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会雨下大啦你会不会会有所影响呢?

公司全称: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电话:010-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中路18号国投创意信息产业园北楼1层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 举报邮箱:&&&&&&&&&&&&大雨纷纷比赛继续 看青奥会健儿雨中身姿-东方体育-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大雨纷纷比赛继续 看青奥会健儿雨中身姿
原标题:大雨纷纷比赛继续 看青奥会健儿雨中身姿
  原标题:雨中曲
  危地马拉运动员雷吉娜?罗梅罗在雨中射箭。新华社
  主运行中心:“最强大脑”早有雨战预案
  对于昨天的大雨,青奥会的“最强大脑”主运行中心(MOC)早有应急预案。MOC竞赛指挥组相关负责人介绍,23日接青奥气象部门通知,24日将有中雨、大雨、暴雨、雷电等天气,他们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了应急预案,除了取消24日在室外进行的体育实验室活动,对当日进行的比赛也进行了相应准备。
  据介绍,MOC和沙排场馆团队提前进行了预案分析,从测试赛的场地使用情况来看,沙排赛场的渗水效果良好,可以保证比赛继续进行。MOC提醒场馆为观众准备好看比赛时使用的雨衣。如果赛时期间碰到大雨、暴雨及雷电天气,则将与MOC进行视频会议商讨比赛是否改期等情况。
  昨天的大雨虽然让皮划艇、网球等户外比赛推迟举行,但没有让比赛改期。因此,MOC大多只对场馆和竞赛组织进行了指导。
  帆船帆板:风随雨来,头回“准时开赛”
  昨天上午,天空飘着雨丝,金牛湖赛场却是一片欢呼――风力正好,帆船帆板奖牌轮可以进行了。
  运动员们拖着帆船下水,11点,比赛正式开始了。这可是“望天吃饭”的帆船帆板项目开赛以来第一次准时开始呢。
  “我们不怕下雨,就怕没有风。第一天比赛就下着小雨,没有什么影响。前几天没有风,比赛都停了两天了,今天运气真不错。”土耳其小姑娘德琳笑眯眯地说。
  昨天对帆船帆板项目来说,确实是“天公作美”,不仅风力够强劲,大雨也是到了帆船帆板4个项目全部结束后才倾盆而至。没有比赛压力的运动员们,大笑着冲出去在雨中狂欢,“昨天下午的那场雨比今天还大呢,我们照样在雨里踢足球、玩自拍,浇了个痛快。”
  不过,帆船帆板颁奖仪式是在室外进行,如果雨太大,颁奖仪式就得改期了。好在天遂人愿,下午4点,天空放晴了。获奖运动员脖子上挂着奖牌,满面笑容地挥舞起了双臂。
  来自浙江的中国姑娘吴琳俐拿到了女子帆板金牌。这块金牌悬念并不大,虽然第一天首轮比赛结束她只排在第三,但后面几天她很快追了上去。经过前6轮比赛,她以累计9分名列第一,昨天最后一轮比赛中,她在第一圈稍微落后,但很快赶超对手并将优势保持到最后。因为训练和比赛,很久没回家的她举着金牌喊道:“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田径:“赤脚大仙”淋雨跑得更快
  上午9点,青奥会田径比赛迎来了第二个“金牌日”。看着体育场上空飘落的雨滴,不少观众心里打起了鼓:“碰到下雨天,比赛还能正常进行吗?”好在上午的雨势不是很大,田径场上的运动员们也没有让观众失望,在这场“雨战”中,不少选手还刷新了个人的最好成绩。赛后,男子1500米金牌得主、肯尼亚选手索埃特的话,说出了大多数运动员的心声:“天气并没有影响我的发挥,我还觉得下点雨挺好的,跑起来感觉很凉爽。”
  比赛开始阶段,体育场的雨势有些紧,这给运动员们的赛前热身带来了一定影响。“出场前热身时雨下得有些大,感觉身体有些发冷。”15岁的奥地利姑娘伊娜?许默对记者说,她出战的女子200米决赛A组是上午的最后一个比赛项目,“我上场时雨已经停了,跑道上也没有积水,对比赛没有影响。”
  在男子跳远决赛中,中国选手钟沛丰以7米37的成绩获得了一枚铜牌。比赛过程中,钟沛丰每完成一次试跳,便赶忙躲回到休息区避雨,还不忘套上一身运动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是因为下雨身体发冷吗?”赛后,当记者询问钟沛丰的“雨战”感受时,他笑笑说:“没有啊,下点雨挺舒服的,我是怕身上淋了雨影响助跑,算是做点保护措施吧。今天大家都是在雨中比赛,我对自己的成绩很满意,算是超水平发挥吧。”
