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式筏基板基础(低板位(梁底与板底一平)),梁顶有高差时箍筋要加密吗(图纸上没有注明要加密)?

帮帮忙了 谁来作答 ? 梁板式筏形基础(高板位)中:1 梁顶面钢筋与筏板顶面钢筋应该哪个在下哪个在_百度知道
帮帮忙了 谁来作答 ? 梁板式筏形基础(高板位)中:1 梁顶面钢筋与筏板顶面钢筋应该哪个在下哪个在
1 梁顶面钢筋与筏板顶面钢筋应该哪个在下哪个在上帮帮忙了 谁来作答 ?
请多指教 谢谢回答?3 板顶部板梁钢筋节点出?2 等截面两方向地梁相交时 ,是应该控制构件截面还是保证纵筋保护层厚度优先考虑,应该短向在上还是长向在上?梁板式筏形基础(高板位)中
要看整体的布置高板位时 梁筋在上,不管什么时候应该优先考虑钢筋的最小保护层,至于等截面梁哪个在上哪个在下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正筏板”是指筏板的底面与基础梁的底面一平(也就是标准图集中讲的“低板位”),而“倒筏板”是指筏板的顶面与基础梁的顶面一 平(也就是标准图集中讲的“高板位”),二者在钢筋的绑扎顺序上有一致的地方——例如对于筏板底层钢筋网来说,都是短向钢筋放在 下面。
  对于“正筏板”来说,由于筏板底面与基础梁底面一平,所以,弄清底层钢筋的顺序尤其必要。一般的做法是:第一个层次是布置筏 板短向钢筋(当然还有基础次梁的箍筋);第二个层次是布置与之垂直的基础次梁底部纵筋以及筏板长向钢筋(当然还有基础主梁的箍筋 );第三个层次是布置与基础次梁垂直的基础主梁纵筋。
  而对于“倒筏板”来说,由于基础梁的底面低于筏板底面,所以基础梁的底部纵筋当然布置在筏板底部纵筋之下。
  由于“...
梁板式基础分为正梁和反梁,正梁是板在上、梁在下;反梁反之,板在下、梁在上。怎样解决反梁形式的配筋问题,一个简单的办法:你先按照正梁形式配筋(梁、板),没问题吧?然后把这个正梁形式来个180度大翻面,这时的梁、板配筋就是你所需要的。简单地说就是钢筋位置调了个个。
很感谢你的指教!何为正梁何为反梁?我问的是板顶与梁顶相同标高,板顶筋与梁顶筋谁上谁下?
很感谢你的指教!何为正梁何为反梁?我问的是板顶与梁顶相同标高,板顶筋与梁顶筋交叉时谁上谁下?
板顶钢筋在梁上部;因为你遇到的是筏板基础,筏板基础有正反两种做法。所谓正,就是板在梁上,由梁支撑着板;所谓反,就是板在最下方,梁在上方。板顶和梁顶在同一标高,是正梁(通常做法),板顶钢筋当然在梁顶以上。
谢谢指教了
梁板式筏形基础(高板位)中:1 梁顶面钢筋与筏板顶面钢筋应该哪个在下哪个在上,这要和设计沟通,看看是按照哪方面考虑受力,看看谁是支座即可,还要和监理甲方联系,最后确定在上还是在下。2 等截面两方向地梁相交时 ,按照受力来说应该短向在上。3 板顶部板梁钢筋节点出,我不知道你说的板梁是明还是暗梁,如果是明则梁优先,如果是暗,则板优先,因为暗梁为加强而已,不知我的回答你是否满意?
