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功能与李普曼的“拟态环境”有何不同?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从“拟态环境”到“信息环境的环境化”.doc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拟态环境及其网络大众传播的建构与控制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播客环境下李普曼“拟态环境”理论的局限性--《新闻世界》2010年08期
播客环境下李普曼“拟态环境”理论的局限性
【摘要】:本文通过对李普曼拟态环境理论和播客性质的分析,探讨了李普曼拟态环境理论在播客环境中的局限性,认识其局限性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206.3【正文快照】:
1922年,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论述了对后世影响甚深的拟态环境理论。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特别是web2.0时代的到来,播客等自媒体的兴起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模式,受众除了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此时,李普曼所论述的拟态环境理论的局限性已经凸显。一、拟态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田田;;[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罗雯;;[J];理论月刊;2007年01期
秦志希,刘敏;[J];现代传播;2002年01期
孟建;[J];现代传播;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航;;[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朱文宁;;[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韩颖;;[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11期
尹秋雯;王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张益诚;刘平;;[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郭小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杨东营;;[J];新闻传播;2009年08期
刘远飞;;[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欧阳云玲;宁琅;;[J];东南传播;2007年11期
李淑芳;;[J];当代传播;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希敏;[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郭赫男;[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金伟;[D];西北大学;2007年
韦金艳;[D];暨南大学;2008年
杨烁;[D];河南大学;2010年
黄文龙;[D];四川大学;2005年
罗曼;[D];四川大学;2006年
李亚琴;[D];兰州大学;2007年
潘笑天;[D];复旦大学;2008年
苍鹤;[D];黑龙江大学;2008年
陈郸;[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何丽;[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转载]李普曼和他的《公共舆论》
李普曼的作品读后感
新闻的作用只是突出事实,只是萌芽之后的事,人们不应该将太多的道德责任寄托在新闻上,因为新闻工作者也是要生存的,新闻工作是一种职业,新闻不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更不应该成为代议制度,它像一束手电筒的光,对准哪里哪里才亮,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
&&&&&&&&&&&&&&&&&&&&&&&&&&&&&&&&&&&&&
——[美]沃尔特·李普曼
[美]沃尔特·李普曼
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美国著名的政论家、专栏作家,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其他重要的早期传播学人物不同,作为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李普曼从未执过大学的教鞭。但就大众媒体在构成舆论方面的作用而言,他是最有权威的发言者。《舆论学》被公认为是传播领域的奠基之作。
李普曼是德国犹太人的第二代后裔,日生于美国纽约。在哈佛大学时他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并与他人共同创立哈佛大学社会主义学社,同时担任哈佛月刊的编辑。1911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他投身于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先后在多家报纸公职,热衷于政治新闻的报道并亲身参与活动,曾做过12位美国总统的顾问。沃尔特&李普曼与日逝世。作为美国著名的新闻评论家和作家,60年的工作使他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之一,他的专栏评论被不止250家美国报纸和大约25家国外报纸刊用,同时它还分别为50多家杂志撰稿。他获得了1958度普利策新闻奖。
李普曼的著作颇丰,比如《新闻与自由》、《舆论学》等,其中最为著名、流传最广的是1922年出版的《舆论学》。
一、读书摘要
