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华南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系无线电专业同学

华南师范大学_百度百科
华南师范大学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华南师范大学(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坐落于南方名城,由和共建,入选中国首批“”、“”,为广东省、中国100 所首批联入和网的高等院校之一。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当代著名教育家先生创建的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82年10月,易名为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学校通过“十五”“211工程”建设整体验收。2004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出席澳门回归五周年庆典期间,称该校是中国数家名牌师范大学之一。教育家、、五四新诗开创者之一、古代文学家、古汉语学家、历史学家王越、逻辑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等先后在此执教。截至2014年11月,学校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南海3个校区,占地面积共3020亩,校舍面积共132万平方米;下设38个院系机构,开办83个本科专业,下设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0多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2081人,其中副高级以上1300 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000 多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800多人;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5335人、硕士研究生7177 人、博士研究生797人、博士后在站人员100余名。[1]
历年分数线
测试录取概率
20年代初期,中国师范教育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原来南京、广州、武汉、成都、沈阳等地的高等师范学校都相继转为或并入普通大学,国内仅存的一所培养中等教育师资的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现),当时也正面临被取消的危险。
1931年,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来中国考察后提出:“中国文化中心大学校数太多,应当减少以免浪费。在欧洲各国,中学教师所受的训练,根本与大学教育相同。此种任务应由大学中之文学院与理学院负担之。”
1932年7月,国民党政府为压制学潮而命令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停止招生。同年10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改革我国教育之倾向及其办法》,再次提出:“大学以农、工、医为主,将现行师资教育一律取消。”
日,《》第28号发表署名叔永的文章《教育改革声中的师范教育问题》,宣称取消师范大学“不过是历史演进的继续和学制改革的尾声”。12月,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向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高等教育案》,指责北平师范大学“所设之院系,与普通大学毫无二致,不特系统重叠,徒耗经费,而彼所造就之学生,亦均难满足中学师资之要求”。因而主张“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应即停办”。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在开办之初,就明确了“以研究教育学术,培养中等学校师资,改进普通教育为任务”的办学宗旨。
日,在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的开学礼上,说道:“原日市立师范是专为广州市训练小学师资,现在成立师范学院兼要为广东全省训练中学师资:这便是于原有使命之上,再加上一种新使命,这两种使命,本院是要永远负担着进行的。”
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成立时,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南北对峙,可称‘双绝’。[2]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沿革图
华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3年,其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经过80年的建设和发展,是一所具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较齐全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1933年,当代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创建了华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并担任院长。
1935年3月,中华民国教育部以勒勤大学师范学院“与法令不符”(当时国民政府公布的大学组织法里没有师范学院这个名称),且勒勤大学师范学院所设文史、博地、数理化三学系的名称与内容不甚相符为由,令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更名为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并添设教育学系。
1937年7月,爆发。广东省政府为了便于管理,下令将勷勤大学教育学院改组:一、将工学院并入;二、商学院改为广东省立勷勤商学院(现);三、教育学院改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仍由林砺儒任院长。
1938年9月,勷勤大学教育学院发展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
1939年8月,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奉省政府之命,迁回粤北乳源之候公渡,正式改名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
1950年10月,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改称为广东省文理学院。
1951年6月,在广东省文理学院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山大学师范学院、私立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成立了华南师范学院。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先后有俄文系、教育系、、教育系等数家大学相关院系并入。
1970年11月,华南师范学院改称为广东师范学院。
1977年11月,广东师范学院恢复原称华南师范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
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广东省属重点大学。
1982年10月,华南师范学院易名为华南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1996年,学校成功地跻身于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行列。
200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04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澳门回归五周年庆典期间,称该校是中国数家名牌师范大学之一。
2005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
2006年,学校通过“十五”“211工程”建设整体验收。[3]
截至2014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081人,其中副高级以上1300 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000 多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800多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双聘)6人、外籍院士3人、“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长江学者6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者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 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6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广东省领军人才6人、珠江学者14人、“广东省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6人、香江学者3人、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1人,并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13人。[4]
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桑新民、莫雷[5]
省级教学名师(8人):陈晓平、吴先球、徐颂军、李克东、黄宽柔、徐福荫、谢幼如、李玲[5]
院士序号姓名院士类别专职/兼职1刘颂豪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2吴培亨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3秦国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兼职4孙儒泳中国科学院院士兼职5石钟慈中国科学院院士兼职6郭光灿中国科学院院士兼职7拉斯·奥尔夫·彼昂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兼职8苏尼·斯文伯格瑞典皇家工程院、科学院院士兼职9阿尔伯特·范登伯格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兼职(资料来源:2014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官网)[4]
截至2014年11月,学校下设38个院系机构,开办83个本科专业。[1]
院系设置   院系名称教育科学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政治与行政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化学与环境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计算机学院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国际文化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南海校区(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
增城学院(独立二级学院)
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
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生物光子学研究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凤凰国际学院
国际商学院
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
城市文化学院
职业教育学院
  (资料来源:2014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官网)[6]
专业设置  所属二级学院专业名称文学院
编辑出版学(获二级学科授权专业) 、文学、汉语言、(中英文秘书方向)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
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学(国防生)、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历史学(历史与社会)
政治与行政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国防生)
法学、法学(国际经济法)、法学(知识产权方向)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英语、俄语、日语 、英语(经贸)、翻译
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传播学、摄影 ,新闻学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物理学(师范)、(师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国防生)、通信与电子类、、科学教育(师范)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化学与环境学院
化学、材料化学、环境科学、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防生)
、软件工程()
美术学、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音乐学、音乐表演、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光电子勷勤创新班、、信息工程(国防生)