  男子1500米决赛中,来自肯尼亚的索埃特以3分41秒99的成绩夺得冠军,雨天比赛不但没有给他“拖后腿”,反而让他跑出了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赛后,索埃特还特别“感谢”了这场不期而至的小雨,“我挺喜欢这种天气的,赛场内没那么闷热了,跑起来很舒服。”
  在女子3000米决赛B组中,还出现了两名“赤脚大仙”――“沐浴”着丝丝细雨,津巴布韦选手恩莉莎和莱索托选手塞洛光着脚跑完了全程,两人最终分列该组的二、三名。下雨天还光着脚比赛,会不会影响比赛成绩?塞洛的答案是“NO”。8月20日的预赛中,塞洛的成绩是10分08秒03,而这场雨却意外激发出她的“潜能”――9分59秒47,比预赛成绩快了近9秒,这也刷新了她的个人最好成绩。
  皮划艇:赛场响起《阳光总在风雨后》
  昨天下午,皮划艇单人划艇静水一对一对抗赛的女子半决赛即将开赛,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比赛只能推迟半小时出发。为了躲雨,运动员、工作人员、媒体记者连忙冲进了休息间。
  这时,一群摄影记者询问场馆志愿者们有没有遮雨的工具,原来他们是想到休息室外拍摄大雨瓢泼、电闪雷鸣的场景。一位来自白俄罗斯的摄影记者笑着说:“我们到了南京之后,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么大的雨,这个画面可是意想不到的。”旁边一个记者补充道,“下雨时湖中的风景也非常美,很别致。”找来了几把大伞,摄影记者们冲进了雨中,虽然很快被大雨浇透了,但拍到了期待中的画面还是让他们非常兴奋。
  半小时后,雨渐渐停了,天空也露出了些许阳光。此时,赛场内响起了《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声,皮划艇的运动员们也为接下来的比赛做好了准备。
  网球:名字里有“雨”,徐诗霖雨后夺冠
  昨天的网球女单决赛开始前,大雨突然来袭,户外的观众区顶棚被大雨掀翻。不过,现场并没有慌乱,观众在工作人员的疏导下有序撤离到旁边的室内网球馆。雷阵雨过后,比赛继续进行,最终中国选手徐诗霖夺得了女单冠军。
  网球是室外比赛项目,受天气影响较大,网球场馆团队两天前收到天气预报,得知决赛日会有中到大雨,为此制订了应急方案和转场预案。下午1点,赛场还没有下雨,此时为转场预备的室内赛场已经准备好了。2点20分,大雨来了,现场迅速启动观众转移方案。场馆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雷阵雨很快就过去了,场馆团队在与各方面协商后决定比赛继续在室外进行。
  为了让积水在最短时间排出赛场,场馆团队用事先准备好的排水器材清理场上雨水。傍晚的混双决赛前,天空再次飘雨,网球比赛的最后一块金牌在室内馆诞生。
  沙排:美女帅哥“湿身”观众更“嗨”
  阳光、沙滩、美女和比基尼,是沙滩排球最独特的风景线。经历了几个艳阳天后,昨晚的毛毛细雨丝毫没有降低比赛的观赏性,沙排美女、帅哥们“湿身”后表现更加出色,观众更加疯狂。
  昨天下午的大雨让天气凉爽了许多。沙排国际技术官员曹宇介绍,由于沙排场地的沙子渗水性很好,下午暴雨并没有对场地造成任何影响。傍晚6点比赛如期进行,沙排宝贝身着比基尼在场上热情舞蹈,带动现场观众一起“嗨”,阿根廷队的选手一出场,她们高挑的身材和健康的肤色,就引得现场尖叫声连连。赛后,阿根廷选手伊雷妮?贝拉西奥告诉记者,“今天有点儿冷,但比赛开始后,我们就完全融入在其中了,平时训练也会遇到这样的天气变化,还是能适应的。”
  赛至晚八点,天空又飘雨,场馆团队已经提前为观众准备好了雨衣,而运动员则继续冒雨比赛。德国男子沙排选手尼克拉斯?鲁道夫说:“这点雨不算什么,我们训练时会碰到比这更大的雨,反而更提神。”(记者冯兴邢虹朱凯实习生吴盈超陆鸣子龚婷婷)
  原标题:大雨纷纷比赛继续看青奥会健儿雨中身姿
  稿源:人民网
  作者: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已有条评论&&&&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南京青奥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发布时间:日 07:16 | 来源:新华日报
巴赫掀起自拍潮
砳砳萌萌哒
最后一名的坚持
  【声音】……
  参与进来 共享激情
