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只可用全等三角形性质)

以下是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所有试题: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 初中数学 ●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正文
数学公式: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公式及试题解析
来源:新东方整理
  【上海新东方中学频道-全等三角形公式及试题解析】数学公式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考试中解题的方便,更是为了现实生活中更好的创造生活。
  (2006·浙江金华) 在△ABC与△ABD中,AD与BC相交于O点,∠1=∠2,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不再添加其它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它字母),使AC=BD,并给出证明。
  你添加的条件是: .
  证明:
  分析: 要说明AC=BD,根据图形想到先说明△ABC≌△BAD,题目中已经知道∠1=∠2,AB=AB,只需一组对边相等或一组对角相等即可。
  解:添加的条件是:BC=AD.
  证明:在△ABC与△BAD中,∠1=∠2,AB=AB,∠A=∠A'
  ∴ △ABC≌△BAD(SAS)。
  ∴ AC=BD.
  小结:若按照以下方式之一来添加条件:①BC=AD,②∠C=∠D,③∠CAD=∠DBC,④∠CAB=∠DBA,都可得△CAB≌△DBA,从而有AC=BD.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答案不惟一,大家可以自由发挥。
中考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上海中高考交流群 (QQ群号:)
更详更全的上海中高考一手资料,更有新东方优能中学名师在线答疑!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热门重点高中
中考热门搜索
2016中考最新动态暂无任何动态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复习
责任编辑:高分网小编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
◆随堂检测
1.如图,已知AC和BD相交于O,且BO=DO,AO=C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只能证明△AOB≌△COD  
B.只能证明△AOD≌△COB
C.只能证明△AOB≌△COB  
D.能证明△AOB≌△COD和△AOD≌△COB
2.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   )
B.乙和丙
C.只有乙
D.只有丙
6、“三月三,放风筝”,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DE=DF,EH=FH,不用度量,就知道∠DEH=∠DFH,小明是通过全等三角形的识别得到的结论,请问小明用的识别方法是_____(用字母表示).
4如图,∠ACB=∠DFE,BC=EF,要使△ABC≌△DEF,则需要补充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只需填写一个)
◆典例分析
例:在△ABC中,∠ACB=90o,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⑴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⑴的位置时,求证:①△ACD≌△CEB;②DE=AD+BE
⑵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⑵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⑶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⑶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解:如图:
解析:这类问题每一问所用的思路基本相同
⑴①∵∠ADC=∠ACB=90o,
∴∠1+∠2=∠3+∠2=90o,
∴∠1=∠3.
又∵AC=BC,∠ADC=∠CEB=90o,
∴△ADC≌△CEB.
②∵△ADC≌△CEB,
∴CE=AD,CD=BE,
∴DE=CE+CD=AD+BE.
⑵∵∠ACB=∠CEB=90o,
∴∠1+∠2=∠CBE+∠2=90o,
∴∠1=∠CBE.
又∵AC=BC,∠ADC=∠CEB=90o,
∴△ACD≌△CBE,
∴CE=AD,CD=BE,
∴DE=CE-CD=AD-BE.
⑶当MN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AD、DE、BE所满足的等量关系是DE=BE-AD(或AD=BE-DE,BE=AD+DE等)。
∵∠ACB=∠CEB=90o,
∴∠ACD+∠BCE=∠CBE+∠BCE=90o,
∴∠ACD=∠CBE,
又∵AC=BC,∠ADC=∠CEB=90o,
∴△ACD≌△CBE,
∴AD=CE,CD=BE,
∴DE=CD-CE=BE-AD.
◆课下作业
●拓展提高
1.下列各作图题中,可直接用“边边边”条件作出三角形的是(  )
A.已知腰和底边,求作等腰三角形
B.已知两条直角边,求作等腰三角形
C.已知高,求作等边三角形
D.已知腰长,求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2.下列条件不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直角边和它所对的锐角对应相等 
D.一个锐角和锐角所对的直角边对应相等
3.△ABC中,AB=AC,BD、CE是AC、AB边上的高,则BE与CD的大小关系为(  )
A.BE>CD  B.BE=CD C.BE<CD  D.不确定
4.如图,若△OAD≌△OBC,且∠0=65°,∠C=20°,则∠OAD=
5.如图,AB∥CD,AB=CD,O为AC的中点,过点O作一条直线分别与AB、CD交于点M、N,E、F在直线MN上,且OE=OF.根据以上信息,
(1)请说出图中共有几对全等三角形?
