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教授

黄煌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黄煌,男,1954年生,江苏江阴人。现为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方方证、药证。黄煌1973年开始跟随江苏省名中医叶秉仁先生学习中西医内科,并得到江苏省名中医邢鹂江、夏奕钧等先生的指点。1979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首届研究生,攻读中医各家学说专业。1982年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受国家教委派遣赴日本京都大学进修老年医学1年。2001年获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2年至今供职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历任基础部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讲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基础医学院名誉院长等职。社会兼职有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苏省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主委等职。
经方,是古代经验方的略称,中医通常将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中的200多首古方称为经方。历史上有许多医家擅长使用经方治病,被人们称为&经方家&。经方家自清代以来一直十分活跃,是学术个性明显的中医流派,称为&经方派&。但是,从上个世纪末叶以来,随着一些经方家的年高谢世,经方派传人渐少,经方医学从主流中医领域逐渐淡出。但令人欣喜的是,经方派的余绪未绝,各地研究经方的学者和医生还不少,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教授,就是近年来我国致力于经方传承及推广的学者之一。
立足讲台为留根
经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是后世方之祖,其中蕴含的认识人体认识疾病的思想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中医看作是棵参天古树,那经方就是那虬劲的根干。黄煌教授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将经方的推广普及作为工作的重点。他多年来立足讲台,呼吁广大年轻中医学好经方,用好经方,留住中医的根。  
黄煌推广经方最初是从义务讲座开始的。他利用大学生科协指导老师的身份,经常课余开设有关读经典用经方的讲座。经方思想深邃,内容贴近临床,他的讲座充满激情,学生当然爱听,讲座几乎场场爆满。《把根留住》、《踏上通往斯德哥尔摩之路》、《远古走来的中医学》、《中医学的魅力》等就是他当年的演讲题。后来,学校将《张仲景药证》、《经方应用》列为公共选修课,黄煌的课就成了大学生热捧的名牌选修课。课都安排在晚上,大教室中不到开课已经挤满了人。听众中有低年级的,更有高年级的;有研究生、进修生、留学生,还有年轻教师;有中医中药专业的,还有非医学专业的。在讲台上,黄煌旁征博引,激情洋溢。他的语言生动幽默,内容紧贴临床,学生们或凝神深思,或快捷记录,或会心一笑。讲课结束,学生们都要报以一片热烈的掌声。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听黄煌老师的课真是一种享受!有的同学说:我第一次尝到了将选修课当作必修课来上的感觉!有的同学说:原本不记笔记的我,竟然忍不住动笔,一学期后有了一本厚厚的&张仲景药证&笔记!  
最具有故事性的,是黄煌给南京医科大学的学生讲经方。2001年,黄煌在这家非中医院校开讲选修课&张仲景药证&,许多同学带着对中医科学性的怀疑,带着听听看的想法走进教室,可是,就是那第一堂课,就被黄煌所讲的内容吸引住了。那是讲甘草的课,黄煌先给每位同学分发甘草饮片,让大家咀嚼。接着他说:今天为什么要让大家尝甘草?是要告诉大家:第一,中药不都是苦的;第二,中医是尝出来的。要学好中医,必须要当&神农&,要多实践!独特的演讲方式,实用的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听课欲罢不能。课越讲越精彩,听课的人数越来越多,黄煌在南京医科大学学生中也名声顿起。有次教室突然调换,黄煌找到教室已经迟到了近半小时,刚走进教室,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一个没走,都在翘首盼望这位讲&张仲景药证&的中医教授! 2003年下半年,选&张仲景药证&课程的南京医科大学同学竟然达到三个大班,近500人!中医课能在西医院校有如此&人气&,也令该校教务处的同志始料未及。