  这是一届创新的奥运会。在项目设置上进行了创新,比如混合接力就有国家混合,也有性别混合。此外,在跳水、曲棍球等项目中也有创新。体育实验室也是非常好的创新,不仅有利于运动项目的推介,也让南京人观看、欣赏了这些激情的运动项目,并参与其中。
  ——国际奥委会主席
  创新,让青奥更年轻
  创新,是本届青奥会的最大特色。青奥会,绝不是对奥运会的简单复制,赛制创新是关键。对任何体育单项组织来说,创新都是关键。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进来,不断增强项目的普及程度。创新,让青奥会变得更年轻,更有生命力。
  ——国际篮联主席 帕特里克·鲍曼
  【回放】……
  “南京试验田”树典范
  南京青奥会落幕了,“创新青奥”却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理念创新、赛制创新、方式创新,创新既丰富了这场青春盛会、体育盛会、文化盛会的内涵,也在奥林匹克“试验田”里树立了一个典范。
  青奥会是为青年人搭建的舞台,搭建青春舞台的也多数是青年人。青年人的赛事青年人办,是本届青奥会理念的一大创新。青奥会筹办队伍中约一半是80后青年;2万名赛会志愿者绝大多数是90后;世界文化村里204个“文化小屋”,全部由南京青奥示范学校的中小学生搭建。在青奥会上频频抢镜的吉祥物砳砳,其设计者也是一位80后——北京印刷学院的大学生崔欣晔。
  发挥青年人的聪明才智办青奥,南京青奥会设立由12名中学生组成的青奥小顾问团,以青少年的视角为开幕式、主题歌、文化教育活动出谋划策;向全市青少年征求开幕式创意的活动,收到了9000多条青少年的创意和点子,不少创意完美体现在开闭幕式上。
  南京青奥组委副秘书长戚鲁说,南京青奥会始终把青少年的参与和满意度作为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以青年为主体让青年人唱主角。让青年人办青春盛会,一个理念的创新,让一颗颗年轻的心,扮靓了一个激情飞扬的青奥梦。
  8月10日下午1时,南京青奥会网络火炬全球传递人气指数突破1亿大关,堪称奥林匹克圣火传递的创举。南京青奥网络火炬传递在108天里,传遍204个国家和地区,首次实现奥运圣火传递到所有奥委会国家和地区。
  “碰手机,传圣火”,虚实结合、以虚为主、以青少年为主,南京青奥会火炬传递在青奥历史上创新性地融合游戏互动方式,首次将传统的火炬传递元素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全新的表达。
  8月26日傍晚,8×100米混合接力赛在南京燕山路落幕,与其说这是一项比赛,不如说这是一个大派对。600多名运动员不分国籍、语言、肤色、性别,重新组队参赛,运动员在比赛中成为朋友,在运动中享受快乐,让比赛回归体育本源。
  混合团体赛是本届青奥会的一大创举。南京青奥会设有28个大项222个小项,其中的15个大项、17个小项设置了混合混编团体比赛。体育赛制的创新,让运动员能够参与更多的体育比赛,更重要的是,让青奥会成为各国运动员交流的新平台。
  位于鱼嘴湿地公园的“南京2014体育实验室”,11天迎来3万多观众和体验者。这是根据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提议而设立的一个全新项目,把武术、攀岩、轮滑和滑板引进青奥会进行展演,也是南京青奥会的一个创新之举。体验者与奥运冠军、世界冠军零距离接触,在体验中领略体育的魅力、运动的快乐。
  南京青奥既是体育的盛会,更是文化的大派对。青奥文化村天天有演出,204个文化小屋,让运动员们体验不同的历史和文化。青奥村小舞台围绕奥林匹克教育主题,让各国运动员和青少年在互动中增进了解,交流文化,建立友谊,分享快乐。青奥期间,组委会还推出20多项创意十足的文化教育活动,让来自五大洲的客人接触中国文化,触摸南京文脉。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林华维
  【声音】……
  文化小屋,最美好的记忆
  我们在这里玩得很开心。刚才我们和志愿者一起玩足球,是那种像苹果一样小的足球,我们可以踢得像中国的毽子一样。在青奥村,我最喜欢的是文化小屋,我做了手链,还画了瓷盘,和很多中国小朋友合了影,小屋太多了,我想一个个地玩,但很快又有新的小屋,根本没有时间全部玩完。还有一个晚上,我们就要离开这里了。我会永远记住这里。
  ——巴布亚新几内亚女足运动员
  同心结,文化交流会延续
