命者,今天回过头来想当年如何出生入死,恐怕也有新的理解。
B两种自由:
最近一年来我对“国家”这个概念谈得比较多。凭借今天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两个自由的概念,即上面已经涉及的Liberty和Freedom。
先说Liberty。帕特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用的也是这个词。从词义上说,Liberty既指自由权,也有“冒昧,失礼;(对规章等的)违反行为;不客气”等含义,作为复数用时同时还包括“特许权;自治权,选举权,参政权,使用或留住权,活动范围,特许区域”等意思。而在哲学意义上,还有“意志自由”的意味。从这些意思中可以看到,Liberty主要协调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以当年严复翻译密尔的《论自由》(On Liberty)时,直接把这本书译为《群己权界论》。严复是个很敏感的人,他意识到Freedom和Liberty不是相同的自由,所以将Freedom称为自由,而将Liberty译为“自繇”,以示区别。
另一个词是Freedom。在电影《勇敢的心》里,当手帕从天空徐徐落下的时候,华莱士当众喊的那个词就是“Freedom”。它倾向于指个体的自由。
张佛泉()是胡适自由主义群体中最活跃的人物之一,他曾经在《自由与人权》一书中
区别过这两个词:Liberty多指政治方面的保障,可以开列一张明晰的权利清单;而Freedom含义比较模糊,多指人的意志自主性,并无公认的标准。以赛亚?伯林有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一说。所谓消极自由,说到底就是免于做什么事情的自由;而积极自由是可以做什么的自由。消极自由是“不说”的自由,而积极自由是“说不”的自由。考虑到Liberty时政治上的保障,是一种底线自由,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讲Liberty理解为一种消极自由;而Freedom作为一种进取的自由,可被视为一种积极自由。
C政治底线与思想自由
海涅曾经提醒法国人,不要轻视观念的影响力:“教授在沉静的研究中所培养出来的哲学概念可能摧毁一个文明。”不过海涅的提醒,伯林并不完全赞同。理由是,如果这些教授能够产生致命的力量,那么化解这种危机的力量,不也来自其他思想家或者教授么?用今天的话来说,我们并不害怕某种极端的理论,而是害怕没有与之抗衡的理论。当观点使世界倾斜,平衡世界的仍是观点,而不是消灭观点。
在伯林看来,最重要的是要为自由预留一个底线,即个人自由应该有一个无论如何都不可侵犯的最小范围,如果这些范围被逾越,人就会彻底失去自我与自由。
今日中国,生活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多数自由主义者也相信消极自由优先于积极自由。一个社会,如果人们能享受消极自由,便已经是一个大进步。几十年来,中国社会慢慢获得开放、进步与宽容,是和大家对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理解分不开的。
二、你即你选择
卢梭有关“自由与枷锁”的言论感动了无数人,也让无数人平添惆怅。不过,即使是在一个不自由的环境中,生活仍是可以选择的,是有希望的。因为你即你选择,你的世界也在于你如何选择。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人可以自主地活,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不自由,很多是自我施加的。
我始终坚持一个看法,如果这个环境已经在给你做减法,你首先该想到的是给自己做加法,要相信时代每一天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走,相信我们的国家要比我们想象的自由。
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的自主选择才是第一位的。正如密尔所说,人区别动物的首要之处,不在于人有理性,也不在于发明发明了工具和方法,而在于能选择,人是在选择而不是被选择的基础上成为自己。伯林也说过,没有哪个社会实际上压制其成员的所有自由;一个被别人剥夺了全部选择自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道德主体,甚至不能从法律或道德上称之为人。
大环境可以决定你的自由度,但你内心还有一个小环境,那里有你对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权。而这完全在于你的觉悟,在于你对生命、对世界的理解。只要你足够独立和自由,你可以DIY一个属于你的美好世界。正如电影《美丽人生》所揭示的,即使是集中营,你也可以将它变成一个游乐场,哪怕它转瞬即逝。此所谓,你可以摧毁我自由的创造,却不能摧毁我对自由的向往。
生活是可以选择的。如果你因为绝望而想自杀,你仍是可以选择的。你可以选择赦免你自己,选择不对自己的生命行刑,让自己有机会从头再来。
生活是可以选择的。今天的大学生忙着国考,忙着一毕业就工作,而且最好一步到位,不挪窝才好。可是梭罗不这么想。一百年前,在美国独立日的那天,带着一把斧子,梭罗去瓦尔登湖畔盖了个木屋,他想过一种可以试验的生活。正是在那里,梭罗完成了《瓦尔登湖》的写作,并且借着“公民不服从”的精神影响了托尔斯泰和甘地。这样自主生活的人在今天的中国并不少见,既有从德国来的卢安克,也有许多本土的义工。
生活是可以选择的。如果你考上了公务员,必须做你不想做的事情,这样的时候,也是可以选择的。
三、不自由,仍可活
A、不自由,毋宁死?