黄煌不仅在南京讲经方,他还走出江苏,将经方的魅力展示给同道。2003年春节后,台湾中国医药学院邀请黄煌作了近十天的《经方医学》的主题讲学,反响强烈。本世纪初,日本中医界出现中医信任危机,他受邀赴日本东京、京都、广岛、福冈、大阪演讲数十场。他用流利的日语,以厚实的中医功底,以不容辩驳的临床事实,大力宣传中医学的优势,展示中国经方的特有魅力。日本中医界最有影响的刊物《中医临床》杂志多次采访黄煌,并发表他的论文。2007年6月份,黄煌应邀赴日本广岛参加了第58届日本东洋医学会学术总会,作为特邀佳宾,他出席会议并作了《方证相应之我见》的学术报告。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坂口弘先生曾这样评价黄煌的成就:&黄煌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对古方的研究,对于处在思想混乱期的日本中医界,将带来指导性的启发。& 2008年,黄煌很忙,去了美国,去了澳大利亚,经方在那里大受欢迎。今年他更忙,春节是在旧金山过的,讲经方成了他的新年第一件工作。现在他手头还有来自日本、英国、美国的讲学邀请函。  
在黄煌的努力下,许多中医开始关注经方,研究经方,应用经方。许多中医大学生自己开方煎药,有些用经方治愈了家人亲友的疾病,尝到了经方的甜头,从此爱上了经方,爱上了中医。经他指导的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个个都是使用经方的好手,上临床以后很快受到病人的欢迎。这让黄煌倍感欣慰。他常说:&希望通过本人的工作,唤起大家对古典中医学的重视。继往才能开来,根深才能叶茂,中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对古代优秀遗产的继承,因为这里有中医学的根。&  
冗繁削尽留清瘦  
追求简约,追求实用,是黄煌治学的基本特点。将复杂的临床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中医理论形象化,深入浅出,展示一个可见可摸,易学易记的经方医学,是这些年黄煌苦心研究的目的。其代表性著作就是《中医十大类方》和《张仲景50味药证》。  
《中医十大类方》是将临床常用的经方按主药分为十大类,分别介绍其方证以及现代临床应用经验。全书没有艰涩难懂的理论术语,内容贴近临床,通俗易懂,非常实用。特别是书中配的漫画,寥寥数笔便构勒出某种方证及体质的外观特征,增添了趣味性,也便于记忆。1995年,本书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至今十余年来,已重印7次,2006年重新修订并再版,还发行了日文版、韩文版、中文繁体字版、英文版等多种版本,深受专业人士、医学院校师生及中医学爱好者的好评。有趣的是,台湾还出现了改名《汉方十大家族》的本书盗版本。曾有人用清代文人郑板桥的画竹诗来形容黄煌和他的这本学术著作:&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1998年,黄煌出版了《张仲景50味药证》。这是一本研究经方药证的专著,本书一改前人踏虚蹈空的药性理论诠释,追本溯源,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证中破译出张仲景用药的客观指征,为理解经方、活用经方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为中医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该书于199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后,很快引起海外的青睐,相继发行了日文版、韩文版、中文繁体字版,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还发行了第三版及英文版。 
黄煌认为,中医本来是质朴的,实用的,这从经方上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来,只是后世医家过度的、随意的解释将中医变得臃肿了、浮华了。他说:世界上的学问不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真学问是应当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开始的。他坚持这种求实的精神,写临床医生爱看的书,说青年学子听得懂的话。这几年,他又继续编写了《经方100首》、《经方的魅力》、《药证与经方》等著作,在国内外均有较大的影响,许多读者就是通过黄煌的书了解了经方,热爱上了中医。  
擅用经方治顽疾
黄煌过去常说,他在两个地方最有成就感,一是在讲台上,一是在诊室里。在讲台上,黄煌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诊室里,他是一位勇于与疑难病症斗智的医生。同学们都说,看黄煌教授看病,也是一种享受。他看病,全神贯注,摸脉诊腹,望舌察腿,辨病结合辨人,常常能迅速地从纷繁的主诉中抓住主证,其敏锐的观察力常常让学生叹服。其所处之方,虽药味寥寥,却多是经方,疗效常常出乎意料。
2006年6月的一天,门诊上来了一位拿着厚厚的病历本、肤色黄暗、表情痛苦的中年妇女。她患有原发性胆汁瘀积性肝硬化多年,目前出现腹部胀痛、皮肤瘙痒难忍,以及肝功能损害而出现的黄疸不退,多处就医未见明显缓解。黄煌据其有腰痛连及下肢,而断为芍药甘草汤证,在处方上写了三味药:白芍30克,赤芍30克,甘草10克。这个处方记载在东汉时期的《伤寒论》中,名芍药甘草汤。患者接方后有点迟疑,她看过许多医生,未见有如此简单、如此便宜的中药处方。能有效吗?但仅仅服用一周,患者肤色黄染减轻,皮肤瘙痒明显缓解,大便畅通,腹胀痛也好转,食欲和睡眠改善了。病人欣喜不已,在场的医生也惊讶称奇。黄煌回答却平淡:这叫有是证用是方! 
