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的心得体会体形会发生哪些变化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我练太极拳的体会/薛蔚昌(李雅轩弟子)
我练太极拳的体会/薛蔚昌(李雅轩弟子)
& &&太极拳是内家拳的一种。就太极拳来讲,又分诸多门派,著名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各式太极拳虽各具特征,但其锻炼要领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着重谈谈我在练习杨式太极拳中的一些体会:&1.太极拳的要领,是学太极拳的人必须遵循的方法。不按太极拳的要领锻炼,不去体会、感悟太极拳的要领,尽管架子比划像太极拳,但是,那只能说像,并不是规范的太极拳,也收不到太极拳的效应和好处。&杨式太极一代宗师杨澄甫提出了十条要领,其弟子李雅轩老师细化为十六条。由于太极拳是内家拳,因此,其要领基本上是“内在”的,不容易看清和掌握。有的人练了几十年,依然空无所有,打不上一点意思。动作起来,虚实不清,竖肩抬肘,摇摇晃晃。尽管天天打,经常练,依然老样子。这是什么原因?难!未得其窍!据笔者体会,是要从某一个要领开始,下功夫着意单项突破。只要突破一个,其余就容易逐个地突破了。因为,各个要领是互为条件、互相联系、协调动作、相得益彰的统一体,它们之间具有同性,有相通之处。&2.练太极拳的人,一般都晓得四肢要用腰部带动,可是,总难做到。究其原因,是对太极拳的力道不懂。太极是圆象,转动着的“圆”,是不着力的,力一挨着就被旋转开了。因此,主张以腰脊为,动作走螺旋。手伸出去时,要腰部先动,腰带肩,肩带肘,肘带腕,腕带手掌达于手指,而不是手部先动;脚伸出去时,也要腰部先动,腰带胯,胯带膝,膝带脚腕,脚腕带脚掌达于脚趾,也不是脚部先动。这样,用的力比日常生活中轻得多、小得多。而太极拳研究的就在于用最小的力来制服最大的力。所以,学习太极拳,首先就是要求改变用力的习惯,放弃硬力、僵力。李雅轩老师指出:硬劲不如僵柔动;僵柔劲不如松软劲;松软劲不如轻灵劲;轻灵劲不如虚无劲。这就具体地指出了一条由硬到软、由重到轻、最后到达虚无境界的途径,是逐渐丢掉大力、硬力、到学会使用最小的软力的过程。而太极拳主张的这种力道与日常生活中用力的习惯是不同的。日常习惯不易改掉,这正是学习太极的难点。也许正由于此,使得当前的太极拳锻炼流于空架子、形式化。从形式上看,在清晨的公园、体育场等场所,出现的集众的太极拳活动,阵容可观,颇具规模;可惜,多是比划个架子。无需讳言,单就架子说,连领队的教练在内,在行的像样的都很少见到。长此下去,祖国的这份极为宝贵的遗产,可能失传,这是堪忧的;虽说如此,但有志者只要按照腰部带动四肢的方法以及太极其他相关要领,依照程序坚持自身的锻炼,有决心有恒心,也是能够逐渐掌握的。如果能得到良师指导,就会避免走弯路,取得更快进步。待到明显地觉得一举一手投足都是腰在带动,而且带动得极为自然顺遂,这时,你就在练习太极拳的道路上班向前跨出了关键的一步。随之,也就会感悟到太极提示的“命意源头在腰隙”的道理。再随之,腰在带动四肢运转的同时,在“提顶”、“吊档”以及其他要领协同发挥作用下,腰更加灵活;因而,四肢更加灵活;尤其,手和足更加灵活。&3.“虚灵顶劲”,是太极拳要领中排次居首的一个。对此人们易于忽略;其实,“虚灵顶劲”在整个要领中是个“纲”,“纲举日张”。因其动作细微复杂,操作难度较大,往往不易掌握,才更应知道它的重要性,从而加强锻炼,寻找切人点,去感悟,去把握。&首先,太极所练在“神”。没有“虚灵顶劲”,精神就不能提起来;精神提不起来,意便不能专一,全身皆不得体。其次,“顶劲”与“沉气”使百会穴与会阴穴反向对拉拔长,这样,上下之势得以相称,腰脊的松沉直竖得以形成,就可有效地保持身体的平衡,沉稳。第三,“顶劲”和“沉气”,是上下对称的,因而,是相提并论的。随着“顶劲”上拔的同时,配合以“吸气”,可使力拉上移,从而减轻了下肢的压力和负重,有助于转体的圆活、动作的轻灵、步履的稳健。第四,不会“虚灵顶劲”,就不会配合呼吸。因为,太极拳的呼吸运动,是通过“气沉丹田”和“虚灵顶劲”进行的。这个在“腹式呼吸”中详述,这里从略。&4.