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莫斯科夫斯基练习曲2国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涅米洛维奇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布莱希特”的区别_百度知道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布莱希特”的区别
布莱希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梅兰芳并称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的创始人,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真”、“善”、“美”。即布莱希特体系突出真实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突出教育功能,梅兰芳体系突出象征之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i,Konstantin俄国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理论家。原姓阿列克赛耶夫。 名言:“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妻子为莉琳娜.人物经历日生在莫斯科一个富商家庭 ,日卒于莫斯科 。1877 年在家庭业余剧团舞台开始演员生涯。1885年取艺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88年末与莫斯科一些文艺界名流创办艺术文学协会及附属剧团,逐渐完成了从业余演员向专业演员的过渡 。1897年6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同聂米罗维奇-丹钦科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见 , 决定创建新型的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10月莫斯科艺术剧院以首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执导的历史悲剧《沙皇费多尔·伊凡维奇》宣告成立。一个月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丹钦科联合执导的契诃夫名剧《海鸥》获得轰动性成功,标志着一个新的现实主义戏剧流派的诞生。就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后来总结所述:“如果说历史世态剧的路线把我们引向外表的现实主义,那么,直觉和情感的路线却把我们引向内心的现实主义。”梅兰芳曾与1935年访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两人多次交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梅兰芳说:“他说要成为一个好演员或好导演,必须刻苦地钻研理论和技术,二者不可偏废。同时-个演员必须不断地通过舞台的演出,接受群众考验,这样才能丰富自己,否则就等于无根的枯树了。”2主要作品《海鸥》之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又和丹钦科共同执导了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同时 ,把高尔基最初的两部剧作《小市民》、《底层》推上了舞台。在这个时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仅担任导演而且也在自己导演的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 。《 三姊妹 》中的韦尔希宁 ,《底层》中的沙金,《樱桃园》中的戛耶夫都属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造的舞台形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成功塑造的形象还有斯多克资医生(《人民公敌》)、法穆索夫(《智慧的痛苦》)、克鲁季茨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贝尔托·布莱希特(也译做贝托尔德·布莱希特),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戏剧家与诗人。日,贝尔托·布莱希特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奥格斯堡镇。年青时曾任剧院编剧和导演。曾投身工人运动。1933年后流亡欧洲大陆。1941年经苏联去美国,但战后遭迫害,1947年返回欧洲。1948年起定居东柏林。1951年因对戏剧的贡献而获国家奖金。1955年获列宁和平奖金。 日布莱希特逝世于柏林。人物生平贝尔托·布莱希特日出生在巴伐利亚的奥古斯堡。父亲是一家造纸工厂的厂长,母亲在年轻时就为乳癌所苦。小时候的布莱希特是个体弱的孩子,由于先天的心脏疾病,他曾被送到疗养院修养,六岁到教会国小念书,接受拉丁和人文科学的教育,在学校期间他便开始写作,成为学生杂志《收获》的发行兼编辑。他十六岁开始为地方报纸写文章,并创作了第一个剧本《圣经》。1917年,布莱希特到慕尼黑的路德维希-马克西米立克大学读医学,期间他参加了阿尔图·库切尔的戏剧研究班,但因为不喜欢和同班同学的相处模式,而经常翘课跑回家。却借助此间闲暇开始创作剧本《巴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布莱希特虽然曾受命到军医院当卫生兵,但很快的就结束了,因为他公开表态对战争不抱信心。还未成为幕尼黑的戏剧家之前,布莱希特在一家报社《人民意志报》找到写剧评的工作。1922年布莱希特的《夜半鼓声》在慕尼黑和柏林的剧院上演,藉此布莱希特获得有名的克莱斯特最佳年轻剧作家奖。布莱希特也开始稳定他的人际关系,于24岁娶了歌剧演唱家玛丽安娜。次年生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汉娜。虽然结了婚,很少花时间陪妻子和女儿的布莱希特还是有其他的婚姻问题。1924年搬到柏林后,他认识了维也纳信仰共产主义的女演员海伦娜·魏格尔,并积极的追求海伦娜。海伦娜还为他生了一个私生子叫做施坦芬。后来布莱希特也认识了伊丽莎白·霍普特曼,并和她合作。1926年布莱希特 和玛丽安娜离婚,1929年和海伦娜结婚。 