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连柴达木盆地地质构造资料?

看国门&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 闻闻的开心驿站的日记 - 丫丫网 []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字号:
内容摘要:二连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主要由恐龙科普馆、矿物晶体馆、恐龙化石原地埋藏馆、“伊林”驿站博物馆等四部分组成,日,该地质公园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关键字相关信息:
频道推荐:
语言版本: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_新浪内蒙古旅游_新浪内蒙古
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新浪内蒙古评论
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 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
&&& 已建成恐龙化石原地埋藏馆、恐龙科普馆、矿物质晶体馆等。在建的恐龙博物馆,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投资2亿元。
&&& 集中展出二连地区恐龙化石和各个时期哺乳动物化石,配套展出全球相关的地质遗迹资料,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博物馆。
&&& 这里与其说像一个博物馆,更像是一个大型的人文公园。里面有很多仿真的恐龙模型。在每一个恐龙的展列区域都有相应的文字介绍,以及地表岩层的剖面图。能够很直观地向参观者展示恐龙的发掘过程。场馆内传来的恐龙斗争场景音效,很好的还原了远古恐龙生活的场景。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与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比较分析_文档下载_文档资料库
当前位置: >>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与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比较分析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与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比较分析 卫平生 1 张虎权 1 陈启林  张景廉  , 2( 中国石油勘探 开发研 究院西 北分 院,甘 肃省兰州市 7 0 2 ;2 1 3 0 0 西南石油大学 ,I l 成都市 6 0 0 ) NJ 省 l 15 0 摘 要 :通过对银根一额济纳旗盆地与二连盆地的 中生代地层 、区域地 质构造、岩浆活动 、烃 源岩 、储层 、油气 成藏特征 、 油气分布规律及深部地 壳构造等的研究 , 表明两盆地 的区域地质及石 油地质特征具有相似性 。但二连盆地 下  白垩统储层 的孑隙度和渗透率 比银根一额济纳旗盆地 要好得多 。 出了银根一额济纳旗盆地的下一步勘探 方向: L 提 在东部 ,   以岩性 、地层 、古潜 山 ( 火山岩或花岗岩 )油藏为主 ;在西部 ,以侏罗系、下 白垩统及古潜 山 ( 中生 界花 岗岩 )油藏  前 为主。  关键词 :石油地质特征 ;比较研究 ;岩性地层油藏 ;古潜山;远景评价;银根一额济纳旗 盆地 ; 二连盆地 中图分类号 :T l  El 1 文献标识码 :A  随 着油气勘 探及研究的不 断深入 , 同学者从不 同  地 共完成 二维地 震 l l6 3 m,l 2 万 重 力普 查 ,面  不 l 3 .k :0 角度讨 论 了银根一 额济 纳旗 盆地 ( 以下 简称银一 额 盆  积 为 3 3×14i  1 0 8 . 0k , 2 6 个物理 点 , n 查干 凹陷 化探剖 地 )( 或其 中的 凹陷 ) 的油 气勘探 方向及远景 评价   “。 面 有 3 条 ,面积 为 10 k ,大地 电磁测 深剖 面 3 , 】   9 5 0 m  条   银一 额盆地 仅 以狼 山为界 与二 连盆 地为 邻 ,两 者  7 5 m,并对前 述 1 0k 0口探井做 了单井 评价 。在 这些 工  同处 于内蒙地 槽褶 皱带 。