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求幼儿园小朋友视频玩的游戏,主题是圣诞节。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有创意。

> 丁桂珍论文10篇:浅谈幼儿的美术
丁桂珍论文10篇:浅谈幼儿的美术
论文一:浅谈幼儿的美术
寿光市田柳镇中心幼儿园&&& 丁桂珍
  目前,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方式,它使幼儿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阻碍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绘画水平停滞不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美术教育的两大误区
  误区一:模仿固定的形式设定绘画的总体模式,过去强调基本功、技能技巧的训练,以临摹为主,一般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好范画,然后再让幼儿依葫芦画瓢。这种方式产生消极效果是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容易使幼儿在学画时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
  误区二:任其自由发展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放任自流,幼儿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至于主题思想、方式技巧,老师管的很少。这种方式产生的消极效果是可能导致幼儿绘画主题、绘画总体水平的停滞不前。这样的误区应如何解决呢?我认为,幼儿虽已初步具备认知、记忆、想象能力,但审美意识毕竟淡薄,绘画的表现内容主要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表现感受。重要的是教师千万不可用单一的、固定的形式,要加强启发和辅导。
  二、动设计思路要清楚
  1、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应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在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幼儿下一阶段能达到目标。虽然幼儿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由于受到直觉的限制,幼儿时期形成的概念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概念,所以,教师要避免把固定的形式作为目标,把画出某一具体的图象当作目标。教师应逐步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来创造不同的图像。当然,目标并不一定都是按老师的主观意愿制定,有时它是幼儿提出的,这是教学目标与幼儿的需要吻合。
  2、内容的选择幼儿美术主要表现造型能力和表现方法两个方面,教师应把握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及运用的机会,使幼儿不断变化、创造,习得各种表现方法。教师应选择那些有吸引力的内容进行加工,认真研究内容与技能的内在联系,把技能表现自然的融入内容中。
  3、教学过程安排通常幼儿美术教学过程由引起兴趣、出示范例、示范讲解、巡回指导和结束评价五个环节组成,这五个环节都以完成技能要求为目的。在实践中,将五个环节调整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鼓励独创和展示判断,这是以鼓励创新,激发创造为目的的。
  三、活动指导要有策略幼儿美术创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美术创作中,幼儿的创作是个体化的,教师应有策略的来指导。
  1、帮助幼儿提高创造力很多教师要求幼儿画的跟老师的一样,这样会阻碍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影响幼儿的创造力。所以,老师应提倡幼儿创新,使作品不同于教师的范例,不满足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自己想象的物体。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带来的成就感会成为幼儿继续进行创造的动力。
  2、不断提出问题当幼儿经常采取某种形式表现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幼儿改变思路,以避免形成一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画太阳时,教师可提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怎样的彩条才更象阳光呢?&幼儿可根据教师的提问,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提高创造力。
  3、站在幼儿角度上去理解画面幼儿对许多图像的理解都是与日常生活联系的,教师经常观察、学习幼儿的造型,善于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解释画面,只有这样才能和幼儿进行交流。
  4、鼓励幼儿大胆修改图像教师应鼓励幼儿,对画的不满的地方不对的地方大胆的修改,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对已有的图像进行大胆想象,并用改变图像、添加特征等方法进行弥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5、展示作品,相互学习教师应及时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想象和创造。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应把幼儿作品全部拿来展览,引导幼儿观赏那些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在一些不太优秀的作品中发现指出优点。
  6、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创作力,超越教师教师应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应给幼儿留有较多的创造余地,以展示他们的才能。可以提供一些不完整和错误的图形启发思考,使幼儿有超越教师的机会。
  四、创设美工活动区为了减少局限性,让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尊重幼儿意愿,能吸吸引幼儿积极投入的活动。
&&&&&&& 教师要创设美工区,在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美工活动区给幼儿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能获得更的乐趣和满足。在美工区的指导中,教师要进行这样一些探索。
  1、根据幼儿的兴趣随机教育教师应及时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抓住幼儿的兴奋点,因势利导。教师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来吸引幼儿进行活动,并在操作中练习基本技能。原本是教师的的准备活动,现在通过孩子们的参与,变成了美工区的活动内容。由于幼儿对活动感兴趣,所以他们会一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2、开放工具和材料,刺激幼儿的创作欲望在美工区中,所有的工具,都应放在较矮的架子上,幼儿可按需要随意取用。此外,还要收集种类繁多,可以用于美术作品制作的材料,让幼儿能发挥想象,尽情的使用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能发挥想象,尽情的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构图和塑造。教师应对幼儿做积极的肯定,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意愿。
  3、促进幼儿自我学习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应让幼儿通过看看、想想、做做进行知识技能的自我学习。让幼儿边观察边对比边操作,自我思考、自我纠正。在这种自我学习过程中,幼儿既有探索体验的机会,又不至于因尝试失败而丧失信心。在这些探索过程中,孩子不仅掌握了一定技能,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获得知识。
  4、美术活动的延伸幼儿在美工区的作品利用的好,可以培养幼儿大胆参与的精神,幼儿看到自己创造的价值,有成就感。如:幼儿用黄豆做的响铃,可以成为音乐活动的乐器。幼儿通过画画、剪贴而制成的手指木偶,可以在语言活动中讲故事。幼儿的美术作品极大的美化生活环境。它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使幼儿自由地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总之,对于美术活动教育,教师要起到启发和辅导的作用,给幼儿留出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拓展幼儿的思路,提高创作能力,并对他们做出鼓励性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能信心十足的走好艺术第一步。
论文二:生命在于运动
寿光市田柳镇中心幼儿园&&& 丁桂珍
  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求科学性,特别是幼儿体育活动,更要掌握他们的基本体能全面发展和体质增强的规律,才能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增强其体质。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
  幼儿的运动,不可为急于收到&效果&而过度激烈,更不能一律化,而是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各年龄段的幼儿体力能力、智力、由轻度而容易做的活动开始,逐渐进展。
  例如:单脚跳的平衡活动,大班幼儿用左右脚交替跳动,能持续5分钟;中班幼儿跳3分钟就感到累了;小班幼儿单脚站也站不稳,跳的时间也很短暂。我们可以看出:三个不同年龄组的幼儿全身各部分肌肉力量的发育不同,神经系统的平衡、协调、控制能力也不同,因而,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的活动能力也不同。为此我们一定要科学安排每日体育活动锻炼。(1)幼儿年龄小,持久性差,承受力小,如果活动量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开展,往往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时间长,负担量过大,幼儿容易疲劳,对体育活动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二是由于疲劳引起的注意力力分散,有效的锻炼时间就少,(2)年龄越小的幼儿,对每一个活动的持续时间应越短,越需要多种活动的交替,轮换进行,调节其紧张的情绪,使幼儿全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二、从幼儿心理素质的发展出发,科学地组织各年龄阶段的体育活动。
