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石蜡作用是亲水性物质还是疏水性物质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疏水性和疏油性有何不同
疏水性和疏油性有何不同
09-09-07 &匿名提问 发布
真菌疏水蛋白是由丝状真菌在生长的特定时期分泌的一类具有特殊理化性质的分泌型的小分子量、疏水性蛋白质,它们可以通过自我装配在两相界面形成两亲性蛋白膜,改变介质表面的亲水性和疏水性,是已知表面活性最高的蛋白之一,有着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真菌疏水蛋白是纯天然生物提取制品,无毒害,无污染;耐酸碱,抗相变能力强。自我装配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透气不透水性。由于它的特性,使得它具有众多优点:(1)自动成膜,使用便利;(2)透气性优良;(3)纯天然无化学添加成分;(4)组织相容性好,避免了严重的排异反应;(5)耐高温(100摄氏度仍保持活性),易于消毒;(6)稳定不降解,便于产品的长期保存;(7)用表面活性剂就可以很容易地清洗;(8)延展性好,1 毫克的成膜活性蛋白在液面就可以展开1平方米的薄膜;(9)大规模生物发酵,高产,性价比高。疏水蛋白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医药(组织工程、器官移植、药物缓释)等多个领域而且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特别是在临床的烧伤、创伤的创面保护及缓和机体的排异方面拥有极佳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为临床病人创面保护和恢复提供了一种安全无毒、操作简便、高效低耗的新手段。项目技术水平:   已顺利完成了膜表面生物活性真菌疏水蛋白的中试研发,对自主研发的SDS-ATPS抽提方法进行了优化改良,适应于工业化的抽提规模,并优化了疏水蛋白的纯化工艺,使疏水蛋白的总回收率提高至60%以上。   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了食用真菌灰树花的cDNA文库,克隆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灰树花疏水蛋白基因hgf1(专利申请号.4)。已经将真菌疏水蛋白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的固定化。通过对传感器表面修饰、分子间相互作用、纳米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实现了分子水平上对分子膜的可控累积和特异选择性识别。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研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计划资助。产业化1) 20吨发酵罐发酵生产真菌疏水蛋白条件的进一步的优化,按照应用的不同需求制备不同纯度级别的真菌疏水蛋白制剂,应用于病人创面保护和恢复的生物敷料,缓和机体排异性/组织工程/药物缓释等方面的生物制剂,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的生物活性纳米材料。2) 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将真菌疏水蛋白与抗体进行融合表达,融合蛋白应用于免疫传感器,将会对生物传感器的特异选择性、稳定性和灵敏度产生数量级程度的提高,在医药卫生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应用价值与发展前景真菌疏水蛋白具有自我装配成膜的性质,因此:(1)可作为蛋白和细胞固定化的媒介,可用于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作为引发层,交联上配体或形成融合蛋白,能使特定分子固定化到特定表面。(2)它能改变表面的属性,保护表面。可用于提高医学器官移植物生物相容性和防止微生物细胞粘附;可应用于医药行业中烧伤、创伤的创面保护,为临床病人创面保护和恢复提供一种安全无毒、操作简便、高效低耗的新手段。(3)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在药物缓释领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纯天然的具有自组装功能的HGFI疏水蛋白提纯于可食用的药物真菌,其生物相容性非常好,用作新型的药物缓释材料,更为安全可靠。疏水蛋白HGFI可通过各种方法行使缓释剂的功能,例如包埋法、微球法、嫁接-共混法等,用途非常广泛,并可以通过对HGFI疏水蛋白的改性来更好的行使缓释剂的功能。   目前国际上尚未实现膜活性疏水蛋白的工业化生产,其相关应用产品的开发更为滞后。我们在已实现成膜活性蛋白中试研发和技术和工艺现居国际领先地位的基础上,扩大发酵规模,进行后续产品的开发,无疑会占有宝贵的先机。 回答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字面上已经解释了!疏水性(hydrophobicity)  在化学里,疏水性指的是一个分子(疏水物)与水互相排斥的物理性质[1]。  疏水性分子偏向于非极性,并因此较会溶解在中性和非极性溶液(如有机溶剂)。疏水性分子在水里通常会聚成一团,而水在疏水性溶液的表面时则会形成一个很大的接触角而成水滴状。  举例来说,疏水性分子包含有烷烃、油、脂肪和多数含有油脂的物质。  