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二世伊莉莎白二世是英国十三世纪以来的第几位维多利亚女王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已经登基59年 了,她是国家元首,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尽管其中有些人女王_百度知道维多利亚女王(十九世纪英国君主)_百度百科
?十九世纪英国君主
维多利亚女王
(十九世纪英国君主)
维多利亚女王 Alexandrina Victoria (—) 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也是第一个以“和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她在位的64年期间(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时期。她统治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英国加大侵略扩张力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占领了无数。她在位的60余年正值英国由方兴未艾到鼎盛、进而过渡到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维多利亚女王人物生平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的最后一位君主,她于1837年6
维多利亚收到继位的消息1837年
月20日继位,日在举行加冕仪式,日加冕为印度女皇。1897年英国为女王在位60周年举行庆典,维多利亚女王是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由于这一时期英国迅速地向外扩张,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因此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日,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但“维多利亚时代”却一直延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维多利亚只有8个月大的时候,她的父亲在一次打猎中染上风寒后去世。维多利亚从小在母亲的德国环境中长大,早年在其舅父(后为比利时国王)的监护下受教育,长期受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1837年,维多利亚的伯父英国国王兼国王去世,当时她18岁。维多利亚迅即登基为。同时,她将汉诺威王位让予她另一叔父,从此汉诺威不再属于英国。
维多利亚女王失落童年
维多利亚幼年画像
日,维多利亚降生在伦敦的。为了让孩子在英国出生,她的父母专程从长途跋涉回国。父亲,和斯特拉森的公爵(Prince Edward, Duke of Kent and Strathearn, -)是英王(King George III, -)的第四子,他对这个结实健康的头生女的降生欣喜若狂,而对母亲来说,这个女婴是个特别的孩子。爱德华公爵的妻子是德国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的维多利亚公主(Princess Victoria of Saxe-Coburg-Saalfeld, -) ,她的第一次婚姻留下两个孩子,但只有这个小女婴未来才有可能登上大英帝国的王位。父母为她取名费尽了心机,最后定名亚历山德琳娜·维多利亚,一是表示对孩子的的俄国教父——的尊敬,二是为了纪念她的母亲。
维多利亚的童年远称不上无忧无虑。她只有8个月大时,一向健壮的父亲突患肺炎去世。在他死前不久,一个星相家曾对他说,王室中很快会有两个人死去。爱德华做梦也没有想
1835年维多利亚的自画像
到厄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在一次打猎中他受了风寒,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留给妻儿的只是沉重的债务。从此家里开始节俭度日。小维多利亚总是穿同一套衣服。从小她就被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女人频繁变换服饰不仅是挥霍浪费,而且是一种不良的品行。继位为女王后,她在服饰上也一直很俭朴,王冠上价值连城的珠宝仅仅是为了显示对王权的尊重。
11岁那年,维多利亚第一次知道了怎样的辉煌前途在等待着她。她开始学习冗长繁琐的宫廷礼仪和许许多多的行为禁忌:不许和陌生人交谈,不能在外人面前流露情感,不得破坏规矩,不许按照自己的好恶选读书籍,不许吃定量外的甜品,等等。
维多利亚女王巾帼风姿
维多利亚女王是公爵爱德华之女。1837年[1]
14岁时的维多利亚
登基,时年十八岁。即位初年,她积极参与朝政,和首相墨尔本子爵()配合默契,倾向于辉格党人,与人格格不入。