  根据一项调查:小班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很高,在体育游戏中敢为性最好;而中班幼儿自信心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独立性也比较差;大班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合作能力不强,缺乏主动的合作意识,这反映出大班幼儿合群性心理素质较差,抗挫能力的发展较为迟缓,创造性思维品质也比较欠缺。
  1、培养小班幼儿大胆、勇敢精神以情趣先导。
  (1)从小班幼儿的兴趣、性格等方面进行引导,激发其良好情趣,鼓励幼儿参加各项体育活动的勇气。
  (2)提供适宜的玩具和游戏材料,让小班幼儿玩他们喜欢的游戏和体育活动,以培养其大胆、勇敢的心理素质。
  2、中班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应体现&互动性&。
  由于自信心和独立性在心理素质中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因此,这两种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方法上应体现出&互动性&。
  (1)经常提供一些自由探索的机会,鼓励中班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2)在活动中不矢时机地教给幼儿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以培养独立性。
  (3)鼓励、接纳幼儿,充分信任他们,激发其潜能,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3、大班幼儿&合作精神、抗挫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应体现&连动性&。
  在体育活动中大班幼儿的全合作性、抗挫能力和创造性是相互影响的,它构成了大班幼儿心理素质的一大面貌,因此,对这三项品质的培养也应体现整和性和滚动性。
  (1)通过创设各种&合作&情境,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
  (2)创设多种机会,学会协同活动,分享合作的喜悦。
  (3)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一物多玩,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4)尊重孩子,重视孩子的创造性。
  三、掌握幼儿个体差异,科学地进行体育煅炼。
  幼儿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其遗传因子各异。就是同一年龄组的幼儿体质、个性、能力也不尽相同。有的幼儿体质强壮一些;有的幼儿体质弱一些;有的性格开朗;有的性格内向;有的活动能力强;有的活动能力弱等等。因此,体育活动也要因材施教。
  1、在群体活动中,保护体弱的幼儿的健康。活动时,可以让体弱幼儿组成一组,适当减少其活动量,煅炼进度要慢一些,时间也要短些。
  2、在发展幼儿运动能力的同时,发展幼儿的良好个性。
  幼儿的运动能力是他们的体质和个性发展密切相关的有的幼儿虽然个性活泼,好活动,但是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在跑、跳等游戏活动中不稳定,碰到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常常中途放弃,面对这样的幼儿,就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鼓励。
  例如:在&猫捉老鼠&游戏中,通过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坚持性,规则要求每只猫必须到每个鼠洞去捉一只老鼠,要坚持把老鼠捉完,幼儿在游戏中都非常认真迅速地捉老鼠,在来来回回地钻爬过程中,幼儿的坚持性和注意力得到培养。
  类似这样的游戏活动为各种性格,能力体力的幼儿创设了煅炼的条件,从中使幼儿们都能从不同方面得到煅炼,使身心和谐发展。
  四、利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科学地引导体育锻炼。
  1、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即或在家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2、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体育锻炼。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更何况游戏此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提高了孩子参与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
  3、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4、情境教育法:在教师或家长有意识的设置体育环境,如多媒体、挂图录像等,让孩子认识体育知识同时在到识字、学语说话的功能。
  近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之所以有空前的发展,我国的体育健儿之所以能在各项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这都是我国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为了我国的体育事业后继有人,就要从现在抓起,从幼儿时期抓起,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科学地组织体育煅炼,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在不远的将来更上一层楼。
论文三:根据农村条件丰富农村幼儿园活动
寿光市田柳镇中心幼儿园&&& 丁桂珍
  农村幼儿园的一个最大问题便是上课多、游戏少,即使有游戏,也莫过于&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等几种,显得单调贫乏。究其原因,一是教师不重视游戏或不善于开展游戏;二是缺少玩具。如果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条件,挖掘、整理民间传统游戏,仍然可以将游戏开展得丰富多采。
  一、搜集整理民间传统游戏
  农村流传着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游戏,对这类游戏,教师要注意搜集整理。如锻炼身体,娱乐身心的民间游戏&追影子&、&剁白菜&、&收鱼网&、&跳皮筋&等等,只要有场地,幼儿随时都能玩起来。这类游戏中有些游戏不安全,如&斗鸡&,有时还有赌博性质,如&大纸板&,教师要注意区分和取舍,不可兼收并蓄。再如,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民间游戏。这类游戏对幼儿的语言表述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计数能力的发展都有好处。比如&接龙&游戏&&《什么歌》,要求幼儿顺口说词:&我有一朵花&/,&什么花&,&菊花&,&什么菊&,&京剧(菊)&,&什么京&,&北京&&&&&&&幼儿接龙时,需要反应灵敏,知识丰富。像这一类型的还有&拍手歌&、&跳绳歌&等,而像走&对角棋&、&金木水火土&棋以及猜拳游戏,对幼儿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也是一个极好的锻炼。
  二、因地制宜地开展其他游戏
  幼儿园教师可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条件的优势开展多种游戏。
  结构游戏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有的农村幼儿园缺少大型积木、积塑,但自然条件丰富,如泥、沙、竹木制品等,都是极好的结构游戏材料。可以组织孩子们玩泥,挑选粘性强的泥供幼儿捏动物、植物等形象;玩沙,选土石较少的沙置于沙坑中,幼儿可在此进行筑路、垒山等玩沙游戏,玩沙时要教育幼儿注意保护眼睛;玩拼棒游戏,即用竹筷,小木棒拼构物体的平面图象的游戏,这种游戏对幼儿构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很有益处;玩积竹游戏,南方农村竹资源丰富,有竹子做结构玩具很有前途。早在20年代,陈鹤琴先生就曾发明一种&竹圈&玩具,也就是现在的积竹玩具。用积竹构图新颖奇特,栩栩如生,既可立体建造房舍、飞机等,又可以在桌面构造各种花鸟树虫,这对幼儿构图能力的发展、大小肌肉的发育及促进幼儿手眼协调、培养协作精神能艘有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活动场地开展各种体育游戏,还可与幼儿一起自制多种体育玩具,如竹高翘、沙包、大竹圈等进行活动。
  总之,农村幼儿园的游戏资源是丰富的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利用,就能为幼儿组织丰富多采的游戏。
论文四: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寿光市田柳镇中心幼儿园&&& 丁桂珍
  人们常这么说: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今后时代所需要的。教育不仅仅是给予孩子渊博的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孩子。的确,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人们从科学技术日益迅猛的发展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和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和可贵。幼儿艺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创造性地表现美的教育,而其中美术活动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良好途径。《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当前,我们的幼教同行已经在不断更新幼教理念,我们已经逐渐把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的年龄特点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们懂得了要把幼儿的需要放在首位,知道了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却还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发展的现象。那么,如何通过美术活动这一幼儿感兴趣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呢?