18 年 9月 ,二连 盆地 阿尔  作 的基 础上 ,我们 进 行 了多项专 题研 究和 地 质综合 评  91 善构造 阿 2 巴下组玄 武岩 层首获 日产 3 .m  工业  价 研究 , 井 05 的 对盆地 石油地 质条件 、 质规 律 及油气 勘探前  地 油流 , 从而 揭开 了二 连盆地 油气勘 探历 史的新 的一页 。 景 有 了较 明确 的认识 。     目前 , 连盆地 已在 阿南等 8 凹陷获 工业油 流 , 中  二 个 其二连盆地 2 多年 的勘探 实践 ,尤其 是近年 来在 乌  04 凹陷 已开 发 , 个 最高 石油年产 量 曾达 15×1' 19  里 雅斯太 及吉尔嘎 朗图坡 折带 岩性油气藏 勘探的 突破 , 2 0t 95 (   年 ) 2O 年 底 ,累计产 油量达 1o ,到 O 1 3o×14,探明石  迎来 了石油 储量增 长 的又一 高峰期【 ,这对 构造 圈  0t 1   油地 质储量 2× 1 。 0 。而银―额 盆地 钻探 的 1 t 0口探井  闭欠 发育的 银一 额 盆地勘 探有借 鉴意 义 。  中, 仅在 l 口井中获工业油流 , 口井中获低产油流。 2 银  银一 额 盆地与 二连盆 地类 比评价 见表 l 以下分 别  , 额盆 地能否有二连 盆地的辉煌 , 能否成 为一 个新的石  进行 讨论 。   油 工业基地 ,这是石 油地 质学 家 、勘 探家十 分关注 的。   1 盆地 的规模与结构  在 1 9 年 至 19 年期 间 ,由西 北侏 罗 系油 气勘探  93 97 项 目经理 部和银 一额 盆地 勘探项 目经理部 对银一 额盆  银一 额盆 地成 油 以 凹陷为单 元 , 凹陷面积 最小 为 ―?基金项 目:中国石油 天然气集团公司 “ 九五”油气勘探科技工程项 目 “ 中国北方侏罗系”所属课题 “ 河西走廊―银 根诸 盆地综 合评价及  勘探 目标选择” (7 2 7 4 ( ) 。 9 0 0 ―3 2 )  ’   第一作者简 介:卫平生 ,男 ,高级工程师 ,博士 ,现任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 院西北分 院副 院长,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与管理 工作 。  收 稿 日期 :2 0 -1 -1  05 1 83 № 1 07C i  e o t x lao1  3   0  h aPt l ' p r i ’ 2 n r a  ̄E o tn l 表 1银―额 盆地与二连盆地类 比评价 T be 1 n l y e a ain b t e   i e - j a iB sn a d El n B s   a l  A a g   v l t   ewe n Y n n E i q a i n   r a  a i   o u o g n     i n类 比 指 标 盆 地 规 模  面 积 (0k ) 14m   单元划分 银额盆地 l .  23二连盆地 l .  096 个隆起 7 坳陷2 个凹陷  个 3 断坳 叠置裂谷盆地  NE E、NE, 正断 层具扭动性  内蒙地槽褶皱带西部 l 20 O~ 0  1 个隆起5 坳陷4 个 凹陷  个 3 断坳叠置裂谷盆地  NE   NE E   内蒙地槽褶皱带 中部 0~ 7   5盆地类型  区域构造  构造展布  基底 Q R K2  西部 10 0  0 ~3 025  0010 0   0 ~5 0沉积盖层 ( ) i  n Kl  J  3 J l一40 ( 5 0 目的 层 )  39 ( 5 0 目的 层 )  60  002  40 ( 4 0 目的 层 )   J 2: i-40  20Kl 6 0~ 1 4   : 4 80厚度 ( ) m 3 0~ 7 0 0 5 K l 2 0~ 1 0 : 0 0 K。 .8 ( :14 地面2 l ),I4 ( 0块 . 查参 l ) 井   J i :0 0 ~5 6 ( 面 ) - 2 .8 .1地   氯仿沥青 “ A” (0   K。 5 ( 1 ) :3 3 地面 l7 ),5 1( 0块 4 查参 l ) 井   烃 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J  2 0 5地面) 。 ~4 9 (   总烃 (O   1  ) 母质类型  成熟度  储 层物性  孔隙度  渗透率  (1  0 圈闭条件 资 源 量 ( 0t  1s )有机碳 (   %)K.:1. 6 3 K, 1 8 :l6  Kl 1   :8 6 i+I  i l K。 :剖面 中上部 大面 积未成熟 ,下部成熟  K. =1%~1%,占2 .%; :   0 5 54   =1%~2  ̄占2 % ( 5 0, 0 岩心测试 )  / ; =2 %~2 %,占1%  0 5 6 断鼻、断块、K  5 地面3 块 ),5 4 ( :1 1( 5 9 查参 l ) 井   1(   J 2 0 i :3 ~9 5地面)-K。 