我问的是暗梁时,板顶筋在上还是梁钢筋置上?还有,设计没注明底板钢筋那个方向时该怎么处理?(钢筋是双层双向布置)
筏形基础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筏板基础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5.9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图文】筏板基础桩基承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筏板基础桩基承台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0.4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基础桩]筏板基础桩基承台_基础桩-牛bb文章网
[基础桩]筏板基础桩基承台 基础桩
所属栏目:
三、筏形基础倒置的钢筋混凝土楼盖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式筏形基础(a)平板式;(b)、(c)梁板式(一)筏形基础 1.概念当建筑物上部荷载大,而地基又较弱,这时采用简单的条 形基础或井格基础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采用筏板基础。2.分类(1)按构造不同它可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类。平板式底板是一块厚度相 等的钢筋混凝土板。 适用于柱荷载不大, 柱距较小且等距的情况。 平板式基础混凝土 用量较多但它不需要模 板,施工简单,建造速 度快,常被采用。6平板式7梁板式:它又分成单向肋和双向肋两种形式。适用于柱荷载太大且不均匀、柱距较大。8梁板式9梁板式10(2)梁板式按梁与板的相对位置不同又可分 为三种不同组合形式的筏板基础: “高位板”( 梁顶与板顶一平) “中位板”( 板在梁的中部) “低位板”( 梁底与板底一平)(二)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引例:下 图所示某 筏板基础 施工图, 对图上的 数字和符 号含义该 怎样理解 呢?筏板基础平法施工图,是利用平面图把所有信息 都表达在平面图上形成平面注写方式,特别复杂的辅 以截面注写方式。 1. 梁板式筏形基础一般规定① 当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时,应将所支承的混凝土结构、钢 结构、砌体结构、或混合结构的柱、墙平面一起绘制。 ② 应采用表格或其它方式注明筏形基础平板的底面标高,并 与结构层高保持统一,以保证地基与基础、柱与墙、梁、 板、楼梯等构件按统一的竖向尺寸进行标注。 ③ 当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基础梁中心与建筑定位轴线不重合时, 应标注其偏心尺寸。 ④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将其分解为基础梁和基础底板 分别进行表达。ln / 32. 梁板式筏形基础构件编号3.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基础主梁JZL与基础次梁JCLJZL、JCL、LPB集中标注的平面注写方式为:原位标注具体内容如下: 基础平板编号 截面尺寸 配筋必注内容选注内容基础梁底面标高高差(相对于筏形基础平板底面标高)JZL和JCL集中标注具体规定如下:(1)注写基础梁编号 (2)注写基础梁截面尺寸。以b×h,表示梁截面宽度与高度。 当为加腋梁时,用b×h 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 c2为腋高。 (3)注写基础梁的配筋 1)注写基础梁箍筋 ①当采用一种箍筋间距时,注写钢筋级别、直径、间距与 肢数(写在括号内) ②当采用两种箍筋时,用“/”分隔不同箍筋,按照从基础 梁 两端向跨中的顺序注写。先注写第1段箍筋(在前面加注箍 数),在斜线后再注写第2段箍筋(不再加注箍数)2)注写基础梁的底部、顶部及侧面纵向钢筋 ①以B打头,先注写梁底部贯通纵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 筋总截面面积的1/3),当跨中所注根数少于箍筋肢数时,需要 在跨中加设架立筋以固定箍筋,注写时,用加号“+”将贯通纵 筋与架立筋相联,架立筋注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 ②以T打头,注写梁顶部贯通纵筋值。注写时用分号“;” 将底部与顶部纵筋分隔开,如有个别跨与其不同,按原位注写 的规定标注。③当梁底部或顶部贯通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 纵筋自上而下分开。④以大写字母G打头注写基础梁两侧面对称设置的纵向 构造钢筋的总配筋值(当梁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 根据需要配置)。当需要配置抗扭纵向钢筋时,梁两个侧面设置的抗扭 纵向钢筋以N打头。(4)注写基础梁底面标高高差指相对于筏形基础平板底面标高的高差值有高差时:如“高板位”与“中板位”基础梁的底面与 基础 平板底面标高的高差值。 无高差时不注:如“低板位”筏形基础的基础梁。高板位中板位低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础? 实例JZL和JCL原位标注具体规定如下:(1)注写梁端(支座)区域的底部全部纵筋,系包括已经 集中注写过的贯通纵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1)当梁端(支座)区域的底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 “/” 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 纵 筋相联。