  一、引导幼儿关心周围事物
  丰富感知经验丰富的感知经验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在综合表象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和创造,才可能进行想象。我们要让幼儿多看,多扣,多感受,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他们才能在创作时想别人之未想,画别人所未画,做别人之未做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接近生活,走进大自然,一些在成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如一片云,一棵树,一只鸟,在孩子们的眼里,是朋友,是伙伴,是经过孩子们稚嫩情感和心灵浸润过的灵物,有情感,有思想,甚至有表情,充满生命力,美好而富有趣味。除了丰富生活经验以外,还应让孩子领略优秀作品的魅力。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感受平时看到的色彩鲜艳的、不同风格的图书上的作品,还要经常选取一些形象夸张、色彩明快、充满想象的优秀作品让幼儿欣赏,如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毕加索的《戴渔帽的女人》、《脸》等,那种大胆的富有创意的联想变形给视觉、心灵带来的不同感受有助于促进孩子们的艺术迁移。
  二、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一些研究也表明,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时,人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敏捷。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1、给予幼儿充分地信任
  教师要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生的发明家,他们总能激发出对他们来讲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和做法,虽然其中有些在成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不合逻辑,但就他个人发展来说,这是非常可贵、重要和必须的。
  2、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
  我们在读幼师时,有关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但现在再来看看,实际工作中,我们又顾及了多少呢?场景一:孩子们边操作边自言自语,教师马上走过去说:&不要讲话,你会影响到别的小朋友的。&场景二:教师出示了一幅幼儿感兴趣的图片,马上幼儿开始&交头接耳&,教师说:&安静、安静,下面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图片,看看图上有什么。&&&是的,在教师的提醒下,纪律很好,活动天按计划井然有序地实施着,但是,我们是否想过,这是孩子们的活动,这是为促进孩子的发展而设计开展的活动,我们只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非主体,我们是否该蹲下身,低下头,发现和理解孩子的声音:我们是孩子,我们在操作进自言自语不是故意捣乱,是因为我们的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手眼协调能力差,手的动作不足以表达我的思想,我要借助嘴巴来帮助表达;我们看到图片时,精彩的画面让我们有不同的想法,我们都急于告诉别的小朋友&&
  3、尊重孩子间的能力差异
  《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都知道,幼儿的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在各领域的发展速度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必须理解并帮助他们以适合自己的速度向前发展。在每次的活动中,我们都会发现,总有一些幼儿&跟不上趟&,有的胆小,不肯参加活动:有的内向,不愿言语;有的我行我素,不按你预设的方式操作投放材料&&这时,你会怎么办呢?按计划实施,活动会顺利完成,看上去会很&圆满&:你的每一样准备材料都按计划用上了,小朋友的操作材料整洁美观,每个人都有成绩展示,整个活动井然有序。但是,细细想来,孩子们更像是你课堂的点缀和材料之一,能力较弱的幼儿看着你为大家准备的统一材料无从下手,能力较强的则很快完成了操作后,无所事事;胆怯的依然不敢动手,内向的一句话没说,不按计划操作的也被你制止了,我们的活动目标制订得也许很到位,但真正达到了多少,孩子们到底在活动中有了哪些收获呢?这是我们不常反思的,但恰恰体现了我们真正的教育观念,我们的理论和实际脱节的关键所在。
  4、引导幼儿尊重不同想法
  幼儿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心理因素。孩子们经常会关注同伴的作品,有些新奇的想法可能会让别的幼儿意外,甚至反对和排斥。如一幼儿画了一个大大的蓝太阳,旁边的小朋友看致函立即大声说:&错了错了,太阳是红色的,老师,他画的什么呀,难看死了!&那个孩子立即将画纸藏到桌下,再也不愿给别人看。这样的现象对于那些内向而敏感的幼儿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可能今后再也不敢大胆表现自己的意愿,可能一直循规蹈矩地制作,而非创作了。此时,教师轻轻走过去,用好奇而欣赏的语气说:&很美啊,我觉得你的画好特别,是别人想不到的,你肯定有非常有趣的想法,对吗?小朋友,你们想听吗?&小朋友齐声说:&想!&于是那个孩子说:&我画的是夏天,我觉得太阳太红太烫,照得我们不敢出去玩了,我想要是太阳是蓝色,照在身上一定就凉爽多了。&教师用自己的言,行,肯定了该幼儿独到的想到,帮助他建立了自信,并不知不觉教会了别的孩子,什么是想象创新。同时,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的作品,接纳欣赏别人与众不同的构思。
  三、利用有趣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
  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幼儿的活动就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每一次相互作用就是一个潜在的发展机会。教师要采用有趣的形式新奇特别的材料,调动孩子的兴趣,充分引发幼儿全身心地自主参与,促进其充分、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一个人的想象创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从小培养,从细微处着手,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做个有心人,尊重孩子的兴趣,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的需要,体会孩子的喜好,就一定能够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论文五:让幼儿健康成长
寿光市田柳镇中心幼儿园&&& 丁桂珍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就是创设计基于教育内容的环境教育,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自主性,展开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向期望的方向发展。
  环境教育,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需要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坚持以人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大教育观,对幼儿园、家庭、社会三大环境进行优化整合,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天地,把玩的权利还给孩子,使孩子在玩中与环境融合、对话、使孩子在玩中探索精彩的世界,使孩子在玩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了其整体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保护幼儿的天性,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应是孩子的家园、乐园、花园,在物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从孩子的观察视角入手,本着&树精品意识、创精品工程,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的原则,为幼儿创设处处皆精品、充满童趣、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幼儿与自然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对自然的东西深感兴趣。&顺导其志趣,调理其性情&为幼儿建造精美的充满自然情趣的院落景观,最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如户外我们为幼儿设计的嬉水池、建造的多功能土坡、沙池、陶土乐园等自然景观,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在嬉水池里玩水、嬉戏,或蹲下来玩沙,或进行藏物寻宝的游戏,可以进行多种探索活动;只要气候允许,孩子们赤着脚丫玩沙、玩水、走平衡,会感到乐此不疲。自然风貌的活动场地和器械顺应孩子们玩的天性,在其乐融融的活动中,他们的身体动作得到了自由自在的舒展,内在的欢乐得到了尽情的表现。
  丰富有趣的活动器材是幼儿户外自由活动最好的伙伴。随着幼儿游戏的需要,教师们积极的创新,为幼儿提供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多元化的活动器械。让幼儿凭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自约活动伙伴,身心轻松、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充足、安全、卫生的多元化活动器材不但使幼儿动与静的运动有机结合,大与小的活动相得益彰,还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创造的机会和条件。有了喜爱的玩具,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探讨一物多玩的方法。在这种主动探索活动中,幼儿得到的不仅是身体的锻炼,重要的是幼儿可以体验到探索、创新、成功的快乐,有利的促进了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
  室内空间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设计幼儿喜爱的室内环境。教师对活动区的材料不断更新、充实,教育活动目标的要求与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有机融合,保证了区域材料的可操作性、实用性、趣味性。环境的创设意义不仅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注重幼儿的参与,师生一起商讨、共同制作,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自己的作品用来装饰环境,孩子们感到信心百倍,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在与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孩子们主动发现、创造玩法、积累经验、体验成功。在活动区这个小天地里,孩子们有探索、有感受、有交流、有表达,促使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使每一个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充分发挥了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使教育环境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保护了幼儿天性,陶冶了幼儿情操,促进了幼儿主动活泼地发展。
