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堂特殊的课作文作文课

如何评价一堂语文课--《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22期
如何评价一堂语文课
【摘要】:正梳理众多的语文评课,有结构完美的课,有收效显著的课,有声情并茂的课,有有语文味的课,有目标明确高效的课……诸如此类,证明语文课堂观念有了更新。但评价范围过于宽泛,理念过于笼统,程式过于教条,既不能引领语文课堂朝着可改进、可操作的方向发展,更无法切中语文课堂的本质。怎样评价一堂语文课,才能让授课者、听课者从评价中获得一些启示?可从课程理念、课堂组织、文本内容三个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3【正文快照】:
梳理众多的语文评课,有结构完美的课,有收效显著的课,有声情并茂的课,有有语文味的课,有目标明确高效的课……诸如此类,证明语文课堂观念有了更新。但评价范围过于宽泛,理念过于笼统,程式过于教条,既不能引领语文课堂朝着可改进、可操作的方向发展,更无法切中语文课堂的本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良永;王佑军;;[J];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02期
刘浩;;[J];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05期
本刊编辑部;;[J];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玉;;[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04期
李娜;;[J];学周刊;2011年08期
王瑞娟;;[J];新课程(中);2011年02期
任远;;[J];文学教育(下);2009年07期
刘正东;;[J];考试(教研版);2007年03期
寇玉瑞;;[J];学周刊;2011年07期
许海霞;;[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11期
胡美娇;;[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年07期
魏忠凤;;[J];教书育人;2007年19期
黄章梅;;[J];教育艺术;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小青;;[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叶佩琪;张均丽;叶长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陈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姜训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杨海莲;;[A];黑龙江省绥化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胡金凤;;[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杨培君;黄丽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张红英;;[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邱凤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吕玉艳;吴志英;;[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四川省江油市东兴小学
李秀琼;[N];学知报;2010年
武穴市实验高中
柯宇保;[N];黄冈日报;2010年
泗阳县里仁小学
侯庆军;[N];江苏教育报;2011年
武穴市第二实验中学
魏茂源 饶扬宏
王凯;[N];黄冈日报;2009年
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二中
杨武;[N];学知报;2010年
河南上蔡县蔡都镇第三小学
王秋叶;[N];学知报;2010年
江苏省射阳县洋马小学
赵鹏成;[N];学知报;2011年
王倩;[N];黔西南日报;2010年
临颍县大郭一中 陈干民;[N];学知报;2010年
湖南省祁东县白鹤铺镇中学
肖琼娥;[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桂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刘华;[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刘黔敏;[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张作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王会珍;[D];东北大学;2008年
孟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段玉泉;[D];兰州大学;2009年
康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陈运保;[D];西南大学;2007年
吴国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金河;[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胡晓明;[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郭艳;[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朱冬夏;[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陈燕;[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许岩;[D];青岛大学;2012年
李秀芹;[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钟湘平;[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柴艳敏;[D];长春师范大学;2013年
庄晓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
查看: 396|
评论: 0|原作者: 梁恕俭|来自: 新阳光作文教育
摘要: 一堂好课的十条评价标准