还有一次,从安徽来安县来了一位确诊为晚期胃癌的中年女性患者。患者严重贫血,形容枯槁,连伸出舌头的力气也没有。面对奄奄一息的病人,黄煌思考良久,毅然开出了经方炙甘草汤。这张原本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古方,竟然使患者起死回生,半月后又能进食,三月后还能下地走路。乡邻相传她遇到了神医。黄煌说,这叫不治其病,但治其人,是留人治病!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方虽是旧,弘之惟新。&黄煌认为,古方完全能够治疗现代疾病,关键在于应用古方的人是否具有创新的意识。黄煌多年来致力于经方方证、药证的规范化研究,致力于经方治疗的现代疾病谱研究。现代医学的疾病诊断与传统的体质辨证在他的临床上得到了巧妙的联络。他有一个&方&&病&&人&的诊疗思维模式,也称为&方证三角&,每个经方,有其主治疾病谱,还有其适用体质特征,有时仅治其病,有时但治其人,有时病、人兼治。如用大柴胡汤可治疗胰腺炎、胆结石,也能用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反流性胃炎,关键是看体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治疗抑郁症,温胆汤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只要对病即可。此外,他擅于古方今用,如用桂枝茯苓丸治疗痤疮,用三黄泻心汤合四逆汤治疗久治难愈的胃炎,用炙甘草汤、薯蓣丸调理肿瘤患者体质等,均是在经典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  
黄煌开的经方大多是常用药,再加药味少,所以,价格很便宜。开这些方,黄煌最开心,因为老百姓欢迎。他常说:医院不是药店,开方的不能成为卖药的!他多次在新生入学后的讲座中提到这个问题。他说:如果你是为赚钱来学中医,那劝你趁早转专业,介绍你去南京财经大学!话音一落,台下笑声一片。 
经方未来更辉煌  
黄煌有一支经方团队,主要由&编内&、&编外&两类人员组成。所谓&编内&,就是他所指导的研究生,他们研究的课题主要分布在经方方证药证研究、中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研究、经方医学家学术思想史研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等多个领域。所谓&编外&,是指他所带教的进修生以及通过网络指导的基层医生和经方爱好者。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使黄煌周围聚集了一批有志于中医、精于经方理论与临床的青年人,他们在黄煌的指导下,经常交流,互相勉励,进行着艰苦但又充满成就感的研究工作。南京中医药大学也为黄煌教授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扶持经方医学的发展。  
2004年底,黄煌教授主持创办了非营利性学术网站&&&黄煌经方沙龙&,在短短了几年内,该网站在众多的中医论坛里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了国内著名的经方学术论坛,截至日,该论坛的访问量已突破29万次。网站的宗旨是交流经方的现代临床应用,论坛的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其中有资深的学者,有基层的中医师,有大学的青年学生,还有中医爱好者。一个以讲求实用、力主简约的现代中医流派正在逐步形成。  
黄煌将目前我国经方医学的现状概括为&民间热、高校冷,网上热、临床冷,海外热、国内冷&。经方很受基层医生的欢迎,在各大中医论坛上,经方也备受追捧。在海外,日本早就将经方的许多制剂纳入医疗保险,其临床及药理研究均深入细致,经方已经产业化;经方书籍在我国台湾很热销,不少开业医生就以经方为号召。经方在欧美及澳洲也受高度关注。《伤寒论》已经有英文版,澳洲著名的中医杂志《天窗》(Lantern)经常发表有关经方的文章,《中医十大类方》、《张仲景50味药证》等经方医学书籍已译成英文并在海外热销。但是,相比之下,国内许多临床医生对经方却非常陌生,他们不知道经方派和经方家的学术经验,他们不知该如何应用这些两千年前的古方,他们中有的人不愿意使用经济效益低的经方。在高校,《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教学课时已经由建国初期的二三百学时压缩到目前的50~70学时不等,最多也就90学时,而且被纳入非必修课程之列。从事经典教学的一些老师长期脱离临床,讲解过于理论化、教条化,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经方的兴趣。&&&&