I+m ( : 地面 ), I ( i 查参 1 ) 井   J   I 地 面) ] /(   K。 :低一高成熟 , J 2: 成熟一高成熟  1-uI   n)K2 : 1 .%,   5 5 K=2 7  .8 K。: =1 .%, 2 6 查参1   s  4 2 K= . 1( 井) K b: =7 3 K=0 9    .%, .1,断鼻 、断块为 主 ,岩性 、地 层圈闭 J-+Kl 1 .2 I 2 : 2 4 岩性 、地 层圈闭为主 K,:l 6  4. 3类 比结果 银一额 盆地 含油气远景与二连盆地基本相等 70 m2( 2k 巴北 凹陷 ) 最大为 84k ( 古 凹陷 ) 一  , 80 m2 达 ,般为 1 0 -2 0 k 。 0 0 0 0 m   表 2银―额盆地 与二连盆 地侏 罗系 、白垩系对 比表 Ta 1 2 C r lt n o   u a sc a d C e a e u   f Yig n - be   o r a i   f J r s i n   r t c o s o   n e .    e o  .二 连 盆地成 油也 以 凹陷 为单 元 ,凹陷面积 最 小为 2 0 m  0 k ,最大 为 1 0 0 m    0 k ,一般也 在 10 ~2 0 k   5   0 0 0 m2 0Ei q B s  n  ra  a i j a i ai ad Eln Bs   n   n i n地层 系统  上 统  银一额盆地  乌兰苏海组  银根组  白垩系  下 统  二连盆地  达布苏组  赛汉塔拉组 之内。   两 个盆 地的规 模 及其 中结 构十 分相 似 。两盆地 均  是 在 内蒙一 大兴安 岭海 西褶 皱带 基底 上发 育起来 的 中 生代分散的 凹陷盆地群 。凹陷结构主要为单断式的箕  状 断 陷和 双断式 凹陷。  苏红 图组  苏二段  腾二段  苏 腾格 尔组  段 巴彦花群  腾一段 一2 盆地 的地层对 比 银一 额盆地 与二连 盆地 中生代地 层对 比 见表 2 由  , 于 均缺失 三叠 系 , 以表 2 所 中仅列 出侏 罗系 、白垩 系地 层对 比。  巴音 戈壁组 上 统 巴二 段  巴一 段  阿尔善组 兴安岭群  巴达 拉 湖 组  沙 枣 洹    群侏 罗系 中 统  下 统 青土井群  大 山 口群 阿 拉 坦 合 力群  白垩 系是两盆地 的主 要 目的层 , 布广泛 。 分 银一 额 , 中国石油勘探 20  ̄ I 期 r 07 1 3  4 盆地新组 建银根组 ?它与二 连盆地赛 汉塔 拉组 可对比 。 则相对 较弱 ;早 白垩 世火 山岩在 银一 额盆 地 中主要集  ,   中干旱 白垩 世晚期 , 而在二 连盆地 , 主要集 中干 早 白 则   银一 额盆 地东部 缺失 侏 罗系。    二连 盆地侏 罗 系分布也 很不均 匀 。 钻井 资料 , 据 井  垩世早一 中期 。 ( ) 山喷 发类 型 , 4火 二连盆 地 以中心式 为主 , 银一   下 侏 罗系分布在 盆地 东部的 乌里雅斯 太 、 阿拉坦合 力 、    巴音都兰、阿北、阿南等凹陷及盆地西部的呼格奇 日 额盆地 则 以中心式一 裂 隙式溢 流为 主 。   () 5 中生代 岩浆 活动均 受断裂 构造控 制 , 主要 受北  图、 日勒敖都 、 格 阿其图乌拉 、 脑木更、 赛汉塔拉等凹   东 向断 裂控 制 ,空 间分 布也 以北东 向为主 。   陷。 地表 则分布干 阿拉坦 合力 、 东乌旗 、 乌旗 及霍林  西部勒 一带 。上侏 罗统 兴安岭 群在 盆地分 布广泛 [ 。 1  6 1() 二连盆 地 , 山岩 、 6在 火 侵入岩 与油 气关 系十分  密切 ,并形 成 了十 分重 要的潜 山油 气藏 ( ) 中有  田 ,其 早 白垩世火 山岩 工业油 藏 、 白垩纪 火 山岩 、 入岩油  前 侵 () 7 二连 盆地 的勘探表 明 , 通常 火 山岩形成 后被埋 3 盆地 区域构造 与岩 浆活 动 的褶 皱 变质基 底 。两盆地 既不 同于 我 国西 部挤 压型 盆 两盆 地 同处于 内蒙 地槽 褶皱 带 ,基 底 均为海 西 期  藏[】 1    7 。 地, 也不 同于东部 拉张型 盆地 , 成 了独具 风 格的第 三  藏 到一定 深 度后又 受断 裂 作用改 造而 成断块 ,油 气 则  形 种 类型 的盆地 一被 动裂 谷盆地 群 。盆地构 造 皆为北 东  往 往赋存 于这些 断块状 的 火 山岩体 之 中 。   或北东 东 向; 盆地演 化均 经历 了拱 升张 裂 、 陷、 陷 、 裂 坳   抬升 4个阶段 。   存在 的差 异表现 在 :①二连 盆 地处 于 内蒙地 槽褶 4 生储组合 、沉积及成藏特征 4 1 储组 合与 沉积 特征  .