1846年以后,女王和丈夫(Prince Albert)坚决反对外交大臣的对外政策,逼使帕默斯顿辞职。在位后期,转向并同首相结为至交,积极支持他的殖民侵略政策。
维多利亚在1876年加冕为印度女皇。1881年,首相雷利去世后,开始信任。1887年及1897年,英国举行隆重大典,庆祝女王登基50周年和60周年,并借帝国各属地代表聚集伦敦之机,举行帝国殖民地会议,利用女王声誉,巩固的统治和内部团结。在维多利亚统治期间,英国从一个普通的欧洲国家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
维多利亚女王十八称王
日,英国国王兼汉诺威国王威廉四世去世,年仅18岁的维多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的婚礼
利亚继位。同时,她将汉诺威王位让予她另一叔父,从此汉诺威不再属于英国。
1839年,女王的婚姻大事被提上了日程,维多利亚认识了比她小三个月的表弟萨克森—科堡与哥达的阿尔伯特亲王,他们于日举行了婚礼。婚后女王夫妇共育有九个孩子,但由于维多利亚本人是携带者,女王把这种病遗传给了她的3个子女。幼子是血友病患者,五位公主虽个个健康美丽,但次女艾丽斯公主和幼女贝亚特丽丝公主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她们与欧洲王室联姻的结果是使这一可怕的疾病在欧洲王室中蔓延,导致了可怕的后果,很多王室成员相继去世。
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很多都与欧洲各国的王室成员联姻:维多利亚长公主成为德国的皇后,她的一个儿子就是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皇帝,一个女儿是
一家福合影
希腊王后;第二个孩子是后来即位的英国国王,他的一个女儿是挪威国王的王后;第三个孩子爱丽丝成为德国西南亲王的王妃,她的一个女儿是沙皇俄国末代沙皇的皇后,另一个女儿是丈夫的外祖母;另外三个女儿其中两个是德国南部巴登堡和德国北部亲王的王妃。还有一个嫁给苏格兰的一位公爵,后来成为加拿大的总督。而儿子们则都是娶了丹麦、俄国和德国各地的公主、郡主们为妻。正因如此,维多利亚女王又被称为&欧洲的祖母&。女王在世时,曾有一张和这些著名的孙子辈亲戚们的全家福合影,更有趣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是在这些亲戚们之间打起来的。
维多利亚女王政治生涯
维多利亚女王鸦片战争
维多利亚女王画像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时,英国已经完成了资本主义,为了满足国家寻找原料地和销售市场的要求,英国开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1840年英国占领了新西兰,这标志着英国在全世界的殖民体系形成。英国对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英国与中国的贸易最早始于茶叶、丝绸的贸易;但是这些商品是英国市场上的奢侈品,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使得英国的工业革命的产品毫无用武之地。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开始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倾销鸦片。1839年,在,极大程度上打击了英国政府的倾销政策,1840年初,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发动战争。遂始。
维多利亚女王铁腕统治
,是大英帝国对外领土扩张最辉煌的时期,为了扩张领土,英
国不惜使用一切手段。1857年,英法两国争夺的统治权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但是一场设计巧妙的阴谋使英国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股权,法国只能乖乖地退让。次年,在大英帝国殖民地的版图中又增加了印度,这可是大英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英国还让俄国在年与土耳其的战争中的胜利果实几乎化为乌有。当时,俄国军队离只有一步之遥,俄土双方签订协议,将的一部分土地归属俄国。而维多利亚不希望看到俄国势力深入到巴尔干半岛,她以武力和外交双重施压,迫使俄国做出退让。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英国的经济迅速成长,不断繁荣强大。女王登基的时候,英国只有几条铁路,但她去世的时候,英国已经拥有一个连接各大城市的发达铁路网。为了展示英国的昌盛和强大,第一次于1851年在伦敦开幕,成为当时的举世盛事。在文化和科学方面,世界闻名的英国作家和英国博物学家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风云人物。由于经济和工业的不断发展,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逐渐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便利,伦敦的污水排放系统和伦敦街头出现的白炽灯都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时候实现的。在1891年,也就是女王去世之前的十年,英国已经实行对所有小孩进行免费教育。