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底部纵筋配置不同时,需在支座 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底部纵筋相同时,可仅 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 4)当梁端(支座)区域的底部全部纵筋与集中注写过的 贯通纵筋相同时,可不再重复做原位标注。 5)加腋梁加腋部位钢筋,需在设置加腋的支座处以Y打 头注写在括号内。(2)注写基础梁的附加箍筋或(反扣)吊筋。 将其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 (附加箍筋的肢数注在括号内),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反扣) 吊筋相同时,可在基础梁平法施工图上同一注明,少数与统 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标注。 (3)当基础梁外伸部位变截面高度时,在该部位原位注写 b×h1/h2,h1为根部截面高度,h2为尽端截面高度。 (4)注写修正内容。 当在基础梁上集中标注的某项内容(如梁截面尺寸、 箍筋、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或架立筋、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 梁底面标高高差等)不适用于某跨或某外伸部分时,则将其 修正内容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外伸部位,施工时原位标注取 值优先。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的平面注写板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的集中标注 板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的原位标注集中标注引注位置 应在所表达的板区双向均为第一跨(X与Y双 向首跨)的板上引出(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 从下到上为Y向) 板厚相同、基础平板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配 置相同的区域为同一板区板区划分条件集中标注规定(1)注写平板的编号。 (2)注写基础平板的截面尺寸。 注写h=XXX表示板厚。 (3)注写基础平板的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及其总长度。 先注写X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筋与顶部(T打头)贯 通纵筋及纵向长度范围;再注写Y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 筋与顶部(T打头)贯通纵筋及纵向长度范围。 贯通纵筋的总长度注写在括号中,注写方式为“跨数及 有无外伸”,其表达形式为(xx)(无外伸)、 (xxA) (一端有外伸)或 (xxB)(两端有外伸)。 注:基础平板的跨数以构成柱网的主轴线为准;两主轴线之间 无论有几道辅助轴线(例如框筒结构中混凝土内筒中的多道 墙体),均可按一跨考虑。LPB“隔一布一”底部附加非贯通纵 筋与贯通纵筋交错 插空布置,即“隔 一根贯通纵筋,布 一根非贯通纵筋”, 其标注间距与底部 贯通纵筋相同(两 者实际组合后的间 距为各自标注间距 的1/2)。非贯通纵 筋的直径可以和贯 通纵筋相同,也可 以不同。施工布置 时,第一根钢筋应 布置贯通纵筋。“隔一布二”底部附加非贯通 纵筋与贯通纵筋每 隔一根贯通纵筋, 布二根非贯通纵筋, 其标注间距有两种, 且交替布置,并用 “@”符分隔;其中 较小间距是较大间 距的1/2,为贯通 纵筋间距的1/3。 非贯通纵筋的直径 可以和贯通纵筋相 同,也可以不同。 施工布置时,第一 根钢筋应布置贯通 纵筋。原位注写的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与集中 标注的底部贯通钢筋,宜采用“隔一布一” 的方式布置,即基础平板(X向或Y向)底部 附加非贯通纵筋与贯通纵筋间隔布置,其 标注间距与底部贯通纵筋相同。原位标注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表达(当在基础梁悬挑部位 单独配置时则在原位表达)。注写位置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或基础梁外伸部位),垂 直于基础梁绘制一段中粗虚线(当该筋通长设置在 外伸部位或短跨板下部时,应画至对边或贯通短 跨),在虚线上注写编号(如①、②等)、配筋值、 横向布置跨数及是否布置到外伸部位。板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向两边跨内的伸出长度值注 写在线段的下方位置。 当该筋向两侧对称伸出时,可仅在一侧标注,另一 侧不注;当布置在边梁下时,向基础平板外伸部位 一侧的伸出长度与方式按标准构造,设计不注。内容底部附加非贯通筋相同者,可仅注写一处,其他只 注写编号。横向连续布置的跨数及是否布置到外伸 部位,不受集中标注贯通纵筋的板区限制注写修正内容当集中标注的某些内容不适用于梁板式 筏形基础平板区的某一板跨时,应由设 计者在该板跨内注明,施工时应按注明 内容取用。