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挑选山地车挑选?

新手如何选购自行车
鉴于最近车队有许多新车友加入, 没有一篇有系统整理的文章, 可让想买车的新车友参考, 本人虽然懂得不是很多, 也希望高手们一起发表意见, 让刚加入车队的朋友们, 可以选择到适合的车---昆山分队蓝雨
给想买车的新手朋友一个参考, 以免买到不合适的车后, 还要花大钱改车或者换车!
通常新朋友买车前, 我会请他们先回答以下问题
1. 你的预算有多少
2. 你打算用这台车骑多快(如果参加车队, 至少必须达到15~20km), 多远(此车至少必须让你能持续骑上30km)
3. 这台车除了自己骑外, 是否需要给家庭的其他成员骑(牵涉到车架大小与车种)
4. 自己是否有喜好的品牌
5. 家里是否有空间可停放此车(如果是住在电梯公寓, 还要考虑到电梯是否有足够空间停入一台车)
6. 买车之后, 经常骑车的路况(平路或山路? 沿路是否有很多坑洞跟小石头? 平路多还是坡道多?)
7. 骑车的经验有多久? 是否参加过车队? 是否有长途骑车的经验?
是否骑过比较高档的车?(可供比较)
8. 平常骑车的习惯为何? 是喜欢追求速度? 还是喜欢轻松骑 ? 还是喜欢上山爬坡? 还是想减肥 ? 还是喜欢4+2旅行(4轮+2轮)
以上问题考虑清楚后, 我会开始解释
1. 各种车种的优缺点 (公路车. 登山车. 折叠车, 小径车. 下坡车, 三铁车....等等)
2. 选定车种后, 开始选择品牌(各种品牌都有他们的强项, 例如Dahon & KHS的强项是小折, 捷安特的公路车, 美利达的登山车, Fuji的高性价比...等等)
3. 选定品牌后, 依照预算选择型号
4. 选定型号后, 分析此车的车架大小(成车的车架通常只有固定的几个尺寸, 如XS, S, M, L) . 变速系统. 轮组. 传动系统...等, 是否有升级改车的空间, 是否再加一点钱, 升一级将来就不用因为无法升级而必须换车
5. 最后我会建议车友, 买车前, 先参加车队的活动, 试试看车队里面各种车种, 感受一下, 这样可以减少你花冤枉钱的机会, 因为卖车的厂商是不会让你试车的
6. 提醒大家, 买车时, 找个懂车的朋友, 帮你检查一下新车的变速系统, 车架, 轮组...等状况, 以免买到签王车, 浪费时间又一肚子气!
在转贴其他人所写的文章给大家分享!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文章,给大大及新手们参考!!
==================================================================
玩了约半年的脚踏车.
一天到晚想要研究透彻.
开始研究组装.
也开始买卖.
我常觉得奇怪.为什么一套简单的基本常识.却因为封闭不愿传授或是偏差的见解.使得大家不知所以然.
所以决定开了这个版面.将个人所知的自行车知识公诸于世.
就新手一开始最头痛的问题.
车架尺寸的选择.
做一个简单正确的解说.
新手玩家最头痛的是.
我身高170.
应该选择几吋的车架.
每个人的身长.脚长.手长.均不相同.
但是.现今的车架大都可以以调整座椅前后.高低.手把远近.
作些微调整来配合自己最适合的骑乘姿势.
以身高挑选正确尺寸.并兼顾考虑个人腿长挑选上管高或较低的车架.
再微调座椅或龙头.把手.来顺应个人手脚长短才是最正确的(就像量身订作一般).
而不是挑选不适合的车架.
再微调座椅或龙头.把手.来顺应个人身高与手脚长短.
有的人单以跨下长度(脚长)来选择车架是不对的.
例如有个180公分的人腿短.胯下长70公分.
照那种说法就要选择16吋的车架.但是腿短相对身体一定就长.
符合了他的脚却无法符合他的上半身.想微调都没办法.
所以一定要以身高来挑选正确的车架.才有微调的空间.
180就是18吋最适合了!
140就是14吋准没错!
车架为脚踏车最重要的骨干.
车架选对.人生是彩色的(将来想改什么也没问题).
车架选错.人生会变成黑白的(现在调什么都没用-将来可能最想换掉的第一个就是车架了).
但是因为一般成车都以制式化固定尺寸生产(一般同一型号以每二吋为一尺寸生产).
有的型号成车只出16 - 18 - 20.而有的型号成车只出15 - 17 - 19尺寸的车架.
就好像买衣服的S - M - L.而有的还是外国尺码的(有的车架就是以S - M - L为单位).
若是你喜欢这种车款.但是并没有完全刚好适合你的车架.