(2)证明:∠EAM=∠NCF
6.如图,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等式:①AB=AC ②AD=AE ③∠1=∠2④BD=CE.。请你以其中三个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要求写出已知,求证及证明过程)。
●体验中考
1.(2009江苏省)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其中,能使 的条件共有(
2.(2009江西省)如图,已知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
仍无法判定 的是(
A.         B.
3.(2009年浙江省)已知命题:如图,点A,D,B,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BE,∠A=∠FDE,则△ABC≌△DEF.判断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 使它成为真命题,并加以证明。
参考答案:
随堂检测:
1、D.解析:结合对项角相等,它们都符合SAS判定方法
2、B.解析:注意条件间的对应关系
3、SSS.解析:DH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
4、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的理解。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思考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根据判别方法ASA,可补充条件∠B=∠DEF;根据判别方法AAS, 可补充条件∠A=∠D;根据判别方法SAS,可补充条件AC=DF.
提示:补充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条件,主要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中的隐含条件,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进行补充。 
拓展提高:
1、A.解析;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A中已知三条边长
2、B. 解析:AAA不能判定全等,要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隐含的条件:有一个角是90o
3、B.解析;△ABD≌△ACE
4、95°。解析: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根据该性质可得∠OAD=∠OBC.借助三角形的内角和可求得∠OBC的度数
5、本题的全等三角形不止一个,因此应根据条件和有可能全等的三角形进行一一筛选。
解: (1)有四对全等三角形,分别为
12、△AMO≌△CNO,
13、△OCF≌△OAE,
14、△AME≌△CNF,
15、△ABC≌△CDA;
(2)证明:∵AO=OC,∠1=∠2,OE=OF,
∴△AME≌△CNF,
∴∠EAO=∠FCO.
∴ ∠BAO=∠DCO,
∴ ∠EAM=∠NCF.
评注:本题属于结论开放题,必须将正确的结论找对、找全。
6、此题为探索、猜想、判断并证明的试题,我们要认真观察、作出判断再加以说明。考题提供了四个论断,让我们创编一道“知其三可推一”的数学问题。我们的思路就是按着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SAS,ASA,AAS,SSS逐一验证。通过验证发现①②④满足“SSS”,得 ABD≌ ACE,有③∠1=∠2;①②③满足“SAS" ,得 ABD≌ ACE,有④BD=CE.②③④和①③④满足”SSA“得不出三角形全等。故符合要求的问题有两个。
现列举一个:
已知:如图,在△ABD和△ACE中AB=AC ,AD=AE,∠1=∠2,则BD=CE.
证明:在△ABD和△ACE中,由∠1=∠2,得∠BAD=∠CAE.又AB=AC ,AD=AE,所以 ABD≌ ACE,所以BD=CE.
体验中考:
1、C.解析:④属于边边角,不成立 答案:C
2、C.解析:C中条件和已知条件AB=AD,AC=AC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解:是假命题。
以下任一方法均可:
①添加条件:AC=DF.
证明:∵AD=BE,
∴AD+BD=BE+BD,即AB=DE.
在△ABC和△DEF中,
∠A=∠FDE,
∴△ABC≌△DEF(SAS)。
②添加条件:∠CBA=∠E.
证明:∵AD=BE,
∴AD+BD=BE+BD,即AB=DE.
在△ABC和△DEF中,
∠A=∠FDE,
∠CBA=∠E ,
∴△ABC≌△DEF(ASA)。
③添加条件:∠C=∠F.
证明:∵AD=BE,
∴AD+BD=BE+BD,即AB=DE. 在△ABC和△DEF中,
∠A=∠FDE,
∠C=∠F ,
∴△ABC≌△DEF(AAS)
更多初中数学三角形的判定
2016年广州中考家长QQ群
广州中考家长1群:
广州中考家长2群:
越秀区中考家长群:
天河区中考家长群:
海珠区中考家长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