一句“不自由,毋宁死”,激励了千百万北美人为自由与独立而战。但是,没有人相信帕特里克是为了让大家去做人体炸弹送死。活着还是死去,这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在于如何活得更好,活得有尊严。
所谓新思想,都是旧主张。古往今来,人类的思想总有相通之处。就是这个“不自由,毋宁死”,我也在《吕氏春秋》找到了相应的论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这里的全生、亏生和迫生,可以说是关于自由的三种状态。一是完全自由、二是部分自由、三是完全不自由。转型期国家正
好处于亏生的状态。“亏生”的程度取决于对生命价值的不尊重程度。“亏生”的状态越严重,就反映对生命价值的越不尊重;“迫生”,是指人类生命个体各个官能需求都没有得到恰当的满足,而得到的又刚好是这些器官所不需要的、甚至是排斥的,也就是所谓不得自由、遭受耻辱地活着。你想看《南方周末》,他逼你看《环球时报》;你想看林青霞,他非逼你看红太狼??也就是说,如果我得到的,都不是我想要的,那我不如死掉算了。全生是100分、亏生是50分,死掉是零,而迫生则是一个负数。我们这个社会,是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
但如果真的是因为“不自由”,就要“毋宁死”,我也是不能赞成的。
其一,“迫生不若死”,逻辑上有问题。一方面,如果你的生命处于“迫生”的状态,那么首先应该消灭的应该是“迫”,而不是“生”;另一方面,不能因为生命中有一部分不自由,而宁愿牺牲掉其他的自由。
其二,相较于“不自由,毋宁死”,我更相信“不自由,仍可活”;相信不鼓励个人牺牲,大家都来担起责任、积极行事的世界会更好。换句话说,当我们操心积极生活多于操心那不如意的环境,也许才更有意义呢!当你对罪恶视而不见,罪恶施加于人心上的恐怖的魔法也就烟消云散了。
现在的中国已经有很多自由,并且值得大家守卫与继续拓展。所以我愿意重复我时常说的两句话,“你多一分悲观,环境就多一分悲观”,“你默许自己一分自由,中国就前进一步”。
其三,不自由,仍可以创造。
我常听到人们抱怨体制有问题。这一点谁都不会否定。否则,我们目前这个时期就不叫转型期了。问题在于,作家、导演和学者们的无所作为,是否完全因为体制?体制问题是否已经成为许多无所事事的人心安理得的挡箭牌?