生 由表 1 可知 , 银一 额盆地 与 二连 盆 地的下 白垩统 烃 皱带 中部 ,而银一 额盆 地处 于 内蒙地槽 褶皱 带西部 并 与天 山地槽褶 皱带相连 接 , 有过 渡性 质 , 具 这种特 征在 额济纳 旗 地区表 现尤 为突 出 。②银一 额盆 地坳 陷期除  源岩 有机地球 化学 特征 ( 包括 有机 碳含量 、氯仿沥 青 、   尚丹 坳陷外 , 在晚 白垩世 , 二连 盆地有 一些 坳陷的  总烃含 量 、 质类 型、成熟 度等 ) 均 而 母 均十 分相似 , 银一 额  坳 陷期在 早 白垩世晚 期 。③二连 盆地 经历 了晚 侏 罗世  盆地 西部 中下侏 罗统也是 较好 的烃 源岩 。  的褶皱 期 , 银一 额盆 地在晚 侏 罗世 处于剥 蚀期 ( 东部 )  。储层物 性 区别较大 , 银一 额盆 地储 层孔 隙度 、 渗透 ④银― 额盆地 的裂 陷期 多具旋 回性 质 , 凹 陷、 如 断层平  率均较 差 , 孔隙 度为 7 3 .%~1 .%, 透率 为 ( .1   55 渗 09 ~ 面 多呈 “   形分 布 ,而 二连盆 地 多表现 为压扭 性 质 。 2 7 ) 0 m 而二连 盆地 则较好 , 隙度为 1%~ S   .8 ×1  ; 孔 0   ⑤两盆地 大 多数 凹陷均发 育以 断块 、断鼻 为主 的二级  2%,渗 透率为 (6 54 × 1  5 1 ~2 .) 0m  。  构造 带 , 发育断块 、 鼻等构 造 圈闭 。 银一额 盆地 二  断 但两盆 地沉积 特征相似 , 即具 有 多物 源 、 近物 源 、 连  级 构造 带的发 育规模 较二 连盆地 小 ,构造 圈 闭也欠 发  通差 、相 带窄 、相 变快 、多沉 积沉 降 中心等 特 点[。 1  8 】育 ,缺乏像二连盆地阿南 凹陷阿尔善构造带那样的二 级构 造带 。  上述 特 点决定 了两 盆 地油 源丰 富 ,银一 额盆 地资 源量 为 1 .2× lS ,二连 盆地 为 1 .3× l S , 24 Ot 46 Ot 但 两盆地 还 有一显著特 点是 地 壳活动频 繁 , 中生 代  往往 就近 储集 , 这便 形 成 了以 凹陷或 洼槽 为成油单 元 ,   火 山活动规 模大 ,期次 多 。   具有独立的沉积体系和聚油系统 ,这是两个盆地共同   现根 据地 表与 钻井 所获 资料 ,讨论 中生 代 的岩 浆  的沉 积特 色 。   活动特 点 ,兼及 讨论新 生代的 岩浆 活动 。   ( )两 盆地 均发生 过 三次较 大规 模 的岩浆 侵入 活  1.. 动 ,分 别形 成了 Y  Y Y s  、  中酸性 侵入岩 ,不过 银  4 2 1二 连 盆 地   、 根 盆地 的 Y  s强度 较小 ,分布也较 少 。   二连 盆 地的 油 气储 层有下 列几 种 :①砂 砾岩 、砾 ()两盆地均有侏 罗纪 、早 白垩世 、晚 白垩世火 山  岩 ;②玄 武岩 ;③凝 灰岩 ;④碎 裂花 岗岩 ;⑤白云岩 、 2   岩 ,但二连盆地表现为晚侏 罗世大规模酸性 及中基性 火  石 灰岩 ;⑥变 质岩 。   山喷发 、早 白垩世的中性 火 山喷溢 、晚 白垩世 的中酸 性  及基性岩浆喷溢 、 上新世及第四纪的 多期基性岩浆漫溢 。   () 3 银一 额盆 地早 白垩世火 山岩最 发育 , 二连盆 地 ? 平生 、张虎权 、陈启林等 ,银根一 额济 纳旗盆地 下白垩统银 根  卫 组的确立 ,2 0 。 0 5 3 № 1 07Ci eo u xI   、 5   0 h ePtlm Ep 2 n re  n   气分布规 律 】 ,即 “ 断层控 制 了油 气分 布” 大 :①断 层  ( )砂 砾岩油 藏 。 1   下盘― ― 逆牵引背 斜油 藏 ; 层上盘――披 覆背斜 油  ②断 在 二连盆 地 ,目前 探 明石 油地 质储量 绝 大部 分赋  ④断棱  存于 砂砾 岩 中, 中的优 质储 层有 如下特 点 : 其 ①成 岩程  藏 ;③断 层两侧― ―火 山岩 、火 山碎 屑岩油藏 ; 度低 , 埋藏 浅 ( 小于 9 0 ;②花 岗岩 为物 源;③好的  部位――潜山油藏;⑤潜山围斜部分――地层岩性油  0 m) 沉 积相 带 ( 如扇 三角洲 、辫状 河道 ) ;④化学 溶蚀 带 ; 藏 。    ⑤裂缝发 育带 。  尔后 ,二连盆 地 的石油 地 质家总 结 了盆地 油 气藏  般都被 分割 出 2 个次 级洼槽 ,其 中面积 较大 、基  ~4 底埋 藏深 、 湖相 沉积 发育 、 继承性 良好 的主洼 槽 , 则是 一即在一 个盆地 内部 ,   据 统计 , 油储 量在不 同沉积 相带 的分 布为 : 状  的分 布规 律― ― 主洼 槽控油理 论 , 石 辫河三 角洲 占7 % , 岸水下扇 占2 % , 三角洲 占5 , 0 近 3 扇 %  曲流河 三 角洲 占 2 1。 %[     ( )古潜 山油藏 。 