  二、尊重幼儿的个性,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
  教师要在学会倾听、解读中理解欣赏孩子。瑞吉欧有句名言:&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幼儿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作为孩子大朋友、大伙伴的我,就必须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也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灵,知道孩子的&一百种语言&,然后才能欣赏孩子,成为他们成长的有力支持者。
  精神环境是一种隐性环境,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情绪情感、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工作是美的事业、是爱的事业,一所幼儿园能否成为幼儿真正的乐园,精神环境是关键。因此,我园本着以人为本,柔性管理的原则,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入手,为幼儿创设宽松、安全、融洽、和谐、没有压力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团结友爱、尊重信赖、安全快乐的生活氛围,是幼儿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为此,园长做幼儿教育有心人,关爱每位职工、呵护每位孩子,身体力行做好表率,用爱心感染教师、激励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尊重理解、锐意进取的战友关系;与幼儿结成亲近融洽的亲子关系。教师之间、各部门之间互相支持,有难题共同解决,有成果共同分享,形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伙伴关系。良好的园风,潜移默化,使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
  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快乐成长的动力。教师做幼儿的大朋友,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工作中我们的教师通过亲切的目光、关切的问候、轻柔的抚摸、百变不厌的启发引导,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幼儿的自尊、接纳幼儿的个性,允许幼儿因情绪低落而拒绝参加集体活动;理解幼儿的发泄行为;让幼儿敢于说&不&&&在活动中,教师敏感地捕捉幼儿自身进步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让幼儿认为&我是很棒的!&&我可以做得更好!&&我能成功&。幼儿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感到奋发向上,有自豪感,精神上获得愉悦,促进了心理的健康发展。
  彼此相容、纯洁友爱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暖房。为此我们的教师从幼儿入园第一天起就引导其喜欢与同伴交流,初步培养幼儿谦让、友爱、助人、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学会文明的交往方式。注重给幼儿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相互接触、相互交流,建立良好的小伙伴关系。如&大带小&、&生日会&等活动,既为幼儿创造了关心他人、文明交往的机会与条件,又激励幼儿产生内心的欢乐。
  幼儿身处在幼儿园这个和睦的大家庭里,群体营造的愉快向上的良好氛围,使幼儿得到感染和鼓舞,感到温馨快乐、感到关爱和支持,有效的促进了每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充分挖掘利用社区资源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幼儿园、社会三大环境的相互作用。我园在创设良好园内环境的同时,注重多元化、开放式的为幼儿创设活动学习的空间,充分挖掘利用三大环境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各大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健康快乐地发展。
  走出去,融入大环境,获得大发展。大自然是幼儿最喜欢读取的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因此我们从幼儿发展需要出发,组织幼儿踏青、远足、秋游等活动,让幼儿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的万物生灵,主动观察、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花草虫鱼、风霜雨露,探寻自然的奥秘,初步体验自然赋予人类的挑战。
  社会是幼儿密切接触的一个生动有趣的大课堂,&请进来、走出去&是达成园内外教育力量整合的最佳途径。我们请小朋友最喜爱、敬慕的解放军叔叔做园外辅导员;请小朋友最爱的爸爸妈妈来园讲工作、教技能。如:一天,请伊伟承小朋友的妈妈来到幼儿园当老师,这是&妈妈真能干&活动的一个形式。我从家长工作实际、幼儿兴趣所在、班级日后预设活动的内容等几方面仔细筛选后&锁定&的内容。因此,在伊妈妈介绍完自己在隧道设计院的工作后,孩子们提出了许多颇有见识的问题,学习兴趣、探索意识充分显示出来。
  通过此类活动,我们充分利用了家庭、家长的教育资源,弥补了园内教育的不足,也使家长在走进幼儿园,参与学习课程中,更支持、理解幼儿园的教育。&请进来&使幼儿的活动天地更加开拓,给幼儿的活动注入勃勃生机。结合有关节日及一些社会时事,让幼儿走进学校、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场所,进行参观、演出、联谊等活动。使幼儿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了解社会,初步理解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激发对家乡、对祖国、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幼儿进入社会环境,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对于不良现象,我们引导幼儿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帮助幼儿学习、积累辨别是非的经验,使幼儿能够初步做出积极的应答。家庭是幼儿生活中最亲密的环境,家庭的生长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教育作用,家园合力促幼儿良好个性形成。
  如通过家访、发放家园联系册、致家长一封信、家长学校、家长座谈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环境育人的认识上达成共识,促使家长在各自家庭条件的基础上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从小沐浴在良好的家风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指导家长了解幼儿的认知规律,为幼儿创设一个小空间,提供丰富的玩具,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指导家长尊重孩子游戏的权利,主动做幼儿游戏的伙伴,指导家长尊重孩子自我发展的权力,不替代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奉劝望子成龙的家长为孩子松绑,让孩子自由快乐地生活,倡导家长&把欢乐的童年还给孩子&。协助幼儿家庭之间成立&好朋友之家&,支持幼儿走出家庭的围墙,进行串门活动,扩大幼儿家庭环境的活动范围。使孩子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的快乐,体验与他人交往、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教育就是提供环境。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进展,我们将在环境中不断赋予新时代的内涵,为幼儿营造快乐天地,让幼儿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中,走向学校,走向社会,以健康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不断造就自己,获得人生的幸福。
论文六:科学教育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
寿光市田柳镇中心幼儿园&&& 丁桂珍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教育无所不在,不仅在课堂上,而且要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的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成为现代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我们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展、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更需要我们倡导的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
  一、内容选择&生活化&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我们知道幼儿的思想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亲友的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取之于幼儿生活,因此,在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就应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事和物来组织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会产生一些偶发的科学教育活动。我对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二、活动导入&生活化&
  科学教学活动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性能吸引幼儿,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受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找准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创设两者结合的情境导入活动,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过程组织&生活化&