B霍金和鲍比
说到这里,有必要谈到两个人,他们都在用生命践行我所说的“不自由,仍可活”。
一个是广为人知的霍金。2006年霍金访问香港时,有位香港青年曾因意外导致全身瘫痪希望能安乐死,有记者以此为例询问霍金是否曾因身体残障而感到沮丧,又是怎么克服的?霍金的回答是,“我有自由选择结束生命,但那将是一个重大的错误。无论命运有多坏,人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在丧失语言能力的情况下,霍金表达思想的唯一工具是一台电脑语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3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出声音。通常造一个句子要五六分钟,为完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他要准备约十天。
“我尽量地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不去想我的病况或者为这种病阻碍我实现的事情懊丧,这样的事情不怎么多。”此时,我们更能体会到他为什么钟爱“果壳里的宇宙”这一书名。“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那些认为这个时代不如意的,同样要调整的心态,像在一个正常时代一样生活。
另一个人是法国《ELLE》杂志总编让?多米尼克?鲍比,他也是影片《潜水钟与蝴蝶》里原著作者和主人公。如果你觉得人生漫长,无所作为,就看看他是如何写完一本书的。
日,由于突发性血管疾病陷入深度昏迷,鲍比的身体机能遭到严重破坏,医学上称这种病症为闭锁综合征。他不能活动身体,不能说话,不能自主呼吸。在他几乎完全丧失运动机能的躯体上,只有一只眼睛可以活动,这只眼睛是他清醒的意识与这个世界唯一的联系工具。眨一次代表“是”,眨眼两次代表“否”。他用这只眼睛来选择字母牌上的字母,形成单词、句子,直至一整页的文字。他只负责活着,不去想“活着还是死去”这个无聊的问题。他必须不知疲倦地在“YES or NO”之间做选择,为了写一本见证他生命的书。
对于鲍比来说,他的身体像潜水钟一般沉重,心绪却如蝴蝶一般自由。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个时代太过沉重,太多困厄,时常让你艰难行事,你也可以将这个时代比作潜水钟,而你的自由精神同样如蝴蝶飞舞。
四、自由在高处
最后给大家出一道题,解释为什么“自由在高处”,以及为什么你站起来了你就在高处,你就有了神性。站起来,你就超越了空间看见了时间。
题目是:请挪动其中一个数字(0、1或者2),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注意:只是挪动其中一个数字,只能挪动一次,而且不是数字对调。
几年间,我问过男男女女很多朋友,尤其是思想界与媒体界的一些朋友。偶尔也有想出答案来的,但的确花去了他们很多时间。当然我也没少拿这道题折磨西方人。都说西方人的逻辑思维比东方人强,至少在这道题上,我认为是不见得的。
我无法拿这道题测验古人,但以我的观察,我知道今人,无论国界,无论东方与西方,时常会困于某种思维陷阱。
也许有的朋友已经想到了答案。在公布答案之前,我还想谈一部电影。相信在座的大多数人都看过《肖申克的救赎》。我刚念完大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的电影是《勇敢的心》,但自从看了《肖申克的救赎》后,我更愿意将后者视为我一生的教材。这部片子影响了很多人,里面的故事几乎尽人皆知了。主人公安迪本是一位银行家,因为被错判入狱,不得不在牢狱里度过余生。然而,他并没有绝望,他相信“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后来,如其所愿,这位银行家成功越狱。这是一部关于个体自救、关于希望的影片。现在我们一起回顾片子里的三个经典镜头。
其一:安迪和狱友一起修葺监狱的屋顶,并且与狱警达成交易,获得在屋顶上喝啤酒的权利。在影片的画外音中,安迪的好友瑞德这样叙述:“1949年春天的某天早晨十点钟,我们这帮被判有罪的人,在监狱的屋顶上坐成一排,喝着冰镇的啤酒,享受着肖申克国家监狱狱警们全副武装的保护。我们就这样围坐在一起,喝着啤酒,沐浴着温暖的春光,就像是一个自由人,正在修理自家的屋顶。我们晒太阳,喝着啤酒,觉得自己就是个自由人。我们是万物之主。”
其二:安迪坐在办公室里,反锁着房门,将监狱广播的音量调到最大,播放《费加罗的婚礼》。此时,镜头拉升,所有囚徒抬头仰望天空,恍惚之间,这座曾经消失了音乐的肖申克监狱像是洗礼人心的教堂。
其三:安迪从下水道逃出,站在泥塘里,在电光雨水之下,张开双臂,体味久违的、失而复得的自由。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这里的三个镜头都与高处有关。无论是在屋顶上喝啤酒,仰听自由的乐声,还是张开双臂欢呼自由,自由都在高处。而我所出的这道题,也是答案在高处了。