当若干基础梁下基础平板的底部非贯通纵筋配 置相同时(其底部、顶部的贯通纵筋可以不 同),可仅在一根基础梁下做原位注写,并在 其他梁上注明“该梁下基础平板底部附加非贯 通纵筋同XX基础梁”实 例梁板式筏形基础集 中 标 注梁板式筏形基础原 位 标 注梁板式筏形基础其 它 内 容3.3.6筏板基础平法施工图实例(三)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平板式筏形基础是板式条形基础扩大基础底板后 连接到整体的一种基础形式,平面布置图比较简 单。 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系在基础平面布置 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1.平板式筏形基础构件的类型与编号柱下板带ZXB与 跨中板带KZB 标注图示跨中 板带柱下 板带平板式筏形基础 平板BPB标注图示2. 柱下板带、跨中板带的平面注写① 平板式筏形基础由柱下板带、跨中板带构成; ② 当设计不分板带时,则可按基础平板进行表达。 ③ 柱下板带ZXB与跨中板带KZB的平面注写 分板带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的集中标注 板带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的原位标注两部分。 集中标注的内容有: 编号 截面尺寸 用b=xxxx表示板带宽度(基础平板厚度在图注中说明) 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底部与顶部非贯通纵筋的注写规则与布置方式与板式筏形基础的基础平板 相同。原位标注的内容有:注写内容底部附加非贯通筋以一段与板带同向的中粗虚线代表附加非 贯通筋 柱下板带:贯穿其柱下区域绘制 跨中板带:横贯柱中线绘制在虚线上注写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的编号、 钢筋级别、直径、间距,以及自柱中线分 别向两侧跨内的伸出长度值。柱下板带或跨中板带底部附加非贯通 纵筋与贯通纵筋交错插空布置,其标注间 距与底部贯通纵筋相同(两者实际组合后 的间距为各自标注间距的1/2)注写修正内容当在柱下板带、跨中板带上集中标注的某 些内容(如截面尺寸、底部与顶部贯通纵 筋等)不适用于某跨或某外伸部分时,则 将修正的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外伸部 位,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柱下板带ZXB与 跨中板带KZB 标注图示跨中 板带柱下 板带板 带 注 写 实 例3.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BPB的平面 注写方式板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的集中标注 板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的原位标注集中标注原位标注内容:底部附加非贯通筋平板式筏形基础 平板BPB标注图示四、桩基承台(一)桩基础施工图简介桩基础 桩基础是最常见的深基础 桩基础是由桩和承台两部分组成桩身(1)按承载形式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2)按材料可分为:混凝土桩、钢桩及组合桩 桩承台 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箱形承台、筏形承 台、柱下梁式承台和墙下条形承台等。 常用矩形承台、三桩承台承台端承桩和摩擦桩端承桩是穿过软弱土层而达到深层坚实土的一种桩,上部结构 荷载主要由桩尖阻力来承担; 摩擦桩是完全设置在软弱土层一定深度的一种桩,上部结构荷 载要由桩尖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共同来承担。 主要区别在桩的受力模式上。(一)桩基础施工图简介(二)桩基承台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1.桩基承台编号桩基承台平法施工图,有平面注写与截面注写两种表达方式。 桩基承台又分为独立承台和承台梁2. 独立承台的平面注写方式集中标注独立承台的平面注写方式原位标注(1)集中标注是在承台平面上集中引注: 独立承台编号 必注内容 截面竖向尺寸 选注内容 配筋 承台底面标高(与承台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 必要的文字注解 (2)原位标注 主要注写平面尺寸独立承台的 集中标注 具体规定: 1.注写独立承台编号 独立承台的截面形式通常有两种: (1)阶型截面,编号加下标“J”,如CTJxx (2)坡型截面,编号加下标“P”,如CTPxx2.注写独立承台截面竖向尺寸。 即注写h1/h2/……,具体注写为: (1)当独立承台为阶型截面(2)当独立承台为坡型截面3.注写独立承台配筋? ? ? 底部与顶部双向配筋应分别注写 顶部配筋仅用于双柱或四柱等独立承台 当独立承台顶部无配筋时则不标注。注写规定如下: (1)以B打头注写底部配筋,以T打头注写顶部配筋 (2)矩形承台X向配筋以X打头,Y向配筋以Y打头;当两向 配筋相同时,则以X&Y打头。 (3)当为等边三桩承台时,以“△”打头,注写三角布置的 各边受力钢筋(注明根数并在配筋值后注写“×3”),在 “/”后注写分布钢筋。(4)当为等腰三角桩承台时,以 “△”打头注写 等腰三角形底边的受力钢筋+两对边斜边的受力筋 (注明根数并在两对称配筋值后注写“×2”), 在“/”后注写分布钢筋。(5)当为多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承台或异形独 立承台,且采用X向和Y向正交配筋时,注写方式 与矩形独立承台相同。 (6)两桩承台可按承台梁进行标注4.注写基础底面标高(选注内容) 当独立承台的底面标高与桩基承台底面 基准标高不同时,应将独立承台底面标高 注写在括号内。 