  习惯的幼儿科学活动,教师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讲解,做到先声夺人,幼儿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日常生活中幼儿是自由的,不受各种常规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想、随心所欲地说、随心所欲地做。过程组织生活化的策略就是密切幼儿生活,以触动幼儿的内心体验为核心,从创设情景入手,根据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搭建幼儿内心体验的新平台,以深刻体验为基础,丰富幼儿的经验。在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科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正规活动,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四、活动时间&生活化&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有这样的体会,利用大量的时间备课、制作教具,准备材料,可教育效果并不一定理想,课堂再生动的教学方法比不上泥土里一条蚯蚓更能引发幼儿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突然按计划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把孩子从课堂教学的乱子里解放出来,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尽量给他们&活&的教育,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对幼儿进行随机引导。幼儿的科学是生活中的科学,他们不会去关注远离他现实生活的事物,而是关注此情此景、此时此地身边发生的现象。教育原本就在儿童的生活之中,教育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生活不仅仅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认识周围的世界,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也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的实际意义,从而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探索动机,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实验和操作的方法,激发幼儿知、情、言的全身心投入,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扩大幼儿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激发幼儿广泛兴趣与求知欲望,保持与延伸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的科学是神奇的,不是平实的;是生活本身又超越于生活;是对当下事物的探索,但又是指向未来的;是想象的,诗意的,似乎荒唐的,但又有幼儿自己逻辑的&&。幼儿的科学教育应当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赫胥黎说过:&假如由于提出的一些愚蠢的问题而没有遭到斥责和阻止,一个幼儿在智力上的求知欲会是无限的;他也肯定会慢慢地而又稳固地积累知识,并采用提问这种方法来发展思考能力。&因此,通过对幼儿问题的关注,从中寻找出具有价值的问题,为幼儿解决这些问题创设环境和条件,引起幼儿对自己问题的探究,这就是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最好方式。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知识更新飞速,对人的创造力要求越来越高,创新意识对幼儿未来工作、学习、生活都是不可少的宝贵的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对21世纪人才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我们应遵循陈鹤琴老先生的思想,给幼儿宽松和谐的气氛,让他们尽可能地去想、去探索、去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论文七:让健康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寿光市田柳镇中心幼儿园&&& 丁桂珍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为此,我园健康活动力求做到活动性、趣味性、多样性。
  一、因地制宜,创设活动环境。
  1、利用空间《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自然物质环境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可以直接利用的教育资源。我们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老师们的精心设置下,成了孩子们开展健康活动的区角。花坛的围栏巧妙地设计成小长城,孩子们随时可以在上面坐一坐、走一走、跳一跳、跨一跨。还可让幼儿双手扶在坛边缘,练习俯卧撑。花坛中心安上美化过的废旧轮胎,孩子们可以钻、爬、跳山羊、过小桥。空中还架起了立体彩虹桥,孩子们荡来荡去、爬上爬下,相互鼓励,相互搀扶。围墙上安装了动物投掷箱,孩子们随时可以用皮球、报纸、沙包进行投掷练习。在铺上鹅卵石的小道上,孩子们有时会穿上毛线的、棉布的软底鞋,去磨磨脚底,活动活动脚掌心,尽情地扭一扭、跳一跳。有时甚至脱下了鞋子,在鹅卵石道上勇敢地走一走,虽然不免有些疼,可是从孩子们怯怯的表情中,总能找到许多灿烂的笑脸。
  2、合理利用时间体育锻炼的效果是长期的,只有保证时间,每天坚持锻炼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标。《幼儿园规程》指出:&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大活动密度,发挥各段时间的有效作用,尽量避免活动过程中过多的让幼儿排队,站立等待现象。孩子们在体育活动、课间休息及自由活动时,自由地选择滑梯、荡椅、钻隧道、跳羊角球等等,充分地满足孩子们健康活动的需要。还将幼儿园的场地分成一定的区域,由幼儿园统筹安排时间,将各年龄班活动时间错开进行,以提高场地的利用率。
  3、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我园教师利用孩子平时入园、离园时上下楼梯的机会,有意识地让他们练习跳楼梯、跨楼梯、倒着上下楼梯、边走边数级数、提有装有水的水桶上下楼梯等,有利于增强幼儿的下肢力量,提高身体动作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发展幼儿跳的能力。教师利用课间休息或散步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做做放松活动,活动头、肩、肘、膝关节等部位,用手摩擦手心、手背、脸部、耳朵等,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松弛大脑的作用。
  二、就地取材,提供锻炼机会。
  在活动器材的选择上尽量就地取材,一物多玩,以此丰富活动内容。如用报纸进行顶报纸、跳报纸、搓成纸球、卷成纸棒玩击剑、搭山洞、拼成房子跳格子、跳单数、双数。气球以它那轻巧而美丽吸引着孩子们,在气球内放置一粒黄豆,将它打扮成气球娃娃,向上抛接,这时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气球娃娃,会不断地在空中飞舞着,再加上羽毛球、筷子等辅助材料的投放,孩子们和气球顿时融为一体。一次性桌布也是孩子们的活动材料,四个幼儿分别抓住四个角,1、2、3一起掀起来,顿时成了一个个&蘑菇伞&,煞是好看!易拉罐、竹筒孩子们可用来进行走&梅花桩&、垒高练习,以提高动作的协调和平衡能力。轮胎、饮料瓶、纸盒、风车、毽子等等都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玩具,就连爸爸用的竹梯子,孩子们爬上爬下,俨然像个&杂技小演员&,他们走横梯、爬斜梯等,教师还将其设计成深受孩子喜爱的游戏《小小消防员》。利用纸盒设计了立交桥、公园、发射台&&利用废旧轮胎设计了《轮胎小机灵》等游戏活动,使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不仅锻炼了体能,还形成了勇敢、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三、寓教于乐,提高活动兴趣。
  《纲要》把&培养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1、根据生活经验设计趣味性游戏。在设计活动时,坚持活动生活化、游戏化,这样幼儿才会有兴趣积极参与。例如玩椅子游戏时,设计成幼儿喜欢的小兵打仗的情景:过独木桥、埋地雷、背炸药包、营救伤员&&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椅子活动会令孩子们感到乏味。
  2、适当制造一定的紧张气氛。适当的紧张气氛会使孩子有紧迫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完成锻炼活动。例如利用比赛形式进行活动,可以促进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创设危险情境,如竹梯游戏设计成《小小消防员》活动,让幼儿在警报声中紧急抢救物资,活动中还穿插敌人或大灰狼等角色形象出现,会让孩子们在紧迫感中努力完成锻炼活动,提高活动的坚持性。
  3、正确运用语言或非言语性激励。《纲要》指出: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为了更有利于激励幼儿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常采用语言激励,&你做得非常好,老师很喜欢&&大家来看XXX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以及对孩子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摸摸头等非言语激励,都会大大提高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
  四、家园共育,丰富活动内容。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健康教育,取得家庭、社区的积极配合更为重要。
  1、家长资源&&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和爷爷奶奶一起参加晨间锻炼。每天清晨,小区里的爷爷奶奶就会聚集在我园操场上晨练,这时陆续入园的师生,就加入爷爷奶奶的行列中,他们随着欢快、悠扬的音乐一起翩翩起舞,舞剑、扭秧歌、打太极拳、跳迪斯科已成了我园一道靓丽的风景,常会吸引从多的行人。每年举办&亲子运动会&时,我们都邀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来参加,这时孩子们像过节似的非常开心,各个年级都拿出自己的精彩节目,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汇报,表演筷子操、彩带操、花操、圈操、棒操等一系列团体操,邀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做亲子游戏,欢呼声、助威声、笑声此起彼伏。在这激烈的比赛中,增进了浓浓的亲情,架起了家园共育的桥梁。
  2、社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陶行知先生倡导&社会即学校&,强调要把孩子们从鸟笼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与万物为友&。公园是社区内的自然资源,我们常带孩子们远足去公园。走进公园,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置生于蓝天、绿水、鲜花、野草丛中,会使孩子获得心灵的放松和精神的享受。在轻风阳光里,孩子如同欢快的小鸟在跳跃,在奔跑,享受大自然给予的恩赐。我们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尽情地玩耍,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穿树林、爬土坡、放风筝&&孩子们在游戏中爬、滚、跑、跳,小脸玩脏了,衣服上粘满了小草,可他们高兴得还舍不得拍掉,说要让小草弟弟一起回家。
  走进大自然,对孩子来说是一次心灵的释放,性情的陶冶,更是一次体质的磨练。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积极愉快的环境中,不仅增强了体质,提高了体能,还培养了乐观向上、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增进了同伴、亲子、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论文八:利用家长资源 做好家园共育
寿光市田柳镇中心幼儿园&&& 丁桂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随着《纲要》的贯彻和落实,家园共育已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成为幼教改革和发展的一大趋势。那么,怎样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他们重视、关心和积极配合参与幼儿园教育呢?怎样才能科学地用&家长&这个幼儿教育的&活的资源&呢?