  一、精神面貌:手握钢枪上战场    起立示威口号响,犹如正跨鸭绿江。    敌人胆敢来侵犯,手握钢枪上战场。    我认为,评价一堂好课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精神抖擞还是吊儿郎当,是全神贯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勤学好问还是冷漠懒散,是字正腔圆还是含糊其声,是群情激昂还是七凌八乱……这从上课的起立动作中,从问好口号的呼喊中,从回答上台展演的争抢中,从积极发言的争辩中,都能看出来。好的精神面貌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高效、务实的,由此营造的课堂气氛能让每个参与者都有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表现欲,身处其中都感到振奋、激昂、欢快、充实。这种氛围似乎是玄妙而无从把握的东西,其实它体现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中,完全是可以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    二、求知欲望:追根究底探黄泉    仰望星空问碧天,追根究底探黄泉。    蝇蚊怎样辨公母,扑朔迷离想懂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怎样提高兴趣?概括说来,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得当的教学过程。内容、形式、过程、环境,都会引发学习兴趣,也可能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评价一堂课,第二个方面就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郁,看老师的煽风点火是否奏效,看课程设计是否能激趣,看合作探究有没有吸引力,看研习收获有没有成就感,看多元互动有没有感召力,看学生的注意力有没有分散转移。如果一堂课,师生均进入状态,物我两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好的。    三、教学方式:自主互动求实效    自主学习好处多,争先恐后避蹉跎。    八仙过海神通异,各领风骚招术活。    真正的好课,学生是教师的同僚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课堂的主宰而不是作业的奴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借助与同学合作的力量,应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获取新知锻炼能力,并在不断进取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所以,评价一堂课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自主,有没有互动,有没有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教学,有没有优势互补倡导合作学习,有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并提供阶梯式套餐……如果仅是老师大显神通,将教材讲得淋漓尽致,而学生只是听众观众,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算好课。    四、教学效率:张弛有度分劳逸    文武之道在张弛,劳逸结合效率提。    放水养鱼计久远,取卵切莫再杀鸡。    综前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元的互动性、自行获取知识的实践性,等等,其实,还可以用一个词来总而言之,那就是“有效性”。教学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员参与的影响面,二是个体效率的平均值。效率可以有高低,但如果流于形式没有效益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作用,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好课首先是充实的、紧张的、有序的、提高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事干,都在忙忙活活,还能井然有序。当然,一味的紧张并不可取,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劳逸结合也是学习的法宝。    五、知识容量:科学合理有梯度    精美课堂量适宜,科学合理如登梯。    序循渐进按节奏,进退自如默化移。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好课堂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①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②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③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④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完美的课堂还具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投入,又有智慧思维的启迪,既有学习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还有创新领悟的生成。    六、能力训练:立竿见影搞反馈    效果如何训练测,立竿见影好甄别。    即学即用即评价,弥补缺失巩固得。    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潮,是深化认知,发散思维,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主体作用的生动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教育、教养、发展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了知识与个性、实践与能力、觉悟与品德的和谐发展。但仅有讨论还不够,一堂好课应有适当的训练与检测,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断促进和强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特别是要体现出对学困生学习自尊心的保护,真正落实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经常检测并及时反馈,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面展示自我、认可自我、修正自我的镜子,有了这面镜子就可以温故知新查漏补缺。    七、目标达成:当堂检测要灵活    目标明确课堂活,直捣黄龙再打锣。    蔓叶斜枝均去掉,保留主干向银河。    