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波兰是不是发达国家、瑞士、挪威等欧洲国家经济很发达,在世界上只算个经济大国,地位还较差,影响力也不怎么好?是吗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知识点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由于被剥...”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它们还通过各种限制措施,承担起保护其国内市场免受进口冲击的重担。……其直接后果就是以关税、进口配额和国际协定等形式出现的一系列报复性和防御性措施的出台。——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前看·在路上》材料二&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但它仍只是一个准国际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人们还在酝酿筹建一个新的真正的多边贸易体系的原由。美国就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无理地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等等。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具备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材料三&&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5条又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材料四&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怎样的贸易政策?并分析其原因和后果。(3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必要性。(4分)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世贸组织的主要宗旨是什么?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 &&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江苏省海门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测试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它们还通过各种限制措施,承担起保护其国内市场免受进口冲击的重担。...”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分析,“保护其国内市场免受进口冲击”可知是贸易保护主义,原因结合罗斯福改革可知是经济危机的结果,后果从国际贸易角度分析。第二问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综合概括得出答案,材料二中文字“临时协定”“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没有具备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说明关贸总协定存在一定,材料三中的世贸协定正好解决了关贸存在的问题。因此说明世贸组织成立十分必要。第三问依据材料四中的文字“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 互惠和互利”“ 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贸组织的宗旨,世贸组织积极作用可以从成员国利益、世界贸易和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等方面概括回答。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它们还通过各种限制措施,承担起保护其国内市场免受进口冲...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它们还通过各种限制措施,承担起保护其国内市场免受进口冲击的重担。...”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与“(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它们还通过各种限制措施,承担起保护其国内市场免受进口冲击的重担。...”相似的题目:
(18分)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国家兴,货币兴;国家亡,货币亡”这句话。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1:13.13—15.45
&&&&&&&&&&&&&&&&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二&& (西班牙所属)美洲年均金银出口额,年为300万皮亚斯特(计量单位), 年为1600万皮亚斯特……300年间增长了11倍。整个殖民地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樊亢、宋则行《外国经济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什么变化?(2分)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3分)&材料三&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在世界货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角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在“现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眼中,随着野蛮的痕迹、超主权货币——黄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号称雄世界,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然而,盛宴总会结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可当之势崛起。直到今天,我们的世界还是美元时代。&&&&&&&&&&&&&&&&&&&&&&&&& ——据宋泓均& 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四&& 当然,对于货币领袖这样的地位,任何国家都会觊觎。美元是否能够打破英镑盛极而衰的宿命,形成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长久主导权?美元如日中天,甚至出现“美元荒”时,有人说,美元可以基业长青;而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美元态势减弱时,有人说,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 &&&&&&&&&&&&&&——据宋泓均& 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2)19世纪上半期,英镑确立了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简要说明英镑确立霸主地位的原因。(3分)&(3)20世纪40年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是怎样确立的?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有利条件。(7分)&(4)材料四中说“美元可以基业长青”和“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这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3分)&&&&&
《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好”在①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②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③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④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①②③④①②③②③④①②④
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展开的关税战、倾销战激烈而残酷。这种局面在二战后才得到比较好的解决,这主要得益于&&&&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社会主义经济取代了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由于被剥...”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它们还通过各种限制措施,承担起保护其国内市场免受进口冲击的重担。……其直接后果就是以关税、进口配额和国际协定等形式出现的一系列报复性和防御性措施的出台。——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前看·在路上》材料二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但它仍只是一个准国际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人们还在酝酿筹建一个新的真正的多边贸易体系的原由。美国就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无理地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等等。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具备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材料三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5条又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材料四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怎样的贸易政策?并分析其原因和后果。(3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必要性。(4分)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世贸组织的主要宗旨是什么?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 ”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它们还通过各种限制措施,承担起保护其国内市场免受进口冲击的重担。……其直接后果就是以关税、进口配额和国际协定等形式出现的一系列报复性和防御性措施的出台。——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前看·在路上》材料二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但它仍只是一个准国际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人们还在酝酿筹建一个新的真正的多边贸易体系的原由。