如此一来就必须挑选距身高最接近的车架尺寸去迎合你喜欢的车辆.
所以就产生可容许误差范围尺寸选择.
以170公分为例.
最适合的是17吋的车架(16.5-17.5吋内亦可接受)
以自己的身高为主.+0.5或-0.5吋内亦可.
都是最适合自己的车架范围.
185公分最适合的车架就是18.5吋(18-19亦可).
155公分最适合的车架就是15.5吋(15-16亦可).
又依骑乘姿势不同.而有公路车容许范围可再加大0.5吋.而登山车容许范围可再减0.5吋的适当调整.
要是选择公路车.
尺寸最高容许再加大0.5吋.
也就是说185公分的人可以选择18-19.5吋的车架.
因为骑公路车上半身姿势较趴以及车架上管较高(实侧尺寸时会误似较大).
为了容纳上半身可延伸空间.以及公路车高速行驶的特性.故而在挑选时可再加大0.5吋.
要是选择登山车.
则尺吋最高容许再减小0.5吋
如185公分的人可以选择17.5-19吋的车架.
因登山越野车注重灵活性.上半身姿势较直.
故而可缩短上半身空间.且车架小点更灵活.以符合登山车跑跳的功能性.
依此数据选择.每个人都会有三个尺码的可容许范围车架尺寸.
而在选择上建议:最接近尺寸&稍小尺寸&稍大尺寸.
车架小一点顶多无法完全发挥人体工学效率.
车架大一点却会造成脖子.肩.腰.背.手臂.手腕.屁股等处疼痛.
选择适合自己身高容许范围"以内"最接近的车架就没错了.
如我身高168.选择公路车就是+-5=16.3至17.3吋的车架.
但是公路车可以容许范围再+5.
那就是16.3至17.8之内的车架都适合.
那答案就是:最适合车架(最接近身高比例)=17吋..容许最大范围16.5至17.5(制式化尺寸).
如我身高162.选择登山车就是+-5=15.7至16.7吋的车架.
但是登山车可以容许范围再-5.
那就是15.2至16.7之内的车架都适合.
那答案就是:最适合车架=16吋.容许最大范围15.5至16.5吋皆可考虑.
公路车架量产尺寸依厂牌以及型号各有不同.
一般以立管长度cm或mm表示(立管c-t长度cm除以2.54换算为英吋车架尺寸).
若车架标示为450就是代表以mm(公厘)计算.则除以2.54=177.也就是17.7吋.适合177公分左右的人使用.
若标示为45就是代表以cm(公分)计算.则除以2.54=17.7也就是17.7吋车架.意思相同.只是标示法单位不同而已.
登山车架量产尺寸依厂牌以及型号亦各有不同.
一般以英吋表示.每0.5为一个尺寸.
如14.5-15-15.5-16-16.5-17-17.5-18-18.5-19-19.5-20等等...
(登山车车架尺寸丈量 - 18吋):
(登山车车架尺寸丈量 - 15吋):
在容许范围内再依个人比例试乘.挑选身体最轻松骑乘者为佳.
车架选对了.再来若有不适再调整座椅.把手或龙头微调.才能达到最佳骑乘比例.
此外.依个人骑乘主观舒适度.
另可考虑高跨点或低跨点"上管"(座杆下连接车首之横杆)的车架.
让骑乘临停时脚着地不至于让跨下卡著车架.
一般女性较适合低跨点(姿势与美观问题).
有一件最容易发生在初学者身上的事.
那就是你自己不懂车架如何选择.而你去车行先看看你喜欢什么车型.
选定车型了以后再问老板你适合怎么样的尺寸.
此时问题就出来了.
他们大都会为了要出清存货.
如你的身高175.
而他店里有一台19吋车架的车.
或是15吋的.
他也会跟你说:也可以.刚刚好....等等.
记住.看过这篇以后.
希望不要有人再被骗了.
以上为小弟对各车种车架尺寸选择的个人认知所做的简述.
旨在用简显易懂的说法.
让欲入门者了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车架.
若有错误或未竟详尽之处.
望各脚踏车先进不吝教导指正.谢谢
==================================================================
http://tw./cyc-abc/article?mid=110&prev=112&next=74
转贴自行车新文化基金会文章, 给新车友参考, 建议上路前, 详细阅读
--------------------------------------------------------------------------------------------------
骑自行车看来悠闲,却也需具备安全技巧,例如如何边骑边跟人打招呼?
