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普陀网上网上110报案中心心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港香榭花园12幢410-411室
传真:-8029
邮箱:zjhxkj@
智慧普陀十二五规划
加快创建智慧普陀行动纲要
――舟山市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
舟山市普陀区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二年八月
(五)深化共建共享机制,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1
(六)加强信息化宣传推广,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1
(七)注重信息化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交流合作&&。...............................31&&&&&&&
(八)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32
&二、建设项目任务分解表.......................................................&41
&&&&&&&&&&&&&&&&序&言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的加速发展,信息化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共同追求和强劲动力。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普陀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作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城市质态提升,全面对接新区建设,已成为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本规划依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智慧舟山建设纲要》和《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以新区建设为背景,在分析我区信息化现状和对信息化技术发展方向以及经济社会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按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起草,是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全区信息化建设进行宏观指导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期限为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
本规划的制定将着力启动智慧普陀建设,通过实施一系列信息化工程,彰显信息化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巨大支撑和带动作用,为我区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各个领域的跨越式协同发展提供动力。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区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电子政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均得到长足发展,信息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为建设智慧普陀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两化融合逐步深化,产业信息化初显成效。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国民经济各领域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推进、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我区实现科学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战略要素之一。
――工业信息化取得一定进展。CAD/CAM、ERP、CRM、SCM、CAPP等先进信息技术在船舶修造、水产加工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中的应用取得新进展,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以扬帆、欧华为代表的一批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将信息技术作为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不断拓展企业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装备改造、能耗和排放、品牌建设和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广泛推进和应用,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了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向高端转型。同时,远大电子、海视通电子科技等一批电子信息企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服务业信息化取得较大突破。信息化对我区服务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促进了电子商务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创新。40&余家企业使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的“中国鱼市网”开通了具有第三方支付功能的水产品网上交易模式。建立了旅游政务网站与旅游商务网站,实现了旅游形象和旅游服务的有效提升。港口、商贸、物流、交通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渔农经济信息化得到有效推进。运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并初步建立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区稳定的长效机制。通过渔船安全救助、渔船安全管理指挥平台等信息系统建设,初步实现了渔船作业安全、渔港、重点水域视频监控以及渔船相关信息的网络查询、更新,提高了渔业管理水平和效率。依托新渔农村建设,重点解决了偏远岛屿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和信息网络覆盖问题。全区已有34个新型渔农村社区接入了信息网络,并有4个成为浙江省农村信息化示范村。
(二)社会信息化全面发展,市民生活品质逐步提升。
信息化渗透到卫生、教育、文化广电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
――卫生信息化取得长足进步。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初见成效,社区区域HIS系统居全市领先。“十一五”末,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1.9%,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率达到100%。全区医疗单位全面开展HIS建设,并使用了经济财务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和医保管理系统。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建立了检验系统、区域影像系统,并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区级医院与海岛乡镇卫生院之间的远程会诊系统。
――教育信息化取得较大进展。&“十一五”末,全区中小学拥有计算机6459台,中小学生每&7.5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全区多媒体设备总量达到754套,多媒体进教室比例达到100%,全区中小学校校园网建设率达到100%。
――广电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末,城镇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带宽普遍达到750MHz,农村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带宽达到550MHz以上,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程有序推进。
(三)电子政务扎实推进,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政务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快发展,并通过跨部门整合,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一体化服务,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与执政水平,服务能力逐步加强。
――电子政务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建成以千兆光纤为主干的“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上联省市、下联乡镇街道。BS结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全区信息和公文收发的网络化。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公文传输平台、政务信息发布等一批系统建成应用,入网单位达120个。
――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有力提升。初步建成电子政务专网,全区共有政府网站84家。建立了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基本实现行政审批统一集中受理、审批和网上实时交流、监督评议,并与监察系统对接。设立了8189090服务热线,将公共服务信息、家政服务信息、公共投诉信息融为一体,成为政府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网格化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按照“网格化定位、组团式联系、多元化服务、信息化管理、全方位覆盖、常态化保障”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网格化管理平台,完成了全部654个网格的光纤接入,以及全区11万户、约304000人的人口信息采集工作。
――城市管理信息化得到较快发展。建成了110、119、122“三台合一”的报警服务系统。社会治安和交通监控网络覆盖全区,&装备了6F雷达测速仪、移动警务终端等先进设备。以智能管理为特征的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在主城区初步建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完成了城市部件事件库、地理编码库、地形数据库等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和系统集成。
(四)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信息化基础不断完善。
电话、宽带进一步普及,光纤网络、无线宽带基本覆盖,&初步实现了宽带通海岛的目标。“十一五”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3.66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9.5万户,固定电话数达到18.76万户,全区互联网注册用户达到了7.67万户。启动了无线局域网络建设,一期WLAN热点建设数量达到了100余个。建立了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通信基础资源共建共享率逐步提高。
