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土木工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土木工程专业前景_百度知道
土木工程专业前景
但现在搞土木这么多,西部就差些像现在我国中东部地区高速公路,铁路可以说达到饱和,而要修的基础设施相比以前要少很多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要不然也不会出现春运那样的奇观。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开始向农村地区转移,粥也不是太少,现在中国在县一级基本没有铁路啊,但是房价高居不下,费用低,在未来的50年里应该可以实现,大部分还是在建筑的,你想想得修多少啊,污染小,所以僧很多,因为中国人太多了,现在国家已经开始缩减住房类的基础建设,如果能把铁路修到县一级,问题很大的。当然,我是很看好铁路建设的,轻轨一类的轨道交通)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交通工具,中国的房子已经过剩,因为铁路(包括地铁,搞土木的不是都搞铁路!中国再修10W公里的铁路估计会好点,运量大?而且我相信,中国铁路和高速公路远远达不能满足要求你说的很不全对啊
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_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_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4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论述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_百度知道
论述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提问者采纳
北京消防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些就进一步突出了其基础性,爆炸。土木工程基础性还体现在它的投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南部。总体而言是全球的,也不需要精心设计和施工。
2;W&#8226,火山爆发和海啸等,冰雹,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将不可避免地要承认灾害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土木工程的普遍性出于社会各界的对它的依赖。防灾减灾的任务是在世界、超前性,城市火灾的亏损额高达1。为攻击,约为2,范围是随机的,恰恰相反;
④随机性与预测的困难性,“只要有物质运动和物质循环,地震,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平均每年约700起,而无需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索。火灾事故的频率高且易发生在市区,它必有灾害”.1灾害的属性
在原始世界的整个系统中,有媒体报道的亏损为$ 200 000 000 000、高度重视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1,气象灾害(暴风雨。如果事件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社区的能力,大雨引发洪水等等,另一个显示了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滞后所造成的被动,产地不同,就伴随着灾害,人类最早的防水,社会生活灾害(火灾,无论多么先进的发展的社会各界的,健康状况恶化的事件,以防止这样的灾害再次发生,如核电厂的运营过程中,山体滑坡。所以提前性是土木工程这个学科和行业天生的,异常的太阳活动和宇宙射线),低温冷害)。在1997年的时候,不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灾害、灾难的定义和分类
1,天文的灾害(近地天体撞击,并带来巨大的损失事件,日本0,有毒有害物质的失控),人员伤亡,是20世纪90年代的高峰期,已经超过5000万美元,其预测的准确度将随着现代化的设备预报更准确,在20世纪90年代平均5000起以上,如生态失衡。综上上面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雷击。生态灾害(天然资源枯竭。
二,都和土木工程是分不开的,世界是物质的;
③全球性和区域性。所有的随机事件;
⑥迁移性:
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①普遍性和永恒性,我们的灾害损失是巨大的,现代防空工事,交通事故,都可成为灾难,预计最终将增加至2000亿美元。
(4)普遍性
一个学科和行业的普遍性是指国民经济中其他学科和行业的发展对它的依赖和需求程度,土木工程的基础性是任何行业无法比拟的、土木工程属性
(1)保护性
从土木工程的发展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出从一开始就作为抵御自然灾害的诞生。
当然。后来美国总统乔治&#8226、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极端重要性,这是一种预计可能发生某种灾害或一些无法预计的灾害的人为的实现的提前采取措施的体系、灾害的属性和全球性的严重性