2   据于英 太等 , 潜 山构 造有断 背斜 、 古 断块 山、 断块 ―最有 利 的油 气勘 探领 域 。  杜金 虎 等 (0 4 总结 了二连盆 地岩性 地层 油气藏  20 ) 的形成 条件 与油气分 布规律 [, 出 : 1 指   ①二连盆 地发 育 侵 蚀 山 、残 山[ 。 1   二 连盆地 阿 南 凹陷有 古潜 山油 藏 ,额 仁卓 尔 凹陷  两 套烃源 岩 层系 , 力生油洼 槽控 制油 气分布 ; 多种  主 ②有 色尔潜 山工业 油流 ,尽管 已建成油 田的 l 个油藏 中  构造 样式 为岩性 地 层油 气藏形成 提供 了构 造背景 ; 5 ③多  只有 2 为古潜 山油藏 , 个 但其 他获 工业油 流 的 凹陷 , 大  物 源 、 近物 源 和粗碎 屑的沉 积特征 , 育多种成 因的 储  发 都 在古潜 山地 层 中见到 良好的油 气显示或获低 产油流 , 集 砂体 ;④多期 地层 不整 合和沉 积 间断有 利于 形成 地    具 备 良好 的找油 前景 ,一旦 有所 突破就 会成 为有 利接  层超 覆和不 整合 圈闭 。   替区 。如前所 述 ,18 年 9月 ,在阿尔善 构造 阿 2 巴  91 井 银 一 额盆地 烃 源岩 的发 育 与二连 盆地 类似 ,主要  下组玄 武岩 层首获 日产 3 .m。 工业油流 , 05 的 揭开 了二  凹陷也 分布 有主 力生油洼 槽 , 造期 次 、 造样 式 、 构 构 沉  连盆地 油 气勘 探 历史的新 的一页 ;1 8 年 l 月 ,在哈  积特 点均 与二连 盆地 类似 。在 凹陷内也发 育 与二连 盆  92 1 达 图哈 南凝灰 岩潜 山哈 1 又获 自喷 日产 7m。 井 2 的高产  地主要 凹陷相 似的 断折带 和坡折 带 。 因此 , 岩性 地 层油 油流 。   显然 ,二连盆 地的古 潜 山仍 有相 当潜 力。  4 22 . . 银一 额 盆地 气藏 也是银 一 额盆地 一 个主要 的勘 探领 域 ,尤 其是 构  造 圈闭欠发 育 的背景 下 ,岩性 地 层油气 藏的勘 探 显得 更 为重要 。二 连乌里 雅斯 太和 吉 尔嘎 朗图 等凹陷 岩性  银一 额盆地 共钻 了 1 0口井 ,仅见少 量油流 及油 气  地 层油 气藏成 功勘 探的 实例值 得银一 额 盆地 油气 勘探  显示 :   借鉴 。  ( )盆地西 部路井 凹陷 ( 1 麻木 乌苏 凹陷 ) ,地矿部  华北石 油局 钻 了两 口井 ( A井 、B井 ) ,路 1 即 A井  井 钻遇 上侏 罗统 , 日产轻 质油 2 5 m  .2 ,天然 气 2 0 m3 00 ,  6 盆地 深部地 壳构造特征 近年 来 ,二连 盆地 深部 构造 对 盆地 的演 化与 油 气 在 29m钻遇前 中生界 的石英 闪长 岩 、 65 斜长 花 岗岩 , 无  生成 的影响 也 已开 始得 到 了重  ̄[,1 以下 从 3 地学  22 , 23 条油含 气 。后 在路 1 井北 1 4 m 钻路 2 ( B井 ) 10 井 即 ,在  断面 揭示 的深 部地 壳构造 ,分 析二 连盆 地与银 一 额盆  12 m钻遇花 岗岩 、 95 闪长玢 岩 、 煌斑 岩等 , 心有油斑  地 ( 取 西部 )的油 气前景 。  味 ,见轻 质油沿 裂隙外渗 。  ( )江 苏响 水至 内蒙 古满 都拉 地学 断面通 过 二连  1 卢崇 宁等 (99 认 为 , 区基岩 含油 气层段应具  盆地 中西段 ,断面 表 明 ,中地 壳有高 导 层及低速 层 。 19 ) 本   工业 产能[ 2。 1 o   1 西拉 木伦 河断 裂是 一 条超 岩石 圈断 裂 ,沿 断 裂带  () 2 在盆地 东部查干 凹陷 , 中国石油 天然 气集 团公  分布 了早古 生代 的双变 质岩带 、 双岩浆 岩带 、 蛇绿 岩带  司新 区事业 部钻 了 4I   I井 ( 参 1 、毛 1 、毛 2 、 和混 杂堆积 。 断裂 在早 古生代 为俯 冲带 ,晚古生 代 、 查 井 井 井   该   巴1 ) 井 ,其 中查 参 1 在苏红 图组一 段 、巴音 戈壁组  中生 代则显 示为逆 冲断 裂 , 井 新生 代又 显示为 张性 断裂 ,  见油 气显示 。  地 幔物 质上 涌 ,形 成玄 武岩 层和玄武 岩高 原区  。  5 油气分布 规律 ( )内蒙东 乌珠 穆沁旗 至 辽宁东 沟 地学 断面通 过  2二连 盆地东 段 , 断面 表 明 , 在贺根 山一带 的 中地 壳亦 有  费宝生 、梁生正 在 19 年 曾总结 7-连 盆地的 油  高导 层 (. ~6Q ?1、低速 层 (.k s 。 90 - 12   I) l 62m/ )  中国石油勘探 20 年第1 07 期 3   6 盆地面 积相 当 , 算 的资源量 也相 当 。 不  计 所 贺根 山断裂也 是 一条超 岩 石 圈断裂 ,沿 断裂 带有  十分相似 ,   大 量海西 期花 岗岩体 、 超基性 岩体及 蛇绿 岩 。 