一切很简单,你只需将“102”中的“2”上移,变成平方便大功告成,接下来你会看到这样一个等式:“101―102=1”。
为什么这道题让许多人终于放弃,想来还是因为思维定势吧。一说到“挪动”,他们首先与最后想到的都是左右挪动。而如果你能够总揽全局,不受制于这种约束,让这里每个数字都东奔西突,活跃在你的眼前跳舞,你就会很快找到答案了。
其实,有关这道题的分析何尝不能适用于我们的社会和人生。不得不承认,我们常常陷于一种横向思维,一种左右的思维之中,而很少有一种向上的维度、个体的维度、神性的维度和时间的维度。
于社会而言,你会发现,许多人在国家没有向上筑就底线的情况下,大谈左右之争,其实中国当下最本质的交锋是国家与社会的上下之争;于个人而言,有些人困于单位文化,人为物役,直至彻底被体制化。他们很少跳出单位思考人生,为谋求理想选择出走。所谓成功,也不过是落得个左右逢源,而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却遭流放。
世界就像是一个广场,如果你只知道左右,而忘了更要站在高处张望,你是很难找到自己的方向的。什么时候,当你超拔于时代的苦难之上、人群之上,你能从自己出发,以内心的尺度衡量自己的人生,你才可能是自由的。
回到安迪,他之所以能够从肖申克监狱逃出,正是因为空间禁锢了他,而时间拯救了他。一天挖不完的隧道,他用十九年来挖;一天做不完的事,他用一生来做。我说人是时间单位而非空间单位意义亦在于此――我们都是时间的孩子,如果你的一生都像安迪一样追求自由,知道自由在高处,那么你的一生就是自由。
包含总结汇报、考试资料、旅游景点、出国留学、人文社科、IT计算机、计划方案、经管营销以及自由在高处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当前位置:
《自由在高处》读后有感
《自由在高处》读后有感
导读: 当和我的同龄人熊培云先生隔空交流,读完了他五年前的著作《自由在高处》时是一种深深的震撼,他是一个使命感很强的人,又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与良...
《自由在高处》
  当和我的同龄人熊培云先生隔空交流,读完了他五年前的著作《自由在高处》时是一种深深的震撼,他是一个使命感很强的人,又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与良心去担当&,他的文章不是匕首,不是刀剑,更像是春风、春雨,在默默地滋养和灌溉。由于这些年的读书和讨论,我也越来越接受他的观点,我们的民族需要改良而不是革命。茨威格说过&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他发现了,是他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但我也在疑惑,我曾经的使命和目标,好像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了。
  该书大体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面包与玫瑰,主要是写行为的自由。
  &一个人的完整权利,至少应该来自两方面的自治,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身体自由,而身体自由同样包括行动自由和审美自由。&我们在追求自我的自由同时首先要懂得不去干涉他人的相应自由。
  这一部分的二十几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当年一些热点事件的思考与讨论,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应该有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由,每个成年人,对自己的身体、生活方式和财产支配有绝对的自由,而不需要别人横加干涉。里亲昵的情侣不需要校园&文明纠察&来端正姿势;有人要过圣诞节不需要以保护传统文化的幌子来&搜捕圣诞老人&;女生前卫大胆的毕业照也不会亵渎她所获得的知识和教育。个人的生活,只要没有主观和故意地干涉了别人的生活,他都有自由支配的权利,个人的财产可以捐献,可以消费,也可以用于安葬他的爱犬。我们可能是因为有连坐、灭九族甚至灭十族的惨痛历史,各种上纲上线的干涉层出不穷,我自己在生活中也不乏被干涉或者干涉别人自由的例子。年少时讨厌别人的干涉,年岁稍长,就开始重蹈覆辙,做自己曾经厌恶的事情,我在一直崇尚自由的爱人影响下,在寻求不断地修正自己,熊培云的书也给我更多的思考和点拨。追求自己无害于他人的行动和审美自由,但不去干涉他人上述的自由,平等地对待身边的家人、子女、学生、同事甚至上级、长辈。
  第二部分:自由与自救,主要讨论的是思想自由。