外套不穿时要绑在哪里?多位达人传授亲身经验,让您安心追风。
骑上自行车,迎着风的感觉真好,但可别小看时速 15公里 所带来的冲击。根据警政署统计,2006年有18 3 人因骑自行车发生事故而死亡,其中超过六成(118人)是因头部外伤致死。
台北市长郝龙斌也曾因骑自行车跌倒,造成左眼瘀肿、嘴角破裂、脸颊还缝了6针。今(96)年9月初,在台北市大佳河滨公园“河滨骑警队”成军的活动,也有民众在自行车专用道骑自行车跌倒,紧急送医救治。
目前全台湾的自行车专用道加起来约有 300公里 ,但是“政府只是把硬件弄出来,并没有教育民众如何安全骑自行车,”一个月前才发生翻车意外的自行车爱好者吕锦华呼吁,千万别轻忽骑自行车的风险,“走路跌倒都会受伤,何况骑自行车是有速度的(平均时速15~ 20公里 )。”
要安心享受骑自行车追风的舒畅,一定要遵守以下安全守则:
1.基本配备,一次就到位
即使预算有限,以下 3 个最基本的安全配备,都要在第一次上路前就购足。
2. 吸震、防滑,保护手腕,万一跌倒时也能预防手部擦伤。
4. 最重要的装备,降低头部意外撞击的伤害。
包括头灯及尾灯。因为自行车轻巧无声,易被汽机车驾驶人及路人忽略;光线不佳时,车灯不仅有照明?#92;能,更有助于提醒别人你的存在。
2.安全帽,选对戴对才有效
安全帽是攸关生命的关键配备,因为头部外伤是自行车交通事故的主要致命伤。
专业摄影师吕锦华经常偕同好友骑自行车同乐,但上个月却发生了严重的翻车意外。
当时他们骑在台北市剑南路的下坡路段,沿着山路右转后,突然有一辆轿车违规行驶在车道的中间,吕锦华无路可躲只好紧急煞车,结果整个人呈抛物线飞了出去,头部直接着地。
幸好他有戴安全帽,就医后确定头部并无大碍,只是手脚受点皮肉伤。
吕锦华看着安全帽上的明显裂痕,庆幸自己捡回一命,“如果没有它,破的就是我的头,”他亲身实证了骑自行车戴安全帽有多重要。
而且“不要想太多,一上车就一定要、千万要戴安全帽!”吕锦华的好友、专业摄影师徐博宇不断强调,别因琐碎借口,如“太热了”、“压坏发型不好看”、“短短一段路而已没关系”,而省略安全帽。他们有位朋友不过是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停车的地方,仗着只有短短 50公尺 的距离,懒得戴安全帽,结果车架突然断掉,摔个跤,缝了十几针。
“很多车友不过就那么一次没戴(安全帽),就出事了,”捷安特台北南京店店长梁隆仪听过太多不幸的故事,他自己也曾因没戴安全帽而造成脑震荡,至今颈部还留有疤痕。
自行车族的安全帽一定要选对、戴对才有保护效果,而且“只要有过一次撞击,就算外观看不出裂痕,那顶安全帽也不能用了,”梁隆仪警告车友,用力摔过的安全帽已经没有吸收冲击的能力了。
5要点,选对安全帽
自行车安全帽正确的配戴方式是“前圆后尖”,合格的安全帽不仅有经济部商品检验局标章,内部发泡材质平均厚度 2.5公分 ,最重要的后颈部有 5公分 厚度与椎状设计,才能确保防护整个头部。
自行车发生擦撞或头部撞地时,骑士会向前翻滚,自行车专用安全帽后方是尖型,可适当高度保护后脑,圆型的运动安全帽保护作用有限,建议自行车族最好选用自行车专用安全帽。
◎认明经济部标准检验局的商品检验标志:
没有通过检验的安全帽,外观再帅劲都只是假象。
◎不厌其烦地试戴:
就像选鞋一样,唯有亲自试戴,选购与头型吻合的安全帽,不可空垮垮或太紧,才具完整保护的效果。
◎帽沿须有弹性且不影响视野:
遮阳、挡泥、装饰用的帽沿不可固定黏死,否则冲撞时破裂的碎片可能割伤脸部。须选购具弹性的材质,遇撞击时会自动弹开。
◎具头锁装置更好:
头锁可以扣住使用者的后脑勺,使安全帽不乱晃,增加安全及稳固。
◎帽带材质不伤肤:
因为与脸部皮肤紧贴,试戴后选择柔软、坚韧、不伤皮肤、且不会引起过敏的帽带。
检查看看,你真的戴对安全帽了吗?