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虽是度,维多利亚女王对大臣们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她在位期间,大英帝国极度扩张,达到空前的繁盛,深深影响中国历史的鸦片战争也是在她刚即位不久发生的。直至今天,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港口、街道、公园、学校、建筑物等都是以维多利亚命名的,包括有澳大利亚的,加拿大市,新加坡维多利亚纪念馆,香港的,香港的维多利亚公园,首都维多利亚,非洲最大的湖泊,还有很多很多。
维多利亚女王地位
  韦尔夫王朝的分支  出生于: 日  逝世于: 日  
  统治者头衔
  前任  威廉四世
联合王国女王  日 – 日
继任  爱德华七世
空缺期  前一位相同头衔:新头衔  头衔前一个持有者:
印度女皇  日 – 日
  前任  威廉王子,克拉伦斯公爵
英国王储  推定继承人  日 – 日
继任  恩斯特·奥古斯特一世
维多利亚女王爱情
维多利亚女王初恋
少女维多利亚的旧爱-年轻时的亚历山大二世
维多利亚女王的初恋情人是俄罗斯尼古拉一世沙皇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1839年,21岁的亚历山大二世在周游欧洲时抵达英国,日,亚历山大二世与维多利亚女王初次见面,当时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正值20岁的生日。初次见面,身穿军装的亚历山大二世的英俊潇洒就深深的吸引住了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在她的日记中写道:“在6点40分左右,我见到了皇储,他在我的窗前行礼,我们在圣乔治大厅用餐,皇储挽着我进入大厅,我真的爱上了皇储,他是那么亲切友好的一位年轻人,我们一起跳舞,一起大笑,一起分享快乐时光,我以前从未如此快乐过,我于2点半上床睡着,但兴奋得直到5点才睡着。”
第二天这对恋人再次相见,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皇储说他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快乐的日子,我想我也永远不会忘记,我真的很爱这位可爱亲密的年轻人,他的微笑非常迷人。“
英国逗留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亚历山大二世与维多利亚女王共坠爱河,他们一起看赛马,一起在白金汉宫跳舞,并曾有多次私人约会,有一次在剧院亚历山大二世还独自进入了维多利亚女王的私人包房,呆了半个多小时。维多利亚女王曾十分激动不安的告诉顾问的妻子,她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位可爱的深情的俄国皇储。
然而维多利亚女王对亚历山大二世的爱意却引起了英国议会的不满,墨尔本勋爵十分明确的表示反对英国与疯狂扩张的俄国产生任何瓜葛,要求维多利亚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线。
另一方面远在俄罗斯的尼古拉一世沙皇也听说了这对恋人的爱情,他要求亚历山大二世返回俄国。在国家利益和政治考虑的双重压力之下,这对恋人不得不痛苦的选择放弃爱情,分别那天,维多利亚女王在她的日记中写道:“皇储紧握着我的手,他的手是那么温暖,他看起来很苍白,他说他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日子,我吻了他的脸,他也十分深情的吻了我。与这位深情可爱的年轻人的分离使我感到非常悲伤,我是真的爱他。”[2]
这对恋人在此后的35年间一直没有再次相见,直到1874年亚历山大二世再次拜访维多利亚女王,二人才再次相见。
维多利亚女王与旧爱亚历山大二世的爱情最终在国家政治利益的考量下以失败告终,不久,她宣布与母亲和舅舅安排的结婚对象---来自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的阿尔伯特结婚。
维多利亚女王真爱
阿尔伯特,日出生于德国,公爵昂-堡-哥达的小儿子,哥哥是欧内斯特。当他7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他母亲因为通奸,被送到瑞士居住, 并且禁止见她的孩子。阿尔伯特在受过教育。在1840年,他娶了他的表姐维多利亚女王为妻。