虽然我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信息产业基础弱、规模小,传统产业信息化程度较低,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较为薄弱,两化融合任务艰巨;社会各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和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缺乏统筹规划,条块分割、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资源开发和利用相对滞后,跨乡镇(街道)、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应用机制尚未有效形成;信息化人才相对缺乏,信息技术人员特别是创新、领军型人才的规模和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区建设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要求;信息化协调机制还不够健全,管理力量较为薄弱;全社会信息化投入相对不足,缺乏信息化投入和信息系统运维长效保障措施,管理体制和推进机制亟需进一步完善;全民基本公共信息普及和使用能力提升任务繁重。
二、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
(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迎来新机遇。
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变革和发展,正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智慧应用和智慧产业正成为拉动经济健康增长、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引擎。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先进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建设提升到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和战略制高点,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推动未来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国的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嘉兴等大中城市相继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智慧产业布局,不断深化智慧应用。工信部提出了“在‘十二五’期末,长三角地区基本建成智慧城市群”的发展规划,我省提出了构建“智慧整合、创意无限智慧省”的目标。运用“智慧”杠杆,加快创建智慧普陀,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新机遇,确保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新区建设战略提升,新时期提出新要求。
舟山群岛新区作为国家级战略部署,致力于打造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大宗物资储备中转贸易中心、海洋海岛科学保护利用示范区,并着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将为我区的临港工业、港口物流、现代渔业、海洋旅游等优势产业的信息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必须拥有现代化港口和临港经济群,必然是现代化新型城市的高级形态,要求能够充分挖掘、实时整合、有效配置区域内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源,实现信息化与经济社会的高度融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区域内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领域的全方位、高效能配置,倍增运作。集全球之智,举全区之力,加快创建智慧普陀,是促进普陀大开放大开发,走在新区建设前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内在需要。
(三)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阶段面临新任务。
我区是一个资源小区,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产业基础较为薄弱。虽然物流、商贸、旅游、渔业等产业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受资源、环境、人才等因素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城市群之间的同性化所造成的竞争形势,我区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面临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和多重竞争格局,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技术突破转型升级难题,寻找提高区域竞争能力的新路径。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以及商务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我区的独特资源与良好的区位优势,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深度开发信息资源,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促进存量升级、增量优化,创造新一轮发展新优势的有效途径。
(四)社会格局调整变革,新形势带来新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社会需求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各种阶段性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环境、交通、教育、医疗、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就业保障等方面,仍存在着公共管理相对滞后、服务供需不平衡、服务覆盖不均衡等矛盾,不断考验着政府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加之我区陆地资源有限、岛屿众多、人口分散,以及新区建设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巨大变革因素,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的难度,更需要用智慧的技术破解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方面的难题。加快创建智慧普陀,以信息技术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推引智慧管理,提升城市智商,是提高政府运营效率、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增进市民福祉,打造和谐岛城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和普陀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全面感知、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模式创新、集约节约”的智慧城市建设基本要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以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化为方向,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信息新兴产业、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优化城市管理模式为目标,努力为建设更高层次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更具品位的海滨宜居城市、更富魅力的海洋文化强区、更加完善的海岛社会管理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立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现状,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协调发展,各领域信息化应用和城乡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兼顾政府、社会机构、企业和市民信息化需求,统筹规划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强化阶段目标和建设进度,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精心组织,分步实施,滚动推进。
――集约建设,开放共享。按照“资源集约、信息集中、业务集成、管理集合”的思路,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业务系统、信息资源的统筹建设和融合提升,逐步实现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建设、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府部门业务协同,提高信息化建设整体效益。
――深化应用,注重实效。从运用信息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立足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及政府管理服务,把企业和市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作为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要求,以企业受益、公众满意为信息化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创新和拓展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提升企业和市民对信息和知识获取利用能力。
――突出特色,培育产业。以应用促发展,以市场带产业,发挥优势,精心培植,大力扶持和推动以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类智慧型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和广泛应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总体框架。
智慧普陀总体框架按功能及相互逻辑关系,规划为智慧基础设施、基础数据库、智慧产业体系、智慧应用体系、保障体系五大部门,体现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创新模式、集约节约、培育产业等智慧化发展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信息化成为普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效明显,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扎实起步;公共服务融合便捷,信息优政不断深化,管理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集约共享,运维水平不断提高;市民应用能力得到加强,信息化发展环境逐步完善。初步形成智慧普陀框架体系,成为智慧舟山先行示范区。
――到2020年,信息化整体水平位于全省前列,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信息产业初具规模,政府管理高效智慧,民生服务高品优质,人文素质显著提高,资源环境绿色友好,基础设施先进完善,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智慧普陀基本成型。
2、具体目标
――产业信息化
临港工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推广ERP系统应用,完成10家区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改造提升;精心培育以海洋电子为主的信息产业,形成信息新兴产业扎实起步的良好局面。
现代服务业:推广RFID等物联网技术应用,初步建成全区统一的陆港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80%的企业形成网上交易、物流配送为一体的新型运营模式;启动智慧旅游建设,旅游形象、旅游服务和旅游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现代渔农业:建立渔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生产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强水产品溯源监管,基本建成主导产品的“可监管、可溯源和可信任”的信息系统;积极稳妥推进精品农业生产和销售环节信息化应用;健全镇村两级渔农业信息服务站,畅通渔农业信息服务渠道。到“十二五”末,力争省级信息化示范镇村的规模达到15个。
