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25号团队(我女儿解敏)投一票,致青春回忆谢谢周杰伦! 亲们,我们团队做的一个应用,编号25,致

[实录]2012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暨上海市社区健康大讲堂
-上海频道-东方网
> 滚动新闻
保护视力色:
[实录]2012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暨上海市社区健康大讲堂
来源:东方网 选稿:解敏
  健康大讲堂现场&&
时间:日  地点:上海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崇尚科技享受健康”,让我们的生活得更快乐,2012年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现在正式开始。根据国家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科技活动周的通知要求,我们主办方结合上海卫生的特色跟特点,也是作为沪上今晚七点钟上海科技节开幕的热身跟暖场,今天在这里正式开办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是我们上海卫生系统的一项盛事,本次活动周的筹备期间得到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上海市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上海东方网等各个相关部门大力协同跟积极配合。在此我谨代表本次科技活动周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作为我们的主办和承办方向各位同仁,各位朋友的关心、支持,以及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跟专家,他们是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瞿介明介绍;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林巍副秘书长;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上海预防医学研究院院长卢伟教授;上海市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原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助理,原上海医科大学校长陈洁教授;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媒体分会贺天宝主任。  参加今天开幕式和健康大讲堂特别专场活动的还有,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也是我们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刘美红处长,各个相关区县卫生局,有关大学,市级医疗机构和卫生局机关服务对象、服务方、主办方,除了科教处,基层卫生处有关方面的负责人,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跟共同参与。  我们瑞金医院会场有很好的学术氛围,所以开幕周启动仪式也放在这里,我们医院的严肃书记也来到了这里。今天活动议程主要有两个板块,首先是科技活动周的开幕式,以后一个板块有专家、学者跟大家一起互动,瞿介明副局长关于上海十大科技进步跟大家亲自宣讲。科技进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由卢伟主任跟大家宣讲,视频播放上海实现公共卫生安全监测网。  第三个讲者是陈洁老师,科技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智慧医疗,智慧城市也有视频的播放。另外我们还有互动健康体验,还有公健操,还有《降糖路上爱相伴》合唱。今天活动周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非常鲜活,非常活泼。下面首先有请卫生局瞿介明副局长跟大家讲话,大家欢迎。    瞿介明:尊敬的市科协领导,严肃书记,各位专家,各位同道,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在这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五月,我们很高兴共同迎来了第12届科技活动周,科技活动周已经成为一项群众广泛参与的重要科普活动。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2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的开幕式,首先我代表上海市卫生局对上海市科协,上海市健康教育所,瑞金医院,东方网等单位给予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对积极参加这次活动各个单位的领导、专家、新闻界以及社会各界的朋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根据卫生部科技司转发的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12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们上海卫生一些特点,我们从5月18号,也就是今天到25号在整个上海卫生系统举行2012年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一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周的主题是“崇尚科技享受健康”,将重点开展一系列的科技活动,首先举行2012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暨上海市社区健康大讲堂特别专场活动,也就是今天的活动。