他们都生于1819年,只相差三个月,是至亲的表姐弟。维多利亚的父亲公爵是英国国王的第四个儿子,在她八个月时就去世了。她的三位伯父——、和都没有合法继承人,所以她在威廉四世死后继位。维多利亚的母亲和利奥波德早早就筹划好了阿尔伯特与维多利亚女王的婚事。阿尔伯特从未对自己的婚姻作过它想。年轻的女王起初却心怀抗拒,不想放弃在终身大事上自己作主的权力。他们的婚姻最终成为历史上无可匹敌的爱情传奇,但这传奇并不像王子和那样完美。
他与她在1836年初相遇,都是17岁,两个人要多不同就有多不同。维多利亚当时还是被母亲管得很紧的公主,她来自一个以无教养和爱吵架的作风著称的,继承了她的家族的特点:顽固、不忍耐。她非常有主见。阿尔伯特却是美德、才学与自律的楷模,与他的父亲公爵及哥哥欧内斯特完全相反。他很聪明,并在语言、文化、哲学、音乐以及所有其他作为一个理想的王子应该学的方面受过极好的教育。[2]
谈到结婚,维多利亚是十分的厌恶而且恐惧,她甚至听也不愿意听。她不止一次地对梅尔本勋爵说:“此时,我的情绪对结婚十分反感”,谈到与阿尔伯特的事,她在给舅舅的信中说:“我们之间并无婚约。”即便她喜欢阿尔伯特,她“今年也不能最后定约,因为最早,这种事情也要等两三年以后再说”。她还说她“非常讨厌”改变自己目前的生活;并且声称,如果她不喜欢他,她也十分渴盼能得到理解,她并没有负约的疚愧,因为他们之间从未有过“任何约定”。这分明是一条缓兵之计,她已在为自己寻找退路。而对梅尔本勋爵,她说得更加明白,毫不掩饰,她告诉他说自己“不怎么想见阿尔伯特,因为整个事件是桩讨厌的事”。
  不管维多利亚是如何的逃避,阿尔伯特的造访却如期而至。这一年的10 月10 日晚上,奉利奥波德舅舅的安排,阿尔伯特在哥哥欧内斯特——萨克思·科堡大公的继承人的陪伴下,来到了温莎。
第二天是星期四,早上,阿尔伯特和欧内斯特终于来拜见女王。女王默默地伫立着,两位王子依旧是那么漂亮、英俊、风度翩翩。这使她回忆起几年前那三个星期的快乐时光,划船、骑马、画画、弹钢琴,那坚实的臂膀与宽阔的胸膛。是的,他们真的再见了,但他们的分离却是太漫长太漫长,这漫长的分离几乎使她把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现在,所有的记忆重新召回。她仔细地打量着眼前两位青年,特别是阿尔伯特,她感到十分的惊奇,阿尔伯特不仅保留了少年时代的风采,而且岁月又给他添加了几分成熟与稳重,还是那张俊美的脸,只不过在嘴边上出现了纤细的髭须,白皙的脸上也散布了稀松的颊须,而身量也更加高大匀称,阿尔伯特完完全全已经是个成熟的男子汉了。女王竟有些激动起来,她那少女时代用沙筑的堡垒竟是如此的脆弱,仅仅在一刹那间便轰然坍塌。所有的厌恶与恐惧在眼前这位英俊青年的那双蓝眼睛的光芒照耀下,在那张迷人的嘴边的微笑中烟消云散。他们一块儿骑马,一块儿跳舞,一块儿谈天,一切是那么的完美,她仿佛被引进了一方全新的领地,在这片领地丝毫也找不到梅尔本勋爵的影子,她得以在比较中获得对于过去生活的反省:那些快乐,那些依恋原来只不过建筑在一种肤浅的消遣之上,它们是多么的矫情。两三天的时光一晃即过,星期日的早晨,当她重新站在梅尔本勋爵的面前时,她似乎重新变了个人似的,那份幼稚、那份期盼、那份崇拜的表情已全然不见,代替的是更多的坚定与成熟:“我已大大地改变了对结婚的看法,我已经决定和阿尔伯特结婚。”下一个早晨,她单独召见了这位表弟。这一次女王把帝王的尊严和规矩全然抛在脑后,她深情地说:“假如你能满足我的愿望(和我结婚),我将无比幸福。”
阿尔伯特动情地张开了男子汉有力的双臂,紧紧地拥抱了女王,他的拥抱是那么的有力又是那么的亲切温柔,维多利亚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的感觉之中。她闭上双眼,尽情地体悟着,小巧的嘴唇喃喃不止:  “你是那么美好,我不配与你结婚。”  “别说傻话了,亲爱的,我太高兴了,我非常乐意与你白头偕老!”  阿尔伯特确实有理由让维多利亚倾倒,或者说,维多利亚的选择是无比的正确。尽管这时女王的选择更多地只是出于一种直觉,出于对阿尔伯特诸多表面特质的无比倾慕:他的英俊美貌与迷人的气质。但是越到后来,阿尔伯特的内在的品质将越明显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越来越使女王去甘心做他的附庸。这些当然是后话了,但阿尔伯特的非凡的才能是在与女王结合之前就已具备了的。阿尔伯特出生于1819 年8 月,比他的表姐维多利亚晚生三个月。萨克思·科堡·哥达的弗朗西斯·查理斯·奥古斯特·阿尔伯特·伊曼纽尔是他的全称。阿尔伯特在外貌上继承了她母亲——一位活泼美貌妇人的所有优点:金色的头发,碧蓝的眼睛,彬彬有礼而又朝气蓬勃。
  和他的哥哥欧内斯特比较起来,阿尔伯特从小就是一个有着自己的主见并能恪守不渝的孩子,在兄弟间无数次的游戏与争吵中,弟弟总是占着上风,在外人看来,他们的身份应该颠倒过来才合乎常情。阿尔伯特的品行在科堡深得人心,他聪颖机智而又吃苦耐劳,他所在的公国饱经战乱、弱小无势,而大公又并不富有,他从小便是在一种朴实无华的环境中成长,这样的一种朴实无华使他甘愿地接受那个时代热忱道德观的感召:诚实、坚韧、求善求真。还是11 岁的时候,当他的父亲试着询问他今后的打算时,他的回答使这个饱经风霜的公国统治者大为惊讶:“我要做一个善良有用的人”,他说,朴实简洁的语句里蕴藏着一个孩子对于未来人生职责与目标的自觉,而这种自觉正是那个时代的最高风范。我们不禁想起,在维多利亚第一次明白自己将成为英国女王时,她的回答也几乎如出一辙:“我要做个好人”,这难道是一种偶尔的巧合,或者说仅仅用一句“心有灵犀一点通”就能解释的一切?从这里我们其实已经隐隐约约地感到,若干年后,阿尔伯特与维多利亚的结合之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成为整个国民生活之典范决不是一种偶然。