公共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行政管理
旅游管理系
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国际旅游管理、、城市休闲与娱乐管理方向)
城市文化学院
文化产业管理
国际商学院
财务管理、法语
职业教育学院教育学(电子信息大类职教师资班、财经大类职教师资班、职教师资班)南海学院
专科专业: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文秘、应用英语、会计电算化、金融与证券、客户服务管理、法律事务
增城学院(独立)
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日语、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漫设计、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会计学、旅游管理、电子商务
网络教育学院-(资料来源:2014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招生办官网)[7]
截至2014年11月,学校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3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 个、省级特色专业19个;有省级校外实践基地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3本;此外,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网络图书馆等机构均设在该校。[8]
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社会体育、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体育教育、物理学、地理科学[9]
省级特色专业(19个):教育学、心理学、汉语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英语语言教育(师范)、体育教育、生物科学、教育技术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9]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教育测量与评价、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西方美术史、国际贸易法、计算机辅助教育[10]
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学习论、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运动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教育心理学、自然地理学、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健美操、思修与法律基础、小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10]
省级精品课程(24门):美学、旅游文学作品选读、现代公司管理、漆艺基础、基础写作、点集拓扑、逻辑学、近代物理实验、教育传播学、教育学、化学教学论、无机化学、中国古代史、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生态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课程与教学论、高等代数、金融学、政治经济学、外国教育史、微生物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10]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华南师范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11]
省级校外实践基地基地名称负责人协作单位“心理学创新型研究与应用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张 卫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深圳三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学生实践基地罗 燕深圳市三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资源环境与信息科学校外实践基地李卫红广东精一规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动漫创意产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单志龙广州市凯昌电子有限公司华南师范大学材料化学校外实践基地杨丽庭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南海立章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生物学科类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黄儒强、李娘辉广州市金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资料来源:2014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官网)[12]
国家级教学团队  序号教学团队名称负责人1教育心理学莫雷2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徐福荫3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杨文轩(资料来源:2014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官网)[13]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序号名称负责人级别备注1
物理学科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省级
信息传播实验示范中心
徐福荫  黄慕雄
国家级/省级
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省级
生物学科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鲍苏苏  叶惠文
经济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李永杰  彭璧玉
区域环境分析与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法律援助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语言学习中心
植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材料学科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环境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图像处理实验中心
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文学与编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音乐舞蹈艺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课程与教学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资料来源:2014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官网)[14]
截至2014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首批、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先进招生办、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先进党委、广东省模范基层党组织以及广东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单位等称号。
截至2014年11月,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1个重点培育学科)、9个国家 “ 211 工程 ”重点建设学科、4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8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0多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医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有17个博士后流动站。[1]
重点学科  学科类别 学科名称国家 “ 211 工程 ”重点教育技术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植物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心理学、体育学、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光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培育)
一级学科教育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
二级学科植物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化学、地理学、生态学、光学工程、公共管理、政治学、世界史、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音乐学、美术教育(资料来源:2014年12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官网)[15]
博士学位授权点序号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授权时间1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理论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比较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教育领导科学
基础教育学
基础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计量心理学
人格与心理健康
语言心理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运筹学与控制论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凝聚态物理
无线电物理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水生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资料来源:2014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官网)[16]
硕士学位授权点序号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授权时间1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理论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西方经济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财政学(含:税收学)
金融学(含:保险学)
产业经济学
国际贸易学
劳动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政治学理论
中外政治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比较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教育领导科学
基础教育学
基础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计量心理学
人格与心理健康
语言心理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
俄语语言文学
法语语言文学
德语语言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
印度语言文学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欧洲语言文学
亚非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新闻传播学
设计艺术学
戏剧戏曲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运筹学与控制论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凝聚态物理
无线电物理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水生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
电路与系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林学遗传育种
森林保护学
森林经理学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资料来源:2014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官网)[16]
专业学位授权点序号专业名称授权时间授权类别1教育博士2009.07博士2教育硕士
硕士3公共管理硕士
硕士4体育硕士
硕士5艺术硕士
硕士6法律硕士
硕士7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硕士8工商管理硕士
硕士9应用心理硕士
硕士10翻译硕士