疏水性通常也可以称为亲脂性,但这两个词并不全然是同义的。即使大多数的疏水物通常也是亲脂性的,但还是有例外,如硅橡胶和碳氟化合物(Fluorocarbon)。  根据热力学的理论,物质会寻求存在于最低能量的状态,而关键便是个可以减少化学能的办法。水是极性物质,并因此可以在内部形成氢键,这使得它有许多独别的性质。但是,因为疏水物不是电子极化性的,它们无法形成氢键,所以水会对疏水物产生排斥,而使水本身可以互相形成氢键。这即是导致疏水作用(这名称并不正确,因为能量作用是来自亲水性的分子[2])的疏水效应,因此两个不相溶的相态(亲水性对疏水性)将会变化成使其界面的面积最小时的状态。此一效应可以在相分离的现象中被观察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求助疏水性指数测定 - 微生物 - 小木虫 - 学术 科研 第一站
&& 查看话题
求助疏水性指数测定
有关微生物的疏水性指数,是不是有一种叫做BATH的测定方法(Bacterial Adherence to Hydrocarbon)?最好有详细的操作步骤。谢谢
沉下去了》》? 真的沉下去了????????? 没人知道啊?哎 找Rosenberg在1980年的文献Adherence of bacteria to hydrocarbons: a simple method for measuring cell‐surface hydrophobicity : Originally posted by girlfisher at
找Rosenberg在1980年的文献Adherence of bacteria to hydrocarbons: a simple method for measuring cell‐surface hydrophobicity 有这一篇文献了,想问问有没有标准的测试步骤,文献上有的地方语焉不详 这篇文献是该方法的原创论文,怎么会不祥 : Originally posted by girlfisher at
这篇文献是该方法的原创论文,怎么会不祥 你好,请问你有《Adherence of bacteria to hydrocarbons: a simple method for measuring cell‐surface hydrophobicity》 的原文吗?1980的,貌似我们学校下载不了,谢谢
var cpro_id = 'u1216994';
欢迎监督和反馈:本帖内容由
提供,小木虫为个人免费站点,仅提供交流平台,不对该内容负责。欢迎协助我们监督管理,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如果您对该内容有异议,请立即发邮件到
联系通知管理员,也可以通过QQ周知,我们的QQ号为:8835100
我们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和答复,谢谢您的监督。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为中国学术科研研究提供免费动力
欢迎监督,发现不妥请立即
E-mail: & QQ:8835100当前所在位置:&&用于从各种疏水性液体或气体中分离亲水性物质的过滤器材料以及用于制备此种材料的方法
用于从各种疏水性液体或气体中分离亲水性物质的过滤器材料以及用于制备此种材料的方法
项目编号:
技术简要说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滤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用于从各种疏水性液体或气体的环境中分离亲水性物质。此类疏水性物质可为不同的化学品及油料产品、起源于生物的物质(脂肪、香精油)。亲水性物质可为水、较低级的醇类(甲醇、乙醇)、多元醇、离解于水性溶液中的物质(盐、酸及碱)。过滤器材料呈含氧聚合物的形式,其微观及宏观结构是在聚合过程中形成。更确切地说,所述过滤器材料是由聚缩醛(例如聚乙烯缩醛)组成。过滤器材料的聚合结构是在聚缩醛的合成反应期间通过被加入到反应介质中的辅助物质的作用而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
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BIOCONSULT有限责任公司,未经BIOCONSULT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
买专利,获国家政策扶持,提升产品附加值!想买这个专利请加我们的QQ:
咨询电话:022-
专利权信息
专利类型:发明
专利申请日:
公开(公告)日:
申请(专利权)人:BIOCONSULT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BIOCONSULT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公告)号:CNA
分类号:B01D71/38(2006.01)I
发明(设计)人:维塔利·切比兹波夫;布里特·波斯特;瑞尼·彼得森;托马斯·凯文德
国别省市:
总流量:281
录入日期: 17:45
温馨提示:该专利受国家知识产权法保护。如您希望使用该专利,请联系专利权人,获得专利权人的授权许可。
暂无相关信息。
暂无相关信息。
暂无相关信息。
暂无相关信息。
暂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下一篇:
您如果有意向投资或咨询,请给技术持有人留言或评论该专利
您的称谓:输入您的称谓
您的电话:输入您的联系电话,您的电话是保密的,只有项目方才可以看到您的电话,不泄露。
评估价格:万您认为这个专利价值多少?