  和维多利亚一样,阿尔伯特在坚信礼上的表现也是那么的出色,那么的令人难忘。坚信礼上援用古例在城堡的“巨人厅”公开举行,由于阿尔伯特从小的气质与风范已深入科堡每个人心中,所以坚信礼上牵动着朝野所有的人。大批热情的官吏、牧师、公国各村镇的代表以及形形色色自发前来的观众一齐涌来,场面热闹非凡,大公和太夫人、符腾堡的亚历山大和欧内斯特两位王子殿下、莱宁根大公、霍恩洛伊·朗根堡大公夫人和霍恩洛伊、斯林福斯特大公夫人都出席了仪式,大厅的后方设置了一个简朴然而装饰典正的讲台、内庭牧师雅各比博士端坐中央,合唱队高声唱过赞美诗《圣灵降临》的第一节后仪式开始了。雅各比博士开始提问,由王子做答。博士的提问都是经过精心的设计与考虑的。这些问题都并非一个简单的“是”与“不是”所能回答,必须有自己的见解与阐释,其目的是让观众能够更多地、更详尽地了解青年王子的观点。阿尔伯特的回答坦然、果断、精确,特别是那些精妙的到处都闪烁着个性的阐释中,蕴含着一种深切的情态与充满自信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紧紧地感染了所有在场的人,从达官显贵到普通平民。当问到世袭的王子是否打算忠于福音派教会时,王子的回答只是一个“是”。但他又用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补充:“我下定决心永远忠于公认的真理。”永远忠于公认的真理,这正是阿尔伯特所有美德的起点与基石。
  博学多才是阿尔伯特另一优秀品质,他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孜孜以求地去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从骑马、射击、击剑、狩猎,甚至是小小的恶作剧到音乐文学、形而上学、法学、政治经济学,甚至数学、生物学等几乎是无所不能。传说,他每次捕猎远游,都要带回一大堆动植物标本以丰富其自然知识;他曾经成功地模仿一位教授在奔跑中突然跌倒然而无可奈何地找眼镜的模样,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
他17 岁时开始潜心钻研德国文学和深奥的德国哲学,他曾做过一篇论文《论德意志人的思维模式及德意志文明简史》,他企图以此事“反省我们时代的弊端,吁请所有的人从自己做起以矫正这些弊端,并由此而为别人树立起一个好榜样。”他对于自己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强烈兴趣,在他以后作为女王助手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1838 年的意大利旅行中,佛罗伦萨的美术馆与风光令他赏心悦目,在和教皇格里高里十六世的一次会见中,他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征服了这位傲慢的教皇。教皇试图在年轻的阿尔伯特面前展示自己的博学,他谈起了艺术,特别谈起了古老的希腊艺术,他说希腊人的艺术是从意大利西北部的伊特拉斯人那里传过去的。“不!”阿尔伯特的果断而简洁的声音遏制了教皇无休无止的长篇大论:“他们的艺术是从埃及传入的,因为??”然后便是滔滔不绝的旁征博引。高傲的教皇看着眼前这位朴实的青年,也不得不彬彬有礼地颔首默许。
不仅仅是艺术,阿尔伯特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也极其强烈,1852 年他成功地构思、举办的规模庞大的集中了当时几乎是 全世界各国的在原材料生产、机器制造、机械设计、厂家制作以及在应用与造型艺术等各方面所能生产的各种先进的样品的万国博览会,便是最好的注脚,在布鲁塞尔他曾遇到了一位著名的数学教授阿道夫·葛德莱。他的对或然律的研究与应用深深地吸引了阿尔伯特,他很快与这位数学教授成为了终身朋友。关于阿尔伯特的好学,有这样一则轶闻,在佛罗伦萨的一次舞会上,人们发现他对那些高贵娴雅的淑女们毫不在意,而是沉浸在与博学的著名历史学家加波里先生的交谈之中,这样的一种不合时宜竟一时传为美谈,当时站在他身边目睹了这奇特一幕的斯都加厄大公说:这是位多么值得夸耀的王子,在他面前,漂亮的舞伴即使在舞台上也比不过博学的学者。这样的一位杰出的青年,对于维多利亚并没有表现过多的热情。尽管从一来到这个世上,他的外婆、科堡的大公和太夫人,公爵,肯特公爵夫人和利奥波德王就把他与维多利亚放在一起来谈论。还是3 岁的时候起,甚至他的保姆也经常对他说“英国的小小五月花”(维多利亚生于五月)将成为他的妻子,但不知什么原因,他从小对异性就有一种本能的厌恶。5 岁的时候,在一次儿童舞会上,别人将一个小女孩领到他面前来做舞伴,他厌烦恼怒地叫闹起来,虽说后来他学会掩饰自己这方面的情感了,但这种情感却依旧未变。