区是古  同的是银一 额盆地 在西部居 延海坳 陷有侏 罗系烃源岩 , 本   蒙 古洋 最后封 闭的地 区 ,是 西伯利 亚板 块和 中朝 板块  且 已发现有 工业油 流 。 () 2 银一额 盆地 下 白垩统储 集岩 的孔 隙度 、 透率  渗 最后碰撞 对接 的地带[ 。 2   一  ()青海 格 尔木至 内蒙 额济 纳旗 地学断 面 通过银  特性 大不如 二连 盆地 。 3 额盆地 西 段 , 断面表 明 , 湖西新 村一 额济纳 旗 中地  从 ( )银一 额盆地 构造 圈 闭欠发育 ,现 有的 l 3 0口钻  壳有低 速 ( .5 m/ )一 高导层 ( ~3   m)6  6 0k s 8 0Q? [】 2。 生成 的场所 。 罗斯 地球物 理学 家沃里沃 夫斯 基 、 油  俄 石 井均 钻在 盆地 最好 的二 级构造 带 的最好 圈闭上 ,但效  因此 , 银一 额盆 地的勘 探方 向 为:①鉴 于两 盆地都 据 研 究 ,盆地 中地 壳的 低速一 高 导 层是 深 部油 气  果较 差 ,没 有获 得突破 ,需转 变勘 探思路 。   地 质学家萨 尔基索夫提 出 了超基性 岩底辟 说【 这种 超  发 育断 折带和 坡折 带 ,二连 盆地 的乌里 雅 斯太和 吉 尔   。基性 岩 由于 以后的热 液交 代变 成蛇纹 石 化橄榄 岩 ,在  嘎 朗图勘 探的 成功经验 值得 借鉴 , 因此 , 一额 盆地 的  银 地球 物理学 上表现 低速 、 高导等特 征 。 当地幔 脱气生 成  勘探 重点应放在 下 白垩统 岩性地 层油气藏 的有利 区带 ,   的C     O 、H 上升 ,沿玄武 岩破 裂带上升 到超 基性蛇 纹  如 盆地 东部 的查干 德勒 苏 坳陷 ;②银一 额 盆地西 部 的  岩 带 , 发生 了著 名的 费托 合 成反应 。 便 费托合 成的烃 类  居 延海坳 陷 , 应把 重点放 在 白垩系 、 罗系构 造 、 侏 岩性 、  伴 随构造 运 动 ( 或岩 浆运 动 )沿花 岗岩缺 失 的通道 上  地 层油 气藏 的勘 探 ,同时不 可忽 视前 中生 代花 岗岩 类  升 , 运移到 储 层形 成油 气藏 。 比之 下 , 积盆地 的  断块 油藏 。 并 相 沉  储 层特性 很好 , 所以油 气多储 集在沉 积盆地 , 但也可 储  总之, 层、 地 岩性和 基岩 油气 藏 ( 或称 潜 山油气藏 )  集 到花 岗岩 、变 质岩等潜 山中 ,形成 潜 山油 气藏 。  将 会有 重大发 现 。  因此 , 们可 以形象地 称蛇纹 石化 橄榄岩 ( 我 中地 壳  还 需指 出 的是 ,银一 额盆 地与 二连 盆 地深部 地 壳  低 速一 高导 层 )为油气 生成的 “ 发生 器” ,费托 反 应在  均 有低 速一 高导 层 ,表 明除 中生 代沉 积有 机 质可以 生  这里发生 ;上地 幔是生 成油 气的 “ 原料 库 ” ;沉积盆 地  成 油气 外 , 深部 油气将 有相 当大 的潜 力 , 也是 为什 么  这有好的储层 ( 砂岩、白云岩等) 是油气藏形成的 “ , 存  我 们强调 基岩油 气藏 勘探 的原 因 】 中特 别要重视 大  , 其 储器 ” 。中地 壳的特殊物 理化学 温压 条件 , 脱 了 “ 摆 烃  断 裂的 控制 作用 ,这 也是 有关石 油地 质学 家总 结的 勘  类无法 存在于 上地幔 的高温 条件 ” 困境 , 的 为油气 无机  探经验[】 2。 1   生成理 论注入 了新的 活 力[ z。 2      参考 文献  银一额盆地与二连盆地 中生代 ( 主要是侏 罗系和  【】杨 中轩,陈启林,杨 占龙,等 . 1 银一额盆地勘探进展及基本  下 白垩 统 ) 沉积 岩有 良好的烃 源岩 , 成 了油气生 成的  构 地 质条 件【 . :赵政 璋主 编 . 油公 司油气 勘探 之路  A】见 中 物 质基础 ;而这 两个 盆地的深 部地 壳结 构还 为深 部无 ― ―机生 成的油 气提供 了可 能 。多种来 源及 成 因的油 气使 新 区勘 探项 目管理探索 【 】北京 :石油工业 出版 社 , C.  1 9 :0 ~1 7 9 8 11 0 这两 个盆地 的油气勘 探前景 更加看好 。   事实上 ,在 盆地 缝合 带 ,中生 代大 量玄 武岩 的喷 【】靳久 强,孟庆任 ,张研 ,等 . 2 额济纳旗地 区侏罗一 自垩纪  盆地演化 与油气特征【 . J 石油学报 ,2 0 , 1 )1 ~1  】 0 0 2 ( :3 9 43 查干 发、 盆地 高的地 温梯 度 、 油气藏 受深大 断裂 的控制 以及  【】高渐珍 ,吴光贤 ,张放东 ,等 . 凹陷毛 墩次凸起的形  成演化及其与油气关系【 . J 中国海上油气 ( 】 地质 ) 02 1  ,20 ,6 大量潜 山油 藏的 发现 ,正是这 种深部 油 气的 前 因和后 果的表 现 。  ()39 9   6 :8 ~3 3【】徐旭辉,江兴歌 ,朱建辉,等 . 4 巴丹吉林盆地麻木乌苏凹陷 7 结论 盆地模拟与资源前景分析【 . J 石油实验地质 ,2 0 ,45 : ] 0 2 2 ()  2 1 25 5 ~ 5 通过 对银一 额盆 地 、 连盆地 中生 代地 层、 二 区域地  【】王生朗,马维民,竺知新,等 . 5 银根一 额济纳旗盆地查干 凹 质构造 、岩浆活 动 、 烃源 岩 、 层 、 气成藏 特征 及深  储 油陷构造一沉积格架与油气勘探方向[ . J 石油实验地 质,20 , 】 02 2 ()2 6 9   44 :9 ~2 9部 地壳 构造等 的 比较 研 究 ,表 明两 盆地 同处 于相 同的 性 ,也有一 些差 异 。  6 6 银一 大 地构 造背 景 ,在石 油地 质各 特征 方面 有很 多的 相似  【】叶加 仁 ,杨香华 . 额盆地查干 凹陷温 压场特 征及其油 ( )两 盆地下 白垩 统烃源 岩 的有机 地球化 学 特征  ( 转 第 s ) 1 下 9页  3   o120  h a eo u   xI o 、  7 N  07C i   t l m Ep   n P re  m n g 3 g与单一地 震解释 的对 比  ..解释 , 可以 有效地 发挥重 磁 、 地震 勘探手 段各 自的技 术 由于表 层火 山岩 的强 反射屏 蔽作 用 ,单一 地震 解  优势 , 各种资料 相互 补充 、 使 验证 。 在研 究确 定盆地深 释 对甘 河组火 山岩 及其 内幕构 造 反射 良好 ,而 甘河 组  层构造界面和特殊地质体分布具有独特优势 ,使解释  以下 层段地震 采集 信号 弱 ,干 扰大 ,致使 对 盆地基 底  的地质成 果更加 趋 近实 际地 质情况 ,可 以大 幅地提 高   (  T )深 度 、构造 断裂特 征及 主要 目的层九峰 山组 、龙  低 品质地 震资料 的利用价 值 。 江组沉 积岩分 布的解释 误差很 大 ,甚 至无从 解释 。  参考文献 【】杨辉. l 综合地球物理联合反演综述【 _ 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 , 】 02  1()2 2 7  72:6 ~2 1 【】王一新 ,廉西京 . 2 重力与地 震联合解释在石油勘探 中的应  用【 . J 石油物探 ,9 32 ()3 】 18 ,23 :4~4  l3 结语 ( ) 过在 GM- YS 件平 台开展地 震一 重磁联  1通 S 软合 反演解 释 ,比较理 想地 消除 了高位 玄武 岩的 重力干 扰 效应 ,成功地 反演 了基 底深度 ,划 分 了二级构 造单  【 3 】邓荣来 ,李庆浩 ,等 . 重磁联合反演及重磁 与 MT综合解  元 ,预测 了九峰 山组 、龙 江组沉 积岩 及火 山岩分 布范  释巴彦浩特盆地火成岩【 . J 石油物探 ,0 24 ()2 2 2  】 20 , 1 :2 ~2 5 2 围 ,指 出了今后 有利勘 探区 。  【 4 】李成立 ,等 . 高位 火山岩的圈定及其顶部埋深和 厚度的计  算方法【 . J 大庆石油地 质与开发 ,0 6 2 ()9 ~9  】 20 ,52 :1 3( )在火 山岩覆 盖盆地 开展 地震一 重 磁联 合反演  2( 接第3 上 7页 )  气地 质意义【 . J 天然气工业 ,2 0 ,32:5 9 】 0 3 2 ()1 ~l  【】 7 吴少波,白玉宝. 银根盆地下 白垩统石油地 质特征及含油气  远景评价【】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 0 ,06:7 9 0 3 3 () 1 ~l  【】 8 张代生 ,李光云,罗肇,等 .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油气地 质  条件【 . J 新疆石油地 质,2 0 ,42 :3 ~1 3 】 0 32 ()10 3  【】吴茂炳 ,王新民. 9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  勘探方向【】中国石油勘探 ,20 ,()4 ~4   J. 0 2 84 :5 9 【0 l】卫平生 ,张虎权 ,林卫东,等 . 银根一额济纳旗盆地油气  勘探远景【】天然气工业 ,2 0 ,53 : ~1  J. 0 5 2 ()7 0 【l l】王国力 ,吴茂炳 . 查干 凹陷下 白垩统含油 气系统特征及勘  探方向【】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 ,63 :6 ~3 9 J. 0 5 2 ()3 6 6  【2 l】降栓奇 ,司继伟 ,赵安军 ,等 . 