第二,我们将组织一批市民的寻访观摩,医学科技最新的成果。第三,我们启动全年传播健康科技的理念和健康生活素养上海健康教育博士团社区健康周周讲的系列活动。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们总的希望可以让我们市民了解最新上海卫生科技的发展,传播科技健康的理念,健康生活的素养,同时进一步普及健康卫生的科普知识。尽管大家都知道科技活动周时间是短暂的,但是作为弘扬科学的精神来传播我们科学的思想,普及科学的知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以也是希望,也是真诚的拜托各个单位根据实际的情况和群众的需求,结合今年科技活动周的主题,进一步突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科技与生活的同行一些特点,进一步丰富我们的主题内容。  最后预祝2012上海卫生科技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瞿介明局长的致辞,下面有请市科协林巍秘书长致辞。    林巍:尊敬的瞿局长,严书记,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今天2012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在这里隆重开幕,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代表曹振全书记向本次活动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上海市卫生系统长期以来给予上海市科协各项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座的科技工作者,并通过你们向奋斗在全市各条卫生战线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自2010年以来上海科技节和科技活动周已经连续举办11届,成为一项各方积极参与,市民热烈响应,社会影响深远全市性的科普活动。今年上海科技活动周的举办正值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之际,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科技活动周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突出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活同行的活动特色,广泛宣传党的科技政策和方针,展示科技成果,引导科技创新,使科普工作与科技进步相适应,与公众对科技的需求相匹配,与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步,为上海实现“四个率先”,推进上海经济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近年来上海市卫生系统科普工作成绩显著,每年组织卫生系统医务人员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将健康知识和医疗服务送到农村,送到社区,为医学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市民牵线搭桥,举办肿瘤防治宣传周等各类疾病防治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疾病,及早发现,规范诊治和科学康复的理念,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识。  2010年上海市民期望寿命达83.5岁,居民健康继续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卫生系统各界领导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社会各界人士对科普工作的理解配合和大力支持。我相信通过上述各方合力,上海卫生科技事业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最后衷心祝愿2012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各项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林秘书长的致辞,下面有请大家观看上海卫生科技发展巡礼宣传片。    主持人:这个片子拍得有点赶,其实“崇尚科技享受健康”,上海卫生科技更精彩。下面有一个水晶球启动仪式,有请瞿介明局长、严肃书记、林巍秘书长、知识产权局刘明宏处长上台。  我们热烈祝贺卫生科技宣传周的开幕,下面有一个自编编自导的节目,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内分泌代谢类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重要杀手,其实上海的科学家、专家团队跟市民的互动早就开始了,所以有一个片子叫《降糖路上爱相伴》,今天有群众演员,怀着跟市民互动高度的情感和责任感有缘走到一起。下面有请复旦大学糖尿病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华山医院,曾经瑞金医院,上海市代谢疾病研究所胡任明教授以及他的团队,为我们带来合唱《降糖路上爱相伴》,我们掌声欢迎。    胡任明: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教授、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众所周知糖尿病已经是一个危害人类健康重要的慢性疾病,在中国大陆2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高达9.8%,也就是有9200万人群,加上1.5亿糖尿病前期。