 也许这应该归过于他那深爱着的漂亮的母亲?在他的印象中,母亲是美丽而温和慈爱的,但是在5 岁时,他和母亲便永远地分开了。传说大公是个风流之人,而公爵夫人也学了丈夫的样子,她与一位宫廷大臣混上了,然后便是分居、离婚而最后隐居巴黎直到1831 年郁郁寡欢地离开人世。诚实善良的阿尔伯特无法接受这份情感的打击,他被无垠无尽的矛盾的情感所吞噬——一面是对母亲的绵绵不绝的思念,另一面又对母亲的丑闻抱着莫大的羞耻。于是他逃避所有的女人。
  使阿尔伯特对维多利亚并不十分在意的另一个原因是阿尔伯特对于政治毫不感兴趣,他从不读报,他渴慕的是一种悠闲自在的艺术化的生活,他不像利奥波德,他没有舅父的执着的野心,也缺乏他那追求自身伟大的自负,他善良纯正,聪明而又有教养,但这一切按常规将更多地把他导向一个个性清高而无足轻重的人,一位热心文化却用心不专的艺术爱好者,一位毫无影响或权威的宫廷附庸,很显然,做一个女王的丈夫,这个在他人看来最能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位置对于阿尔伯特并没有多少的诱惑。
更何况,他已知道,此时的维多利亚正满怀崇拜地仰视着她的梅尔本勋爵,所以,当1839 年10 月他被安排前往伦敦时,他已打定主意彻底退出此事,他对一位朋友说,再不会有什么能引诱他去做那暧昧的等待,他将立即结束这一切。
与维多利亚的情形几乎一样,当他与他的那位漂亮娇小的表姐的目光碰撞在一起时,整个的局面都完全被改变了。面对眼前的这个女人他竟不曾涌起丝毫的厌恶,甚至心灵深处那股从来不曾涌动的陌生而热烈的情感却一下奔涌而出,泛滥在他整个身心,在维多利亚的臂弯里,他发觉自己无可抗拒的命运已经毫无余地的确定下来了。“我愿意与你结婚,亲爱的??”他的声音里流淌着无限的幸福。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这对年轻的男女在碰到一起时,刹那间改变主意,而决心永远携手而行?如果肯特公爵在世,他也许又该去找那个吉卜赛预言家了。也许,他是对的,命运总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不可抗拒。
维多利亚女王婚姻
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感情很好,但1861年,阿尔伯特亲
维多利亚女王的婚礼
王在女王中年时代去世,这时维多利亚女王受到英国人的普遍敬重,大臣们也开始主动询问她的意见。然而,丈夫的去世让女王郁郁寡欢,她曾长时间离开伦敦隐居,即使公开露面,也不戴王冠,而总是一种寡妇的打扮。由于维多利亚长期隐居,导致首相无法事事请示女王,因此首相的权力渐渐增大,促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更趋完善。
维多利亚女王经历长时间的离群索居后,1870年代后期,她重新活跃起来,1897年举国庆祝女王登基60年的盛大庆典使得女王和王室的威望大大提高。
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结婚时,穿上了一袭由漂亮的中国锦缎制作而成的白色礼服,拖尾长达18英尺,并配上白色头纱,从头到脚的纯白色惊艳了全场。而在维多利亚女王大婚之前,英国皇室成员的结婚礼服均是头戴宝石皇冠、配上镶满珠宝银饰的晚礼服、外披一件毛皮大衣的传统装扮。她的这一惊人之举,在令人惊艳之余,更迅速成为一大风尚广泛流传,西方婚礼上新娘身穿白色结婚礼服也逐渐成了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白色婚纱代表内心的纯洁和孩童般的天真无邪,后来逐渐演变为童贞的象征。
一战后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也使婚纱的风格大大地改观,逐渐出现了短裙设计的婚纱。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因为二战的缘故,新娘的结婚礼服转为简单朴素,许多母亲也将自己的婚纱当做传家宝,传给女儿当嫁妆。
维多利亚女王约翰布朗
约翰布朗是女王和夫君生前的好友。在阿尔伯特王子去世后,女王经过三年多的时间仍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于是她的子女们便把约翰布朗介绍到宫中。约翰布朗之前曾陪伴女王和阿尔伯特王子在苏格兰高地度过愉快的时光。当女王再次见到这位昔日旧友时,往日的时光历历在目,女王便像这位好友尽情倾诉了对亡夫的思念。
女王发现,约翰布朗是最能理解自己对夫君情感的人,因此,她与约翰布朗的友情也日益加深。约翰布朗服侍女王十分用心周到,时刻为女王的安全着想。然而,约翰布朗为人粗鲁傲慢,当他得到女王的宠信之后,对女王的子女,尤其是威尔士王子表现出极为不尊敬的态度。约翰布朗的弟弟,由于约翰布朗受到宠信,成为了女王小儿子利奥波德王子的仆从。然而,这位仆从却时常虐待身患血友病的利奥波德王子,他甚至用勺子去击打利奥波德王子的鼻子,辱骂王子是没用的东西。而血友病患者一旦受伤就会血流不止,利奥波德王子是不能受到任何伤害的。仆从的虐待利奥波德王子痛苦不堪。女王的子女们极为厌恶约翰布朗及他的弟弟,他们多次向女王高发约翰布朗和弟弟的恶行,但女王仅仅把这些事视为子女因嫉妒所编出来的谎话。女王和子女们的矛盾也越来越深。