“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的又一个要领。&“意”,即意念、思想。就是说在练太极拳时,要用意念或思想而不是力。怎样用思想呢?李雅轩老师讲得既形象又透澈。他说:“思想要像一盏灯满照全室一样地照满全身,使内外上下等规则通通融人拳架中”。太极拳的用“意”在身内,不在身外,不能想到一手一式的用法;倘若想到用法,就违反了太极拳“听劲”的原则,就将内家拳变为外家拳,就将暗劲变为明劲了”(大意)。这里,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太极拳的用“意”,即是用思想练拳,同练拳过程中排除杂念收住思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用思想统领全身,使每一个拳式都按要领规范地进行;后者,是练拳时收住思想不走神。前者,思想是统帅,处于驾驭地位;后者,思想是从属,处于被驾驭地位。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用“意”(同时包括对其他要领的掌握)达到一定程度时,你就会觉得肢体内外上下,都是在“意念”指导下协调地动作的,每个架式的衔接更变、起承转合、自然形成,毫不费力;先前那种刻意放松,也变得自然,且有沉劲;还会感到意之所至,气亦至焉。这时,通体舒爽,稳沉轻快,精力焕发,其妙无穷。此时此际,你就会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并做出这样的结论:“打太极拳,竟然是一种享受。”&5&练习拳架时,肢体要放“松”。这个,凡是学太极拳的人,都是耳熟能道的。其实,在整个要领没有掌握之前,无论主观上怎样刻意去放“松”,总是牵强做作的,是极不自然的,不会符合太极拳“松”的要求。只有很好地去体会要领,规范锻炼,默识揣摩,潜心感悟,天长口久,功到自然成。一旦基本上掌握了各个要领,进而达到一定程度、这时的“松”,才能“松”得整,“松”得匀,“松”的自然,“松”的潇洒。&这里说的“松”,是指整体上的松。如同说“虚灵顶劲”这一要领,是整个要领中的“虚灵顶劲”一样,它不能同其他要领割裂开来。&6&腹式呼吸。太极拳锻炼时,要求始终保持腹实胸宽状态,这样,下盘才能稳键。要做到这点,就须采取腹式呼吸的方法。&腹式呼吸,有顺式呼吸和逆式呼吸两种。顺式呼吸,即呼时小腹内收,吸时小腹外突;逆式呼吸,即呼时小腹外突,吸时小腹内收。&小腹外突时,就是“气沉丹田”;反之,小腹内收时,就是“气不沉丹田”,是交替进行的;这恰好顺应了“气”的一呼一吸,是交替进行状态。这里,会出现这样个问题:当“气不沉丹田”时,气”必然上升到胸部,胸部外挺,气拥胸际、上重下轻,影响身体稳定。但请注意,太极有它的解决方法。太极拳有两个要领——“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始终保证了胸部的平正,再加上“提顶”、“吊档”的配合,即便“气不沉丹田”时的深吸或深呼下,“气”也不会在胸部拥聚。这是因为“含胸拔背”、“沉肩垂肘”使胸部始终保持着平正,不凹不凸,没有给上升的“气”提供扩张的条件;并在“提顶吊档”的疏导下(即“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使百会穴与会阴穴上下反向对拉拔长,这样对称分势),使胸部反而出现宽松的感觉。这正是腹式呼吸的必要条件,也是腹式呼吸能够成立和顺利进行的依据。&笔者从锻炼实践中感悟到,“下则气沉丹田,上则虚灵顶劲”&就是太极拳主张的呼吸法。&太极拳在呼吸法上,曾经出现的主张,主要有两种:&(l)按拳架与呼吸的对应方法,即合、虚、蓄、起、屈、退&…&…&为吸;开、实、发、落、伸、进,&…&为呼。硬去配合。这样,不是不行,而是难度较大,往往容易出现气喘气憋、顾此失彼现象。&(2)呼吸任自然,到一定程度,呼吸自会与拳架结合的。笔者很长时间里,系采取此法,并由此法切人的。&以上所述,还很浮浅和欠缺,很不成熟。&笔者多岁时休弱多病,因此,开始学习太极拳。现已年逾古稀。多年的时间不算短,可是进步不大原因就是停留在练架子阶段,没有从“要领”上下功夫。也不是不知道“要领”,而是难以掌握,走了不少弯路。