“人并不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神,匆匆一瞥就能看破一切。他是进化的产物,几乎是稍纵即逝,只是片刻时间去增长见识、获取幸福。这同一个产物还发明了一些办法,去观看不用肉眼也能观看的事物,聆听不用耳朵也能聆听的声音,能计量无穷浩大和无线细小的东西,能清点并区别比他独自记忆的内容更为庞杂的内容。他会学着用他的头脑去观察他从未见过、摸过、闻过、听过、想过的大千世界。他会逐渐在他的脑海中为自己制作一幅视线所不及的那个世界的可靠图像。”
“如果舆论想要发出声音,那就必须利用新闻界加以组织,而不是像今天的情况那样由新闻界加以组织。进行这样的组织首先是政治科学的任务,它应当得到作为策划者的适当地位,并走在实际决策之前,而不应充当决策做出后的辩护士、评论员和报告人。”
“要获得读者的注意力……要激起读者的感情,要引诱他在阅读时就产生与新闻相一致的感情。……为了进入新闻,在新闻报道中他必须找到一个熟悉的立足点,而这个立足点是由固定成见提供的。”
“他人脑海中的图像——关于自身、别人、他们的需求、意图和人际关系的图像,就是他们的舆论。对人类群体或以群体名义行事的个人产生着影响的图像就是大写的舆论。”
“成见的表现形式并不是中立的。它不仅仅是用井井有条的方式替代现实的庞杂喧嚣的混乱状态。…….它是对我们自尊心的保护,是投射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自身的意识、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念、我们自身的立场和我们自身的权利。”
“偶然的事实,创造性的想象,情不自禁地信以为真,这三种因素便会产生一种虚假的现实。”
“直接面对的现实环境实在是太庞大、太复杂了,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去应付如此奥秘、如此多样、有着如此频繁变化与组合的环境。虽然我们不得不在这个环境中活动,但又不得不在能够驾御它之前使用比较简单的办法去对它进行重构。”
“当成见的体系已牢固的形成时,我们就会主意那些支撑成见的事实,而不去注意那些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
“如果我们要评价一张报纸,我们每一个人都注意通过与我们有关的那部分新闻的处理情况来评价。……一个人在早餐桌上除了用自己的观点与报纸的观点相核对以为,还能有更好的尺度吗?所以,有能力要求报纸担负最严格的报道义务的,多数不是普通的读者,而是那些专门为他们自己的经验辩护的人。”
“他越了解他自己的弱点,就越承认没有客观检验的标准,他自己的意见主要由他自己的成见,根据他自己的准则和他自己迫切的兴趣所形成的。他知道他是通过主观透镜在观察世界。”
“它们对我的作用就是让我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分类取样是多么的困难,而我们又是多么地喜欢用一小块黄油去涂抹整个宇宙。”
“因为象征本身不特指任何事务,可供选择的象征总是数量众多,如果我们面对竞相吸引我们注意力的象征时完全犹豫不决,就会像那头等距离站在两捆干草之间的驴子一样,最后饥饿而死。”
“真正的问题是一张报纸的读者不习惯于支付新闻采访的费用,只能被利用来作为销路卖给制造商和商人。那些最有钱购买东西的人就是最重要的可以利用的人。这样的报刊必定尊重买主的观点。报纸就是为这些买主而编辑和出版的,因为没有那种支持,报纸就不能生存。”
“以理性的方式对付非理性思维的世界,原本就是困难的。”
“事实上,任何学科的专门知识都在成倍地增加我们打算发现的东西,使我们降低期望值的习惯。在昏昏噩噩之辈看来,什么事情都是如出一辙,生活不过是一本流水账,而在专业人员看来,事物全都各具特色。”
二、主要思想内容及观点的整理和归纳
第一、“虚拟环境”
“我们必须特别注意一个共同的要素,那就是在人与他的假环境之间的插入物。他的行为是对于虚拟环境的一种反应。但是,因为是行为,如果见诸行动,其后果就不是再次及其行为的假环境中而是在发生行动的真实环境中起作用。”
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现代环境不仅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也就是说,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第二、“刻板成见”
所谓“刻板成见”指的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成见,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见,因而它也起着社会控制的作用。
李普曼列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他的观点,他认为:“在我们观察世界以前,已有人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样的了。对于大多数事物,我们是先想象它们,然后经历它们。……看到一点儿熟悉的东西,就像是很熟悉,有点儿生疏的东西,就像是非常陌生。”把上述理论应用到新闻报道上,李普曼就认为由于“固定的成见”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得歪曲的报道和虚构的报道比真实的反映客观实际的要容易得多。而且,李普曼断定,即使记者是现场的目击者,也带不回真实的报道。“因为他本人带着一些成见到出事地点去,事后他带回来的多半是他想象的,已经改观了的一个事件的报道,”还说:“当成见的体系已牢固的形成时,我们就会主意那些支撑成见的事实,而不去注意那些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从而李普曼得出结论:“新闻和真实并不是一回事,必须清楚的加以区分。”
第三、关于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的研究最早也起始于李普曼的《舆论学》。虽然书中没有使用“议程设置”这一名词,但是他表达了这样的基本思想:媒体创造了我们头脑中的象征性的想象,这些想象有可能与我们经历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他论证说,大众媒体是现实世界的某个事件和我们头脑中对这个事件的想象之间的主要连接物。议程设置过程描绘了舆论在一个民主制中如何发挥作用。40年后,科恩继续为议程设置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指出,新闻界在告诉人们“怎么想”方面都不大成功,但是在告诉人们“想什么”方面却异常有效。到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的文章发表在《舆论季刊》上,议程设置才被命名。
三、读后感:
读经典著作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大家学者的思想有时表述得十分简单轻松,留下了极大的空间任你联系实际,融入自己的想法;但大多数时候,你仿佛一个开拓者,要在密不透风的思想的高山里凿一条隧道,你奋力挥动锄头,拼命往里面挤,在隧道里艰难前行,当你以为自己快要被无尽的词语、例子、暗喻、思辨淹没时,突然一束光射进了你的眼睛,你出来了。我手上的《公众舆论》的版本是上海世纪出版社出版,由阎克文和江红翻译的。应该说,翻译还是不错的。从中文版中,能够看出李普曼作为一名出色专栏作家的智慧和风格。
整本书有着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的。简要地说,第一部分是总论,提出真相是难以接近的;第二部分可以说是分析真相难以接近的外部原因;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谈真相难以接近的人自身原因;第五、六两个部分作者主要谈到所谓的公意是不存在的,这动摇了传统民主的基础,另一方面,集权统治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更是建立在对人性错误估计的基础上的;第七部分主要针对人们以为报纸可以为人们提供真相提出作者的异议。第八部分卒章显志,终于提出作者的解决办法。
译者前言中说到,舆论在展示着力量和宣泄激情的同时,也会包含着某些成见、偏见、定见、歧见或者门户之见,即使一个汹涌的舆论大潮也难以例外。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在近代以来的社会中,公众舆论主要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可以说只出现过两个源头,即开放的舆论生成与流通系统和封闭的舆论制造和灌输系统,尽管它们都会产生一个复杂程度不相上下的舆论过程,但结果却大不一样。
作者说:“成见的表现形式并不是中立的。它不仅仅是用井井有条的方式替代现实的庞杂喧嚣的混乱状态。它是对我们自尊心的保护,是投射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自身的意识、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念、我们自身的立场和我们自身的权利。”政府内部的信息公开与人民的信息闭塞,看似造成了一种矛盾的局面,但这种矛盾的激烈程度由政府控制。这种状况表现在选举制度中。人民所接受的对某党派的或支持或反对的意见,抛开个人成见看的话,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构筑了整个宏观的信息环境,政府既控制了信息来源,也控制了信息发布的媒介。一个人的成见使他对事件总是存在一种情感倾向,当他需要对事件做出判断,而又无法接触到大量真实的信息的时候,他总是很乐意将他个性化的情感倾向模式套用在对事件的理解上,形成了他所理解的有别于真实环境的虚拟环境,并取代真实环境成了他做决策的依据。
现实环境总是太复杂,太具体以至于太抽象,使得我们永远不可能真切地认识清现实。一方面,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事实,不管他如何费尽心思,总有一些事实是他所不知道的,总有一些信息是他永远无法获知的。另一方面,他所获知的信息未必是真实而可信的,不真实的信息会误导我们对现实环境的认知,然而没有什么信息是绝对真实的。
李普曼认为,在人和现实环境之间,存在一种虚拟环境。也可以这样理解,即在人和事实环境之间,虚拟环境使双方相互隔绝,并对双方的活动进行干扰和重塑。与其这样讲,还不如说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虚拟的环境里,我们都依靠这个虚拟环境进行每日的例行“表演”。生活在喧闹的城市,各种景象迷乱着我们的心智,我们已经不能清晰为自己做出选择。我们还能试图把握住的世界其实是一个“虚拟环境”,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为我们所营造的“虚拟环境”,真实的情景不仅不为我们所知,而且显得越来越不重要。
“直接面对的现实环境实在是太庞大、太复杂了,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去应付如此奥秘、如此多样、有着如此频繁变化与组合的环境。虽然我们不得不在这个环境中活动,但又不得不在能够驾御它之前使用比较简单的办法去对它进行重构。”其实,我们所看到的新闻,是传播媒介经过选择加工过的,再在此基础上形成受众意识中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了,而是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偏移,形成了一种“拟态”现实。就像李普曼在书中说的那样:“回过头来看,我们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环境的认识是何等的间接。我们看到,报道现实环境的新闻传递给我们时快时慢,但我们把自己认为是真实的东西当作现实环境本身来对待。”
虚拟环境则提供了一种取巧的解决办法,人在他无计可施的时候,知道现实环境很复杂,但并不知道具体有多复杂,而观念中的虚拟环境则按照他的成见和偏向为他进行性向选择和简化处理,把复杂的现实环境按照他的观念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同倾向的可能性予以保留,而异倾向的可能性则予以排除,因此,当现实环境的事实进入自我的虚拟环境中时,已经大为简化,并带有了个性特色。
总的来说,这的确是一本好书,李普曼用很多例子给我们解释了新闻是怎么在新闻机构的手掌中被书写甚至篡改并传播到大众哪里的,新闻舆论是如何被政客门审查和操纵,盲从的公众在成见,时间,空间,兴趣,语言,观念的差异下是如何诠释新闻舆论甚至被其左右的,如果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这本书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审查官或者政治说客,也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尽量不被舆论左右理性清醒思考的读者。有的书只影响读者的感情,有的书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公众舆论》因其深刻的思想而伟大。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