面对我国经方医学所处的困境,黄煌教授及其团队们没有退却,他们对经方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们认为,经方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符合我国国情;经方规范,可重复性强,最容易走向世界;经方派虽沉寂民间,但余绪未绝,只要我国中医高校加强对经方的教学和研究,政府增加对经方的科研资助,制药集团加大对经方制剂的开发力度,我国的经方医学必将恢复生机和活力,我国的中医药也必将得到振兴!黄煌说:&我是经方乐观论者。我坚信,仲景之学,古今咸宜;方证之学,至简至易;经方之门,人人可入;中国经方,必将走向世界,永远辉煌!&
高校实用信息
中国教育电视台特约合作网站中国高校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reserved中国中医药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第1版:今日要闻
第1版 今日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视点
日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欧阳恒教授入选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74岁的欧阳恒患有严重肺气肿,他带着氧气罩,坐在病床上给患者看病的照片在网上流传,一时成为网络红人,被称为 “最美老中医”
欧阳恒:用生命诠释仁医之道
本报记者 肖文明
通讯员 伍一文 程博
  “只要我有一口气就要给人看病”  日,患有严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欧阳恒,经多次抢救,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不久,他便不顾医护人员的劝阻坚持出院。医生建议他要多休息,严禁劳累,但出院第四天,欧阳恒就出诊了。因劳累,他的病一直反复。  日,欧阳恒因呼吸衰竭再次入院。这一住就是八个多月。诊室是去不了了,病房就成了他的新诊室。  日,4名患者慕名来到病房,找欧阳恒看病。家人正要拒绝,欧阳恒费力地对家人摆了摆手,虚弱地说“让他们等一等,我缓口气就看。”几分钟后,在家人的搀扶下,欧阳恒坐在病床旁吃力地为患者查患处、问病情、观舌苔、探脉搏。但他每说几个字便要停下来,大口喘气。家人紧张地盯着他中指上夹着的血氧仪,不停地看时钟,提醒他该休息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每半小时看一个病人,看完4个,欧阳恒已精疲力尽,好半天才恢复过来。  患者家属周女士说:“我们真的不知道欧阳恒的病有这么重,他前几天刚从ICU抢救出来,上午还咳了血,下午却头戴着呼吸机氧气罩为我的孩子看病。看完后,他还轻轻地拍着孩子的头,缓缓地说:‘不用担心,会好的。’我的眼泪便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内心满是愧疚和自责。”  8个月来,在病房里,欧阳恒接诊50余位病人。病人不了解,欧阳恒是冒着怎样的危险在给他们看病。说话对他来说已是很重的负担。由于身体抵抗力低,与患者接触,很容易因患者带来的细菌而诱发肺部感染,加重病情。但作为医生,欧阳恒不忍心拒绝任何一个上门求诊的病人,因为在他心中最大的牵挂就是病人。  欧阳恒曾说:“生命是有限的,活,要活得有价值。只要我有一口气就要给人看病。1964年我被卫生部派往援外,有幸见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我还记得,那是11月29日上午10点,当天我激动地写下了日记:立誓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事业燃烧自己的青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日记至今还保存着,这是我对自己的职业许下的诺言,是一辈子也不能违背的承诺。”  “好药金不换,好的德行操守也是金不换”  不拿红包,不开大处方,不用回扣药,是欧阳恒从医的“三不原则”。在旁人看来,欧阳恒的职业道德令人钦佩,但欧阳恒却说:“这些只能是坚守了职业操守,并不能算作崇高。中医药里面有味中药叫‘金不换’,因药效奇特而显著。