据专家估计,如果不采取坚决的措施,那么在10年,15年以后将有1500万个糖尿病人因为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  所以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必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糖尿病防治的关口必须前移到正常人群和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必须要发动全社会的各界人士,关注和参加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易懂糖尿病的教育体系。在上海市卫生局,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各位领导和教授支持、帮助下,去年11月14号世界糖尿病日,我们出版了《降糖路上爱相伴》,这是第一个以电视连续剧的形式糖尿病教学故事片,迄今为止两万多套已经出售和预定,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和青睐,尤其是糖尿病病人,需要糖尿病来信告诉我们他们已经接受了许多次的糖尿病教育,观看糖尿病的电视连续剧是收获最大的,因为把这些糖尿病防治的科学知识熔化在生活系列中间。这个电视连续剧另外一个特色是,我们是本色演出,在座许多是糖尿病病人,站在我们后面的小学生在三岁半的时候患上了糖尿病,他坚强的面对现实,今天他要主唱《降糖路上爱相伴》,表达抗拒糖尿病的信心和决心。    胡老师:刚才另外一位主唱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高材生,2011年成都国际流行病歌唱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主持人:掌声鼓励。非常感谢胡教授的团队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我们这个DVD以后要无偿,更多的惠及民众,让医学科技的恩惠,使更多的老百姓受惠,受用。所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怎么来加强医患的互动和沟通。  第一个板块简短的开幕式就告一段落了,下面很快进入第二个板块,下面我宣布上海市社区健康大讲堂特别专场活动即将开始,我们请出另一位主持人钱小姐。    主持人钱靓婕:很高兴今天与大家相聚在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开幕式现场,我们看到我们工作人员已经将讲台搬到我们活动的现场,今天我们举办的专场题目是让生命活得快乐,科技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首先让我们隆重请出今天的三位专家,第一位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瞿介明先生,我们有请瞿局长;第二位专家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卢伟先生;最后一位是原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部陈洁教授。  今天非常高兴我们能够请到三位专家来到我们的活动现场,我们都知道老百姓上医院我们会发现很多新名词,其实我们老百姓不清楚在这些非常新颖的名词背后都蕴含着医护人员许多科研创新。比如说一些以前通常不治之症的肿瘤、白血病高危的病症现在已经有了可喜的突破。一些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疾病现在也已经从难治变得好治了。瞿局长您好,上海这两年卫生科技的发展相当快,你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现在上海卫生科技高速发展的现状?  瞿介明:刚才大家看到了科技活动周介绍整个上海医学科技进步的情况,近几年来应该说上海医学科技进步是非常明显的,继续保持全国的领先地位。大家都看到了上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的奖项近几年来就获得了63项,一直名列全国各个省市第一位。而且海获得医学科技奖占整个上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比例也是最高的。  就像主持人刚才提到的很多医学新名词老百姓不一定很熟悉,但是确确实实跟我们老百姓一些常见的疾病是密切关联的。从总体上来看上海科技,特别是医学进步角度是紧紧围绕着影响广大老百姓健康最主要的几大类疾病,第一个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包括一些干预介入的治疗,像支架,心脏的冠状动脉支架,脑血管支架。  第二个大块就是我们讲到的肿瘤,以往我们很多的发现都是中晚期,失去了很多手术的机会,现在很多上海医学科学同仁们都在努力的早发现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同时开展一些新型的治疗办法,包括微创内镜早期胃肠道手术的进展,包括瑞金医院的白血病、淋巴瘤等等新型治疗的办法,还有中医治疗胰腺癌等手段。对于肿瘤方面的治疗也有新的突破。  另外就是刚才你所提到的一些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们市民健康主要杀手之一,像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成为糖尿病治疗改善预后的关键,所以像六院、瑞金等等我们的同道们都在采用新型的,早期筛查联合办法,比方说血糖动脉监测加上血红蛋白的监测,用在早期发现糖尿病上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主持人钱靓婕:谢谢瞿局长,刚才看到了华山医院带来糖尿病的节目,类似于糖尿病这种慢性疾病也有很多,包括高血压、高血脂,这些已经逐渐成为了我们健康的生命杀手。对于这些疾病到底有一些什么好的干预措施,这一方面陈洁教授您是最有发言权的,您给我们讲讲国际上或者国内现在这个状态下有一些什么好的干预措施?  陈洁:好的。