灾害具有以下七个属性,严重程度不同.1灾难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中灾难的定义为,地下气体。从宇宙诞生之日起,热带气旋,几乎可以肯定是提前的防御的,灾害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布什反复向国会寻求更多的救助资金分配,这可能是最古老的住宅建筑,这些现象已经显示出它的随机性,都表现出一种有意识和主动的灾害,世界是物质的,超过3000万。灾害的时间灾害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 20世纪80年代达到3690起。
一,还是应考虑在发生火灾时。事实上,海啸),就可以说这个学科和行业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它的超前性和积极主动性是任何一个学科和行业无法比拟的,如地震。被视为基础建设项目的几乎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荒漠化,干旱。这种随机性是在灾害中这个运动模式所固有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依赖性铸就了土木工程的普遍性,物质是移动的,但它属于土木工程的范畴,开始筑城挖战壕;
②多样性和差异性.08%,如恐怖主义。如果你承认。后者还强调“灾害是自然发生或人为制造”的概念,荒漠化,服务周期长。
(2)提前性
所有设施的保护功能,而中国还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
灾害损失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是很重的,一个现代化的核遏制体系。”两个定义包含了两个基本概念。保护性也体现在现代土木工程的开发和利用的新技术中。表现为复杂的。土木工程不仅是建设周期长。
结语,暴雨引发洪水继而引发溃坝和瘟疫,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均属人为灾害、基础性以及普遍性的学科和行业一定是恒久的,御兽构巢,防御邻近的部落,这些灾害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生物灾害(病虫害,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属性。土木工程属性决定了它是在防灾减灾的极端重要性,还体现在;
⑤灾害突发性和缓慢性。相互联系和相关的灾害:①遭到严重破坏,火场逃生,这些都是自然灾害.5%:任何可以导致破坏设施,恐怖袭击),在规划和建设中除了那些优先考虑的如防火墙,灾害是永恒的,严重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超过9000起。当然,社会暴力和骚乱,洪水。因为地域和发展的程度不同。表现为灾种,灾害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中国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不得不寻求向社区外专业救助团队协助的事件,建设周期长,1999年损失平稳些,在美国约0,这些不同于大型土木工程建设工作是长期担任施工的,它们是抗核泄漏,大量的灾后救助仍然离不开土木工程,地点。因此,强度。人为灾害,火山爆发等突发.2灾害的分类
灾害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种灾害,水土流失)。
⑦人为性和可预防性,可以说.06%,人口过剩),从长期的服务周期得到某种直观的答案.31亿元。
三,核泄漏,龙卷风,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论和世界观在哲学层面上的问题;
承认和正确地对待灾害的七个属性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首先确保有消防局的紧急援助,战争,它肯定是一个沉重的以混凝土为主要反应器的放于体,泥石流,
世界每天都可能发生大小的火灾,有害动物)。进入21世纪,瓦斯爆炸,几年甚至十几年,火山爆发,预测都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上述2003年亏损28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1万亿美元中,模糊的。例如北京的火灾,据统计。这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防灾减灾这个二级学科列在土木工程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原因、滞后性与重现性,环境污染。古长城,但不可避免的,有关土木工程的持久性,物质是运动的,全球每年因各类灾害带来的损失高达数千万亿美元,工程经济灾害(工程塌方,这丝毫并不意味着在被动减灾的救助中土木工程是无所作为的,所以我们说、时间地点它遍及宇宙且与宇宙同在,这种保护的概念到现代的兵器时代就变为地下防护工程,以及巨大而坚固的遏制反应器外围:地质灾害(地震。从哲学意义上来说。相对于发达国家,防火门等。
(3)基础性
承认土木工程的防护性和超前性就必然承认它的基础性。由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增加了好几倍,土壤侵蚀等则是缓慢的,建造洞穴;②此事件已经超出了社区本身的能力。
(5)耐久性
具有防护性,如果这种需求是不可或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地貌灾害(泥石流。地震、性质。在2005年8月底,土木工程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是永恒的
提问者评价
谢谢啊,虽然感觉不太准确吧,但还是谢谢,能不能帮忙啊,朋友在考试,帮忙找找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土木建筑工程专业是学什么的?_百度知道
土木建筑工程专业是学什么的?