美国就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无理地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等等。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具备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材料三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5条又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材料四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怎样的贸易政策?并分析其原因和后果。(3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必要性。(4分)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世贸组织的主要宗旨是什么?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 ”相似的习题。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这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化等方面有哪些意义?试结合实例,举两例说明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是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驻波兰大使徐坚出席波兰卡托维茨欧洲经济大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及“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会
  日,驻波兰大使徐坚应邀出席在波兰卡托维茨市举行的欧洲经济大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及“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来自中国和波兰等多个中东欧国家的100多位代表参加。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局长马伊曼主持研讨会,波总统府国务秘书杰孔斯基、外交部副国务秘书卡茨佩尔契克、企业发展局局长卡斯普夏克等嘉宾应邀出席。与会人员围绕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波兰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来自中波两国政府、智库、媒体的嘉宾  徐大使在演讲中阐述了“一带一路”构想的主要内容、意义及参与方,强调了中国与中东欧各国应依托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即“16+1合作”这一重要平台,加强政策沟通、基础设施联通,并发挥创造性,使“16+1合作”与“一带一路”充分对接,把握机遇,带动合作走向新高,惠及各国人民。徐坚大使发表演讲  波方嘉宾表示,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是波政府作出的重要战略决定,“16+1合作”亦是波中合作的重要平台及对欧中合作的重要补充。各方要以更加务实的态度,进一步加强沟通,秉持创新精神,丰富合作机制,为双向贸易投资创造更好的环境,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合作共赢。在总结陈词中,各方表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波兰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并在“16+1合作”中发挥带头作用充满信心,认为波中合作已展现广阔前景,需各方积极付诸行动。波兰副外长卡茨佩尔契克发言  与会者还在现场取阅了英、波文版本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  欧洲经济大会每年在波兰城市卡托维茨举办,是中东欧地区最重要的经济论坛。本次会议持续3天,有来自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约7000名与会者出席。
(责任编辑:HN666)
04/23 02:1404/22 17:3204/22 09:4304/22 08:2904/22 08:2204/21 19:2604/21 19:1404/21 16:4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材料二: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而然,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材料三: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请回答:(1)“马歇尔计划”增强了西欧的“离心倾向”,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这种离心倾向产生的原因?(4分)(2)材料二与材料三有关苏联对这一计划的态度的认识有什么不同?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是什么?(3分)(3)结合上材料,综述马歇尔计划的影响。(5分)
&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知识点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习题详情
51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4.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材料二: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而然,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材料三: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请回答:(1)“马歇尔计划”增强了西欧的“离心倾向”,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这种离心倾向产生的原因?(4分)(2)材料二与材料三有关苏联对这一计划的态度的认识有什么不同?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是什么?(3分)(3)结合上材料,综述马歇尔计划的影响。(5分) 相印证:材料都承认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若回答:材料一&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09-上海高考全真模拟试题
分析与解答
揭秘难题真相,上天天练!
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主要考察马歇尔计划的影响。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目的在于:满足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国内生产过剩,急需开阔市场;对付苏联的需要.欧洲的削弱不利于美国对抗苏联。为了称霸世界,美国需要强大的欧洲的支持;从政治上控制欧洲,这些援助不是免费的,是有政治附加条件的;等。通过实行马歇尔计划,美国的目的达到了。但有些最终超出了美国的设想,随着西欧一体化迅速发展,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西欧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对美国的霸权造成了严重挑战。(1)由材料中“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及前面分析可以得出答案。(2)由材料可知。材料二认为“(马歇尔计划)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材料三认为“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正好相反的原因在于国家利益、个人主观思想不一致。(3)从材料一、二可以分析出;也可以从对西欧、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揭秘难题真相,上天天练!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主要考察你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网上课堂。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找提分点,上天天练!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相似的题目:
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北约组织建立朝鲜战争柏林墙修筑古巴导弹危机
英国约翰·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二战后,和平学迅速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有人认为和平分为“消极和平”和 “积极和平”,以下属于“消极和平”的是美苏核军备竞赛热战不结盟运动冷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材料二: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而然,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材料三: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请回答:(1)“马歇尔计划”增强了西欧的“离心倾向”,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这种离心倾向产生的原因?(4分)(2)材料二与材料三有关苏联对这一计划的态度的认识有什么不同?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是什么?(3分)(3)结合上材料,综述马歇尔计划的影响。(5分) ”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材料二: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而然,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材料三: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请回答:(1)“马歇尔计划”增强了西欧的“离心倾向”,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这种离心倾向产生的原因?(4分)(2)材料二与材料三有关苏联对这一计划的态度的认识有什么不同?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是什么?(3分)(3)结合上材料,综述马歇尔计划的影响。(5分) ”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波兰发达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