威尔士王子患了伤寒大病之后,女王决定不再隐居,面对公众。她与大病初愈后的威尔士王子一起去教堂为王子祈福。在马车行驶过程中,女王频频向人群招手,人民热烈欢迎女王的复出。这时,一名暗杀者起了歹心,意欲行次女王,约翰布朗及时发现并抓住了凶手,避免了一场灾祸。女王的子女们这才接受了约翰布朗,对他的英勇表示感激。
当约翰布朗去世的时候,女王在日记中写道:“他的离去让我十分悲伤。”但是,发现的女王亲笔信却首次披露了她对约翰布朗更深刻的友情。维多利亚女王在信中写道:“布朗是她最好的、最忠心的仆人,也是她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他的辞世令她悲痛欲绝。
1884年维多利亚女王出版了《日记留影——我们的苏格兰高地生活》一书,书中女王特别描写了布朗,并且高度赞扬了他。同时维多利亚女王还专门为布朗建造了一座齐人高的雕像。
维多利亚女王子女
维多利亚女王升级母亲
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间甚长,当时英国国力强大,号称“日不落国”,她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而同时她的自由主义的思想也使她对女性地位产生思考。生了一大堆儿女的她,是“母职神圣的象征”。也许身为高高在上的女王,她不知道世俗女子的苦楚,但这也不尽然,近阅维多利亚女王写给她女儿的家书,让笔者发现了她对身为一个女人的私密看法,特摘译几段如下:
“亲爱的女儿,你说给予一个不朽的灵魂以生命,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但我自己却难以有这种想法。我觉得在生育中,我们女人更像一只母牛或母狗。我们可怜的本性变得非常动物化……整天哺育婴儿和换尿布,让很多优雅而聪明的淑女走上毁灭之路。”
“我有九次怀胎八个月,担负真正的痛苦(还要处理很多公务),像折断翅膀般……我想我们的性别是种不幸。我很高兴看到你已如我般完全进入身为一个母亲的所有感受中,亲爱的女儿,要让一个无知的幼儿长大成人,女人需度过多少难关!我说不出我的痛苦、我的感觉、我的奋斗(事实上,我还没有完全摆脱它)。当我们带你回你自己的房间,而你却哭闹得很厉害的情景,彷佛还是昨夜的事。”
维多利亚女王因难以忍受生育的痛苦,而在生第八、九胎时以氯仿麻醉,她可以说是“无痛分娩”的先驱者。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王,“母职神圣的象征”,在当一个母亲时却有着难以言喻的辛劳和苦楚,而只能私下向女儿透露。一般世俗女子做一个母亲,其辛劳和苦楚更是可想而知!
1846年维多利亚一家的全家福
维多利亚女王子女去向
1 维多利亚公主(Victoria Adelaide Mary Louisa),嫁给普鲁士
维多利亚女王晚年画像
太子(后来的弗雷德里希三世),她的儿子是赫赫有名的,前西班牙王后索菲之外曾祖父;女儿索菲是希腊王后,亦是今西班牙王后索菲之祖母。
2 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Albert Edward),娶了丹麦国王的大女儿亚历山德拉公主,他们的二儿子是后来英王,女儿莫德公主是挪威王后。
3(Alice Maud Mary),嫁给黑森和莱茵河畔大公路德维希四世,他们的大女儿维多利亚公主的一个女儿路易斯后来成为瑞典王后,另一个女儿是英国菲利普亲王的母亲;小女儿是俄国末代沙皇的皇后;另一个女儿艾琳嫁给爱丽丝公主姐姐的儿子,唯一的儿子娶了爱丽丝公主弟弟阿尔弗雷德王子的女儿。
4阿尔弗雷德王子(Alfred Ernest Albert),娶了俄国沙皇唯一的女儿玛丽公主,他们的长女玛丽是罗马尼亚的王后,外孙是罗马尼亚的,外曾孙是末代罗马尼亚国王-;长外孙女-罗马尼亚的伊丽莎白公主是希腊的王后;次外孙女-罗马尼亚的玛丽公主是南斯拉夫王后。
加拿大发行的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邮票
5 海伦娜公主(Helena Augusta Victoria),嫁给石格益勒-荷尔斯坦公爵克里斯蒂安。
6(Louise Caroline Alberta),嫁给英国阿盖尔九世公爵约翰坎贝尔,丈夫是后来的。
7 亚瑟王子(Arthur William Patrick Albert),娶了普鲁士公主玛格丽特,他们的女儿是瑞典的太子妃(在丈夫继位之前就去世了),而瑞典太子妃玛格丽特的长子于1947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的机场因飞机失事坠毁而去世,他与妻子西比拉王妃(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女,利奥波德王子的长孙女)唯一的儿子就是当今的瑞典国王;她唯一的女儿是丹麦女王的母亲,前丹麦的英格丽德王后,后者就是为纪念早逝的母亲而以其名字为自己的长女—丹麦女王命名的。
8 利奥波德王子(Leopold George Duncan Albert),娶了Waldeck & Pyrmont家族的海伦公主,女儿是爱丽丝公主,嫁给乔治五世的玛丽王后的幼弟,丈夫是后来的加拿大总督;他的查尔斯·爱德华在其
刻有维多利亚女王头像的奖章
因血友病过世后约四个月出生,一出生即继承了其奥尔巴尼公爵爵位,在16岁时又成为了萨克森-科堡-哥达的大公,其长女是现任瑞典国王的母亲。