网站名称:提示:应用技术网
您对此资讯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写出来,让大家看到您的观点。
ip:220.181.108.*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中文读音lǜqì英文读法[strainer]过滤用的装置一定是对液体或气体进行过滤的器具
共1条评论,每页显示10条
最新出售专利
说明书截图
暂无缩略图。
资讯24小时top10分离与富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分离与富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腐植酸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腐植酸
腐植酸是中广泛存在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广泛应用于农林牧、石油、、建材、医药卫生、环保等各个领域,横跨几十个行业。特别是眼下提倡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业生产、绿色食品、无污染环保产品等,更使&腐植酸&备受推崇,事实证明,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离不开腐植酸,它的确是一个发展中的有希望的朝阳产业,属于一个新型的特殊行业。中文别名黑腐酸;腐质酸;胡敏酸等英文名称Humic acidEINECS215-809-6CAS
中文名称:腐植酸
中文别名:黑腐酸;腐质酸;腐殖酸;腐殖酸(人造);硝基腐殖酸;腐植酸类;胡敏酸
英文名称:Humic acid
英文别名:NITROHUMIC ACID; agro- humification
俄语名称:Гуминовые кислоты
EINECS:215-809-6[1]腐植质由死亡生物物质,如木质素,经微生物降解产生,难以进一步降解。其特定的性能和结构取决于给定样本从水或土壤源中提取时的具体条件。然而,虽然腐植质的来源不同,性能却非常相似。腐植质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腐植酸(Humic acid,HA),富里酸(fulvic acid, FA)和胡敏素(humin, HM)。其中HA溶于碱,但不溶于水和酸;FA既溶于碱,也溶于水和酸;而HM溶于稀碱,不溶于水和酸。中国腐植酸[2]资源丰富,储量大,分布广,好,出口前景很不错。在腐植酸的综合利用方面,虽然起腐植酸钠百分之七十含量[3]步晚,但由于中国加大了开发力度,因而在世界上并不落后。中国从事腐植酸科研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多达100多个,先后获得过几百项科研成果,一些技术产品已达到或超过了国际领先水平,但如何才能扩大出口,占领国外市场呢?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就是要按商标法的规定,尽早抢占领地,早日使我们行业名牌商标和国际接轨。近几年来,中国新疆、、广东、、河南、等省市远销国外的腐植酸系列产品日益增多,如、、硝基腐植酸、颗粒HA SPNH高温高压降滤失剂、FA抗旱剂、有机复合肥、营养土等,从而为国家赚回了大量的外汇,可是在这众多的出口产品中真正注册了名牌商标的产品和企业却为数不多,更谈不上到产品出口的对象国家和地区去注册自己的商标,他们至今对&商标&的概念和执法意识还十分淡薄,亟待宣传、鼓励和支持。2013年,登记注册了&腐植酸&行业产品商标,这一表率行为必将激励和调动更多的企业效仿,从而有助于推动腐植酸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其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也存在于泥炭、页岩和煤中。能与水中的金属离子离合,有利于营养元素向作物传送,并能改良,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腐植酸结构模型人类对腐植酸的研究,自从1786年从土壤中首次得到已有214年历史了。如果以中国“药圣”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著作中编入的“乌金散”为个例的话,那腐植酸的应用已有四百多年了,这充分说明了腐植酸古老的历史。
中国腐植酸有组织的研究始于五十年代末,主要是从泥炭利用开始的。六十年代,全国掀起了利用和改良土壤的热潮,声势很大。真正受到国家重视和推动则是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当时,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同志还亲自抓,国务院先后于1974年和1979年两次以国发110号和200号文件,全面推动了中国腐植酸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八十年代,随着全国腐植酸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经贸委于1987年批准成立了“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负责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国的腐植酸工作。一些腐植酸资源贮量大的省、市,还纳入了政府工作序列,为此专门成立了腐植酸办公室。