按理说,评价一堂课,应把“教学目标”放在前头,我却把它列在第七位,因为我更看重的是目标的达成和为达成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措施。评价一堂课,着眼点在课堂,行家却能瞅到备课。备课的首要考虑因素就是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避免“放空炮”。设置好教学目标,教师教什么才心中有数,怎样教才心中有路。如果目标不明确或干脆无目标,形如漫无边际地瞎学乱教,势必一团糟。好的课堂,师生对目标都了然于胸,教学指向“直捣黄龙”,教学过程尽量避免旁逸斜出。这样的课堂自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纲挈领,直奔主题。    八、延展带动:余音绕梁怕下课    课堂好坏易甄别,度日如年烦躁憋。    期待上学怕下课,余音绕梁赛憩歇。    “你的每堂语文课我都很期待,课堂上真的希望时间停滞,特别害怕听到下课铃声。”这是学生恭维老师的一段话,我却觉得道出了最佳课堂的真谛,那就是余味悠长影响深远。期待着上课,意味着视学习为享受;害怕铃声,则说明这样的课堂趣味横生。鉴于此,评价一堂课不仅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要询问学生的心情体验。好课应是教师巧妙地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乐于训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表现的舞台,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九、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春满园    师道尊严要两谈,和谐融洽春满园。    训斥不能长记性,温柔反倒悟箴言。    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与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知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应该师生都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教学相长,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还能领略整个过程,而且能得到教师智慧的引领和闪光的启迪。老师传授的是“点金术”而不是简单地送金子,学生掌握的是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好的课堂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美好,并借助这种美好憧憬去不懈追求,自觉回馈老师和社会。    十、课堂情景:胜似联欢喜洋洋    学习真谛在激昂,兴奋堪当师智商。    点火放炮群情起,寓教于玩入殿堂。    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学过程流畅,知识过渡自然;课堂气氛活跃,“形”散而“神”聚。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准确,要环环相扣,要能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地“思”起来、“活”起来。但课堂气氛的活跃并不是简单的欢声笑语,更不是肤浅的师生对话,而是教师与学生间心灵的碰撞、情感的沟通,是师生互信、互动的一种美好境界,是师生在共同探究、共同学习中分享快乐的一种情感体验。同时,课堂气氛的活跃还要有“度”,既要学生“动”,又不能让学生“乱”。教师要用一根“线”始终牵住学生的活动,从而很好地把握课堂的节奏。要体现有效的师生对话,教师的巧妙设疑,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引导学生思考,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由此激发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的潜能。    如何评价一堂好课?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更多地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
最新活动 /2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新阳光作文教育”历经长期一线教学实践、总结、提炼、升级,全新推出新一代“新阳光作文课程”,全面体现“有效提分,健康成长”的教学宗旨。此课程
  你发表过文章吗?你有获奖证书吗?我们一起来晒一晒!还有机会获得600至8000元创作基金奖励,你HOLD住吗?为了鼓励广大爱好文学、写作的同学,并提升其写作素养
Powered by赏析一堂作文讲评课
执教者:管建刚&&&&
赏析者:薛法根
一、欣赏:让作文快乐起来
★看着史若欣如此优秀的品质,真让我有些“羡慕嫉妒恨”呀!——郎彩辰
★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奔回了教室门口。——江泽宇
【一生读句子,再齐读划线部分。】
师:“羡慕嫉妒恨”“ 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网络流行语?
师:我小时候要写了“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老师准会写:管建刚小朋友,你发烧了吧?(生笑)——写作文,要用你这个时代的语言,你的作文里的词语、句子,要和你生活的这个时代联通。——你还知道什么网络流行语?
生:给力。
生:神马都是浮云。
生:围脖。
师:用你这个时代的语言来写作文,你的作文就充满了现代的气息。
2.“勇”感
★刘璐又矮又瘦,一见她,我就不喜欢。课下,我经常为难她、欺负她。——侯沂辰
★张伊婷对他说:“你以后不许说‘臭不要脸’。”刘佳琦说:“那我以后说‘臭不要face’。”……有的时候,我特别不想跟刘佳琦做同桌。——李一菲
【一生读,众人笑。】
师:侯沂辰,你要是知道管老师会当众出示,还敢不敢这么写?
师:好样的。记住,勇敢就是一种写作的能力。写作文,要说有秘诀,第一秘诀是,说勇敢地说自己心里翻腾的话,哪怕别人听了会不舒服,会反击。——你看,我们班同学写的——
★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突然,我身后响起了枪声,谁在打枪呢?前面,讲台,左面,黑板,右面,课桌,后面,管建刚,什么,管建刚!
师:要是你,敢不敢写老师的名字。
生:不敢。【众笑】
师:可我就不信,你们私底下没有喊过老师的绰号,老师的名字!【生轻声地笑。】
★“呵什么呵,喝尿啊,厕所有!”那臭架子摆得不知有多难看,再加一副苦瓜脸,戴个眼镜,嘴往下撇,一脸老皮,还有眼屎,鼻涕,嘴干得很,一看就恶心。
师读,众人笑,师:只有勇敢的同学,才能写出那么有杀伤力的文字。
★听了这些事,我的这个同桌是不是很好?忘了告诉你们,他的名字是——魏浩文。——张艺升
生读,师:张艺升,你真的“忘了告诉你们”?