好药是‘金不换’,好的德行操守也是‘金不换’。”  曾经有位患银屑病的孕妇想保胎,她的用药有诸多禁忌,服药也很有讲究,一旦发高烧就得立即服药,谨慎用药,否则会影响腹中的胎儿。以前还没有煎药机,为了确保用药疗效和安全,欧阳恒就在病房支了个炉子,为她熬药。还有一个30多岁离异的银屑病患者,住院没人照顾。他全身长满脓疱,脓水四溢,气味难闻,需要用中药水泡澡、擦洗。因是男性患者,年轻护士们都挺难为情,50多岁的欧阳恒便亲自为患者洗澡、擦洗直至痊愈。患者出院后又成了家,他每每想到这一幕,都饱含热泪,哽咽地说:“欧阳恒是位名教授,却不嫌弃我,比我的亲人还亲啊!”  “对学生不负责任,就是对病人不负责任”  2011年7月,学生小唐拿着自己整理的书稿找正在住院的欧阳恒斧正,他要小唐将书稿留下,说要仔细看看。戴上眼镜,拿出放大镜,欧阳恒逐字逐句地批改。由于戴上了呼吸机面罩,眼镜只能架在面罩之上,不时滑落。时间一长,眼睛很疲惫。欧阳恒“呼呼地”喘着粗气,看一会儿,便揉揉眼睛,休息一会,然后再接着看。几天后,小唐从欧阳恒手中接过修改好的书稿。小唐无法想象,病床上的老师,是怎样支撑着看完了近5万字的书稿,是怎样深思熟虑地提炼常年积累的经验,又是怎样颤巍巍地写下密密麻麻的批注。小唐感激的话哽咽在心中,无以言表。  学生们都说,跟着欧阳恒老师不仅学习中医知识,更要学习为学之道,为医之道。学生的跟师心得交给他看,发下来就是满纸批注。在欧阳恒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夹着的是满版的小纸条,细看之下,都是些不常用的方药和用法。在病床的枕头下,同样放着的是一张对折整齐的牛皮纸。在A4纸张大小的牛皮纸上,竟写满了113个不常用的处方和使用说明。  欧阳恒常说:“医者,病家性命所系;师者,学生希望所系。作为医生的老师,我更要对学生负责。对学生不负责,就是对病人不负责;耽误了一个学生,也许会耽误成千上万个病人。”  “不是中医需要我,而是我需要中医”  行医五十余载,欧阳恒投身中医药事业,却忽视了对家庭的照顾。大儿子出生时,他在偏远农村支医;二儿子4个月大时,他去援非,一走就是两年。欧阳恒说:“这么多年,太委屈妻子了,自己为家、为孩子做得太少。”可妻子没有怨言,理解他,支持他。欧阳恒常说“不是中医需要我,而是我需要中医”。  作为中医皮肤科专业翘楚,欧阳恒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历经锤炼,沉心苦研,终在银屑病、白癜风、硬皮病、皮肤癌等多种皮肤疑难杂症中独辟蹊径,自成一家,疗效显著。1981年,一位19岁的女大学生因严重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入院。当时高烧40℃以上,持续10天不退,气息奄奄,神智昏迷。欧阳恒根据中医以阴制阳的观点,以极具阴寒之性的煤块,制成煤冰球、煤冰块贴敷于体表各大动脉博动处,辅以解毒行瘀之汤药灌肠,直涤大肠之毒热。经过数十个回合,奇迹出现了,病人的高热得到了控制,并逐渐恢复到正常体温,从死亡线上逃了出来。同行们很震撼,运用中医中药的特色治愈脓疱性银屑病,欧阳恒开了先河。  欧阳恒一辈子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用毕生的精力诠释着“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的崇高境界。翻开欧阳恒的笔记本,我们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不是名医,但我的事业是培养岐黄名医;我不是大师,但我的事业是造就杏林大师。”这便是最美老中医欧阳恒教授一生的真实写照。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53 邮发代号:1-140(国内)D-1138(国外)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甲四号 邮编:100192 电话:&&
传真: mail:广告热线:Copyright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All
Rights Resened您现在的位置: >