要确实锁上,固定安全帽。
●帽带环扣(两侧):
调整固定在耳垂下方,不要卡到耳朵,避免晃动或脱落。
●帽带(下面):
应扣在下颔处,避免太紧或太松(约2个指头的空间)。像机车安全帽一样扣在下巴处是错误的,撞击时可能脱落而失去防护效果。
●帽子下压到前额与眉齐:
预防前额着地时的撞击。
3.选对合适的自行车
选对车种及自行车尺寸,骑起来才得心应手。
首先,考量自己骑自行车的用途来选择车种,例如适合入门者运动休闲的登山车、运动家飙风竞速的公路车、轻松优雅的淑女车,或是轻巧好收纳,适合都市休闲的折叠车。
“选择适当的车种,才能充分发挥自行车的效能,”自行车新文化基金会副执行长林惠忠提醒,千万不要骑着淑女车挑战长距离、或骑折叠车爬山,不仅自讨苦吃,也容易发生危险。
选好车种后,再依自己的身高,选择正确的自行车尺寸。
巨大集团(捷安特)特别助理兼发言人?#92;立忠提醒,不符合人体工学尺寸的自行车,会影响正常的操控。“小人骑大车”会踩不到踏板,“大人骑小车”双脚无法俐落运转,易造成腿部疲累。
4.调整正确的座垫位置
依身高选对了自行车的尺寸后,还得依脚长调整座垫的高度。
座垫太高,肌肉会过度伸展容易拉伤;太低,腿部易因无法充分伸展而疲劳,膝?#92;也会过度磨损,造成退化性关节炎。选购时可依以下原则:
●坐在座垫上双脚踩踏板,踩到底的脚应可自然弯曲才对。不要完全伸直(座垫太高),或是过于弯曲(太低)。
●坐在座垫上,脚着地时需稍微垫脚才是正确的高度,若双脚的脚板可完全着地则太低了。
●调整座垫高度时,切记不能高到露出座垫杆上的安全刻线,否则座杆支撑的距离太短,易断裂造成危险。这时该换一部尺寸较大的自行车才合适。
5.出发前的安全检查
跨上爱车出发前,除了备齐安全装备,还要检查车况,因为一个小零件出问题,就可能酿成大悲剧。每一次出击都让爱车维持在最佳状态。
6.熟悉基本操作
熟练技巧不但确保安全,还能充分发挥自行车的性能,享受驾驭的乐趣。
●基本变速技巧
一般而言,左手操控“前变速器”(前轮 3 片齿盘),右手控制“后变速器”(后轮7~9片飞轮)。
“熟悉变速要领,可以骑得远又省力,”车龄超过 30年、几乎每天骑 50公里 上下班的自行车新文化基金会副执行长林惠忠,以24段变速车为例(前轮 3 片齿盘、后轮8片飞轮,数字愈大,代表齿轮愈大),提醒简单要诀:
前轮使用中齿盘(左手控速转到2),后轮再依体力状况逐渐从小飞轮放到最大(右手控速由1慢慢调到8)。
前轮小齿盘(左手转到1)搭配后轮大飞轮(右手使用4~8)。
( 3 )下坡:
前轮大齿盘(左手转到 3)搭配后轮小飞轮(右手使用1~ 3)。
小齿盘(左手1)配小飞轮(右手1),太松会脱鍊。
大齿盘(左手 3)配大飞轮(右手8),绷得太紧会卡坏变速器。
●基本煞车技巧
养成两手同时煞车的习惯,或先煞右手(控后轮)再煞左手(控前轮),千万不要只煞左手,会翻车。
利用中指及食指或无名指采“点放式煞车”慢慢减速,快接近时才全煞。不要用全部手掌使力,以免力道过强一次煞到底,容易翻车。
紧急煞车的同时,双手伸直、手肘微弯并撑住把手,可避免身体重心往前移。不要长时间按住煞车,否则煞车块过热会降低煞车力,造成危险。
●上下坡技巧
身体往前倾贴近把手,臀部重心稍微往前,或直接站起踩踏,以增加冲力。
采“S”型方式前进,可减轻陡坡的负担。
身体往后压低重心,臀部稍往后移,较不会翻复。
●过弯技巧
应减速慢行。右弯时右脚踏板在上,左弯时相反,避免踏板踫触地面而跌倒。
7.姿势正确才能骑得远又好
错误的姿势不仅影响技术表现,热爱自行车的新光医院骨科医师蔡效良还指出,长期下来会引发运动伤害,例如肌肉拉伤、神经压迫等问题。
骑乘姿势以“舒服”为原则,养成正确的姿势,才能趋吉避凶,骑得远又好。
●骑乘姿势
双肩放松、自然前倾,双肘微弯握住把手。腰不要挺得直直的,否则不到半小时就痠了。
手掌与手臂呈一直线,避免长时间压迫手掌,会造成腕隧道症候群。
正确的踩踏位置,是用脚大拇趾关节踩在踏板的轴心上。
●上下车姿势
双手抓煞车(固定车子不会乱动),车体微倾左边,右脚从座垫后方跨上车及下车。