生:不是的,我有意放到最后写,增强表达力。
师:你是故意的。前面故意不说“他是谁”。写之前你就想好的?
生:是的。
师:写之前就想好,这就叫构思。
★她很热心。
★她很开朗。
★她也很严肃。——付笑妍
师:热心,开朗,严肃,付笑妍,这是巧合还是故意?
生:故意的。老师说,把每一节的主要意思写出来,会好些。
师:这个“好”,“好”在读的人看出你的作文构思过,不是写到哪里算哪里。——作文的构思,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没有构思,从来不想。
【师问几个学生,写之前有没有构思,生都摇头。】
师:第二个层次,有构思,让读的人一眼看出你的构思。第三个层次,你有了构思,还能把构思藏起来,别人不能一眼看出来。小学阶段,你们要努力进入第二个阶段,让别人一眼看出你的构思。要像张艺升、付笑妍那样,写之前,构想一下。
★他叫李睿,他可是油嘴盖天下,厚脸赛城墙呀!——刘璐
★他又飞出一句让我哭笑不得的话:“看什么看呀,上辈子没见过帅哥啊?”这家伙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那形象,人家都叫他伙子了,还自以为时帅哥!——刘璐
★李睿又装出一副可怜样,说:“大姐呀,你真漂亮!我知道你是‘观音转世’,发发慈悲,饶了我吧!” ——刘璐
【师一句句出示,刘璐一句句读。】
师:这样的句子,刘璐的作文里还有很多。她的整篇作文充满了幽默、风趣,充满了她的语言的个性。我对我的学生的最高表扬是,你的作文有个性了。刘璐的作文就是有个性的。
师:你现在几岁?
生:11岁。
师:一个人,11岁要有11岁的个性,21岁要有21岁的个性,41岁要有41岁的个性。写作文,要寻找自己的语言的个性。刘璐找到了,好好守着,写上一段时间,再超越。
这一部分的讲评是“欣赏”。“现代感、‘勇’感、框架感、个性感”这四个“感”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写好作文的诸多“秘密”:“
用你这个时代的语言来写作文。”“勇敢就是一种写作的能力。”“作文的构思,有三个层次……”“写作文,要寻找自己的语言的个性。”而这些“秘密”全部来自于学生已有的作文,管老师只是用一双“火眼金睛”,透过现象看到了作文的“本质秘密”,并用简明而贴切的话语告诉了学生。“欣赏”是需要能说得出“好在哪儿”、“为什么好”,仅仅停留在具体的好在哪儿还不够,应该像管老师那样,在具体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到一个让人眼睛一亮的新境界,站在更高的层次来看我们的作文,就具有一种穿透力,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赏析力。而这种欣赏作文的方式方法会潜移默化为学生的作文自觉。所以,学会欣赏也就是学习作文,只不过变换了一种方式而已。管老师的“欣赏”是高明的,高明就高明在他最后要言不烦、充满睿智与思想的那段总结语。要使欣赏、讲评不流于泛泛而谈,就必须要有自己精辟的见解。这是作文讲评课的“含金量”。
二、挑刺:让作文灵动起来
1.“记得有一次”病
师:写人,一般有三种写法:
●一件事写一个人的一个特点
●几件事写一个人的一个特点。
●几件事写一个人的几个特点。
师:大家主要是第二种。你写了几件事?
【生都回答写两件事。】
师:我也发现了,90%的同学都用两件事写一个人的一个特点。事情得一件一件地写。先写第一件,很多同学这么写——
●记得有一次,徐子茹有些问题弄不懂。
●记得有一次,她还没调到我们组,那时,我们组在值日……
●记得有一次,快下课的时候,老师说:“把这些黑板上的题目写完以后,才能回家。”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生:开头都是“记得有一次”。
【师连着出示了10句“记得有一次”。】
(2)修改。
【师将所有的“记得有”删除,留下“一次”。学生朗读。】
师:你已经把这件事写下来了,你说,你记得不记得这件事?