  最令人意外的是第一篇文章提出的设问&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不知道各位面对这个问题会怎么回答,&让活人变成僵尸的场所&、&孕育仇恨和敌意&&关押被视为死人的人的地方&&&。而本书的作者给出的回答是&集中营是用来逃跑的&,也可以说&集中营是用来摧毁的&、&用来挖地道的&。读过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或者看过2014年热映的电影《归来》(根据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改编),都会清楚的知道,在集中营中选择活下去或者逃离比放弃生命困难得多,在纳粹的集中营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全部都是有极强思想意志的人。&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台词)。即使在如集中营一样的极端困难状态下,关得住人的躯体,但关不住向往光明与自由的灵魂,只要有寻求自由的思想,努力自救的行动,总有一天集中营的高墙会像柏林墙一样坍塌。
  &当一个人被一个时代、社会,或被周遭的人抛弃时,他(她)仍然应该具有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人生而多艰,当我们被社会抛弃时,必须坚守不被自己第二次抛弃的底线,那是我们所有力量与希望的源泉。&&而中国之真正崛起,也因此决定于个人自救力量的崛起&&面对困难与挫折,人人意气风发、生龙活虎,既无懈于自我奋斗,同时又敢于向社会表达自己的不幸与遭际。&社会由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组成,如果我们都能不放弃自由的理想和自救的勇气,这个社会必将向着光明一天天前进。
  思想的自由同样表现在拒绝奴役上。胡适说过&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作者提到&社会总是试图通过建立起一系列的规则,让各心怀鬼胎的人们心甘情愿地服从它。&有时通过限制自由,让你逐渐习惯被控制和奴役(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有些是通过一些小利的相许,让你欲罢不能,变相控制你。这些都需要人有清晰的、生来自由的信念,知道光明的方向,并笃定向着光明前进,思想上能够独立思考,不被诱惑,不被限制。因为我们有几千年的被限制,被包围在各种各样的纲常中的传统,这些限制可能已经固化成我们精神基因的一部分,并代代相传,所以突破障碍,获取自由可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我们从孩子抓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改良和解放。
  思想的自由更要守住良心的&一厘米主权&。两德统一后审判当年射杀翻越柏林墙者的东德卫兵时审判长说了以下的话&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的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环境和个人成长等等原因,往往我们无法拥有&说不&的积极自由,但我们可以有&不说&&不做&或者&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消极自由,守得住良心,不仅是救别人,也是对自己灵魂的自救,就如中国老话所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面对不公和仇恨,我们也有选择的自由,甘地说过&以眼还眼,只能使全世界的人都变成瞎子&。熊培云说&仇恨让我们不自由,让我们看不到生活的美好颜色。而如果你愿意站在生命的高处,终将收复本该属于你的自由。&放弃仇恨,解脱的也是自己,这能让我们更自由的生活和思考。
  第三部分:演讲与独白,是作者更深刻的思考和情怀。
  1.个体的积极行动:
  从这部分,对作者的理想和情怀有更深刻的认识,他不止一次提到&你多一份悲观,环境就多一分悲观,你默许自己一分自由,中国就前进一步。&他一直在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做事。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我们每天都在改造这因,自然也会收获那果。而今之日我们所不乐见的种种恶果,多不在你我罪错,而在于上几代人甚至更远已经种下的恶因。即使在有生之年看不到一个可以期许的美好社会,但今日能种下善因,我们即已修得善果。
