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军工游周恩来纪念馆作文的作文

致哈军工校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致哈军工校友
上传于||文档简介
&&收​集​在​哈​军​工​时​期​资​料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苏联专家在哈军工”图片展“添彩”哈洽会
&&&&来源:&&&&
&&&&&&字号
市民参观图片展。
人民网哈尔滨6月17日电 6月17日,由哈军工纪念馆主办的“国际情谊 历久弥新――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在哈军工”珍贵图片展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启航活动中心开幕。140余件珍贵图片及文献资料引人驻足,为一年一度的哈洽会增添历史文化底蕴。
本次展览首次采用中俄双语展览的形式,分为苏联专家与哈军工的创建、教学、科研、交流、情谊等六个部分,生动地再现了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援建哈军工的历史印记。
据哈军工纪念馆馆长李宏介绍:“哈军工纪念馆秉承‘借收藏支撑研究,以研究丰富展览’的理念,这次展览也是纪念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展览以苏联专家为哈军工的创建与发展作出历史性的贡献为主线,以加强文化交流为主旨,展现了苏联专家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据悉,本次在启航活动中心的主题图片展为期4天,20日后,图片展将在哈军工纪念馆(二期)继续进行展览。(杨海全、吴韶刚、唐晓伟)
(责编:李忠双、丁洋)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有关张述祖教授三份个人档案材料复印件的说明
有关张述祖教授三份个人档案材料复印件的说明
& & 2012年7月7日中午,哈军工纪念馆筹建办公室王春晖常务副主任和李宏副主任来我家。我将珍藏了13年的有关张述祖教授个人档案材料复印件三份共18页,捐献给了哈军工纪念馆,了却了我的一件心事。
& & 当年军事工程学院组建之时,中央军委决定以西南军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华东军区司令部军事科学研究室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的部分领导干部为组织基础。张述祖教授,是军事科学研究室的代表人物。
& & 1952年9月1日,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在北京地安门恭检胡同59号组成,陈赓为主任,张述祖教授和徐立行、李懋之同为副主任。有关草拟总体方案、体制编制、聘请教授、招生计划、校舍建设、教学器材请调与采购计划及各项经费概算预算的提出都有张述祖教授参与。为了给军事工程学院搜罗人才,张述祖教授一口气提出37位教授名单,每个人的所长及其详细工作单位他写的清清楚楚。12月18日正式组成营房建筑委员会,张述祖教授又为建委会委员。1953年4月2日,中央军委任命张述祖为军事工程学院科学教育部部长。7月11日成立学员入学考试委员会,他为委员。11月4日成立教材编审委员会,他为副主任委员。1959年任预科副主任,1962年7月任教务部副部长。张述祖教授为军事工程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了毕生精力,直至1972年辞世。
& & 张述祖教授,1900年1月25日(己亥年腊月廿五日)生,早年公费留学德国,学弹道学。1936年回国,到南京兵工专门学校执教,兼负一定领导责任。八一三事变后,学校撤离南京,辗转武汉、长沙,最后到达重庆,当时张为该校主要负责人。1946年学校迁上海,更名为吴淞兵工专门学校,张任校长。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一些爱国知识份子在海门路张宅聚会,研究联名给陈毅市长上书,建议恢复吴淞兵工专门学校,协助新中国培养兵工人才。在陈毅的关怀下,1949年9月,成立了华东军区司令部军事科学研究室。王德任主任,张述祖教授和胡翔九、李仲麟任副主任。地点在南京天山路。该研究室有20几位,其中一半以上为海外归来的学子。有张述祖(弹道)、马明德(气动)、任新民(火箭)、沈正功、周祖同、钟以文、岳颉毅、鲍廷钰、何乃民、赵子立、金家骏、张宇建、朱正、易晓东、张禄康等,还有从别处挖来的专家,如江瑜、肖金光、薛鸿陆、刘千刚、唐后启等人。这些人在1952年都跟张述祖教授来到哈尔滨组建军事工程学院,并在这里为培养国防建设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 & 在张述祖教授百年诞辰即将到来之际,这批张述祖教授的学生、同事和他的家人准备写点纪念文章。由于老人过早地辞世,又经历了&文革&的洗劫,再加上同时代的人年事已高,要想将材料凑集也非易事。
& & 他们搞了个知情人名单,准备通过信函或由其子女走访,把存留在大家脑海里的印象搜集记录下来。
& & 我告诉她:张教授的档案现在四川绵阳后库,我已经通过总装备部档案馆和后库联系上。我负责寻找张教授的档案。让她耐心等待。我对她说:这些知情人我都认识。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不一定记得那么清楚。你先跑跑,他们见了你,或许回忆起一些事情。
& & 12月24日中午,我收到总装备部档案馆从四川绵阳后库转来的张述祖教授个人档案材料三份共18页,计有:
& & (1998)档案库复字第19号《干部履历书》9页;
& & (1998)档案库复字第71号《学衔、薪金评定报告书》3页;
& & (1998)档案库复字第70号《历史思想自传》6页。
& & 我收到这18页珍贵资料,心中无比兴奋,还没来得及细看,便给朱九兰副馆长打电话致谢。我说:九兰,你为母校可办了一件大事。你知道张述祖是什么人吗?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军事工程学院是以西南军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华东军区司令部军事科学研究室和志愿军第三兵团的部分领导干部为基础组建的。张述祖教授就是军事科学研究室的代表人物。他是军事工程学院筹建委员会副主任。
& & 我向朱九兰问清了后库涂集中主任的电话号码,一并电话感谢。涂主任说:按规定只能提供这几件,请你谅解。
& & 我马上复印了两份,一份寄给南京理工大学转浦发教授和鲍廷钰教授;一份交给张述祖教授的女儿张希秦。原件留我处保存。
& & 后来希秦曾几次来我家,谈过她搜集资料的事。果然不太容易,有些老人相继去世,健在的人也印象模糊了。希秦还曾给过我一大本文稿,说是她姐姐希良写的。我想把它变成电子版,便于阅读、修改和加进新搜集来的内容,但我的扫描仪出了故障,几次扫描未成。后因我忙于校友会的事务,再没顾及此事。
& & 2004年5月2日下午,我去301医院探望住院的总装办公厅强焕文副主任时,恰逢绵阳后库也来人探视。强焕文指着一个人对我说:老尚,这就是曾经给你提供张述祖档案材料的涂集中主任。我紧紧握住涂的手再次表示感谢。提起往事,涂主任记忆犹新。他说:当时朱副馆长和强副主任都来电话,让快办。遗憾的是我们只能提供了三件,不能突破规定啊。