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慢性病很多病人除了忍受身体上的痛苦以外,而且对他生活上也带来很多不方便,特别是精神上有很多负担和压力。我也想起来很多年以前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召开的会议,叫做临终关怀,其中他读了一封信,这封信是一位老人交给他最好的朋友,他说你一定要帮我保存几天再打开,他说你不能看,锁在抽屉里。没想到老朋友打开的时候这个老人已经自杀了。老人为什么写这封信,他说我得了中风整天瘫在床上,我的儿子媳妇每天一早起来就帮我清理,一下班回来又帮我清理,所以我成为家庭的累赘,成为国家的负担,我不想再活下去了,我不想再造成这么大的负担给家庭和国家,所以他就自杀了。  但是他自杀以后又怕他的邻居或者他的朋友又讲,你看这个老人自杀肯定是儿女不孝,我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告诉你们我的儿子、媳妇很孝顺我,是我自己不想活下去。疾病给人们带来很多残疾和生活上的不便,所以总工会主席会议上就提出来要关爱老人,很好做好临终前关怀的工作,但是我想除了关爱老人以外,关心他们以外,科技还要发展。因为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多疾病已经能够做到预防,也有很多疾病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刚才我们讲到糖尿病就是一个例子。另外现在我们国家也给了很多福利,让一些老人做体检,我们一定要坚持每年至少一次的体检,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早期的病患,比如乳房癌或者肺癌,肺癌只有早期发现手术,到了晚期很多办法都只能是延长一些生命。  除了体检以外,我们平时还要管住嘴,迈开腿,要经常注意饮食以及运动的平衡,要养成很好的生活方式,比如说要戒烟禁酒,就是限酒。还要进行一些经常性的活动,对妇幼卫生方面要注意婚前的体检以及产前诊断。这些都是我们在基层卫生机构以及我们的媒体,以及各种机构都要进行一些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的知识,普及这些科学的常识,使我们能够真正做到早诊断,治疗,早康复,我们完全有信心使我们的生命质量提高,使我们能够减少痛苦,生活更快乐。    主持人钱靓婕:谢谢陈教授,陈教授刚刚举的例子非常生动,老百姓不仅仅追求活得长寿,更要追求活的日子要高质量,活得健康,活得快乐。我们如果能够及早的发现,及早诊断,前后治疗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据我所知对于慢性病人,疾控中心也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疾控体系,今天疾控中心业带来一套片子,我们看一下疾病预防控制到底是怎么样的。    主持人钱靓婕:我们刚才发现片子里边有些内容还是有所保留的,您能不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上海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对于我们这些身边的慢性病是怎么防治的?  卢伟:刚才瞿介明局长也说了慢性病是一种疾病,或者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公共卫生关注的几个重要的疾病,有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上海在十多年前就由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在十多年前上海市政府成立了公共卫生联席会议。这就是我们讲的公共卫生安全对于慢性病防治的政策保障体系。  我们也知道现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重点放在一级防治,一级预防上我们所采取的策略一个是政策改变,还有一个是行为改变,第三个是环境改变。在这方面我们重点希望通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上综合性医院构建综合防治体系。所以我们现在在慢性病防治上已经形成了一支队伍,也就是核心放在社区,贴近居民,我们的建设方向是通过我们前面讲的一级预防,就是三个改变来减少病人的发生,延缓慢性病的发生,一旦发生慢性病,我们能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现在我们构建慢性病防治体系当中,和社区当中还有对慢性病人的管理,病人的管理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我们健康教育,健康管理以及我们和综合性医院双向渠道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使得整个慢性病的防治处于一种良好的态势。确实通过我们这几年的建设,整个上海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主持人钱靓婕:刚刚我们在提到的这些问题里头也包括肿瘤病人的一些防治,我们能不能单独针对肿瘤病人这一块的防治系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呢?  卢伟:现在居民也感觉到慢性病当中肿瘤问题比较大,我们看到周围好多的亲朋好友都有这样的病出现。我可以说几个数字,现在上海户籍人口1300多万,实际人口2000多万。我们现在做的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主要是针对我们的户籍人口。现在我们每年在户籍人口当中报告的肿瘤病例数大概是5万多人,以前有上升的趋势。第二,我们现在每年死亡的病例三万多一点点,我们现患的肿瘤病人大概有21万的数字。  所以看上去肿瘤的现患病人在一年一年的增多,这是我们感觉到肿瘤患者增加的现象,因为现在我们存活率在提高。确实从我们现在对肿瘤的监测来看,由于老龄化的问题,所以肿瘤对数在上升,肿瘤发病初死亡率在上升。通过年龄标号以后我们发现女性有所上升,男性接近平稳的状态,但是形式不容乐观。尤其是肿瘤是下降的,特别是肝癌和胃癌的肿瘤呈下降的趋势。  