――社会信息化
公共服务领域智能化程度显著提高。到“十二五”末,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以上,电子病历在二级以上医院使用率达到100%;教育信息化保持领先水平,全区90%以上的学校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文化资源数字化和共享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现代文化产业得到积极推进。市民卡应用和融合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工作,引领信息化在民生领域的广泛应用。
――电子政务
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全面增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不断整合和完善,电子政务成为政府运转和社会管理的基本模式;并联审批体系和电子监察系统进一步提升,实现80%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受理;建成全区人口、法人、空间地理数据库,数字城管覆盖率达到100%;海陆交通、水利、环保等重点领域的智慧监管得到进一步推进;建设智慧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实现统一的应急联动指挥调度。
――应用能力
市民获取信息和科学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理性,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和创业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提高。
――基础设施
以共建共享为原则,建成高水准的信息基础设施。到“十二五”末,初步建成政府云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2T,光纤到户覆盖率达到100%,互联网宽带接入达到10万户,无线宽带覆盖率100%,双向数字电视普及率达到80%以上;信息安全与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一)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加快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经济的深度融合,培育发展以海洋电子工业为重点的信息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向高端化发展。
1、推广应用信息技术,转变传统产业发展方式。加快重大装备、关键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改造,逐步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仿真等技术,鼓励企业开展异地设计、敏捷化设计制造、虚拟装配等网络化协同设计,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鼓励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推广应用ERP、SCM、CRM等系统,着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以电子商务进企业为突破口,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商,帮助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工业企业商务模式。以船舶修造和水产加工两大优势行业为重点,实施两化融合重点建设工程,优选10家具有典型行业示范效应的企业,通过试点示范、考核评估和总结推广的方式,带动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工业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
2、以海洋电子为重点,培育发展信息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我区在海洋资源、港口资源、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培育本土船舶电子企业和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服务企业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挖掘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链的发展潜力,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突出我区在船舶电子和海洋监测设备的发展优势,重点培育发展海上通信设备、船载卫星电视、导航定位设备、智能船舶控制等船舶电子产品的研发、技术攻关及生产、船舶配套系统研发与系统集成、海洋监测探测设备研发与制造等电子信息产业,培育软件、设计研发、服务外包等信息服务业,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3、建设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政府支持、企业运营的面向所有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充分整合政府、产业链相关企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IT企业、学校等资源和力量,建立合作共赢的商务运营模式,为全区中小企业提供设备采购、信息搜索、信息发布、数据分析、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等全方位、一体式公共服务;提供基于云服务模式的OA软件、财务软件、CRM系统、虚拟化存储等各类应用软件服务,有效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专栏一:两化融合和信息产业培育工程
鼓励和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通过示范试点,引领和带动全行业工业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到2015年,完成省、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提升改造工程和两化融合示范项目计划。完成10家区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提升改造工程,分类形成面向全区重点行业的两化融合解决方案。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引导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依托浙江省普陀经济开发区、舟山市普陀海洋高科技创业园等产业园区,引进国内外海洋电子制造大企业、大集团,加强技术和管理合作;培育发展软件、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研发和物联网等海洋信息服务产业,逐步形成具有普陀特色的海洋电子信息产业。
&专栏二: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站建设、政策咨询、知识产权、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等服务。逐步推出符合普陀产业特点的行业/企业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和应用产品。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中心、呼叫中心、体验中心、培训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力争到2015年,全区80%以上中小微企业享受平台提供的在线服务。
(二)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强势推进商贸服务创新发展。
以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为抓手,加大资源融合力度,推动区港联动、港产联动,逐步实现“港口、物流、商贸、旅游”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全力打造现代商贸服务业强区。&
1、推动陆港物流信息对接,打造高水准物流园区。根据新区物流业发展战略,以名捷陆港、华泰石油等物流园区和大中型物流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舟山大宗战略物资储备集散基地承接载体的信息化建设,集成应用GPS、GIS、GSNT&WEB等信息技术,提高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水平,促进冷链物流、海陆联运物流、空港物流等专业物流业的发展。建设陆港物流综合信息平台,满足陆港物流、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的物流信息对接需求,逐步实现港口信息、货主企业和物流企业信息网络化;推动大宗商品供应商和物流企业的信息共享,促进物流供应链的透明化;开展信息配货服务,提高货物满载率;推广应用车船定位系统,达到实时跟踪、过程控制、全程管理;推进水陆协同联运,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现代化的物流配送模式。
2、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提高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融合全区各景点、交通、住宿、饮食、购物等旅游信息资源,建设面向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的智慧旅游感知体系、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智慧旅游运营中心、智慧旅游产业联盟、智慧旅游产业基地的智慧旅游框架体系。围绕旅游推介、行业管理和旅游服务需要,积极应用RFID、二维码、视频监控、移动定位等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旅游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平台网络宣传、虚拟展示,打造普陀海洋旅游新形象;通过平台的客流感知、统计分析系统,科学调配旅游资源;通过平台的互联互通、协同运作机制,形成包括游客、旅行社、景区、酒店、行业协会等为主体的长效旅游监管服务体系。建设以旅游自助服务终端、自助导览、停车诱导等系统为核心的数字景区,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媒体、多形式、多终端支持的旅游服务。重点实施朱家尖智慧旅游示范岛建设工程。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商贸服务新模式。拓宽电子商务服务领域,大力建设以水产品、大宗散货等为主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应用电子交易、电子物流、电子结算等新型交易方式,扩大市场辐射范围和交易规模,构筑无形市场的总部经济,实现实体市场和网络市场共同发展。推进电子商务进商场、进市场、进企业、进社区、进渔农村,打造多点覆盖体系。完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构建多种支付渠道,健全电子商务信用服务,规范电子商务认证服务,保障电子商务健康发展。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展采购、库存、销售、配送及商品展示、信息发布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应用,推广普及大型商场数字终端设备,力促现代商贸服务业的业态创新。&
专栏三:陆港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工程
陆港物流综合信息平台
推广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等环节的应用;整合现有的物流信息化系统,实现物流链各环节的信息发布服务、查询服务、配货服务、物流业务交易支持等功能;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提升物流行业监管水平。到2015年,与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等相关交易系统联动,实现物流全程的智慧化。
专栏四:智慧旅游建设工程