  东山外国语学校的同心结学校在吉尔吉斯斯坦,这次我们搭建的文化小屋很地道,代表团24日还特地去学校参观。东山外国语学校准备了500多份明信片,还有学生自制的南京宣传画,请代表团带给同心结学校。青奥会闭幕了,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会结束。
  ——吉尔吉斯斯坦人 南京审计学院教师 肯 尼
  【回放】……
  文教活动打开交流之门
  临近尾声,涌向“青奥”的人却越来越多。青奥村外,人流如潮,市民要抓住最后的机会感受青奥的氛围,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话,就是南京人张开双臂拥抱着青奥;在村里,各国运动员就要挥手道别,而无法告别的是他们胸前小小Yogger(社交钥匙)里的“新朋友”和对一座中国城市的记忆。
  世界文化村里活跃着上千名文化教育代表。“青奥筹办期间,有20万孩子参与。每位孩子背后就是一个家庭,如果不是希望把筹办青奥当成推动南京教育国际化的一次大好机会,那我们没必要付出这么多时间和资源成本。”南京市教育局工委书记刘莅说。
  一个小小的Yogger,藏着青奥会派对的秘密。截至27日,4066名Yogger注册使用者,互动次数达到821602次,日均互动6万多次。
  青奥会期间,围绕五大主题,组委会推出的各类文化教育活动达4837场,吸引了100多万人次参与。由于相关活动报名踊跃,25日至27日,组委会又增加了9个场次的文教活动。
  3000多名青少年运动员,大部分是第一次来到亚洲,绝大部分是第一次来到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也是一生唯一一次参加青奥会。15—18岁的青少年正是开阔眼界、认识世界的黄金时期。“我们要和偏见、和不良习惯争夺青少年。”各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成人们也被青奥的文教和交友理念所倾倒。
  国际奥委会,这个世界最大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为让更多人分享快乐青奥,花了不少心思。文教活动设计再好,没人参与,一切归零。如何让3000多名短暂相聚在一起的运动员参加进来,国际奥委会最主要的动员方法是组建了一支文化青年大使的队伍。国际奥委会在204个国际奥委会成员国家和地区中确立了104位文化大使。各位大使负责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运动员参加文教活动。在很多活动现场,可以看到大使们活跃的身影。
  也许,这些模范们同样享受与运动员分享快乐的时刻。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声音】……
  一生难忘的奥运记忆
  对运动员来说,青奥会只是他们参加的众多体育比赛中的一次,但对志愿者而言,可能是一生中唯一的奥运记忆。把朝夕相伴了两个星期的小伙伴们送上回国的航班,特别舍不得。就像送别来家里做客的朋友一样,讲不出再见。——青奥德国代表团
  陪同志愿者 叶思远
  完美无缺,来自于奉献
  青奥会就像是一台庞大而精确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相当于大机器里的螺丝或齿轮。正是每一颗螺丝和每一个齿轮的精确运转,才给世界奉献出一场“完美无缺”的青奥盛会。 ——南京青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助理 王 冉
  【回放】……
  小青柠诠释最美微笑
  28日清晨5时,南京市浦口区公安分局民警王强就来到青奥体育公园外的执勤点,一头钻进移动警务室查看各区域实时监控。这个时间点,比往常早了半个钟头。“越是到最后,越要绷紧安全弦,站好最后一班岗。”王强一语道出成千上万青奥安保人员的心声。
  八月的南京,清新宜人。从青奥村、体育馆到机场饭店,随处可见一抹清新的“柠檬绿”;八月的南京,热情似火。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是精神抖擞的“红袖章”。他们笑容灿烂,热情周到,专业执着,自始至终,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尽职尽责的行动诠释着青奥精神——奉献。
  记者28日走进青奥体育公园志愿者之家时,小青柠们正在一面“笑脸墙”前合影留念。青奥体育公园志愿者经理沈德赛告诉记者,场馆共招募了1200多名志愿者,赛事期间,每一位志愿者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直到现在,才有空闲拍照合影。