  &大环境可以决定你的自由度,但你内心还是有一个小环境,那里有你对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权。&面对我们的周围的环境,我们只是抱怨,还是可以从小处起扎扎实实做点事情?就像在爆表的雾霾天,你也可以在家里空气过滤器的帮助下享受清洁的空气。我们都可以选择建立自己的过滤器或者穹顶,当这一个个穹顶相连,阳光下会没有雾霾。这一年来,我看到周围原来越多的行动起来拯救公民思想和行为的人,从年初轰动一时的柴静,到致力于改良和启蒙的熊培云、罗振宇、资中筠&&
  2.建立在个体自由基础上的群体民主
  自由比民主还更重要,由一群平等的奴隶选出一个奴隶主的政治,那不是民主政治。
  &改良不同于暴力革命,改良是建立在尚可忍受的痛苦之上,至少是朝着一个可期的好的方向走。当然,改良最重要的是必须坚守已经取得的成绩,步步为营。改良不会完美,但是我们希望它每天都进步。改良是走向开放社会,同时建立各种联系,使社会从星状体走向网络体。&多数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反思,已经认定改良而不是革命才是现在这个时代最有利的变革方式,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目前的星状体或者层级结构还没有被打破,我们的思考常常被别人代替,&独立思考是艰难的,但却是最重要的,是它真正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在社会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远没有虚拟的网络中那么自由、平等。互联网的发展其实给予我们很好的借鉴,平等自由的一个个节点网络式的联结迸发出的巨大能量是任何一个实体帝国都无法抗衡的。&从个体而言,人唯有自由,才可能激发潜能、有所创造;从群体而言,唯有走向合作与和解,人类才可能真正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以前社会需要的是一个&螺丝钉&是被动的,是静态的,并不能和周围产生信息和能量交换的,而现在我们都是一个芯片,是灵活的,是可以主动参与分享和贡献能量的,网络上每一个点都焕发了生命和活力,再彼此协作和呼应,将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场。
  自由是个体权利,民主是群体权利,没有个体的自由,就不会有真正的群体的民主。
  看完这部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字字玑珠的话语一直在激荡着我的内心。
  &我一直相信,能让知识分子安身立命者不外乎三样东西,且缺一不可:一是知识,二是独立,三是对推进美好人生、社会进步与人类福祉的参与。&沉迷于股市、房市、车市的我们是不是越来越远离儿时的理想和作为一个读书人、知识分子的责任心了?也许我们致力于自己美好的人生,也是对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的参与。好吧,那就让我们的人生更美好一点,我们的环境更优化一点。
  &世界就像是一个广场,如果你只知道左右,而忘了更要站在高处张望,你事很难找到自己的方向的。什么时候,当你能超拔于时代的苦难之上,人群之上,你能从自己出发,以内心的尺度衡量自己的人生,你才可能是自由的。&自由在高处,只有俯瞰,才能知道方向,只有引领,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留一道思考题请挪动其中一个数字(0、1或者2)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请注意只是挪动其中一个数字,只能挪动一次,而且不是数字对调。如果您对我上述的文字有所理解或者感悟,我相信您会很快想出答案。(在页面下端的写留言处参与讨论,我也会告诉您答案。)
  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自己尝尝,我写的实在是挂一漏万,大多数书中的精彩都无法在一篇短文内展现给大家,这部书包括熊培云的其他著作,都推荐有兴趣的朋友们好好读一读,也非常欢迎大家同我一起讨论。这个社会需要良知,需要理想,也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地去宣扬、去改变......
相关热词搜索:
1、“《自由在高处》读后有感 ”由中国招生考试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中国招生考试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自由在高处》读后有感 " 地址:/duhougan/13316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由在高处txt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