中国腐植酸资源非常丰富,它储量大,分布广,品位好。据有关资料统计,有泥炭124.8亿吨,居世界第四位;褐煤1265亿吨,还有大量的风化煤。在利用生物工程方面,进一步筛选优良菌种,加快开发定向菌种,这样,研制或生化黄腐酸类产品的资源利用就会无穷无尽。
腐植酸作为有机物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农、林、牧、石油、化工、建材、医药、卫生、环保等各个领域。现属于直接或间接应用腐植酸物质的有五个方面,可归纳为七十个小节。中国开发的主要产品有肥料、农药、兽药、抗旱剂、饲料添加剂;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石油助剂、工业水处理剂、水煤浆稳定剂、蓄电池膨胀剂、陶瓷添加剂、油墨添加剂等一百多个品种,已经基本上构成了中国腐植酸类产品的完整体系。
中国腐植酸的综合利用方面,虽然起步晚,其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并不落后。中国从事腐植酸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多达109个,先后取得了300多项科研成果,一些技术产品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如HA有机肥、FA抗旱剂、SPNH高温高压降滤失剂、HA多功能无污染水处理剂等环保产品。像“乌金口服液”等医药保健品还是国粹。
腐植酸是动植物遗骸,主要是植物的遗骸,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以及地球化学的一系列过程造成和积累起来的一类有机物质。它的总量大得惊人,数以万亿吨计。江河湖海,土壤煤矿,大部分地表上都有它的踪迹。由于它的广泛存在,所以对地球的影响也很大,涉及到碳的循环、矿物迁移积累、土壤肥力、生态平衡等方面。所以首先注意和研究它的是土壤学家,大概两百年前就开始研究了。环境科学家对它越来越重视。但是作为一类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来看待,恐怕还仅仅是开始。人类文明发展得愈迅速,愈感到资源的短缺。这样一类数以万亿吨计的潜在有机资源,理应受到重视。当然,作为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考虑,不是随便什么地方的腐植酸,都有利用价值。土壤所含的腐植酸总量最大,但在其中的含量平均不足百分之一,咸淡水中含有的总量也不小,但是浓度更低,作为资源开发,是不可能的。最有希望加以开发利用的腐植酸资源,是一些低热值的煤炭,诸如泥炭、褐煤和风化煤。在它们之中,腐植酸含量达10-80%。从这个意义上说,腐植酸的生产和应用,也可以说是煤化工的一个方面。我国煤炭蕴藏量是非常丰富的,根据资料,有泥炭50亿吨,褐煤1265亿吨,风化煤尚没有统计数据,但煤的总储量有6000亿吨,其中风化煤当然也不在少数。应该说更有发展前途。[2]
中国政府下决心治理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就为腐植酸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大舞台。由于腐植酸具有特殊功能,它将在防沙治沙、改良土壤、城市污水处理、生态农业建设、生产绿色、有机产品、开发药品、保健品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煤经人工氧化(如用空气、臭氧或处理)可形成再生腐植酸,如煤用硝酸轻度氧化所得的产物称为硝基草炭腐植酸专用干燥机[4]腐植酸。提取的方法是先用酸处理,脱去部分矿物质,再用稀碱萃取,萃取液加酸酸化,即可得到腐植酸沉淀。根据腐植酸在中的溶解度,可分为三个:①溶于或的部分称为棕腐酸;②不溶于丙酮部分称为黑腐酸;③溶于水或稀酸的部分称为(又称富里酸)。腐植酸大分子的基本结构是芳环和脂环,环上连有羧基、、、醌基、甲氧基等官能团。与有交换、吸附、络合、螯合等作用;在中作为、有凝聚、胶溶、分散等作用。腐植酸分子上还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生理活性。用清洁干燥的200kg镀锌铁桶包装。本品吸湿性强,必须保证容器密闭,并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避免曝晒雨淋,严禁明火。运输过程应避免剧烈碰撞,以防破损。贮存保证期为一年。腐植酸及其制品有多种用途。有下述多种产品,应用比较广泛。在农业方面,与氮、磷、钾等元素结合制成的腐植酸类(例如:用氨中和腐植酸可制成腐植酸铵肥料),具有肥料增效、改良土壤、刺激作物生长、改善等功能;硝基腐植酸可用作水稻育秧调酸剂;
金微腐植酸冲施肥[5]
腐植酸镁、腐植酸锌、腐植酸尿素铁分别在补充土壤缺镁、玉米缺锌、果树缺铁上有良好的效果;腐植酸和除草醚、莠去津等混用,可以提高药效、抑制残毒;腐植酸钠对治疗有效。