旅游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提供统一融合的旅游服务门户,完善旅游智慧服务与咨询系统,为各类旅游者提供全景式、全天候、个性化的导航、导游、导览、导购、导餐、和导娱等智慧服务,提升游客体验;提高旅游行业中各主体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业务运作效率,实现对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相关企业的规范管理和服务;建立景区感知系统,实时获取景区人流密度、预警景区自然灾害信息、监测景区环境指标等。
朱家尖智慧旅游示范岛
完善朱家尖“数字景区”建设,完成基于3DGIS系统的风景区检测、监控、管理平台建设;重点发展无线移动网络接入,建设支持移动终端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和网上旅游营销系统;建立朱家尖沙雕、海钓、游艇等旅游资源数据库和对景区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与保护的管理系统;依托普陀山佛教文化、“印象普陀”和佛教学院的影响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合,打造舟山智慧旅游示范岛。
(三)加大信息服务力度,着力推动渔农经济改造提升。
充分依托物联网等信息化先进技术,推进渔农业信息化建设,并促进现代渔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达到“品牌保障、价值提升、模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的目的。
1、围绕智慧渔业建设,整合提升传统渔业。根据渔业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渔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物联网、无线通信等技术与水产品捕捞、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融合,为智慧渔业建设奠定基础。建设和完善渔港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海洋与渔业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海洋与渔业地理信息系统、海域管理系统,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实现渔船定位、动态管理、防灾和安全救助一体化以及海洋、海岛的有效保护。以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为依托,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建设面向全国水产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和涵盖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全方位水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体系,提升普陀水产品品牌价值和美誉度。。
2、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培育高端精品农业。建设以“普陀佛茶”、“普陀兰花”、“普陀水仙”等普陀特色精品农业为主的示范基地,引导和鼓励基地利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积极稳妥推动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促进海岛传统农业向景观化、精致化和品牌化发展。
3、加强渔农村信息服务,促进基本信息服务均等化。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改造升级与开发新建相结合、整合资源与普及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增强渔农业信息服务能力。结合新渔农村建设,开展信息化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健全镇村两级渔农业信息服务站,畅通渔农业信息服务渠道,实现市场、科技、政策和劳务等信息进村入户。
专栏五:智慧渔业建设工程
渔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整合现有的业务系统,做好船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渔船自动识别系统的整合升级,实现渔业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交换共享和对渔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管和规范服务,为渔民和企业提供技术、市场营销、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信息服务。完善指挥平台监测、救助功能,建成重点海域、无人岛、渔港、码头、渔船实时监控系统,实现渔业与海洋的全方位、全过程监控、管理和服务。
海水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以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中国渔市网”为依托,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渔业捕捞、水产加工、流通企业加盟,建设面向全国水产行业的海水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交易、在线结算、定价服务、配送服务等功能形成全国海水产品交易中心、集散中心、定价中心、信息中心、配送中心。建设覆盖生产、流通、营销等环节的海水产品溯源系统,设立政府追溯监管子系统、企业追溯服务管理子系统和消费者追溯服务管理子系统,实现普陀海水产企业“可监管、可溯源、可信任”。
(四)加快信息惠民步伐,合力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强化融合服务理念,在公众关注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社区服务等民生领域,深化公共事务系统建设,不断提升各领域信息化为民服务水平。
1、推进卫生资源共享,加快智慧健康工程建设。以“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为基本宗旨,以完善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大基础数据库为重点,加快智慧健康工程建设。推进新型的公共医疗服务、标准化的社区健康服务,逐步实现跨系统、跨机构、跨部门的卫生数据资源共享和辖区市民全程健康管理。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使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医院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互为服务、相辅相成。加强卫生信息化向渔农村延伸,推进城乡远程医疗、区域影像、双向转诊和移动医疗,促进数字卫生城乡一体化发展。
2、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建设本地优质教学资源库,推进中小学校优质教学信息资源全面共享。加快智慧教育应用系统建设,完善学籍管理、师资管理和资产管理系统。积极探索电子教案、电子书包,推行“数字课程资源+移动学习终端+教育服务平台”模式,开展数字化教育和远程教育,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创新。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提高全区中小学生的人机比例,实现班班进多媒体,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利用光纤网络、3G、4G网络和GPSONE无线定位技术,建设和完善“平安校园”。探索建立面向全区市民的文化知识、科技知识的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终身学习服务。
3、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以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博物馆为重点,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形成普陀特色的文化资源库,促进信息技术在保护民间文化、打造精品文化产品工程中广泛应用。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社区电子阅览室和渔船卫星电视等为重点的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群众网络文化环境。加快鲁家峙文化创意岛建设,推进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新闻出版、文化会展、文体休闲、文化产品流通、文化产品制造等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
4、构筑融合服务体系,创建智能便捷生活。融合开放各类民生信息资源,建设市民融合服务工程。以市民卡为纽带,拓展在政府公共服务、公用事业服务、商业金融服务、家政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整合市民日常生活相关信息,通过个人主页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在有线电视、电脑、手机、PAD等家庭和个人终端上进行应用,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全面提升智能服务水平。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工作,探索建设面向社区提供集政务、商务、物业和信息等一站式属地化便民服务体系。
专栏六:智慧健康建设工程
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智慧健康建设工程。有效融合全区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提升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医疗协同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满足“标准社区服务、新型医疗服务、新式公卫服务、创新卫生管理”的要求,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医疗格局。到2015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95%以上,电子病历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使用率100%,80%的社区医院和大医院实现双向转诊和区域医疗资源协同。
专栏七:智慧教育建设工程
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到2015年,全区普通中小学生机比提高到5:1,中心以上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1G,校园网出口带宽达到100M。建设本地优质教学资源库、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平台。深化“校园共同体”建设内容,积极探索与推进网络教学、虚拟实验、和移动学习等现代信息化教育学习模式。到2015年,全区90%以上的学校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95%以上的普通中小学校教师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资源并有效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构建全社会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提高全区市民整体文化水平。
专栏八:文化资源共享工程
对档案馆藏文档进行数字化转换,建立数字档案收集、存储、管理和利用的服务平台。加强数字档案资源的分类、整理、整合和备份等工作,完善数字档案基础数据库和普陀特色专题数据库。建立覆盖广泛、内容丰富、检索方便、利用快捷的档案利用体系,并与市档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对接。到2015年,区级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到100%,全面实现馆藏档案在线查询服务
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建立公益性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和共享机制。建设相对完整记录普陀发展轨迹的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库,探索建设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传播体系,推进与旅游服务等平台的对接和信息交互。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普及社区电子阅览室,全面实现中小学图书馆采编、流通、检索的计算机管理,逐步实现与院校、民间图书馆、收藏馆等信息系统的对接。