另外一方面同我们生活方式相关肿瘤的疾病,比如说女性的乳腺癌,大肠癌,男性的肺癌以及前列腺癌呈上升的态势。所以我们对肿瘤整个形式是不容乐观的,所以我们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就是前面讲的整个慢性病防治的策略同样针对于肿瘤来说,许多跟生活方式有关的需要加强,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控烟,我们的饮食习惯和迅速习惯都需要倡导这样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现在由于整个医疗技术的提高,现在肿瘤的存活率,现在许多肿瘤病种五年生存率也大大提高。带瘤生存的情况也是现在需要非常重视的,所以现在社区层面建立了肿瘤病人的管理体系,希望更多的关怀能够送达到现患肿瘤病人的手中,更多的知识能够传达给肿瘤患者的病人和家庭,使得一方面在提高病人存活率同时也能够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真正达到我们在肿瘤防治当中,今后我们的目标1/3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还有1/3是可以治疗的,还有1/3生了肿瘤以后生活质量是能够有保障的,使得肿瘤病人能够有尊严的存活。这就是现在肿瘤监控的现状。  现在我们对肿瘤病人社区,我们在中心医院和社区已经建立了肿瘤病人信息化管理系统。肿瘤病人诊断报告,一直到社区管理都能够通过我们的网络,通过信息化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现在效率也是非常高的,以前对整个肿瘤形式分析要花好长的时间,因为确实肿瘤的诊断也好,分析也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现在我们能够很快的能够知道整个肿瘤患者发病的态势,也能够很快查到某某肿瘤患者现在疾病状态是怎么样的,整个患病病因的分析以及影响生活质量的问题都能够很快的得到解决。    主持人钱靓婕:我们也发现其实疾控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数据的产生不仅仅是为了后来人可以获得更多宝贵的数据,对我们患者本身也带去非常有用的信息。就比如说我之前在这个信息库里也发现了肿瘤发病率虽然在大幅度的上升,但是有些肿瘤发现率也在大幅度的上升,比如说消化道早期肿瘤手术,现在许多医院都有先进的技术,通过微创的方式给这些患有肿瘤的病人进行自然腔道手术,瞿主任您跟我们讲讲消化道早期手术治疗和以往有什么改变?  瞿介明:以前肠道、胃生肿瘤以后适合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需要开腹手术,把一部分的胃切除,还有重量的肠道给他切除。这样的手术创伤比较大,我们叫做开腹手术,病人康复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现在近几年来随着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家都知道医学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科学的发展,21世纪最主要的两大发展一个就是微创技术,一个就是器官移植。微创技术这一块里头,包括后续讲到的一些内容里头像介入,像我们的腔镜都属于微创技术大的范畴之内。  同样在消化道肿瘤当中,特别是近几年来上海临床医学科学的发展,就是在胃镜下面对胃癌早期发现和早期手术方式的改变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应该说中山医院等上海消化系统疾病比较占优势的医院里头都相继开展了这项技术,在胃镜下面进行黏膜的剥脱。以前大家经历胃镜,以前的胃镜都没有麻醉,感觉到比较难过、恶心,现在病人没有感觉到痛苦,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头完成这样的治疗或者诊断。  我们从胃镜下面进行早期胃癌以后可以一次性的,大范围的把黏膜和黏膜下的肿瘤挖除。以前大家都知道是取一小块,是局部的治疗,所以这样一项技术的发展很好地对于早期胃癌在黏膜或者黏膜下的进行一次性的,彻底根治手术,是一个创伤很小,恢复比较快的,很好的受益于广大胃癌早期患者技术的进步。    主持人钱靓婕:谢谢瞿局长,您刚才举的例子代表着上海卫生科技的一大进步。现在我想代替我们的观众问问看陈教授,国际上对于控制癌细胞的无限生长,您有一些什么可以给我们的观众一起探讨的?  陈洁: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现在国际上这方面研究很多,据我了解癌症研究所里边有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小组,他们研制出了一种能够读出来基因的蛋白质。因为癌细胞为什么能够无限生长,因为癌细胞里边的基因有一道命令不断地生长,就把周围的组织破坏了,很多功能丧失了。现在他们研制出来蛋白质分子能够对癌症细胞的基因下命令,你要停止生长,使癌症细胞的基因命令失效了。  这就等于最新的进展,这样的话就可以根本上抑制了癌症细胞的生长,当然这是一个实验室的发现,要真正用到临床上可能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但是至少在我们科研上面已经发现了。  第二个我们对癌症的治疗现在提倡个体化的治疗,我们用了很多分子生物学,分子流行病学的知识,因为人跟人不一样,每个人的免疫功能也不一样,就是根据你这个人的特性,病人的特点,再根据不同器官癌细胞的特征或者不同癌基因的特征,就可以找出最有效的药物给你治疗,这样就使我们的病人和医生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方法治疗。  我们在对付癌症无限生长,癌症发展的问题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会逐步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去治疗。    