腐殖酸微生物包膜复合肥(即:),是由首创的一种新型高科技肥料,巧妙的利用尿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等进行涂层达到缓释的效果,并成功的克服了微生物菌、复合肥不能相融的难题,综合了市面上所有产品的优点,效果一斤当两斤。有机微生物包膜纯净肥在畜牧业方面,腐植酸钠用于鹿茸止血,硝基腐植酸尿素络合物作牛也有良好的效果。在工业方面,腐植酸钠用于陶瓷泥料调整;低压锅炉、机车锅炉防垢;腐植酸用于处理含;磺化腐植酸钠用于水泥减水剂;腐植酸制品还用作石油钻井泥浆处理剂(见);提纯腐植酸用作阴极膨胀剂。中国腐殖酸有组织的研究始于五十年代末,主要是从泥炭利用开始的。六十年代,全国掀起了利用腐殖酸肥料和改良土壤的热潮,全面推动了中国腐殖酸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按照来源,腐酸殖可分为天然腐植酸和人造腐植酸两大类。在天然腐殖酸中,又按存在领域分为土壤腐腐植酸钠(白色)[6]植酸、煤炭煤腐殖酸、水体腐酸殖和霉菌腐植酸等。
按照生成方式,腐植酸可分为原生腐植酸和再生腐植酸(包括天然风化煤和人工氧化煤中的腐植酸)。
按照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和颜色分类,腐植酸可分为黄腐酸、棕腐酸、黑腐酸。在早先的文献中,还有灰腐酸、褐腐酸和绿色腐酸殖的称呼,其实都是不同溶剂分离出来的。
按照天然结合状态,又分为游离腐植酸和(钙、镁)结合腐植酸。
按照腐植酸的腐植化程度(吸光系数等指标),分为A型、B型(真正的腐植酸)和RP型和P型(不成熟的腐植酸)等。
尽管腐殖酸的分类多种多样,但对我们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影响不大。是动植物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形成的复杂有机物,水体底泥土壤等都含有腐殖质,腐腐植酸原粉[7]殖质是大分子聚合物,化学结构复杂,都带有羧基、酚基、酮基等活性基团,其分子量从102~106。来源不同,腐殖质的组成也不同,腐殖质按其在酸、碱中的溶解性差异可分为:腐殖酸又称(HA) 、(FA) 、腐黑物。天然饮用水中的有机物质,主要为HA,其浓度范围从地下水的20μg/ L 到地表水的30 mg/ L,含量愈高,卫生状况愈差。一般水源中腐殖酸的含量在10 mg/ L 左右,占水中的50 %~90 %,天然饮用水源中腐殖酸的存在给人类及动植物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⑴ HA 是微量金属元素的络合剂。腐殖酸的存在,一方面会使水中金属离子和微量元素含量下降,矿化度降低,从而破坏了人体对某些元素如Ca、Mg、Mn、V、Mo 、SO2 -4 等的吸附和平衡;另一方面,可以影响金属离子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
⑵ 水体中的腐殖酸类物质是卤化副产品的重要前驱物。腐殖质极易在水厂加氯过程中形成副产品DBPs 和类致癌物质THMs。据报道,几乎所有水生都可能在消毒过程中被氯化,其中占溶解态水生有机物一半左右的腐殖酸是产生THMs 最重要的先驱物质。研究表明,溶解态腐殖酸类是天然水体中生成MX(一种具有强致突变性的消毒副产品) 的主要前驱物,其中的一些酚、醛、芳香酸类化合物可能在MX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⑶ 腐殖酸是导致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大骨节病病区居民饮用水往往是阴暗潮湿的窖水,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射,水中腐殖酸发生光解少,因而含量高。
⑷ 水体酸化引起腐殖质(HS) 特性改变,从而对环境造成影响。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酸雨的形成,湖泊等自然水体中pH 下降。水体中的HS 有机含氮量升高,其疏水性物质与亲水性物质比例降低,碳的含量和羧基的酸性降低,氧的含量和酚、醛的酸性增强,进而导致鱼类的毒性和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增加并使一些主要浮游动物物种消失,巨型植物减少,处理流域的附生植物增加。名称:《腐植酸》[8]
主办单位: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 江西省人民政府腐植酸办公室
刊 期:双月刊
开 本:16开
创刊时间:
单 价:20.00
定 价:120.00
国内统一刊号:11-4736/TQ