生:记得的。
师:五个字,只要两个,意思完全一样。
(3)说理。
师拿起学生的一个文具盒,问:多少钱?
生:五块。
师:旁边有两家店,一家,这文具盒卖五块;另一家,只卖两块,你去哪家?
生:当然是两块的。
师:写作文也一样。能用两个字说清楚的,不要用五个字。语言的节俭,是写作的美德。——这在我们班,叫“记得有一次”病。
【师板书“记得有一次”病,生读,众笑】
2.“还有一次”病
师:写了一件,要写第二件了。你会怎样往下写?
生:还有一次。
生:记得还有一次。【众笑】
师:对,你们就这么写的,请看——
A组:●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去出去玩,走着走着,我们看见了一只流浪狗。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跑步,看到一个小男孩摔倒了。
B组:●记得有一次,我们打篮球,我和刘佳琦、赵志鹏他们一队……
●还有一次,我们在玩游戏时,打到了最后一关时……
师:有的掉了个头,先“有一次”,再“记得还有一次”——
A组:●有一次,快下课的时候,老师说:“把这些黑板上的题目写完以后,才能回家。”
●记得还有一次,我们上课的时候,因为一点儿小事,我们就吵了起来。
B组:●有一次,她还没调到我们组,那时,我们组在值日……
●记得还有一次,我的练习册忘在了学校……
师:还有的,干脆两个“记得”——
A组:●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班一张手抄报。
●记得还有一次,我们学校开联欢会……
B组:●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的时候,刚上课老师就让我们做题目。
●记得还有一件事,让我难忘,有一次,学校组织同学们开联欢会……
师:一两位这么写,我可以接受。全班都这么写,那就不对了,那不是写作文,那是写作业。
【师连续出示十多组学生的类似的写法。】
师:请问,如果写三件事,你准备怎么写?【众笑】
生:再有一件事。
生:记得还有另外一件事。【众笑】
师:课文《刘三姐》,里面写了两件事。
生:一件“灭管家的威风”,另一件“莫怀仁想霸占茶山”。
师:第二件,作者是不是“还有一次”呢?
●没过多久,莫怀仁想霸占茶山,做自家坟地,又被刘三姐用山歌揭穿了企图,使他的阴谋没有得逞。
生读:不是。
师:课文《梅兰芳》,写梅兰芳两次拒绝日本人的“邀请”。第二次,是不是写“还有一次”呢?你看——
●然而,日本人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又“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
师: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很有学问,要动脑筋。看别人的文章,要看他们怎么过渡的。你们穿的校服都一样,然而你们长得都不一样,能一下子认出来;大家都写两件事,然而,从一件事到另一件事,每个人都不一样。这次的过渡和下次的过渡,也不一样。
【师板书:“还有一次”病。生读,背。】
这一部分讲评的是“过渡”。管老师揭示的“病例”均来自于学生的作文,单个看没什么大问题,但一旦聚焦起来看,就会让人感到“发笑”、“震惊”。因为人人都犯的错误,就很难自察错误所在,唯有旁观者、有心人的揭示,乃至将问题适度夸大,才会成为人人关注的“焦点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特别的注意,才会成为一种“自觉”。所以,管老师将学生作文中这些细小的、不经意间出现的问题命名为“‘记得有一次’病”、“‘还有一次’病”,或者“‘***’病”,就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这来自于管老师对学生作文问题的细心和敏感,来自于他对问题的深思熟虑。诊断问题所在,还要能对症下药。简便的修改、课文范例的借鉴,给予学生具体可学可用的方法,就是治疗各类作文“病症”的“良方妙药”,这样的讲评就具有了“技术含量”。更为难得的是管老师的“说理”与“讲解”,、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讲解之中,“语言的节俭,是写作的美德。”“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很有学问,要动脑筋。看别人的文章,要看他们怎么过渡的。”这些阅读与写作的心得,新鲜而又耐人寻味,赋予那些具体的“技法”以“理论”和“思想”的力量,让每个学生的心里都亮堂起来。讲评课,真的要讲得让人心里透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管老师,似乎已经做得得心应手了。
三、指导:让作文含蓄起来
师:写人,要写到人的品质。你们有的写在前面——
●一个小平头,一双大眼睛,一个小塌鼻,学习并不好,但是特别乐于助人。
●龚曼琪有一颗善良的心,也很善解人意。
师:类似的话,也有的出现作文的中间——
●杨浩然不仅可爱,而且很善良。
●他不仅乐于助人,而且还十分细心。
连续出示10句,师:类似的话,也有的出现作文的结尾——
●看,这就是我的同桌,一个爱学习,爱劳动,也爱帮助别人的人,她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他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啊。我也要向他学习。
连续出示10句,师:为什么要这样写,派什么用场的?