  青奥期间,记者还结识了一位哈萨克斯坦籍“小青柠”。今年21岁的米德吾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大三学生,会说四国语言,赛间担任语言服务志愿者,正是他,帮助工作人员在开幕式前及时找回被误送的车辆,没有影响训练和比赛。闭幕式当天下午,记者在南京奥体中心看到,东安检口进去200米处,来自江苏警官学院的年轻志愿者汤惟彬在路边站得笔直。他面前的这条路段是观众拍照留念的扎堆地,也是特许经营店和观餐饮店的所在地,极容易形成人群滞留。他的职责,就是在堵点形成前,引导进出场观众有序疏散。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世停
  【声音】……
  青奥,一生一次
  青奥金牌零的突破,终于实现了,真的很开心。在领奖台上一直在哭是因为练习很累,青奥会一生就一次,拿到自己想要的又很感动。
  ——中华台北代表团女子跆拳道选手 黄怀萱
  梦想,刚刚起步
  青奥村最让我不适应的是饮食,没有辣椒,我都感觉自己瘦了。能拿到奖牌大概是下雨天对大家的成绩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过观众的热情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的梦想才刚刚迈出第一步,下面还有更大的比赛等着我!
  ——中国男子跳远选手 钟沛丰
  【回放】……
  在运动中追逐梦想
  11天,青奥赛场共决出222枚金牌。这么多冠军选手中,来自波兰的网球选手迈赫扎克或许最为意外。赛前,连他自己都没想过能拿冠军。但青奥,就是这样一个创造奇迹、实现梦想的舞台。
  即便沉甸甸的金牌挂在脖子上,迈赫扎克还是感觉像做梦:“铜牌我就谢天谢地了,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这是迈赫扎克职业生涯中迄今最重要的胜利,“每天晚上我都会看着它,然后‘哇’地感叹出声来。”
  有自己追逐梦想的,也有为朋友圆梦的。牙买加选手马丁·曼利以46秒31的成绩拿下男子400米金牌,他撕下号码布朝向摄像机镜头,上面赫然写着“麦肯齐”的名字。麦肯齐是他的队友,今年2月不幸去世。对逝去朋友的记忆成为曼利的动力。
  结果不是一切,追逐梦想的过程才是最美的。这就是奥林匹克的理念。虽然没能在偶像刘翔的注视下跑出最好成绩,但17岁的泰国“小飞人”巴林亚·穆内依然有所收获。他说,自己喜欢奔跑的感觉。“我会一直跑下去的。跑步承载着我的梦想,我不会感到害怕。而我只想每天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
  追梦者,不仅在赛场。在青奥3000多名注册记者中有35名特殊的年轻人——青年记者。他们来自5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年轻的心,稚嫩的笔,触摸青奥脉动,领悟体育人生。沈阳体院大四毕业生刘美英就是其中一员。用青春记录青奥的青年记者,也在追逐梦想道路上一路狂奔。
  追梦,瑞典乒坛常青树——佩尔森有话要说。“追逐梦想的过程才是最享受的。尽力了就好,不用强求结果。”打了7届奥运都没拿过一金的佩尔森说,“从事一项运动,谁都想登上金字塔顶,但不可能人人如愿,那是不是只有冠军才算成功呢?成功的标准是多元的,你为梦想努力了、付出了,不管能走多远,就是成功。”
  一个个追梦的故事,构成了青奥的青春篇章。青奥会的意义,就在于给了年轻人一个筑梦舞台。这里,注重的是年轻人的交流与成长,收获的是感动、快乐、鼓励等正能量。青奥会,就是这场青春筑梦行动的起航典礼。对这3700多名15岁—18岁的孩子来说,最不缺的就是梦想。追梦之旅,无论名次高低,不管成绩好坏,每一个梦想都值得尊重,每一个追梦的故事都值得书写,每一个追梦的孩子都值得点赞。
  南京,以2500年的文化积淀,交融全世界青年的梦想与激情。在这里,他们将携手完成梦想中的“成人礼”筑梦。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董 晨
  【声音】……
  青奥,变化就在身边
  作为国企平台,又是服务民生部门,我们亲身经历了青奥给南京带来的巨大变化。机场建成双跑道,地铁通了三条,进出城道路全部快速化,路旁绿化带花团锦簇。连市民代步的公交车,也是“鸟枪换炮”,一半是新能源车,主城区全部是空调公交。南京作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更突出;市民日常出行,更舒坦了。