专栏九:智慧社区试点工程
城市社区:以“智能物业体系、智能家居体系、生活服务体系、健康服务体系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五大内容建设城市智慧社区。
渔农村社区:健全渔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社区(村)信息采集、发布平台,推进网络进村、信息到户。建设多媒体会议室、电子阅览室、信息机等平台,改善信息应用环境。拓展信息化在民政、计生、社保、就业、征兵、外来人口管理、村务公开、党群教育等基层服务管理的应用,并逐步实现与区级政务系统相对接。建设生活服务中心,设立邻里互助中心、自助服务站、家政服务等系统。
(五)加强信息整合协同,全力打造高效服务廉洁政府。
按照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是主线的原则,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推动跨部门业务协同,推进智慧政务建设。
1、融合政务信息资源,提升政府信息化行政能力。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已有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政务、城市视频等分散的信息资源,建设统一规范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立有效的数据源采集机制,不断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为政府公共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市民生存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打破纵横割据的信息壁垒,促进各部门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为政府决策、协同办公提供信息支持,提升政府信息化行政能力。
2、优化惠民服务体系,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以完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为目标,推进跨部门的公共服务融合。完善网上行政审批系统,规范网上行政审批流程,推动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网式交互的新型审批模式,并通过审批数据与电子监察系统的无缝对接,增强对网上审批的行政行为的监督。进一步整合各部门网站,改造提升普陀门户网站群,促进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完善网上互动沟通渠道。拓展网格化服务平台应用,强化部门融入,整合群团、社会等资源与网格化工作对接,提升条块协同整体化服务层次,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政民互动能力。进一步拓展8189090便民热线服务范围,实现集咨询、求助、投诉为一体的多样化的服务。
3、强化城市智能管理,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水平。采用物联网技术,广泛布局立体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的信息网络,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按照全方位、实时化要求,加快推进社会治安监控、灾害预警、应急处理、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环境监测等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智能监控和有效管理。建设区级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充分整合各部门应急救助资源,实现统一的应急联动指挥调度,提升政府对城市安全事件的快速应急响应能力。按照权力模块化、制度刚性化、信息公开化、监管动态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综合电子监察业务系统网络建设,打造高效、廉洁、法治、服务型政府。
专栏十:智慧政务建设工程
政务协同办公、决策支持系统
&&&&进一步完善协同办公系统,建立覆盖全区党政机关日常办公各领域的数字化办公系统,安全、稳定、动态、实时地实现区级单位之间公文传输和交换的电子化、网络化。逐步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实现业务资源的融合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政务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实现对产业经济、城市状态等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和预测预警,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决策水平。
政府网站群提升工程
以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为重点,改造提升政府网站群,高效满足企业和社会公众获取政务信息、享受政府服务、参与公共决策等需求。重点推动政府网站群与业务系统的对接,成为全区政府部门业务系统统一入口和市民办事统一窗口,使之成为政民沟通互动的重要桥梁和展现普陀风采的智慧门户。到2015年,实现全区各部门政府门户网站资源整合,网上办事率达到80%,门户网站日均浏览量达到30万人次以上。
行政审批信息平台
充分利用已有行政服务中心等政务设施,制定《行政协同审批流程及管理办法》,建设网上协同审批平台。优先选择与企业和市民生活相关度高的行政服务事项,以“统一受理、一表填报、联合办理、一站式服务”的方式实现审批事项网上流转审批;审批数据与电子监察系统对接并定期对外公布;建设移动审批应用系统,提供公文审批功能在手机、移动终端设备上的应用。
专栏十一: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建设工程
利用集成的数字化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110、119、120、122、防空防灾、地震监测、渔政海事救援、地下管线、危化品管理等各专业系统信息资源,建立区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并实现与市级及省级应急指挥平台的对接交互。建立完善突发性紧急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提高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和快速应急响应能力,全面提高突发事件管理和应急联动指挥能力。
专栏十二:社会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工程
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工程
进一步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制定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拓宽渠道,丰富内容,完善网格化便民服务机制,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政民互动能力,逐步形成电话、短信、网站、市民卡等多终端并行,免费公共服务与个性化增值服务融合共享的便函民服务系统。逐步推进网格化平台与市民卡平台的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
专栏十三:智慧监管建设工程
完善海陆交通通信网络和海陆交通传感网络,在重点的公路、桥梁、港口、码头、场站逐步安装交通智能感应设备。建立陆港交通管理系统,将交通信息采集网络拓展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涵盖车船视频监控和车船运行状态监控的分析和调度网络,多维度对交通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智能分析,实现对交通管理的实时动态化。建立渠道多样、终端分布广泛的智能出行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站、手机、广播电视等方式,将交通信息服务及时推送给公众。到2015年,实现公交、客运、重点车船视频和运行监控100%覆盖,城区主要区域、道路、港口、码头、桥梁视频监控100%覆盖。
整合水文信息、水利工程信息、水资源信息等水利各行业数据资源,以防汛防台、水质监测、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业务需求为重点,开发综合性的水利监测监管平台。采用数据自动采集、长期自记、固态存储、数字化自动传输技术,构建覆盖全区重点水域和水利设施的实时监控物联网网络和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水利信息采集监控的网络化、自动化。建设由水资源评价、预测预报、分析评估等应用组成的水资源决策系统,实现分析决策科学化,全面提高水利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满足服务公众和指挥决策的需要。
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
加大对区控、市控及市控以上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逐步形成完整的全区在线监控体系。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全方位监控,切实发挥自动监控系统作用,准确掌握污染源动态排放状况,预防和及时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逐步建成重点海域、重点岛屿无死角的综合环境感知体系,推进普陀水、气、噪声、排污点、污染源和重大风险点源的智能监测站点建设,重点加大对船舶造成的油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污染等的监控。
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推进城市管理各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信息采集、问题处理、监督评估为手段,形成“闭合回路”的管理新体系,达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积极应对信息技术持续创新和应用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进一步深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集约建设,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和统筹配套,形成高速互联、泛在接入、业务融合的现代网络格局。
1、统筹基础网络规划,推进“光网城市”建设。全面落实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加快海底光缆规划建设,加速接入网络光纤化进程,实现岛际互联。加大城市光网改造,加快实现光纤到户,率先完成通信网和政务网的“全光化”改造。
&2、提升“无线普陀”建设,打造“无线岛城”示范。加快推进3G、4G基站部署,扩大无线局域网公共热点覆盖规模,基本实现城区主要道路、机场、政府、企业、学校、景区、酒店等公共区域及社区全覆盖。
3、推进“三网融合”进程,加快双向进入服务。发挥、融合通信、广电宽带网络优势,构建智能综合视听信息化系统。通过互动电视渠道,将政务信息、社会服务、文化教育等信息应用推向市民家庭,深化普陀特色的“电视政务”应用。大力发展IPTV业务,推进电信运营商与广电的合作,提高IPTV产品品质,实现与无线网络、宽带网络的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及整体转换,推进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覆盖。
4、推进空间地理信息数字化,保障城市建设服务和管理
建立公共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应用平台,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公共基础空间地理信息的共享服务。开展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确保管线动态数据的真实准确。加强规划、建设、交通、土地、园林、城管等管理部门和管线建设单位的数据交换和协同,统筹各项建设工程施工,保障地下管线安全。
专栏十四: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大幅提升互联网接入带宽,积极推进光纤到楼入户,实现有线接入网络带宽升级,对已有小区、楼宇和渔农村固定宽带网络的光纤化改造。到2015年,城镇光网和海底光缆铺设长度达到20万纤芯公里;全面推进10G核心网络建设,光纤到户率达到100%;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Mbps,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0万户,基本实现“光网城市”。