不要从座垫前面跨,容易勾到车架而跌倒。
8.避免常见危险动作
“没养成良好的习惯,面对危急情况时,会无法掌控车辆而更危险,”资深自行车玩家林惠忠语重心长地提醒,别做危险动作,因为意外多是在转眼间就发生了。
1. 尽量避免单手骑车,遇车友打招呼“动口不动手”,不必挥手。(台北市郝龙斌市长就是因为举手向民众打招呼,才分心翻车)
2. 不要边讲手机边骑车,要养成停车再接手机的好习惯。
3. 不要穿宽松的裤子或裙子,以免被车轮卷入而翻车。最好穿自行车专用裤,具排汗、透气、防磨擦的?#92;能。
4. 尽量避免在视线不良时骑车,例如夜间、下雨天。
5. 遇雨天骑车时,要穿两件式雨衣,不要穿小飞侠式雨衣或轻便雨衣,因为宽松的下?#92;,易被卷入车轮。
6. 外套不要绑在腰际,虽然看起来很帅气,但容易松脱而被卷入车轮,要收进背包里。
7. 不要并排骑,要尽量靠近慢车道或右侧成一路纵队行进。
8. 不要紧跟在前车之后,保持1~2车的距离。
9. 不要载人或防碍视线的物品。
10. 非不得已不骑上人行道。在人行道上应减速慢行,遇行人众多则下车采步行前进,警政署新订交通规则,最快10月底后要求自行车骑士穿越斑马线时,要下车推着走。
自行车环岛,不能说走就走
电影《练习曲》中听障男孩骑自行车环岛的故事,感动不少人起而效之。自行车铁人陈彦良担心初学者的一时兴起,可能会造成永久的运动伤害。
因为多数人平常没有持续运动的习惯,突然每天骑车约10小时,再加上使力不当,很容易就受伤。
笑称自己就是运动伤害“受惠者”的陈彦良,以过来人经验提醒初学者,“不要以为踩得重(把前齿轮放到最大)就能骑得快。”事实上这种骑法对腿部的压力很大,容易受伤反而骑不远,对于长途骑乘而言,“踩得快,比踩得重来得有利。”
此外,他提醒车友在环岛前除了必须检查装备,出发前2~ 3 个月也要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建议方式如下:
●前三个月:打好有氧基础,每天骑自行车通勤,约5~20公里。
●前二个月:持续骑车通勤,但一星期找一天做长距离的练习,前两周约 30~50公里,后两周可再增加至60~80公里。
●前一个月:持续通勤,但假日的长距离练习逐渐缩短,储存能量,以备出征。
●训练期间,每个星期找一天完全休息、不骑车,让身体完全恢复(不再感觉疲累)后再训练的效果最好。
“运动并不需要那么辛苦,”热爱铁人三项运动的陈彦良分享自我训练的心得:适当的运动会让人心情安定、睡眠品质好,过度运动却适得其反。
如何选择人身部品与自行车配件---文章摘录自 自行车新文化基金会
-----------------------------------------------------------------------------------------------------------------------
很多没有接触过自行车旅行的人,以为自行车旅行不过是骑着车勇往直前就可以了。但一趟练习下来之后才发现,事情并不如想像中的简单,整个人兴奋的心情一下子全 没了。其实这些都是对于自行车旅行的不了解所造成的,殊不知时间较长的自行车旅行,所要培养的知识及能力,绝不是在公园附近骑骑车就可以的。在这个单元将就单 车配备来为大家解说,这样的介绍并不希望大家只是停留在装备派,而忽视实力。因为你对装备越了解,并适时的利用装备,将会使你在旅途中更安全并且玩的愉 快。
随身配备:
自行车安全帽:可以降低头部意外撞击时的伤害,要注意大小是否合头,而配带时也必须要将四条带子调整服贴,松紧合度,不易摇晃移位,前端不可翘起。
自行车上衣:人造纤维制成,利于排汗、保暖、减低风阻,建议选购贴身又不至于紧身的尺寸。
自行车手套:手套背部材质类似车裤,手心部分为皮质,可以增加握把的触感(防滑)、吸震、减少意外摔倒的伤害。
水袋:水壶的代用品,主要构造是由一个背在背上的软袋(可以配合特殊设计的自行车背包),引伸出一根吸食管。这项设计一来使装水容量大增,二来不用再拿取水壶,使的喝水时更加安全。