9 比阿特丽斯公主(Beatrice Mary Victoria Feodore),嫁给巴登堡的亨利王子,他们的唯一女儿维多利亚·尤金妮公主嫁给西班牙的,成为后来的西班牙王后,也就是现任国王的祖母。
维多利亚女王女王趣闻
日,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女王夫妇
女王第一次乘坐火车,女王的丈夫和当时的英国铁路总工程师也一同在车上。当时火车的时速是每小时30公里,事后女王抱怨说,觉得车速过快,十分担心火车会从铁轨上掉下来。
以下欧洲国家君主都是维多利亚女王有血缘关系的后代,包括现英国女王(以及她的丈夫菲利浦亲王)、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西班牙前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及其王后-索菲(前希腊与丹麦公主)、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以及已经逊位的前罗马尼亚国王迈克尔一世、前希腊国王及其王后(丹麦的安妮.玛丽公主)前南斯拉夫王储亚历山大王子、霍亨索伦王族首领、罗曼诺夫王族首领等皆是其后。
2002年,进行过一个民意调查,评选历史上100位最伟大的英国人。维多利亚女王名列第18位。排名第一的是前首相,排名第二的是最初建造英国铁路的著名的英国工程师Isambard Kingdom Brunel(),排名第三的是()。
维多利亚女王女王逝世
晚年的维多利亚女王照片
1900年12月,维多利亚女王身体不好,但仍坚持去了(Isle of Wight),她和已去世的丈夫阿尔伯特喜爱的地方。许多年以前,在这个岛上,他们身边围绕着可爱的年幼儿女。在这个幽静的地方,女王写下了遗嘱,写下了自己葬礼的细节,她吩咐死后给她穿上白色的衣裙。
日,一个历史时代结束了,维多利亚女王在怀特岛去世,享年82岁。在她弥留之际,守护在她身边的有她的儿子,也是她的继承人威尔士亲王,当时他已决定以爱德华七世之名继承王位。在女王床前的还有包括她的孙子在内的其他后代。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长达半个多世纪,在海外不断扩张新国土,形成了“日不落”大英帝国,并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为印度女皇。在她的统治下,国家的稳定和尊严使君主制又得人心。她在全世界的大多数臣民差不多都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下的不列颠出生的。
1837年当维多利亚继位时,她还是一位年轻的少女。婚后她对丈夫萨克森-科堡与哥达的阿尔伯特亲王爱情弥笃,她依赖他并采纳他的意见。1861年丈夫去世,她悲痛欲绝。普遍认为在其后的40年中,她始终怀念着他。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象征
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象征着一个时代。在维多利亚统治期间,英国国民空前团结
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
,英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并不断壮大发展。这是女王给英国人留下的最好遗产,也是对她一生政绩最有力的评价。极少有坐上帝位的女人,能像维多利亚一样,如此出色地完成了女王的职责,同时又拥有如此平凡的作为女人的幸福。她统治的时期,特别是1851年以后,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她在位的六十余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英国极度强盛,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科学、艺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成熟,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维多利亚女王性格鲜明,秉性真挚。她忠于职守,具有治国之才;她不仅把时光消磨在工作上,也消磨在为家务操劳上;她忠于自己的丈夫,对子女要求严格,成为一代楷模。她的不懈努力,不仅使英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昌盛,经济繁荣,英国的生活方式(如英国贵族的下午茶)也从那时候开始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追逐仿效的对象。“维多利亚时代”被许多英国人所怀念。
.历史上的今天.2012[引用日期]
.The Premier Site for Russian Culture [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