5.必要的文字注解(选注内容) 当独立承台的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宜 增加必要的文字注解。例如,当独立承台 底部和顶部均配置钢筋时,注明承台板侧 面是否采用钢筋封边以及采用何种形式的 封边构造等。独立承台的 原位标注 具体规定: 1.矩形独立承台2.三桩承台 (1)等边三桩独立承台平面原位标注a为桩 中心 距切角 边缘 的距离3.多边形独立承台 结合X、Y双向定位,原位标注x或y, xc、yc(或圆柱直径dc),xi、yi,ai, i=1,2,3……。具体设计时,可参照矩形独 立承台或三桩独立承台的原位标注规定。3. 承台梁的平面注写方式集中标注承台梁CTL的平面注写方式原位标注(1)集中标注内容: 承台梁编号 必注内容 截面尺寸 选注内容 配筋 承台梁底面标高(与承台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 必要的文字注解承台梁的 集中标注具体规定: 1.注写承台梁编号。 CTL 2.注写承台梁截面尺寸。即注写b×h,表示梁截面宽度与高度。 3.注写承台配筋。(1)注写承台梁箍筋1)当具体设计仅采用一种箍筋间距时,注写钢筋级别、 直径、间距与肢数(箍筋肢数写在括号内,下同) 2)当具体设计采用两种箍筋时,用“/”分隔不同箍筋 的间距。此时,设计应指定其中一种箍筋间距的布置范围。(2)注写承台梁底部、顶部及侧面纵向钢筋1)以B打头,注写承台梁底部贯通纵筋 2)以T打头,注写承台梁顶部贯通纵筋3)当梁底部或顶部贯通纵筋多于一排时,用“/”将各排 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4)以大写字母G打头注写承台梁侧面对称设置的纵向构 造钢筋的总配筋值。4.注写承台梁底面标高(选注内容) 当承台梁的底面标高与桩基承台底面基 准标高不同时,将承台梁底面标高注写在 括号内。 5.必要的文字注解(选注内容) 当承台梁的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宜增 加必要的文字注解。承台梁的 原位标注 具体规定如下: 1. 承台梁的附加箍筋或(反扣)吊筋。 2.承台梁外伸部位的变截面尺寸。 3.修正内容。五、基础相关构造基础相关构造制图规则1.相关构造类型与表示方法(1)基础相关构造类型与编号(2)表示方法 对基础相关构造的平法施工图,系在基础平面图 上 采用直接引注方式表达。2.相关构造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1)基础联系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基础连系梁 联系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的梁。(2)后浇带HJD直接引注1)后浇带编号及留筋方式代号。 本图集留筋方式贯通留筋(代号GT)100%搭接留筋(代号100%)2)后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xx。 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3)当后浇带区域留筋方式或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一致 时,设计者应在图中注明与图示不一致的部位及做法。 设计应注明后浇带下附加防水层的做法: 当设置抗水压垫层时,尚应注明其厚度、材料与配筋; 当采用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时,设计者应注明其厚度与配筋。抗水压垫层贯通留筋的后浇带宽度同常取大于或等于800mm 100%搭接留筋的后浇带宽度通常取800mm与(ll+60mm)的 较大值。(ll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3)上柱墩SZD根据平板式筏形基础受剪或受冲切承载力的需要,在 板顶面以上混凝土柱的根部设置的混凝土墩。 上柱墩直接引注内容: 1)注写编号SZDxxx 2)注写几何尺寸。 表达形式: hd\ c1\ c2 柱墩向上凸出基础平板高度hd\ 柱墩顶部出柱边缘宽度c1\ 柱墩底部出柱边缘宽度c2 当为棱柱形柱墩c1=c2时, c2不注,表达形式为hd\ c13)注写配筋注写顺序:竖向(C1=C2)或斜竖向(C1≠C2)纵筋的总根数、 强度等级与直径\箍筋强度等级、直径、间距与肢数(X向 排列肢数m×Y向排列肢数n)(分两行注写时,则可不用 反斜线“\”) 所注纵筋总根数环正方形柱截面均匀分布,环非正方 形柱截面相对均匀分布(先放置柱角筋,其余按柱截面相 对均匀分布),其表达形式为:(4)下柱墩XZD根据平板式筏形基础受剪或受冲切承载力的需要,在 柱的所在位置、基础平板底面以下设置的混凝土墩。 下柱墩直接引注内容: 1)注写编号XZDxxx 2)注写几何尺寸。 表达形式: hd\ c1\ c2 柱墩向下凸出基础平板高度hd\ 柱墩顶部出柱投影宽度c1\ 柱墩底部出柱投影宽度c2 当为棱柱形柱墩c1=c2时, c2不注,表达形式为hd\ c13)注写配筋()倒棱柱下柱墩注写顺序:“X方向底部纵筋\Y向底部纵筋\水平箍筋”表达形式为:倒棱台下柱墩注写顺序: 其斜侧面由两项纵筋覆盖,不必配置水平箍筋。“X方向底部纵筋\Y向底部纵筋”表达形式为:(5)基坑JK下柱墩直接引注内容: 1)注写编号JKxxx 2)注写几何尺寸。 表达形式: hK\ x×y基坑深度hk\基坑平面尺寸x×y x为X向基坑宽度,y为Y向基坑宽度基坑JK(6)窗井墙CJQ采光井 亦称“窗井”。地下室外及半地下室两侧外墙采光口外设的井 式结构物。 采光井的作用主要是解决建筑内个别房间采光不好的问题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板式筏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