太阳眼镜:有很多种样式及诉求,主要为防沙挡风及阻挡紫外线。在户外活动时紫外线强烈,所以一定要配戴太阳眼镜,尽量以服贴脸部的最佳,以减少眼睛受伤或产生病变。
自行车裤:除和车衣有相同功能外,重要的是它跨下无接缝,取而代之的是一块软垫,可以吸震、分散压力及防止摩擦,一般认为是比车衣还要优先考虑选用的配备。
自行车鞋:以卡榫机构将足部固定于踏板上,使不滑动,且其硬而紧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足部和踏板之间的磨擦。刚穿上自行车鞋的人需多练习鞋子与踏板的脱离方式,以免停车时因来不及拔开而跌倒受伤。自行车鞋并不是必要配备,一般可用步鞋代替。
随车配备:
水壶及水壶架:装在车上,抽取方便,必备。建议使用两个以上,补充水量较足够。长途旅游还是建议使用水袋。
车灯:天色昏暗、夜路或隧道使用,一般可以兼当手电筒,大多使用干电池为多。此种车灯因亮度不足多为警示来车用,无法充当照明使用。一般建议,长途旅行应使用大型分离式车灯较为妥当。
码表:长途旅行必备,主要用以计算里程及使用时间等。长途旅行时,应选用防水较佳的产品,并多准备备品以免故障时无法使用。
置物袋及后架:
(1)后置物袋:旅行中若时间短、东西少,则可以挂或背在身上骑乘,反之则不宜,应设法加挂车上,否则容易疲劳亦对身体有害。自行车的置物袋最常见的是挂在 后行李架上。通常在行李轻量化的立场,会建议将行李设法简化成不超过一个后置物待袋的量,另一袋子将可存放其他备品。行李袋发展至今已有防水功能,但价格 偏高。建议使用一般后袋内套一层塑胶袋即可。
(2)车肩袋:又称三角袋,位于上管和中管的夹角,短程的登山越野较适合,除置物外还可以用来扛车,但使用时无法装置中管水壶。
(3)车前袋:和车后袋功能相同,一般较无使用,除非环球旅行才会用到。
(4)车手袋:装在车手把前,有降低稳定的缺点,但可放一些较常用到的小东西或地图。
自行车分类一览表
---------------------------------------------------
登山车MTB:
越野车Cross Country(CX)
下坡车Downhill(DH)
双人竞速Dual Slalom(DS)
■跑车Racing Bike:
镁合金跑车
平手把跑车
■休旅车:
轻快车City Bike
休闲旅行车Touring & Trekking
舒适车Comfort Bike
混血车Hybrid
海滩车Cruiser
斜躺车Recumbent
三轮车(Tri-Wheel)
双人协力车(Tandem)
BMX & Freestyle
瘦身车Mini Bike(1)
瘦身车Mini Bike(2 )
好详细~~~感谢分享
这不只新手要看
有些老手可能也不会知道那么的详细吧
——对于这个说法有些问题——
有的人单以跨下长度(脚长)来选择车架是不对的.
例如有个180公分的人腿短.胯下长70公分.
照那种说法就要选择16吋的车架.但是腿短相对身体一定就长.
符合了他的脚却无法符合他的上半身.想微调都没办法.
所以一定要以身高来挑选正确的车架.才有微调的空间.
180就是18吋最适合了!
140就是14吋准没错!
以上面的例子来说~
正常来说应该是依照“跨下高度”来挑选车架大小,如果依照身高的挑小架子,会出现车子太大的现象(因为坐管会不能抽高,达不到坐管高度标准,当停车下车(公路车)的时候也会卡到”跨下“,以上这些现象都是架子太大的现象。
正确是要先选适合的架子,微调的部分可由“龙头长短”和“坐垫的前后”移动来调整,以上两种的微调至少可以增加前后5~8cm的微调距离(这样就可以将车架偏小的部分调整过来)。
PS:(1)龙头长度可以依照个人需求来购买 (2)坐垫在坐弓上面有微调距离。
另外建议车友卖车可以到专业一点的车行去咨询(不过在华东地区这里没有什么好一点车店可以咨询,如果可以先在台北专业的车店做个基础车架FITTING,拿到资料后就可以自行挑选喜欢的车架。
偶素裹脚詹姆仕~(上海) / Skype: jammusu / E-mail:
真是活雷锋再现啊~!!!浓缩了版主慢慢累积的经验知识,受用无穷!