  几年来我们在新《纲要》精神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提升其教养水平,家园携手,共育幼儿健康成长。实践证明,我们在课程的建构过程中重视教育资源的挖掘,特别是对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在工作中我觉得如果观念不彻底转变,不仅会继续制约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幼儿园整体教育工作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而转变家长工作的唯一途径就是用《纲要》的新理念引领我们反思过去的工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第一,在工作中我园教师做到真正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落实。建立健全班级的家长工作制度,每学期制定家长工作计划,学期末将家长工作列入总结、评价、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使家长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第二,把家长和我们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儿的使命。第三,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我们教师能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
  二、交流、沟通中,成为真诚的理解者
  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庭与幼儿园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环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
  如在期初的家长会上,我们以&怎样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主题与家长进行了座谈,让每一位家长都谈谈对环境创设的理解,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对于给孩子创设一个优美的物质环境相当重视,而对孩子心理环境的创设却是一无所知或处于无意识状态;有些家长将环境片面的理解为环保;有些家长知道良好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发展有极大益处,却不知从何入手,尤其是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也有个别家长,相当关注幼教方面的新动态,经常阅读有关资料,咨询有关专家,有了一些根据专家理论操作的实践。在家长的畅所欲言和交流后,我们将家长有意识和无意识在生活和家庭中对幼儿所做的点滴实践进行了理论上的提升和归类,并且对个别言传身教、值得推广的做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家长纷纷感叹:&真没想到,我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会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家长们各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实践,让家长体验到了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作用,增强了教育的信心,又让家长对环境的创设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进一步认识了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甚至社会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
  三、互动、参与中,成为积极的响应者
  有了家园间的沟通和理解,家长们开始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的实施。每个家庭与幼儿都积极参与主题环境的布置。家长们帮助孩子搜集信息。他们或去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查询,或参观访问,或亲身实践。如在&海底总动员&主题活动中,由刚开始时介绍各自收集有关的书籍、玩具、光盘等到后来制作展示墙和海底动物面具,孩子们对海底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海洋动物话题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种类、有的涉及它们保护自己的本领、有的涉及海底动物的繁殖方式、有的关注它们的形态、有的还初涉了海底动物的历史,主题活动的高潮是我们举办的&亲子活动&,孩子们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海底动物,在自己的努力及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完成了面具的制作,面具的背后是孩子们乐不可支的笑脸。
  四、新课程实施中,成为积极的合作者
  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与家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园共育是我们的目标,我园在实施新课程中把家长作为课程的建构者之一,在新课程刚开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把主题活动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通过家园联系窗的方式呈现在家长面前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家长也不了解这些东西到底要来干什么,只觉得老师好烦,每天不是要这就是要那,一开始还给你敷衍一下,时间略长,就索性不理你了,有的更是当你的面对你说:&你们怎么什么都要,不会自己准备&&&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及时召开家长会,从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新课程的特点及新课程的作用意义等方面,向他们作了详细的介绍。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这是体现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家园沟通,达到同步教育的基本条件。为了让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教育,我们做到了&四公布&:开学初公布学期幼儿培养目标;在家园桥园地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标和月计划;每周公布一周活动安排,每日公布一日所学。在开展新的主题活动之前,首先把主题教学的计划和网络图醒目地展示在主题墙壁上,让家长和孩子先有目的地进行关注,并在公布栏中增设了&请您配合&&温馨提示&等栏目,请家长协助完成目标。
  从此家长的观念开始转变,观念一转变,我们的工作就顺利开展起来了。家长们与孩子一起收集废旧物品;一起做实验,观察,记录;一起查书找资料;还有的家长给我们送来了碟片、书籍等,在整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学习化社会&的影子,看到了孩子的终身学习的希望。看到了我们的家长也从幼儿教育旁观者、监督者、被指导者的角色变成了现在幼儿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
  五、开展平等对话、交流,是增进家园了解、促进沟通的有效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家园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因此,我园改进了家长会方式,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模式变为百家争鸣式的茶话会。其目的就是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从而消除隔膜,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召开本学期家长会时,有家长把进入大班如何达到幼小衔接这一现实问题提了出来。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请家长们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每天安排时间与幼儿一起学习、游戏,培养孩子的乐学。这是我们长期工作总结出的经验。
  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创家园互动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家园沟通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可见,只有家园的互动合作,才可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因此,在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就很好地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协助完成教学任务。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主题《了不起的中国人》,活动中,我们发动家长搜集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如有的带了古建筑的照片,去旅行的照片,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工艺品、运动员、宇航员的照片和相关资料,供孩子们在信息栏认识、探究。这种教育效果是老师单靠说教的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又如,我班设置了&百宝箱&,用于老师、家长和孩子收集生活中无毒害的废旧物品,经过处理消毒充实到活动区中,供孩子操作探索。在班级的展示台上,展出的作品大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家长与孩子平时一起利用生活中无毒害的废旧物品制作成的。2007年&六一&之际,我园成功举办了&大手牵小手时装走秀活动&。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就是由家长利用废旧材料为幼儿设计一件衣服作展示,于是家长们与孩子一起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制作成衣服来参加走秀。由于家长的参与,此项工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通过亲子活动,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七、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使家园教育进一步形成合力
  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有效利用宣传媒介,定期在家园联系栏和幼儿园网站里向家长作科学育儿的宣传。其次是合理利用价值资源,举办家教讲座。如在本学期的家长会上,我们就特邀我园张子阳的爸爸、银山消防中队队长张欣为家长举办了消防知识的讲座。这种尝试为幼儿家长之间开展交流提供了平台,很受家长欢迎。张队长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消防预防常识,家长们听得专注认真。讲座完毕后,张队长又耐心地解答了家长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气氛活跃融洽,效果较好,深受家长的称赞。
  实践中我更充分认识到我们与家长密切联系和合作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孩子健康地成长,现在,随着形势的飞速变化,家长教育知识的不断丰富,使得他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主动参与其中与教师共同规划和设计对孩子教育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在幼儿教育这个系统过程中,家长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实践中我感到要衡量一所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高低,家长工作是一把重要的尺子。在新的历史时期,赢得一个家长就等于赢得一百个家长,放弃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一百个家长。谁把家长工作做得扎实、到位,谁就能抢占幼儿教育的制高点,从而获得社会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认同。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家庭的各种教育资源,家长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育儿经验,不同的知识与职业背景,不同的家庭环境都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为了孩子,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要与家长&用诚信对话,用心灵握手&!
论文九:美术活动的灵魂
寿光市田柳镇中心幼儿园&&& 丁桂珍
  创造性是人类个体普遍具有的潜能,幼儿也不例外,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拥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儿童的创造力表现在他们的所有活动之中。美术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充分的感知、表现、想象、创造,才会使幼儿充分的发展,创造来源于现实生活,但不是临摹和完全的模仿,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充满自信、会思考、有创意、勇于表达自己看法与感受的自然儿童,而不是一个又一个没有自我,只会迎合老师、家长的&超级乖乖&。为此就目前美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做了如下的反思与探索。