而今,打上点意思,有了点体会,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开始时如前所述,侧重单项突破,我是从“沉肩垂肘”做起,然后,逐个逐个地解决。就这样慢慢地靠近了门(记得李雅轩老师曾讲过自己:“我只不过是才入门而已”。作为太极名家,此说显然是谦语,不过也说明太极境界高深莫测。以此而论,我说靠近了“门”,都是过头的话),并增加了锻炼时间,越体味,越有意思,越坚持深钻,一发而不可收拾,直至今天提笔想写点锻炼心得出来,以供爱好太极拳的朋友们参考。诚挚地希望他们锻炼得法,费时少,收效快,尽早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勿蹈笔者覆辙。&&&
欢迎转载:
推荐:    练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我学练太极拳十四年头有余,受益匪浅。初学二十四式入门,逐渐又学了四十二式,四十八式,陈氏五十六式,陈氏老架一路,杨氏四十式,吴氏四十五式,孙氏七十三式太极拳,同时学了三十二式剑,四十二式剑,五十六式剑,武当剑,十三剑,舒怀剑及陈氏扇,杨氏扇,功夫扇,夕阳美扇等,每天将以上所学的套路最少练上一遍,夕而久之,总觉得这些套路并不是十分适合我,也不是我所真正追求的太极。终于在02年我有幸认识了杨氏传统套路八十五式太极拳,可以说一见钟情,后又参阅了许多有关〔杨八五〕太极拳的资料,也看了许多名家表演的〔杨八五〕太极拳,最终选中了杨氏第五代传人赵幼斌先生的风格〔杨八五〕太极拳,一接触〔杨八五〕,就感觉习练〔杨八五〕太极拳很过瘾,越练越有味,赵幼斌先生行〔杨八五〕太极拳舒展大方,轻灵圆活,身段干净,拳姿潇洒……。就我而言,习练〔杨八五〕太极拳,“气”的感觉容易产生并且较强,健身效果特别好。我感觉竞赛套路只适应比赛和表演,而用于健身的效果却没有传统套路效果好,竞赛套路好比一壶水,没等水烧开就收势了,水老也烧不开,即使烧开了也只是白开水而。而传统套路则似纯正的浓茶一样,越品越有味,韵味无穷,现在我每天必到公园习练至少三至四趟〔杨八五〕太极拳,由于专练〔杨八五〕,方向明确,精力充沛集中,自我感觉拳架比以前漂亮了,还有点太极的味道,练拳也流畅自如,感觉〔杨八五〕太极拳,锻炼效果特别好。运动的方式及强度也挺适合我。
曾几何时,我是遗传性高血压病患者。没学会太极拳时,整天沉醉在麻将桌上,狠不得把麻将煎水喝,回忆哪天,由于玩麻将时间太长,血压骤起,不幸中风,幸亏麻友及时把我送往医院抡救,但还是落得手脚不听使唤,走路如同踩在弹簧上,高一脚低一脚掌握不住平衡,右手也伸不直了,头也经常发昏。由于有绪多的后遗症,当时的心情非常低落,用生不如死这句词形容当时的心境也不为过,悲观极了。
由于家人及亲朋好友的劝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的一位医师朋友告诉我:最有效的措施是运动锻炼,而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打太极拳。他给我看的资料中说: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运动疗法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确认为最有效的降压措施之一。
那么,我该如何制定和落实合理的锻炼计划呢?首先,我必须了解运动疗法的一些基本概念。以运动处方形式,确定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运动强度,包括心率的快慢,运动持续时间的长短,运动频率,运动形式等等,通过太极拳特别是与〔杨八五〕太极拳有缘,通过长时间的持之以恒的锻炼,现在的我基本上恢复到十几年前中风的那天前的我一样,身体彻底康复,血压也正常,头也不昏了,的确是太极拳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对〔杨八五〕太极拳独有情钟,我决心这辈子就重点习练〔杨八五〕太极拳,健康,快乐的享受……
更多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身多久才能练出形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