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热力学总结 热学 求解

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 &&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少学时)》结合编者2007年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物理少学时》(第2版)编写而成,对该教材中各个章节的内容按框图形式进行了总结,并且结合教学及学生自学需要针对所有章节给出了相关的思考题及其解答;对于教材各章中有代表性的习题给出了详细的解题步骤;同时还结合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补充了一些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一、主要内容框图及教学基本要求
二、思考题及其解答
三、习题选解
四、补充习题及其解答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一、主要内容框图及教学基本要求
二、思考题及其解答
三、习题选解
四、补充习题及其解答
第三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
一、主要内容框图及教学基本要求
二、思考题及其解答
三、习题选解
四、补充习题及其解答
第四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
一、主要内容框图及教学基本要求
二、思考题及其解答
三、习题选解
四、补充习题及其解答
第五章 气体动理论
一、主要内容框图及教学基本要求
二、思考题及其解答
三、习题选解
四、补充习题及其解答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
一、主要内容框图及教学基本要求
二、思考题及其解答
三、习题选解
四、补充习题及其解答
第七章 静电场
一、主要内容框图及教学基本要求
二、思考题及其解答
三、习题选解
四、补充习题及其解答
第八章 稳恒磁场
一、主要内容框图及教学基本要求
二、思考题及其解答
三、习题选解
四、补充习题及其解答
第九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一、主要内容框图及教学基本要求
二、思考题及其解答
三、习题选解
四、补充习题及其解答
第十章 机械振动
一、主要内容框图及教学基本要求
二、思考题及其解答
三、习题选解
四、补充习题及解答
第十一章 机械波
一、主要内容框图及教学基本要求
二、思考题及其解答
三、习题选解
四、补充习题及其解答
第十二章 波动光学
一、主要内容框图及教学基本要求
二、思考题及其解答
三、习题选解
四、补充习题及其解答
第十三章 量子物理学基础
一、主要内容框图及教学基本要求
二、思考题及其解答
三、习题选解
四、补充习题及其解答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大学物理简明教程·力学·热学_百度百科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力学·热学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力学·热学》是1998年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安安。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力学·热学图书信息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英语
尺寸: 26.8 x 19.4 x 3.2 cm
重量: 358 g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力学·热学内容简介
《简明教程?力学?热学(英文版)(第1册)》[1]
的编写是编者主持的“试用英文物理教材”教改试点工作的继续,也是编者大学物理教学经验的总结。从国外引进的教材,虽有诸多优点,但在系统上与我国的大学物理教学基本要求不完全对应,为了满足师生对英文物理教材的需要,编写一套根据我国工科物理教学基本要求,顺应工科物理教学改革的形势,反映编者在多年物理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与经验,与我们的学生在一、二年级的英文水平相适应的英文“简明物理学教程”的计划就提到日程上来了,这就是我组织编写这套教材的初衷。这套英文物理教材是199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列入正式出版计划的。本教材可供普通高等工科院校本科生物理课130~140学时使用。编者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①基本理论讲述方法简明、准确、易学易教。
②为使学生读后达到基本训练的要求,配备了适量的例题、思考题和习题。除自编的题目及我校物理教研室常用的题目外还吸收了一部分英文教材中的优秀题目。
③每册最后编入一个阅读材料,选自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供学生自学,内容力求反映物理学的新发展。不另编写绪论,用第一册的阅读材料“物理学是什么”代之。
④除物理学名词外.绝大多数英文词汇包含在大学英语四级词表内,全部词汇几乎都在英语六级词表内。通过三册书的教学,不但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而且学生直接使用英文基础课教材及专业课教材学习的能力将大大提高。
⑤在第三册的部分插图中使用了编者在教学、科研中积累的素材。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力学·热学目录
Part One Mechanics
Chapter 1 Kinematics
1-1 Frame of Reference Particle
1-2 Position Vector and Displacement
1-3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1-4 Two Types of Problems in Kinematics Sample Problems
1-5 Circular Motion
1-6 Relative Motion
Chapter 2 Dynamics-Newton's Laws of Motion
2-1 Newton's Laws Force Inertial Reference Frame
2-2 General Properties of Forces in Mechanics
2-3 The Fundamental Forces of Nature
2-4 Fundamental Quantities and Units Dimensions
2-5 Applying Newton's Laws of Motion
Chapter 3 Work and Energy
3-2 Kinetic Energy The Law of Kinetic Energy
3-3 Conservative Force and Potential Energy of Weight
3-4 Elastic Potential Energy and Universal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3-5 Conserva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
3-6 The Conservation of Energy
Chapter 4 Momentum
4-1 Linear Momentum and Linear Impulse Momentum Theorem
4-2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4-3 Collision