& & 就是这三件张述祖教授个人档案的复印件,我视如珍宝,小心收藏了十三年。现在献给哈军工纪念馆,以发挥更大作用。
& & 为了表示对张述祖教授的敬重,也为了哈军工纪念馆人员研究方便,我在写完上面文字之后,敬录张述祖《历史自传自传》一份。此文主要是供研究用的,可摘录,也可参考其内容写文章,但不宜原文刊出。
& & 因原文系钢笔抄写,且文字极小,奈我年迈,体力不支,眼花手拙,错误在所难免,望见谅。
&&&&&&&&&&&&&&&&&&&&&&&&&& &&&&&&
2012年7月7日尚法尊记于北京郑常庄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苏联专家在哈军工”图片展“添彩”哈洽会
发布时间: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
  导语:图为展馆人员正在讲解图为外国友人正在参观展览  唐晓伟记者苏强文/摄6月17日,由哈军工纪念馆主办的国际情谊历久弥新---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在哈军工珍贵图片展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启航活动中心开幕...
图为展馆人员正在讲解
图为外国友人正在参观展览
  &唐晓伟记者苏强文/摄
& & 6月17日,由哈军工纪念馆主办的&国际情谊历久弥新---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在哈军工&珍贵图片展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启航活动中心开幕。140余件珍贵图片及文献资料引人驻足,为一年一度的哈洽会增添历史文化底蕴。
& & 本次展览首次采用中俄双语展览的形式,分为苏联专家与哈军工的创建、教学、科研、交流、情谊等六个部分,生动地再现了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援建哈军工的历史印记。
& & 哈军工作为我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学院,得到了苏联专家的全面援助,毛泽东主席给哈军工颁发《训词》中说:&向苏联学习,这是我们建军史上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和技术知识,学习苏联军事工程建设的丰富经验,学习苏联顾问同志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学习苏联顾问同志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很多苏联专家胸怀国际主义精神,携妻带子远涉重洋来到新中国工业重镇哈尔滨,投入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成为哈军工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哈尔滨人民心中的美好记忆。
& & 据哈军工纪念馆馆长李宏介绍:&哈军工纪念馆秉承&借收藏支撑研究,以研究丰富展览&的理念,这次展览也是纪念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展览以苏联专家为哈军工的创建与发展作出历史性的贡献为主线,以加强文化交流为主旨,展现了苏联专家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 & 据悉,本次在启航活动中心的主题图片展为期4天。
  本网讯(王
  本网讯(王
  本网讯(刘
  本网讯(曹
关于我们&&
网站导航&&
本站业务&&
诚寻合作&&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帮助信息&&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 北大荒日报社 │ 北大荒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ADD:哈尔滨市红旗大街208号
农垦查号台:4扫描关注高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苏联专家在哈军工”图片展“添彩”哈洽会
日 15:18:47
&&&&&&& 东北网6月21日讯(吴韶刚 唐晓伟 实习记者 肖鹏)6月17日,由哈军工纪念馆主办的&国际情谊历久弥新---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在哈军工&珍贵图片展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启航活动中心开幕。140余件珍贵图片及文献资料引人驻足,为一年一度的哈洽会增添历史文化底蕴。
  本次展览首次采用中俄双语展览的形式,分为苏联专家与哈军工的创建、教学、科研、交流、情谊等六个部分,生动地再现了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援建哈军工的历史印记。
  哈军工作为我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学院,得到了苏联专家的全面援助,毛泽东主席给哈军工颁发《训词》中说:&向苏联学习,这是我们建军史上的优良传统。我们必须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和技术知识,学习苏联军事工程建设的丰富经验,学习苏联顾问同志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学习苏联顾问同志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很多苏联专家胸怀国际主义精神,携妻带子远涉重洋来到新中国工业重镇哈尔滨,投入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成为哈军工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哈尔滨人民心中的美好记忆。
  据哈军工纪念馆馆长李宏介绍:&哈军工纪念馆秉承&借收藏支撑研究,以研究丰富展览&的理念,这次展览也是纪念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展览以苏联专家为哈军工的创建与发展作出历史性的贡献为主线,以加强文化交流为主旨,展现了苏联专家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据悉,本次在启航活动中心的主题图片展为期4天,20日后,图片展将在哈军工纪念馆(二期)继续进行展览。
最美古装美女排行榜
金庸笔下的奇女子
龙江24小时新闻排行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为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天祥纪念馆的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