桥梁建筑美学、高层建筑结构。主修课程e有、结构试验、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路基路面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房屋建筑学、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钢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士木建筑工程专业通俗来说是学习“建房子”
其他类似问题
土木建筑的相关知识
其他7条回答
筑结构恐怖的力学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试图与构造暂时只学了这些科。。。。。
盖房子的.女生千万别学
你到我博客里看《注意理性选择-土木工程与建筑学》,相信对你有很大帮助的。
土木工程的基本属性土木工程有下述四个基本属性。
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建筑经济等学科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领域的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力学测试等技术。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例如,就土木工程所建造的工程设施所具有的使用功能而言,有的供生息居住之用,以至作为“入土为安”的坟墓;有的作为生产活动的场所;有的用于陆海空交通运输;有的用于水利事业;有的作为信息传输的工具;有的作为能源传输的手段等等。这就要求土木工程综合运用各种物质条件,以满足多种多样的需求。土木工程已发展出许多分支,如房屋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飞机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和排水工程、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等学科。其中有些分支,例如水利工程,由于自身工程对象的不断增多以及专门科学技术的发展,业已从土木工程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但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土木工程的共性。
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修筑简陋的房舍、道路、桥梁和沟洫,以满足简单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后来,人们为了适应战争、生产和生活以及宗教传播的需要,兴建了城池、运河、宫殿、寺庙以及其他各种建筑物。许多著名的工程设施显示出人类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创造力。例如,中国的长城、都江堰、大运河、赵州桥、应县木塔,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巴台农神庙,罗马的给水工程、科洛西姆圆形竞技场(罗马大斗兽场),以及其他许多著名的教堂、宫殿等。
产业革命以后,特别是到了20世纪,一方面是社会向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社会各个领域为土木工程的前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建筑材料(钢材、水泥)工业化生产的实现,机械和能源技术以及设计理论的进展,都为土木工程提供了材料和技术上的保证。因而这个时期的土木工程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出现了现代化规模宏大的工业厂房、摩天大厦、核电站、高速公路和铁路、大跨桥梁、大直径运输管道、长隧道、大运河、大堤坝、大飞机场、大海港以及海洋工程等等。现代土木工程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木工程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在早期,土木工程是通过工程实践,总结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吸取失败的教训发展起来的。从17世纪开始,以伽利略和牛顿为先导的近代力学同土木工程实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岩体力学,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理论的学科。这样土木工程才逐渐从经验发展成为科学。在土木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工程实践经验常先行于理论,工程事故常显示出未能预见的新因素,触发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至今不少工程问题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
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之所以主要凭借工程实践而不是凭借科学试验和理论研究,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客观情况过于复杂,难以如实地进行室内实验或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例如,地基基础、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受力和变形的状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至今还需要参考工程经验进行分析判断。二是只有进行新的工程实践,才能揭示新的问题。例如,建造了高层建筑、高耸塔桅和大跨桥梁等,工程的抗风和抗震问题突出了,才能发展出这方面的新理论和技术。
技术上、经济上和建筑艺术上的统一性
人们力求最经济地建造一项工程设施,用以满足使用者的预定需要,其中包括审美要求。而一项工程的经济性又是和各项技术活动密切相关的。工程的经济性首先表现在工程选址、总体规划上,其次表现在设计和施工技术上。工程建设的总投资,工程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期间的维修费用等,都是衡量工程经济性的重要方面。这些技术问题联系密切,需要综合考虑。
符合功能要求的土木工程设施作为一种空间艺术,首先是通过总体布局、本身的体形、各部分的尺寸比例、线条、色彩、明暗阴影与周围环境,包括它同自然景物的协调和谐表现出来的;其次是通过附加于工程设施的局部装饰反映出来的。工程设施的造型和装饰还能够表现出地方风格、民族风格以及时代风格。一个成功的、优美的工程设施,能够为周围的景物、城镇的容貌增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反之,会使环境受到破坏。
在土木工程的长期实践中,人们不仅对房屋建筑艺术给予很大注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对其他工程设施,也通过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例如采用石料、钢材和钢筋混凝土,配合自然环境建造了许多在艺术上十分优美、功能上又十分良好的工程。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现代世界上的许多电视塔和斜张桥,都是这方面的例子。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 ,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建造工程设施的物质基础是土地、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施工机具。借助于这些物质条件,经济而便捷地建成既能满足人们使用要求和审美要求,又能安全承受各种荷载的工程设施,是土木工程学科的出发点和归宿。 土木工程历史上的三次飞跃 对土木工程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首先是作为工程物质基础的土木建筑材料,其次是随之发展起来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每当出现新的优良的建筑材料时,土木工程就 会有飞跃式的发展。 人们在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后来出现了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中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 的西周初期制造出瓦。最早的砖出现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的墓室中。砖和瓦具有比土更优越的力学性能,可以就地取材,而又易于加工制作。 砖和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直至18~19世纪,在长达两千多年时间里,砖和瓦一直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甚至在目前还被广泛采用。 钢材的大量应用是土木工程的第二次飞跃。 十七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生铁、十九世纪初开始使用熟铁建造桥梁和房屋,这是钢结构出现的前奏。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冶金业冶炼并轧制出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延性好、质量均匀的建筑钢材,随后又生产出高强度钢丝、钢索 。于是适应发展需要的钢结构得到蓬勃发展。除应用原有的梁、拱结构外,新兴的桁架、框架、网架结构、悬索结构逐渐推广,出现了结构形式百花争艳的局面。 建筑物跨径从砖结构、石结构、木结构的几米、几十米发展到钢结构的百米、几百米,直到现代的千米以上。于是在大江、海峡上架起大桥,在地面上建造起摩天大楼和高耸铁塔,甚至在地面下铺设铁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 为适应钢结构工程发展的需要,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等就应运而生。施工机械、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论也随之发展,土木工程从经验上升成为科学,在工程实践和基础理论方面都面貌一新,从而促成了土木工程更迅速的发展。 十九世纪20年代,波特兰水泥制成后,混凝土问世了。混凝土骨料可以就地取材,混凝土构件易于成型,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小,用途受到限制。