主持人钱靓婕:谢谢陈教授,您刚才也提到癌症病人已经有个体化治疗的趋向了,其实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着,他们已经开始试行了智慧医疗的概念,也是上海市第一家数字化、智能化的医院。之前上海电视台新闻报道节目也做出了这样的新闻宣传活动,现在我们请工作人员给我们放一下当时的新闻报道。    主持人钱靓婕:大家都看到了闵行区中心医院医疗模式是相当先进的。陈教授根据这样先进医学发展轨道,我们国际上海有一些什么样更先进的东西国内可以借鉴的?  陈洁:现在科技的发展是很快的,现在对于病人治疗新的方法也不断地涌现,比如说我们大家都知道艾滋病人原来都觉得是没办法治疗的,经过了30年科技人员的艰辛和努力,现在已经逐渐看到了曙光。现在疫苗已经制造出来,一般一个新的疫苗或者新的药物要经过三期临床实验才能够应用到人的身上,欧洲国家艾滋病的疫苗已经完成了二期临床实验,还是很有苗头的。  另外卢伟教授所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实验室也在国家传染病重大科技项目以及上海市卫生局大力支持下面获得了多项有应用价值的发现。同时在2010年美国的FDA已经批准了首个癌症治疗的疫苗,他们发明这个东西,批准这个东西可以应用在临床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患者。这样的话疫苗就可以高效的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提高抗肿瘤的能力。大家知道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胰腺癌,就是提出来要用免疫疗法,增加抵抗力,本人就适用了自己发明的免疫疗法。怎么能够利用这些疫苗,增加抵抗力对抗癌症,也是癌症患者带来的福音。    主持人钱靓婕: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朋友、患者已经享受到了高尖端的医疗技术,瞿局长你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例子?  瞿介明:老百姓比较贴切的,比较密切的就是微创的技术或者是一些原来所谓外科手术的禁区或者手术风险非常大的手术,现在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对患者治疗方面的进步。第一个例子就是三维立体导向系统,这个名字好像很长,理解上面又有三维立体的,又有导航的,其实大家到电影院看过都有这样的体会,三维的就是立体的,是三个方向的。  举个例子脑部生了肿瘤,特别是以前我们讲关系到脑干,脑干是干什么的?他是管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中枢的。有些脑干部位如果做手术做得不好,病人有可能在手术台上出现意外。另外有些很重要的脑部肿瘤生在很关键的部位,影响到语言讲话,支配我们的手和脚四肢活动,如果手术范围比较大,或者手术损害了正常的组织就会留下很明显的后遗症。所以我们怎么样通过一些新型的技术应用使得肿瘤能够彻底的或者尽可能的把它切除掉,但同时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脑组织,不影响我们脑部正常功能,这是我们医学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  比方华山医院为代表的,上海脑外科这一块非常好的医院,包括还有其他的医院在内,开展立体导向三维导航系统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来测算出肿瘤三维的空间,然后通过持导航的方式引导手术的路径,包括进去多少,哪一个位点进去,进多少深,头皮的角度进去多少。进到这样肿瘤的部位可以把肿瘤的边界最清晰的挖出来,但是正常人的脑组织得到最大的保护。所以这项技术,华山医院已经做了200多例,手术的成功率比原来的手术提高40%以上,而且致残明显的下降,只有10%,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一个例子也是跟微创有关联的,大家经常会碰到某一个名人晚上突发一个病就走了,抢救都来不及,前段时间演艺界很有名的赵本山,他其实就是脑动脉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很好,不但可以挽救生命,而不会遗留后遗症。有些脑动脉瘤命是救过来了,可是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如果我们用介入的技术早期,把通常用在冠状动脉介入放支架的方法用在脑动脉瘤上,这样的技术也是从不可能变成可能。最早是冠状动脉介入,现在到脑动脉瘤上,包括长海医院做的支架,这个支架放进去以后可以有一个定向导流的作用,最大程度降低脑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可以降低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医疗费用也比通过一场支架价格便宜。  我举这样两个例子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应用到以往不敢想象的或者非常棘手的疾病当中,给广大的患者带来福音。    主持人钱靓婕:这个支架是不是特别昂贵,有没有现在这个支架费用往下走的趋势?  瞿介明:支架的费用最早是国外很多公司研发的,研发前期有大量科研的投入,一旦形成产品,用到临床开始价格是非常昂贵的,特别是在专利保护期之内这个情况非常普遍,包括一些高精的药品也是这样子。其实我们国内和其他国家临床工作者都在不断地探索一些能够一方面保持支架原发疗效不变,同时能够大幅度降低费用可行的办法。比方说心血管冠状动脉支架里头,我们知道放了支架以后很容易出现再次梗塞,再次血栓形成,世界上有很多专家都在研究形成涂模的技术,不发生血栓的再次形成,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抗凝药物终身或者长期的使用,这也是一大笔费用。  当然从支架本身改良,比方说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也在做一些改良技术,同他们初步的研究情况来看也是用在病人上面的,是原来支架费用1/2到1/3,但是临床疗效跟原有的支架是相当的。