  一、目前美术活动中出现的偏差探析
  (一)目标构成上: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以画的像不像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以近期内幼儿作品效果来判断幼儿的绘画能力。
  (二)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按老师意图基本固定,大都是单一的命题画。忽视能够表现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意愿画。
  (三)教学方法和形式上:是封闭性的框架式注入教学,由教师画好范画,然后让幼儿依葫芦画瓢,从而造成幼儿作品模式化、统一化、概念化的局面。容易使幼儿在活动中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艺术活动是一种极富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因此,应克服过分强调技巧和标准化的偏向,以免把幼儿创造性的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使其在被动的服从和模仿中丧失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泯灭创造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对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反思以往美术教学,忽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致命伤,必须加以改革。
  二、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思考与实践
  (一)理念层面的思考
  1、活动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冲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美术教学价值观的束缚,追求美术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将目标锁定在促进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价值观上。美术活动不是依样画葫芦,而应该体现智慧的亮点&&创造力。要树立&创造力培养在前,技能训练置后&的观念。
  2、幼儿美术活动应从学着画逐步转向&画着学&。学着画: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孩子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从而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作画的教学。画着学:指的是孩子在作画、充分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他们的认知个性,帮助他们形成自信,并学会尊重别人的教学。如:孩子们对自然角的金鱼感兴趣,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孩子们画。不像往常一样出示范画,而是让孩子通过观察作画。为了增强孩子们的画画信心,教师也拿一张纸对幼儿说:&老师也不知道怎么画金鱼,今天我要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画的好&。
  3、美术活动中教师不应要求幼儿表达事物的真实,而要特别关注幼儿个性的自由发挥,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语言张扬自己的个性,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设想,要欣赏幼儿的标新立异,赞赏幼儿独到见解和创意。
  4、要辨证的处理&教&和&放&的关系。孩子的潜力很大,少示范,孩子才能创造性地进行绘画。指导不等于示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并不意味着只为孩子出示范画,它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为幼儿选择适宜的观察对象,引导他们观察,给予他们技能上适宜的帮助等。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但必须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指导的方式,找准介入点。如有的幼儿画鱼时不敢下笔,这时教师引导幼儿摸一摸鱼背上的弧线,再重点示范难点部分,弧线的画法。通过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参与,为孩子提供了尝试的机会,教师支架了幼儿的学习,孩子创造性地画出了自己观察到的鱼。
  5、儿童创造的乐趣并不在于达到某种功利目的,而在于创造过程本身,在创造过程中,儿童通过得到自我证实,而在心理上获得乐趣和满足。
  (二)实践层面的探索
  1、用发现法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是创造的前提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观察是进行美术活动的源泉。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在人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为美术活动积累素材。以往我们在引导幼儿观察时,由教师指着图片和实物,幼儿则依着教师的指示来观察。这种消极被动的观察方法影响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及结果。课题实施中,我们采用发现法来调动幼儿观察的积极性,将幼儿视为活动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在观察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看看图片和实物,适时提醒他们:&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你的眼睛真亮、真能干,发现了秘密。&&为&&&的发现鼓鼓掌。&用发现法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对观察充满了兴趣,提高了观察的准确性,同时在观察中充满了自信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认知的不同特点,观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园内及社区的自然条件引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的兴趣。
  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人们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情感的手段。幼儿的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是幼儿绘画、表现、创作的主要题材内容,是他们进行美术活动的主要源泉。所以教师不要急于教他们画什么,而是利用幼儿园内、社区内的自然条件经常带他们参观,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的形状、色彩等。引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将观察与想象的东西画出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为创作积累经验。
  (2)欣赏作品
  美术欣赏可使幼儿的美术创作起点更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中指出&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是艺术活动的两大方面,是不可偏废的。&美术&&作为视觉艺术,美术欣赏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提高品味,为美术表现和创造积蓄内在的功力,并能在不知不觉间迁移到他们的美术创作中来。欣赏作品时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作品中有些什么,然后启发幼儿谈谈,看到作品时有些什么感受,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图画表现自己的感受。
  (3)观察发现画面不同
  幼儿绘画过程中不必强调安静,尤其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自由的边说边画。常能见到幼儿往往缺乏绘画技能,影响其创造力在作品中的充分表现,而说画可以完善幼儿的创作思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每当幼儿作品完成后,可陈列出来,利用幼儿园同伴教育资源,让幼儿互相欣赏、借鉴、发现画面的不同,找找自己与别人画得不同的地方,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表现的理由,说说别人作品哪里表现的好,为什么好。这样可有效地保持幼儿源源不断的创作激情。
  (4)补画某部分特征
  让幼儿补画鸭子和小鸡的嘴,长颈鹿的脖子、松鼠的尾巴、袋鼠的口袋、兔子的耳朵、大象的鼻子等,突出观察重点,加深幼儿对事物主要特征的印象。
  (5)发现相同点
  把猫和老虎、小鸡和小鸭、黄瓜和胡萝卜、苹果和梨子、桔子和西红柿等放在一起画,请幼儿找出它们在外形上的共同之处,以便高效、灵活掌握他们的画法。
  2、范画的恰当使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手段
  当前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入&&出示范画&&示范讲解&&幼儿临摹,是经常用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虽然能让幼儿较好地学习绘画语言。如构图、色彩、形式、美感等,但也容易陷入僵化的局面,扼杀幼儿绘画的个性特点等。模仿不是创造,如何恰当地使用范画呢?
  (1)小班:小班幼儿对物体的美感形象思维还处在启蒙阶段,若任凭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会导致美术教学仅有过程而没有结果,不利于幼儿成功感的产生和美术表现力的发展。所以小班的美术教学中,应注意运用适当的范例进行启发和指导。使其能给幼儿的美术创作以参考,帮助幼儿唤起想要表现的物体的清晰意向。为了避免幼儿对范例机械模仿,范例要多元化,如:小班初期幼儿绘画圆形。圆形基本画法是一样的,但圆形能表达多种物体。教师出示多幅不同的圆形物体范画(气球、花、苹果、西瓜、小鱼吹的泡泡等)。可开拓幼儿视野、思路,启发幼儿更具想象力,提问:&除了老师画的圆形物品外,你还想到了哪些圆形物品?&幼儿自由思考、讨论,思维活跃起来,给幼儿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范例多元化还能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需要。绘画能力偏低幼儿,会通过模仿学习获得锻炼,能力较强幼儿会举一反三,获取更多认知、绘画经验。
  (2)中班:中班幼儿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幼儿绘画水平与审美能力也有所提高。美术活动中对于一些幼儿常见的熟悉的物品教师不提供范例,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物、回忆经验进行创作。如:绘画&快乐的苹果宝宝&。苹果是幼儿常吃的、非常熟悉的水果,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实物苹果,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为了让幼儿能创造性的运用已有的经验,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师可启发幼儿进行想象:&什么样的苹果宝宝是快乐的?&鼓励幼儿绘画时既要运用已有经验,又要展开联想,创造性表现&快乐的苹果宝宝。&因为幼儿眼中没有教师标准化的示范和范画,自由大胆创造性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对一些离幼儿生活经验较远的,幼儿较为陌生的内容,教师适当提供范例或重点示范某一部分,提供某一部分范例,这样能帮助幼儿克服难点,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又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3)大班: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大班美术活动目标的核心内容。心理学家把幼儿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模仿不是创造,大班幼儿生活经验较为丰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不出示范画,引导幼儿通过回忆再现表象,创造性地进行绘画。如:命题画《狮子大王的故事》,在绘画前,教师组织引导幼儿看图书,去公园看狮子,折剪狮子等多种活动,有目的的丰富积累有关狮子特征的感性经验,再通过看碟片进一步使幼儿了解狮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各种动态,使狮子的形象在幼儿大脑中更具体、生动。然后引发幼儿联想,编狮子大王的故事,最后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在纸上。在这一过程中,虽没有教师任何范例,但幼儿大脑中早已蓄存了大量有关狮子的信息。幼儿大胆、自由、无局限的表现自己想象中的《狮子大王的故事》。幼儿的作品各不相同,风格迥异,画的有&狮子大王带小朋友旅行&、&狮子大王过生日&、&狮子大王在山顶给小动物训话&等。每一幅无声作品都在宣泄着幼儿个性,迸发出无限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如果有需要示范的内容(恐龙等),可用粉笔白描完成构图或重点示范某一部分,示范完后,根据孩子的需要,擦掉或保留,以免影响幼儿新的构思,可允许幼儿自带参考书,自由交流、充分联想、大胆表现。