当初我也是卡在车架,我173但是terk山地只有16-18两种尺寸,因此我犹豫了很久,最后入手18寸,现在骑骑感觉还不错,虽然最完美是17.5寸的,整个过程都是慢慢爬文,网络收集零件,最后请人组装,过程虽然繁杂但是拥有一台与众不同的车这个结果是满意且值的的,如果有人想在苏州组车可以联络我哦,我很愿意分享我的组车经验,这是我的手机,msn:,我叫阿翰会员登陆&&账号
消费者应如何选购电动自行车?
来源:爪游控作者:综合
[标签]:电动车选购,选车要点
[提要] 什么样的电动车好,电动车好坏怎么看呢?要想买到一辆适合自己的电动自行车,其实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情,购车者需要了解的知识非常的多
  什么样的电动车好,电动车好坏怎么看呢?要想买到一辆适合自己的电动自行车,其实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情,购车者需要了解的知识非常的多,因为好的电动自行车有很多,但是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要想在多种品牌上百款车型中选出自己最合适的坐骑,该知道的知识有哪些呢?
1、外观:各零部件表面应清洁,无污渍、锈蚀,商标贴花应完整、清晰,无锐边毛刺,如泥板及链罩边缘是否有划手的感觉等,刹车等钢绳末端是否装有保护套等。
2、电池:拆装方便。铅酸蓄电池的重量一般在13.5kg,每天拆装,所以电池的位置一定要适合自己的身材。另外,在提搬电池时,不要用手或钥匙等金属物品触及电池触头,以免发生短路危险。
3、车架:好的电动车架子壁厚、强度高。
4、电机:电机用稀土材料不退磁
5、控制器:线材好,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用的是合格品防水性能好。
6、烤漆:好的烤漆亮度高、不怕晒,长期晒不变色,(在买车时让JS保证不变色)。
7、塑件:好的电动车塑件很厚,用手就能摸出来,拼接处缝隙小,做工精致,再看后备箱塑件也厚,(这点很重要,质量差的电动车后备箱塑件很薄,骑车时哗啦哗啦的响、并且容易开裂,记住塑件JS可不包的)
8、安座、轮胎、轮圈等等真实说也说不完!
  在购买前首先要了解电动自行车的种类和性能,才能决定买哪一类型的车。电动自行车的结构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自行车的车体部分;二是电动自行车的电器控制部分。电动自行车由自行车、电机、电池、控制器和充电器五大组成部分。由于各制造厂家设计和选用电气配套部件的不同,其外观、性能、结构、功能和制造成本各不相同。
电动自行车种类:
  可分为全电动和智能助动型两大类。都装有动力源、动力装置和控制系统。作为动力源的电池还附带配套充电器。
  常见的有全电动自行车:可以脚踏骑行,可以纯电力驱动。电力驱动无须借助人力,利用手把控制速度,实现0-20km/h无级任意变速。配用一组36V12Ah电池一次充电行程可达60公里,是目前市场产品的主流。
  其次是智能助动型电动自行车:可称为真正的助动车,具有与自行车相似的操作方式,可以人力骑行,也可以电力助动,无纯电动功能。有特制的传感器,当接受外力的作用后,通过控制系统作出响应。所谓电力助动,就是由人力骑行力的大小控制电流供应大小,实现人力与电力1:1的组合,当速度达到24km/h时,电力停止供应,骑行感觉格外轻松。与纯电力驱动相比,同样容量的电池行驶里程可提高一倍。智能助动型自行车因其靠人力为主,电力为辅,是真实意义的助动车,将成为电动自行车发展的方向。
电动自行车结构:(基本部件专业用语,维修师傅说出来你听不懂的)
  一辆电动自行车大约由25个部件所组成,按其所处的作用和地位分为基本部件和附属部件两大类:
1.基本部件
  基本部件是指整辆车在骑行时不可缺少的部件,或者是保证骑行安全的部件。
1)车架部件。
2)前卫部件,包括前叉合件(俗称五件碗、七件碗、八件碗等)。
3)车把部件,分固定式车把和组合式车把。
4)前轴部件。
5)前轮部件.包括辐条与条母、轮辋、内胎和外胎。
6)前闸部件。
7)中轴部件,包括曲轴和链轮。
8)脚蹬部件,有整体型和组合型。
9)链条部件,分普通链条和薄型链条。
10)飞轮部件,分为单级和多级两类。
11)后轴部件。
12)链罩部件,分全链条、半链罩等。
13)后轮部件,包括辐条和条母、轮辋、内胎和外轮胎。
14)后闸部件。
15)鞍座部件,包括鞍座和鞍管。
16)反射器部件。
2.附属部件
  附属部件是指对骑行性能不会构成影响,但可使整车更加完善的部件。附属部件有前泥
板部件、后泥板部件、衣架部件、支架部件(分单支架、双支架和中支架)、车锁部件和车
筐部件等。