1933年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布莱希特和他的家人逃到苏黎世,后来又到丹麦、芬兰,1941年旅行经过莫斯科、海参崴、圣·彼得罗港。直到1954年布莱希特获颁国际斯大林和平奖。日,当他在研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时,因心脏病发而过世,被葬于柏林的多罗延公墓。从1933年起,在长达15载的流亡生涯里,布莱希特的足迹踏遍了欧美每一个角落。在苏黎世的旅馆,布莱希特见到了亨利希曼、西格斯和本亚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莫斯科,他观看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访问演出;在好莱坞,他跟喜剧天才卓别林成了好友,机缘巧合之下与当时访问美国的老舍相谈甚欢。如果说遭遇世界大战引发了布莱希特对政治的思索,那么漂泊异乡的十五年更使他接触到了社会深层,浮世百态。这不仅是流亡的旅程,更是布莱希特作为一朵戏剧灵魂成长的心路历程,带给他的戏剧以不朽的魅力。时代是人无法选择,如何在命运的漂泊中寻找到自身生存,甚至蓬勃生存的方式,布莱希特无疑是一位无可指摘的尊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布莱希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梅兰芳并称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的创始人,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真”、“善”、“美”。即布莱希特体系突出真实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突出教育功能,梅兰芳体系突出象征之美。
欣逢“话剧运动九十年”,话剧舞台在一九九七年岁末终于有了一些骚动。其实,今天叫作“话剧”的那个东西,九十年前那场运动的参加者称之为“新戏”。“新戏”自然是相对“旧戏”而言。可是,此地新,彼地不见得新;此地旧彼地不见得旧。旧戏者,土生土长之戏曲也,新戏者,西洋戏剧也。历史地看,“话剧运动九十年”该叫“舶来戏剧九十年”或“西戏东渐九十年”才是。“舶来戏剧运动”的运动员大多服膺社会达尔文主义,对于一切旧的东西当然“一律踏倒”。但旧的东西,因而必定也是“反动”的东西,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于是,就有了戏曲的“中兴”,有了余上沅的“国剧运动”,有了二、三十年代梅兰芳盛况空前的出访日、美、苏三国。可惜,那时候“后殖民主义”的利器友邦还没有炮制出来,中国的新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1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年”-中华读书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20版:国际文化
往期回顾 & && &
201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年”
中华读书报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墓碑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诞辰150周年纪念邮票’2013年
&&&&今年是世界戏剧史上的巨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诞生150周年。俄罗斯为拥有这个杰出的儿子而骄傲。莫斯科举行了一系列隆重而热烈的纪念活动:举办关于大师的各种展览,演出关于他的话剧——《体系之外》,为他的纪念雕像揭幕,发行纪念邮票,并将2013年定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年”。&&&&提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个名字,中国知识界都很熟悉。他所创立的“演剧体系”理论,我国已于上世纪30至40年代开始译介,并由第一代话剧导演运用到舞台实践中。1935年左翼戏剧家联盟成员章泯在上海执导《娜拉》,第一次尝试运用了斯氏体系。1949年后,中苏关系蜜月期,我国戏剧界乃至电影界掀起了学习斯氏体系的高潮。政府聘请多位苏联戏剧专家来华讲学,派遣中国留学生赴苏攻读斯氏体系。这对我国现实主义的戏剧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1897年,俄国戏剧家涅米罗维奇-丹钦柯()写信邀请业余剧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自己会面。一年后他俩共同创办了莫斯科艺术剧院,掀开了20世纪俄苏戏剧史的新篇章。二人志同道合,鞠躬尽瘁,终于创造出奇迹。他们的成功基于对艺术的无限忠诚。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年”,有一项重要活动,就是为艺术剧院的两位创始人建立纪念雕像,使之矗立在剧院入口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由于创立了体系誉满全球,而丹钦柯的声望显得远不如他。其实丹钦柯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年长五岁,在文艺界资格要老,早就小有名气,既是小说家、剧作家,又是戏剧评论家、戏剧教育家和戏剧导演。当年是他独具慧眼,物色到年轻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两人从此携手合作。&&&&丹钦柯可说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命中的“贵人”。没有丹钦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可能那么顺利地走上专业剧人的道路;没有丹钦柯,就不会有艺术剧院;没有丹钦柯,斯氏体系也难以诞生。而且丹钦柯是劳苦功高的幕后英雄,一直负责剧院的行政工作,担任导演和负责挑选剧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则专心当导演和演员,不用操心其他事。所以在1918年纪念剧院成立20周年的讲话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丹钦柯誉为剧院的“辛勤母亲”。