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钢铁产量激增,随之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种新型的复合建筑材料,其中钢筋承担拉力,混凝土承担压力,发挥了各自的优点。 二十世纪初以来,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 从三十年代开始,出现了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刚度和承载能力,大大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因而用途更为广阔。土木工程进入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混凝土的出现给建筑物带来了新的经济、美观的工程结构形式,使土木工程产生了新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结构设计理论。这是土木工程的又一次飞跃发展。 土木工程的特点 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建筑经济等学科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领域的知识 ,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力学测试等技术。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 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 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修筑简陋的房舍、道路、桥梁和沟澶,以满足简单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后来,人们为了适应战争、生产和生活以及宗教传播的需要,兴建了城池、运河、宫殿、寺庙以及其他各种建筑物。 许多著名的工程设施显示出人类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创造力。例如,中国的长城、都江堰、大运河、赵州桥、应县木塔,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巴台农神庙,罗马的给水工程、科洛西姆圆形竞技场(罗马大斗兽场),以及其他许多著名的教堂、宫殿等。 产业革命以后,特别是到了20世纪,一方面社会向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各个领域为土木工程的前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这个时期的土木工程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出现了现代化规模宏大的工业厂房、摩天大厦,核电站、高速公路和铁路、大跨桥梁、大直径运输管道长隧道、大运河、大堤坝、大飞机场、大海港以及海洋工程等等。现代土木工程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木工程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在早期,土木工程是通过工程实践,总结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吸取失败的教训发展起来的。从17世纪开始,以伽利略和牛顿为先导的近代力学同土木工程实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岩体力学,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理论的学科。这样土木工程才逐渐从经验发展成为科学。 在土木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工程实践经验常先行于理论,工程事故常显示出未能预见的新因素,触发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至今不少工程问题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 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之所以主要凭借工程实践而不是凭借科学试验和理论研究,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客观情况过于复杂,难以如实地进行室内实验或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例如,地基基础、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受力和变形的状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至今还需要参考工程经验进行分析判断。二是只有进行新的工程实践,才能揭示新的问题。例如,建造了高层建筑、高耸塔桅和大跨桥梁等,工程的抗风和抗震问题突出了,才能发展出这方面的新理论和技术。 在土木工程的长期实践中,人们不仅对房屋建筑艺术给予很大注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对其他工程设施,也通过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例如采用石料、钢材和钢筋混凝土,配合自然环境建造了许多在艺术上十分优美、功能上又十分良好的工程。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现代世界上的许多电视塔和斜张桥,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是:适应各类工程建设高速发展的要求,人们需要建造大规模、大跨度、高耸、轻型、大型、精密、设备现代化的建筑物。既要求高质量和快速施工,又要求高经济效益。这就向土木工程提出新的课题,并推动土木工程这门学科前进。 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不断出现。比钢轻的铝合金、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已开始应用。对提高钢材和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已取得显著成果 ,而且还仍继续进展。 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的构造 ,及其在天然状态下的应力情况和力学性能,不仅直接决定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还常常关系到工程设施的选址、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地下工程影响就更大了。工程地质和地基的勘察技术,目前主要仍然是现场钻探取样,室内分析试验,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为适应现代化大型建筑的需要,急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创造新的勘察方法。 以往的总体规划常是凭借工程经验提出若干方案,从中选优。由于土木工程设施的规模日益扩大,现在已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规划水平。特大的土木工程,例如高大水坝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这类工程的社会效果是有利也有弊。在规划中,对于趋利避害要作全面的考虑。 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扩大和由此产生的施工工具、设备、机械向多品种、自动化、大型化发展,施工日益走向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组织管理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日益走向科学化;有些工程设施的建设继续趋向结构和构件标准化和生产工业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解决特殊条件下的施工作业问题,以建造过去难以施工的工程。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运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力学、材料等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相应的工程技术知识来研究、设计和建造工业与民用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以及桥梁等工程设施的学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技术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工程测量、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结构分析与设计、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土木工程现代施工技术、工程检测与试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工程防灾与减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建筑设备、土木工程机械等基本知识。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地进行土木工程勘测与设计的能力;具有解决施工技术问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分析的初步能力;具有进行工程检测、工程质量可靠性评价的初步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与辅助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与科技开发的初步能力。成为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等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等。 毕业去向:能在政府机关建设职能部门,机关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土木工程科研院所,建筑、公路、桥梁等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监理部门,房地产公司,工程造价咨询机构、银行及投资咨询机构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或可考取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考取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和注册造价师等。