电动自行车车体按其功能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1)主体部分:由牛架部件和前叉部件等组成,其他部件都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主体部
分上。它除了承受人和货物的重量以外,还要承受行车颠簸产生的动载荷。
  2)导向部分: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骑车人通过操纵车把部件可以使自行车随意改变行驶方向。
  3)驱动部分:由脚蹬、曲柄、链轮、中轴、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通
过蹬踏带动驱动部分可以使自行车前进。
  4)承载部分:由前后轮部件、衣架部件、支柴部件、鞍座部件和前后轴部件等组成,
主要承受骑车人及所载货物的重量。
  5)制动部分:南车把和车闸(包括前、后闸)组成.骑车人可以随意操纵闸把,使行
驶的电动自行车减速或停止。
  6)其他附件部分:由反射器部件、链罩、泥板部件、车锁部件等组成。
电动自行车车体部件
l.车架部分
  车架部分是电动自行车的骨架,是电动自行车的主体,与自行车相比,除丁承受骑行
者、货物和车子自重以及在行驶时由于颠簸产生的各种冲击力外,还多了电池、电动机的重
量、车速增加等因素,车架结构强度要求比自行车加强,牟架的钢管适当增加r直径和管壁
厚度。车型宜选用女式,便于从前边上F车,保证骑行安全。
2.前叉部件
  主要是由前卫和前叉合件组成,胁叉部件的上端和车把、车架配合,前里部件的下端和
前轴、前轮部件配合,组成自行车的导向部分。前卫在车架上可以相对车架的前管灵活转
动。转动车把带动盼叉,使前轮改变方向,另外前叉对于行车时保持自行车的平衡也起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现在电动自行车多数采用避振前叉,骑行舒适。
3.车把部件
  车把部件与前叉部什中的立管连接在一起,安装在车架的前管上,它是掌握电动自行车
平衡行驶及改变行驶方向的导向装置。
4.前轮和后轮轮毂部件
  由前轴部件的花盘置于前轮轮辋中间通过辎条的纺织靠条母上紧,使其两部分组合为一
体,再在轮辋卜装E车胎构成的整体称为前轮.同样。由后轴部件的轮毂花盘置于后轮轮辋
中间,通过辐条的编织靠条母上紧,使其两部分合成一体.再在轮辋上装上车胎构成的档体
称为电动车后轮,由于电动车重量增加,为了整车稳定性,车轮外径小于等于610mm
(1).前轮部件
1)前轴部件:由前轴身(轴管和左右花盘组成)、轴棍和滚动轴承组件(包括轴档、
轴碗、钢球架等零件)组成。
2)辐条和条母:辐条和条母是使前轴部件(或后轮毂部件)与轮辋连接成一体的主要
零件,辐条通过一定的规律编织.巧妙的把轴(或轮毂)部件和轮部件组成一个能承受一
定负荷的、转动灵恬的车轮整体。编织后辐条使其能处于径向跳动量及轴向摆动量极小的平
3)轮辋:轮辋倍称车圈,通过辐条与轴条部件连接,再装P轮胎合成整个车圈。电动
白行车轮辋一般用铝台金制造。
4)轮胎:轮胎的重量和轮胎的材料、花纹对电动自行车骑行的情况影响很大,轮胎的
直径和断面是根据电动自行车的品种、型号和使用要求决定的。电动车蓄电池修复与控制电路检修技巧
轮胎分为内胎和外胎两种,与轮辋配台使用。
①外胎:电动白行车外胎采用软边胎.较边胎断面较宽,能全部裹住内胎,同时着地
面积较大,能适应各种道路行驶。外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加与地面摩擦力(即附着力)。
②内胎:内胎是一条圆形的橡皮管,是做充气、储气之用。内胎使用橡胶制戚。有一
种丁基橡胶是人工台成橡胶,它的密封性能极佳。所以用丁基橡胶内胎充气一次可保持3—
③气门嘴:气门嘴是轮胎充气的喉道,通常可分为压台式和胶合成式两种。
由电动机、减速机构、轴承、外壳、轮毂轴等组成。轮毂与辐条、轮辋、轮胎等组成后
轮部件,辐条、轮辋、轮胎等作用与前轮部件相同。[共 2 页]&&&&&&
()责任编辑:于丽娜
相关阅读:(更多关于“&”)
正在加载...
||精彩图赏
品牌关注排行榜
<font style="color:#EC
<font style="color:#EC
<font style="color:#EC
<font style="color:#EC
<font style="color:#EC
<font style="color:#EC
<font style="color:#EC
<font style="color:#EC
<font style="color:#EC
<font style="color:#E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地车变速器怎么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