生:点明中心。
生:写出人的品质。
师:点明中心,只要一次。有的同学很过分,把读作文的人当傻瓜,前面写了,后面再写,写了一次又一次——
A组:●她这个人脾气不太好,但是却大公无私。
●她就是老闫,一个充满了活力与朝气的人,同时也是个大公无私、心胸宽广的人。
B组:●我的同桌虽然学习不太好,但他的为人品质值得我学习,因为他乐于助人,关心集体,是学习的好榜样。
●蔡朋辉也是个热爱集体、关心机体的人,
●我的同桌的闪光点让我发现了。他是一个乐于助人、为人善良、热爱集体的好榜样,是现代的“雷锋”。
师:写“事情”,想到事情里的“中心”,这不错。然而,好的作文,“人”的品质,不是这么表达的。好的作文,要把“品质”隐起来。读的人,自己品尝,才能发现,而不是赤裸裸地呈现在读的人的面前。
师拿出一勺盐:请你尝一下。
生:好咸。
师:这是盐。当然咸。快喝口水。【众笑】
生:这是白开水。
师:你们平时在家里,吃盐是不是一勺一勺吃的?
生:不是。
师:我也不是。把盐溶在水里,是不是?【师将盐溶解在水中】还看得见盐吗?
生:没有了。
师:你再尝尝。
生:里面有盐。
师:“事情”好比是“水”,“中心”好比是“盐”,盐要溶解在水里,中心要溶解在事情里。人家初看,不知道里面有没有盐,一尝,哦,盐在里面呢。
(1)学生作文片段一
●还有一次,放学回家,我跑得太急,把钥匙掉在了马路上。付笑妍和我走的是一条路。一看,我的钥匙掉在那儿,马上捡起钥匙,跑着追赶我。终于赶上了我,她说:“你……你……的……钥匙。”我一看,真的是。那一次多亏了她,不然,我连家都进不去了。
师: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知道付笑妍急同学之急。
生:付笑妍有“乐于助人”的品质。
师:对啊,故事本身已经告诉我们了,后面作者写“这就是我的同桌,她的品质真的很好!你们说,是不是呢?她乐于助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大家向她学习!”有必要吗?
生:没有。
【师板书:让故事本身说话。生齐读。】
(2)学生作文片段二【略】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生:李骏龙是个宽容别人的人。
师:因此,作者后面写“我的同桌就是这样,他是个宽容、善良的人”,没必要啦。
删去这句话,师:故事本身已经把“中心”隐藏在里面了。写作文,要“让故事本身说话”。【生读板书】
师:你们这样写,不怪大家。课文《“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也这么写的: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师:《刘三姐》也这么写的:
●刘三姐山歌唱得好,人品更好。她热爱乡里,同情贫苦百姓;她疾恶如仇,对社会上的那些不平事,不仅敢于仗义执言,而且还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作斗争。
师:你们都叫它们害惨了。【众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这些课文下有一行字——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相关材料编写。
●《刘三姐》,——《根据藏族民间故事》和歌剧《刘三姐》改编的。
师:那说明,它们不是作家写的,是编书的人编的。——要学作家的好文章。比如《小英雄雨来》,作者管桦,我们管家的。【生笑】《小英雄雨来》,有这样的话吗?——雨来多么勇敢啊,雨来多么机智啊,我们要向雨来学习,我们为有这样的雨来而自豪,骄傲?