4-4 Conserv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 of a Particle
Chapter 5 Rotation of a Rigid Body
5-1 Motion of a Rigid Body
5-2 Torque The Law of Rotation Rotational Inertia
5-3 Applying the Law of Rotation
5-4 Kinetic Energy and Work in Rotational Motion
5-5 Angular Momentum of a Rigid Body Conserv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
Part Two Thermodynamics
Chapter 6 The Kinetic Theory of Gases
6-1 Essential Concepts of the Kinetic Theory of Gases
6-2 State Parameters Equilibrium State Ideal Gas Law
6-3 The Representation of Pressure for Ideal Gas
6-4 The Average Translational Kinetic Energy and Temperature
6-5 The Equipartition Theorem of Energy
6-6 The Mean Free Path
6-7 The Maxwell Speed Distribution
6-8 The Boltzmann Distribution
Chapter 7 Fundamentals of Thermodynamics
7-1 Internal Energy Heat and Work
7-2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7-3 Application of the First Law to Isochoric, Isobaric and Isothermal Processes
7-4 The Heat Capacities of an Ideal Gas
7-5 Application of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to Adiabatic Processes
7-6 Cyclical Processes Thermal Efficiency
7-7 Carnot Cycle Reverse Cycle
7-8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7-9 Reversible and Irreversible Process
7-10 Statistical Meaning of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7-11 Entropy
Reading Material
Appendices
Ⅰ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Ⅱ Some Fundamental Constants of Physics
Answers for Problems
.豆瓣[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浙江大学-大学物理热学部分介绍
  &第五章 热学实验 热学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重要内容。在理想热学实验中,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其一是保持系统为孤立系统;其二是测量一个系统的状态参量时,应保证系统处于平衡态。我们的实验内容设计了对空气的比热容比进行测定。 &5.1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气体的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之比称为气体的绝热指数,它是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常数,在热力学方程中经常用到,本实验用新型扩散硅压力传感器测空气的压强,用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测空气的温度变化,从而得到空气的绝热指数;要求观察热力学现象,掌握测量空气绝热指数的一种方法,并了解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及特性。
& & & &【预习重点】
& & & 1.了解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知道理想气体的等温及绝热过程特征和过程方程。
& & & 2.预习定压比热容与定容比热容的定义,进而明确二者之比即绝热指数的定义。 3.认真预习实验原理及测量公式。【实验目的】 1.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2.观测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 &3.了解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及特性。【实验原理】 理想气体的压强 P、体积 V 和温度 T 在准静态绝热过程中, 遵守绝热过程方程:PV 等于恒量,其中 是气体的定压比热容 C P 和定容比热容 CV 之比,通常称 C P / CV 为该气体的比热容比(亦称绝热指数) 。 如图 5.1.1 所示,我们以贮气瓶内空气(近似为理想气体)作为研究的热学系统,试进行如下实验过程。
& & & -1- (1)首先打开放气阀 A,贮气瓶与大气相通,再关闭 A,瓶内充满与周围空气同温(设为 T0 )同压(设为 P0 )的气体。 (2)打开充气阀 B,用充气球向瓶内打气,充入一定量的气体,然后关闭充气阀 B。此时瓶内空气被压缩,压强增大,温度升高。等待内部气体温度稳定,即达到与周围温度平衡,此时的气体处于状态 I( P V1 T0 ) 1 。 (3)迅速打开放气阀 A,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当瓶内压强降至 P0 时,立刻关闭放气阀 A,将有体积为&DV 的气体喷泻出贮气瓶。 由于放气过程较快,瓶内保留的气体来不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可以认为是一个绝热膨胀的过程。 在此过程后瓶中的气体由状态 I P V1 T0 ) ( 1 转变为状态 II P0 V2 T1 ) V2 为 ( 。贮气瓶容积, V1 为保留在瓶中这部分气体在状态 I 图 5.1.1 试验装置简图( P T0 )时的体积。 1 (4)由于瓶内气体温度 T1 低于室温 T0 ,所以瓶内气体慢慢从外界吸热,直至达到室温T0 为止,此时瓶内气体压强也随之增大为 P2 。则稳定后的气体状态为 III( P2 V2 T0 )。从状态 II&状态 III 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等容吸热的过程。由状态 I&II&III 的过程如图5.1.2 所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视频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QQ,谢谢合作!Copyright @2003-大学资源网 版权所有【图文】大学物理_热学基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大学物理_热学基础
上传于||文档简介
&&大​学​物​理​_​热​学​基​础
大小:2.9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物理热学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