此外,他从丹钦柯处获益匪浅,原先他只崇尚古典作品,是丹钦柯循循善诱,才使他将目光转向当代作家和当代生活,才有了契诃夫的剧目。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深感内疚的是,由于自己长期活跃在舞台上,使得他的知名度超过了丹钦柯,他这种歉意与不安是发自内心的。&&&&1938年盛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病入膏肓,弥留之际他没给家人留下任何遗言,却惦念着在他一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亲密合作者。因为丹钦柯的夫人刚刚去世不久,他担心老友孤单寂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病故后,丹钦柯独自主持艺术剧院,后又以耄耋之年经历了卫国战争的艰苦岁月。2013年恰逢这位功勋卓著的戏剧家逝世70周年,为他树立纪念碑是众望所归的事。&&&&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生顺利,是命运的宠儿。他经历了帝俄时代,经历了腥风血雨的革命岁月,却从未遭遇什么坎坷与挫折。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当权时亲手干预文艺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没有趋炎附势,而是一心搞艺术,屡获各种荣誉、奖励和勋章。斯大林肯定他的体系,将体系作为戏剧表演唯一正确的方法,进而排斥所有其他与之不同的艺术流派。&&&&苏联时期,官方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奉为戏剧界的泰斗,每逢他的纪念日都要举行活动。1948年是他逝世10周年,政府将他的寓所建成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故居博物馆,如今已是莫斯科一个极富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在今年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年”,专程到这里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博物馆内保持着主人生前每个房间的布置和摆设,大厅里陈列着许多文件和照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平时最爱说:“写下来!”他一向认真严谨,生怕有疏漏,所以事无巨细,均有文字记载。这已成为贯彻他终生的一个习惯,因而留下了数百个笔记本。除了记事簿,便是数目惊人的创作札记、导演计划和讲稿。此外还有大量信札和各个时期的剧照。&&&&如今在俄罗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已出版了近二十卷。他的著述之丰富可称著作等身,令不少多产作家也为之钦佩与赞叹,因此他的手稿更是数不胜数。徜徉在文献资料、书稿以及照片的海洋中,参观者仿佛接触到大师的精神深处。&&&&展品里有世界各种文字的出版物。而最吸引中国观众眼球的是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至八九十年代,斯氏著作和全集的各种中译本、传记中译本,以及中国学者撰写的有关论文集和传记。在中文图书中,有梅兰芳的著作《舞台生活四十年》,这是50年代初梅兰芳亲自赠给该馆的: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国与斯氏的特殊情缘。&&&&另外,还有一间小展室,展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夫人,也是他事业上的忠实助手、艺术剧院著名演员莉琳娜的系列剧照。这些珍贵照片记录了女主人非同寻常的艺术人生。&&&&为纪念大师,政府多次发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纪念邮票。2013年发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诞辰150周年纪念邮票。1963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百年诞辰,也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而最值得深思的是2000年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票面上是两位戏剧家,左边是梅耶荷德()画像,右边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画像。2000年为梅耶荷德殉难60周年,邮票意在纪念梅耶荷德,但同时也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之并列。梅耶荷德是丹钦柯的天才学生,他苦心孤诣,力求创新,却为当局所不容。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相比,他命运极其悲惨,遭处决后他的遗骸已无从寻找。这枚纪念邮票发行于苏联解体将近10年后,苏联内务部档案已经揭秘,梅耶荷德的冤案早就大白于天下。俄罗斯人民怀着沉痛的心情,怀着对极权制度的愤恨,缅怀这位艺术祭坛的的殉道者,并将他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奉为同时代的大戏剧家。一枚小小邮票意味深长。&&&&仔细观赏这些邮票就能逐一发现其中奥秘。2000年纪念邮票及2013年纪念邮票上面都印有莫斯科艺术剧院的院徽——一只展翅飞翔的白色海鸥。1898年,为纪念契诃夫的《海鸥》首演成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胜利,艺术剧院幕布上出现了一个海鸥图案。&&&&海鸥图案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总是联系在一起。在纪念大师诞辰15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纷纷前往莫斯科新圣女公墓,瞻仰大师的墓。墓碑设计别致,用白色大理石雕成。十字架下刻的是一直垂落到墓碑底座的艺术剧院幕布,幕布上有一只飞翔的海鸥。海鸥是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标志,它也成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象征。