推进“无线普陀”建设,提供随时随地无线网络接入服务。到2015年,规划建设WIFI热点800个,新建AP数量3200台,新建室外站80只,室分系统300套。提供下行20Mbps,上行5Mbps带宽的通信能力。实现普陀主要区域、重点场所WLAN热点覆盖100%。
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提升步伐,建设双向、交互、多功能的新一代数字电视网络,在实现整体转换和网络升级基础上,加大内容资源开发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互联网视频等融合业务。到2015年,实现数字电视双向化普及率达到100%,智能综合视听系统覆盖率达到70%;IPTV用户达到4万户,手机电视业务平台订购用户达到10万户。
专栏十五:公共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工程
公共基础信息共享平台
按照全市统一标准,建设和完善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立健全信息采集、更新、维护和管理机制,保障信息完整、准确和动态更新,并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目录体系、信息交换目录体系,制字数据交换,建立资源共享、数据交换、业务协同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形成全区信息资源交换中枢。
五、保障措施
建设智慧普陀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业经济、市民服务、政府管理等领域,事关普陀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牵涉的部门多、关联度高,需要从组织、制度、资金、人才等方面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一)加强信息化组织领导,优化信息化推进机制。
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智慧普陀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智慧普陀建设工作,负责研究、决策和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强化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的行业管理职能,建立以区经济和信息化局为牵头单位,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区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负责全区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整合和重要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工作,研究制定信息资源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中心归口区经信局管理,适当增加编制。各乡镇(街道)要把信息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健全乡镇(街道)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员。建立信息化建设专家组,形成专家咨询机制,为智慧普陀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建立信息化工作考核制度,并纳入年度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建立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机制,对各项目标、任务及工程项目内容进行绩效评估考核。
(二)创新信息化投资模式,加大信息化有效投入。
设立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增加财政投入,重点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和效果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信息化扶持资金,大力开展国家及省市信息化试点示范。创新信息化投资模式,完善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主体的长效投运机制,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方式的市场化。鼓励企业参与政府依法开放的信息资源增值开发和服务,引导有管理、技术和资金优势的企业和社会机构参与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项目的投资、运营,合力推进智慧普陀建设。
(三)完善信息化政策措施,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规范和促进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法规,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订加快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政策,优化信息化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信息资源集约共享、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制订鼓励信息化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化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制订数据共享交换、跨部门系统整合等方面的规范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区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四)加强信息化规划引导,强化信息化项目管理。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加快创建智慧普陀行动纲要,统筹年度重点实施工程。建立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按照“先规划后立项、先评估后建设”的原则,建立完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规划、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验收、审计等工作机制,确保信息化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加强对社会投资建设的信息化项目的引导,重点做好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服务,保障信息化建设成效。
(五)深化共建共享机制,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深入推进共建共享工作,妥然解决“最后一公里”入户问题。制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发挥专项规划的引领作用。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将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建设规划相衔接。逐步推行通信基础设施在城市基本建设中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的“三同步”制度。各建设单位按要求建设并预留宽带网络所需的通信配套设施资源(含机房、管道、桥架等),所需投资一并纳入相应建设项目概算。市政部门要积极开放路灯、绿化带等市政资源供通信基站建设。积极协调推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楼宇资源,以提供站址、线缆布放空间,支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六)加强智慧普陀宣传推广,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建设智慧普陀的重要意义和理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建设智慧普陀的良好氛围。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和宣传普及工作,制订系统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定期组织对各级领导、机关干部和企业家的培训,提高智慧普陀建设能力。广泛开展建设智慧普陀的科普工作,提高市民的信息化素养、知识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不同群体之间信息应用能力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信息应用环境。
(七)注重信息化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交流合作。
系统规划信息化人才引进、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拓展信息化高端人才引进渠道。鼓励引进具有突破信息化关键技术、带动信息化新兴学科的海内外领军创新人才落户我区。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带动形成一批技术创新团队。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加强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信息化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促进信息化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全面提高。加强与国内外信息化先进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不断完善我区信息化建设发展模式。
(八)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按照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和条块结合的方针,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管理与技术并重、应急处置与长效机制并重的信息安全保障原则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与应用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和同步发展的建设要求,推进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安全防护体系,建成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测、预警、防御机制,完善重要应用系统数据的容灾备份机制,切实提高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备份恢复能力。加大信息安全知识和防护技术的宣传普及力度,增强全社会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附件:&名词解释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2.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从本质上看,智慧城市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汇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使汇集智慧的人和具备智能的物互存互动、互补互促,以实现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
3.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工业化泛指工业化进程中的所有产业经济。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与物,人与物进行智能化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新兴网络。从产业及应用的角度来上说,物联网是将现有的互联的计算机网络扩展到互联的物品网络,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无线网络等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云计算的“云”是指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它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狭义的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广义的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服务,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