国际标准刊号:本刊始创于1979年,当时由江西省人民政府腐植酸办公室主办,刊名叫“江西腐植酸”。1981年起正式发行,每年四期。1987年,经国家经委[经体(号]批准,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成立,本刊遂由协会与江西省人民政府腐植酸办公室合办,故1988年起更名为“腐植酸”,但仍在江西出版。随着国家机构体制改革,江西省人民政府腐植酸办公室于2000年撤销。日,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署批准,得以将此刊从南昌迁到北京落户。作为代表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的机关刊物“腐植酸”将由协会直接主办。从本期开始,将正式在北京出版发行。[9]“卷首语”、“专题评述”、“研究论文”、“译文”、“腐植酸文摘”、“腐植酸专利简介”、“腐植酸环保应用”、“协会(专业)标准讨论”、“腐植酸原料检测”、“‘两会’动态”、“信息传真”、“‘乌金杯’采风”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主要栏目有“卷首语”、“专题评述”、“研究论文”、“译文”、“腐植酸文摘”、“腐植酸专利简介”、“腐植酸环保应用”、“协会(专业)标准讨论”、“腐植酸原料检测”、“‘两会’动态”、“信息传真”、“‘乌金杯’采风”等。1、投稿必须是未发表过的,内容应新颖、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简明、层次清楚(一般使用2~3级标题),图表宜少而精,学术研究、综合评述类文章一般不超过6000字,其他文体一般不超过5000字。
2、来稿结构请按以下形式组织:标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城市邮编,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第一作者简介等。如果属于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或国家重点课题的,请标出。
(1)标题名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英文标题名中不能使用冠词,且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标题名应避免使用缩写词、字符、代号、标点符号。
(2)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享有著作权的标志,请勿一稿多投。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对应的数字。国外作者应加列国名。如属协作项目,需经协作单位同意;若研究内容在学术界存在争论或竞争,作者可以提出需要回避的审稿专家。
(3)论文摘要:
1)研究论文应以反映作者的科研工作成果为主,围绕“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其中包括主要数据、新观点、新结果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用数据客观如实、准确简练地加以陈述。不引用图、表、公式等,不分段,不用修饰语。一般为200个~300个汉字(不少于200个)为宜。
2)综述论文应以当代某领域科技成果为对象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的鉴别、整理和重新组合,并提出合乎逻辑的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建议。一般以150个~200个汉字(不少于150个)为宜。
3)不论何种论文摘要都得用第三人称,不使用“本人”,“本文”等陈述语句。在译成英文时,也要用第三人称;介绍作者的研究工作时,谓语用一般过去时态;描述其结果、结论(看法、建议)时用一般现在时态,字数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4)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对文献索引和检索起着重要作用,每篇选用3~8个。
1)来稿若为手写稿要求页面整洁,并使用规范简化字书写,文中标题序号层次按1,1.1,1.1.1;若邮寄打印稿请附带软盘;若有条件发电子邮件者,亦可。
2)文中表格中的缩略词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一致。表格一律用三线表,实验数据必须作统计处理,并作统计分析。表内不用“同上”等类似词。
3)计量单位必须采用国家规定或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单位且前后必须一致,行文中尽量避免使用特殊符号、公式。
4)中、外文字母、符号须分清大、小写和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位置高低要区别明显;外文缩写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写明中文含意及外文全称。
5)同一名词、术语、人名、地名、单位名称在文中应前后统一,科技名词与术语译法应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名词。[9]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液体石蜡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