刘岚庆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 & & & & &刘岚庆 教授 & &刘教授座右铭:医乃仁术,仁善立业 & & & & & &刘教授荣誉头衔: & &上海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 & &香港城市大学名誉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上海传统中医协会秘书长 &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主任委员 & &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学会副秘书长 & &刘教授从医经历: & &1963年,刘岚庆教授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选择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公立三甲医院)继续进修骨科。 & &1976年,刘教授参加了唐山抗震救援行动,在灾区的4个月里,刘教授感触良多,并发现了中医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独特效果。回到岳阳医院后,刘教授悉心钻研,寻求创新和突破。 & &1976年底,上海岳阳医院推拿科委派刘岚庆教授到瑞金医院骨伤研究所骨科病房进修; & &1980年,由刘教授编写的《腰腿痛的推拿治疗法》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该书还被台湾当地出版发行,刘教授也因此成为中医药大学仅有的两位在两岸地区都有发表著作的教授。 & & & & & & &大陆版 & & & & & & & & & & 台湾版 & &1987年,刘教授研发出84-A型液压式推拿牵引治疗床,改善了传统牵引床的弊端,荣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 & & & & &1993年,刘教授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 & & & & &1996年,刘教授大力推广中医理疗,对每一位患者都认真对待,亲诊亲治,不辞劳苦,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 &1997年,随着《推拿意外的预防及处理》、《令人烦恼的腰痛》、《一百天学推拿》、《人体运动疾病的推拿治疗》等书籍的出版,刘教授荣获了“上海市优秀知识分子”称号,并被评为全国知名中青年名医。 & &
& & &2003年,刘教授受上海市政府委派,赴泰国为泰国皇室医护人员讲解中医针灸、推拿、拔罐等疗法的临床应用。 & &2004年,刘教授退休后接受了香港城市大学聘请,出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医科教授。 & & & & & &2006年,刘教授回到上海,担任上海传统中医协会秘书长。 & & & & & &现任上海宏康医院中医减肥特聘专家。 & & & &担任职务: & &刘岚庆教授与刘生堂院士、陈百先教授组成上海宏康中医减肥医院特级专家组,负责中医减肥技术的改良和精进,以期让肥胖患者更健康、更有效、更彻底的瘦下来。 & &行医理念: & &刘岚庆教授主张“因人而治,因病而治,因部位不同而治。”人有男女老少,证有表里虚实,病变部位有深有浅。因此治疗要从整体出发,审证求因,选取相应的穴位和恰到好处的手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时,有一教师突然四肢抽搐,身体(足卷)缩,痛苦难忍。当时周围的人都束手无策,后经刘教授在患者背部督脉经上运用一指禅推摩相兼的手法,持续5分钟后就见患者抽搐逐渐缓解,身体慢慢伸直,又经20分钟推摩后,身体完全恢复如常。 & &观者无不称奇,学生问刘教授:为什么只独推督脉?刘教授答:四肢抽搐是阳气不足造成的。督脉是诸阳之会,总督一身阳经,推摩督脉能振奋阳气,使阳气贯达四末,因此只推督脉就可使疾病痊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减肥案例
中医减肥优惠
中医减肥技术
中医减肥专家
姓名:崔君
中医保健学会肥胖症研究会会员
国际肥胖症研究学会会员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针灸分会委员
网友点评130封
已为466名网友免费解答中医减肥咨询
【已回答】·
【已回答】·
【已回答】·
【已回答】·
输入你想咨询的问题......
(专家为您1对1进行解答)
减肥人群:
局部减肥:
减肥方法:
减肥常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中医药大学地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