二连盆地 吉尔嘎朗 图凹陷  岩性油藏勘探【】中国石油勘探 ,20 ,43 :6 3 J. 0 4 1()4 ~5  【3 l】杜金虎 ,易士威 ,雷怀玉 ,等 . 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藏形  成条件与油气分布规律【 . J 中国石油勘探 ,20 ,43: ~5 】 04 1()l   【4 l】崔永谦 ,武耀辉 ,罗宁,等 .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 . J  】 中国石 油勘探 ,2 0 ,43 :7 4 0 4 1()1 ~2   【5 l】费宝生,汪建红 . 坡折带与隐蔽油气藏【 _ J 油气地质与采收  】 率 ,20 , 16:2 3 3  0 4 l()2 ~2 ,8 【6 l】李燕霞 ,陶明华 ,彭晓义 . 二连盆地侏 罗系地 层研究【】 J_   古潜山 ,19 ()4 ~5  9 82 :8 5 【7 l】于英太 ,马家驹 . 二连盆地潜 山油气藏形成条件初析[ 】 A.   见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 质委 员会 编 . 基岩油 气藏 【 】北  C. 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 8 :6 ~16 9 7 15 7  【8 l】祝玉衡 ,张文朝 ,王洪生 ,等 . 二连盆地 下白垩统沉积相  及含油性[ . 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 :3  0024 【9 l】卢崇宁 ,段春节 ,康新文 ,等 . 巴丹吉林盆地麻木乌苏 凹   陷基岩含油气特征及成藏条件分析【 . J 石油实验地质,19 , 】 99 2 ()2 l 5  13 :5 ~2 5【0 2 】卢崇宁 ,李保林 , 刘忠群 ,等 . 巴丹吉林盆地麻木乌苏 凹  陷基岩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古潜 山,19 ,1: ~1  J. 9 9 ()9 3 【l 2 】费宝生 ,梁生正 . 二连盆地构造与油气生成【 . A】见:朱夏 ,   徐旺主编. 中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北京  石油工业 出版  C.社 , 19  90【2 2】费宝生 . 二连盆地构造特征与油 气【 . :李德生 ,何登  A】见 发 ,任纪舜 等著 . 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北京 :石油  C.工业 出版 社 ,2 0 :8 ~4 9 0236 0 【3 任建业 ,李思田 ,焦贵 浩. 2】 二连断陷盆地群伸展构造系统  及其发育的深部背景【】地球科学―― 中国地 质大学学报 , J.   19 ,36 :5 ~5 6 9 8 2 ()5 8 6   【4 2 】马杏垣 ,刘 昌铨 ,刘国栋 . 江苏响水至 内蒙满都拉地学断  面 ( :0 0 0 )说 明书[ . 1 10 0 0 M】 北京 :地 质出版社 ,19  91 【5 2 】卢造勋 ,夏怀宽 . 内蒙东乌珠穆沁旗至辽宁东沟地学断面  ( :0 0 0 )说 明书[ . 1 10 00 M】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   92 【6 2 】崔作舟 ,李秋生 ,吴朝东,等 . 格尔木至额济纳旗地学断  面 的地 壳结 构与深部构造【】地球物 理学报 ,19 ,8增  J. 953 (刊 Ⅱ) l ~2  :5 8【7 B’ 沃里沃夫斯基,} ? ? 2 】 C’ ( M 萨尔基索夫著 . ) 任俞译 . 世界  最大含油气盆地 [ . M】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  91 【8 张 景廉 . 石油的无机成因[ . 2】 论 M】北京 :石 油工业出版社 ,  2 01 0  【9 张 景廉 , 均民 . 中地 壳及地 质意义【】新疆石油 地质 , 2】 于 论 J_  2 0 ,51:0 4 0 2 ()9 ~9   4【0 3 】马龙 ,刘全新 ,卫平生 ,等 . 论基岩油气藏的勘探前景[ . J  】天 然 气 工 业 ,2o ,6 1: ~l  0 6 2 ()8 l5   o120  h eIt I 9 N  07C i   r    n :o  ̄Fp t i   x lao o t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柴达木盆地地质构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