  ——南京市交通集团纪委书记
  每一个人都是青奥元素
  从一个媒体人到服务媒体的青奥工作人员,让我学会了很多。青奥会注册媒体4000多个。青奥媒体采访有一套严格的标准,譬如要预约,不能干扰运动员参与文教活动,我们要和各国同行沟通好。青奥服务水平,其实体现在我们每一名志愿者、每一名工作人员身上,所以事情不但要“做成”,还要努力“做好”,要有国际视野、国际胸怀、国际方法。
  ——青奥村文化教育部工作人员 姜晶晶
  【回放】……
  南京因青奥而神奇蜕变
  南京,拥有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青奥,创办才十年的年轻国际赛事。2014,二者的“激情碰撞”,奏响了一场世纪交响:青奥,在南京“长大成人”了;南京,因青奥神奇蜕变。
  2010年,首届青奥会在新加坡“呱呱坠地”,首创文化和体育交融的办赛理念。4年后,南京用博大深厚的历史积淀,嗨翻全城的市民热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把这一理念宣泄得淋漓尽致。
  穿上衣袂飘飘的汉服,学一段中国传统功法,编一个吉祥中国结,写几个横平竖直的毛笔字……在青奥村,“中国文化”让各国运动员学得开心、体会真切。
  登城墙探秘山水城林,去戏坊体会说唱做打,到郊区品味茶香荷韵……走出青奥村,“南京故事”让中外嘉宾如痴如醉,甘之如饴。
  “文化和体育是人类的基本表达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尹琳娜·博科娃女士26日在青奥会论坛上致辞。南京用4000多场文化大餐、百万人次参与,演绎了一场“青奥嘉年华”。一大批新鲜、有趣、好玩的项目在这里首创、定型。“南京将青奥会的交流共享和智慧创意传递给全世界,青奥理念因南京而广为人知。”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组委首席执行官拉诺莎点评。
  从新加坡到南京,青奥会化蛹为蝶,完成了“成人礼”。从2010年申办成功到2014年完美谢幕,南京建城市、办赛事、惠民生,从功能品质到精气神都有了质的提升,市民生活悄然生变,点点滴滴的幸福感,汇聚成百姓心中的暖流——
  城市交通畅达了。禄口机场迈入双跑道时代。红山客运站投用,公铁地一体换乘。3条地铁线穿江越城,南京成为地铁上的城市。城西干道、江东路快速化改造,“井”字形内环变成了“田”字型,城市交通主动脉通了。
  “老南京”的味道浓了。全长23公里的明城墙贯通,20米高度看南京,山水城林、都市风光尽收眼底。六朝、科举、汤山直立猿人三大博物馆投用,夫子庙整修一新,老门东修旧如旧,街坊老巷有说不尽的市井民俗。
  “南京青奥会体现了中国的高效率、完美无瑕的运行和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在南京举行青奥会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点评。
  从河西CBD到“南京眼”,渐行渐近的天际线把城市一步步拉向长江之滨。青奥村、“南京眼”、青奥双塔的“青奥轴线”,成为南京新地标,引领河西南部开发、滨江发展。大批体育场馆改扩建,城市借力打造“10分钟体育健身圈”,创建“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国际体育名城”。
  青奥打开了城市眼界,激发了市民精神。从青奥组委官员、志愿者到每一位市民,从来没有这样拧成一股绳,和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国际规则”不仅体现在青奥赛会上,也将体现在今后的城市管理和经济活动中。从此,南京成了“奥运城市”;“后青奥”时代,南京将更加精彩。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顾巍钟
  本版配图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万程鹏 余萍 朱江 肖勇
  新华社发
  本版漫画 张晓贞
本版策划 薛颖旦 孙庆
责任编辑:刘佳华
党务问答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撸管会不会影响身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