硕士11工程硕士(光学工程)
硕士12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
硕士13工程硕士(软件工程)
硕士(资料来源:2014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官网)[16]
博士后流动站流动站名称教育学生物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数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生态学世界史化学应用经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资料来源:2014年12月中国博士后官网)[17]
截至2014年11月,学校与国外、境外12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引进外国智力与优质教育资源、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合作办学、举办国际会议、出版学术成果、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与加拿大卑诗省高贵林市、法国留尼旺大学、拉脱维亚共和国共建了三所;与全国多个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部队单位进行广泛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合作。[1]
截至2014年11月,学校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广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6个;有部省共建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级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3个;有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16]
科研团队  序号团队名称负责人团队类别1生物光子学基础与应用研究创新团队邢达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量子物理与量子操控研究创新团队
3新型类纸显示技术创新团队周国富4信息感知光电技术创新团队Sune Svanberg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5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创新科研团队Robert Andrew Hayes(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处官网)[18-19]
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类别实验室名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
植物发育生物工程实验室
心理健康与认知科学实验室
水产健康安全养殖实验室
广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
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
光子信息技术实验室
电致光电器件实验室
植物发育生物工程实验室
电化学储能与发电技术实验室
量子信息技术实验室
(资料来源:2014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科研处官网)[16]
重点科研基地  科研基地类别科研基地名称部省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省重点研究基地
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
岭南文化研究中心
系统科学与系统管理研究中心
民族体质与健康研究中心
华南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广东高校激光加工技术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广东高校储能与动力电池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广东高校高分子新型材料产学研结合(暨研究生创新培养)示范基地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省突发事件心理援助应急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服务计算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广东普通高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市LED工业研究开发基地
(资料来源:2014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科研处官网)[16]
2010年度,学校取得社会科学立项项目178项,社会科学总立项经费(纵向)778.5万元;取得自然科学立项项目246个,自然科学总立项经费(纵向)5806.6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47篇(部)授权专利50项。[8]
科研获奖(详情请参考各奖项链接)科研获奖名称科技成果2005年获奖成果 ——政府部门科学技术奖、2006年获奖成果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2005年鉴定成果、2006年鉴定成果
2005年专利成果(授权)、2006年专利成果(授权)
2007年-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科技成果奖励情况
2007年-2010年专利成果(授权)
社科成果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获奖优秀成果(2003)
广东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5)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
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年)
广东省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7)
广东省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9)
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0)
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9)
广东省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1)
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奖(2011)
(资料来源:2014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科研处)[20]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1956年创刊。该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广东省优秀学术期刊。在广东省优秀期刊评比中,3次(、2009)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期刊”;在首届(1999)和第二届(2002)中国人文社科学报评优中均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2011年,“教育学/心理学论坛”栏目入选第二批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2013年,入选广东省学科建设项目“广东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资助项目”。[21]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1956年创刊。该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长期被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s》、德国《Zbl Maths》、美国《化学文摘》(CA)和《剑桥科学文摘》(CSA)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并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网和维普数据网等,是“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和“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21]
截止2014年5月,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约计356万册(件),中外文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合计78个,逐渐形成了以教育文献和古籍文献为特色,覆盖全学科的完整馆藏体系;图书馆线装古籍约14万册,善本古籍6000册,地方志1600种,在广东省高校位居前列。2010年,该校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2]
职务姓名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
、、、、、、
(资料来源:2014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官网)[23]
序号时期职务姓名(在任时间)1
勷勤大学师范学院(5.3)
勷勤大学教育学院(8.9)
广东省立教育学院(9.9)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
黄希声(5.10)
何爵三(9.7)
临时院务委员会主任
广东省文理学院(1.9)
院务委员会主任
华南师范学院(0.10)
筹委会主任
王燕士 (8.12)
革委会主任
李静阳 (0.11)
广东师范学院(7.11 )
学院革委会
林名勋 (5.11)
林名勋 (8.9)
华南师范学院(2.10)
马肖云(2.7)
潘炯华(8.10)
华南师范大学(1982.10- )
潘炯华(7.2)
(资料来源:2014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官网)[24]
华南师范大学校徽主体图案为三个“人”字的交叠,阐明“以人为本”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治学要义。主体图案结构严谨,点线相连,寓意教育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交叉和延伸”;色彩层次分明,表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育人意义。[25]
“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
校训含义:70 多年来,该校数易校名,几度迁徙,虽历经沧桑,却弦歌不辍。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秉承勷勤大学师范学院 “ 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 ” 的优良传统。承传南方大学 “ 忠诚团结,朴实虚心,勤劳勇敢,实事求是 ” 的革命精神。共同铸就了该校今天的繁荣与发展。 [25]
华南师范大学校歌
(原校党委书记)词、曲[25]
浇灌红花数十年,培育英才万万千,
建设祖国锦绣河山,华师儿女奋勇当先。
珠江滚滚红棉艳,岭南大地草木春,
改革开放阳光好,华师园里花烂漫。
艰苦奋斗众志坚,严谨治学成风范,
求实创新勇开拓,为人师表代代相传。
教育改革宏图展,师范园地好摇篮,
培育祖国栋梁材,神圣职责我承担。
向前向前向前向前华师儿女永远向前!
.华南师范大学
谢小连.高等师范教育的艰难探索——华南师范大学校史溯源[D].华南师范大学,2003.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华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华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华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华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华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华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华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华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华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广东省学位委员会
.华南师范大学.2011年3月
.中国博士后[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华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华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华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华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华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华南师范大学[引用日期]
.华南师范大学
通过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测...
提供资源类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