生摇头:没有。
师:不是所有的菜,都有营养的;也不是所有的课文、读物,都是有营养的,读书,你要用一双机灵的眼,获取真正有用的。——《小英雄雨来》写了五六个故事,它是“记得有一次”“还有一次”的吗?
生:不是,用(一)(二)(三)(四)(五)写的。
师:这可是一种很好的过渡的法子。
一起读板书,师:回去,将你作文里的“记得有一次”“还有一次”“中心句”,尽可能地删掉。删了,会有不通顺,你要添一些词语、句子,使它通顺。明白吗?
生点头,师:我还是怕大家不会改。改作文非常重要。我和刘璐合作,示范一下。
【刘璐读,教师改。主要改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将“一次”,改为“那天”。第二个地方,将“还有一次”,改为“不久”。】
师:听了刘璐的两个故事,你觉得文中的李睿是个怎样的人?
生:很风趣,很幽默。
生:有点自恋的人。【生笑】
生:还有一点点的口才,说得“我”哑口无言。
生:还有一点点的讨厌,老惹“我”生气。
师:刘璐,读你的结尾。
生读结尾:●我这个同学,时而幽默时而能干,时而风趣时而讨厌,让我又爱又恨。
师:你的两个“故事”,已经把“幽默”“能干”“风趣”“讨厌”含在里面了,大家一读,都品出来了。结尾可以改为:
★哎,我的同桌,让我又爱又恨,又恨又爱。
师:这次作文,就改这三个地方,把这三个地方改好了,你的作文就是100分。下课。
这一部分的讲评集中在“表达中心”上,管老师意在让学生学会“用故事本身说话”,而避免“赤裸裸”地言说人物的品质,要将自己的“意图”藏起来,让作文“含蓄”起来。为此,管老师设计了“病例、活动、举例、释因、示范”四个环节的讲评,层层设疑,引人入胜,不但让人知其然,更让人知其所以然。尤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管老师将“让作文含蓄起来”这样一个不可捉摸的命题,通过“将盐溶于水”这样一个类比活动,解释得通透、深刻,让学生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事情’好比是‘水’,‘中心’好比是‘盐’,盐要溶解在水里,中心要溶解在事情里。”这样的比喻不是一般人能够设想出来的,非有丰富而真切的写作经历不可。而管老师一直是一个勤于写作的人,对写作自有他深刻而独到的体认与经验。这些写作的宝贵经验与作文教学的融合,创造了他那么清新、独特而又自然、淳朴的课堂风景。我相信,管老师没有长期的写作实践,也就不会有这样令人叹服的讲评设计,下过水游过泳的人,才说得出如此深刻而简单的话来。至于他和学生的即兴评改,则是他这种丰富写作经验的又一次精彩演绎。我们在惊叹管老师信手拈来、点石成金的教学之时,千万不要忘记的是,他在课外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诗外的功夫”,往往是我们看不见,也不肯下的。这也是我们常常羡慕管老师们,却又往往赶不上他们的原因所在吧!
看管建刚的作文讲评课,实乃一种欣赏,时时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惊讶之感。这不由得不令我羡慕,也令我心有惭愧。任何研究,唯有凝神静心且持之以恒,历经足够的时间,必定能生出不凡的思想,化作课堂的风景。看课评课,仅仅停留在技法与得失的评判上,是远远不够的,若能从中触动自己漠然的心灵与钝化的智慧,则能找回自己久远的“语文情结”。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堂特殊的课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