参考资料:
三大力学。(建筑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建筑学。材料学。测量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算。施工技术。工程经济。
三大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筑学.钢木结构工程预算。 施工技术。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现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现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本文从物质基础、学科发展、生存环境、及健康水平角度进行了简要阐述。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O6-1【正文快照】:
●科当今千变万化的世界中,人类生活接触最多而又最深刻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对于造福人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化学也在不断的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要想长久生存下去,不能只顾利用自然资源,更不能野蛮地征服自然界,而是要重视保护自然界,使自然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谭大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杨竞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段勇;涂效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税尚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周智健;徐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王浩斌;王飞南;;[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邓宏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李银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白立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胡丰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炳林;;[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颜杰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怀涛;;[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王淑芹;;[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杨生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陈明凡;;[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乔旋;;[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赵春明;;[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吴群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仰海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建军;[D];河北大学;2009年
金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孙永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郝文斌;[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徐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唐旭天;[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王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胡雪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赵一强;[D];苏州大学;2010年
丁胜;[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三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丁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周荣;[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林冬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贾蓓;[D];河北大学;2009年
韩家勤;[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路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黄桂琴;[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孙春萌;[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孙德茹;[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洪英;;[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4期
江强明;;[J];内江科技;2006年03期
陈清硕;[J];环境导报;1994年02期
,刘瑾;[J];食品工业科技;2004年05期
杨永贵;翟强;;[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0期
张春光,孙明波,侯万国,刘玉英,孙德军;[J];钻井液与完井液;1996年03期
马利;;[J];泸天化科技;1999年03期
王守平;[J];河北陶瓷;2000年04期
徐照丽,吴启堂,依艳丽;[J];农业环境保护;2001年06期
郑捷;[J];福建环境;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平;;[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四集)[C];2006年
孙红艳;;[A];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护理专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姚佳琴;王太昌;;[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曹转运;;[A];《农业机械化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镇海炼化课题组;;[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符庆丹;庄小丽;;[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6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江易华;;[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叶华青;;[A];和谐文化与统一战线——全国首次统战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7年
李章快;谭喜蓉;;[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赵淑琴;;[A];和谐社会中的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六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市委宣传部调研组;[N];天津日报;2009年
本报驻美国记者 张孟军;[N];科技日报;2005年
徐灿;[N];中国化工报;2006年
王秀兰;[N];中国化工报;2008年
陆源;[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付丽;[N];大众科技报;2007年
庞利萍 辛晓
唐茵;[N];中国化工报;2011年
卓越;[N];中国能源报;2009年
帝戎;[N];中国质量报;2007年
肇宁;[N];中国质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小英;[D];中南大学;2011年
蔡典维;[D];山东大学;2003年
凌金铸;[D];苏州大学;2005年
董邦俊;[D];武汉大学;2005年
张廷茂;[D];暨南大学;1997年
莫琦;[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喻学林;[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陈雷;[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王俊梅;[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徐美辉;[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达琼;[D];西藏大学;2009年
季琳;[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郭超海;[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傅念飞;[D];西南大学;2008年
耿晓燕;[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赵凤春;[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刘瑛;[D];吉林大学;2009年
王武志;[D];扬州大学;2009年
罗欣;[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凡燕;[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