6.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
3G(3rd-generation)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4G(4rd-genera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舟山市市民卡全称为舟山市社会保障市民卡,是指由市政府发放,具有记录市民姓名、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障号码等个人基本信息,可直接作为市民在使用区域内用于市民享受公共服务和办理个人相关社会事务的多用途智能卡。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二维码也叫二维条码或二维条形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等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12.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指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工业设计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播设计、设计管理4类;包括造型设计、机械设计、电路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设计、UI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展示设计、网站设计等。
13.政府门户网站群
政府门户网站群是建立在电子政务外网中的典型系统应用。采用统一的应用平台、技术体系、防护体系、数据结构,能有效地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并实现共享,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升政府门户网站的整体形象。
14.&光网城市
“光网城市”是中国电信提出的一项发展战略,能够提供光纤到楼层、到场馆的百兆/千兆上联能力,使得高速上网、IPTV、VOIP、会议电视、视频监控等业务可延伸到城市各个角落。
15.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网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
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无线局域网络)是一种非常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的技术,取代传统的双绞铜线所构成的局域网络,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
17.WiFi(无线宽带)
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
GPSOne是一种应用和改善GPS技术的方案,又称为辅助GPS(Assistant&GPS)定位技术。GPSOne移动定位技术,结合了GPS卫星信号和CDMA网络信号进行混合定位。
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
HIS系统即医院信息系统(全称为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在国际学术界,它已被公认为是新兴的医学信息学的重要分支。
ERP(英文为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CAD(英文为Computer&Aided&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设计人员通常用草图开始设计,将草图变为工作图的繁重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完成;由计算机自动产生的设计结果,可以快速作出图形,使设计人员及时对设计作出判断和修改;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与图形的编辑、放大、缩小、平移和旋转等有关的图形数据加工工作。
CAM&(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制造)的核心是计算机数值控制(简称数控),是将计算机应用于制造生产过程的过程或系统,通过程序指令控制运作,只要改变程序指令就可改变加工过程。
CAPP(Computer&Aided&Process&Planning)是指借助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支撑环境,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逻辑判断和推理等的功能来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CAPP是将产品设计信息转换为各种加工制造、管理信息的关键环节,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联系设计和生产的纽带,同时也为企业的管理部门提供相关的数据,是企业信息交换的中间环节。
SCM(Supply&Chain&Management)就是对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是对供应、需求、原材料采购、市场、生产、库存、定单、分销发货等的管理,包括了从生产到发货、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每一个环节。
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即客户关系管理。是指用计算机自动化分析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应用支持等流程的软件系统。它的目标是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实度。CRM是选择和管理有价值客户及其关系的一种商业策略,CRM要求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来支持有效的市场营销、销售与服务流程。
OA是Office&Automation的缩写,指办公室自动化或自动化办公。它为组织提供了一个协同办公门户和管理平台,涵盖了组织运营涉及的协作管理、审批管理、资源管理、知识管理、文化管理、公文管理等内容,支持组织的信息化扩展应用,能有效帮助组织解决战略落地、文化建设、规范管理、资源整合、运营管控等难题,是组织管理的最佳实践。
建设项目任务分解表
两化融合和信息产业
鼓励和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通过示范试点,引领和带动全行业工业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到2015年,完成省、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提升改造工程和两化融合示范项目计划。完成10家区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提升改造工程,分类形成面向全区重点行业的两化融合解决方案。
有关乡镇(街道)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引导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依托浙江省普陀经济开发区、舟山市普陀海洋高科技创业园等产业园区,引进国内外海洋电子制造大企业、大集团,加强技术和管理合作;培育发展软件、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研发和物联网等海洋信息服务产业,逐步形成具有普陀特色的海洋电子信息产业。
有关乡镇(街道)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站建设、政策咨询、知识产权、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等服务。逐步推出符合普陀产业特点的行业/企业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和应用产品。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中心、呼叫中心、体验中心、培训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力争到2015年,全区80%以上中小微企业享受平台提供的在线服务。
信息服务商
陆港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工程
陆港物流综合信息平台
推广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等环节的应用;整合现有的物流信息化系统,实现物流链各环节的信息发布服务、查询服务、配货服务、物流业务交易支持等功能;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提升物流行业监管水平。到2015年,与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等相关交易系统联动,实现物流全程的智慧化。
区交通局区港务分局
旅游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提供统一融合的旅游服务门户,完善旅游智慧服务与咨询系统,为各类旅游者提供全景式、全天候、个性化的导航、导游、导览、导购、导餐、和导娱等智慧服务,提升游客体验;提高旅游行业中各主体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业务运作效率,实现对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相关企业的规范管理和服务;建立景区感知系统,实时获取景区人流密度、预警景区自然灾害信息、监测景区环境指标等。
朱家尖智慧旅游示范岛
完善朱家尖“数字景区”建设,完成基于3DGIS系统的风景区检测、监控、管理平台建设;重点发展无线移动网络接入,建设支持移动终端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和网上旅游营销系统;建立朱家尖沙雕、海钓、游艇等旅游资源数据库和对景区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与保护的管理系统;依托普陀山佛教文化、“印象普陀”和佛教学院的影响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合,打造舟山智慧旅游示范岛。
朱家尖街道
渔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整合现有的业务系统,做好船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渔船自动识别系统的整合升级,实现渔业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交换共享和对渔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管和规范服务,为渔民和企业提供技术、市场营销、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信息服务。完善指挥平台监测、救助功能,建成重点海域、无人岛、渔港、码头、渔船实时监控系统,实现渔业与海洋的全方位、全过程监控、管理和服务。
区海洋渔业局
区海洋渔业局
海水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以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中国渔市网”为依托,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渔业捕捞、水产加工、流通企业加盟,建设面向全国水产行业的海水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交易、在线结算、定价服务、配送服务等功能形成全国海水产品交易中心、集散中心、定价中心、信息中心、配送中心。建设覆盖生产、流通、营销等环节的海水产品溯源系统,设立政府追溯监管子系统、企业追溯服务管理子系统和消费者追溯服务管理子系统,实现普陀海水产企业“可监管、可溯源、可信任”。