&&&&三&&&&作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年”活动之一,莫斯科艺术剧院和以该剧院两位创始人命名的音乐剧院到世界各地巡演。莫斯科国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涅米罗维奇-丹钦柯模范音乐剧院今年到天津演出,就是巡演活动的一种。该剧院成立于1941年,它的前身为两个剧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歌剧院和涅米罗维奇-丹钦柯音乐剧院。&&&&1918年年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受新政权委托,成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歌剧研究所,进行将体系运用到歌剧艺术中的实验。他的哥哥自幼热爱演奏钢琴,直到年过半百才实现宿愿——到研究所从事专业音乐工作。他那位极具表演天赋的妹妹也来到研究所当导演和教师。1926年,研究所改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歌剧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去世前半年,还在歌剧院带病执导排演威尔第的《弄臣》。&&&&1919年,丹钦柯在艺术剧院内成立音乐剧室,1926年扩建为涅米罗维奇-丹钦柯音乐剧院,1941年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歌剧院合并,命名为现今的莫斯科国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涅米罗维奇-丹钦柯模范音乐剧院。该剧院于今年我国“五一”小长假期间应邀来华,为庆祝天津大剧院开幕一周年暨纪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诞辰150周年,演出柴可夫斯基的《叶甫根尼·奥涅金》,连演三场,让天津观众大饱眼福。该剧院艺术家还举办了关于俄罗斯歌剧的专场讲座。&&&&在2013年这个特定年代里,全球各国的广大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世界文化名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将会有更多更为深入的理解。
光明网版权所有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聆听最纯正的俄罗斯音乐
  -12月4日交响音乐会
  -12月7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前苏联歌曲音乐会》
  -12月21日《天鹅湖》
  -12月24日至26日《胡桃夹子》
  -12月25日钢琴独奏音乐会
  -12月27日、28日音乐舞蹈晚会
  本报讯(见习记者翟志鹏)进入12月,天津大剧院将陆续上演七场与俄罗斯有关的专场音乐会,有交响乐、歌舞、芭蕾以及爵士钢琴,届时,来自俄罗斯的音乐家们将与天津观众一起开启一段段奇妙的音乐旅程。
  12月4日,在大剧院开幕演出芭蕾舞《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而给天津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来自莫斯科国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涅米洛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交响乐团的12位首席演奏家再次来津,与天津交响乐团二度合作,举办一场交响音乐会,共同演绎柴可夫斯基、格林卡等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
  交响音乐会之后,12月7日,一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前苏联歌曲音乐会》接踵而来。来自俄罗斯的“赤巴图哈”民间歌舞团将在天津大剧院唱响《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夜莺》等广泛流传的前苏联歌曲,一起重温那些难忘的旋律。
  洁白神圣的天鹅短裙、对比鲜明的仙凡场面、沁人肺腑的音乐旋律,都使得芭蕾舞剧《天鹅湖》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演出剧目之一。12月21日,由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带来的《天鹅湖》将在大剧院唯美上演。该剧团是俄罗斯国家文化部直属领导的国家级艺术团体,剧团常年活跃在国际的芭蕾舞台上,每年都会受到各国的巡演邀请。12月24日至26日,另一部芭蕾经典巨作《胡桃夹子》将要上演,俄罗斯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全世界圣诞节不可或缺的节目。
  12月25日,来自俄罗斯的丹尼尔·克雷默爵士将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并在次日受邀举办钢琴大师班。丹尼尔·克雷默是一名古典钢琴演奏家。他的即兴演奏和作曲的实力,源自高难度的指尖技巧和大量风格的掌握,在他所掌握的风格中,包括巴洛克、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现代乐派等。爵士乐作为功能性的艺术形式,已经加入到古典音乐当中,且糅进各种音乐类型,形成了多元性。
  为了迎接新年,天津大剧院还邀请到了俄罗斯红军红星歌舞团,于12月27日、28日上演音乐舞蹈晚会。俄罗斯红军红星歌舞团吸收了俄罗斯军队最有才华的年轻人,创造了独特的表演风格,成为目前俄罗斯最具实力和活力的文艺团体。该团秉承并发展俄罗斯军队艺术,同时也是俄罗斯民族艺术的杰出代表。本次天津演出,除了带来脍炙人口的战争歌曲,俄罗斯经典民歌也是不容错过的艺术享受。舞蹈表演除了具有军队挥洒自如的大气、俄罗斯民族热情奔放的舞蹈外,还增加了许多国际舞蹈界的流行元素,兼顾柔美婉约的风格,力争多方位、高质量地展现俄罗斯民族艺术。
稿源: 天津网-数字报刊
编辑: 李彤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莫斯科夫斯基练习曲4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