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211工程是什么意思研究院有工程与项目管理

您所在的位置:
  前言:吉林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自2008年9月全面启动实施以来,学校坚持&强化优势、突出特色、加强创新、重点突破&的建设方针,精心谋划,强化管理,积极组织开展重点学科项目建设,圆满完成了&211工程&三期的建设任务,较好地实现了&211工程&三期建设目标。为进一步发挥学校&211工程&项目建设效益,彰显重点学科建设成效,吉大新闻网协同学科建设办公室共同开展&211工程&三期建设巡礼,对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展示和总结。
  【&211工程&三期建设巡礼】&东北亚区域政治、经济、历史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依托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学科,由东北亚研究院、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东北亚研究中心、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院、行政学院、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共同建设。通过&211工程&三期建设,本项目以形成国内领先、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的东北亚研究学科群为宗旨,以东北亚地区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整合、凝练人才队伍,全面推进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已经形成了若干个优势与特色明显的国际问题学科群体,提升了相关学科的综合科研实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问题多学科交叉研究体系作出贡献。
  本项目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为导向,不断强化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应用对策研究,重点针对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朝核问题与朝鲜半岛和平机制、我国人口老龄化等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为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政府提供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和咨询报告,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亚区域政治、经济、历史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负责人王胜今教授
  学术队伍建设方面
  本项目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重点,以加强优秀创新团队建设为核心,推行&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组织与培养模式。同时,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队伍发展模式,建设期间,新增从国外聘任匡亚明讲座教授3名,新增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3名,新增博士生导师8名,新增兼职博士生导师5名。在对重大问题开展交叉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东北亚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朝鲜半岛问题&、&国有经济研究&、&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等高水平研究团队。目前,本项目相关学科有教学科研人员112人,教授54人(占48.2%),其中博士生导师40人(35.7%),副教授40人(占35.7%),讲师18人(占16.1%),留学和进修回国人员75人(66.9%)。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规划评审专家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规划评审专家1人;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1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4人;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3人、专家组成员3人。
  2009年9月项目组相关科研人员在日本大学出席学术会议
  学科建设方面
  原有优势学科实力明显增强,重点扶持理工与人文社会科学新兴交叉学科,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重点拓展新兴交叉学科,使整体学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10年,东北亚研究院与地球科学学院共建一个文理交叉的新兴学科:资源经济学。
  人才培养方面
  本项目涵盖经济、政法、人文社会3个一级领域,包括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史、人口学9个二级学科,包括6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2008年以来,相关学科以改革培养模式为重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针对于全日制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改善教育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使其不断提升学术理论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大量实习机会,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每年定向为粤港澳和长吉图地区及人口计生委系统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日&敦化市人民政府和吉林大学全面合作签字仪式&在吉大举行
  科学研究方面
  科学研究方面,本项目发挥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的优势,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在东北亚区域合作、大图们江地区开发、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朝鲜半岛局势、国有企业改革、俄国近代史、中日关系式等方面发表了一批高水平、高显示度的研究成果,科研经费量显著增长,决策咨询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建设期间,本项目相关科研人员总共获得157项各类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其他项目10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其他项目27项,各部委重大委托项目8项,共获得科研经费1518.2万元。出版专著(编著)106部,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1339篇,其中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664篇,包括C类及以上论文344篇,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的咨询报告有104篇;获得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国际合作
  本项目积极推进与国外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高层次的、深入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拓展外部合作渠道。一是通过主办(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与国外相关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扩大了学校在东北亚研究方面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是通过引智和支持教师赴海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培训,提升了教师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三是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与国外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建立研究平台,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联合成立&中俄区域合作研究中心&。
  建设期间,本项目相关学科主办(举办)国际学术会议22次,国内学术研讨会16次;共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座65人次,接待国外专家学者来访186人次,项目科研人员出国进行合作研究以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83人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日本鸟取大学、韩国交通研究院、韩国朝鲜大学、韩国翰林大学、蒙古国立大学等国外相关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北京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双方每年联合举办&吉林大学-北京大学:东北亚学术论坛&,截止目前已举办三届。
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11工程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