舟山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舟山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智慧健康建设工程。有效融合全区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提升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医疗协同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满足“标准社区服务、新型医疗服务、新式公卫服务、创新卫生管理”的要求,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医疗格局。到2015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95%以上,电子病历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使用率100%,80%的社区医院和大医院实现双向转诊和区域医疗资源协同。
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到2015年,全区普通中小学生机比提高到5:1,中心以上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1G,校园网出口带宽达到100M。建设本地优质教学资源库、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平台。深化“校园共同体”建设内容,积极探索与推进网络教学、虚拟实验、和移动学习等现代信息化教育学习模式。到2015年,全区90%以上的学校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95%以上的普通中小学校教师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资源并有效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构建全社会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提高全区市民整体文化水平。
对档案馆藏文档进行数字化转换,建立数字档案收集、存储、管理和利用的服务平台。加强数字档案资源的分类、整理、整合和备份等工作,完善数字档案基础数据库和普陀特色专题数据库。建立覆盖广泛、内容丰富、检索方便、利用快捷的档案利用体系,并与市档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对接。到2015年,区级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到100%,全面实现馆藏档案在线查询服务
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建立公益性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和共享机制。建设相对完整记录普陀发展轨迹的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库,探索建设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传播体系,推进与旅游服务等平台的对接和信息交互。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普及社区电子阅览室,全面实现中小学图书馆采编、流通、检索的计算机管理,逐步实现与院校、民间图书馆、收藏馆等信息系统的对接。
区文广局、区教育局
城市社区:以“智能物业体系、智能家居体系、生活服务体系、健康服务体系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五大内容建设城市智慧社区。
渔农村社区:健全渔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社区(村)信息采集、发布平台,推进网络进村、信息到户。建设多媒体会议室、电子阅览室、信息机等平台,改善信息应用环境。拓展信息化在民政、计生、社保、就业、征兵、外来人口管理、村务公开、党群教育等基层服务管理的应用,并逐步实现与区级政务系统相对接。建设生活服务中心,设立邻里互助中心、自助服务站、家政服务等系统。
区经信局、区渔农办
各有关乡镇(街道)
政务协同办公、决策支持系统
&&&&进一步完善协同办公系统,建立覆盖全区党政机关日常办公各领域的数字化办公系统,安全、稳定、动态、实时地实现区级单位之间公文传输和交换的电子化、网络化。逐步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实现业务资源的融合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政务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实现对产业经济、城市状态等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和预测预警,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决策水平。
区政府办公室
区政府信息中心
政府网站群提升工程
以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为重点,改造提升政府网站群,高效满足企业和社会公众获取政务信息、享受政府服务、参与公共决策等需求。重点推动政府网站群与业务系统的对接,成为全区政府部门业务系统统一入口和市民办事统一窗口,使之成为政民沟通互动的重要桥梁和展现普陀风采的智慧门户。到2015年,实现全区各部门政府门户网站资源整合,网上办事率达到80%,门户网站日均浏览量达到30万人次以上。
区政府办公室
区政府信息中心
行政审批信息平台
充分利用已有行政服务中心等政务设施,制定《行政协同审批流程及管理办法》,建设网上协同审批平台。优先选择与企业和市民生活相关度高的行政服务事项,以“统一受理、一表填报、联合办理、一站式服务”的方式实现审批事项网上流转审批;审批数据与电子监察系统对接并定期对外公布;建设移动审批应用系统,提供公文审批功能在手机、移动终端设备上的应用。
区行政审批中心
区行政审批中心
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建设工程
利用集成的数字化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110、119、120、122、防空防灾、地震监测、渔政海事救援、地下管线、危化品管理等各专业系统信息资源,建立区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并实现与市级及省级应急指挥平台的对接交互。建立完善突发性紧急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提高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和快速应急响应能力,全面提高突发事件管理和应急联动指挥能力。
社会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工程
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工程
进一步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制定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拓宽渠道,丰富内容,完善网格化便民服务机制,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政民互动能力,逐步形成电话、短信、网站、市民卡等多终端并行,免费公共服务与个性化增值服务融合共享的便函民服务系统。逐步推进网格化平台与市民卡平台的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
陆港交通信息平台
完善海陆交通通信网络和海陆交通传感网络,在重点的公路、桥梁、港口、码头、场站逐步安装交通智能感应设备。建立陆港交通管理系统,将交通信息采集网络拓展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涵盖车船视频监控和车船运行状态监控的分析和调度网络,多维度对交通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智能分析,实现对交通管理的实时动态化。建立渠道多样、终端分布广泛的智能出行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站、手机、广播电视等方式,将交通信息服务及时推送给公众。到2015年,实现公交、客运、重点车船视频和运行监控100%覆盖,城区主要区域、道路、港口、码头、桥梁视频监控100%覆盖。
区交通局、
区港务分局
区交通局、区港务分局
整合水文信息、水利工程信息、水资源信息等水利各行业数据资源,以防汛防台、水质监测、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业务需求为重点,开发综合性的水利监测监管平台。采用数据自动采集、长期自记、固态存储、数字化自动传输技术,构建覆盖全区重点水域和水利设施的实时监控物联网网络和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水利信息采集监控的网络化、自动化。建设由水资源评价、预测预报、分析评估等应用组成的水资源决策系统,实现分析决策科学化,全面提高水利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满足服务公众和指挥决策的需要。
区水利围垦局
区水利围垦局
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
加大对区控、市控及市控以上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逐步形成完整的全区在线监控体系。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全方位监控,切实发挥自动监控系统作用,准确掌握污染源动态排放状况,预防和及时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逐步建成重点海域、重点岛屿无死角的综合环境感知体系,推进普陀水、气、噪声、排污点、污染源和重大风险点源的智能监测站点建设,重点加大对船舶造成的油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污染等的监控。
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推进城市管理各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以信息采集、问题处理、监督评估为手段,形成“闭合回路”的管理新体系,达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大幅提升互联网接入带宽,积极推进光纤到楼入户,实现有线接入网络带宽升级,对已有小区、楼宇和渔农村固定宽带网络的光纤化改造。到2015年,城镇光网和海底光缆铺设长度达到20万纤芯公里;全面推进10G核心网络建设,光纤到户率达到100%;互联网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Mbps,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0万户,基本实现“光网城市”。
通信运营商
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推进“无线普陀”建设,提供随时随地无线网络接入服务。到2015年,规划建设WIFI热点800个,新建AP数量3200台,新建室外站80只,室分系统300套。提供下行20Mbps,上行5Mbps带宽的通信能力。实现普陀主要区域、重点场所WLAN热点覆盖100%。
通信运营商
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提升步伐,建设双向、交互、多功能的新一代数字电视网络,在实现整体转换和网络升级基础上,加大内容资源开发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互联网视频等融合业务。到2015年,实现数字电视双向化普及率达到100%,智能综合视听系统覆盖率达到70%;IPTV用户达到4万户,手机电视业务平台订购用户达到10万户。
通信、广电运营商
公共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工程
公共基础信息共享平台
按照全市统一标准,建设和完善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立健全信息采集、更新、维护和管理机制,保障信息完整、准确和动态更新,并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目录体系、信息交换目录体系,制字数据交换,建立资源共享、数据交换、业务协同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形成全区信息资源交换中枢。
区政府办、
区公安分局、区工商分局、区城管局、
区统计局、
区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浙江恒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港香榭花园12幢410-411室  电话:
传真:-;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省网上报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