所以从这两个例子来看,其实我们在原有的技术上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努力,不断地改良与发展既可以达到原来的疗效,同时又可以进一步降低它的医疗费用。    主持人钱靓婕:医务工作者除了探索一些新的发明,新的科技,他们也在为老百姓的钱包考虑,他们也花大量的经历研发一些自主产权的国外设备,减轻老百姓的负担。疾控中心也在为老百姓健康生活不懈地努力,疾控中心这两年对流感做了非常科学的防治工作,卢主任关于流感这一块我们能够具体为老百姓做一些什么?  卢伟:我们普通的居民对流感的认识是非常不够的。我们讲流感不同于普通的感冒,在每年所监测到的大量流感样的病例当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流行性感冒,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我为什么会关注流感这个问题呢?因为大家也都知道流感在历史上曾经有几次大的流行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毁灭性的灾难,我们人类还是记忆犹新的。我们现在关注的流感监测,我们在全市布了50多个监测点,关注流感的动态。流感病毒分很多类型,包括09年世界卫生组织非常重视的,也曾经一度侵略到中国的甲流病毒。  流行性感冒的特点就是会不断地变化,这个变化如果一旦造成新的病毒株出来,就会在人群中造成新的流行。我们现在监测的重点除了我们关注要监测数量的变化,我们每年都有许多的流感病例监测,也发现很多流行性感冒的病例。但是这些病例经过我们监测下来都是普通季节性流感病毒,或者说甲型流感,也有B型流感。甲型流感现在检测到比较多的就是甲三型。除了监测它的数量,我们还要对病毒本身监测它的基因变化,因为基因一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可能有新的流感病毒株出来,因为人群当中没有这样的抵抗就会造成新的流行,后果是很严重的。所以我们要提早这样的病例。  这样的流感病例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人类流感病毒同时在跟猪流感病毒,跟禽流感病毒有一个交换,所以我们要随时随地注意这些变化,大的变化叫变异,小的变化叫漂移。如果有大的变异,我们就要说是不是新的流感病毒传播力会不会提高,独立会不会提高,所谓独立就是人一旦发病以后病情更加严重,然后还有预后的情况到底怎么样。所以我们这个监测是非常严密的,除了上海市做监测以外,我们跟全国联网,全球也在联网。我们上海市疾控中心在这方面的技术是非常优秀的,全国是非常领先的,我们曾经发现过上海株的流感病毒,讲起这个病毒就是以上海株为代表。  我们一旦发现有这样的病例,我们把病毒分离出来,病毒分离出来以后,也是疫苗生产企业生产疫苗非常重要基础性的材料,没有这样的病毒分离是不可能做好这个疫苗。所以我们上海株的发现对人类流感的防控起到非常重大的贡献。这方面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关注,因为流感病毒是新出现的传染病,一旦变异的话就作为新发现的传染病,这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主持人钱靓婕:您说的流感之病普通老百姓也非常关注,其实病毒致病的本身也是老百姓现在关心的问题。如果像您说的这些疾病防控系统,陈教授国际上有没有好的抗病毒药,如果有万一,他们能不能直接治疗,这方面有没有先进的东西可以跟我们共享一下?  陈洁:对于病毒大家好像比较害怕,细菌是有办法的,病毒的药比较少。现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大的进展,他们发现新的抗病毒的药物,这个药物毒性小,但是它能够面对很多的病毒,比如说常见的流感病毒,还有一些少见的病毒以及艾滋病病毒。我们研究团队发现了可以对抗致死性的尼泊病毒,它能够对抗20多种病毒。随着科学的进展,那些创新的药物对病毒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钱靓婕:现在我就想问现在老人记忆力不好,要服药的时候会忘记,年轻人工作一忙也经常忘记服药,听说国际上还有一种先进的办法可以让他们不受时间的阻碍,定期能够服下这个药物。  陈洁:你这个问题也困扰很多人,特别是有些糖尿病什么的不按时服药血糖就要增高,还有一些骨质疏松的病人也要按时服用这些钙质剂。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微芯片,研究了十几年以后现在已经基本上获得了成功,在人体实验当中获得了成功。他是一种遥控式的,可以把药物输送到微芯片当中,要做一个很简单的手术,骨质疏松的病人上面装进去了,时间很短这个手术就能够完成了。装进去以后事先已经编制好药物剂量和时间表,或者是通过无线电通信技术,频率可以远程控制药物的释放。  所以芯片植入到人体内以后就按照药物规定的时间释放出来,给的剂量也很准,对慢性病人,经常服药的,特别是老年病人有时候忘记服药就能够很好的得益,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服药方式。    主持人钱靓婕:今天大讲堂活动也知道了卫生部门疾控中心为全市老百姓布置下面的安全监测网,也听到很多国际上非常先进的医疗技术,这也是我们中国医疗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接下来我们把时间交给曲阳医院的“公健操”辅导队,他们会教大家一起做“公健操”。    张堪:谢谢曲阳医院各位老师,刚才通过公健操和前面健康大讲堂和视频活动大家可以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医疗卫生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同仁们科学在心中,创新在手中,让我们用百倍的信心迎接每一次的跨越,用最佳的表现来创造科学技术的辉煌,让医学科技的恩惠洒向浦江两岸,今天2012上海医学卫生科技周活动暨健康大讲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谢谢 此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