  3、多角度思维训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保障
  多角度的思维训练指的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发现新的探索天地,它需要摆脱固有的、单一的思维定势,思维形式为发散思维、横向思维。这种思维训练对每一个幼儿来说都是开放的,都是具有创造意义的。
  ①添笔画:给幼儿一个图形如让幼儿添上几笔,画出一个完整的形象。
  ②拼画:给幼儿提供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将它拼合成一个形象。
  ③变画:给幼儿一个图形,启发幼儿画出各种丰富而新奇的画。如可根据半个西瓜皮变画出:
  ④图形结构扩散:给幼儿几个图形,让幼儿用它们变化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并加以装饰。如这些图形可组合成:
  ⑤图形逆向:给幼儿一个条件,让幼儿往相反的方向想,并绘画。如要求幼儿画一张没有圆的画,幼儿必须将圆形的东西改画成其它形状。
  4、在命题画和意愿画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课题实施中,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整了意愿画与命题画的课时比例,根据大、中、小班的年龄特点,相对增加了意愿画的活动次数。
  (2)在命题画教学中,给美术活动好的命题,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恰当的命题是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因素之一。它能拓展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不恰当的命题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命题时应该考虑幼儿的特点,赋予一定的情节、含义和动感,力求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愉快地、创造性地表现童真与美好,如&春天的颜色&、&大树的衣服&、&睡醒了虫子们&、&和大自然做游戏&、&大树的头发&、&无家可归的动物&、&哭泣的地球&、&跳舞的花&等等。
  (3)在意愿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创造的起点,也是创造的核心。幼儿想象力是人生创造的基础,而童年是想象发展的黄金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幼儿是借助想象来创造的。而意愿画则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在意愿画创作中,想象基于幼儿自身的情况,没有逼迫,没有压力,幼儿不加拘束地、灵活自如地运用想象,而教师在幼儿意愿画的创作中,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位幼儿的观点和设想,鼓励幼儿有自己的创造,标新立异,不要求幼儿以表现真实为目的,也可引导幼儿借助于音乐、制作等艺术和游戏活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想象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使其心理行为和创造力都得到发展。
  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我们果断地摒弃了以往旧的美术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经验来表现不同事物,同一绘画内容,班中会出现风格迥异的几十幅作品。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幼儿不仅绘画技能得到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开展此课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论文十:走进了外来孩子的心灵
寿光市田柳镇中心幼儿园&&& 丁桂珍
  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兴办,引来了很多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携家带口的到来,给幼儿园的生源带来了后备军,幼儿园的入园率也逐年提高。但随之也带来了很多麻烦:各地的外来孩子聚集在一起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不通,特别是有些偏远的山里的孩子,他们听不懂普通话,更不会讲普通话,以至使他们很难适应环境,很少与人交流,缺少自信等,慢慢就表现出反应迟钝、孤僻、不合群、攻击性行为多、沉默等不良的行为习惯,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前老师们对班级里的那几个特殊的外来孩子,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或造成尴尬,老师们只能抱以无奈而任其自然。孩子们的不良表现也给外来务工人员(家长)的心理造成了压力,带来了困扰,使他们不能安心工作。而且如果孩子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或孩子的心理得不到理解的话,孩子的心灵就会扭曲。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它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这些外来孩子同样有权利接受早期教育,有权利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有权利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了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我园申请了苏州市级课题&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经过积极的探索、实践,终于找到了通往外来孩子心灵的捷径,精心呵护他们,使他们茁壮成长。现与大家分享。
  一、问卷调查,了解外来孩子的心理现状。
  每学期期末结束时,我们幼儿园都要进行新生报名登记,掌握下学期入园人数,为新学期分班、人员安排等管理工作做好准备。我们就利用新生报名这一时机,要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帮助孩子完成一份有关孩子发展情况的调查表,让幼儿园的老师了解孩子的户籍地、性格特征、语言现状、爱好脾气等各个方面,特别要填写清楚的是孩子和父母的语言状况,如果孩子听不懂普通话或不会讲普通话的,我们就进一步要求填写备注:是什么地域的孩子,常用语的方言是如何表述的等,老师则根据家长的回答用符号或中文记录,同时进行简单模仿,加深记忆,以便后用。报名结束后,把全部外来孩子的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造成孩子心理障碍的原因,了解有多少孩子听不懂普通话或不会讲普通话,这些孩子是哪些地域的,简单常用语的方言是怎么说的等,反馈到各个班级,使孩子的老师及时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二、对症下药,及时纠正外来孩子的不良行为
  通过调查发现,外来孩子语言不通而造成自卑、不自信等不良心理,表现得胆小、孤僻、沉默、适应能力差等,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于是我们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与家长交流,学说各地简单的方言,成为外来孩子的&老乡&。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成人之间是这样,孩子之间何尝不是呢?我们的&巧嘴&老师就成了外来孩子们倾诉的对象,他们终于可以用方言大胆、轻松地进行语言交流了,把自己心里积压已久的情感表露出来。我们的&巧嘴&老师,面对不同地域的孩子,用他们的方言叫上一声孩子的呢称,说上几句问候、关心的话,孩子马上表现出对你的亲近和信赖,对这些&陌生&的戒备心也一下子松懈下来,开始主动与你交流、与同伴交流,并参与集体活动。经过多次交流后,老师的&巧嘴&鼓足了外来孩子的勇气,敞开了外来孩子的心扉,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很快就相互成了好朋友。外来孩子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迅速开启,攻击性行为很快减少,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迅速得到提高。
  三、日常渗透,干扰外来孩子不良心理的成因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幼儿园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日常生活正是幼儿与人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作、交往和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一日生活中课间休息、盥洗、饭后散步、区角活动等各种时候,孩子们都是在合作玩,但总有几个胆小、孤独的外来孩子,一个人站在远远的地方羡慕地看着同伴们在尽情地玩耍,却始终不敢介入,这时我们老师就可以以游戏中小鸟、小鸭等角色同伴的身份,主动鼓励他们,并邀请他们一同游戏,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心理,高高兴兴得加入游戏,让幼儿养成积极主动参加活动的习惯。同时我们还有意识地组织外来孩子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培养外来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个别辅导,帮助个别外来孩子矫正不良心理
  由于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地域,在性格、气质、智力、心理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有的过于好动、自控能力差;有的过分内向,整天不说话;有的过分依赖、独立性差等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对他们以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于是我们老师首先无条件地从心理上接纳这些特殊的外来孩子,理解他们,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动作等向他们表达关心和爱,如经常用肯定的语言鼓励他们,用手轻轻扶摸他们的头,倾听他们的悄悄话,帮助他们排除交往障碍,尝试交往成功体验的情感。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幼儿,我们就针对他的问题建立个案分析和追踪观察制度,通过科学分析及时采用游戏法和行为矫正法,并密切与家长的联系,使孩子尽快走出心理成长的危机。经过两年来的教育培养,外来孩子与我们本地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很多外来孩子非常优秀,被评到了各种&头衔&的好孩子稳定了这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队伍。现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个个开朗、活泼,乐于与人交往,文明礼貌,喜欢上幼儿园,喜欢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游戏中能够合作与谦让,变得自信、自强。
  五、防患于未然,促进全体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对外来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我们发现有些心理问题是孩子们普遍存在的,是需要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完成,于是我们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周一节。活动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心理需求、实际情况来安排的,很多活动都是来自幼儿感兴趣的、身边的小事情、小问题,让幼儿引起共鸣。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动起来,包括孩子的手脚、五官、大脑,因为良好的心理源于幼儿的主体活动。例如针对孩子们的孤僻心理,我们设计了&贝贝笑了&、&我们一同游戏&等活动;针对孩子们由于害怕批评而不愿意承认错误或说谎时,我们设计了《煮熟的鱼飞走了》童话故事教育幼儿要敢于承认错误;针对外来孩子由于戒备心理而产生经常打闹、抢东西等行为,我们设计了《你高兴我高兴大家都高兴》等活动,让孩子们学会调节自我情绪,多为别人着想。同时也寻找一些丰富幼儿心理健康的活动,来放松幼儿的精神压力。我们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旨在让孩子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防患于未然,促进全体幼儿良好心理的形成。
  六、家园合作,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孩子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另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在全社会都要来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发展潮流中,我们不只是喊&口号&,更重要的是付之于行动。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功经验,走进了外来孩子的心灵,树立外来孩子的自信,真正缩短外来孩子与本地孩子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共同健康成长,共同和谐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小朋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